最近還好嗎?自從全台提升到準三級警戒至今,疫情尚未見其明顯緩和,且憾事案例頻傳;又因百業蕭條,生計連帶受到直接衝擊,使得無形的壓力及焦慮強度皆在生活中顯著提升,讓許多人恐慌、失落又無助!
根據英國「自然」科學雜誌的一項研究發現,當生物遭受強大生存壓力後,會產生一連串的回饋現象,周邊神經會分泌神經胜肽脢Y,進而造成食慾增加,且偏好選擇高熱量、高油脂的食物,用以儲存熱量以備不時之需。由此可知,其實這樣的現象原本就是人類求生的直覺反應和行為
所以每當壓力籠罩時,就會不自覺想吃點高油脂、高熱量、高糖份、高鹽份的食物。當下不只滿足口腹之慾,也讓多巴胺提升分泌量,因產生了快樂的感受而獲得慰藉。但若多巴胺長期過度分泌,則會導致多巴胺受體減少,只能持續增加攝取量,才能感受到同等的快樂程度,像這樣在腦部產生的回饋循環機制,就如同染上毒癮般的神經系統適應反應,不自覺便養成了強迫攝食的行為。因此,平時仍應盡量飲食均衡,以維持勻稱體態與機能健康,才能減少負擔
雖然持續進行生活保健的資訊推廣,但當前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疫情險境,在這壓力山大的窘境之下,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天經地義,何樂而不為!這次就來盤點「疫起任性的五大美味」,特別是平時非常自律的你,不妨給自己一個放鬆匪類的食嗑,希望能稍微紓解眼前令人十分無力的疫狀啊!這五大美味你的最愛有哪些呢?
❶餅乾-鹹甜都順口
各式餅乾零食,因不易飽腹,加上重口味且層次豐富,所以膨發類食品非常容易讓人一口接一口,越吃越能感到愉快又滿足
但因加工食品中常添加各類添加劑,熱量高且缺乏營養,吃多不僅肯定發胖,也容易造成身體負擔
❷炸物-酥脆最誘人
油炸食物香氣四溢且口感酥脆,常讓人難以抗拒,吃了還想再吃。不知不覺就讓人心情變好,回味再三!
但經高溫油炸的食物,會產生高量丙烯醯胺,且當將油脂加熱至高溫時,就會形成反式脂肪。長期食用除導致上火、肥胖外,更易造成心臟和肝、腎等疾病,多食無益,平時應盡量避免為宜
❸冰品-甜蜜透心涼
冰淇淋是多數人尋求歡樂的泉源,像義大利就是全世界冰淇淋密度最高的地方,當地人為之瘋狂!冰品一口便能沁涼入心,香甜滑順滋味讓人無法抵擋
但冰品乳脂肪含量高,且含有許多添加物,尤其糖份更是高的驚人。初嚐或許甜美誘人,但讓人不適的甜膩感,常會隨之油然而生,甚至還可能引起胃食道逆流的情況
❹汽水-舒暢真痛快
當中添加大量糖份,會使胰島素快速增加,讓酪氨酸與苯丙氨酸在血中濃度降低,色氨酸進而在競爭上處於優勢,很快就進入到細胞中轉換成血清素,再進入到腦中,便可令人快速感受到歡愉的體驗。而當中的氣體則是高壓的二氧化碳,氣體在體內有助提升飲用口感,且可降低體溫。因此,能讓人感到清涼暢快,煩惱全消!
