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吉大利一路發發發
今天是新車的交車日
所以我要說好多吉祥話
https://vt.tiktok.com/ZGJhCRVhU/
交車吉祥話 在 Pazu 薯伯伯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國家的錢
文:薯伯伯
很多年前,我在北京坐公交車,當年不是上車入錢,而是有個售票員在車廂裡走來走去,即場售票。那時票價一元,大多情況,都是給一元紙幣或硬幣。不過以前去超市,找贖時往往會換回一堆分分錢,積了一些太零碎的輔幣,不知能有何用,最方便當然都是花在公交上。怎料有次賣票的大姐,見我給的零錢裡,夾雜著幾個輔幣(即角和分),大表不滿,一下子大爺上身,喝了一聲:「不要!」
在中國又沒有規定每宗交易的輔幣數目,如果對方語氣好一點,說拿著零錢不方便,我可能就給對方換個一元紙幣或硬幣。可是對方打著典型的天朝腔,翻了翻白眼,不知為何這種表情,在京城尤其普遍,特別讓人看不過眼。
售票員硬要把零錢塞回給我,我雙手下垂,不接回來,我問:「為甚麼不要?」她說:「不要就不要!這種錢,誰要呀!」我當時就跟她說了一句話,她即場無言以對。我說:「難道,這不是國家的錢嗎?」我說「國家的錢」這四個字時,還故意拖得長長。
對方一聽「國家」二字,好像觸動到她某條神經,語氣就變了,急忙澄清:「我沒有說這不是國家的錢,但這些錢,誰要呀?」我也不知道還可以再說甚麼,那接下來最好的對應,就是提高聲線,重複剛才的話。於是我放開嗓門,又說一次:「難道,這不是國~家~的~錢~嗎?」她愣了一下,果然無法應對,哼也不敢哼聲,便乖乖把錢收下。
懂粵語的朋友,唸起 guójīa 二字,無可避免就容易生出一股喜感。不過在意識形態極盛的國度,「國家」二字總是好像有股神秘的魔力。
在西藏使用硬幣的情況
在西藏,直到現在(2017 年),很多較小的店家(尤其菜販)都不願意收硬幣。有些遊客㩗著一堆硬幣來藏,回去時還是一個也用不出去。不過有一點跟香港的的士司機不同,拉薩的小店店家,往往把輔幣餘額四捨五入,甚至七捨八入,乾脆給你優惠,也不要那些零錢硬幣。
至於為何西藏至今還普遍不接受硬幣呢?有一個毫無根據,但在漢地遊客群體裡非常流行的說法,就是聲稱人民幣的硬幣沒有藏文,「傷害了藏民的心」,所以他們不用。我跟不同的西藏朋友談起此事,大家對這個解釋都是說:「哇,是嗎?第一次聽啊!」似乎這種「玻璃心」的想法,加進了不少漢地人民的世界觀,不能反映西藏人民的想法。
我問了不少西藏朋友,為何西藏不用硬幣,他們都說:「在西藏硬幣不能使用,是因為外邊都不能用啊。」這個解釋雖然是循環論證,但確實就是大多數人不收硬幣的原因。
我在西藏經營的咖啡館裡,卻會容許收硬幣的。有次有個遊客口袋裡有十多元硬幣,說在西藏不易花出,拿著很重,我便特意幫他把硬幣兌換成紙幣。至於我拿著一堆硬幣,到底有甚麼用途呢?其實很簡單,因為我去銀行存款,銀行當然就會幫我存入這些錢,根本無分紙幣或硬幣。
我如常走到銀行,怎料在存款之時,櫃台里的漢族員工小紅, 居然冷冷地跟我說:「這些硬幣,今天不能存!」我有點驚訝,為甚麼啊?雖然只有數十元,但難道要我背著一堆硬幣回去嗎?
