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的伊底帕斯情結 | 盧斯達 on Patreon】
家族愛國愛港,當時對英國人離開香港沒有不捨之情,但依稀記得戴安娜王妃死的時候,消息從大西洋的另一邊傳來,媽媽竟默默流下了淚。那淚究竟是甚麼感情,到現在都不明白。
對那個王室沒有感情,對英國也沒有感情,但從外人看來,兩個王子的人生開局就遭殃巨變,發展下去就會十分佛洛依德。在小朋友眼中,就是媽媽不知為何被王室和臣民聯合弄死了,就因為媽媽不習慣王室的生活?因為她不跟王室合作,甚至對抗?不管真相如何,就此種下了反叛的種子,亦可謂正常發展。如此的王妃,便可能留下了兩個受創的王子,要奪回自己的媽媽,就要一生在幻影中與王室抗爭。二王子為甚麼要娶一個傳統中被視為「不適合」的妃,女王的皺眉、臣民的議論,全是他的抗爭。
如果你無法物理上推倒王室,那麼製造問題、在面子上攻擊王室也算是一個方法。香港和中國的關係也是如此。《滿城盡帶黃金甲》的王與后鬥了整部戲,最後王后的會心一擊就是揭穿王子與妹妹亂倫,把王重覆了大半場戲的三綱五常口號,在現實打個稀爛。因為王后和王子沒有絕對實力,只能攻擊王最在乎的「面子」,試圖令他發狂。王是國度中的唯一公民,其他人面上是動搖他不得,怨恨卻會累積下來,見縫插針,對你造成精神污染,不能殺死你,但也是下位者唯一能反的抗。
戴妃之死沒有解決方法,兩個王子的人生初體驗,便是知道王室政治的陰暗一面,自己的人生只有紙上榮耀,實質卻是籠中鳥。然後透過那個在歷史中打倒了英王的美國的女人,二王子嗅到了自由的空氣。恐怕那顆獨立走出的心,大概自從戴妃之死就揮之不去,最後在與一個異國女人的耳鬓斯磨之間,逐漸成了型。
大王子不一樣。傷心和創傷應該是同等的,但威廉沒想要毀了王室,畢竟他自己在可見將來,就要繼承王位。如果幼承庭訓,大概都會知道做王室人員,是「服務國家」。雖然不愁吃住,但花的是公帑、國內外共和派時常想取消他們、八卦雜誌會追訪。人生裡面想做甚麼事,都不能只考慮自己,的確很痛苦。如果只考慮自己,一切都是王室的錯,不只戴妃的事情永遠是內心的肉中刺,王子的人生被圍困,一切錯誤都是源於王室存在。分別只是大王子接受了外部世界的「道德」,也就是要放下母親的死,世界才可以運轉下去,他選擇了「忍辱負重」。兄長的重擔,小王子不一定明白。
王妃的震撼死亡,將兩個王子打入深淵。王室成為「父」的象徵,王室奪走了自己母親,父親是孩子的競爭者。佛洛伊德這樣解釋道德的起源。亂倫禁忌是世界對人類的第一條言傳身教,這種道德教育先於語言。在孩子未學到語言之前,已經完成學習過程。佛洛伊德說,孩子會想將母親據為己有,但他很快就發現父親的存在。父親在力量、經濟和關係上,都絕對比兒子優越。兒子在無言之中,已經懂得妒忌父親,進而因為焦慮被父親政治清算,即害怕被父親閹割的焦慮。
最後嬰兒會在絕對的弱勢下認同父親,並且以長大、變強為目標,並且建立出尊重父親、放棄媽媽的道德。此乃人類的道德起源。雖然這種理論備受各方質疑,但作為理論,又將兒子的心理狀態解釋得好像一個樣子。在這個理論下,威廉經過自我鬥爭之後,認同了「正常的社會道德」,也就是放下媽媽,背負起自己的宿命、擔起作為王室人員的責任,不投訴、不叫屈,坐看山河無言、歲月失語。
哈里不一樣。哈里沒有接受命運,他要抗爭。戴妃已屍骨不存,但他和王室競爭媽媽的戰爭還沒結束。也許他還會想,媽媽為自己展示過自由之夢的一瞬間,如果自己獨立不成功,就對不起媽媽。現在他只有同樣不滿意的梅根作自己的同伴,還有在大西洋另一邊的左翼和自由派為自己搖旗吶喊。他也許不知道,同樣是對現狀不滿,自己的理由比妻子的充份得多,愛恨交纏也理應有更多層次。然最後一定是梅根贏,因為她賭本是別人的,哈里卻是自己睹自己。即使他最後毀了王室,他也一無所有。戰爭開始的時候,他就已經輸了。
