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者回憶錄0924)
覺醒,誤知,連結
前文談及《七十年代》創刊,想不到還有不少讀友留言說是創刊時的讀者,有的還說一直讀到休刊號。一位讀友說,「七十年代創刊,帶動雜誌界百花齊放。」這是溢美之詞,不符合當時的情勢。
實際上,在六十年代的後期,因左派暴動的平息,港英對認同香港的推動,文革極左思潮在中國氾濫,但對西方追求社會主義平等的青年卻帶來正面幻想,這些複雜的思潮,使香港大專學生開始思索起生計以外的問題:我們活在怎樣的世界?我們是什麼人?我們往何處去?
這些話題在大專界非常活躍。中文合法化運動,對中國人的身份認同,是當時進步學生的思想傾向。逾百本青年刊物噴薄而出。1998年在藝術發展局贊助下,由吳萱人、何良懋主責編輯出版過一本書《七十年代青年刊物回顧專集》,收集、介紹和評述七十年代近百本青年刊物,刊登各書影,重刊各「發刊詞」。大致上說,早在五十年代出版並曾經引領風潮的《中國學生週報》,這時已有落後時代之感,終於在1974年停刊。代之而起的有港大的《學苑》、中大的《中大學生報》,中學生為主的眾多文社刊物,宗教機構出版物,這些刊物大都論及政治傾向與身份認同;專注於政治思想的,有《盤古》、《70年代雙週刊》、《知識分子》、《南北極》。《七十年代》只是其中一份,而且是唯一有影響力的左派背景的刊物。當時也有其他左派刊物,比如《新一代》《學生哥》《海洋文藝》等,但這些刊物因為走不出左派意識的局限,因此很快就辦不下去了。《回顧專集》認為是有親中背景的《七十年代》「辦得出色」,「覷準時機,出版策略勇進」。
回想當年,真的不是我有什麼能耐,而只不過是正統左派機構的思想框框太多,一方面敵情觀念強,顧忌多,另方面背後管家多,意見多,因此遇到一些新形勢新變化,一般都寧可謹慎從事,沒有中共當局的明確表態,就不去碰比較穩當。《七十年代》早期許多文章都出自《大公報》的才子之手,但他們反而無法在自己報紙上發揮。出版界的情況也一樣,有一位在中區左派出版大樓工作的編輯人員私下說,凡是這個大樓辦的雜誌,是一定不會被市場接受的。
此外,在左派單位工作的人,在工作、生活、娛樂、休閒甚而購物、醫療等各方面都自成系統,與香港一般市民的生活有區隔,那些蜂擁而出的青年刊物,和大專學生的思潮,他們都沒有接觸,懵然不知。我那時就香港眾多新出刊物的狀況,寫了一個報告給香港的左派領導,他們的反應是嘖嘖稱奇。
1971年1月29、30日,以台灣留美學生為主力的保衛釣魚台運動在美國六個城市爆發示威,反對1970年9月美日協議在1972年將冲繩交還日本,其中包括1968年被探測到有大量油田的釣魚列島。我從留學生出版的眾多保釣刊物中得到資訊,為此我就報導這樁事情詢問過左派領導,他的回答是「慎重處理,不要被人利用」。
這回答很可笑。但也反映了在敵情觀念主導下的中共心態。撇開保釣其後的走向,當時這是發生在留學生中的一樁大事,不能視而不見,更莫說要在留學生群中爭取讀者了。因此,我果斷地作了報導,摘錄了大量留學生刊物的文章,也請一位在《大公報》資料室工作的寫手,寫了關於釣魚台的油田和主權問題的長文。這樣的文章不會在正統的《大公報》刊登。事實上,保釣運動早期在所有香港左右派報刊中都沒有報導。左派要防止「被人利用」,右派就要維護台灣國民黨政權。
關於釣魚台歸屬問題,及日後保釣的發展,中國、台灣和海外知識人的角色,這幾十年來我已經有了不同的看法。但當時,純粹出自愛國保土的意向,認為美國將有爭議和有豐厚石油資源的領土,私相授受給日本,是應該抗議的。參與保釣的留學生,也是出自單純的動機,當然也夾雜著從封閉的台灣到了開放的美國之後的思想改變。那是台灣留美學生的左派思潮的萌芽時期,既代表覺醒,也代表誤知,但珍貴的是追求真理的精神。《七十年代》與他們契合,並共同探討國是,一起走著思想探索的道路,好多人都成了我們的作者和朋友。我對自己認識不斷解剖,在心路上同行的作者和讀者也一樣。保釣是我們連結的開始。
《七十年代》大幅報導和評論保釣運動,使雜誌在美加歐澳各校園的銷路激增。接下來是中美關係的突破,帶來了海外知識人的親中思潮。這思潮未必由我們帶動,但無可否認《七十年代》提供了載體,至少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這是後來我們認為應該檢討和改正的。(67)
圖1,1998年出版的《香港七十年代青年刊物回顧專集》;
圖2,1971年4月30日在華盛頓的保釣示威現場,學生領袖正發表演講。
