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文化 ——彩陶文化(約公元前5000—3000年)(二之二)|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仰韶文化的發現
1916年6月當瑞典人安特生教授在山西勘探銅礦資源的時候,偶然的機會讓他發現了一批古新生代的生物化石,這一發現結合當時礦藏資源勘探工作難以為繼的狀況,安特生教授以及當時地理測繪研究所所長丁文江先生隨即調整了工作重心,轉而進行對古新生代化石的大規模收集整理工作,同時這一工作也得到了當時民國農商部以及瑞典皇家的支持,於是,安特生先生的考古生涯自此也拉開了帷幕。
仰韶文化主要分佈於黃河中下游一帶,以河南西部、陝西渭河流域和山西西南的狹長地帶為中心,東至河北中部,南達漢水中上游,西及甘肅洮河流域,北抵內蒙古河套地區。已發掘出近百處文化遺址,出土文物均反映出較同一的文化特徵。
仰韶文化遺址總面積近3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約2米,最厚達4米。1951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對該遺址進行了小規模發掘,發現這裡有四層文化層相疊壓,自下而上是仰韶文化中期 ─ 仰韶文化晚期 ─ 龍山文化早期 ─ 龍山文化中期。由於以彩繪陶器為特徵的文化現象首先在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仰韶村發現,故命名為「 仰韶文化」,從而使仰韶村遺址聞名中外。1961年3月國務院將仰韶文化遺址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中國歷史博物館組織中國和美、英、日等國的考古專家進行國際田野文物考察,在仰韶村附近的班村,發現了大量珍貴文物,其中最有價值的是數十斤5000年前的小米,說明中國農業發展具有悠久的歷史。
遺址
仰韶文化遺址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仰韶村,距縣城9公里。遺址北依韶峰,三面環水,風光宜人,山水秀美,土地肥沃,是我們祖先狩獵、漁牧、定居的理想場所。遺址從東北到西南長900餘米,從西北到東南寬300餘米,總面積約3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度2—4米,這種現像說明我們的祖先在此長久地過著定居生活。
仰韶村遺址被發現後,引起了考古學界的高度重視,為了進一步了解該遺址的文化內涵、來龍去脈,新中國成立後,對該遺址的發掘與研究工作,又先後進行了兩次。
1951年6月,中國科學院考古所河南調查團夏鼐等專家學者對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仰韶村遺址進行了第一次發掘,發現有紅底黑彩、深紅彩的陶罐、碗、小口尖底瓶,以及龍山時期的磨光黑陶、壓印方格紋灰陶,帶流陶杯和繩紋灰陶鬲等。第一次的發掘研究工作是在1980年10月一11月和1981年3—4月間進行的,由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同澠池縣文化館共同主持發掘,這次發掘進一步澄清了仰韶村古文化遺址的內涵,證實了該遺址含有仰韶和龍山兩個考古學文化、四個不同發展階段的地層疊壓關係。