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外
我昨天直播有說
有很多來信
于美人說她也想來讀信
所以今晚九點半
美人會直播念一下五封信
五位來信者都在等直播了
1
阿德老師好,一直很喜歡您看待事物的角度,正義又有溫暖。最近看到很多人分享受到侵害的事情,慢慢讓我想起我刻意去忘掉的事情。
高三我正準備出國念書,去醫院健康檢查的那位中年、戴眼鏡蠻斯文醫生看著我的單子,一邊親切地跟我聊天:喔!要去美國學音樂呀?那你喜歡李斯特的曲子嗎?然後一切就突然間發生了。他叫我扶著床站著,貼身衣物被脫掉、被摸被侵入,我完全嚇傻到底發生什麼事?這是健康檢查的一部分嗎?過了一會他就好像沒事一樣回到桌子前寫東西,我一身凌亂又痛,旁邊的護士顯然也呆住,直到我請她帶我去別地方穿好衣服。
離開診間後,我坐在醫院椅子上呆了很久,然後決定剛剛的事情是在做夢。是的,一定不是真的,這麼可怕的事情怎麼會是真的呢?忘了吧。我決定忘記,也沒有跟任何人說。
然後真的很久很久,我都沒想起來這件事,直到後來這樣的事情越來越多被報導,看見許多人也經歷了這種事,我才慢慢想起來,同時也終於了解,我當時,確實被性侵了。
唯一的慶幸可能是我因為刻意遺忘,這件事並未對我造成太衝擊的影響,但是那個醫生的手法很熟練,我想在我之前跟之後,一定很多女孩子都受到同樣的侵害了⋯⋯
我現在還活得好好的,身心還算健康,但很多人沒這麼幸運,所以我想說,一定不要有怎樣怎樣的人一定都是好人/壞人,這樣的想法。任何人,任何人都有可能在意想不到的時候傷害你,甚至是路人——我也想起來國中的時候被路人假裝相撞,不讓我過去一直摸我。這件事一樣被我選擇忘記。但是不管再怎麼忘記,存在的就是存在,而且在各個角落,每個人的周遭,世界很惡,人性本惡。
我也真心希望終有一天,這個世界可以不要再叫女孩子要保護自己,因為沒有人該懷著戒心過生活,連走在大馬路上、去做個健康檢查,都要小心保護自己,這是什麼道理?
2
阿德老師您好:
非常感謝你願意聽我們的聲音、也願意讓我們有這樣一個平台可以進行抒發
我不記得幾歲的時候(應該還未上小學的年紀)共有發生3次這樣被鄰居家的哥哥及鄰居家的爸爸(我稱為叔叔)的人,還有一個不知名的老爺爺騷擾的經驗
第一次是鄰居的大哥哥,因為我們平常很少看到這位大哥哥、只知道鄰居家有這麼一個哥哥、當時的他不常在家,有一天他搬回家住的時候,因為是隔壁的哥哥說要帶我到學校去玩,當下我也不疑有他的跟著這個哥哥去,他趁著四下無人的時候帶我到一個房屋的後面、脫下我的褲子觀看我的私處,我不記得當下我有沒有反抗他、但當晚我回家的時候,遇見媽媽時、有跟她說過這件事、當時媽媽只跟我說不要再跟這個哥哥去玩、之後我再也沒有看過他了(之後他們搬家)
第二次是我上小學的時候、附近都會有幾位老爺爺獨身住在學校附近(老榮民)、其中有一個老爺爺家中有一張類似古代人的畫,都會講故事給我們小朋友聽、當時的我也跟著鄰居一如往常的去那位老爺爺的家,聽著故事的時候,老爺爺說要抱我講故事、突然間對我親了起來還伸出舌頭來、那個感覺至今我都無法忘記,當下我推開他之後罵了他一下、我就再也沒去那個老爺爺家,過沒幾年就聽說他往生了
第三次是我們對面的鄰居叔叔,我跟他小孩還有玩在一起,也是一天去鄰居叔叔家,他的兒子也在,不知突然如何,那位叔叔從後頭抱著我並撫摸我的私密處、我用力的推開並立馬回家,當時的我完全不敢想像哪位鄰居的叔叔會對我做這種事
到我上了高中的時候、每天都需要通勤上課,在公車上都會遇到一個大叔,每天都會用他大大的肚子頂著我們女學生、就算車上人不多、他還是可以擠到身旁用他哪個大大的肚子頂著人、後來女學生不是換時間搭車就是躲的非常遠、用書包來當阻擋的工具
經過這些事情曾經都讓我以為是不是我是怎麼了是不是看起來就是好欺負,不然為何都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在我身上、其實我知道這些事情是不對的,所以這也影響我非常討厭旁人突然的碰觸我的身體、總要有一個安全的距離我才會有安全感。
現在我結婚了,有兩個孩子、一個是女兒、也因為我自己本身有這樣的遭遇、在我女兒幼稚園的時候、就常常告誡她不能讓男生觸摸到身體,就算遇上家中熟悉的長輩如果是男的、要單獨帶她去哪、我也再三告誡她不能跟著去、因為我無法接受我的孩子跟我有一樣的遭遇、我非常了解發生這事情都是來自於我們可能認識或是熟悉的人
我上高中的護理老師說了一句話深深打入我的心
每個人都是每個人身體自己的主人,任何人沒有經過同意是不能觸碰身體的
就是因為如此、我將這個觀念深深打入我的孩子腦海裡
不管是男是女、每個人都對自己的身體才有主控權、對於欺負弱小的人,我非常肯定就是個膽小鬼,是懦夫,才敢欺負弱小。
謝謝阿德老師,讓我知道我們並不孤單。謝謝~
3
阿德老師
最近看到很多網友寫出自己的不幸遭遇,我開使真正了解ME TOO的意義。光是揭露自己的遭遇不足以改變世界,能讓世界上的人看見這些事實的發生,才能嚇阻事件繼續發生。
