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迷投稿】文:AB 《Dune #沙丘瀚戰》
// 過時過譽,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
外國如痴如狂地吹奏,以至首映有「起立鼓掌八分鐘」之說,上畫後台港兩地也是一面倒好評,如此「世紀鉅作」,理應、也相信經得起最嚴格的檢驗和推敲。然而,看完之後,最大的感覺便是「不外如是」,主因是故事已經太舊,它的素材幾十年來已被其他電影利用殆盡,重拍如緊跟原著,其結果便是一個又一個熟口熟面的場景,沒有驚喜。
.
1. 世界觀不合時宜。原著成書於六十年代,正值能源危機、反殖民運動高峰時期,本片無疑也取材當時的世界局勢(當然,小說也參考了《羅馬帝國衰亡史》、《A Silent Spring》、《沙漠梟雄》等),問題是到了21世紀的今天,能源危機喊了幾十年,石油還是沒有枯竭,相反美國成功開采頁岩氣,不再依賴中東石油之餘還反過來有能力輸出石油、中國研究核聚變、各車廠開發混能車、電動車甚至氫能車、還有各種可再生能源,肉類以至澱粉皆可合成,「資源/能源短缺」已經不是一個關乎世界生死存亡的問題,國與國間的鬥爭領域更多元化,僅僅因爲爭奪資源而大動干戈的時代已經過去,所以至少在本片而言(不論續集,如有的話),這種世界觀設定無疑有點過時,無法呼應當下世界的格局,也就難以令觀衆産生共鳴。
.
2. 浪費沙漠場景。說本片「拍出沙漠浩瀚」的人,一定沒看過《沙漠梟雄》,後者用了大量的篇幅,從各種角度、時段、距離拍攝沙漠的壯麗,它敢認第二,沒人敢認第一。珠玉在前,原本很好奇《Dune》拍沙漠還能變出什麽花樣,結果大失所望,那些影評都誇大其詞,事實上本片幷沒有真的聚焦沙漠景色,沙漠只是一個布景,僅此而已,完全沒有《沙漠梟雄》的藝術性,也沒有好好運用沙漠的危險性—脫水、曬傷、失去方向感(因爲有高科技)、海市蜃樓等(不知續集會否有這樣的情節),真正的「危險」就只是那些沙蟲,而沙蟲概念也早被抽出來拍成一系列怪獸電影,也被《風之谷》改造得更有特色,相形之下本集的「始祖」未免較為沒趣。
.
3. 大橋已用到爛。「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落難被部族收留練成一身武功再率衆反攻敵人的「臥薪嘗膽」、《王子復仇記》式大橋大抵是希臘神話/古代戲劇改編再改編,萬變不離其宗,主角與沙漠部落相遇>證明自己實力>一起合作生活>成為領袖的故事明顯「致敬」《沙漠梟雄》(即英國軍官T. E. Lawrence的真人真事),沙蟲保護香料無疑和西方火龍保護寶藏一類的傳說相似,因此故事主幹部份並無很大特色(電影、小說皆然)。
.
4. 政治情節乏味。我一直對西方的家族情仇、政治勾心鬥角片無大興趣,因爲怎麽拍也不會好得過中國,中國一部二十四史已是人類各種勾心鬥角、厚黑權術的百科全書,類似的題材一百年也拍不完,西方什麽紙牌屋、什麽莊園那些只是小兒科,本集Dune的所謂家族/星際政治鬥爭劇情也一樣,無非就是搶資源,甚至連政治也談不上,就是赤裸裸的用暴力搶,沒有技巧可言。而《星球大戰》以至日本的高達動畫早已把這題材發揚光大,沒有必要回看Dune。當然,又是那一句,希望後續(如有)會有更多這方面的著墨。
.