但過量或長期飲用高含糖的飲品,非常容易刺激胰島素使血糖高升,衍生可能罹患脂肪肝、心血管疾病、三酸甘油酯及糖尿病等風險。因此,建議平時選擇飲用氣泡水取代傳統汽水,會是對身體更友善的方案
❺燒烤-焦香超帶勁
食材在烤前會先於醃漬環節加入如孜然、辣椒粉、胡椒等各式調味料,接著於高溫烘烤下與食材相融結合,形成令人垂涎欲滴的焦香好滋味。而燒烤用的碳也成了美味的一部分來源。木碳里包含著一種叫做木質素的化學物質,一旦被點燃,會分解產生另外一種叫做愈創木酚的化學物,當愈創木酚滲透到食物中後,便會產生一種煙燒木材的味道,也就是「烤味」。當肉汁滴進木炭里,又會產生美味的化學分子,使得食物越發芳香四溢
但經高溫燒烤的食物,易讓養份流失,尤其肉類會產生「雜環胺」、「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等致癌物質,這些物質容易讓細胞DNA出現不良變化而導致病變 ,見焦黑處即應避食,更建議這類食物平時少碰為宜
#匪類後記得回頭是岸啊
⚠️日常應維持清淡飲食與規律作息,切勿別因過度放任而造成身體負擔
⚠️在沈澱過後,不忘找到壓力癥結點,面對、調整、改善,積極尋求正向的解決方案,幫助自己度過難關
⚠️糖、精緻澱粉、飽和脂肪、反式脂肪,是造成內臟脂肪囤積的四大元兇,適量的內臟脂肪可保護並支撐臟器;一旦過量,則會導致慢性發炎與各式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實不可輕忽!本身已為肥胖、慢性病或特殊體況者,則應謹慎飲食,以維持身體機能運作正常
⚠️維持運動習慣,可幫助身體發汗促進代謝,並分泌一種叫腦內啡endorphin的荷爾蒙,有助排解壓力與疲勞,並建立與維持身心健康狀態。還能提高機敏度和集中度,鍛鍊強化大腦功能。進而讓人感覺愉悅,緩解疼痛,減輕壓力、緊張和焦慮,更能幫助提升睡眠品質,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
#凱鈞話重點
#疫起任性的五大美味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食物除了美味外,「賣相好不好」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若能色香味俱全,更能誘發食慾,因此很多人會使用「高溫烹調」讓食物變得更香、更好吃。但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護理師譚敦慈指出,高溫烹調會使食物「變性」,並產生許多有毒物質,這些都是傷害健康的潛在危機,尤其是台灣十大癌症中的大腸癌、乳癌等,都與高溫烹調息...
丙烯醯胺化學式 在 布丁不Q _韓國代購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IOPE Derma Trouble Toner 全能親膚淨荳調理柔膚水200ml 1+1 附隨身旅行瓶 套組~🌼
👉現在折扣中1+1~又送照片好多好多旅行瓶~👍👍
太太超值!!!😍😍
◻折扣只要~1290 元(台灣售原價 兩瓶2400 元)
痘痘肌適用。痘肌專用調理水。天然柳樹皮萃取,幫助管理老廢角質自然脫落,質地清爽的調理水可被肌膚快速吸收,柔和護理肌膚紋理。
針對敏感肌膚與痘痘問題肌所設計,運用最天然純粹的植萃成分,屏除多餘的化學成分及不必要的人工香精,同時透過嚴格肌膚測試,帶給敏弱嬌嫩的肌膚最無負擔的呵護。期待為深受肌膚困擾的消費者擺脫敏感肌膚,提升肌膚防護能力,打造肌膚健康能量,重拾健康肌膚與自信。
長期研究裂褶菌的多醣體後,開發出天然防腐劑配方的β-葡聚糖(Beta-Glucan)成分,強力保濕、抗炎、提升肌膚防護能力,強力應對各種外部壓力對肌膚造成的傷害,賦予肌膚健康能量。掌握導致痘肌的根本原因,調節過度分泌的皮脂與油水平衡、管理角質、形成肌膚保濕膜,是一個可卓效護理脆弱肌膚的系列。
調理角質 溫和調理角質,紓.緩疲.憊肌膚。
7-Free配方 7-Free(動.物.性原.料、礦.物油、合.成.色.素、人.工.香.料、聚.丙.烯.醯.胺、尿.素.醛、三.乙.醇.胺),可安心使用。 3 通過適膚測試 通過不致痘測試、皮膚科測試,適合痘痘肌膚使用。
▶️使用方式~早晚化妝水用。可加強保濕補水 濕敷
…………………………………………
#以下有符合的人客~歡迎可加入
#社團 http://bit.ly/2yg4egk
#賴群 布丁ID~e2980074
#社團不加沒消費過新朋友哦~❌
#新朋友申請都會直接取消不通過-❌
#社團申請需ㄧ年內有消費過ㄧ次以上!!!⭕
(曾購買過 但ㄧ年內沒有消費。很抱歉會請退出 或 也不接受再次申請~)
#賴群申請需半年內有消費二次以上!!!⭕
#社團申請加入
#請需填寫規範事項回答問題完整
#否則也會直接不接受申請❌
#新朋友
#就請看粉專資訊再訊息下單~
#或也可以加賴再訊息下單~
丙烯醯胺化學式 在 劉漢文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如果病人知道胰島素的歷史,還有人會怕打胰島素嗎?