過去我也有一些不好的遭遇,原以為自己就是遇到了,沒辦法怎麼辦,但是我現在明白,說出來其他人才會知道侵犯無處不在,也才能讓面對遭遇或發生的當下做出判斷。
幼兒園時,有一次午睡旁邊有個很可愛的小女生對我說,我們來玩遊戲。她的遊戲是互相摸私處,這是我第一次遭遇。我猜想那個小女生應該是一個受害者,而這樣的遭遇會不斷複製,如同當時不懂事的我。
國小時期,大我兩歲的哥哥有時會藉故在打我時,隔著我的褲子用力戳我的私處,很痛。小表弟會跟我玩脫衣服親胸部的遊戲。小六時,我發現哥哥偷看我洗澡。發現時,我很生氣,立刻跑去跟正在煮飯的媽媽告狀,哥哥在一旁很害怕,但是媽媽聽了竟然像沒有聽到一樣。之後我等爸爸回家,又去跟爸爸告狀,哥哥就被罵了。
過去我很討厭我的媽媽,國中叛逆期也有很多叛逆行為,尤其針對媽媽,在外也有偷竊的問題。在看了那麼多人的遭遇後,我開始理解自己當時的行為,還有自己可能討厭媽媽的原因。
上了高中後,我在畫室學畫。有一次我最後一個離開,畫室老師那天稱讚我穿著新的牛仔褲很好看,便在關燈時用手捏我的屁股。那天晚上我做了自己被他性侵的惡夢,很久不敢去畫圖,也不敢跟任何人說起。後來我聽說這個老師素行不良,感覺自己不是第一個受害者。
出了社會後,偶然的一次,我洗完澡發現哥哥蹲在在浴室門口,這次雖然不像國小時那麼明顯知道他的意圖,但是我的記憶由浮上心頭。平時哥哥跟我的關係是不錯的,但是我真的不理解他為什麼這樣。很久之後的一次機會,我跟媽媽聊天的過程中提到國小時哥哥偷看洗澡的事,我問她當時為什麼都假裝沒聽見,媽媽說她真的沒有印象有這樣的事情,當下我覺得媽媽不是在說謊。後來每每到了晚上,她都會提醒我趕快去洗澡,而她在我洗澡時不會先去睡,她在為我顧門,我才知道她明白事情後用這個方式在保護我。我後來告訴媽媽,哥哥已經沒有再這樣了,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媽媽似乎才放下心。我想有些人遇到太過震驚的事,真的無法接受時就會啟動她的防衛機制,大腦會當作沒有這樣的事發生,如同當年的媽媽一樣。
這個社會對女性不是那麼友善,有時路人錯身而過,明明騎樓寬廣,不會碰觸到彼此的距離,但擦身而過時,對方就是可以近身到手軸碰撞到我的胸部,即使我是小胸部也是發生過幾次。
很多人吃豆腐總是用善意包裝惡意,如果女孩子反映了就會被當成大驚小怪,或是過度聯想。還可能被冠上一個好心沒好報的罪名,但實際就是在被吃豆腐,這類型況真的很多。我只想說,從很多人的故事中,我開始知道原來那些都叫惡意,從來就不是好心。
看到大家的故事,我開始學習保護自己,因為我們的教育太缺乏這一面向的學習,即使是老師都不見得知道怎麼適當的教導學生保護自己,尤其是察覺警訊。往往是被侵犯的當下才明白即將發生什麼樣的事,但都太遲了。
4
老師您好~近期看到許多人都有幼年時期有關於心靈上的好幾道陰影…我也想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三道陰影)
原因是想告訴天底下的父母,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是必須依靠智慧及方法來一起面對的,而非放任不管,因此造成孩子一輩子的陰影,真的非常不好……
其二當孩子的,倘若遇到了事情,父母親是第一個訴說的管道,真的必須請求幫助,不要讓那些人一意孤行繼續危害…
第一個例子,在我幼稚園還是小一小二的時候,一位與爸媽熟識的叔叔跟媽媽說要帶我去他的田裡繞繞就回來,媽媽不疑有他的答應了,就這樣被載上他的機車到他的田裡,走了一些路,可能就是要走到比較沒人發現的地方吧…停了下來,叔叔要我把內褲脫下來,我真的害怕極了,懵懵懂懂的我只好照做,長大後我才知道那是非常危險可惡的事情,慶幸的是當時叔叔只是看了看便叫我穿起來並沒有繼續邪惡下去,可是殊不知這已經是我很長時間的一段陰影,我遲遲不敢告訴父母,至今也忘了那位叔叔是哪位了……
例子二,在小六時,一個午休時間,正當大家都趴睡,導師一如往常的管理教室秩序巡視著,慢慢地走到我的位子,用他的手像是什麼都沒發生滑過我的胸部,我好無助,當時想著我能怎麼辦呢?大聲嚷嚷嗎?不,我不敢…
可是一樣的,這件事存在我的內心也是非常的久,現在回想起來會問自己,如果時間重來我是否會勇敢說出來,甚至告訴父母親…那麼老師會怎樣呢?面對老師時,我又會多麼尷尬啊…
最後一個陰影~是我唯一告訴媽媽的…當時原因是我要討回一個公道一個說法
告訴媽媽,弟弟偷看我洗澡,當時正值青少女,對於這件事情來說是非常嚴重的傷害…而且非常厭惡到極點
然而媽媽當時並沒有責備弟弟,也沒有請他跟我道歉,讓我到現在還是無法理解,只能說我知道當時的媽媽是沒有能力處理的……
隨風飄逝,這些回憶只是我生命中的一個小插曲
謝謝老師的聆聽
5
老師