威廉的代價和人生決斷,便明顯是另一種。也可以說是屈服,像我們所有人在母親的懷中就已經屈服過。為甚麼人們信神,也跟信父一樣,都是面對極端的恐懼。純粹的恐懼就像洗禮,能令你易筋洗髓。約伯無故受大害,他也控訴上帝,然後上帝帶他觀看一次2001 太空漫遊的創造奇妙展,他就屈服於無比的壯麗和大能之下;古埃及人何時真正尊敬耶和華?就是耶和華殘殺他們頭生長子的那一刻。見到棺材,便流下眼淚,接受了更高的道德。
《1984》主角被槍決的一刻,感受到自身戰勝了自己,「他愛老大哥。」來自北方的秦軍來到百越之地,殺光男人、睡光了女人,生出了混血的你,最後你也忘記了母親的國仇家恨。你是生命的王子,但你也許亦有一天如此,你終於「戰勝」了自己,也愛了王室,愛了國家,然後你長大了成人,媽媽慢慢沖淡成了一個遙遠的記憶。
//喜歡老盧的文字的朋友,一如平常,歡迎贊助,感謝。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五常法起源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小王子的伊底帕斯情結 | 盧斯達 on Patreon】
家族愛國愛港,當時對英國人離開香港沒有不捨之情,但依稀記得戴安娜王妃死的時候,消息從大西洋的另一邊傳來,媽媽竟默默流下了淚。那淚究竟是甚麼感情,到現在都不明白。
對那個王室沒有感情,對英國也沒有感情,但從外人看來,兩個王子的人生開局就遭殃巨變,發展下去就會十分佛洛依德。在小朋友眼中,就是媽媽不知為何被王室和臣民聯合弄死了,就因為媽媽不習慣王室的生活?因為她不跟王室合作,甚至對抗?不管真相如何,就此種下了反叛的種子,亦可謂正常發展。如此的王妃,便可能留下了兩個受創的王子,要奪回自己的媽媽,就要一生在幻影中與王室抗爭。二王子為甚麼要娶一個傳統中被視為「不適合」的妃,女王的皺眉、臣民的議論,全是他的抗爭。
如果你無法物理上推倒王室,那麼製造問題、在面子上攻擊王室也算是一個方法。香港和中國的關係也是如此。《滿城盡帶黃金甲》的王與后鬥了整部戲,最後王后的會心一擊就是揭穿王子與妹妹亂倫,把王重覆了大半場戲的三綱五常口號,在現實打個稀爛。因為王后和王子沒有絕對實力,只能攻擊王最在乎的「面子」,試圖令他發狂。王是國度中的唯一公民,其他人面上是動搖他不得,怨恨卻會累積下來,見縫插針,對你造成精神污染,不能殺死你,但也是下位者唯一能反的抗。
戴妃之死沒有解決方法,兩個王子的人生初體驗,便是知道王室政治的陰暗一面,自己的人生只有紙上榮耀,實質卻是籠中鳥。然後透過那個在歷史中打倒了英王的美國的女人,二王子嗅到了自由的空氣。恐怕那顆獨立走出的心,大概自從戴妃之死就揮之不去,最後在與一個異國女人的耳鬓斯磨之間,逐漸成了型。
大王子不一樣。傷心和創傷應該是同等的,但威廉沒想要毀了王室,畢竟他自己在可見將來,就要繼承王位。如果幼承庭訓,大概都會知道做王室人員,是「服務國家」。雖然不愁吃住,但花的是公帑、國內外共和派時常想取消他們、八卦雜誌會追訪。人生裡面想做甚麼事,都不能只考慮自己,的確很痛苦。如果只考慮自己,一切都是王室的錯,不只戴妃的事情永遠是內心的肉中刺,王子的人生被圍困,一切錯誤都是源於王室存在。分別只是大王子接受了外部世界的「道德」,也就是要放下母親的死,世界才可以運轉下去,他選擇了「忍辱負重」。兄長的重擔,小王子不一定明白。
王妃的震撼死亡,將兩個王子打入深淵。王室成為「父」的象徵,王室奪走了自己母親,父親是孩子的競爭者。佛洛伊德這樣解釋道德的起源。亂倫禁忌是世界對人類的第一條言傳身教,這種道德教育先於語言。在孩子未學到語言之前,已經完成學習過程。佛洛伊德說,孩子會想將母親據為己有,但他很快就發現父親的存在。父親在力量、經濟和關係上,都絕對比兒子優越。兒子在無言之中,已經懂得妒忌父親,進而因為焦慮被父親政治清算,即害怕被父親閹割的焦慮。