我問為何不能存,對方不作任何解釋,不耐煩地說:「反正不能存就是不能存!」小紅雖然有點硬朗(注),但平時對我態度還不錯,只是今天有點情緒波動,語氣狷急。我家裡雖然也有母親和家姐,照理也能稍作諒解,但我實在不想抱著一堆硬幣回家,翌日再來。
於是我便用食指指著銀行的金融許可證,再次搬出那句萬試萬靈的咒語,問:「難道你們不是國家指定的金融機關嗎?」說罷又指一指那堆硬幣:「難道這些不是國家法定的貨幣嗎?」然後再發表一句:「難道在國家指定的金融機關,也不能夠接受國家法定的貨幣嗎?」小紅一聽,又是愣了一下,二話不說,便乖乖把硬幣收下,存入到我的銀行帳戶,再也不敢拒收了。
在意識形態極為盛行的國度,很多時嘴巴上的言辭,比實際行動來得更為重要。總之遇有甚麼雞毛蒜皮的事情,馬上提升到「國家」層面,就像緊箍咒一樣,無往而不利。
在如此國度,縱然不能完全認同行事背後的邏輯,但有時也只能按著這樣的方式,從而尋求最合理的生活狀態。
注:我說這名銀行員工小紅的性格硬朗,是因為有次我在銀行等待時,見她的櫃台前有個禿頭的老闆一邊存款,一邊調侃小紅。問道:「你今天甚麼時候下班啊?」小紅不答。禿頭老闆笑著說:「你連自己下班是甚麼時間,都不知道嗎?」怎料小紅用絕對零度的語氣道:「這得看甚麼人問吧。」
———
照片:某年一位西藏的朋友,向我展示她在西藏女人節(吉祥天母節)拿到的紅包。如果問她那些是不是「國家的錢」,我猜她會答:「這是我的錢啊!」
交車吉祥話 在 呂秀蓮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蓮心蓮語79
台灣的外交曙光
如果說羊年的吉祥話是喜氣洋洋,開春以來美國陸續傳來幾件消息,令人嗅出早春的訊息。
春節過後第一個上班日,我駐美代表處的車輛全部換上新車牌,由美國國務院核發的「E」字頭,樣式與各國駐處外交官相同,這是美台斷交36年以來,第一次更新掛上外交車牌。1979年斷交時,駐美代表處車輛全部降為普通車牌,直到1999年才准予更換為「外國機構」車牌,再經過15年,終於爭取到「外國政府」車牌,左上角有美國國徽,右上角有OFM (Office of Foreign Mission),這是美台關係一頁漫長的滄桑寫照。
2月27日,美國民主黨全國委員會冬季會議通過21項決議案,其中與台灣有關的多達11項,獲無異議通過。決議案盛讚台灣的民主進步,肯定「台灣社會的開放、自由及多元已是東亞及世界的模範」。台灣密切與美國合作以打擊國際恐怖主義,並援助伊拉克和敘利亞難民,也參加九一一紀念基金和人道救援,「面對全球各項挑戰,台灣扮演關鍵角色」。台灣是美國第十大貿易夥伴,去年環保署長訪問台灣,「重申華府與台北之間高層諮商與交流之重要。」決議重申。美國堅定信守台灣關係法的承諾,持續提供防衛所需,以維繫台海和平安全穩定,民主黨全國委員會與歐巴馬政府「一道支持美國與台灣強化、深化彼此的關係。」
同一天,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葛來儀發表「台灣在國際安全中被邊緣化的角色」專題報告,呼籲國際社會應擴大台灣在反恐、執法、海事安全、防止核武擴散與核子安全、交通、人道救援與救災、人身安全及網路安全八個領域的參與,具體建議台灣積極爭取參與。她明言指出,中國是台灣參與國際安全組織的唯一障礙,因此美國應要求其他國家支持台灣的參與資格,並向中國及國際安全組織表達台灣在國際安全組織被邊際化的風險。
另外一個有趣的消息是,哈佛大學學生組織「國際關係委員會」舉行聯合國模擬會議,其官方手冊將台灣列為「國家」,中國留學生抗議,被驅離現場。此事引發中國網友激辯,有網友說:「台灣有自己的外交、軍隊、執政黨…這怎麼不是國家?」,更有人說︰「應由台灣人民決定台灣的未來!」這令我想起,幾個月前瑞典正式承認巴勒斯坦為國家,瑞典網站立即出現這樣的呼籲:「下一個該被承認的國家是台灣!」
在台灣外交初露曙光之際,奉勸朝野各界,從外交休克驚醒過來,突破外交孤立,積極進軍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