5. 科技設定不通。據稱作者鉅細無遺地在小說中介紹若干科技設定,那我們觀衆/讀者當然也有需要、有權利嚴謹地辯證這些設定的合理性。然而,與《尚氣》的毛病一樣,高科技世界打架卻還依賴中世紀式刀劍技擊,無論如何於理不合。據說,小說設定是人類爲了防止濫用武器,發明瞭只防高速物體却可容許低速物體穿透的shield,於是片中軍人近身搏鬥不用槍械只用刀劍。這樣的設定無疑是荒謬的,一方面片中基地有高科技火炮、敵軍太空船可以發放炸彈把基地炸成火海,人類不去管這些大殺傷力武器,却去管近身搏鬥?還有,如果一個派系可以爲了香料厚顔無耻到揮軍把主角一家殺得家破人亡,怎麽又會如此講“武德”,不去研發科技破解shield、致使全宇宙軍人的戰爭科技倒退回只用刀劍?又,即使退一萬步,兵器科技真的如此倒退,那故事中的人類至少也意識到遠距離攻擊比近身搏鬥更安全,起碼可以用弓箭吧?片中也出現過低速飛鏢,卻只用於暗殺但又不用於打鬥,何解?希望往後能夠詳解。炮製別開生面的故事設定沒有問題,但也得自圓其說,本片至少在武器設定這一點上有「講多錯多」之虞,這設定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可能很酷,讀者可能還會單純地照單全收,但放在21世紀的今天便太離譜、太難以置信了。
.
6. 情節平鋪直叙。由於需要推進劇情,沒有時間建立角色形象和性格,也沒有時間建立衝突、張力、兩難、懸疑,沒有起承轉合,一切平鋪直叙,完全可以預料(事實上單看主角 「夢境」對接下來的劇情已可知一二),就連沙蟲來襲也是幾十公里外已經可以見到,不是《大白鯊》裏鯊魚的神出鬼沒;全片速度沒有快慢之分,既沒有某些可以放慢步伐讓觀衆細味沉澱的場景,也沒有驚險刺激、節奏急促、突如其來的扭轉。雖然有著名演員加盟,但礙於人物衆多且需要趕故事,每人的發揮空間其實很少,主角的性格尤其模糊不清(可供對比的是《教父》續集中的阿爾柏仙奴,背景相似、面臨的是相似的困境,他的演技和電影對他的性格塑造是經典),是一大敗筆—不知這是否又是小說設定或往後會否改善了。
.
7. 無法帶出訊息。原著小說之所以成爲經典,相信是對環保、超人類的利弊、英雄主義等大課題的探討,但顯而易見的是本片爲了减省對白、增加娛樂性,這些探討都不見了,以至本片欠缺深度,沒有發人深省的地方,給人一個强烈的感覺便是 “本片僅供交待故事之用”,正如某影評所言,是一部2小時的預告,希望續集(如有)的平衡可以做得更好。
.
總體而言,《Dune》的先天問題,在於故事素材早被其他電影分割取用,更糟糕的是這些 “後來者”青出於藍,把《Dune》的素材發揚光大成為文化符號,以至Dune本尊已黯然失色。更更糟糕的是,導演决心緊跟原著重拍,以至幾乎沒有可加工改良、與時並進的空間,進一步拖低本片的可觀性(情形大抵就似Marvel要嚴格按照60年代的漫畫重拍電影,連人物造型也要一致)。外界的好評,相信很多都是源於「科幻經典」的情意結和「拍過一次不行、屢敗屢戰再接再厲」的期待。
.
再者,由於《Dune》的「agenda」很多(世界觀設定、 政治鬥爭、哲學討論、環保議題等等),如何在合理的時間、節奏和娛樂性下利用電影語言交待,如何剪裁平衡無疑是巨大的困難,所以至少在本片而言,有點「既想面面俱到,但又兩頭唔到岸」之感,希望(又是那一句)後續的定位可以更加鮮明,更勇於取捨,給觀眾一個清晰的「賣點」(是藝術性(鏡頭、場景設計等,例子如《2001太空漫遊》)?哲學性(大課題討論)?演技?還是純爽片?)這樣效果可能更好,而且挾著「科幻小說始祖之一」、「科幻經典重拍」的光環(或包袱),如無法超越《星球大戰》等的水平,處境將會很尷尬,很難在科幻片林立的21世紀佔有一席之地。這樣的任務無疑是非常艱鉅的。
.