第一期文化,屬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第二期文化屬豫西、晉南和關中東部地區仰韶文化的晚期遺存;第三期文化屬河南龍山文化的廟底溝類型;第四期文化為河南龍山文化的三里橋類型。仰韶村遺址經過新中國成立後的二次發掘,獲得了大量的遺跡、遺物,從而為研究我國社會發展史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
仰韶文化是黃河流域影響最大的一種原始文化,它縱橫二千里,綿延數千年,在世界範圍內來說,也是首屈一指的。漢族的前身「 華夏族」,最早就發跡於黃河流域,而仰韶文化遺址中諸多考古發現,如陶器製造、紡織做衣、繪畫雕塑、文字、曆法、宮室營建等等,同文獻記載中炎帝黃帝時代的創造發明相吻合。
工藝
生產工具以較發達的磨製石器為主,常見的有刀、斧、錛、鑿、箭頭、紡織用的石紡輪等。骨器也相當精緻。有較發達的農業,作物為栗和黍。飼養家畜主要是豬,並有狗。也從事狩獵、捕魚和採集。各種水器、甑、灶、鼎、碗、杯、盆、罐、甕等日用陶器以細泥紅陶和夾砂紅褐陶為主,主要呈紅色,多用手製法,用泥條盤成器形,然後將器壁拍平製造。紅陶器上常有彩繪的幾何形圖案或動物形花紋,是仰韶文化的最明顯特徵,故也稱彩陶文化。
仰韶文化製陶業發達,較好地掌握了選用陶土、造型、裝飾等工序。多采用泥條盤築法成型,用慢輪修整口沿,在器表裝飾各種精美的紋飾。陶器種類有缽、盆、碗、細頸壺、小口尖底瓶、罐與粗陶甕等。其彩陶器造型優美,表面用紅彩或黑彩畫出絢麗多彩的幾何形圖案和動物形花紋,其中人面形紋、魚紋、鹿紋、蛙紋與鳥紋等形象逼真生動。不少出土的彩陶器為藝術珍品,如水鳥啄魚紋船形壺、人面紋彩陶盆、魚蛙紋彩陶盆、鸛銜魚紋彩陶缸等。陶塑藝術品也很精彩,有附飾在陶器上的各種動物塑像,如隼形飾、羊頭器鈕、鳥形蓋把、人面頭像、壁虎及鷹等,皆栩栩如生。在半坡等地的彩陶缽口沿黑寬帶紋上,還發現有50多種刻劃符號,可能具有原始文字的性質。在濮陽西水坡又發現用蚌殼擺塑的龍虎圖案,是中國迄今所知最完整的原始時代龍虎形象。
中國的仰韶文化距今約五、六千年,這時的陶器是以紅陶為主,灰陶、黑陶次之。紅陶分細泥紅陶和夾砂紅陶兩種。主要原料是粘土,有的也摻雜少量砂粒。在仰韶陶器中,細泥彩陶具有獨特造型,表面呈紅色,表裡磨光,還有美麗的圖案,是當時最聞名的。細泥陶反映了當時製陶工藝的水平,具有一定代表性,所以考古上常將仰韶文化稱為彩陶文化。西安市半坡村發掘的彩陶盤也是屬於仰韶文化的產品。
當時彩陶的製作,據分析主要經過四個程序。第一,常選用可塑性和操作性較好的紅土、沉積土、黑土等,經過淘洗和沈濾後成為較純較細的原料。從分析出土的彩陶片來看,泥質比後來的上等陶器並不遜色。第二,制壞。彩陶壞最初大多是手製。小型器皿是直接捏塑而成的;較大的陶器,其體部壞子,一般採用泥盤築法分兩段製成。粗壞製成後再裝上頸口,嵌入把手,制壞工序初步完成。其外形圓正規矩,對稱性很強,在器壁外有輪紋存在。這表明仰韶文化時期,已開始出現慢輪製陶。第三,彩繪和紋飾。一些較精細的彩陶,在彩繪之前,往往將陶壞放入極其細膩的泥漿中,讓它披上一層均勻的陶衣便於上彩。彩繪就是將有色的天然礦物塗繪在陶壞上。仰韶文化時期陶器的紋飾大多是用帶有花紋的木印板拍印上去的。第四,燒窯。從考古發掘的材料來看,仰韶文化時期的陶窯主要是豎穴窯和橫穴窯。它們都是由火口、火膛、火道、窯室等所組成,在火膛中燃燒起來的火焰,經火道到達窯室。這兩種窯,由於有了窯室,陶器不是直接在火焰上燒烤,已較原始的篝火式或爐灶式有了很大的進步。分析出土陶片的燒結狀況,彩陶的燒成溫度大約已達950℃。
