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OpenMinded
生活無法改變時,改變一下自己吧!
擁抱這樣的念頭時,會在心裡激起有趣的化學變化,會看見未來充滿了契機!
即使重複做著同樣的事情,每個微不足道的步驟,都顯得至關重要,因為每個小細節,都在不斷傳達自己的生活態度。
生活常常不是沒有選擇,而是在好幾個選擇之中,如何掌握住時機,專注堅持。
這就是為什麼在對未知的未來保持開放的態度時,更需要在本位上,好好主張,好好飲食,好好生活。
在最基礎的地方,站穩自己的腳步,感覺自己蓄積的能量,運籌帷幄。犀利地看見機會的靈光。
人生的改變從來就不是曲折的,而是一種unfold的藝術,像做出好麵包一樣,一種重複翻開對折剝離沾黏再開展開來的,生活的延伸。
#730DaysToDestinationHappiness Day2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72的網紅GRL PWR TALKS 女力心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上週讀到一篇文章讓我深刻的認同且回想到原先因為工作而迷失自我的盲點,這篇文章在介紹一位生於奧地利的猶太人且經歷過猶太人集中營慘痛經歷的心理學家,Viktor Frankl。正是因為當時的經歷讓他現今倡導的心理學理論是:「Life is never made unbearable by circums...
人生的改變 在 蘇姍與貓 Susan and cat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俗女養成記來到第五集,
陳嘉玲遇到了人生的大難題,
不想要孩子的她,卻意外懷孕了。
可能編劇怕陳嘉玲這條意外的支線力道太過強烈,
所以這集還添了許多其他男性角色的故事,許多報導也著重在這,
但我覺得這集重點是陳嘉玲,
沒關係,
就讓我好好放大陳嘉玲的處境。
讓大家看看一個不想要孩子的女性在這社會要承受多大的壓力,
如果她又不小心懷孕的話(畢竟世界沒有百分之百的避孕方式)
一個40初頭意外懷孕的女人,
是連醫生都要逼她生的。
醫生說:「妳確定要這麼做?這是奇蹟妳知道嗎?妳需要時間好好考慮。」
這個社會假設每個人當父母都是考慮好的、確定要當父母的,
你很少看到一個婦產科醫師語重心長的說:
「妳確定要生小孩嗎?單身生活能睡飽是奇蹟妳知道嗎?
妳要不要考慮是不是真的要當媽媽?」
卻會去懷疑一個40多歲頭腦清醒的女性,
她不想要留下小孩,是件沒有想清楚的事情,
彷彿,
她為自己生命打拼到現在40多年人生擁有的一切,不是奇蹟,
彷彿,
她肚子裡的孩子,比她的自我意識還要重要。
陳嘉玲說:
「醫生,你不了解我的人生,我已經四十一歲了,辭掉一份五年六個月的鳥工作,結束一段四年三個月又二十三天的感情,我一事無成的回到這裡,然後又花了六個月又十七天,重新唸書,然後又參加了,九十八個小時的職前訓練,我已經沒有其他的時間浪費,我現在好不容易上了軌道,我有了口碑、有了客人,最重要的是我有存款了!所以我可以告訴你,我不想浪費任何的時間,如果你不願意的話,我可以找別家。」
我覺得陳嘉玲要說白話文的是:
「我費盡力氣花了一切努力,到此刻,才讓我的人生比較是我想要的樣子!我為什麼要為一個我沒有想要的孩子,去打亂我的腳步、影響我的職涯、改變我的生活?」
可能目前二十幾歲看到女性成為媽媽後的生活職涯已比較改善,
但目前四十多歲沒有結婚生子的女人,
看到身邊的現況就是,生了小孩以後,
很奇怪的爸爸居然還保有某些自我,
但是媽媽的自我卻被育兒生活吞噬掉了,沒有自己的時間空間,
媽媽的職涯被影響、被放棄,而社會還覺得是應該的。
擁有孩子要放棄的自我、投入的時間是很驚人的,
陳嘉玲深深知道,所以她沒有對任何人提起,
就想照著自己的想法去做。
真的好險陳嘉玲沒有跟蔡永森結婚,所以她可以不用取得配偶同意就可以去做人工流產,這社會一直到2020年才在討論妻子人工流產不需配偶同意的修法,目前正在修法路上。
陳嘉玲的女主管所說的話,也是這個社會常見的現況:
女主管說:「男人是一點都不牢靠,跟妳保證說,生下來大家一起照顧、一起分擔責任,屁!不用信,都是屁!妳記住我這句話,不婚不生是妳現在最大的人生優勢!」
哇靠!