(《失敗者回憶錄》在網絡媒體「matters」從頭開始連載,網址:https://matters.news/@yeeleematter)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中國 與 #日本 的關係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們把時間推到日本首相菅義偉在4月17日與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在白宮舉行美日領袖會談,聯合聲明中明確載明 #台灣 ,其中強調「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
中國領土變化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0916紐約時報
*【“秘密致電北京”事件後,拜登對米利將軍表示信任】
在新書披露美軍最高將領馬克·米利曾因擔心川普對中國開戰而兩次秘密致電中國軍方後,其辦公室表示,米利並沒有繞開他的文職領導人,電話都是在國防部等部門的協調溝通下進行的。儘管一些共和黨人表達了對該事件的憤怒,但拜登總統表示,他“對米利將軍充滿信心”。白宮新聞秘書說,拜登“完全信任他的領導力、他的愛國精神以及他對憲法的忠誠”。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15/us/politics/milley-biden-china.html
*【研究增加了異議,美國的加強劑政策也在不斷變化】
白宮已被迫推遲Moderna疫苗的接種者提供第三針需求,目前只針對接受輝瑞-BioNTech 疫苗的人接種第三針。本周的一系列的爭論,說明了科學家之間,對於是否需要注射加強劑,以及如果需要,為誰需要意見分歧。《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似乎支持了白宮及其高級健康顧問的觀點,指出在以色列接受第三次輝瑞疫苗注射的人,比接受兩次注射的人,患嚴重冠病的可能性要小得多。美國食F. D.A公佈的一份審查報告,研究了關於第三劑輝瑞(Pfizer)疫苗的更廣泛證據,並提出了警告。但《剌胳針》上,F. D.A兩位頂級疫苗科學家等撰寫的一篇文章認為,沒有可信的證據表明,疫苗對抗的效力,隨著時間而大幅下降。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15/us/politics/booster-shots-fda.html
*【Covid-19實時更新】
#聯邦監管機構發布了對輝瑞增效注射應用的首次分析。監管機構寫道:現有數據應該支持加強劑量的有效性,特別是針對當前流行的變體。
#以色列的研究人員周三報告稱,第三劑輝瑞-BioNTech 冠狀病毒疫苗可以預防 60 歲以上成年人的感染和嚴重疾病至少 12 天,從而引發關於加強劑量的激烈辯論。這項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研究是關於健康成年人是否需要加強劑量,以及是否應該像拜登政府計劃那樣,給予加強劑量的衝突中的最新一波。幾位獨立科學家表示,迄今為止的累積數據表明,只有老年人需要第三針,甚至可能不需要。
#衛生官員正在調查本月早些時候,在紐約市蘭德爾斯島舉行的電子音樂節,可能造成至少16例感染確診,並敦促參加該活動的每個人都接受檢測。
#教宗敦促每個人都接種 Covid 疫苗。
#洛杉磯縣將要求在飲酒場所提供疫苗接種證明。
#經過數月的拖延,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已同意向紐約市公立醫院系統補償近 10 億美元,用於在紐約市 2020 年第一波嚴重疫情期間治療患者的費用。
#對衛生工作者的冠狀病毒疫苗接種授權於週三在法國生效,政府官員表示,一些人仍在反對這項義務。
#世衛組織表示,北美洲和中美洲正在推動半球冠狀病毒的激增。
#拜登與高管會面以推動疫苗授權。
#美國強制要求新移民接種冠狀病毒疫苗。從10月1日開始,美國新移民必須全面接種 Covid-19 疫苗。
#歐盟週三宣布成立一個新的生物醫學機構,旨在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流行病,因為它試圖避免重蹈其早期應對冠狀病毒的覆轍。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9/15/world/covid-delta-variant-vaccine
*【美英將助澳洲部署核動力潛艇,以抗衡中國】
該計畫可能會使澳洲在北京現在申明主權的南海地區進行例行巡邏,並最遠到達臺灣北部,以挑戰中國在該地區的領土主張。這對澳洲來說是重要一步,該國一直以來對直接回擊中國的核心利益猶豫不決,但已越來越感受到中國的威脅。此外,美澳雙方均表示,澳洲已承諾不會用核武器武裝潛艇。
