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埔
.
中埔鄉東興村大石門農路改善工程,經費400萬
中埔鄉石硦公墓農路改善工程,經費380萬
中埔鄉石硦村石弄後坑農路改善工程,經費200萬
.
趁雨勢停歇,三項改善工程今日辦理測設,辛苦同仁了!
.
而我也要提醒大家,#盧碧颱風 來襲,鄉親一定要做好防颱準備,根據氣象局預報,颱風目前在廣東海面朝台灣海峽北上移動,將對臺灣鄰近海域及陸地構成威脅。
.
農產業:
一、蔬菜生產:青蔥、葉菜類等蔬菜易受風雨損害,倘已屆收穫期應儘速採收,以減少損失;大宗蔬菜如甘藍、結球白菜等,請農民團體協助農民將增加採收之蔬菜購貯入庫冷藏,以備於災後釋出調節市場需求。適逢生育期之瓜果類蔬菜應即時培土、加強枝條固定或用覆蓋資材保護,以防植株受風搖動及倒伏;採用設施栽培者應檢視生產設施,注意其結構安全,如有破損應及早維修。
二、果樹生產:果樹應強化支柱及排水設施,已屆採收期之水果,如香蕉、木瓜、番石榴、龍眼、紅龍果、葡萄、梨,必要時應儘速採收,並妥善貯藏,再配合市場需求,秩序供貨。正值果實發育期之水果,應加強果園排水及植株、枝幹架設支柱等措施,以防止落果或枝條斷裂現象;災害後應注意田間清除工作,排除積水、加強中耕培土、補施肥料與防範病蟲害發生。
三、已插秧之二期稻作,應注意田間灌水深度,原則水深以秧苗高度為宜,可避免幼苗受颱風吹襲危害,颱風離開後務必排水以降低淹水危害。水稻育苗中心的綠化場宜加強防颱固定工作,避免秧苗與資材器具受強風損害。
四、颱風豪雨過後,請農民業者積極防範農作物病蟲害發生,注意清園、排除積水,並加強中耕培土及肥培管理措施,以確保農作物的產量及品質,讓災害損失能降至最低。
.
養殖漁業及海面作業:
一、魚塭應加強塭堤修補維護和排水路的疏通,必要時請於塭堤加設防護網或提早收成,以減少魚塭溢堤或潰堤時養殖物流失損失。並檢視備用發電機能否啟動及添足油料,加強巡視水閘門、保持操作正常,低窪地區應防淹水與海水倒灌。
二、淺海養殖牡蠣養殖設施,必須檢查其結構,妥為裝修補強,必要時應提早收成。
三、海面上作業船隻,應留意收聽颱風最新動態並適時進港避風,在港漁船應加強纜繩繫縛嚴加戒備。
.
畜牧產業:
一、開放式畜舍應檢查支架樑柱之補強作業,並於周圍加搭擋雨設施,防塌陷與滲水,飼養於河川周邊之畜禽業者應於颱風來襲前將畜禽趕入舍內。
二、封閉式畜禽舍應加強門窗檢修並予固定,做好供電設施、電纜之保固、更新老舊電線,以防斷電或電線走火。
三、飼料貯存處應加蓋防雨布帆,散裝飼料桶加固,以防飼料因雨水滲透腐敗。
四、酪農戶應準備發電設備,以防停電時,榨乳與貯乳設施之運作停止,減少生乳損失及變質。
五、裝設沼氣袋設施者應維持一定之飽和壓力,以防被強風吹垮,至於堆肥舍部份也應加強覆蓋設施,以防滲水與有機肥之溢散,污染附近環境與損失。
.
林產業:
一、苗圃地宜預先開闢排水通路,避免窪地積水造成苗木浸水損害。
二、農地造林應防積水戶並於幼齡造林木旁加支柱,以防強風危害。
.
休閒農場及休閒農業區:
請加強休閒農業設施安全檢查及維護工作,落實防颱警急應變整備工作,做好必要疏散避難措施並妥善疏導遊客,以維護安全。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東部的稻田下個月即將進入二期稻作插秧期,農民仍擔心,會有缺水灌溉的情況。農水署台東管理處表示,為了預防下個月缺水,已規畫分區輪灌,一旦水情吃緊將會公告,也請農民注意。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1402 - 由台灣公共電視...
二期稻作 管理 在 賴惠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好消息!梅雨灌飽曾文、烏山頭,嘉南二期稻作將全面恢復供灌!
嘉南地區供6個灌溉組區域,今年二期稻作面積約近3萬公頃,上週公告1至4組灌區將在7月12日供灌,許多農民朋友向我反應,希望農水署嘉南管理處別讓第5、6組灌區的農民著急,應該儘早公告恢復供灌時程,不然可能會影響到從嘉義朴子、台南後壁、新營、柳營到六甲等米倉二期稻作延後插秧。
我了解農民朋友的擔憂,稍早今天經濟部旱災緊急應變會議已經宣布,第5至6組灌區也將在7月26日恢復供灌。
🌞 此外,夏季天氣炎熱,農民朋友工作之餘別忘了做好防曬,隨時補充水分唷!
