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唸書這件事。
因為從小父母做生意很忙,沒時間照顧我們小孩的課業,母親又特別重視學業,於是我從幼稚園到高中一路念私立學校,(被)勤管嚴教。
幼稚園和小學,都是念木柵路上的私立中山小學。幼稚園印象不深,大約就是在左胸前別一個手帕,天天到學校吃吃喝喝。
小學競爭算激烈,4科考399分就變成全班第16名。同班同學現在在各領域都非常有成就。
因為私立中山小學沒有國高中,初中抽籤到私立延平中學就讀。初中成績還可以,(勉強)達到直升高中的標準,因為自己偷懶不想考北聯,就直升延平高中部了。還記得入學考試的時候根本沒準備,數學考超爛,還被老師叫去訓了一頓。
延平直升班神人超級多。現在在枱面上的各種知名人物非常多,我算是很一般的。其實我在延平高中受到的打擊是很大的,怎麼感覺有人每天坐在那邊發呆就可以考上台大,但是我就沒有辦法。
考上政大之後,人生突然失去目標,大學前三年得過且過,成績很差,只感覺對商學有興趣,但是成績不好又沒有辦法轉系,只有加強英文希望以後能出國唸書。
大學畢業之後,想要盡快出國轉念商學,考完標準考試,申請到U of California, Riverside的MBA,就先去念了。
在一年半畢業之後,想要留在美國工作,所以花了半年的時間在洛杉磯補習(爆肝苦讀),考上美國會計師。但因緣際會同時申請美國財務博士班,也(意外)獲得幾家學校的全額獎學金,最後決定去U of Iowa念財務博士了。
念完四年之後順利畢業,第一份工作回到台灣的元智大學,之後轉到中央大學服務十年。2010年轉到政大母校服務,一直到現在。後面的故事,很多朋友都知道了。
你問我人生有沒有規劃?我可以坦白的跟你說,沒有。
既來之則安之。人生就是一連串的意外,你唯一能把握的,就是無時不刻盡力想要達成下一個目標。
#女兒剛上高中有感
中山大學轉系標準 在 蘇巧慧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專訪】連結內有影片&照片!
隨著自己擔任了立委,成為民眾和公家機關溝通的橋樑,所能影響的人越來越多,我也越來越能體會爸爸當年在美麗島事件時說的那句話…
--
採訪全文 :
「我3歲的時候美麗島事件,5歲的時候爸爸決定開始從政,回屏東選省議員」,行政院長蘇貞昌之女、民進黨籍立法委員蘇巧慧指著一張老照片,畫面中一家3人穿戴紅色競選肩帶站在馬路上,這是38年前,蘇貞昌首度投入屏東省議員選舉,成為他從政之始。當時才5歲的蘇巧慧,隨著父母走上街頭競選,媽媽詹秀齡用手輕輕攬住蘇巧慧雙肩,與蘇貞昌的手交握,蘇巧慧則身穿白色洋裝看向鏡頭左側,神韻與今日相差無幾。
蘇巧慧笑說,雖然爸爸曾任屏東省議員、屏東縣長,但實際上,自己的成長歷程與平常人家沒什麼不同,蘇貞昌擔任屏東縣公職期間,坐國光號、搭飛機每周往返南北,自己與2個妹妹則在台北求學,「對我來說,爸爸當省議員、屏東縣長也不會太有感覺,因為那就是在一個很遠的地方」。她回憶,蘇貞昌公務繁忙,但也非常把握家庭時間,常帶3姐妹出門遊玩、騎腳踏車,也從未錯過子女的畢業典禮,自己參加聯考前夕,蘇貞昌還提前一天帶他親赴中山女高檢查考場。
「家庭是最優先的,」蘇巧慧提及,爸爸給她的觀念是,全家一定要一起吃晚餐,叫做「晚餐會報」,就就在吃飯的時候談論生活大小事,「我爸爸也會把他工作的事情跟我們分享,所以我們會對公共事務比較了解,」反之,蘇貞昌也會詢問年輕人的流行,「現在他跟孫女也是一樣,所以他知道偶像學園機台等等之類的,非常的了解。」