謝謝你為家庭性侵的受害者發聲,這讓我鼓起勇氣面對小學時經歷的一切。小時候常常去姑姑家玩,那時候姑丈就會一直碰觸我的身體,小時候還不太了解為什麼他要一直碰觸我的身體,到還來小學六年級時,他開始會把手伸到我的下體裡,我反抗他的同時,內心非常害怕,不敢把這幾事情告訴父母。當時只告訴了妹妹,妹妹說:「我也發生了同樣的事情。」我們都不知道怎麼處理。只能遠離他。後來當我一個人在阿嬤家的時候,他也會想把手伸進我的下體。那段時間真的非常害怕。
前幾個月,接到阿嬤一通電話,她問了我這件事請,說是妹妹告訴她的。她問了我,有發生這些事情嗎?我回答:「有」阿嬤以為是妹妹亂說的。然後阿嬤之後也沒在說什麼了。
我前天鼓起勇氣問了性侵我的人,他選擇無視,繼續過他的生活。我把這件事請告訴了他的女兒,他相信我所說的話,也對我感到抱歉。她說他爸不會承認的。他會找時間告訴她媽這些事情。
「于美人兒子女兒」的推薦目錄:
- 關於于美人兒子女兒 在 許常德的地下手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于美人兒子女兒 在 許常德的地下手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于美人兒子女兒 在 陳鈺萍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于美人兒子女兒 在 于美人兒子全盲女兒不養,走投無路變賣豪宅太心酸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于美人兒子女兒 在 56歲于美人扛不住了!為治療全盲兒子耗盡財產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于美人兒子女兒 在 今緊急入院搶救6小時病情曝光【群星會】 | 于美人兒子全盲 ... 的評價
- 關於于美人兒子女兒 在 于美人- 前些日子,Mina開口邀約我去看電影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于美人兒子女兒 在 當兒子因沈迷手遊揚言輕生,于美人選擇這樣做 - 媽媽經 的評價
- 關於于美人兒子女兒 在 當小寶貝變成小麻煩于美人的媽媽經-張老師 - 雜誌 的評價
- 關於于美人兒子女兒 在 于美人雙胞胎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于美人兒子女兒 在 于美人雙胞胎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于美人兒子女兒 在 剛剛于美人說兒子隨便吃就好,女兒要吃好一點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于美人兒子女兒 在 夫撂親友闖宅于美人抱女兒尖叫稚子何辜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于美人兒子女兒 在 [新聞] 【更新】監護權和解于美人James各帶1子 - PTT 的評價
于美人兒子女兒 在 許常德的地下手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號外
我昨天直播有說
有很多來信
于美人說她也想來讀信
所以今晚九點半
美人會直播念一下五封信
五位來信者都在等直播了
1
阿德老師好,一直很喜歡您看待事物的角度,正義又有溫暖。最近看到很多人分享受到侵害的事情,慢慢讓我想起我刻意去忘掉的事情。
高三我正準備出國念書,去醫院健康檢查的那位中年、戴眼鏡蠻斯文醫生看著我的單子,一邊親切地跟我聊天:喔!要去美國學音樂呀?那你喜歡李斯特的曲子嗎?然後一切就突然間發生了。他叫我扶著床站著,貼身衣物被脫掉、被摸被侵入,我完全嚇傻到底發生什麼事?這是健康檢查的一部分嗎?過了一會他就好像沒事一樣回到桌子前寫東西,我一身凌亂又痛,旁邊的護士顯然也呆住,直到我請她帶我去別地方穿好衣服。
離開診間後,我坐在醫院椅子上呆了很久,然後決定剛剛的事情是在做夢。是的,一定不是真的,這麼可怕的事情怎麼會是真的呢?忘了吧。我決定忘記,也沒有跟任何人說。
然後真的很久很久,我都沒想起來這件事,直到後來這樣的事情越來越多被報導,看見許多人也經歷了這種事,我才慢慢想起來,同時也終於了解,我當時,確實被性侵了。
唯一的慶幸可能是我因為刻意遺忘,這件事並未對我造成太衝擊的影響,但是那個醫生的手法很熟練,我想在我之前跟之後,一定很多女孩子都受到同樣的侵害了⋯⋯
我現在還活得好好的,身心還算健康,但很多人沒這麼幸運,所以我想說,一定不要有怎樣怎樣的人一定都是好人/壞人,這樣的想法。任何人,任何人都有可能在意想不到的時候傷害你,甚至是路人——我也想起來國中的時候被路人假裝相撞,不讓我過去一直摸我。這件事一樣被我選擇忘記。但是不管再怎麼忘記,存在的就是存在,而且在各個角落,每個人的周遭,世界很惡,人性本惡。
我也真心希望終有一天,這個世界可以不要再叫女孩子要保護自己,因為沒有人該懷著戒心過生活,連走在大馬路上、去做個健康檢查,都要小心保護自己,這是什麼道理?