最後嬰兒會在絕對的弱勢下認同父親,並且以長大、變強為目標,並且建立出尊重父親、放棄媽媽的道德。此乃人類的道德起源。雖然這種理論備受各方質疑,但作為理論,又將兒子的心理狀態解釋得好像一個樣子。在這個理論下,威廉經過自我鬥爭之後,認同了「正常的社會道德」,也就是放下媽媽,背負起自己的宿命、擔起作為王室人員的責任,不投訴、不叫屈,坐看山河無言、歲月失語。
哈里不一樣。哈里沒有接受命運,他要抗爭。戴妃已屍骨不存,但他和王室競爭媽媽的戰爭還沒結束。也許他還會想,媽媽為自己展示過自由之夢的一瞬間,如果自己獨立不成功,就對不起媽媽。現在他只有同樣不滿意的梅根作自己的同伴,還有在大西洋另一邊的左翼和自由派為自己搖旗吶喊。他也許不知道,同樣是對現狀不滿,自己的理由比妻子的充份得多,愛恨交纏也理應有更多層次。然最後一定是梅根贏,因為她賭本是別人的,哈里卻是自己睹自己。即使他最後毀了王室,他也一無所有。戰爭開始的時候,他就已經輸了。
威廉的代價和人生決斷,便明顯是另一種。也可以說是屈服,像我們所有人在母親的懷中就已經屈服過。為甚麼人們信神,也跟信父一樣,都是面對極端的恐懼。純粹的恐懼就像洗禮,能令你易筋洗髓。約伯無故受大害,他也控訴上帝,然後上帝帶他觀看一次2001 太空漫遊的創造奇妙展,他就屈服於無比的壯麗和大能之下;古埃及人何時真正尊敬耶和華?就是耶和華殘殺他們頭生長子的那一刻。見到棺材,便流下眼淚,接受了更高的道德。
《1984》主角被槍決的一刻,感受到自身戰勝了自己,「他愛老大哥。」來自北方的秦軍來到百越之地,殺光男人、睡光了女人,生出了混血的你,最後你也忘記了母親的國仇家恨。你是生命的王子,但你也許亦有一天如此,你終於「戰勝」了自己,也愛了王室,愛了國家,然後你長大了成人,媽媽慢慢沖淡成了一個遙遠的記憶。
//喜歡老盧的文字的朋友,一如平常,歡迎贊助,感謝。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五常法起源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直播EP6重點整理】🥜台澎小堅果🌰
講者:臺澎國際法法理建國連線創辦人-黃聖峰 +皮筋兒
主題:
1.國際法規範的形成與運作方式
起源於十七世紀出現的《西發里亞和約》(英語:Peace of Westphalia),標誌著基於西發里亞主權概念的現代國際系統的開始,也代表歐洲一系列宗教戰爭的結束。#西發利亞主權體系,是國際法的建立基礎,即每個主權國家對其領土和國內事務擁有主權,排除所有外部勢力侵擾,不干涉別國內政的原則,每個國家(無論如何大或小)在國際法中是平等的。
該學說體系以1648年簽署的西發利亞和約命名(該和約的簽署象徵著三十年戰爭的結束)。歐洲當時主要的幾個參戰國家,包括神聖羅馬帝國、西班牙、法國、瑞典、荷蘭共和國,同意尊重彼此的領土完整。隨著歐洲的影響力傳遍全球,西發利亞體系的原則,特別是主權國家的概念,成為國際法和當前世界秩序的核心。
國際間看起來是大國在制定規範,關鍵在於這個比較大的國家對領土主權、海洋權的運用,跟進出口貿易事務比較多,看起來似乎是比較大的國家說了算,但是,由於各國都是平等的,沒有一個世界政府,所以國際規範變成各國互動討論所形成的規範,國與國的條約具有「契約相對性原則」。國家之間針對一件事情討論原本只拘束於兩個當事國,但是同樣類型事情都會在不同國家中發生,所以就會參考他國處理的前例,便會提出來討論。
所以國際法源自國際之間形成的慣例,當別國質疑你做法不同時,你就會需要論述你的主張,因此國際法就是各國透過實踐,以及對共同認知的是非對錯所形成的運作規則;通常慣例形成需要十年起跳,一旦形成後也不容易改變。
[實踐->習慣->慣例+法之確信->成為國際法規範]
大多數人不知道國際法其實是國際政治的天花板,但我們必須意識到國際法的規則怎麼形成,還有框架之下的運作模式是什麼,才有辦法運用國際法來保障自身的權益。
-
2. 聯合國憲章是不是就是國際法?