老實說看著角色講出這些話,
真是爽啊!
多少女性改變了自己的生活、妥協了自己的生涯職涯,
還要被嫌犧牲不夠。
我真的聽過太多太多太多逼女性放棄自己工作去育兒的故事了,
聽到你都會覺得氣!
已經有太多的故事與篇幅在歌頌育兒生活的陽光面,
我希望有更多故事更真實的呈現育兒生活的陰影面,
讓每個人都更真實想清楚是否要當父母,是否要承擔人生的改變。
我不知道接下來的劇情,陳嘉玲最後會選擇要生或不生,
但在這個社會把育兒的責任丟給女性,
無論是家庭或社會,都沒有辦法給女性足夠的育兒支持前,
我認為,沒有一個人,可以對一個女人說,妳要生或不生。
因為那是她的身體、她的人生,
我認為現在的她,比她肚子裡的孩子更重要。
她擁有為自己決定的權利!
👉俗女養成記👈
--
《俗女養成記2》
✨✨每週日晚間九點首播✨✨
✨✨華視主頻、CATCHPLAY+✨✨
人生的改變 在 東森財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部微電影的拍攝,拉近原本疏離的親子關係
一段人生的改變,來自於這個社會的愛心
點進來看這一段故事,主角是一位國中生,叫做阿斌
原本有學習障礙,透過弱勢兒少服務計畫
爸爸變成他微電影的主角,過程當中父子關係更緊密
而他也找到興趣、激發學習動力,相信阿斌對未來一定充滿期待
一起做公益,公益愛無限
人生的改變 在 GRL PWR TALKS 女力心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上週讀到一篇文章讓我深刻的認同且回想到原先因為工作而迷失自我的盲點,這篇文章在介紹一位生於奧地利的猶太人且經歷過猶太人集中營慘痛經歷的心理學家,Viktor Frankl。正是因為當時的經歷讓他現今倡導的心理學理論是:「Life is never made unbearable by circumstances, but only by lack of meaning and purpose」讀到這句話便讓我聯想到下定決心要經營女力心聲後我人生的改變,確確實實的驗證,找到能夠賦予有意義和目的的人生能夠帶來的快樂。
歡迎到節目官網了解更多資訊喔! https://www.grlpwrtalks.com/
人生的改變 在 妞新聞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用照片醫治人心的攝影偏執狂/#婚紗攝影師 高愷蓮 #Karren
#踏上選擇之路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 畢業,但在畢業的那刻起,才發現終於找到自己畢生最熱愛的#攝影
她說:「雖然沒有選擇拿手術刀救人,但我想用相片溫暖人心。」
#人生的改變
對於攝影的狂熱,足以讓Karren的人生即使重新歸零,也能義無反顧地築夢…
#永遠不要忘記築夢的初衷
#將夢想堅持到底才是成功的關鍵
36歲的她依舊保有童心與對工作的熱情,
這是她攝影的第十年,她會一直拍下去,拍到不能拍為止...
帶您一窺她的人生選擇,或是沒有選擇?
【#一百種人生選擇,或是沒有選擇】
人生充滿了許多選擇
有時微不足道
有時則會讓人生來個髮夾彎
有時,根本就沒有選擇
這條路會遇見怎樣的風景?
那條路又會通往哪裡?