2
阿德老師您好:
非常感謝你願意聽我們的聲音、也願意讓我們有這樣一個平台可以進行抒發
我不記得幾歲的時候(應該還未上小學的年紀)共有發生3次這樣被鄰居家的哥哥及鄰居家的爸爸(我稱為叔叔)的人,還有一個不知名的老爺爺騷擾的經驗
第一次是鄰居的大哥哥,因為我們平常很少看到這位大哥哥、只知道鄰居家有這麼一個哥哥、當時的他不常在家,有一天他搬回家住的時候,因為是隔壁的哥哥說要帶我到學校去玩,當下我也不疑有他的跟著這個哥哥去,他趁著四下無人的時候帶我到一個房屋的後面、脫下我的褲子觀看我的私處,我不記得當下我有沒有反抗他、但當晚我回家的時候,遇見媽媽時、有跟她說過這件事、當時媽媽只跟我說不要再跟這個哥哥去玩、之後我再也沒有看過他了(之後他們搬家)
第二次是我上小學的時候、附近都會有幾位老爺爺獨身住在學校附近(老榮民)、其中有一個老爺爺家中有一張類似古代人的畫,都會講故事給我們小朋友聽、當時的我也跟著鄰居一如往常的去那位老爺爺的家,聽著故事的時候,老爺爺說要抱我講故事、突然間對我親了起來還伸出舌頭來、那個感覺至今我都無法忘記,當下我推開他之後罵了他一下、我就再也沒去那個老爺爺家,過沒幾年就聽說他往生了
第三次是我們對面的鄰居叔叔,我跟他小孩還有玩在一起,也是一天去鄰居叔叔家,他的兒子也在,不知突然如何,那位叔叔從後頭抱著我並撫摸我的私密處、我用力的推開並立馬回家,當時的我完全不敢想像哪位鄰居的叔叔會對我做這種事
到我上了高中的時候、每天都需要通勤上課,在公車上都會遇到一個大叔,每天都會用他大大的肚子頂著我們女學生、就算車上人不多、他還是可以擠到身旁用他哪個大大的肚子頂著人、後來女學生不是換時間搭車就是躲的非常遠、用書包來當阻擋的工具
經過這些事情曾經都讓我以為是不是我是怎麼了是不是看起來就是好欺負,不然為何都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在我身上、其實我知道這些事情是不對的,所以這也影響我非常討厭旁人突然的碰觸我的身體、總要有一個安全的距離我才會有安全感。
現在我結婚了,有兩個孩子、一個是女兒、也因為我自己本身有這樣的遭遇、在我女兒幼稚園的時候、就常常告誡她不能讓男生觸摸到身體,就算遇上家中熟悉的長輩如果是男的、要單獨帶她去哪、我也再三告誡她不能跟著去、因為我無法接受我的孩子跟我有一樣的遭遇、我非常了解發生這事情都是來自於我們可能認識或是熟悉的人
我上高中的護理老師說了一句話深深打入我的心
每個人都是每個人身體自己的主人,任何人沒有經過同意是不能觸碰身體的
就是因為如此、我將這個觀念深深打入我的孩子腦海裡
不管是男是女、每個人都對自己的身體才有主控權、對於欺負弱小的人,我非常肯定就是個膽小鬼,是懦夫,才敢欺負弱小。
謝謝阿德老師,讓我知道我們並不孤單。謝謝~
3
阿德老師
最近看到很多網友寫出自己的不幸遭遇,我開使真正了解ME TOO的意義。光是揭露自己的遭遇不足以改變世界,能讓世界上的人看見這些事實的發生,才能嚇阻事件繼續發生。
過去我也有一些不好的遭遇,原以為自己就是遇到了,沒辦法怎麼辦,但是我現在明白,說出來其他人才會知道侵犯無處不在,也才能讓面對遭遇或發生的當下做出判斷。
幼兒園時,有一次午睡旁邊有個很可愛的小女生對我說,我們來玩遊戲。她的遊戲是互相摸私處,這是我第一次遭遇。我猜想那個小女生應該是一個受害者,而這樣的遭遇會不斷複製,如同當時不懂事的我。
國小時期,大我兩歲的哥哥有時會藉故在打我時,隔著我的褲子用力戳我的私處,很痛。小表弟會跟我玩脫衣服親胸部的遊戲。小六時,我發現哥哥偷看我洗澡。發現時,我很生氣,立刻跑去跟正在煮飯的媽媽告狀,哥哥在一旁很害怕,但是媽媽聽了竟然像沒有聽到一樣。之後我等爸爸回家,又去跟爸爸告狀,哥哥就被罵了。
過去我很討厭我的媽媽,國中叛逆期也有很多叛逆行為,尤其針對媽媽,在外也有偷竊的問題。在看了那麼多人的遭遇後,我開始理解自己當時的行為,還有自己可能討厭媽媽的原因。
上了高中後,我在畫室學畫。有一次我最後一個離開,畫室老師那天稱讚我穿著新的牛仔褲很好看,便在關燈時用手捏我的屁股。那天晚上我做了自己被他性侵的惡夢,很久不敢去畫圖,也不敢跟任何人說起。後來我聽說這個老師素行不良,感覺自己不是第一個受害者。
出了社會後,偶然的一次,我洗完澡發現哥哥蹲在在浴室門口,這次雖然不像國小時那麼明顯知道他的意圖,但是我的記憶由浮上心頭。平時哥哥跟我的關係是不錯的,但是我真的不理解他為什麼這樣。很久之後的一次機會,我跟媽媽聊天的過程中提到國小時哥哥偷看洗澡的事,我問她當時為什麼都假裝沒聽見,媽媽說她真的沒有印象有這樣的事情,當下我覺得媽媽不是在說謊。後來每每到了晚上,她都會提醒我趕快去洗澡,而她在我洗澡時不會先去睡,她在為我顧門,我才知道她明白事情後用這個方式在保護我。我後來告訴媽媽,哥哥已經沒有再這樣了,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媽媽似乎才放下心。我想有些人遇到太過震驚的事,真的無法接受時就會啟動她的防衛機制,大腦會當作沒有這樣的事發生,如同當年的媽媽一樣。
