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與幻覺>
我在住院醫師時,遇見一位病人。他家裡十分富裕,上面一個姐姐,下面一個妹妹,他是家裡的唯一獨生子。也因為是唯一的男孩,父母把他看的十分重要。
我遇見他的那天,他喝得酩酊大醉摔倒在山上,卻沒人發現,後來被巡山的警察發現送來了醫院,發現他右腳完全無力,起因他暈倒躺在地上的時間超過12小時,因為一直正躺著,以致坐骨神經被壓迫而損傷,導致腳無法動彈,即便他骨頭並沒有受傷,而送至急診時他腿都發紫,從來膝蓋以下,尤其是腿的後側,都是紫紫綠綠的。當時是由神經科醫師會診我至病房,轉至病房時他已清醒,只是說出來的話讓人摸不著頭緒,說有人要殺他、有人跟他搶食物,時不時跟空氣講話;經過神經傳導檢查,他坐骨神經病以及以下分支功能剩不到10%,恐一個永久性的傷害。而酒醒了之後的幻覺,並不是醉酒導致出現的,而他本身的思覺失調症,也俗稱精神分裂症導致幻覺。
思覺失調不僅導致他時常出現幻覺,還導致他一下子變得非常正常,一下子又有被害妄想症,好像他身邊的人都要害他。他正常的時候也會聯絡許多女性朋友,都是他口中所謂的「女朋友」,她們來醫院看望他,每次一過來就很大一群人,不止一兩位,不知在和他商議著什麼,並且經常來看望他。但是由於他有時候他會表現出不同的人格,有時具有很大的攻擊性,就像旁邊出現的不同聲音在他耳朵裡面,就好似一種引導,引導他自殘已起她們注意,總是拄著一個ㄇ字柺杖笑向她們迎來,而又各種哀哭表演讓她們留下,似乎在刷著什麼存在感……
當他有暴力傾向人格出現時,他會攻擊身邊的醫生或者護理人員,必須得把他放進禁閉室或束縛,有時白天正常但半夜時分,他會拄著柺杖慢慢爬去到其他病房,把其他病人的一隻腳綁在床欄,期待他們一下床就會摔倒。其他病人總是抱怨害怕他半夜起來再攻擊別人。護理師給他送食物後,他冷不提法地拿筷子去攻擊他人,無論人時地都讓人捉摸不透。
他說他在航空局上班,專門研究其他國家的衛星,以保護我們自己國家人民和其他國家的安全。
後來,我們安排了老師指導他進行復健,練習如何走路如何發力、如何正確使用柺杖走路。因他上週才把物理治療老師咬到肩膀流血,其他物理治療師仍邊堤防邊每天教他訓練右腳及核心,教導他如何自理,如何生活。在這期間,每個人說話都如此小心,避免刺激到他;小心翼翼地維護他的自尊,同時也是在保護我們自己。
從他父母口中我們知道他們家裡十分富裕,有一家已經上市了的公司,他本來是家裡唯一的繼承人,可是卻受到了父親的忽略,把他送至美國獨自生活的唸書,可是命運卻彷彿給他開了一個很大的玩笑,陪伴他最長時間的好朋友在大學的時候因為校園槍擊案中被射殺去世了,之後他便一蹶不振,整天喝酒去學校及公司鬧事,嚴重到無法完成他碩士學位,嚴重到被美國警察逮捕之後聯絡外交部送回臺灣。
到後來來到我們醫院的精神病房,很長一段時間後,所有暴力、幻覺以及攻擊傾向隨著藥物的控制越來越少。
那天他的爸爸媽媽來醫院接他出院,在這幾個月以來他的父母頭髮白了不少,我們極心疼他和他的父母,特別是他在美國的遭遇,或許他無法承受打擊,又或許他多麼希望他人的關愛,這一切使他父母操碎了心。真切的希望他們未來都能夠好好的,互相陪伴,互相照顧。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訪問當日,寒流襲港。23歲的Dora穿了大衣、冷帽、圍巾再加襪褲,身材高䠷的她看上去身形單薄,一點也不臃腫,反而令人心痛。拍攝的佈置很簡單,一張凳兩盞燈,Dora告訴我,這是她第一次把多年的情緒梳理,更遑論是首次在鏡頭下剖白,「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令我重新整理人生,然後面對。」 18歲時,Dora確...
