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就聊些休閒活動…
我很喜歡看表演,舉凡舞台劇、音樂劇、歌舞劇之類的,我都很喜歡,很多百老匯曲目來台演出,我幾乎都看過,像「歌劇魅影」、「阿依達」、「貓」、「羅密歐與茱麗葉」、「 鐘樓怪人」、「天鵝湖」、「芝加哥」等等。小孩比較喜歡「太陽劇團」這類較具震撼性的表演,舞者把人體的柔軟度、平衡感和人類體能發揮到極致,讓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當然偶爾的憾事發生,加上最近疫情影響,很多團體面臨破產、關門、倒閉,在此由衷希望他們能撐過這波難關,迅速重返過去的榮景。
因地緣的關係,也常去中正紀念堂、博物館和附近的「土地銀行」(古蹟)去看展覽,這些活動可利用假期空檔,且花費時間不多,加上門票親民,是我較常從事的休閒活動。
至於女性都喜歡的逛街購物, 自從結婚有小孩後,就少漫無目的的逛大街了, 最多是想買特定東西時才出門, 且通常一個人獨來獨往。 記得剛懷老大時,有次邀他一起去逛街買孕婦裝, 他老兄因為前一天值班太累了, 竟在人家店內的沙發上睡著了,把他叫醒問他這件好不好看, 他總是回說:「好看,好看,妳穿什麼都好看, 趕快買一買回家。」想也知道,聽到這個,心裡會有什麼感想, 印象中從此以後就沒再邀他一起逛過街了。
最近疫情平穩, 我們的醫學會又開始上實體課程了, 雖然衛福部已經降低所有次專科換證的學分數,但還是不敢太偷懶,有課都會乖乖去上,此外,我也會上網幫先生搜尋外科的教育課程,他六年換照的時間也快到了, 不認真些,搞不好市長下台後,真的會失業,以前叫他去上,都推三阻四地說沒時間, 現在大概有所覺悟了,都會乖乖去了。
有人喜歡酸他準備要選總統一事,通常也會順便把我罵進去,其實不必如此啦,因為我幫他找課程,就是心裡很清楚,再怎麼選,也選不贏XX黨的啦。
不久前,他曾讚美我說臉書某段寫的太好了:
「妳說選舉要贏,要有東廠、網軍,還有前瞻,還有…還有那個什麼…什麼的,記不起來了。」
「甭記這麼多啦, 就是你教我的,沒黨產不打緊,就都用國家資源去打選戰就好了, 記那麼多幹嘛 ,好好排出時間去上課拿學分要緊啦!」
先生大概也不敢違逆我的意思,想說現在賺錢輸人, 以後搞不好要靠我養,也不好跟我大小聲。
最近碩博士論文議題很夯, 驗證了選舉時媒體、側翼、名嘴、網軍之重要,面臨類似質疑時,有媒體、名嘴、網軍九成在檢討對手,而不檢討自己,其實壓根一點壓力也沒有,甚至利用側翼在某個網站隨便寫上幾句不知出處的聲明,而國內唾手可及的文件,靠權勢來個封存30年,這種選舉法誰也贏不了他們。
我是已經承諾不再講跟新冠病毒有關的疫情了,但今天先生不在,還是忍不住手癢,想講一些跟自己有關的…
第一:約一個月前,有人在廣播節目上質疑我精神狀態有問題,公開場合質疑醫生精神有問題,是一件很嚴重的事,因為有問題的醫生在行使醫療行為時,真的有可能會害命,醫療法規定民眾可以具體舉證,向執業登記處(北市衛生局)檢舉,衛生局應依法約談本人,若證實檢舉質疑屬實,應吊銷執照, 這一個月我在醫院也看過蠻多病人的,不知道主持人和多少我的病患去衛生局檢舉,但至少目前我還沒接到約談邀請。
第二:我在上暐翰談話節目那天,有記者跑來錄音室要問我,說某民代(還是某醫生)在某節目上建議要把我送去武漢幫忙防疫。
我在此說明,我是北市聯醫的一份子,聯醫本就有對外的醫療支援服務,像過去的金門、馬祖等等,想要求聯醫員工對外支援,要總院安排並同意,總院一旦通過支援計畫, 沒人逃的掉。
那個在政論節目上提到此計畫的來賓,不知道你們向總院提出計畫了沒?行動進行到哪裡了?