聯合國是國際組織,具有國際組織的法人格。
透過制定《聯合國憲章》成立聯合國這個國際組織,其涉及到的國際法規範為:國家之間可以簽條約;也可以透過簽條約來成立具有國際法法人格的國際組織。
《聯合國憲章》不是國際法,《聯合國憲章》是依據國際法規範制定出來的一個條約,這個條約理面可能有依國際慣例而明文化的條文;換句話說,《聯合國憲章》是依照國際法訂定的,內容可能有國際法相關規範的內容,但《聯合國憲章》本身不等於國際法。
所以《聯合國憲章》是相關國家為了成立一個國際組織而簽署的國際條約,是國際法的展現,就像是組成公司法人,會制定公司章程,公司章程是依據公司法及相關法律而定,內容可能有公司法相關規範的內容,但公司章程本身不等於公司法。
就像是加入政黨,有黨章宗旨,你認同才會加入,《聯合國憲章》只代表加入聯合國的國家共同遵守這個原則與規範,而這些規範不等於國際法,不會因為寫入《聯合國憲章》就一定具有國際法效力,除非聯合國把前面提到的國際法規範寫入憲章,這部分的條文才會具有國際法效力;換句話說,是把本來就已經存在的國際法規範,寫入《聯合國憲章》,才會具有國際法的效力。
-
3.國際法與國際政治、外交之間的關係?
世界各國對利益的追求都不盡相同,因此短時間要形成共識不容易,但世界大戰過後,武力擴張已變成國際法中非法的行為,這是國際間大家普遍認同的。
很重要的一點,國際法上關於領土主權的取得、移轉規則在二十世紀有非常大的轉變。法律規則必須與時俱進,但為了避免破壞法律狀態的安定,所以除非有非常正當的理由,否則嚴禁以今是論昨非。換句話說,即使過去所發生的事情在今天看來並不正確,但過去那些事情既然依據當時的時空背景是合法正當而有效的,就不能輕易否定過去發生的事情所具有的法律效力;同理,也不能昨是論今非。
以中華民國政權在台澎運作的模式思考,立法院有立法委員,立委透過立法程序制定法律,制定過程就是需要政治折衝、協商妥協,但是一旦立法大家就必須遵守,因此盡可能要是最大公約數可接受的。從這個例子來看,政治之間的討論、手段,在立法過程是必要的,要討論出大家都有共識的結果,才變成具有法律拘束力的條文。
那如果已經是條文、也已經生效了,還會有人說法律不存在,不需要遵守嗎?沒有人會這麼幽默。
法律的內容是透過協商而制定,政治的作用就是讓大家可以進行討論,有共識、有結論才會立法。法律跟政治的差別在於,政治必須能因應變化而快速反應,所以必須有彈性,但缺點就是為了維持彈性,而難以形成穩定的規則;法律是行為規範規則,要發揮作用就必須穩定,不能輕易變動,不能朝令夕改,由此衍生出法之安定性原則。
法律跟政治是互補的,當社會發生許多類似事件時,就會討論是否要有規範,才會進入立法的過程。
通常法律是優先於政治手段,那什麼情況會相反?碰到法律規則無法處理的時候,才會變成用政治手段來解決。
國際政治就是各國在討論事情要怎麼處理,找到共識以避免武力衝突。就像中華民國政權體制內有議事規則,不會因為你聲音大、拳頭大就有話語權,但是如果遇到有人透過手段,讓你無法完成程序,例如霸佔主席台,那也是因為有議事規則,才可以透過阻止議事規則程序,來阻止通過不認同的議案;換句話說,沒有議事規則,不會知道怎麼進行、怎麼反對。
如果國際政治、外交時你不先確認國際社會的框架、依循什麼國際法法理,怎麼跟他國來溝通?怎麼保障自己的權益?