到了龍山時期(公元前2300年左右,指的是在山東省章丘縣龍山鎮發掘的新石器時代中期文化遺址),手工業製陶有了巨大進步。制壞方法廣泛使用輪制,造形精美,而且開始用高嶺土製白陶。在這個時期,人們已懂得利用燒成後期,窯內的氣體特性來賦予陶器以各種顏色。仰韶文化時期,陶器通常在氧化焰中燒成,陶質內的鐵大部分被氧化成高價價鐵而呈土紅色。到龍山時期,由於陶窯的改革,人們在陶器即將燒成時,一方面猛加燃料,同時封閉窯頂,致使窯內氧氣不足,陶器就在還原焰中焙燒,陶質內的鐵大部分轉化為低價鐵,使陶器呈灰色或灰黑色。所以龍山文化時期灰陶的產品最多。
在商代出現的刻紋白陶和薄殼白陶,尤為出色。它們質地優良,刻劃精細,造型端正美觀,堅硬耐用。白陶之所以有這些優點,主要由於使用了高嶺土。高嶺土的主要成分是矽酸鋁,含鐵量低,質料較細,可塑性強,在高溫燒成後,外形潔白美觀。人們對高嶺土的使用和認識,與後來瓷器的發明有一定的聯繫。在陶器的外表若再著一層釉,不僅器表光滑美觀,而且便於洗滌,尤其是儲藏酒類的飲料,不會因滲透而損失。所以釉陶的出現,表明了製陶工藝的又一大進步。
到了商代的中後期,釉陶逐漸增多,表明人們已從無意識地發現釉料發展到有意識地配製釉料。對出土的商周釉陶進行的分析,證明當時使用的釉是石灰釉。即由石灰石或方解石等碳酸鹽加上一定量的粘土和其它物質配製成的。
建築
仰韶文化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文化,其村落或大或小,比較大的村落的房屋有一定的佈局,周圍有一條圍溝,村落外有墓地和窯場。村落內的房屋主要有圓形或方形兩種,早期的房屋以圓形單間為多,後期以方形多間為多。房屋的牆壁是泥做的,有用草混在裡面的,也有用木頭做骨架的。牆的外部多被裹草後點燃燒過,來加強其堅固度和耐水性。選址一般在河流兩岸經長期侵蝕而形成的階地上,或在兩河匯流處較高而平坦的地方,這里土地肥美,有利於農業、畜牧,取水和交通也很方便。
聚落建築的佈局整齊有序。半坡聚落保存較完整,居住區在中心,外圍繞一周大壕溝,溝外北部為墓葬區,東邊設窯場。共揭露出40多座房屋遺跡,有一座大房子為公共活動的場所,其他幾十座中小型房子麵向大房子,形成半月形佈局。仰韶文化居民死後按一定的葬俗埋葬,多長方形土坑墓,墓中有陶器等隨葬品,小孩實行甕棺葬。盛行單人仰身的直肢葬,但合葬墓佔一定比例。合葬的人數不等,多的達80人。葬制中實行女性厚葬和母子合葬,反映了以女性為中心的特點。聚落房子朝向中心廣場的統一佈局,則表明當時維繫氏族團結的血緣紐帶根深蒂固。這些與母系氏族社會組織的特徵是相吻合的。
地理分佈
甘肅概況
仰韶中期的發掘相對早、晚期顯得單薄一些,但仍可初步確立甘肅仰韶中期的界定標準,提供了一定的研究空間。它的主要文化特徵歸納如下:
(1)遺址大多位於山谷中的河邊台地,隴東黃土塬的塬邊及溝壑也被先民選作居住地,對環境條件的適應生存能力比早期有所提高,海拔較高的甘南臨潭發現的此類遺存就是明證。已經發掘的三個重要遺址都是在早期遺存的原址之上擴展而成,調查發現的中期遺址往往含有早期遺存,顯示出早、中期一脈相承的親緣關係。聚落佈局因資料所限不甚清晰,但大地灣遺址表明,聚落內已存在多個處於相等地位的中心,社會組織呈現出多級分化的趨勢;