人格分裂藥物 在 劉南琦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昨天去上了一堂很有意思的課,「政治暴力創傷助人工作者初階培訓」。
其中分析了國家暴力對於個人心理的長遠影響力,也聽聞了19歲就到綠島「進修」,今年已是93高齡的蔡焜霖先生的歷史見證。
該委員會期待跨領域能投入,心理,社工,醫護等,就其專業參與其服務。概念很好,但只要提到「跨領域合作」這幾個字,本人我就格外豎起兩只耳朵,想聽看看要怎樣的跨領域。
其中彭仁郁委員提到暴力創傷的部分,剛好最近實在對創傷議題很有感觸,發現許多人對受害人的創傷服務不是太過自我,就是太陷入,認為愈接近受害者身邊才有資格照顧他。
彭委員的觀點不免也有這樣的疑慮。她提到帶著某受難者就醫的過程,質疑「為什麼許多受難者『很容易』被診斷為思覺失調症,而不是『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對醫師開出抗精神病藥物也有所質疑。
首先,診斷不是你說了算。任何疾病,包括精神疾病,不一定要聽到完整的生命故事才能下正確的診斷,診斷是根據當下的症狀資料來判斷的,如果病患長期的確有幻聽、妄想,符合精神疾病診斷準則的分類,下思覺失調的診斷有何不對?
是否符合PTSD,那要看醫生當下是否收集足夠PTSD的症狀,可以下這樣的診斷,如果病人只來看那麼一次,沒有回診,就責怪醫師不夠了解病人,我想應該所有的精神科醫師都會拍桌抗議了。
不是你以為他有PTSD,你覺得應該是PTSD,那醫生就要迎合你的想法,這樣的話醫師的專業在哪裡?臨床上我常遇到許多初診病人,信誓旦旦的跟我說,我就是人格分裂,我就是躁鬱症,結果大部分說自己人格分裂的人其實是情緒問題形成的防衛機制,如解離等;大部分說自己躁鬱的人,其實是焦慮。
想要真正的跨領域合作,不能只說漂亮話。站在自己的立場,讓各專業來為你的個案服務,這不叫跨領域而叫傲慢。
想要跨領域,就要在語言上也要基於方便對話來貼近各領域,而不是賣弄傳統精神分析深奧難懂的名詞(對,我就是不惜要得罪某些人,明知大家不懂也要撂名詞吊書袋,你們不能說白話文嗎,還是要證明你們很會?)