原著故事結構龐大,而且有大量背景描述,難以用電影表達,所以也許這小說本來便不應拍成電影。如果第一集已經拍得這麽吃力,往後當世界觀進一步擴展,故事進一步複雜化,其成效如何,令人擔憂。
.
同場加映:
★加入狂友fb群組【 #狂氏電影綜合症候群 】
★*// http://bit.ly/32xJWLp //
★直接交流 × 影患有救!
同時也有5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愛迪生發明獎 #台灣之光 #創新發明 台灣創新發明,持續在國際發光,今年愛迪生發明獎,一舉奪得五面獎牌,包括一金一銀三銅,獲獎數全球第二!其中四項技術都來自經濟部科技專案成果,而這次榮獲金獎的發明「AI立體式智慧倉儲系統」,就是由工研院開發,透過AI大數據運算,讓倉儲垂直發展增加兩倍倉儲空間,最高...
中國四大發明的人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寧化府山西老陳醋
山西人愛食醋是眾所皆知,在1978年對華北五個城市所做的一個每人每年的食醋量的調查中,天津市為5.1斤,石家莊市8斤,北京市8.4斤,呼和浩特市10斤,山西的太原市竟然高達18斤。前兩年甚至有個新聞,說是在山西太谷縣第二中學的食堂裡面,放著一個飲水機,不過裡面裝並不是水,而竟然是醋。根據校方的說法,之所以將醋放在飲水機裡,是因為醋作為日常調味品的用量非常大,使用飲水機來裝醋的話,用起來就更方便衛生了。
之前談魚香肉絲時,我們談過其滋汁中所用之醋以四川保寧醋為佳。以產地四川閬中市保寧鎮命名,麩皮、小麥、大米、糯米為原料,輔以砂仁、麥芽、元楂、獨活、肉桂、當歸、烏梅、杏仁等香料的色澤黑紫,酸味濃厚的保寧醋素有「離開保寧醋,川菜無客顧」的說法。與酸度最高價格最貴的唯一北方醋代表山西老陳醋、以香聞名而微甜的江蘇鎮江香醋、以及以糯米為原料並以紅麴米為糖化發酵劑的酸中帶甘醇香爽口的福建永春老醋,並稱中國四大名醋。
以上的四大名醋為地方名醋,至於陳醋、香醋、米醋等,則是陳醋適合搭配麵食、香醋適合佐蟹和涼拌或配小籠包、米醋熱菜涼菜都可以用、用蒸餾過的酒發酵製成的白醋則是口味單薄而酸味較淡。
我這次買的寧化府山西醋可說是中國醋的活化石。而位於山西省太原市南部的清徐縣,則因為在西漢時就出現商業性的釀醋作坊;北魏時期的釀醋技藝又由液態發酵改為固態發酵,而成了當之無愧的中國醋都。
到了1368年,清源縣(後來的清徐縣)「美和居」醯坊結合當時的工藝發明了燻蒸法,使釀出的醋色呈醬紅色,口味不但醇厚,而且酸香撲鼻,官府遂以其醋薦於寧化王府。明洪武十年(1377年),朱元璋的孫子寧化王朱濟煥在太原創建醋坊「益源慶」,專門釀製宮廷食醋,於是山西陳醋就成了朱元璋之孫寧化王朱濟煥的王府貢品。明初朝廷更是大力推動對山西地區的釀醋食醋風俗的普及具有重要意義。已有600多年歷史的寧化府老陳醋的名稱也是這樣來的。
在明清時期,山西各地都有醋坊,僅清徐就有寶源坊、順泰號、同泰慶等醋坊。現在留存下的很多名醋企業,都可以追溯到明清晉商。明清晉商以晉中地區商人為主,帶出去的便多是晉中特產老陳醋。創始於明朝初年的「益源慶」,以府為醋名,俗稱寧化府醋,在寧化府醋廠現存一具當年蒸料用的鐵甄,上面鑄有「嘉慶二十二年七月吉日成造」字樣,可見早在1817年益源慶醋已是官禮陳醋,行銷京、津、滬、西安等地。
