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開心的一天,上學期任教班子三甲的恩鈞,在「107年統測寫作測驗」的作品被選入全國佳作範文。恩鈞思路清晰,太棒了👍。
又,謝謝大家捧場,見面會正努力構思中哦❤️。
——
「107年統測寫作測驗」佳作範文
【內容】本文以做事的外在形式和內涵深探的角度,提出審慎行事、從容面對的態度。公司營運要求「做好」,才能生存競爭,讀書也要付出與積累而得,並非憑空就能「做好」。探討曹操秦始皇的歷史人物經歷,更著眼於「做對」的命題。做好與做對由四組例證中,構織不同的人生風景,端看我們埋下的態度種子,如何發芽培育,進而決定我們真實的走過生命的旅程。引證立意切入新穎,巧妙凸顯文章中心,析論層次分明精闢,題旨詮釋翻出新層面。
【組織】首段點明「做了與做完」、「做對與做好」的異同區別。二、三段分別以電路設計精準要求與讀書深得其味,分析說明「做了」與「做好」的迥異結果。四、五段舉曹操斬殺水戰大將、秦始皇以暴治國為證,敘說「做好」與「做對」的層面不同,以古論今,以反問激發 思考,激起另一波反思,強化論點。末段期許以古鑑今,回到個人對應處事態度的原點初衷,紮深自己成長的根基。古今對比,正反布局,結構謹嚴而烘托主旨。
【語言】文句平順而明暢。化用人物事件,辯證論述條理清晰,敘述詳略剪裁得宜。文意疏密有致,急緩節奏適宜妥貼。巧妙運用設問、自問,文意更添豐富而有變化。
(範文錯別字已改正。)
💡💡💡
【恩鈞作品】
做了與做完僅僅為形式上的完成,形式上的完成可以是敷衍的,而做對甚至做好才是真正有意義的。
很多人認為做了等同於做好,其實不然。以一個簡單的例子說明:公司收到訂單,要製造特殊規格的電路。電路設計師甲雖然有設計出來,但電路規模龐大,倘若他將這件事做「好」會怎麼樣呢?如果不是僅僅為「做了」,而是「做好」的話,那麼一個規模龐大的電路必定能被設計得更精簡。如此一來除了節省成本以外,效能也更好,顧客用來也較為順手。
其實這種概念在讀書上也是易於觀察到的,兩個天賦差不多的人同時讀書,最後在做試題時出來的成績卻是大相逕庭,原因出在哪?出在「讀了」和「讀對」、「讀好」。兩個人一起看著一樣的書,但是一個人整天腦袋裡只想著晚點要和朋友一起出門玩,另一個則是全心全意地投入書本之中,理解其內容並領會其中的奧妙,終能習得書中祕寶。
就像當年曹操的「做了」,他做了什麼?他斬殺了兩位強而有力的水戰大將,如果當天他不是「做了」,而是「做對」呢?也許曹操不應該那麼性急的,也許曹操先辨明蔣幹的那封密信其實是周瑜設計好的,也許那兩人沒死,蜀、吳就不會勝利,也許他們兩人比諸葛孔明更會看天象,知道當天不適合打,也許也許……。
秦始皇治理國家,沒錯,他做了,但是他並沒有做對,他用錯了方法,以暴治國絕對不會比以禮治國、以仁治國還要好。也因此歷史證明了做了不等於做對、做好,不然子嬰就不會遭項羽所殺,也不會有陳涉的「一夫做而七廟隳」。
世上所有的事情都是分成「做了」、「做對」、「做好」。我們可以從歷史的各處看到他們之間的差異,主要就是差在態度和方式。一顆種子可以在土壤裡自我腐敗,就像是我們可以「做了」、「做完」就停止,也可以吸收周圍的養分長成參天巨木,就像是我們可以學習以前的教訓,因而將事情「做對」、「做好」,而使自己成功。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