要跨領域合作,麻煩請先學習尊重各領域專業,如果不懂,就問,沒有得不到的答案。期待跨領域合作真的可以達成。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
人格分裂藥物 在 April懶得說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聖誕節快樂」
和H散步的晚上,互講了這句話後,
我自己開始哽咽。
我真的好痛恨今年,尤其是發病後。
以往年末我都可以在個人臉書上告訴大家今年我做了什麼創作,完成了什麼目標,但今年除了收尾電影《孤味》、《逃出立法院》花絮之外、拍了幾個賺錢的商業案,第一次端不出自己的菜,雄心壯志、自信的說些什麼。
過去一直以來都活在衝刺的我,今年跌倒後突然完全失去了動力,服用更多藥物後,我的日子清醒時間少,大部分都是躲進安眠藥的夢裡,ㄧ天最沮喪是睜開眼的瞬間,我咒罵著自己的身體,為何殘酷的要讓我醒,如果能睡去該有多好。
總覺得自己全身緊緊的趴在軟爛黏膩的泥沼裡,所有人都希望妳快爬上來,但我卻愧疚的動彈不得,我很慌張,因身體和心理明明都是我的,但我真的站起不來。
這也是我第一次開始在乎別人眼光,是因感受到自己跟他們想的或許一樣:我放棄了自己的同時,也被好多人放棄。
我很想加入那些在看我笑話的人,想靠攏著大多數人,幫他開一瓶啤酒,乾杯,或許是我搭著他肩膀聊聊自己,因有時我覺得我理解他們的對我的異樣眼光比理解我自己還多。
:「這女的真的fuck up 」
:「大概沒救。」
H要我慢慢來,並告訴我「沒有人會逼迫一個受傷的人馬上站起來」。
我才發現我面對我的病比任何人都急,
也驚覺我的文字比我的思想還要寬容。
我帥氣的告訴著大家「情緒病沒怎樣」但實際上,我很想好,我想好到像過去幾年,做了很多事讓自己、朋友、家人、工作夥伴感到驕傲。
我沒力氣拍片轉而寫字,其實讓我也很沮喪,我甚至故意的略過同行厲害朋友的作品,原因是我強烈嫉妒著,他們的精神狀態「正常」到可以完成一件件影像作品,而我所剩餘的力氣,也只剩書寫了。
唯一令我欣慰的是自己的文字比創作影像快許多,我所傳達的更迅速直接的打造一個對「精神疾病友善的環境」,至少在我的IG上,我是自由的。
我很喜歡跳出來客觀的思考自己到底在搞啥,
結論都不怎麼好,就是一個廢物喊著自己有病,這痛那疼,自私且霸道的要大家「接受」世界上這些與他們不同人格特質或是狀態不同的人。
對,我知道自己除了矛盾外加上反社會卻又是需要社會保護的極端份子(終於理解自己為什麼服用的藥物都是治療精神分裂)
我想當一個「願意公開在發病期所有」的筆者大談自殺、性愛、暴力、弱勢族群、憂鬱症、躁鬱症、PTSD,當每天的日記。
但我的面前沒有一個指標,沒有一個神經病在我面前微笑招手,赤裸透露著自己病症還有推動「精神病去污名化」。
是否曾經有這個相似角色,有,林奕含,
但她死了。
而在Linkin Park主唱自殺時,
我也死了一次。
我操妳媽的擁抱憂鬱症。
我操你媽的聖誕節快樂。
#精神疾病去污名化
IG@apriltzu
https://www.instagram.com/apriltzu
人格分裂藥物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訪問當日,寒流襲港。23歲的Dora穿了大衣、冷帽、圍巾再加襪褲,身材高䠷的她看上去身形單薄,一點也不臃腫,反而令人心痛。拍攝的佈置很簡單,一張凳兩盞燈,Dora告訴我,這是她第一次把多年的情緒梳理,更遑論是首次在鏡頭下剖白,「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令我重新整理人生,然後面對。」
18歲時,Dora確診患上抑鬱症、創傷後遺症和解離症。現時她體內存在着11個人格。每個人格都掌管着她一部份的情緒,當下的情緒是怎樣,相對應的人格部份就會出來。Rejoice是不同人格中的領導者,她知道這身體的所有事情;Sandra 掌管仇恨和妒忌;Nata掌管憤怒,與Sandra是姊妹;Aalona頭腦清醒,成績很好,所以負責讀書;Charlie是一個只有兩歲的開心小朋友,很喜歡玩LEGO;9歲的小青總是驚驚青青,掌管難過的情緒,有自殘傾向,「她會撞手撞腳,甚至撼頭埋牆,無故弄瘀了這身體。」Dora則是原本的她,亦有自殘傾向,不過方式與小青不同,Dora會選擇服食過量藥物來傷害自己。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10120/6HCUZETXPFFXNMSAKU3KXXL2ZU/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人格分裂 #解離症 #抑鬱症 #創傷後遺症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