上文有提到醯坊二字,其實醋古稱醯。《周禮》中就已經有「醯人掌共醯物」的記載了。北魏時的《齊民要術》中,則共記述了二十二種製醋方法。而外地人將山西人稱為「老西兒」,這「西」就是古字「醯」的諧音。
不過,究竟為什麼山西人那麼愛食醋呢?則有著以下幾種說法。
其中一說是因為黃土高原向來多鹽鹼地。飲用水偏鹼性,所以老百姓只能儘量多吃醋了!這個說法似乎有點牽強。不過另外一個說法則與山西的飲食習慣為大量麵食為主有關。的確,不管是餃子蘸醋或是麵裡加點醋都更能開胃。不過更重要的,也許與山西人也愛吃莜麵等不好消化的粗糧的愛好有關,而有了老陳醋的畫龍點睛,就更能夠打開食客的味蕾了。
最後,我們來看看山西老陳醋和其它的醋到底有何不同。
老陳醋的原料主要是高粱、小麥、黑苦蕎。釀製過程有五個關鍵步驟,分別是蒸、酵、燻、淋、陳。而且會加入高粱殼、小麥皮、大米殼和酒精一起發酵,增加鬆軟程度、並且增加其營養成份。發酵好的原料被分成兩個部份,一部份被放入水池中形成醋酸汁,另一部份入大鍋翻炒成醋醅,要翻炒六天六夜炒到變得焦黑燻成黑醅,而這就成了老陳醋香氣與色澤的來源。而在第一步用水浸泡醋酸汁後,第二步與加八角、花椒、桂皮 . . .等香料一起蒸沸、第三步融入黑醅之中便可出醋。此時的醋嘗起來雖然嗆,但卻不酸,此乃新醋。新醋要抽入有160公分高的桶子中來透過日曬夜露來增加濃度。
新醋的度數約5.7(五印醋的酸度為3.25),但老陳醋的度數必須在六以上,所以必須經過兩年的日曬夜露。先通過陳放至少一年的時間,讓醋中的雜質沉澱,多餘的水份則通過蒸發或結冰析出,使醋的濃度越高。這個原理是因為醋結不了冰,但水能結冰,在醋中所含的水份結冰之後,將之撈去,剩下的就是老陳醋。經過冬日撈冰,夏日曬走水份後(夏「伏曬」、冬「撈冰」),老陳醋的酸度就會漸漸達到6度以上,這樣的酸度使得老陳醋自身能防腐抑菌,因此能夠長期保存,並且擁有酸、香、甜、綿、鮮的特點。
#寧化府山西老陳醋
中國四大發明的人 在 政經八百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政經八百政治標記
〔 #中秋節幹嘛烤肉? #這是誰的中秋節? #從國定假日看權力運作 〕
今天是中秋節,不知道各位壯士們是否有搭上返鄉專車回到熟悉的家人身邊,一起共度月圓佳節。
在享受四天連假的同時,建議各位壯士們不妨抬頭看看天空賞月之餘,享受中秋必做三件事:烤肉、吃月餅、吃柚子。
今天,除了談中秋幹嘛烤肉之外,也想談談「國定假日」背後的社會學思維。
▌中秋節的過去
「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但直到唐朝,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
尤其在唐朝之後,中秋賞月的習俗愈來愈普及,慢慢演變成中秋節。至明清,中秋節已與元旦齊名,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有關中秋節的典故,除了大家經常聽到的:吳剛伐桂、嫦娥奔月、玉兔搗藥與月餅起義,這些不少人都耳聞過的古老傳說,但是其中都與烤肉無關。
▌中秋節與烤肉的關聯究竟為何?
