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要優化客戶的廣告成效,在百思不解原生廣告對於廣告受眾的運用邏輯上,不斷的研究平台報表與GA網站分析中的影響關係上,忽然~~ 發現到一個重大的問題與疑惑~~ 這才讓我看到! 這裡頭真的有貓膩啊~~~ 我明明只有在"台灣"這國家地區進行廣告投放,為何有這麼多海外的點擊流量來源呢? 特別是美國!!! 瞧瞧~ 我把原生廣告 整體帶來的點擊狀況和排除掉台灣之後的點擊狀況一比較~~ 乖乖啊~~ 每日不是給我浪費掉一大筆錢了嗎? 我是不是要大喊" 馬先生! 還我牛!!" (馬蓋仙表示: 甘林北屁事啊~~~) 等等、先別急啊~~~~ 繼續看下去啊~~~~~~ 來學習這堂重要分析方法吧! 先說說要能做到檢測Yahoo廣告海外與台灣的廣告帶來點擊流量,你必須在GA網站分析工具上有的兩種關鍵能力,一個是平常要做好"UTM追蹤參數"的使用習慣,另一個就是熟悉GA中的"進階區隔"這項工具的使用! 朋友們如果不熟這兩個是甚麼,請自行翻找我以前寫過的文章、或是找各專業課程學習了~ 這邊為了篇幅、我就不再細說這兩個的基本功能和說明了~ 平常廣告媒體操作,為了成效可以區分出來,各連結一定都要帶好UTM追蹤參數,這樣GA報表中才能有辨識的能力,而網站中有電子商務代碼導入與建構好,目標設定還有一些次要指標 如 放入購物車、網站停留時間...等等做好衡量判斷能力,都是可以再衡量評斷到底廣告帶來的點擊量有沒有幫助、建議不要單看"有沒有購買成功"這一項,因為這在平常並非客觀的分析觀點,有興趣想了解這部分的朋友請參考我提供過得免費教學影片了~ 平常的連結有帶好UTM追蹤參數,這時你用GA中"進階區隔"這項功能就能發揮出很好的威力了~ 我們把"Yahoo原生廣告"先整個切出來吧~ 區隔好的資料區塊,這時再去"目標對象"/"地理區域"/中的"地區"報表功能,這時你看到的來源國家地區,就只有Yahoo原生廣告的部分了~ 瞧瞧看~~ 我廣告明明就只開台灣,為什麼美國來的有這麼多呢? 並且、從各項指標中都能看出,這根本是無效的點擊啊!!! 先說說遇到這樣狀況,你該怎麼辦~~ 當然首先你確定一下、廣告平台是否只有"定義台灣"為唯一的廣告投放地區,這點! 一般我們在原生廣告管理後台,除了做受眾設定之外,還會指定國家地區。 為了確保"嚴謹",我自己還會加上一條像上圖這樣,找出美國、並加上"排除"選項! 特別告訴系統、我不要有這"排除"國家地區! 不過、我也發現、該項"排除" 似乎 "沒有用啊!!!" 啊~ 我要拿刀去抗議了嗎??? 等等~ 冷靜!! 接著地處理就是將資料完整地提供給官方窗口~ 先來查證一下這背後的原因吧~~~ "存在不一定合理、但存在一定有原因" !! 這次特別感謝 Yahoo的技術大師,透過他細心解說,還有我將每月資料、細分到每日資料(這真的是大工程!! 想想~ 我每月的廣告報表+GA網站分析,要 一天、一天、一天 的分別區隔出來,然後用excel來做紀錄與計算,一共有30x3.5筆資料是人工處理,但為了"正確性"和"客戶的權力" 這個工、就是我自己來了) 資料如下: 在6、7月上,是有一些費用原生廣告有超收的可能,但 8和9月這部分就轉變成"少收"了~ 這邊我還有個意外的發現~ 每日、每周、每月 因為你記錄時間區段不同,會有明顯點擊費用得差異計算,原因出在"平均點擊費用" 這一項數值上,特別在出價目標調整上有高低落差起伏時,更要注意到~ 因為不是所有廣告都花一樣的錢,有些3元、有些10元,當點擊量有較高數值上的變化時,每月和每日 計算後的金額就會有很大的落差,當然、我們都希望細到廣告單項地檢查,但以人工處理得狀況,做到整體的每日、我個人認為已經足夠"可信度"和"可用度"這兩個標準了~ 這也是提醒了自己、不要落入數字計算的迷思盲點啊~~~ 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狀況"與"問題"呢? 雖然原生廣告看來並不會超收太多(但6、7月看來還是有、至於官方後續會如何處理,我就等待他們的正式回應了) 並且之後幾個月的收費上來看、也勉強可以算得上 廣告平台有額外紅利給我,少收了一些費用,但到底為什麼會有啊~~ 根據Yahoo原生地技術專家解說、這和優化檢測爬蟲有關~~ Yahoo原生廣告為了考慮到客戶的網站品質和關聯性,他會以"廣告連結"本身的整個URL派出檢測爬蟲去目標網站連結進行各項檢測,透過這爬蟲帶回的資料,優化廣告各項比較、出價...等等項目。 但這邊我也看到一個"嚴重問題"啊~~~ 一般外部廣告檢視爬蟲,基本上都不會以"廣告本身"的連結去做檢視標的物,不然就是平台自己直接支援UTM追蹤參數功能,客戶真實的點擊自動加上UTM參數,系統檢測則用原始連結...等等方式,這樣除避免第三方分析工具把你帶來的檢測流量統計進去,更是影響整體計算成效時基礎母數被你這些流量給"膨脹"了~ 也難怪我從6月開始一直覺得你廣告成效有問題、合理懷疑地開始啊!!! 我個人覺得、成效不是用"我感覺、我認為"這樣的猜測,而是有這些量化數據與指標,才能有良好的判斷根據,數位媒體投放時代、客戶端為了確保自己的投資報酬最佳化,你自己一定要有"稽核"能力,不是系統報表給你、全盤照收。 舉這個例子、我接收的時間只有在近幾個月,但更早期雖然這是個新帳戶,但可看到月初有一大段日子並沒有完全帶好UTM追蹤參數,而這個部分得流量就沒有辦法明確釐清出來,也許這段時間之前還有不少異常點擊流量呢~ 但、沒有參數支持,我也就只能兩手一攤、沒轍了喔~ 平常這些繁瑣工作、就是要一步一步扎實地做好,分析優化的一切,都是平常點滴地累積出來的! 你如果沒有這些基礎資料、你連合理懷疑、提出證據與資料,給相關人員協助檢查找出原因與方案的機會都是不可能有的, 就只能像鄉民、無知者一樣在那"抱怨"著 "啊~ 跟你說那個XXX廣告沒有效~" 這種無根據的話語了~ 請記得、所有的廣告媒體都和操作者、廣告素材、品牌商品特性、族群受眾、程序化購買的判斷決策...有互相地關聯性,沒有絕對的好壞、只有適不適合、預算配比地搭配,當你有稽核檢視能力,你就可以找到最佳的數位廣告投放策略了! 至於你和廣告商的談判溝通力、除了自己稽核能力強弱外、我想還有一個"投放金額大小"有著絕對影響,人家要不要理會你、這一點~~~ 可是也有著絕對關聯度的喔~~ 這畢竟是個老K說話大聲地年代啊 (菸~)
https://9i543.com/736/work/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