https://www.nytimes.com/video/us/politics/100000007976250/biden-national-security-uk-australia-china.html
*【反抗團體找說客尋求國際支持對抗阿富汗塔利班】
抵抗塔利班統治的領袖Ahmad Massoud雇傭了一名說客在美國尋求軍事和財政支持。Ahmad Massoud是尋求將塔利班趕下臺最著名的對抗團體之一,他與Robert Stryk簽署了合約。Robert Stryk在川普政府期間承擔了許多智庫、遊說集團和倡導團體的遊說工作。這份合同於週三晚上提交給司法部,並表示這項工作將是無償的。與此同時,阿富汗的一系列選民正在尋求幫助,爭取華盛頓和國際社會承認。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15/us/politics/afghanistan-taliban.html
*【納瓦尼盟友在俄羅斯境外開展競選活動】
這位俄羅斯反對派領袖的五名盟友,試圖在俄羅斯境外的非公開地點策劃一場選舉動盪,將數十名克里姆林宮的反對人士送進議會,以此削弱普丁所在的執政黨統一俄羅斯黨。由於席位按政黨名單分配,統一俄羅斯黨幾乎肯定會在週五至周日舉行的議會選舉贏下多數席位,但一位納瓦爾的盟友稱,即使選出少數反對派立法者,也會 “在系統中產生動盪”。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15/world/europe/navalny-smart-voting-russia-election.html
*【朝鮮發射兩枚彈道導彈,朝韓軍備競賽升級】
週三,朝鮮在其東海岸發射了兩枚彈道導彈,這是該國六個月來首次彈道導彈試驗,違反了聯合國安理會的多項決議。數小時後,韓國宣佈測試了該國第一枚潛艇發射的彈道導彈,成為了世界上第七個使用潛射彈道導彈的國家。局勢引發了對地區穩定的擔憂,日本首相菅義偉稱朝鮮發射導彈“令人憤怒”,是對和平的威脅。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15/world/asia/north-korea-ballistic-missiles.html
*【加州州長罷免投票沒過,紐森被留任】
共和黨領導的加州州長罷免選舉揭曉結果,民主黨人紐森將繼續擔任他的職務。這次投票再次展現了自由派選民在加州擁有的勢力,十多年來,沒有共和黨人擔任過州級職位。此次罷免投票被認為是美國2022年中期選舉的風向標,其結果讓全國民主黨人鬆了一口氣。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14/us/newsom-governor-california-recall.html
*【“全球首個全平民太空飛船”發射升空】
Space X旗下的Inspiration4太空飛船於美東時間晚上8點成功發射,將開始為期三天的軌道飛行。四名從未去過太空的業餘宇航員來自各行各業,其中38歲的億萬富翁以撒曼是這次太空之旅的贊助人和構思人。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9/15/science/spacex-launch-inspiration4
*【觀點:一場從一開始就充斥著腐敗的反恐戰爭】
時報社論編委會成員Farah Stockman寫道,阿富汗戰爭本應是一場“正義戰爭”,但美國的過度支出和缺乏監督助長了腐敗。金錢推動了戰爭的旋轉門,也滋養了我們本應打擊的敵人。
https://cn.nytimes.com/opinion/20210915/afghanistan-war-economy/
中國領土變化 在 以身嗜法。法國迷航的瞬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法國觀點:《Taïwan, le prochain repli stratégique de l'Occident ?》
臺灣,西方的下一個戰略撤退?
美國大西洋報刊登China’s ‘Very Tricky Situation’一文之後,法國大西洋報訪問了法國學者的看法。原文翻譯如下:
(文中受訪學者是Barthélémy Courmont是里爾天主教大學的講師,也是IRIS的研究主任,負責亞太部門。)
❓Atlantico: 美國《大西洋報》強調了臺灣在美國和中國的地緣政治角逐中的重要性。讓這個島嶼如此具有戰略意義的原因是什麼?