這個社會對女性不是那麼友善,有時路人錯身而過,明明騎樓寬廣,不會碰觸到彼此的距離,但擦身而過時,對方就是可以近身到手軸碰撞到我的胸部,即使我是小胸部也是發生過幾次。
很多人吃豆腐總是用善意包裝惡意,如果女孩子反映了就會被當成大驚小怪,或是過度聯想。還可能被冠上一個好心沒好報的罪名,但實際就是在被吃豆腐,這類型況真的很多。我只想說,從很多人的故事中,我開始知道原來那些都叫惡意,從來就不是好心。
看到大家的故事,我開始學習保護自己,因為我們的教育太缺乏這一面向的學習,即使是老師都不見得知道怎麼適當的教導學生保護自己,尤其是察覺警訊。往往是被侵犯的當下才明白即將發生什麼樣的事,但都太遲了。
4
老師您好~近期看到許多人都有幼年時期有關於心靈上的好幾道陰影…我也想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三道陰影)
原因是想告訴天底下的父母,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是必須依靠智慧及方法來一起面對的,而非放任不管,因此造成孩子一輩子的陰影,真的非常不好……
其二當孩子的,倘若遇到了事情,父母親是第一個訴說的管道,真的必須請求幫助,不要讓那些人一意孤行繼續危害…
第一個例子,在我幼稚園還是小一小二的時候,一位與爸媽熟識的叔叔跟媽媽說要帶我去他的田裡繞繞就回來,媽媽不疑有他的答應了,就這樣被載上他的機車到他的田裡,走了一些路,可能就是要走到比較沒人發現的地方吧…停了下來,叔叔要我把內褲脫下來,我真的害怕極了,懵懵懂懂的我只好照做,長大後我才知道那是非常危險可惡的事情,慶幸的是當時叔叔只是看了看便叫我穿起來並沒有繼續邪惡下去,可是殊不知這已經是我很長時間的一段陰影,我遲遲不敢告訴父母,至今也忘了那位叔叔是哪位了……
例子二,在小六時,一個午休時間,正當大家都趴睡,導師一如往常的管理教室秩序巡視著,慢慢地走到我的位子,用他的手像是什麼都沒發生滑過我的胸部,我好無助,當時想著我能怎麼辦呢?大聲嚷嚷嗎?不,我不敢…
可是一樣的,這件事存在我的內心也是非常的久,現在回想起來會問自己,如果時間重來我是否會勇敢說出來,甚至告訴父母親…那麼老師會怎樣呢?面對老師時,我又會多麼尷尬啊…
最後一個陰影~是我唯一告訴媽媽的…當時原因是我要討回一個公道一個說法
告訴媽媽,弟弟偷看我洗澡,當時正值青少女,對於這件事情來說是非常嚴重的傷害…而且非常厭惡到極點
然而媽媽當時並沒有責備弟弟,也沒有請他跟我道歉,讓我到現在還是無法理解,只能說我知道當時的媽媽是沒有能力處理的……
隨風飄逝,這些回憶只是我生命中的一個小插曲
謝謝老師的聆聽
5
老師
謝謝你為家庭性侵的受害者發聲,這讓我鼓起勇氣面對小學時經歷的一切。小時候常常去姑姑家玩,那時候姑丈就會一直碰觸我的身體,小時候還不太了解為什麼他要一直碰觸我的身體,到還來小學六年級時,他開始會把手伸到我的下體裡,我反抗他的同時,內心非常害怕,不敢把這幾事情告訴父母。當時只告訴了妹妹,妹妹說:「我也發生了同樣的事情。」我們都不知道怎麼處理。只能遠離他。後來當我一個人在阿嬤家的時候,他也會想把手伸進我的下體。那段時間真的非常害怕。
前幾個月,接到阿嬤一通電話,她問了我這件事請,說是妹妹告訴她的。她問了我,有發生這些事情嗎?我回答:「有」阿嬤以為是妹妹亂說的。然後阿嬤之後也沒在說什麼了。
我前天鼓起勇氣問了性侵我的人,他選擇無視,繼續過他的生活。我把這件事請告訴了他的女兒,他相信我所說的話,也對我感到抱歉。她說他爸不會承認的。他會找時間告訴她媽這些事情。
于美人兒子女兒 在 陳鈺萍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昨天記者會,大家一直提到母奶庫,與大家再度分享碩論的一部分整理的文章。
【現代奶媽 — 母乳銀行】
公視《主題之夜》節目,於2018年12月8日播出〈神奇的母乳〉紀錄片,片中提到「母乳銀行」的需求:然而,對於無法獲得母乳的嬰兒,「母乳銀行」便提供了重要的替代選擇。母乳銀行已有悠久的歷史,但數十年前,由於市面上越來越多工業生產的替代食品,西方最後一間母乳銀行在1970年代關閉。不過,隨著母乳漸受重視,當前全球趨勢又慢慢走向母乳銀行的復興。然而,不管是來自嬰兒母親或捐贈者的乳汁,複雜的篩檢步驟,需要合格員工、冷藏和殺菌設備,以及其他種種投資,這讓母乳銀行的設立複雜且昂貴。此外,母乳的取得並不容易,母乳捐贈的數量有限,但如果鼓勵母乳買賣,卻可能間接導致剝削了貧窮孩童的營養來源。
其實鄰里間的「共生共養」,是「乳汁共享」的起源。Joanna學姊是我爬山時認識的朋友,聊起故鄉才知是同高中的校友,所以就一直「學姊,學姊」地叫得親切。學姐的大姊跟她差了17歲,長姊若母,學姊小時候都是大姊幫她洗澡、照顧她,還做衣服給她穿。 因為大姊的年紀比我母親稍長一些,三胎都哺餵母乳,又照顧家中妹妹們的生產,剛好橫跨了嬰幼兒餵食方式轉變的年代。跟大姊相約訪談,想知道在大姊生產的那個年代,生產、坐月子與哺餵孩子的情形,以及當了婆婆之後,幫媳婦們坐月子的經驗,比較兩代母職傳遞方式的不同。
萍:您剛才講也有人沒奶的,那些人欲安怎?
