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醫院」跟「診所」都開放 #視訊看診 了,一般門診與穩定慢性病患者可盡量利用這種線上、減少接觸的就醫方式。下午我也實際測試這個最新的看醫生方式,簡單經驗分享:
1. 先查詢家中附近哪間醫院/診所有提供視訊看診服務
https://bit.ly/3wxUmZv
大醫院在官網都會有公告(以新竹地區來說,新竹國泰、竹北東元醫院、中國醫新竹附設醫院...等都有提供此服務,新竹台大/台大生醫我打電話問說還沒。除了大醫院之外,很多診所也都可以對應了。
2.直接打電話去該醫院或診所,確認是否有提供「視訊看診」服務,並進行預約。小間診所多半可馬上跟醫生確認,大間診所則要跟醫生約時間。
3.預約完之後,院方會請您加他們的Line,於約定時間撥給您。
4.請準備好健保卡,視訊就診時需出示您的臉+健保卡進行攝影。接下來就是醫生問診的時間。
5.準備好健保卡跟剛好的費用,直接到醫院或診所。大醫院可能會告知您在一樓哪個地方直接批價領藥,會盡量避免跨樓層移動、還要先批價又去領藥那麼麻煩。小診所就直接到掛號櫃台過卡領藥單。(官網有提到"由醫療機構藥師將藥品送至病人住所並收費"...實際施行起來應該有點困難,多半醫院診所應該還是會請您直接過去拿藥比較快,因此還是建議找離自己住家較近或者過去比較熟悉的醫院診所就診。)
--
希望大家能從生活小地方,也能注重各種的防疫,最近有需要就診的朋友可以花點時間研究一下,其實不會很難!
【健保署】專頁有詳細的圖片教學
https://www.facebook.com/nhi.gov.tw/posts/2038790252939446
--
此圖是竹北某棟大樓前面的吉祥物,最近也戴起口罩來了!國內疫情尚未趨緩,請身處在各地的朋友都要嚴格看待,非必要盡量避免出門,出門也務必要把口罩給戴好!
「中國醫 減 重 門診 費用」的推薦目錄:
中國醫 減 重 門診 費用 在 早安財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相較於我們比較在乎的醫療資源浪費以及分配不均等情形。
到了中國,你可得擔心:吞下肚的到底是對症下藥,還是對錢下藥呢?
--------------
在中國,大多數人生病時得自掏腰包看醫生。部分原因是醫院和醫學中心仍以利潤為經營準則,也就是出售藥品給病患—賣出越貴越多的藥,醫院營收才會增加,儘管名義上這些機構標榜的是為廣大民眾提供醫療服務。因此醫生與藥商密切合作,推廣特定(通常是更貴)的藥物,而且往往超額配藥,在在反應了醫療機構的商業取向。
根據二○一一年十二月,王虎峰和歐陽偉為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entre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中國研究講座(Freeman Chair in Chinese studies)所撰寫的報告「落實中國醫療保健改革政策」(Implementing Health Care Reform Policies in China)提到,在缺乏資金支持的公共服務體系下,公立醫院已「屈服於市場壓力之下」,以及「公立醫院開始更加依賴調漲價格,增加營收以維持日常營運。這種『賣藥養醫』的體制讓公立醫院傾向以盈利為目的,導致虛增處方並且使用較貴的藥物」。
這裡「公立」(public)一詞的意義應加以釐清,公立醫療機構本應由收取服務費、政府補貼以及一些藥品費用來支付營運成本,然而,許多這類機構不是資本不足,就是接受藥商的額外挹注。於是,這樣的體系就將成本轉嫁給病患和其家屬,要求先收錢再看病,把成本回收再說。通常病患都不太會對醫生的專業建議多所置喙,而這些醫生卻長期受到藥商控制,必須達成最低藥品銷售量。從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藥廠在二○一三年夏天爆發的弊案得知,最低銷售量的目標往往並不低。
隨著醫療支出日益增加,二○○九年中國政府公布「新醫療改革計畫」,把目標放在改革醫療體系的資金,希望能於二○二○年提供全民醫療服務。這個計畫的一部分是希望公眾資金能支應大部分的公共醫療開支,屏除醫療機構的獲利誘因,切斷醫師與藥商之間的利益關係。這是近年醫療支出大增的主要原因,從二○○一年起政府醫療支出已倍增,受惠的病患從口袋掏出來的錢少了一半。
中國政府已開始(的確已開始)將目光朝向社會中最需要幫助的弱勢族群,提高最窮困者的基礎醫療補助,並且擴大補助範圍。至於所得最高的族群以及城市居民,在未來數年仍將維持自付醫療費用的原政策。然而,新計畫特別針對「推廣醫藥分業」以引導部分新資金,逐步改革或廢除藥品保證金政策。這其中「推廣」和「逐步」是兩個關鍵字眼—意思是鼓勵公共醫療服務業隨著時間慢慢戒除對藥品利潤的依賴,而不是直接下命令立刻停止。
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年鑑》的定義,政府醫療支出涵蓋所有政府層級(從中央到地方)的醫藥和保健服務、醫療行政和醫療保險管理,以及推廣家庭計畫;社會醫療支出則是政府以外的所有公共衛生支出,包括社會醫療保障、商業健康保險、民間醫療和保健支出、社會捐贈與捐款,以及行政費用;而自行給付的醫療支出是指城鄉居民以現金支付各種醫療服務,包括民眾在各種醫療保險下的自付額。此外,還有一種難以歸類的項目:患者為了插隊塞給醫生的「紅包」—這很常見。
政府占整體醫療支出的比重應該會持續增加,讓自行給付的金額減半。但這需要時間,尤其是許多醫療機構和藥商發現維持現狀的利益相當可觀。根據中國國家衞生及計畫生育委員會公布的中國病患支出費用資料,二○一二年每位患者的平均門診費用是人民幣一九二.五○元(其中五○.三%的支出是處方用藥費用),較二○一一年的平均值增加七.一%;每位住院病患的平均治療花成本較二○一一年增加五.三%,達到人民幣六九八○.四○元(平均每日六九七.六○元,其中四一.一%的支出用於處方用藥費用)。兩項成本的增幅都超過了物價膨脹率。
---摘自早安財經《正解!中國經濟數據》
(圖片轉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