(2)房屋仍為半地穴式建築,大地灣遺址中的房屋均為方形或長方形,師趙村發現一座圓形房屋遺址。大多在穴壁立柱,這說明穴坑之上已增設立面牆體,室內空間增大,採光也好,比早期房址進步。少數房址採用「 料姜石」作未加工的居住面,以此提高防潮性能。灶坑以圓形桶狀為主,出現雙聯灶,即前後兩個灶坑相通,表示人口及炊事活動的增加。房址可分為大、中、小型。大型房址面積近70平方米,出土眾多陶、石、骨器,並有精美彩陶,表明房址主人應是氏族首領。中型房址面積在25平方米—50平方米之間,可能是大家族長和未成年子女的居室。小型房址面積大多在15平方米—20平方米之間,當屬一般社會成員的居室;
(3)陶窯均為橫穴窯,大地灣、師趙村均有發現。一般分為火塘和窯室兩部分,火塘是添柴生火之處,呈圓形或長方形,有火道通人窯室。窯室均呈圓形,周邊設環形火道,受熱較勻。火塘一般低於窯室,由下往上火勢自然加強,燒陶技術比早期有顯著提高;
(4)本期墓葬資料甚少,按常理推測應有集中的公共墓地,但至今未見踪跡。不僅甘肅未見,其他省區也未發現。這一奇特現像或許表明了中期的先民們選擇了尚不可知的埋葬習俗。我省僅在大地灣發現3座零星墓葬,均為成人單身葬,其中1座側身屈肢,另2座仰身直肢。都有隨葬品,分別為陶甕和骨笄;
(5)陶器以細泥紅陶、夾砂紅陶為主,還有少量的橙黃陶、灰陶以及褐陶。飲食器多為細泥紅陶,其中不少是彩陶,罐、缸、甕等炊器和盛儲器則以夾砂紅陶為主。器形以平底為主,少量為尖底,偶見圜底,這是陶器形制的重大改變,平底陶器終於基本取代了圜底器,在史前文化上首次成為主流器形。常見器物有斂口平底缽、曲腹彩陶盆、雙鋈盆、多孔盆形或缽形甑、雙唇口尖底瓶、弦紋或繩紋短頸罐、大口小底缸、曲腹甕等,器類較前複雜,大型器物增多。紋飾仍以繩紋為主,其次為弦紋和線紋,還有少量的剔刺紋、附加堆紋等。製陶以泥條盤築法為主;
(6)陶製生產工具以紡輪、陶刀為主,仍有少量的陶銼,形制較前複雜。細泥捏塑的紡輪增多,陶片改制的減少。陶刀形制更為規整,數量增多。陶製裝飾品仍是常見的陶環,但陶質細膩,小巧玲瓏,還出現酷似羊角的陶製裝飾品;
(7)石器的形態和技術比早期有所進步,加工較為精細,如常見的石斧更為厚重,石鏟刃部更為鋒利,石刀鑽孔由近背部向中部轉移;
(8)骨器種類、數量與早期相比有較明顯減少,表明狩獵在經濟生活中地位下降。出現不少精品骨鏃、骨笄。
從文化特徵上可以看出,甘肅仰韶中期是在早期的基礎上孕育發展而來,其陶器繼承了早期的許多文化因素,但又有明顯的變革,其經濟形態與早期大體相同,但狩獵比重下降。與陝西等鄰省同期文化面貌相比,差異不大,但有分化的趨勢,地方區域性特點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凸顯出來。
陝西概況
在潼關縣境內,已發現的仰韶文化遺址,有兩處:
一處是南寨子仰韶文化遺址。位於吳村鄉南寨子魚化屯小河和潼河交匯處,南高北低,東西寬約350米,南北長約1000米。這處遺址的文物,除部分灰坑因修築隴海鐵路受到一些破損,大部分尚保存完好。發現有高2。5米、長達30米的灰層一處,直徑3米到4米的灰坑11個,人骨架三個,出土文物有石斧、石鐮、石環,還有紅灰陶環,夾沙紅網墜的口、耳、底,有彩陶缽、紅陶盆、夾沙陶罐等的口和底,還有紅、彩陶片等。陶器飾多樣,有繪畫紋、網紋、水紋、繩紋、蘭紋和附加堆紋等。
另一處是張家灣仰韶文化遺址。位於港口鎮張家灣圪岔路以西的二層高原(當地人叫二層台)上,東西寬約50米,南北長約100米。這處遺址發現有露出在南高紅2米的灰坑兩個。灰坑內有集中的草泥和紅燒土,抗日戰爭前夕至今,出土的文物陶器瓦甕、瓦罐、陶瓷瓦甕、陶片和石塊等。陶器紋近幾年有繪紋、畫紋、蘭紋等多種。