-
4. 美國出兵伊拉克有無依據國際法規範來運作?
美國會打伊拉克,不就是因為伊拉克資助恐怖組織在世界各地進行恐怖行動嗎?所以是誰先破壞國際秩序的呢?
美國在遭遇911事件後,出於自衛權,才做出反擊的行動。美國攻打伊拉克,主張對方持有毀滅性武器只不過是其中一個理由而已,美國是基於反恐出兵,並沒有違反國際法規範的問題。而聯合國沒同意只不過是「安理會沒同意出兵」,不代表禁止美國出兵。
海珊會被美國制裁,是因為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破壞國際和平秩序開始,再來是違反核子擴散協議發展核武、併發展生化武器,最後是讓伊拉克成為恐怖主義蓋達組織存續、在世界各地製造恐怖行動的溫床,更別說伊拉克政府在海珊執政之下對人權的踐踏,真要說起來,海珊就是國際社會的麻煩製造者,而且還造成許多無辜的人死亡。
國際法在二戰結束後,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將「無正當理由行使武力」變成非法行為,一旦出現這種非法行為,國際社會就可以強力制裁,而領土被侵犯就是行使自衛權最正當的理由。因此,是否具有領土主權,跟遭侵犯時是否能行使自衛權有直接關係。至於其他違反國際法的行為,則會採取外交、政治或經濟的手段予以處理。
-
#網友提問
Q1: 中國還是五常之一,立刻否決反擊的提案
皮:
聯合國憲章明訂安理會永久會員國若是紛爭當事國不得投票,所以無法行使否決權。
-
Q1: 可是我不相信中國會吃這一條,特別是假如那個時候的主席剛好又是中國代理人的時候...欸,我是以「聯合聲明只是歷史文件」來推論的...
峰:
中英聯合聲明當作歷史文件又如何?大家應該要了解中英聯合聲明是什麼。
這聲明最大的作用是將香港島、九龍領土主權移交給中國,新界則是移交管理權限,香港也因此成為中國領土,其他國家基於不干涉他國內政原則自然難以介入。
所以台澎人民必須知道台澎領土主權不屬於中國(無論是PRC/ROC政權代表的中國),即便《馬關條約》歷史文件廢止,也不代表領土主權可以回歸,因割讓條約便是完成割讓領土主權一事即達成目的,之後僅具備形式上的效力,由於這是已經執行完畢的條約,就算事後廢棄,亦僅是形式上的廢棄,已經執行完畢的事項無法因此而回到未執行前的狀態,成為歷史文件又怎樣。
至於香港領土主權就算中英聯合聲明廢止、成為歷史文件也沒差,因為移轉領土主權已經完成,中國是香港領土主權擁有國。還有香港五十年不變,如果是維持一國兩制,但五十年後終究會變一國一制,中間一定會有過程,不會永遠不變,這個承諾就只是騙局,中國要如何控制一國兩制變一制都是中國內部的事,他國不能干預,即便違反人權,但國際上不會因為你獨裁體制就喪失主權國家資格,也不會因為你不民主,他國就可以干預你的內政或著出兵打你。
我們可以客觀的看待不人道的行為提出譴責,但我們若因為不滿他國對內獨裁而就對他出兵,那國際標準在哪?如果他國可以隨意干預他國內政就出兵,就根本是對國界跟領土產生的外在干涉排他的效力不了解。
這個五十年時間其實就是給予時間讓香港調適,也可讓中國其他地區把香港當作典範,但不論如何,1997年的香港情況假設是光譜一邊,而中國獨裁是光譜另一邊,在經過時間的轉變,光譜界線的程度也會走到中間,至於中間偏向哪邊就是程度的拉鋸。
這份歷史文件根源就是國際法,因為國界排他性跟不干涉內政原則,各國只能間接譴責,不能直接伸手進去,除非中國會變成像海珊政權那樣有明確的違反國際規範,成為世界大患,聯合國安理會才會決議,而中國雖然是永久會員國但因為是當事國所以不能行使否決權。
五常法起源 在 重點在斷捨離。類似Lean的概念。將工作或生活上不必要的東西 的推薦與評價
5S: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TSU)、素養(SHITSUKE),又被稱為“五常法則”或“五常法”。;5S的沿革5S起源於日本,是指在生產現場中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