(照片攝於2019年,尚未有疫情)
#農業民生立委 #賴惠員
二期稻作 管理 在 楊文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水情恢復正常用水管制解除】
漫長旱象終於解除了!近來隨著幾波鋒面降雨,新竹地區寶山、寶二水庫蓄水率已達九成以上,水情逐漸和緩,今天上午,中央也宣布新竹地區水情燈號由原本減壓供水的黃燈,調整為水情正常,解除以往的用水管制!
而在水情嚴峻時期,竹北、竹東、寶山、芎林等公所加碼增設的32處臨時供水站,隨水情恢復正常,這些站點也將撤除,站內儲水桶則轉為備援使用,妥善管理維護。
另外,農民朋友關心的各農業灌區二期稻作供灌,桃園及石門管理處灌區、新竹管理處灌區、苗栗管理處明德灌區已決定展開節水供灌。
我要再次感謝中央、縣府團隊、公所、村里以及各位鄉親朋友這段期間的合作,新竹縣才能撐過了漫長的旱季,我們也要從這次寶貴的一課中學習到珍惜水資源,要從日常生活中做起!
最後,我也要呼籲鄉親,隨著鋒面來臨,代表時序進入汛期,接下來也請大家務必注意天氣預報,嚴防強降雨造成的水患。
#進入汛期 #嚴防豪雨
#領頭楊
二期稻作 管理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東部的稻田下個月即將進入二期稻作插秧期,農民仍擔心,會有缺水灌溉的情況。農水署台東管理處表示,為了預防下個月缺水,已規畫分區輪灌,一旦水情吃緊將會公告,也請農民注意。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1402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二期稻作 管理 在 侯漢廷為民請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陳儀真的運米赴陸嗎?】
有人說:「國民政府在光復初期掠奪台灣米糧送往大陸打內戰,導致米糧稀缺、米價上漲。」此一說法不僅在網路瘋傳、更透過教科書被寫成「標準答案」。
但其實,最新的證據證明過去的研究是有疏失的。歡迎分享轉發!宣導正確歷史!
一定有人說電報是假的。那請拿出證據或其他史料,證明陳儀真的掠奪台灣米糧到大陸。
為什麼跟你學習的、跟網路上聽到的不一樣?
答案很簡單,教科書真的寫錯了!
我希望要反駁的,拿出證據,不要只會人身攻擊或轉移焦點,說國民黨其他地方很爛或日本其他地方很好,我們在談的只有一件事:陳儀有沒有將台灣的米糧送至大陸。
※
(史料內容繁多,大家可以只看影片。)
一、缺乏米糧之歷史背景
關於1945年臺灣稻作生產情形,日本殖民當局分析,由於寒害、乾旱、暴雨等天災因素,及美軍空襲轟炸等原因,第一、二期稻作大幅減收,未來的糧食需求將出現大問題。亦即,日本殖民當局不但精準預知1945年的嚴重糧荒,事實上他們於陳儀抵臺之前,就已經確切知道1945年上半年米穀收成的悲慘情況。1945年臺灣稻米的總產量只達到747萬公石,未及1937年的一半。
又由於美軍大肆轟炸,臺灣肥料工廠殘破不堪,肥料生產可說幾乎完全停頓。1945年全臺肥料施用量為0.2萬公噸,僅及日據時期的1938年肥料最高施用量38.9萬公噸的0.5%, 可見肥料的稀缺。戰爭時期,農村之少壯者均被徵調參加侵華戰爭,農村的勞動力極端缺乏,又因農產品被日本殖民當局低價強制收購,等於無代價被搜刮,農民對米穀增產已失去興趣。在缺乏肥料、天災、戰爭缺乏勞力等因素之下,1945年的臺灣糙米產量一落千丈,大為減少,約僅63.8萬公噸 ,僅及前一年1944年產量的59.8%。比全省最低消費量還少22萬噸,出現嚴重米荒。
然而,就在糧食已經非常不足,臺灣需施行米糧嚴格配給的情形下,日人仍強將大量的臺灣米穀(糙米)運往日本。1943年自臺灣運往日本的糙米達25.8萬公噸,1944年運往日本16.6萬公噸。1945年上半年日人又將3萬公噸糙米輸往日本、沖繩與華南。 同(1945)年6、7月時,日人還以臺灣的糧食供應其在東南亞作戰的日軍,雖然到了後來,運糧船一艘艘地被美軍炸沉,連漁船運米也遭炸沉引 。凡此種種,更加重了臺灣地區米糧不足的情形。
當時學者即評估,到了1946年春,如果依正常消費標準,即如果米糧是在市場自由買賣,則臺灣缺糧約超過一半。「臺灣將超過一半的人在市場上是有錢買不到米,無米糧可食!」