🟢Barthélemy Courmont : 台灣的重要性並非最近的事,只是受到重新評估。從1950年代起,在朝鮮戰爭的邊緣地帶,臺灣被美國視為防堵共產主義在東亞擴張的堡壘。主要是艾森豪政府中的共和黨政治家,不惜一切代價保衛臺灣以抵禦中國大陸的壓力。這種由兩國之間的協議所確認的戰略重要性,一直持續到冷戰結束,甚至持續到美國承認中國之後。因此,1979年的《臺灣關係法》擴展了兩國的戰略夥伴關係。美蘇兩極對抗結束後,人們對臺灣的興趣發生了變化。台灣在1980年代建立和鞏固了民主制度,臺北政府化身對抗極權政權的民主制度捍衛者,與此同時,臺灣也成為國際經濟中的一個重要角色。另一方面,中國則以天安門事件驟然澆熄了民主化的希望,兩個中國(les deux Chine)的經濟同樣快速起飛(臺灣在這方面先於中國大陸),但採取了相反的政治軌道,造持兩者之間差距越來越深。
在過去的20年裡,中國對國力的宣揚,加上美國逐漸從亞洲撤出,導致人們擔心美國會在亞洲失去所有的影響力。因此,盟國們動員組成了 "反中國陣線"( front anti-chinois),結合對民主的肯定、加強戰略對話並警惕與中國崛起有關的危機。因此,華盛頓不斷重申其與日本和韓國的關係,美國這兩個國家的軍事影響在冷戰結束30年後仍然非常強大。沒有得到外交承認的臺灣,在與中國發生安全危機的情況下,仍然受到華盛頓的保護,至少在其公開的意圖中是如此。鑒於北京和華盛頓之間的競爭日益加劇,臺灣的 "心結"(noeud,借用美國政治學家Richard Bush的說法)因此越來越緊。雖然把臺灣描述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似乎略嫌誇張,正如《經濟學人》去年春天的表現,但無可爭議的是,這個擁有2300萬居民的島嶼,其戰略重要性與今天美國和中國之間的權力爭奪密切相關。這裡要提醒的是,中國將台灣視為叛亂省份,並自1949年分離後要求恢復領土。
❓雖然美國已經匆匆從阿富汗撤出,但西方會如此輕易地失去其在臺灣的影響力嗎?這將產生什麼影響?
🟢這不太可能,但同時也應該謹慎行事。為什麼不太可能,因為臺灣的民主政府和島上的絕大多數人(écrasante majorité)將中國視為戰略對手,甚至是對其主權的潛在威脅。在某種程度上,中國是臺灣唯一的敵人,而臺灣是中國唯一的敵人。面對這種威脅,考慮到過去二十年來軍事權力平衡已經改變,北京目前占優勢(別忘了直到2000年代中期,臺灣的軍事能力還能威懾中國),臺北必須依靠能夠提供援助的戰略夥伴。因此,與美國的聯繫是不可或缺的,與日本或歐洲國家之間的合作也是如此,還有東南亞國家。華盛頓的戰略影響在臺灣仍然非常有存在感。
同時,美國這種戰略支持的可信度如何,以及最重要的,臺灣人如何看待這種支持?一個經常被忽視的插曲可以說明狀況。2005年,中國通過了「反分裂法」(loi anti-secession),旨在勸阻陳水扁總統當時主張的臺灣獨立宣言。美國重申其對臺北的戰略支持作為回應,但明確指出,這種支持不是自動的(automatique),在臺北「挑釁」的情況下不適用。換句話說,華盛頓保留干預或撤退的權利,這取決於對具體事件的評估。如果中國對臺灣進行軍事攻擊--順帶一提,這種可能性必須讓我們參考博弈理論(la théorie des jeux)-- ,美國將在該確切時刻判斷介入的程度。而如果在美國看來,是臺灣挑釁北京,那麼美國的承諾很有可能減縮成態度上的宣示。臺灣並不會等到阿富汗的潰敗才意識到戰略對話和軍事承諾之間的區別。
❓從阿富汗撤軍是否反而會讓美國更加專注於與中國在印太地區的決戰?
🟢首先,應該知道,從阿富汗 "撤軍 "是美國在該地區外交政策的失敗,而並非只是部隊移動…。二十年來,中國一直是美國領袖,包括民主黨和共和黨人的心頭大患,而且這種心頭大患還在繼續擴大,有可能會忘記地緣政治不僅僅是兩國之間的拉鋸戰。華盛頓並沒有等到從阿富汗撤軍才認定中國是其一貫的對手,無論該認定是對是錯。在這種格局下,美國不斷尋求鞏固其在亞太地區的盟友網絡,利用口號(印度洋-太平洋是最新的口號)和威脅,有時是真的,有時不太是。QUAD(Quadrilateral Security Dialogue四國峰會)包括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以及華盛頓,是拜登政府的優先事項。然而,在這個非常異質的集團本身的限制之外,其成員有時有非常不同的利益,華盛頓召集新的戰略夥伴的能力似乎有限。說服首爾加入QUAD的努力至今沒有成功,而對中國崛起的擔憂非常強烈的東南亞,也沒有被這個集團的邏輯所吸引。再加上這裡提到的所有國家,除印度外,都是與中國一起簽署RCEP(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的國家......。簡而言之,中美對決在華盛頓被大力宣傳,但在亞太地區,對該地區的國家和公司而言,其現實情況又是如何?