這兩處古文化遺址,依山傍水,土地肥沃,具有人類聚居生存的優越條件。它們都是在1980年經省、地、縣普查文物小組發現鑑定的。出土文件收藏於縣文化館中。(二之二,完)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五條港歷史區域地方文化館 在 台中市議員 張滄沂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市議員張滄沂 四年來認真問政
值得選民與其他候選人的政績一起來比較
詳細資料,請上臉書、隨意窩、痞客邦查詢
爭取中山路打通延伸到台七十四線快速道路大里聯絡道。
爭取開闢台七十四線草湖上下匝道及側車道。
爭取台七十四線快速道路在立元一橋前增設匝道。
爭取將公一整體規劃成為大里新行政中心。
爭取市府斥資兩億多元開闢大里區樹王公聯外道路。
爭取中興大排與中投公路改善工程,避免中投公路被洪水沖毀。
爭取大里區健民橋重建
爭取市府增設39路公車,大里民眾前往高鐵台中站將更加方便。
爭取興建大里國民運動中心。
爭取拆除大里區光武新村,並改建為公園。
爭取大里區仁化、瑞城公墓遷葬改建為公園。
反映旱溪國光橋上下游景觀不一,要求加速旱溪全流域整治。
爭取草湖溪沿岸開闢健康步道。
爭取打通草湖溪防汛道路打通到銀聯一橋。
爭取內政部等單位補助,重現大里杙古河港,加強大里溪高灘地綠美化,帶動地方歷史文化觀光發展。
爭取大里區北湖街由單行道改為雙向道。
爭取大里圖書館大新分館自習室重新啟用。
爭取百年古廟金城福德祠避免因闢路而被拆除。
爭取大里區龍船埤加蓋,變成兒童遊戲場。
爭取市府要求砂石車禁止通行新仁路。
爭取大智排水截彎取直工程,亞洲街一百五十多戶的公寓大樓,免受倒塌之虞。
爭取大里區中興路日新橋至南門橋完工。
爭取改善大里區立善橋周遭交通安全設施不足問題。
爭取大里區第一期重劃區內數百枝鐵製路燈桿全面更新。
爭取中興大排改善工程。
爭取大里區善化路拓寬工程,並改善交通安全設施。
爭取修復大里老街路面破損。
爭取大里區利農橋改建工程。
爭取草湖溪河川區域線調整,避免損及民眾權益。
爭取旱溪樹王里駁崁地基流失修復。
爭取大里區吉善一街圍籬拆除,便利民眾通行。
爭取修復福田橋伸縮縫裂縫。
爭取修復大里區草湖溪上游護岸補強工程。
爭取大里旱溪環河道路打通。
爭取大里區樹王圳疏浚工程。
爭取夏田里重金屬汙染農田種植小油菊,形成花海景觀。
反映大里瑞和街一百二十巷七戶人家,在開發公園後無路可通行之問題。
爭取大里區金城里成功公園增設休閒座椅。
爭取大里杙文化館保留供地方舉辦藝文活動場所。
爭取大里工業區、鳳凰路、仁化路一帶逢雨必淹的改善工程。
爭取大里路路面凹凸不平修復。
爭取永大街危險路口改善工程。
爭取大里國小圍牆拆除重建。
反映大里區環河路一段旁一條灌溉溝渠污染問題。
反映台七十四線快速道路匝道口塞車問題。
反映市府拆除大里區國中路十股巷路障。
爭取中興路二段七四七巷拉平坡度工程。
反映大里區環中東路新舊門牌容易混淆問題。
反對台電公司申請將大里區國中路工業區用地變更地目為變電所用地。
爭取中興大排腐蝕不堪的鐵欄桿重建。
爭取金巴黎大樓舊址改建身心障礙日間托育中心。
爭取大里區國光路站牌增設遮陽罩。
爭取改善旱溪溢堤淹沒農田的問題。
反映市立大里高中椰子樹砸毀變電箱,造成附近數百戶停電的問題。
反映大里中興路二段拓寬工程兩側路面高低落差達五十公分的問題。
反映德芳南路小葉欖仁樹久未修剪,遮住紅綠燈及路標問題。