以上兩個問題, 也請涉及者能回答。
媒體是第四權,也是公共財,我們都知道醫生不能把政治立場帶到自己的專業中,其實每一個行業都是這樣,媒體和政論節目不是個人發洩情緒的場所,有資格做節目主持人的或上節目做來賓的,都應負有維護普世社會價值的公共責任。
(先生一大早要我幫他收拾換洗衣物後就跑掉了, 也沒跟我說要去哪兒,嘿嘿,報復的手段就是寫一大篇讓他心驚膽跳的臉書…)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中正 生 醫 分數 在 指傳媒 Fingermedia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大學博覽會7/25~7/26日台北舉行 前一百名入場贈直攻名校指南】
【記者王雅芬/專題報導】今年指考各科五標分數國文、數乙及化學變動大,選填志願困難度大幅提高,與其面對志願發愁,不如邀同學一起前往2020大學校院博覽會。展覽訂於7月25(六)~26日(日)上午10點到下午6點在台北中國時報大樓舉行,(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303號,捷運龍山寺站1號出口約5-7分鐘),免費參觀。
本屆大學博覽會計有交通大學、中正大學、亞洲大學、中國醫藥大學、國立臺南大學、國立體育大學、義守大學、南華大學、佛光大學、玄奘大學、台北海洋科技大學、新加坡管理學院(SIM) 、諾丁漢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德國FHM密特丹科技大學、瑞士飯店管理&歐洲精品學院、英國University of Leeds、艾爾斯留遊學、達仁留遊學、力可留遊學、偉文補習班、樂學網、大考通訊社等單位,高二及高三學子可撥空參觀。入場參觀需佩戴口罩及量額溫,詳細展覽資訊請上活動網站http://www.testnews.com.tw/查詢。
考生拿到成績單之後,必須找出與自己分數最接近又同時又符合興趣的100個校系後進行網路登記志願,怎麼填對未來最有利?2020大學博覽會現場特別規劃了線上分享會、10個場次的名師落點分析講座,協助學子瞭解符合能力範圍的校系組合,降低人為失誤,提高選填志願準確度。
此外,展覽期間25及26日前100名入場的學子將贈送限量「直攻名校指南~雙聯學制」一本或「109指考分發校系PR序位」 (彙整近五年變動趨勢)一本(二擇一,送完為止)獨家告訴您選擇留在臺灣讀大學,一樣有機會與國際名校接軌。
今年因疫情之故,許多優秀學子無法如期報考海外及香港名校,香港城市大學特別在2020大學博覽會期間,規劃一場線上分享會,替計劃赴港大求學的考生及家長進行線上的說明與諮詢,時間為7月25日(六)下午2時至3時,歡迎老師、家長及高中學生,搶先規劃人生。
中正 生 醫 分數 在 粘拔的幸福碎碎念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有趣的分享
西線無戰事
1996年,我在化校受預官訓。那時候,碩士畢業入伍就自動為預官,而且碩士畢業的人在那些年增加很多,看著那麼多的碩士畢業生,加上連年都沒有什麼學士畢業學長考上預官,所以很多同學都乖乖認命,放棄預官考試,準備畢業直接當大頭兵。但大頭兵和少尉軍官還是感覺差很多,所以我在圖書館關了一個禮拜準備預官考試,賭一賭機會。柯文哲說智商157是預官考試來的,我不記得分數,但我對這考試印象深刻。考古題拿出來,一看就知道,這種考試是可以背出來的。可考的題型不多,最後高分是來自強記的功夫,還是邏輯思考過人,也沒人知道。
不過,我很會為考試而考試,所以我高分考上預官,大學一畢業就入伍受預官訓。46期,比照陸軍的1758梯。