唯有實際走下去才知道
【Follow妞新聞】
☞Instagram►►http://bit.ly/2gVcESW
☞Line@►►http://bit.ly/2eZ7kgR
☞Facebook►►http://bit.ly/2wjHJBM
人生的改變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2020.3.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8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BBC有一部非常棒的紀錄片,片名叫做《BBC跟拍49年:窮人跟富人的人生七年》。
這部片的導演,選擇了14個不同階層的孩子進行跟拍,每七年記錄一次他們的生活;分別從他們的7歲、14歲、21歲、28歲、35歲、42歲、49歲,一直到2012年,他們56歲的生活。
導演想要告訴我們一個令人有點難過的事實喔,那就是「富人的孩子,還將會是富人;而窮人的孩子,多半還將會是窮人」。
這部片子150分鐘,基本上證明了這個觀點,那就是「社會階層」的鴻溝,是很難跨越的。然而,是因為這些窮人不夠努力嗎?是他們沒有機會?還是他們的基因不夠好?
關於這方面的討論,最近我讀到了一個專欄作家,叫「胡偉良」先生他的分析。我受到很大的啟發喔,在這邊特別要跟你做分享。
其實在這些窮人的孩子裡,不乏天賦絕佳、工作拚命、機會多多的人;但他們依然過得很不如意。
歸根結底喔,真正的關鍵在於,沒有人幫他們正確的規劃人生;以至於在人生的分叉路口上,沒有辦法做出正確的選擇跟判斷。
這裡呢,可以從四個層面來跟你做解析~第一個層面就是:「關於人生路徑的規畫」。
這部紀錄片,呈現了非常讓人難過、但卻又很現實的問題;就是這些孩子在7歲的時候,當富人的家長,已經告訴這些孩子要常常看《金融報》和《觀察家》,這一類的專業財經期刊了!
這讓他們開始對於社會的財富的運行,還有其中的規律,有了一個重要的啟蒙。
他們也會告訴孩子,未來他們會上私立的中學,考上牛津、劍橋這樣的名校,走入社會的上層階級;一切是這麼的順理成章、理所當然。
然而我們反觀那些貧民窟的孩子,這時候的他們,基本上都還為自己很基本的溫飽、家庭暴力、校園暴力…這些問題所困擾著。
這時候的他們和他們的家長,都完全沒有「規劃人生」這樣的想法跟意識。
在這些孩子56歲的時候,富人家的7個孩子,基本上都已經上了私立學校,可能是讀牛津、劍橋;接著成為律師、教授,自然的走入社會的上層階級。
然而這些底層社會的孩子呢?他們後來很不意外的,也都做著很普通的服務性的工作,像是修理工啊、保安這一類的。
並且他們也常常陷入失業、貧窮、酒精、毒品、肥胖…這些問題的影響。甚至於如果沒有社會福利,他們的生存處境真的是很令人憂慮的。
然而,這些情況也不乏「寒門出貴子」這些故事,這些寒門的子弟,之所以能夠翻轉他們的命運;其實根本的原因就在於他們「選擇」成為一個成功的人。
他們願意主動的去規劃人生,盡力跳脱原本的圈子,有意識的去跟那些更加優秀的人交往、並且學習。
其實啊,人與人之間最本質的差別不是技能,而是認知。
這些能夠超越階級的人,他們首先對於「成功」都有所渴望,在確定目標的前提底下,去制定他們自己的人生規劃。
他們對於財富的積累、創造被動收入、和有效的自我管理,都有一定的認識;所以當機會來的時候,他們就能一把抓住。即使沒有辦法一次翻身,他們也會積極的去創造,跟等待更好的機會。
能夠主動規劃自己人生的窮人,他們只是現在沒有錢,但不代表未來會一直窮下去啊!
可是缺乏規劃、沒有目標意識的這些窮人,即使一個機會掉在他眼前,他也不會意識到這是個機會,自然日後留下來的,就只有憤恨跟嘆息而已。
而第二個層面我們來看,就是「關於身體和欲望的規畫」。
一個人成功與否,「知道該做什麼事情」其實還是其次;知道「不該做什麼」,有時候是更加的重要。
這些不該做的事情,有好多是你以為喔,只會出現在戲劇裡面,但是卻很真實的發生在這個社會上啊!