--
【胰島素 100 年回顧歷史】- 林瑞祥教授
1920 年 28 歲的骨科醫師 Frederic Grant Banting 在加拿大 Ontario 州 London 市開業。剛開業的 Banting 醫師病人少,開始在當地的 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 醫學院的解剖學科和生理學科擔任兼職的助教。
十月為了準備有關胰臟的上課材料到圖書館,偶然注意到剛到的期刊 Surgery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內一篇由病理學家 Moses Barron 寫的研究報告:「特別參照胰臟結石症討論郎氏小島與糖尿病的關係」。Barron注意到胰管結石後,各種消化酵素滯留在胰臟內活化,破壞製造消化酵素的細胞,但是郎氏小島因與胰管沒有連結,沒有受影響。
Banting 讀完 Barron 的論文後推想過去三十年大家失敗的原因可能是抽取糖尿病有效物質時,被消化酵素破壞殆盡。當天半夜Banting醒來在小本子上疾書:「結紮狗的胰管,讓狗活到腺胞退化變性,只剩胰小島。然後嘗試抽取內分泌物質」。
接受同事的建議,Banting 回母校 Toronto 大學醫學院找生理學教授 John R.R. MacLeod。由於 Banting 沒有研究經驗,MacLeod 起初不看好 Banting 的研究計畫,但拗不過再三的請求,同意 1922 年暑假回故鄉蘇格蘭期間,讓 Banting 利用生理學研究室做實驗。
MacLeod 特別安排攻讀生化和生理學四年級的學生 Charles Best 協助 Banting 做實驗。1921 年 5 月中旬 Best 考完畢業考試後第二天立即開始做實驗。第一次結紮狗的胰管失敗,第二次成功。取出萎縮的胰臟,剪成碎片,在乳鉢內利用生理鹽水和海砂研磨。萃取液用紗布過濾後,靜脈注射事先切除胰臟的狗。血糖從 360 降到 320 mg/dl。再注射抽取液,血糖更降。成功了!
起先 Banting 及 Best 稱胰島素為 Isletin。後來 MacLeod 教授建議採用 1910 年 Jean de Meyer 起的名子 Insulin (拉丁文 Insula,島)。
1921 年 12 月底,Banting 和 Best 到 Connecticut 州 New Heaven 市參加美國生理學會年會,正式向外宣佈發現胰島素。
1922年一月,利用當時在 Toronto 大學生化學科擔任客座教授的 J. B. Collip 協助純化的胰島素,給即將陷入酮酸中毒的 14 歲男童 Leonard Thompson 注射,成功的救回一命。
Banting 和 Best 取得胰島素的專利,並把專利以一元賣給 Toronto 大學。後者組織胰島素委員會,統籌胰島素的品質管理,提供專利使用權給任何合法的藥廠。
1923 年醫學或生理學的 Novel 獎頒給 Banting 和 MacLeod。Banting 領獎後宣布,他領受的獎金的一半送給 Charles H. Best。不服輸的 MacLeod 馬上宣布將他領受的獎金的一半送給 J. B. Collip。
1922 年初夏禮來公司開始小規模生產胰島素。到了秋天禮來公司的化學工程師 George Walden 發現,在抽取純化過程裡利用蛋白質在等電點容易沉澱的原理,將抽取液的酸鹼值調整為胰島素的等電點(pH 5.4),可讓胰島素的抽取量最大化。於是 1923 年開始大量生產胰島素,以 Iletin為名銷售。
Toronto 大學附設的藥廠 Connaught Laboratories 也在 Charles H. Best 的協助下生產胰島素,稱為 Insulin Toronto。這種原始的不加修飾的短效胰島素在美國通常稱為 regular insulin (正規的胰島素),在英國稱為 soluble insulin (可溶性胰島素)。
1923 年 Richard Murlin 注意到,給高血糖的病人注射胰島素時,血糖先稍許上升,然後逐漸下降。當時的胰島素不夠純,他從胰島素抽取液中分離出使血糖上升的物質,並命名為升糖素。
1925 年胰島素委員會首次對胰島素的生物活性下定義:1 mg 胰島素具有 8 單位的生物活性。每一單位的生物活性則依據注射胰島素後血糖下降的幅度 (兔) 或血糖下降引發痙攣的程度 (鼷鼠, mouse) 決定。
1926 年 JJ Abel 成功地讓胰島素形成結晶,有助於往後提升胰島素的純化工作。近年胰島素的純度提升到 26-30 單位/mg。1967 年
Donald Steiner 發現先胰島素 (proinsulin) 時使用 Sephadex G50 分子篩色層分析法分開分子量大約 9000 的先胰島素和分子量大約 6000 的胰島素。1973 年 Novo 公司利用這個原理應用在胰島素的純化工作上,成功地推出「最純的單成分胰島素」。