中秋烤肉的起源有幾個說法,1982年的《民生報》認為係因1981年烤爐外銷不景氣,廠商大量內銷的結果。
2007年《聯合報》也有民眾投書表示中秋烤肉是他於1990年代發明;而在2004年左右,「廣告說」出現,《聯合晚報》提到:
「中秋節烤肉的風氣是因為烤肉醬廣告推波助瀾的關係。網路上有人相傳,十多年前,萬家香醬油推出『一家烤肉,萬家香』的電視廣告,隨後競爭廠商金蘭醬油也密集推出金蘭醬油烤肉醬的電視廣告相呼應。」
而根據亞州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案助理教授陳峻誌考察後發現,從史料分析上,無論是萬家香或是金蘭公司的烤肉醬商品推出時間或是電視廣告的播出,都晚於台灣「中秋烤肉」的現象出現年代。
不可否認的是,相關業者的推波助瀾,的確讓中秋烤肉變的更加普遍。
無論如何,我們可以確定的是,「中秋節烤肉」這個與中秋習俗無關的活動,也儼然成為台灣相當具備特色的中秋活動。
▌所謂國定假日
而中秋節之所以能夠放假,則是根據「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之中的規定,其實該法規當中,將節日分為三類:紀念日、民俗節日與一般節日。
紀念日大多與中華民國史上重大事件以及宗教相關,例如:開國紀念日、和平紀念日、臺灣聯合國日與佛陀、孔子誕辰紀念日等;
民俗節日則與台灣民俗活動有關,春節、民族掃墓節、端午節、中秋節、農曆除夕以及原住民族歲時祭儀(自2006年起,具法定16族原住民身分者,得於所屬族群的歲時祭儀放假1日。)。
而一般節日則是多與特定群體有關,如:婦女節、青年節、兒童節、軍人節等。以及臺灣光復節、中華文化復興節。
而其中能夠放假的節日,則被俗稱為「國定假日」。
▌國定假日也代表什麼嗎?
若是歸納上述假日的特質,可以發現許多的國定假日與漢民族的民俗信仰相關。
但是在台灣,也有客家族群、原住民族與新住民等,讓台灣這座島,能夠有著多元的族群展現其各自獨一無二的樣貌,每個族群都有自己的文化與歲時祭儀。
國定假日作為一社會制度,假日政策的行使與規劃必然是權力運作的結果。然而在國定假日規定上,特別是「民俗節日」的安排,讓尊重台灣多元文化的美意造成反效果,反而更可能忽略、排除了其他族群的歲時祭儀。
▌結語
國定假日的儀式與活動,是產生維持、創新、改變、增強或削弱集體記憶與族群認同的工具,透過儀式與慶典維持了國家認同的符號與神聖性象徵。
藉由儀式激發人民的共鳴,人潮聚集構成了獨特的集體記憶,產生國家命運共同體的感受,增強了國家及社會認同。
在台灣,國定假日的形成與發展是政治權力和宗教共同賦予假日使其有所意義的結果,在不斷的社會變遷當中,假日如何被定義,意即國定假日的制定與形式,是多族群國家必然面臨的課題。
如何在經濟社會發展、族群平等、文化傳承間取得平衡,並給予台灣多元族群更友善的環境,需要主政者審慎思考。
中國四大發明的人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愛迪生發明獎 #台灣之光 #創新發明
台灣創新發明,持續在國際發光,今年愛迪生發明獎,一舉奪得五面獎牌,包括一金一銀三銅,獲獎數全球第二!其中四項技術都來自經濟部科技專案成果,而這次榮獲金獎的發明「AI立體式智慧倉儲系統」,就是由工研院開發,透過AI大數據運算,讓倉儲垂直發展增加兩倍倉儲空間,最高可達4層樓,目前雅虎奇摩已成功導入。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3285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中國四大發明的人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台灣創新發明,持續在國際發光,今年愛迪生發明獎,一舉奪得五面獎牌,包括一金一銀三銅,獲獎數全球第二!其中四項技術都來自經濟部科技專案成果,而這次榮獲金獎的發明「AI立體式智慧倉儲系統」,就是由工研院開發,透過AI大數據運算,讓倉儲垂直發展增加兩倍倉儲空間,最高可達4層樓,目前雅虎奇摩已成功導入。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3285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中國四大發明的人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陰陽師 #百鬼夜行 #宇治拾遺物語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有觀眾留言,就說想聽一些鬼故事,
我就回答道:我看下講什麼鬼才好!