📌訪問原文連結
https://www.atlantico.fr/article/decryptage/taiwan-le-prochain-repli-strategique-de-l-occident-barthelemy-courmont
📌美國大西洋報文章連結
https://www.theatlantic.com/international/archive/2021/09/china-taiwan-afghanistan/619950/
中國領土變化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中國 與 #日本 的關係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們把時間推到日本首相菅義偉在4月17日與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在白宮舉行美日領袖會談,聯合聲明中明確載明 #台灣 ,其中強調「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不過,事隔不到1周,就在4月20日菅義偉接受備詢時澄清,上述聲明「根本沒有預設軍事參與」,並強調,日本自衛隊不可能投入任何環繞台灣的軍事突發事件。
根據香港《南華早報》報導,有分析人士指出,雖說日本可以向美國提供後勤支援,但若中國企圖以武力犯台,日本憲法將不允許日方參戰。由這件事看出菅義偉跟美方發表聯合聲明後,內心充滿煎熬,所以在相隔一周之後立刻向中國大陸示好,但是這樣真能安撫老共嗎?日本與中國現在的狀態又是如何呢?
根據維基百科中日關係是這樣說的,中日關係(日語:日中関係〔日中關係〕/にっちゅうかんけい),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日本國之間的雙邊關係。在漢唐時期,中華文明在政治、經濟、文化、宗教和科技等很多方面都對日本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在日本明治維新後到1945年二戰結束前,中日間發生了多次軍事衝突及全面戰爭,形成了戰後兩國的政治格局並影響了以後的中日關係。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日本在1952年與中華民國恢復外交關係,直到1972年才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同時與中華民國斷交。現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將兩國關係稱為「戰略互惠關係」。
中國和日本的經貿往來早在「關係正常化」之前便已開始。1972年雙方「恢復正式邦交」後,兩國經貿關係也從以往的「半民半官」轉變為「官民並舉」。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簽訂,使得中國和日本的貿易又進入了新的發展期。1978年中國和日本的貿易額是50.8億美元,1980年上升至84億美元,1983年達到100億美元,1987年貿易額迅速發展到156.5億美元,在1978年至1987年的10年間貿易額增加3倍。
到了2004年日本對中投資4900億日元中國成為日本第三大對外投資目的地,和居第二位的美國僅相差100億日元。在兩國關係艱難的2005年,日本對中國投資達到新高,較2004年上漲了19.8%達到65.3億美元占日本對外投資總額的15%。日本對中國投資主要涉及電子、纖維、汽車製造及配套企業、食品加工和金融保險、物流、市場調查、諮詢、廣告流通、飲食、美容美發等服務業等領域。2005年下半年日資汽車在中國轎車市場份額已接近30%。至2005年末,在中國日本企業達3.5萬家。
根據路透社報導,日本公司2018年在中國至少有7400個工廠設施,這些在中國的製造廠出售價值高達2520億美元的產品,其中70%在中國市場銷售,17%回銷到日本。
其中以武漢的本田汽車裝配廠為例說明日本企業要滿足中國這個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嚴重依賴中國的供應商。豐田、日產和本田各自在中國至少有3個研發中心。從政治到經濟可以看出日本與中國之間密不可分,甚至難以脫鉤,那麼未來兩方的走勢又是如何呢?
回過頭來我們來看看日本與台灣的關係,根據維基百科講述臺日關係史,是指臺灣歷代與日本歷代在歷史上不同階段的關係。雙方自十六世紀即有相互來往,並建構了各式各樣的關係。臺日關係可分為幾個階段:1895年前明鄭與清朝統治下臺灣與日本的關係、1895至1945年臺灣做為日本殖民地與日本內地之間的關係、1945年後中華民國統治下的關係。
從民間角度切入,日本與台灣的兩地人民互動友善,而且從311大地震台灣對日本的捐款高達200億日圓,可見雙方關係的良好。
從經濟貿易觀察到,日本是台灣第3大貿易夥伴,而台灣則是日本第4大貿易夥伴,2020年雙邊貿易總額為692.8億美元,台灣對日出口為234.0億美元,進口為458.8億美元,台灣對日貿易逆差是224.8億美元。
從政治面來看,根據大紀元報導,日本最新外交藍皮書指出,關於台灣的記載延續去年立場,認為台灣是「重要的夥伴與朋友」。雖說日本在外交藍皮書上說日台關係是重要的夥伴與朋友,但是如果有一天中國大陸武力侵犯台灣,日本將會做出怎樣的抉擇呢?