化校那一年也很特別,不知道是誰發神經,化學兵學校就在那幾年改隸國防部,叫「國軍核生化防護學校」,在我們之後沒幾年,又改回陸軍。就是在這改來改去的時候,化學兵科的預官,像是沒人管的小孩一樣,校內長官說什麼就是什麼。大隊長殷天爵,留美的,自己很精實,跑步號稱「沒有呼吸」,但對我們預官相當尊重,自由度很大。從學員掛階軍官後,就把我們當軍官看,也有所謂的軍官散步假。我記得我還以軍官身份抽了停車證,最後幾週,開台破車丟在化校停車場,以方便放假回家。
但更重要的是,沒人管的化學兵預官,什麼都沒做。步校、砲校的同學,據說有入伍訓和軍官訓的不同,入伍訓被當成像新兵一樣,操得半死。我們入伍訓和軍官訓通通在化校。跑步是有跑,但就只有跑步,只有三千,沒有五千,更不用全副武裝。沒有砲科的砲操,也沒有步兵的行軍走到死。部隊的化兵排,照理講也有「消毒器操」要跳,所以化學兵預官,理應也要學操練。但沒有,看人做過幾次而已。割草的時間,可能都比跳消毒器操的時間多。打靶好像也省略,因為我所有打靶的印象,都只有進大學前的成功嶺才有。話說回來,成功嶺才真是可怕的地方。
化學兵在戰鬥支援兵科裡,屬「工通化」的最後一名,不是很重要。但現在應該很精實了,從口蹄疫以後,化學兵部隊常要出基地消毒,所以還蠻重要的。武漢肺炎,回台的包機要消毒,又是我們化學兵弟兄出面,好不忙碌。但那是在我之後的事了,與我無關。1996年的化校,快樂天堂,但很怪異,各個地方都很奇怪。陸軍空特旅的每一個軍士官,據說都是志願加入傘兵,那個傘徽是個榮耀。但空特旅的化學兵官,卻是唯一用抽籤的方式決定,不是志願加入。抽籤的那天,全部的人都知道有一支空特籤,大家都很緊張,隔壁實驗室、碩士畢業,但和我們同時入伍的小毛學長,一抽就中,全場歡聲雷動,「為小毛學長高興」。我抽中「保修署」,那時也不知道是什麼,不少人抽中。後來才知道是上上籤,但我那時比較想要中正理工學院那支籤,但給大學何同學抽走了。
沒有特別的操練,吃好睡好,做最多的事,就是上課。但有些教官,不太敢教這些高學歷的預官,放牛吃草的自修時間很多。我帶了留學的書要看,但都抵不過同學的打屁聊天,真有時間看書,化校的圖書館,有好一些書可看,比留學考試,有趣多了。留學的事,只好以後再說了。基督山恩仇記,我在化校讀的,細節忘了,但看到主角逃獄和之後復仇帶來的激動,現在都還記得。毛澤東私人醫生回憶錄,也是在化校讀的。毛魔頭的怪行徑,比如說不刷牙,讓我始終印象深刻。
還有「西線無戰事」。
年輕的時候讀西線無戰事讓人激動,戰爭的可怕,軍隊的荒謬,在書裡一覽無遺。這書,可以說是現代戰爭文學的始祖,之後的戰爭小說、電影、電視,多少有西線無戰事的影子,因為現代戰爭,都太像了,這本描寫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西部戰線壕溝戰,佔有歷史的優勢。歐戰的殘與慘,只有二次世界大戰可以超過。小說描寫最多的,除了軍人臨戰的心理外,就是軍隊同袍的兄弟情誼。沒有入伍當過兵,很難懂那種情誼,我們沒有真實上戰場,就很多這種感情了,更何況這些生死交關,共赴戰場的異姓兄弟。
但那時候讀西線無戰事,還有一個時代的緊張感。一九九五年閏八月的預言小說,不知嚇壞多少台灣人。入伍前,因李登輝訪美造成的兩岸緊張,最後演變成「台海導彈危機」,1996年的三月,中國在台灣南北各射了一顆導彈。美國派出航母,巡航台灣海峽。實驗室的學長、同學,激辯台海情勢發展。有學長大力強調,美國不會讓中國打下台灣。幼稚的我,對於這樣的肯定看法,有點訝異,但那卻是國際政治的現實。七月入伍,最緊張的時候已經過了,沒有肅殺的氣氛,但人生裡,可能要上戰場,一直是我們這代人,或是更早一點的青年,心中多少有掛念的事。