最近的Monster hunter rise裡面就有白龍夜行,讓我得到了靈感,
不如我們來說百鬼夜行和陰陽師吧?
這個百鬼夜行的傳說其實源自於中國,
在東漢張衡所撰寫的【東京賦】裡面曾經有寫到:
”度朔山上有桃樹,下常簡閱百鬼”
而在東晉時代的【搜神記】也有提到:
“壽光侯者,漢章帝時人也。能劾百鬼眾魅,令自縛見形“
而百鬼夜行,Hyakkiyako這個詞是出現在
宇治拾遺物語--修行者百鬼夜行に逢ふ事,
這本宇治拾遺物語(Ujishui Monogatari),
成書於十三世紀的前葉,作者不詳,
全書15卷,一共有197個故事,
一般認為是和宇治時代的貴族源隆國,
所撰寫的宇治大納言物語是同一個時代,
而這個宇治拾遺物語可能就是它的增補,加筆或者是拾遺篇,
就有點像初版的格林童話一樣,沒有被收入在格林童話集裡面。
裡面描述的百鬼夜行是這樣的,在日本的平安時代,
大概在794年到1185年結束,
當時的桓武天皇把首都設置在‘平安京’,也就是現在的京都,
這個時代是幽暗未明,存在著人類和妖怪的時代,
人類居住的地方,和妖怪居住的地方,是重疊在共同的空間裡,
只是人類在白天活動,而妖怪則在夜晚活動,
如果遇到百鬼夜行的時候,人則會受到詛咒。
百鬼夜行裡面的前篇,收集了30多個妖怪,
但是後篇有些妖怪是源自於山海經的妖怪,
其中就包括犬神,天狗,苧,狐火,蛇骨婆,河童,
帝之二女,燭陰,人魚,旱魃,水虎,鐮鼬或者叫窮奇等等。
百鬼中的魍魎,也是源自中國流傳了四千多年的傳說,
傳說中炎黃兩帝爭奪天下時,蚩尤曾經想說服炎帝重啟戰事,不果,
於是他號召力他的狐朋狗友,號召在南方的苗民,
和山林水澤間的魑魅魍魎等鬼怪,打著炎帝的旗號,向黃帝宣戰,
在中國這些魑魅魍魎是小妖,
但是到了日本就有了名堂,成為家喻戶曉的妖怪,
百鬼夜行並不是剛好一百只妖怪,而是一共有113只妖怪,
裡面也有你曾經聽過的故事,
包括是雪女,鐮鼬,河童,座敷童子,山童,天狗,飛頭蠻,
而滑瓢就是滑頭鬼,聽說就是他們的領頭人。
至於為什麼會在平安時代出現百鬼夜行,就沒有任何的解釋,
可能是因為人們對於未知的恐懼,
把這些恐懼經過想像而演變出來的妖怪,
在那個時代,出現了一種的職業,這種職業叫陰陽師
陰陽師,Onmyoji,是日本歷史裡面記載中,
中務省的陰陽寮所屬的官職,他們是有組織,
而且在日本平安時代受到政府承認,並且享有官職的職業。
而他的來源,大家也猜到,是源自於中國,
陰陽家推崇的就是陰陽五行,而陰陽五行是源自齊國,
創始人叫鄒衍,當時稱之為陰陽說,
很多人以為陰陽學是源自於周易的【易經】
其實不是,周易在易經裡面並沒有提起陰陽八卦和五行,
而是被陰陽家和太極所影響的【易傳】,
裡面有解釋何為陰陽:
天、地既有其體,又有其德。
天之體為陰陽之氣,地之體為剛柔之質。
陰陽之氣實質上是能量與信息所構成之“場” ,
而剛柔之質則是氣的能量密集化的存在形式;
另一方面,天之德為乾,而地之德為坤。
乾是健動不息的創生品格,而坤則是厚德載物的接納性品格。
以“一陰一陽之謂道”立論,認為宇宙自然界存在相反屬性事物,