說到底,很多年輕人都是抵抗不住欲望的誘惑,然後又不尊重自己的身體;最後可能染上了像是愛滋啊!
或者是毒癮;或者是陷入了比如說賭博的心態、一心想就只想要賺快錢,於是走上了這一條「不歸路」。
很容易看出差異的,就是關於「健康」跟「身體」的自我管理,說白了就是能不能藉著運動,去控制自己的體重、控制自己的飲食?
還記得嚴凱泰曾經說過:「你連吃都不能控制,那你還能夠控制什麼呢?」這個說法不是沒有道理的喔!
在這部紀錄片裡面的精英階層「Andrew」跟「Jone」。他們在56歲的時候,還保持著非常良好的體態。
屬於中產階級的公務員「Peter他們夫婦」,他們的身材也是相對比較好的。然而,在那些底層的那些個案,他和他們的妻子,就顯得肥胖、臃腫。
然而他們有好幾個在年輕的時候,都是非常帥氣、非常英俊的啊!
其實呢,優秀的家庭背景不只代表著更豐富的資源,更重要的事情,是會傳遞給孩子優良的生活管理。這些孩子在自我管理、抵抗誘惑的時候,就會更加的有毅力,也會更能夠自律跟自強。
從年輕開始,就一定要好好的規劃自己的健康,和管理自己的欲望。「規劃健康」是為了讓你能夠有更好的工作,跟享受生活的條件,讓你能夠有更強的毅力和活力。
而「管理欲望」是為了讓你不會因為一時的衝動,去做那些毀掉了你要用一輩子的身體。
而第三個層面,叫做「刻意的學習跟練習」。
大家都知道學習和練習的重要性,然而絕大多數的人都是遇上什麼就學什麼,並沒有系統性與重點的規劃。
你可能聽過葛拉威爾,曾經提出的「1萬小時定律」。這裡指的是如果你想要從一個普通人,變成是某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1萬小時的練習。
如果每天八個小時,一個禮拜五天,大概你要花五年的時間。
可是問題來了?資歷超過五年,甚至於十年的工程師到處都是啊!然而有幾個人成為比爾蓋茨?還是祖克柏呢?
關鍵在哪裡?關鍵在於多數人的學習,都沒有真正的聚焦,更缺乏了對於需要解決問題的處境,進而進入深入思考的一個理解。
而「刻意練習」就是在做足功課的前提底下,通過實踐不斷的去強化自己和所處領域的認知,同時又能夠不間斷的接收他人的回饋,不斷修正自己的學習計畫。
而更具體來說,你可以用「改善率」這個概念出發。過去啊!你可能很習慣去想自己到底學到了什麼?
而「改善率」的概念,就是要你聚焦在你到底改正了多少錯誤?你彌補了多少短處跟缺失?根據你需要解決的問題,去評估你學了多少新東西。
億萬富翁馬克.安德森,曾經在談到祖克柏的時候,他就說道:「如果你有機會跟祖克柏這樣子偉大的CEO相處,你就會發現,其實他們每個人都是百科全書式的專家啊!」
「他們對本行業,或者是其他領域都有很深入的瞭解,這些都是透過刻意的學習、焦點式的訓練才能夠得到的。」
你如果想要取得成功,重要的是「改善率」的思維,這樣子才能夠針對性的解決問題,有重點的瞭解相應的知識;而非自我安慰式的,停留在「有學習的感覺」裡。
而第四個層面呢,「對於家庭的規畫」。
其實除了身體以外,能夠陪伴我們最久、給予我們最大支持的,就是我們的家庭了!