但我們畢竟不是八二三砲戰的世代,真實上戰場的機會,在後冷戰的時代,畢竟還是小得多。真正對西線無戰事有感的理由,是對戰爭機器,或者是對國家機器的格格不入感。我們的世代,在國民黨的威權教育下長大,到現在都還是藍營主力。能受高等教育的,不管是本省還是外省,很多都是在國民黨體系下的得利者。他們喜歡這個精英體制,但他們不一定喜歡軍隊,那些老士官長的國軍,是他們父輩的國軍,沒有像他們一樣隨時代進步,而且還因為部隊組成的改變,摻入了許多「落後」的本土文化,更不為他們所喜。平平安安地把這個兵當完,走人就是。
再不然,就是我這種吃民主香腸長大的。軍隊裡的國民黨氣十足,讓我非常不舒服。唱歌、喊口號,動不動就「中國人」、「中華民族」,明明台語輪轉得很,但每個軍士官,都一副外省國民黨樣。我的格格不入,和我多數同學不一樣,但還是和這個軍隊國民黨文化,沒辦法相容。
一如西線無戰事一書,我們在軍隊見識到赤裸裸的權力運用,躍武揚威的官,拿掉官階卻又是那麼不堪一擊,他們雞毛當令箭久了,我們就學會冷眼旁觀。民進黨初執政時,藍營鐵票的軍人,最喜歡講不知「為誰而戰,為何而戰」。但在我看來,正是我們平民百姓的義務役入伍,長時間和這些腐敗不堪的職業軍人相處,才讓我們不知為誰而戰,為何而戰。嘴巴答是,心裡訐譙,是我們男人入社會的第一門課,而這社會化的第一門課,就是在軍隊裡學的。
現在我又讀了一次西線無戰事,遠離戰爭的風險,給我一個不同的視角。但更多的是人到中年,看軍隊、看戰爭,又有許多不同的想法。
三十年的民主化,形塑出的台灣,早就不是1996年的台灣。我相信現在的年輕人,並沒有我們那時不分藍綠,對軍隊文化共有的犬儒嘲弄感。軍隊組織當然有大幅改革,不然洪仲丘這些人都白死了。但年輕人的「好戰」,甚至對軍隊的好感,不是只有軍隊改革這麼單純的理由。要說軍隊形象變好,主要的原因,應該還是役期縮短,讓平民百姓,沒有直接接觸退步官僚機器的機會,因而不致因「親近而造成鄙視」。
但台灣年輕人,比我們世代更願意提槍上戰場,更願意保衛家國,因為三十年的當家作主,加上近一、二十年的中國發展,走向霸權之路,內外交擊,促成台灣國族主義的形成。造成我們世代和國民黨軍隊格格不入的原因,逐漸消失,人民沒有不知為誰而戰,民主化後的國軍,自然也不會不知為誰而戰。不要提吳斯懷這些叛國軍人,這些畢竟是傾圯國民黨裡,最不入流的投共投機份子,只是少數中的少數,不足以代表仍然熱愛中華民國的藍營支持者。
因為你愛這個國,所以你願意上戰場保衛這個國,不管你這個國,叫台灣,還是叫中華民國。這個愛國情操,不是國民黨政府用洗腦教育,或是高壓統治逼出來的劉家昌歌曲,而是真實熱愛生長土地的自然熱情,願意犧牲性命保護的熱情。
西線無戰事對戰爭的虛無感、無力感,後來被希特勒視為第三帝國重新建軍的阻力,因此禁止出版。很諷刺的,納粹帝國的軍人,又再一次發起大戰,又讓更多的德國徵兵,面對這種戰爭的虛無感,平白死於戰場壕溝。今日台海如果發生戰爭,無助的不會是台灣軍隊裡的年輕人,因為他們知道他們保衛的是「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保衛的是他們的家人,有死亡風險的戰爭固然可怕,但失去幸福家園更為可怕。今日台海如果發生戰爭,共產中國的軍隊,才會有那種虛無感、無力感,因為他們都是獨裁政府以祖國偉大之名驅使,一如德意志帝國和納粹德國,都是政客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力和利益,或是建立虛無的霸權所運用的小棋子。真上了戰場,政客主張的荒謬和戰爭的現實,就會蒼白地攤在一、二十來歲的年輕人面前,「祖國榮耀」都會是假的,腦滿腸肥的高官,憑什麼任意要人赴死?
西線難無戰事,但共軍敢戰,必敗無疑。天將降正義之師,壞邪惡勢力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