相反事物的推摩作用是事物變化的普遍規律,
六十四卦即反映了這一種規律。
而陰陽往往和剛柔這詞息息相關,而這個陰陽五行之說,
在6世紀的時候傳到了日本,稱之為陰陽道,
而可以掌握這些知識的人,就可以掌握國家的命運,
因為陰陽五行不僅可以觀天象,知曆法,還可以占卜問卦,
上至國運昌隆,天皇適任合乎?下至庶民之事,
而天武天皇知道這些知識的重要性,也怕有人利用這些知識來反政府,
於是就創立了陰陽寮,陰陽寮就好像是國家的研究院一樣,
同時禁止人們擁有【河圖】【洛書】【太乙】等陰陽書籍。
而當時的陰陽師則是代表國家去占卜國運,有著非常崇高的地位。
到了平安時代,有日本的神道教,密宗,佛教融合成的陰陽道,
在891年停止遣唐朝使後,並發展出自己獨特的風俗文化,
而在這個時代,民間還很相信妖魔鬼怪之說,
但是當時的陰陽師是日本管轄的職業,
所以只為大戶人家或者是大官才可以邀請陰陽師為其做法
那麼陰陽師會什麼呢?
1. 式神 (shikigami)
式神是什麼呢?是妖怪還是神呢?
在陰陽道裡面說的是陰陽師役使的靈體,
式神也可以稱之為侍神,顧名思義就是侍奉其主的神,
一般是用符紙,木偶或者是玉器作為媒介,再配合咒語使用,
把一些人所看不到的靈體收納為其所用,連人的魂魄都可以使用,
不過,如果用其不當,式神會不受控制,反噬在主人身上。
而傳說中最厲害的陰陽師,叫安培晴明,
在他撰寫的【占式略決】一書有記載:裡面一共有三十六卷,
而第四卷和第五卷記載著十二個天將和十二個月將,
一共大大小小有24只式神。等下我們來說安培晴明的故事
2. 觀天象占卜問卦
陰陽師需要會觀天象,需要為國家占卜問卦,
包括天皇太子就任的儀式等等,
3. 曆道
也就是制定日曆,決定日子的吉兇等等,例如什麼日子適合動土
4. 陰陽道
判斷土地的吉凶,方位等等
5. 結界
也就是在虛空中張網覆蓋一個範圍裡面,
保護裡面的人,也叫作金剛網。
而最常看到的叫桔梗印,也就是五芒星,
代表著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聽說是安倍晴明發明的。
簡單來說,就是好像諸葛孔明加林正英啦!
除了會觀天象,看風水,還會抓鬼,控制靈體
而剛才講到的安倍晴明,就是日本傳說中最強的陰陽師,
而全部的傳說中,只在安倍晴明40歲過後才有,其原因不詳,
而大家把安倍晴明想成美男子了,
其實他的樣子是這樣的,就是禿頭,肥肥的,
和漫畫和電視劇裡面描述的相差太遠了。
歷史裡面的確是有這個人,他出生年份不詳,
出生在下級貴族安倍益材的家中,
先後在陰陽師贺茂忠行和保憲父子下學習陰陽道,
而受到保憲的賞識之下傳授天文道。在日本歷史的確有記載,
在960年,四十歲時被天皇任命為天文博士,
而59歲時受到花山天皇的重用,死後被土御門稱之為始祖,
還建造了神社,叫作晴明神社,
分別在京都,大阪,名古屋,和奈良都有他的神社。
而死了過後,在平安時代衍生了很多他的傳說,
我們來聽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