回顧蘇巧慧的求學生涯,高中就讀北一女、大學進入台大社會系社工組,後來又在大三轉系到法律系就讀。她說,北一女的校風鼓勵學生齊家治國、一肩雙挑,讓她學會負責和團隊合作,台大教她多元及自由開放的態度,如她的同學中有五月天的怪獸、自己先生龍男.以撒克.凡亞思則是拍電影的,也有人成為學者。
2002年,蘇巧慧考上律師,照片中她身著律師袍與律訓所同期朋友合照,後來她進入萬國法律事務所工作,現任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是她當時的老闆,紮著一頭馬尾、戴上金屬邊框眼鏡是她的標準造型。2004年蘇巧慧曾擔任前總統陳水扁競選總部律師後援會總聯絡人,隔年又任台北縣政府偏鄉法律諮詢義務律師,常常自己搭火車到瑞芳提供法律諮詢服務。2006年,蘇巧慧前往美國求學,先後取得波士頓大學法律系及賓州大學法律系雙碩士學位,返台先後擔任律師、超越基金會執行長,並與紀錄片導演龍男.以撒克.凡亞思結婚,現在育有兩女。
她自承,回國後不想繼續坐辦公桌的工作,因此進入超越基金會服務,推廣「適性教育」,希望透過讓孩子認識各行各業的人,找到自己最好發揮、最嚮往的工作。蘇巧慧說,超越基金會從辦數十人的工廠參訪、百人的校園講座、到出版萬人可閱讀的書及DVD,台南市政府甚至買了3千本書,分送到各個學校。
「影響的人越來越多,那時候才真正可以體會到我爸爸在美麗島時候說的,『一個一個救來不及,台灣要改的是政治』,」蘇巧慧說,自己從小生長在充滿政治的環境,很清楚政策對社會的影響力,與其等水慢慢流出來,不如直接控制水龍頭。
2016年,蘇巧慧以68.16%得票率擊敗國民黨對手黃志雄,成為該年新科立委。回顧7會期以來推動的各個法案和政策,包括《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幼兒教育及照顧法》、《教師法》等,也為地方爭取各項工程及建設。
她坦言,「我們(立委)的工作其實就是溝通和協調,」例如《教師法》修法,教師團體認為應保障工作權、家長團體主張應有不適任教師處理機制,還有各校校長、學生的立場,「一部法案要讓各方都可以接受,我常常在同一張桌子開會,第一小時來的人談主張,下一個小時的人又有不同看法。」她說,如果能找到交集和共識就能前進,但若看交集以外的地方就是「不滿意和背叛」,例如年金改革讓外界不盡滿意,過程處理的不夠好,「(太倉促嗎?)年金可能不是太倉促,年金可能是拖太長」。
蘇巧慧談及,立委的工作是一個專業,要把各方繁瑣的意見收束、凝聚出來,像是各行各業的轉譯官,同時又得堅持初衷不變,除了要有專業判讀之外,還得有能力處理不同方的情緒,必須「耐煩、同理、專業」。她坦言,時間分配永遠不夠用是她最挫折的事,國會議員必須花很長時間,才能處理一部影響長遠的法案,然而鄉親不見得能理解,同時也希望常看到自己,「我很感謝,但是人就只有一個不能變魔術啊。」
蘇巧慧嘆息,她不太可能同時讓問政品質達到最理想狀況,同時又跑完所有地方行程,更何況她還希望留時間給家人,「家庭已經沒辦法擺第一了,已經是最後了。」她也說,明年2020總統及立委大選,很多民進黨立委都面對地方議員挑戰,時間真的不夠用,例如自己從立法院回選區得花45分鐘,等於想在地方出現10分鐘,必須投入2小時的時間成本,一天折返跑3次來回奔波。(呂晏慈/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