有人說過喔:「一生中跟我們有密切聯繫的人,應該不會超過100個人;甚至於30到60人這個數字,都是很正常的;而親人就是其中最親密的人之一。」
有很多人可能沒有意識到,家庭對人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在這部紀錄片裡,有一個叫「Sue」他的女孩,她離婚之後自己帶著孩子獨自的生活,經歷了一段人生的低谷,後來再婚的夫妻生活是很和諧的,事業跟生活也都有了起色。
而另外一個女孩,是嫁了兩次、又離了兩次,生下的幾個孩子,也都因為種種原因沒有上大學;自己的身體不好也就算了,還遭遇了一系列感情上的打擊,到後來只能靠救濟金過她的生活。
其實不只是女性,男人找到一個好老婆之後,對人生的改變也是非常顯著的。
一段糟糕的婚姻,會影響你的心情、事業、父母、生活。而且即使是你遇到了下一段感情,你也要費心費力的,去處理上一段婚姻所遺留下來的問題。
另外如果你已經有了孩子,還要應付婚姻問題帶給孩子的傷害。所以呢,在面對親密關係的經營的時候,一定要仔細的考量,什麼是對你最好的;而什麼是對你另外一半最好的?
在處理情感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學會溝通的能力,避免因為自己一時的情緒,或者是過去經驗的投射,卻傷害了自己珍惜的感情。
胡偉良先生在經過以上的解析之後,下了這樣的結論:「有些人生規畫還是愈早做愈好,很多時候當你醒悟過來,到底是什麼把你跟別人區分開來的時候,你往往已經沒有去追趕,跟彌補的餘地了!」
他說的其實沒有錯,然而我想要延伸去做一些補充,因為我總覺得這樣的結論,有一點停在「無能為力」的挫折感裡,好像當自己發現了什麼的時候,一切都已經來不及了!
其實,這個時代給我們最大的資產,就是「資訊落差幾乎已經消失」了,只要你意識到自己的處境,你可以以最低的成本,取得學習的資源跟機會。
雖然要改變思維的慣性是很難的,因為你的思維慣性,是結合了你的先天性格啊、家庭環境啊、重大事件啊、主觀詮釋啊、社會文化啊…這些的總和,形成一個堅實的系統,幾乎會不存在那種「畢其功於一役」這樣的短期特效藥。
但是呢,在學習資源很容易取得的前提底下,「時間」的累積效應,就很容易放大,就像是「滴水穿石」這個道理一樣。
過去的人們活在一個幾乎沒有「水」,也就是沒有學習資源的世界裡,但你並沒有活在這樣的世界中。
我多年以來,也是用這樣的思維跟這樣的實踐,從2005年的「有聲書評」,一直到2016年的「一天聽一點」。
在堅持分享的背後,其實是持續的學習跟自我修煉,這樣子讓我看見了超越原生環境的風景跟世界。
一直到有一天,我突然也被稱作一聲「老師」,我提供了很多朋友翻轉命運的學習機會,無論是從人際到溝通、從時間管理到人生規劃;透過實體的課程,或者是線上課程的形式,讓我見證到很多朋友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當我一回頭啊,我發現這些朋友的改變,卻引發了我自己更深刻的學習和前進。到頭來喔真正被改變的,其實是我自己。
在這裡,無論你有沒有參與我的課程,只要你願意接收我所製作的內容,我都想要跟你說一聲「謝謝」~因為,是你圓滿了我的生命。
最後呢,「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在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如果你願意改變自己,跳脫宿命的安排,那麼歡迎你「現在」就加入學習,無論是線上課程,還是實體課程。
你不是生來是什麼就得是什麼,而是你想成為什麼,就創造出了什麼。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尤其是今天所談到的,關於我們的原生的環境、關於我們的天賦、關於階級翻轉的部分。
我想你一定很關心,怎麼樣讓自己的生命過得更好?如果你對這方面有渴望,如同我說的,其實現代的時代,已經是一個沒有資訊落差的時代。
只要你有心學習,到處都有資源;當然也包含「啟點線上學苑」為你推出的【過好人生學】。
在過好人生學裡,不只是會讓你打破一些面對生涯、面對生命的迷思,更重要的一點是它會給你具體的作法。
翻轉命運,從學習開始!歡迎你的加入。今天的內容就到這邊,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人生的改變 在 靜思語- 人生可能無法改變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人生 可能無法改變,但人生觀可以改變。 環境雖然無法改變,但心境可以改變。 雖然無法調整環境來完全適應自己的生活, 但可以調整態度來適應環境, 而態度就會決定命運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