若干年後 Nordisk Insulin Laboratorium 也生產單成分胰島素。在台大醫院試用 Nordisk 的單成分胰島素期間,我利用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PAGE,聚丙烯醯胺膠體電泳) 證實 Nordisk 的胰島素確實是單成分,但同時當作對照樣品的 Novo Monocomponent Insulin (取自台大醫院藥房) 則出現少量的第二個成分。Novo 公司解釋單成分胰島素溶液放置幾個月後會自然形成胰島素胱胺 (insulin amide)。Novo 公司寄來剛生產的 Monocomponent 胰島素,果然在 PAGE 中只看到一條線。
初期生產的胰島素濃度只有每西西 5 單位,到了 1926 年世界各地可以買到每西西 10、20、40 單位的胰島素。1960 年筆者在 Boston 開始照顧病人時只有 U40 和 U80 胰島素兩種濃度。偶而有些病人誤用 U40 注射器注射 U80 胰島素,導致注射雙倍劑量的胰島素,發生低血糖反應。因此美國在 1972 年開始花兩年時間停用 U40 和 U80 胰島素,改用 U100 胰島素。使用植入性胰島素泵 (Implantable pump) 的病人和極端肥胖的病人需要用到 U500 胰島素。
早期只有正規胰島素 (RI),濃度低 (U5)、純度不夠、針頭粗,注射部位又痛、又癢,加上作用時間頂多 8 小時,每天需要注射 3 到 4 次。記得 20 年前我還在台大醫院服務時,遇見一位德國籍的中年病人,每 8 小時皮下注射正規胰島素:早上六點鐘,下午兩點鐘,晚上十點鐘。
1920 年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動物生理學的教授 August Krogh 獲得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1922 年前往北美洲演講時,因為夫人 Marie Krogh 醫師患糖尿病,而且也照顧數位有糖尿病的病人,特別前往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醫學院探訪 MacLeod 教授。Krogh 教授免費獲得在丹麥製造胰島素的專利和技術,回國後 Krogh 教授與 Hans Christian Hagedorn 醫師合作,1923年成立 Nordisk Insulinlaboratorium,開始製造胰島素。
Hagedorn 醫師在 1921 年獲得哥本哈根大學醫學博士學位。論文的標題是:人類血糖的控制。論文內描述他自己改良的簡易血糖測定方法。1923 年 Hagedorn 醫師雇用兩位兄弟,Thorvald Pedersen 藥師和 Harald Pedersen 工程師(金屬工匠)。由於 Thorvald Pedersen 與 Hagedorn 醫師意見不合,1924 年兩位兄弟離開,1925 年正式成立 Novo Terapeutisk Laboratorium製 作Insulin Novo。Harald Pedersen 製作皮下注射器 Novo Syringe,供注射I nsulin Novo。
1936 年 Hagedorn 發現讓鹼性胜肽 Protamine (魚精胜肽) 和酸性胰島素結合後,形成 Protamine Insulin (Insulin Leo Retard) 可延長胰島素的作用兩倍,但經過 Toronto 大學附設 Connaught Laboratory 的 Scott 和 Fisher 的建議,添加鋅,做成 Protamine Zinc Insulin (PZI) 後,作用時間延長到 36 小時。
病人在早餐前注射 PZI 後,血糖在中午後才開始下降。為了控制早上的血糖,需要在早餐前另外注射短效胰島素 (RI)。可是 RI 不能和 PZI 混合後注射,因為 PZI 中有多量魚精胜肽,會結合 RI,使之成為 PZI。Nordisk Insulinlaboratorium 繼續改良 PZI,減少魚精胜肽,用胰島素飽和 (中和) 魚精胜肽上與胰島素結合部位,1946 年產生 Neutral Protamine Hagedorn (NPH) 胰島素。
以豬或牛胰島素製成的 NPH 胰島素作用時間約有 24 小時,但後來用人胰島素做成的 NPH 胰島素的作用時間大約縮短三分之一。
NPH 胰島素的好處是可與 RI 混合使用。NPH 胰島素長期很受歡迎, 但畢竟含有人體內沒有的魚精胜肽,有極少數病人產生嚴重的過敏現象。所幸 Novo 公司的 Knud Hallas-Møller 利用 pH 4 的醋酸鹽緩衝液,讓胰島素和大量的鋅產生大結晶,皮下注射後慢慢釋放胰島素,使作用時間延長到 36 小時,稱為 Ultralente insulin (超緩胰島素)。
製作鋅胰島素結晶時,上澄液中有和鋅沒有形成結晶的胰島素的溶液,可做成作用時間比正規胰島素稍長的 Semilente insulin (半緩胰島素)。70% Ultralente Insulin 和 30% Semilente insulin 混合,形成 Lente Insulin (緩胰島素),其作用時間與 NPH Insulin 相當。Lente 系列胰島素在1954年上市。