最後來談談 #釣魚台 ,釣魚臺列嶼是位於東海南部、台灣與八重山群島以北、沖繩海槽南端西北方向的一組島嶼,由釣魚臺、黃尾嶼、赤尾嶼、南小島、北小島等島嶼及岩礁構成,總陸地面積6.1636-7平方公里,其中主島釣魚臺之面積3.82-4.38平方公里(潮差變化),高363公尺。19世紀末期至太平洋戰爭期間曾有日本人定居,惟現今各島均為無人島。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與日本國皆聲稱釣魚臺列嶼為其領土,引發一連串爭議。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認為釣魚臺列嶼依地理、歷史和法理均為中國自古以來的領土(明清海禁),屬台灣附屬島嶼。日本稱其為尖閣諸島,日本政府認為島嶼按歷史及國際法均屬於日本固有領土,歸屬西南諸島一部分,不存在領有權問題。一個釣魚台引發中日台三方角力,究竟它有什麼樣的魅力呢?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中國領土變化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白羅斯的選舉爭議越演愈烈,已有兩人在抗議活動中死亡,數千人被捕。在反對派號召下,8月16日有大約20萬的抗議群眾走上首都明斯克的獨立大道上遊行,這也是白羅斯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集會。相較於這個人潮,總統盧卡申科也辦了一場支持者的集會,不過出席的只有5千多人。聽起來這個民心盡失的總統應該沒有什麼後路了,不過事情沒有這麼單純,俄羅斯、北約、歐盟在裡面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我們今天就來談談白羅斯的情勢。
先跟大家解釋一下,白羅斯就是俗稱的白俄羅斯,他們在2018年的時候就已經要求正名,白羅斯駐中國大使館說,「羅斯」是民族文化名稱,用作表示東歐地區,歷史上有基輔羅斯、黑羅斯、小羅斯等,白羅斯是準確的歷史名稱。認識白羅斯的正名史後,接著來介紹一下被大家抗議要求下台的65歲的強人總統盧卡申科。他從蘇聯時期一直做到現在第6個任期,已經做了26年,被稱為歐洲最後的獨裁者。事實上他能統治這麼久一定是有兩把刷子,除了那些我們都很熟悉的極權國家手段外,他的傳記作家喀爾巴列維奇(Valerij Karbalewitsch)說,白羅斯形成威權統治有兩大原因:一是,盧卡申科權力欲極強、不願有任何限制;二是,在社會上,存在著一種蘇聯意義上的秩序要求。
這次白羅斯官方公布的總統大選結果,總統盧卡申科獲得約80%選票,主要反對黨候選人季哈諾夫斯卡婭(Sviatlana Tsikhanouskaya)僅獲得10%選票。但季哈諾夫斯卡婭則認為,如果正確統計選票,她應獲得60%至70%選票。不滿的民眾就上街抗議到現在。盧卡申科一開始堅持不重新計票,也不會重新舉行選舉,還說白羅斯人要出面保衛自己的國家,卻引發快20萬人出來抗議。盧卡申科還說「除非你殺了我,否則不會再有其他選舉」。但是現在除了首都明斯克,當地媒體報導,擁有9百萬人口的白羅斯其他主要城鎮也出現了大規模的集會。當地國家媒體也有越來越多人倒戈,不顧政府控制播報抗議的新聞。而最新的消息顯示,壓力真的太大,盧卡申科已經說他準備在修憲公投後舉辦新的選舉,並且交出權力。
介紹完總統的事情,接著來介紹反對派候選人的背景;事實上本來要參選的是她的老公夫季哈諾夫斯基(Sergei Tikhanovsky),但是他老公卻被指控勾結俄羅斯傭兵企圖製造動亂而下獄,她為了拯救丈夫而參選,加上其他參選者也紛紛紛遭下獄或逃亡海外,讓她迅速成為選舉焦點。
而這次選舉結果她當然不能接受,即便已經逃往鄰國立陶宛,她還是希望重新計算選票,而在約20萬人上街之後,她也大受鼓舞,表示正在組建一個全國委員會,要求權力移交,準備要帶領白羅斯了。
而盧卡申科這麼多年以來,作弊也不是第一次,民眾反應卻特別激烈是因為疫情的關係。很多以前盧卡申科的支持者是農夫跟工人,這次因為疫情都失業了,還有原本在外國工作的移工現在也失業在家,對盧卡申科對疫情的掌控非常不滿,再加上這些人跟年輕人對外面的情勢也比較了解,對盧卡申科的不滿也比較嚴重,所以願意挺身出來。
不過由於反對派候選人在國外,所以能夠施力的點真的不大,現在還是看白羅斯的周邊國家會怎麼做。盧卡申科自己也先出絕招,但也是極權國家常用的啦,就說白羅斯搞成這樣罪魁禍首就是外國干預。他在8月16號指責北約向白羅斯西部邊境部署坦克和飛機,不過北約已出面否認,說本來就在東歐有防禦性的軍事存在,沒有特別集結。
歐盟則特別強調不會做整體經濟制裁,因為那會影響到白羅斯民眾。歐盟希望的是懲罰參與操縱選舉和暴力侵害示威者的特定個人。歐盟這樣用說的,也讓別人懷疑會有多少功效,不過前幾天俄羅斯總統普丁也說要幫白羅斯維穩,現在歐美要跟俄羅斯在這邊槓上了嗎?