1945年,日本殖民當局已完全掌握臺灣即將面臨嚴重糧荒大災難,但就在要將臺歸還中國前的九月上旬,日本人放棄對各項物資的管制 ,導致民間大量消費糧食。據9月22日《臺灣新報》報導,從萬華車站到龍山寺間馬路兩旁的店家內,都高高地堆著牛、豬、雞、鴨等肉在販售,市民們完全可以買到他們想要的商品 。又由於日人管制鬆綁放任不問,全島耕牛頻頻被偷屠宰。據陳儀抵臺當天10月24日《臺灣新報》的報導,當時全臺耕牛總數的三分之一遭屠宰,故影響未來耕作與糧食生產尤大。
據當時專家估計,日人投降後一、二個月間所大肆浪費的糧食,可維持臺灣半年份的食用量 。就臺灣整體社會而言,米穀專家們則估計,依當時臺灣現存米穀與第二期的收穫量,到了1946年的二、三月,臺灣社會就將進入饑餓狀態。 糧食不足必然帶來社會的動亂,已可預見類似二二八事件的發生不遠矣。
屋漏偏逢連夜雨,1945年缺糧,1946年,第一期稻作遭旱災,中部水田因缺水而未能播種者即達萬餘甲,第二期又於9月25日遭逢臺灣十四年來未有的巨大颱風。 故1946全年稻作收獲僅89.4萬公噸,遠遜於日據時代產量,在稻作收成勢必銳減的預期心理下,米價再度高漲。
二、陳儀積極解決糧荒
糧荒如此嚴峻,陳儀抵臺後,積極努力解決糧荒問題。例如陳儀於1945年10月24日抵臺,僅一星期後的31日,長官公署就公佈〈臺灣省管理糧食臨時辦法〉。
11與12月時,花蓮港廳與農林處即宣佈禁止米穀釀酒製粉,臺北市開始實施食米配給。翌(1946)年春,長官公署、臺灣省糧食調劑委員會、臺灣省貿易公司(1946年2月7日改為臺灣省貿易局)、警備總司令部、國民黨臺灣省黨部及花蓮、臺南、臺中、高雄、臺北、基隆等縣市皆有諸多解決糧荒問題之命令及方式。在光復後直到二二八事件爆發前,陳儀政府不斷嘗試各種方式,欲解決糧荒。
當時陳儀採取重新整治農田水利、加強化肥供應、調整土地關係等措施,使遭到戰爭嚴重破壞的農業生產力逐漸得到恢復。到1947年,全省受戰爭和自然災害破壞的農田水利設施基本修復,並進一步加強了河患的防治與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農田灌溉面積有所增加。化肥產量也逐年增加,部分緩解了「肥荒」問題。
在此同時,中央政府曾多次向臺灣徵米,但陳儀鑑於臺灣人民亦缺米糧,所以反對將米運往大陸,極力抗拒,以致中央無法徵收。 如1945年12月28日中央行總秘書長向景雲,致電行總臺灣分署錢宗起詢問:
「臺灣食米全年生產及銷費量各若干,目下有無餘糧可資出口,供給華南各地。署如大量購運有無困難。盼即電復滬福州路120號善後總署。」
行總不僅催促分署,也直接去電長官公署詢問是否有辦法糧食出口。陳儀在12月29日以亥艷電向行總署長回覆如下:
臺灣素以產米著名,唯近年因肥料供給缺乏,收穫逐年遞減,估計自本年十一月至明年五月需要四十九萬三千餘噸,而本省可能供給者祇三十七萬九千餘噸,尚短十一萬四千餘噸,雖目前尚未缺糧,而轉瞬即感糧荒頗為嚴重。為今之計,首在輸入大批化學肥料,使勿失農時,來年收成方有把握。次則在青黃不接時期,運濟糧食以資過渡。報載聯總明年一至六月運米七十三萬噸接濟我國。此項糧食如何分配,當在藎籌之中,務祈將臺灣列入分配糧食區內,於明年二、三月間接濟五萬噸以維民食。一面並請分配大批化學肥料來臺,藉利農事,實所企禱。至臺灣糧食產銷數字,已由救濟分署另電詳陳,佇盼電復。弟陳儀亥艷親印。
陳儀不僅明確表達了沒有餘糧可供出口,更要求中央行總能盡速撥糧食、肥料來到臺灣,以解決臺灣方面缺糧之急。
此外,長官公署於1946年5月25日下令查緝嚴禁糧食出境,並積極籌購外米。1946年1月31日,越南西貢米五千袋運抵臺灣 。同年夏天,內地福建曾運米364公噸、穀281公噸及麥32公噸至臺灣 。此外,自1945年11月至1946年10月止,貿易局以交換物資為主併採購的方式,自上海、天津、青島等地進口大量臺灣所缺的物資,例如肥料8,457公噸、麵粉90,900袋、布123,664疋、汽油26,500加侖等共二十三類之多,並大量配銷予一般人民及合作社。
由上述資料可知,「長官公署運輸大量米糧到大陸而導致臺灣米荒」之說,應該僅是「傳聞」,並非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