反映中興路拓寬工程,造成部分住戶一樓變成二樓的問題,要求市府設法解決。
反映中興大排惡臭難聞問題。
爭取草湖路排水溝接通忠孝路雨水下水道系統,避免洪患。
爭取修復大里游泳池遮陽網鋼索斷裂。
反映旱溪大量魚群暴斃問題。
反映重金屬污染農田長滿青苔,蚊蠅孳生問題。
反映頭汴坑溪疏浚工程疑遭清洗砂石、污染下游農田灌溉問題。
反映環中東路七段車道封閉險象環生問題。
爭取改善大里區長春路一帶淹水問題。
爭取開闢大里區大衛橋旁道路。
爭取頂厝路農田灌溉溝渠加蓋。
爭取甲興社會福利綜合大樓。
爭取大里環保公園環境設施改善。
反映中興大排清淤工程造成河岸擋土牆有被淘空之虞。
爭取大里區農地重金屬污染整治。
爭取台七十四線平面道路、大里元堤路段,交通設施改善問題。
反映台七十四線大里平面道路元堤路二段迴轉不易問題。
爭取改善大里區福德路八十八巷旁圳溝排水問題。
爭取修平科技大學公車站牌位置修改,以符合學生需求。
爭取改善忠孝路旁、泉水巷三百三十七弄車禍連連問題。
爭取自水公司大里區爽文路柏油路面全面鋪設。
爭取大里溪沿岸堆置數百萬立方公尺的砂土儘速移除。
爭取大里光正路地下水井遭到重金屬污染,由市府補助民眾裝設自來水。
爭取大里區大元里下水道排水孔泥沙淤積疏通工程。
反映大里區多座公園景觀噴水池形同虛設問題。
爭取草湖溪高灘地雜木砍除。
反映舊台中縣許多老舊建築,因無法指定建築線而無法重建或翻修的問題。
爭取台七十四線大里內新橋往北下匝道增設迴轉道。
反映改善元堤路二段農用機具無法下田耕作問題。
反映改善夏田路與頂厝路口旁的溝渠加蓋。
爭取大里區內新國小儘速拆除危險教室。
爭取夏田里農田重金屬污染區成為花海。
反映中投公路旁被堆置連鎖磚,成為危險路口。
爭取大里區振興路一百八十巷與台七十四線公路間增設隔音牆。
爭取改善塗城路六七三巷周遭淹水問題。
爭取國道大里聯絡道旁增設排水系統。
爭取改善仁堤路照明被茂密的樹葉遮住光線問題。
爭取大里區景庄福德祠旁兩百多年樹齡朴子樹罹患粉介殼蟲防治措施。
爭取改善大里區國中路一帶遇雨積水盈尺問題。
爭取改善大里區立仁橋面積水現象。
爭取修復大里區塗城路排水溝毀損。
爭取福興宮媽祖廟捐贈巡邏車給大里警分駐所
爭取大里區中興路二段、省農會前交通號誌紊亂問題。
爭取大里區鐵路街拓寬。
爭取新興綠橋南側護岸補強。
爭取內新國小舍粉刷及管線更新工程。
爭取瑞城國小跑道維修。
爭取大里高中測功儀。
爭取爽文公園增設候車亭。
爭取國光路、德芳路口增設候車亭。
爭取大新停車場路面重鋪。
大里區新里里排水改善工程。
大里區溪南地區仁化路至美群路排水改善工程。
大里長春公園高空修剪。
大里長興二街施作護欄。
大里北街街機慢車道路面重鋪。
大里夏田里竹圍巷路面重鋪。
大里爽文路旁無名巷路面重鋪。
大里健民里山腳巷路面重鋪。
大里中興路二段747巷路面重鋪。
大里大里街31巷施作隔柵板。
大里國中路十股巷排水溝清淤。
大里北湖街旁排水溝清淤。
大里路長春路39巷增設水溝。
大里夏元路排水溝加蓋。
大里東湖路127巷路面修復。
大里東湖路161巷路面修復。
大里新興路99巷路面重鋪。
大里樹王路排水溝清淤。
大里樹王路228巷新設排水溝。
大里福德路排水溝新建。
大里大峰路437路面重鋪。
大里國中路排水溝清淤。
大里東興路535巷路面重鋪。
大里美村街146路面重鋪。
大里成功路路面重鋪。
大里美群路路面重鋪。
大里頂厝路路面重鋪。
大里愛心路125巷水溝清淤。
大里樹王路中投公路至東興路路面重鋪。
大里成功路老舊路面重鋪。
大里美群路176、166、148路面重鋪。