盧卡申科近日兩度與俄總統普丁通電話尋求援助。普丁嘴巴上是说支持盧卡申科,但我覺得剛剛盧卡申科說北約軍隊在集結也是說給普丁聽的,因為之前俄羅斯表示,白羅斯一旦遭受外國軍事威脅,他就會向白羅斯提供軍事援助。俄羅斯一向把白羅斯當作自家後院,在防禦上是北約在波蘭的領土緩衝區,進攻上則可以借兩國平地直接切斷北約波羅的海成員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與西歐的聯繫。
看起來現在情勢是一觸即發,盧卡申科的救星俄羅斯總統普丁會怎麼做,不然面對這種國內外壓力,這個總統我看也是當不下去了。白羅斯的政局牽動東歐地緣政治變化,你認為經歷這次抗爭的白羅斯接下來會向西方靠攏,還是會在俄羅斯的主導下更倒向老大哥那邊呢?這條新聞我本來覺得離台灣那麼遠,台灣觀眾興趣不高,但這幾天我們臉書上很多朋友都敲碗要看,看來大家對極權國家如何被推翻都有高度興趣,歡迎你上網跟我們分享你的意見。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中國領土變化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歡迎收看范琪斐的寰宇漫遊,今天的琪斐大放送我們要來談談,美國加大反中力道,關了中國的領事館,平常凶巴巴的中國,這次反應卻很溫和,咦?這次怎麼這麼好相處?
7月21日美國突然強硬要求中國在72小時內,也就是24日以前,關閉中國駐休士頓的總領事館,指控裡面的外交官員是間諜,而中國當然也不甘示弱啦!宣布比照辦理,下令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在27日以前關閉,美中之間的互相傷害,正式升級到實質上的「報復性閉館」。消息曝光後,不少成都市民趕到現場拍照留念,總領事館變成觀光景點,還有大媽跑去門口唱歌表演愛黨情懷。
相較於中國民眾的看熱鬧,以及「小粉紅」的拍手叫好,北京當局這回派出來嗆聲美國的外交部發言人,不是「戰狼」代表趙立堅,也不是「小辣椒」華春瑩,而是耿爽的繼任者,才剛剛履新的汪文斌。汪文斌雖然只比趙立堅大一歲,才49而已,但是一頭白髮看起來非常沉穩有威嚴,而且給人一種溫文儒雅的印象,而面對美國堪稱40年來最嚴重挑釁,他的回應也只是按照慣例「複製貼上」,大家就在討論啦,中共這回「畫風」也變太多了,說好的戰狼外交呢?
再加上原本外界都預期,北京會拿「美國駐武漢總領事館」甚至是「美國駐港澳總領事館」來開刀,結果最後砲灰卻是成都,讓大家滿頭問號…蛤?成都喔?為什麼是成都?
中國官媒給出了一套解釋,說這是為了要阻止美國「對於西藏方面的諜報干預」,第二個因素,則是國際媒體普遍認為的,中國還是顧忌美中經貿往來利益,不打算「主動加碼」,讓這場外交戰升級。
現在很多外媒都在討論,中國對美政策現在出現了一大難題,那就是北京如何妥善的秀肌肉,但又不至於鬧到真的分手。為什麼怕撕破臉呢?第一個原因就是剛剛提到的「經濟」。很多人認為,美國貿易戰打歸打,終究不會放棄中國14億人口的市場,但如果以美中進出口額,加上美國人均GDP是中國的6倍,消費力道強勁,這些角度來看的話,中國對美國市場的依賴還是很深,加上中國遭受肺炎疫情和水患的衝擊,經濟前景慘到連GDP目標都不設定了,就知道現在跟美國鬧翻,就像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再來看第二個原因是「勢力」。新冠肺炎爆發以來,中國就成為眾矢之的,後來北京當局祭出口罩外交,把部分歐美國家的毛,順得服服貼貼,但還是有一些國家不吃這一套。目前中國和英國、加拿大、澳洲和印度等國,都正在鬧不合,如果再跟美國徹底決裂,中國只會更加孤立無援。我們就來回顧一下,最近幾個月,和中國關係跌入冰點的國家。
還記得5年前卡麥隆(David Cameron)政府時期,英中關係曾被當時的英國財相奧斯本(George Osborne)形容成「黃金時代」,卡麥隆還曾經帶著習近平上酒吧喝一杯,留下這段超難得的畫面,但現在親中的聲音,已經從英國政界徹底蒸發!