姊:有的人用米麩、有的人用牛奶,有的人吃糜(台語唸:um ,米湯的意思)。阮大兄一個同學,大我兩、三歲,伊子出世以後攏沒奶給他吃,攏飼糜,也沒錢買牛奶。糜你甘知?那陣也不是調工煮的,做田人阿,攏煮大鼎飯,飯撈起來以後,倒水落去煮。欲吃粥的撈去吃,剩的糜給他吃,所以他叫做「糜ㄟ」(大笑)。
萍:他的身體甘會較不好?
姊:還好,不過與阮大兄的囝仔相打攏打不贏。那陣的人較有韌性阿,遇到沒奶,我與你若是差不多時間生的,我就同齊飼阿,愛真好的才會這樣做啦!也有人用錢買「若無我一割錢給你,你幫我飼囝仔」,也有人這樣,不過真少啦!有的人生一個沒剛好囝仔過身(死亡),別人的子她就會抱來飼。以早的人攏互相幫忙,足單純ㄟ,足好ㄟ。
(訪談逐字稿,2013年9月8日)
總是會有奶不夠的母親,也會有失去母親的小孩,與失去小孩的母親。「乳汁分享」,是人與人之間單純互助的表現,讓人為之動容。在醫院工作時,也常有早產兒的母親,因為自己孩子沒有存活下來,而認真擠奶提供給新生兒加護病房的動人故事。而在社會較上層的階級,無論古今中外,一直都有「奶媽」這樣專屬於女性的工作。隨著配方奶盛行,奶媽這項專屬於女性的工作消失。
一、擠乳器出現:人奶商品化,奶媽消失
19世紀開始發展的科學母職使得母職也開始醫療化,「奶媽」這個肩負餵養自己與雇主小孩的職業,也同時被醫療化了。Golden關於美國奶媽社會史的研究指出, 在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因為嬰兒餵食關乎兒童的健康,於是兒科醫師出面設立機構管理奶媽。在奶媽到服務家庭之前,會先幫她們做身體檢查,確定身體的健康狀況。對奶媽同時設立了科學與道德標準,有一整套醫學的流程,篩選合適奶媽,還將她們的乳汁置於顯微鏡下檢查。到了二十世紀,即便於家庭裡服務的奶媽近乎消失,醫院與孤兒院為要了降低嬰兒死亡率,尤其是醫院的早產兒沒有人奶幾乎活不了,所以仍然雇用奶媽。對機構來說,有擠乳器之後,請乳汁提供者定時到醫院,使用擠奶器將乳汁擠出,負擔的成本較低。於是機構逐漸不再雇用奶媽,乳汁提供者的社會階級也開始發生轉變。以往擔任奶媽多為社會中下階級,大多數為單親媽媽,擔任奶媽成為機構中的工作人員,有一份正式工作的收入,可以同時改善家庭經濟與社會處境。而只要將奶擠出送至醫院,讓提供乳汁的母親,轉為以中產階級增加家庭收入為主,奶媽於是消失。
因為醫院裡的早產兒與病嬰,一直都還是有人奶的需求,所以擠乳器是醫院當中必備的「醫療器材」,人奶也成為一種「治療藥物」。即便社會開始轉為配方奶餵食為主,仍有一些兒科醫師一直努力著。1910年,在美國波士頓的Fritz Talbot醫師,為了幫病嬰尋找奶媽,找了三天都還找不到,讓他深刻體會失去奶媽對嬰兒存活的影響,成立了「波士頓奶媽管理中心」(Boston Wet Nurse Directory),希望能夠維持讓這些孩子活下去的人奶來源。一樣在波士頓的另一頭,一位細菌學家Francis Parkman Denny為了救細菌感染生病的寶寶,央求哺乳中的鄰居手擠一些乳汁餵孩子,只喝了3盎司寶寶就活了下來,讓細菌學家大嘆人奶的「殺菌力」無敵,於是在Tolbot成立奶媽管理中心的隔一年,成立了美國第一家母乳庫。Denny參考乳牛擠乳器的設計,設計了人類使用的擠乳器,尋求捐乳者用擠乳器將乳汁擠出。而因為父母越來越覺得寧可收到罐裝人奶,也不願意雇用奶媽住在家中,Tolbot醫師後來也將奶媽管理中心改為母乳庫,稱為「母乳管理中心」(Directory of Mother’s milk)。
隨著配方奶餵食新生兒成為主流,母奶商品化與治療效果又開始被擠壓到邊緣。1920至1930年代蓬勃發展的母乳庫(人奶買賣),也開始面臨經營困難的問題。到最後能留下來的,大多靠的是慈善捐款,Talbot成立的母乳庫在1962年結束,象徵著「商品化人奶」時代的結束。因為人奶對早產兒與病嬰的治療用途需求仍在,人奶變成一種「禮物」,是捐奶者「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表現。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公捐的血庫開始大量成立,曾有人想要讓母乳庫也跟血庫一樣依需求成立卻沒有成功,因為血液沒有替代品而母奶有。1930年兒科名醫William McKim Marriott 在其著作的教科書寫著「無法得到母親餵養的孩子,人工餵養與收集來的人奶餵養有著一樣的功效。」 時至今日,母乳哺育提升,人奶有沒有可能再度「商品化」?有一個母奶媽媽曾分享,她在台北工作,孩子在台中給外公外婆照顧。第一次用宅急便寄送冷凍母奶回台中時,上頭內容物註明「母奶」,宅急便說這是「體液」,無法運送。後來她重新改寫為「乳製品」,母奶就送回台中了。我們是如何看待「擠出來的奶」呢?
