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人員工作繁重,造成醫院護理人力短缺出現「護士荒」。衛生署計畫推動技術混和式照護模式,讓護理業務分級,比較不具有專業性質的護理工作,由護佐或照顧服務員分擔,最快年底提出規畫雛形。
餵食、清潔工作交給照顧員
衛生署護理及健康照護處處長鄧素文表示,台灣家庭結構與價值觀都改變了,家屬不見得有很多時間可以陪病,因此有必要建立制度,讓護理業務分級,專業護理工作留給護理人員,但簡單的照護工作交給訓練有素的護佐或照顧服務員。年底前衛生署會舉辦公廳會,聽取基層護理人員意見,規範護佐的資格與功能。
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秘書長呂月榮說,部分非專業護理工作如餵食、清潔、協助患者上下床等,都應該由護佐擔任。護理人員的工作不能包山包海,分層分攤是必須的,台北市在SARS之後有照顧服務員制度,署立醫院也有護佐,但要全面推動仍須由政府規畫。
護理人員權益促進會理事長盧孳艷表示,歐美醫療費用較高、醫護人員充足,家屬不可陪病,因此病人從頭到腳的照護工作都由護理人員一手包辦。但台灣一名護理師要照顧太多患者,恐分身乏術,醫療體系人力都應該通盤檢討,才能重新建立醫療人員和患者間的和諧關係。
亞東醫院護理長葉秀雯說,醫院並沒有明確規範護理人員什麼事情不該做,特別是無法自理、獨居或重病患者,一旦生病住進醫院,只要「請求協助」,護理人員都會盡全力照護幫忙。
但現階段醫院的護理人力不足,仍希望病患、家屬能相互尊重。原則上除了侵入性的治療、換藥、給藥外,簡單的清潔、攙扶與擦拭等,希望患者家屬能幫忙,否則不僅護理人員會累垮,也會影響整體的照護品質。
護理師太操 盼家屬多協助
葉秀雯表示,一名護理師至少要照顧8、9名病患,工作負荷非常重,因此除了專業護理工作,也希望家屬多承擔生活照顧。她舉例,有的護士會順手幫患者倒尿壺,但有些病人即使有家屬在旁陪病,仍要求護士「拿去倒」;還有患者需要一口一口慢慢餵飯,但家屬自己不做反而指責護士偷懶,常讓護理人員一肚子苦水。
她表示,有些家屬認為繳了健保費與自付額,護理人員就應該「服侍」病人,但她認為一些簡單的清理甚至換藥,其實都可在護士的指導下逐漸由家屬接手,讓家屬熟悉病患者出院後的照護,也可藉此表達對病患的關心。【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2012.09.02
新聞:http://udn.com/NEWS/HEALTH/HEA1/7336129.shtml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