桑格 (Frederick Sanger) 在 1955 年將胰島素的胺基酸序列完整地定序出來,同時證明蛋白質具有明確構造。這項研究使他單獨獲得了 1958 年的諾貝爾化學獎。1950 年代後期到 1965 年左右,多人嘗試利用有機化學的方法試圖合成胰島素。1975 年時,桑格發展出一種稱為鏈終止法(chain termination method)的技術來測定 DNA 序列,這種方法也稱做「雙去氧終止法」(Dideoxy termination method)或是「桑格法」。這項研究後來成為人類基因組計畫等研究得以展開的關鍵之一,並使桑格於 1980 年再度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1978 年 Goeddel 等利用 plasmid 製造人胰島素基因片段,插入大腸桿菌基因,製造人胰島素。1982 年禮來公司開始出售 Humulin。單體 (monomeric) 胰島素溶液裝在甁中容易形成小纖維,只好加鋅及苯酚 (phenol),讓胰島素圍繞鋅形成穩定的六合體 (hexamer)。
六合體胰島素注入皮下組職後,分解成雙合體及單體胰島素後進入微血管內。為了加速六合體的分解速度,出現 Lispro insulin, Insulin Aspart 及 Glulisine 等速效胰島素。為了改善 NPH 胰島素的高峰和作用時間過短的問題,出現 NovoSol Basal,Glargine,與 Insulin degludec (Tresiba®) 等長效胰島素。
丙烯醯胺化學式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食物除了美味外,「賣相好不好」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若能色香味俱全,更能誘發食慾,因此很多人會使用「高溫烹調」讓食物變得更香、更好吃。但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護理師譚敦慈指出,高溫烹調會使食物「變性」,並產生許多有毒物質,這些都是傷害健康的潛在危機,尤其是台灣十大癌症中的大腸癌、乳癌等,都與高溫烹調息息相關!
油炸、燒烤...高溫烹調易致癌
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翁正昊指出,高溫烹調最常見的一種形式就是「油炸」。他以許多人喜歡吃的炸薯條為例,這類澱粉和麵粉類的食物經過高溫烹調時,很容易產生「丙烯醯胺」,這種化學物質對人體是一種毒性,會對神經及生殖器官產生毒性,也與泌尿系統相關的癌症有關。
此外,翁正昊醫師也說明,蛋白質類的食物,例如肉類,經過像是油炸、大火煎烤等高溫烹調後,容易產生「異環胺」,可能導致大腸癌或乳癌的發生,而這兩種癌症在國內都十分常見。
油炸油溫控制在190度為佳
提及烹調溫度幾度最適宜,翁正昊醫師回應,若是食物要裹粉油炸,或是本身就是澱粉時,油溫建議不要超過攝氏175度;若使用烤箱,一般烤箱則建議控制在攝氏190度以下;旋風烤箱則建議在攝氏200度以下。
譚敦慈老師也說,雖然降低溫度就勢必得拉長烹調的時間,但這樣做可以減少更多有毒物質,對身體健康有助益,也不是特別困難的事。
燒焦食物不要吃
吃燒烤時若不小心烤焦食物,許多人會習慣將焦黑部位去掉後照吃不誤,但翁正昊醫師建議,雖然有點可惜,但還是連帶沒有燒焦的部位都不要吃為佳,降低吃進致癌物的風險。
健康烹調這樣做
低溫烹調,控制溫度。
烹調時加水,溫度會比單純用油來得低。
盡量用蒸、煮、滷、燉等方式烹調,對健康更有利。
徒手測油溫小撇步
譚敦慈老師說明,想要知道鍋子裡目前的大致溫度,可以將手掌平放在鍋面上5至8公分處,感受一下溫度。
沒有感覺:大約攝氏100~120度
溫溫的感覺:大約攝氏120~140度
燙的感覺:大約攝氏180度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7月號《輕鬆控血糖》
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product_detail.php?product_sn=1830
【相關影片】
豆腐漂白增賣相小心癌毒下肚!2招破解添加物風險︱譚敦慈 X 翁正昊
https://youtu.be/up-7dAqUygw
鎘中毒傷腎、骨!避開生活4物品︱譚敦慈 X 顏宗海
https://youtu.be/SyVfV98NTzw
多喝水沒事?小心水中毒!︱譚敦慈 X 顏宗海
https://youtu.be/EFMcv6RDwtc
【相關文章】
高溫烹調別用橄欖油?醫師:油炸品選橄欖油較健康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1064
發煙點高合適高溫烹調?錯!醫師4特性推4種健康油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6609
8成不合標準!鋁鍋高溫烹調恐導致失智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5569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