二、人奶是最佳的母乳代用品
配方奶餵食對嬰幼兒健康的風險,常是「該做而未做的科學研究」。也因為兒科醫師很少會提配方奶對嬰兒健康可能造成風險,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儘管知道母奶是最合適的嬰兒食物,還是很容易將配方奶視為母奶理想的代用品,母奶代用品的第二順位,應該是其他母親的奶。
媒體主持人于美人於育兒有聲書中, 講述她「求奶告急」的那段日子,「…兒子因為體質的關係,消化能力過於衰弱,必須要餵食母奶,可是偏偏我沒有奶水,甚至連脹奶的感覺都沒有。母奶協會也派人來幫忙,忙了一個半小時,只擠出5c.c.。後來我就在廣播節目裡面公開徵求奶媽,算一算我兒子總共吃過工程師的奶、家庭主婦的奶、檢察官的奶、法官的奶、還有大陸媳婦北京媽媽的奶。老天爺給了他這麼多媽媽,是這麼多媽媽幫我把兒子養大。在那段接受母乳救濟的日子,我徹底了解什麼叫感同身受…」也因此等兒子長大些,于美人總是告訴兒子要懂得感恩與互助。而作家吳淡如於2009年早產,女兒出生時只有1700公克,她的山東好友雪兒贊助她1萬c.c.母奶,吳淡如趕緊拿出LV包包當禮物送她。 媒體名人可以藉由媒體登高一呼,維持女性互助網絡,而一般民眾,隨著網際網路的發達,也很容易藉由網際網路連結,於是也有人開始在網路上分享母奶。但是對於這樣的現象,無論是政府或是大部分的民眾,甚至是醫護人員都是持負面看法。
民視即時新聞曾報導,網路上有許多低價販售母乳的情況,但是母乳的來源不清楚,產生許多疑慮,有議員將這些網拍母乳進行抽驗,發現裡面含有「格蘭氏陰性菌」,可能引發嬰兒敗血症甚至死亡,不過目前卻無法可管,因此議員出面呼籲政府應立即訂定法規,要求網路全面下架。 新聞出來之後,也有兒科醫師在部落格寫道:「所謂無法可管是衛生主管機關的推托之詞,當事務官能真心體諒人民,就一定會找出合適的法條嚴懲不肖業者或個人。至於母親也應有足夠認知,用錢也許可以買得到很多東西,但是母乳哺餵實在要靠媽媽的真心投入而親力親為才行,只要頻繁多次餵食而不要焦慮奶量不夠,就能夠可以做到充分餵食。」 並不是「媽媽的真心投入而親力親為」就一定有足夠的奶水給寶寶,網路母奶一上架馬上就被搶購,可見需要人奶的寶寶並不少。衛生主管機關是應該要管這件事,但不是懲罰,而是應該想辦法讓有需求的寶寶,都能喝到安全來源的人奶才是。
在台灣台北市立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設有母乳庫,台中醫院設立衛星站收集捐贈母乳。2018年4月20日成大醫院新設南區母乳庫。捐乳媽媽們到母乳庫,填寫詳細的問卷,並完成抽血檢驗(檢驗項目包含:A,B,C型肝炎、HIV愛滋病、HTLV人體乳突病毒、梅毒、全血檢查及肝功能),這些統整的結果交由母乳庫負責醫師審核,檢查合格通過後(約需1~2個星期)才通知捐乳媽媽們可以開始捐乳。而使用對象目前依病情的需要,主要提供給以下族群的嬰兒使用:早產兒、先天性異常、重大手術後、腸胃道疾病、餵食不耐、或是一些媽媽疾病或死亡而無法哺乳的孩子…等等,一般以住院中的病嬰優先。若臨床上符合可申請的條件,可以請醫院負責照護的醫師填寫醫囑單(可在母乳庫網站上下載列印),附上病歷摘要,即可傳真至母乳庫,之後再經由醫師審核後評斷可否領取母乳,再由專責人員連絡領取時間及數量。目前領取母乳庫的母奶均不需要額外付費。 若不符合這樣條件的孩子,就沒有辦法從母乳庫取得人奶。難道一般健康足月兒,母親乳汁不足時,就只能選擇配方奶嗎?