原本英國在今年1月28日,才宣布將讓中國電信大廠華為,持續參與英國的5G建設,但「敏感」、「核心」部分不得使用華為,總比例不得超過35%,沒想到疫情爆發後,英國輿論發生了劇烈變化,甚至有民眾指控5G基地台就是傳播病毒的元凶,英國政府的態度也出現大逆轉,把華為形容成「潛在敵國供應商」,宣布從明年起禁止購買華為產品,還要在2027年前,把英國5G網中的華為設備統統移除!
另外中共6月30日通過《港版國安法》也引發英國強烈不滿,決定向持有英國國民(海外)(BNO)身分的港人以及他們的直系親屬,提供新款簽證,結果當然是惹怒北京當局,威脅不承認BNO護照。
最近還有消息指出,英國政府2018年曾經拿了7160萬英鎊(約27億台幣)協助中國,英國外交大臣拉布(Dominic Raab)已經下令展斷這筆金援,也成為中英關係陷入緊張的最佳印證。
另外澳洲身為「五眼聯盟」中,離中國最近的國家,中澳關係已經跌到1972年雙方建交以來最低點。中國向來是澳洲最大的貿易夥伴,但也正因為對中國的依賴,近年澳洲屢屢傳出選舉被干預滲透,使得澳洲2018年就通過「反外國干預法案」,以國安為由,禁止華為參與5G網路建設,讓中澳關係出現裂痕。
今年疫情爆發後,澳洲又發起一份提案,要求針對肺炎疫情源頭展開獨立調查,獲得123國支持,但這個舉動似乎激怒了中國,北京當局隨後就宣布禁止四家澳洲牛肉廠商,向中國出口牛肉,還對澳洲大麥課徵高達80.5%的反傾銷以及反補貼稅,還聲稱澳洲爆發嚴重反華潮,呼籲中國人謹慎前往澳洲旅遊或讀書,澳洲則是反擊這樣的指控是胡說八道!
澳洲智庫「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Lowy Institute)上個月就做了一份民調,顯示澳洲人對中國的好感、信心,雙雙跌到歷史新低,只有兩成的澳洲人相信中國會在國際上採取負責任的行動。
2018年12月,加拿大警方應美國政府要求,逮捕了華為副董事長兼財務長孟晚舟,事發後中方當然要求加拿大釋放孟晚舟,然後一個星期內,又先後逮捕了兩名加拿大人,結果這事件導致中加關係跌入谷底,鬧了一年半還在吵。民調公司益普索(Ipsos)先前公布的民調就顯示,82%的受訪者認為,加拿大應該減少與中國經貿往來,甚至有38%的人主張,應該完全切斷與中國的經濟聯繫。
至於中國和印度的恩怨,大概可以講三天三夜。兩國先前的關係,其實就因為領土爭議,一直分分合合,但是自從今年5月,中印邊界士兵爆發打群架、丟石塊事件後,兩國就吵出一個新高度,上個月還鬧出人命,是45年來雙方最嚴重的衝突,談判談了兩個月依舊沒有共識。
印度國內就掀起一波激烈了反中浪潮,當局還一氣之下宣布禁用59款中國開發的應用程式,包括超受年輕人歡迎的TikTok,以及知名通訊軟體微信、社交網站微博等,部分店家哀嚎,但老百姓倒是很支持,力挺印度本土app,抵制中國的氛圍不斷在印度發酵。
除了肺炎疫情以及香港國安法外,南海爭端也成為中國和週邊國家的一大爭執點。南海主權歸屬,牽涉到我國、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汶萊和中國,不過最近中國動作頻頻,在南海海域展開多起軍演和實彈射擊,挑釁意味濃厚,讓周邊國家痛罵,破壞區域穩定。
繼美國7月中,首次針對南海主權爭議,公開反中後,最近澳洲也跟進美國發表聲明,拒絕承認中國對南海的主權,強調中方長期主張的「九段線」不符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總之中國為了南海,把鄰居統統得罪光了。
從新冠肺炎、香港國安法、新疆維吾爾族議題,到南海爭端,最近幾個月來,北京當局的強硬態度,樹立了不少敵人。但面對川普為了選情而頻頻加重的「美版戰狼」,中方反而採取相對溫和的措施,敵不動、我不動,似乎可以預料,如何在美中關係上取得新的平衡點,將是北京當局未來幾個月的外交主軸。
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中怕撕破臉?
#捨戰狼顧美?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中國領土變化 在 蔡依橙的閱讀筆記- 「有人說,台灣自古是中国的一部份 的推薦與評價
這是在同一國際法主體沒有發生變化的情況下新政權取代舊政權,中國的主權和固有領土疆域並未由此而改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理所當然地完全享有和行使中國的主權,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