大里立新自辦重劃區綠地增設體健設施。
大里大里路501巷、元堤路二段196巷增設路燈。
大里立仁1路至立仁4路路面重鋪。
大里草堤路與北湖街口路燈汰換。
大里塗城路測溝改善工程。
大里立仁路、57巷、新仁6街、新仁1街路面重鋪。
大里文心南路1273巷路面重鋪。
大里向上街、東南路161巷、愛心路125巷水溝清淤。
路修工程:健民國小旁、東南路127巷、東湖路161巷、美村路146巷、美群路166巷、東興路535巷、頂厝路65巷、
爭取車籠埤整治增設防汛道路。
爭取霧峰區國道三號、六號、 中投公路、台七十四線等快速道路周遭劃設為交流道特定區或商圈。
爭取烏溪北岸自行車道。
爭取加速進行霧峰區車籠埤、后溪底溪整治工程。
爭取霧峰區五福橋改建。
爭取霧峰協德橋改建工程。
爭取霧峰區中正路路邊停車收費緊急喊停。
爭取改善霧峰區車籠埤旁一條灌溉溝渠因洪水無法流入車籠埤,溢堤到附近的農田成災的問題。
爭取霧峰區乾溪橋上游堤防被洪水沖毀的修復工程。
爭取改善霧峰區民生路水患問題。
爭取改善霧峰區四德路積水不退問題。
爭取改善霧峰區獅子社區淹水問題。
爭取改善霧峰區民生路二九六巷逢雨必淹的水患痼疾。
爭取霧峰畚箕湖溝疏浚工程。
爭取霧峰區車籠埤旁灌溉排水疏浚。
爭取霧峰區福新路補徵收。
反映中投公路丁台路段路燈電纜線被竊,要求台電儘速修復。
爭取霧峰區五福路禁止砂石車通行。
爭取改善中投公路、豐正路交叉路口樹叢擋住交通視線問題。
爭取霧峰乾溪橋下堤防破洞修復。
爭取霧峰區牛欄貢溪被土石堵塞疏浚工程。
爭取霧峰區德豐橋拓寬改建。
爭取修復五櫃崎登山步道擋土牆傾斜。
爭取改善北岸路行道樹突出路面,危及交通問題。
爭取改善國道三號大里匝道出口標示不清問題。
協調霧峰乾溪堤防道路接管問題。
爭取乾溪堤防道路自行車道及綠美化工程。
爭取改善霧峰區丁台路五百四十二巷與中投東路間的交通問題。
爭取霧峰區車籠埤太空包堤岸毀損修復。
爭取改善霧峰區峰谷里萬斗六產業道路新建駁崁。
爭取霧峰區桐林里中坑溪清淤工程。
爭取改善霧峰區桐林里南坑巷九二一地震共同生活戶的聯外交通問題。
反映霧峰國小前天橋止滑銅條遭竊。
反映中投公路高架道路霧峰區五福路段底下遭人棄置廢棄物。
爭取改善霧峰五福路危險路口。
霧峰北溝小段產業道路改善工程。
霧峰興農產業道路改善工程。
霧峰桐林里復興農路支線路面修復工程。
霧峰坑口里第11林班地農路改善工程。
霧峰霧峰小段坑溝工程。
霧峰五福橋旁施作紐澤西護欄。
霧峰新生路護岸土壤下陷改善工程。
霧峰萬斗六段路面重鋪及施作擋土牆。
霧峰丁台路456巷路面重鋪。
霧峰六股路施作側溝。
霧峰民生路排水溝重作。
霧峰錦州路395路面重鋪。
霧峰民生路296巷排水溝清淤。
霧峰丁台路水溝清淤。
霧峰中坑巷產業道路護欄施作。
霧峰象鼻路路面重鋪。
霧峰丁台路路面重鋪。
霧峰中正路146路面重鋪。
霧峰北岸路64巷路面重鋪。
霧峰中正路247巷路面重鋪。
霧峰中正路828巷路面重鋪。
霧峰四德國小附近路燈汰換。
霧峰南坑巷增設路燈。
爭取私立幼兒園的幼童也有兒童節禮物。
反映爭取十二年國教中投區的超額比序項目將「競賽成績」納入。
成立大里區手球委員會。
每年舉辦市長盃室內划船錦標賽。
每星期五上午提供免費法律諮詢服務。
參與霧峰區進興宮舉辦寒冬送暖餐會活動。
參與育聖同濟會提供愛心早餐活動。
促成大里區大新社區,與和平區裡冷社區締結為姐妹社區,進行文化及城鄉交流。
後續待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