三、分享乳汁:以德國為例
德國在2014年1月成立了第一家網路母奶商店,讓媽媽們可以輕鬆在網路上買到母奶。這個商店的出現,讓許多沒有奶水的媽媽多了一個選擇來替自己的寶寶取得母奶,不過,德國也有機構認為這些從網路上買到的母奶有可能會對寶寶造成危險。創辦這間網路母奶商店的穆勒(Tanja Müller)是一位母奶太多的媽媽,常常需要把多餘的母奶擠出來才行,有一天,她突然想到為什麼不把媽媽們聚在一起,把多出來的母奶分享出去呢?於是在1月的時候,成立了德國第一家網路母奶商店。德國的國家母奶哺育委員會(National Breastfeeding Committee)強力譴責網路母奶商店,德國營養協會(The Nutrition Commission)也表示買賣沒有經過監管的母奶可能會帶來高度風險。像是細菌和病毒就有可能從送出母奶的媽媽身上傳給其他寶寶,傳遞愛滋病、肝炎、梅毒等傳染病。跟台灣很類似的情況,官方都是先予以譴責,醫學專家也提出警告。但是媽媽們的行動力是非常強大的。
非營利機構「媽媽的母奶銀行」(Mother's milk banks)就採取了一個方法避免傳染病傳染,他們直接和診所合作,徹底檢查捐贈母奶的媽媽和送出的母奶。送來的母奶會先冷凍,然後等到捐贈的媽媽送出最後一批母奶之後,會再對媽媽進行一次血液檢查,確保媽媽在捐贈期間沒有受到任何感染。所有的母奶也都會送去做測試,檢查裡面有沒有細菌。媽媽的母奶銀行總監吉鮑爾(Corinna Gebauer)則是強調應該要讓母奶保持冷卻,吉鮑爾:「如果儲藏母奶的時候沒有保持在適當的溫度,細菌很快就會長出來,喝到的小孩就有可能會感染。」其實這樣的步驟就是母乳庫運作的標準程序。台灣的母乳庫如前面所提,也是類似的程序。而上一段提到,美國早在二十世紀初成立的第一家母乳庫也是用這樣的方式建立起來的。
面對眾多的質疑,網路母奶商店創辦人穆勒回應,她是假設所有的媽媽都會自己承擔風險,並強調她的網站有多麼盡心盡力地告知媽媽們有哪些風險。穆勒現在也在和一家專門做細菌測試的實驗室合作,檢查母奶有沒有摻水或是奶粉在裡面。穆勒說:「我不能想像買母奶的媽媽不會先測試母奶」
2014年國際線上哺乳會議, 任教於澳洲西雪梨助產系的Gribble博士以「乳汁分享」(Milk Sharing)為題授課,她提到:「說到嬰兒餵食,什麼是危險的行為呢?當某種餵食方式已被證實是較危險的,為什麼還是較容易被選擇呢? 在母親無法親自哺餵母奶時,代用品的順序應該是母親自己擠出來的奶,從其他健康哺乳者或母乳庫來的人奶,最後才是配方奶。但在許多地方,第一個想到的卻是配方奶。」在比較「分享來的乳汁」與「配方奶」時,我們應該用更對稱的方式來評估兩者的風險。
在不同的文化脈絡中,對於風險的選擇不同。人乳在醫學中被看作體液,所以需要被管制。但若將其看成是一個身體製造出來,提供另一個身體營養的物質,那麼,乳汁的獨特性該如何被討論?乳汁的分享不只是醫學問題,也是文化問題。在以往母乳哺育是建立在女性社會網絡中,互相分擔家務勞動、建立社會連結、加強社區凝聚力的一種方式。工業革命改變了這一切,而生物醫療化的當代,社會大眾更信任的是專家,以往鄰居朋友的社區網絡瓦解。這樣的現況,女性主義有沒有著力點?如何讓女人做出她們想要的選擇,而不是受限?健康當權者總是警告婦女乳汁分享的風險,卻沒注意到相同的風險亦存在於配方奶餵食中。如果有關當局能提供適切的指引,乳汁分享並沒有那麼危險,這還是優於配方奶餵食的一種餵食選擇。而從兒童權利的角度來看,母乳庫應該與血庫一樣,讓有需要的人都能用得到。期待台灣政府能更積極的建立母乳庫,讓「共生共養」在當代,藉由母乳庫的乳汁分享來實現。
照片來源 https://www.facebook.com/wanyu.claire/photos/a.102159017918319/164781131656107/?type=3&theater
于美人兒子女兒 在 56歲于美人扛不住了!為治療全盲兒子耗盡財產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商務郵箱:[email protected]歡迎收看往期精彩內容:陳雷30歲爆紅賺千萬娶嫩妻,今58歲 女兒 遠嫁美國無人贍養,下田種菜淪為農夫太 ... ... <看更多>
于美人兒子女兒 在 今緊急入院搶救6小時病情曝光【群星會】 | 于美人兒子全盲 ... 的推薦與評價
于美人兒子 全盲 女兒 不養,走投無路變賣豪宅太心酸,今緊急入院搶救6小時病情曝光# 于美人 #王維倫#群星會. ... <看更多>
于美人兒子女兒 在 于美人兒子全盲女兒不養,走投無路變賣豪宅太心酸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今58歲 女兒 遠嫁美國無人贍養,下田種菜淪為農夫太唏噓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_OfVklijDs玉女歌手金瑞瑤消失21年近況曝光,與 兒子 街頭.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