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轉眼間,大大讀書今年已經邁入五週年了!
我在第三季的時候加入了說書人大家庭,至今也說了10幾本書了(大家有來聽我說書嗎❤️)
當初很感謝大大學院的老大Jerry,邀請我將對於財經、科技、趨勢相關的議題,透過一本一本好書,用說的分享給更多人,讓大家可以在每一天很短的時間內,不論開車上班、搭捷運通勤、或是下班回家後的碎片時間,都可以打開一段18~30分鐘的說書影音來看。
每天一點一點累積一些小知識,聽聽我們說書人對於不同書籍的解讀,對你都是很有幫助的。
我今年出了新書《提問力,決定你的財富潛力》,也是希望任何人都能跟我一樣,學會運用「提問」為職場開創更多不同可能,創造更豐富的財富與人生機會。
在好好提問之前,腦袋裡的核心概念有多少、具備多少知識就非常重要,也會比其他人問出更深度、更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而被更多人看見你的底蘊價值。而大大讀書,扮演著協助你拓增知識的角色。
在成為大大說書人之後,我也更喜歡去獲取一些最新的趨勢,或是找出那些大家平時一看封面覺得好難懂的書籍(比如:《比特幣:過去.現在與未來》、《AI未來賽局》等書),希望可以讓大家更快速接軌上這個世界。
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日常忙碌的你一定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去研究這些複雜的議題,我將我對於媒體財經、AI科技的專業,以及相關議題的敏感度,快速為你解讀一本書,你也就會很省力啦~
如果近期覺得自己實在是太落後了,只要打開大大讀書,吸收我們的說書觀點,並整理內化成自己的想法,就會比昨天的自己又再更進步了。
成為一個好的說書人其實也不容易,在大大讀書團隊的這段期間內,要消化一本本書是一件事,要轉譯成你們聽得懂的白話語言又是另一件事,我常常在思考哪些段落你們必須知道、哪些最有幫助,哪些專有名詞需要再三解釋,加上家裡的兩隻小寶時不時在我身邊演出XDD
這些已經由大大團隊夥伴們錄製剪輯好的影音,絕對是我的知識結晶!🎉
很高興今年跟著大大讀書一起歡慶五週年,即日起訂閱加入福利多多喔!
①一律享觀看權限至2022/12/31(越早訂越划算,最多有超過15個月!)
②獲得彙整好的100份簡報大禮包(發送時會再通知)
③訂閱立即獲得一張500元大大課程購課金(大大站內線上課程皆可折抵使用)
④可加入Facebook社團與書友線上交流、互相討論
《矽谷工程師不張揚的破壞事創新:黑科技》、《5G來了》、《AI經濟的策略思維》、《未來十年微趨勢》都是目前大大統計出來點閱率很高的書,歡迎訂閱後來聽聽,也分享你的想法!❤️
👉🏻趕快把握機會加入:http://bit.ly/2N84Tr9
#歡慶大大讀書五週年 #大大讀書 #好書推薦 #朱楚文
「代表性捷思法解釋」的推薦目錄:
- 關於代表性捷思法解釋 在 財經主播/主持人 朱楚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代表性捷思法解釋 在 八鄉朱凱廸 Chu Hoi Dick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代表性捷思法解釋 在 黃少雍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代表性捷思法解釋 在 [問題] 快思慢想值得購買嗎? -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代表性捷思法解釋 在 每天簡單學社工- 【捷思法】(heuristics) 前幾次有介紹了基模 ... 的評價
- 關於代表性捷思法解釋 在 anchoring heuristic中文-在PTT/MOBILE01上汽車保養配件評價 ... 的評價
- 關於代表性捷思法解釋 在 anchoring heuristic中文-在PTT/MOBILE01上汽車保養配件評價 ... 的評價
- 關於代表性捷思法解釋 在 模擬性捷思法例子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代表性捷思法解釋 在 模擬性捷思法例子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代表性捷思法解釋 在 模擬性捷思法例子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代表性捷思法解釋 在 夢深淵|四種捷思法ep.2|社會心理學|ch.1社會認知 - YouTube 的評價
代表性捷思法解釋 在 八鄉朱凱廸 Chu Hoi Dick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有關村代表選舉的好報導和評論陸續出場,包括蕭雲兄和端傳媒這兩篇,希望大家幫忙廣傳。
端傳媒:《權傾天下從當選村長開始?解構香港村代表選舉》
https://theinitium.com/…/20190114-hongkong-village-represe…/
「立法會議員朱凱廸批評,鄉事架構有三大問題——代表性成疑、行事不透明、缺乏向民眾負責制度。」
「朱凱廸指,鄉委會由成員互選間接產生,普通村民與鄉委會主席可謂毫無關係,但主席卻代表了整個鄉,代表性明顯有問題。朱凱廸建議將鄉事委員會間接選舉改為類似超級區議會的直接選舉,即只有村代表才能成為主席候選人,再交由全體鄉民投票,以彰顯鄉委會代表性。『現在(鄉委會)基本上是一個密室談判,以及派系內鬥的結果,不能反映一般人(村民)的意志。』」
與其未打先輸,不如打過先知
肥仔與師奶參選,出師未捷的冒險
「我想講嘅理念重要過我輸贏。我唔知機會幾時嚟,但喺等嘅時候唔好齋等。」
* * *
弁言
訪問之初,筆者根本搞不清村代表選舉的複雜分類;然而走訪下去,發覺連選民都不清楚規矩。他們要麼不知自己是選民;要麼以為已登記選民即可投票(其實須另行登記)。難怪鄉村從來是鄉事派禁臠,公眾對選情亦毫不在乎。
追本溯源,村代表選舉本只許原居民參與。1999 至 2000 年,官司由原訟庭去到終審庭,皆裁定慣例違憲。政府變法,每村設兩名代表,一人續歸原居民推選;一人給所有村民共選(原居民+非原居民)。既應付法庭命令,也以不均等票值續保原居民利益*。
(註:長洲、坪洲更形複雜,還有街坊代表。為方便理解而從簡,如欲參詳請見:goo.gl/jdjuaD;goo.gl/QyWwDn;goo.gl/n7FMbf。)
當選村代表即晉身鄉事委員會。其主席毋須選舉,即晉身為區議員;其正副主席毋須選舉,即晉身鄉議局成員。
看似偏僻而小眾的鄉郊選舉,實質盤根錯節,連接由土地派生的權力網,根深柢固,難以動搖。
筆者曾單刀直入:就算你們當選,依然改變不到大局。倘若直言無隱:一兩個人贏左又點啫?然後呢?有咩用?設問的答案就是「不了」。
「無力感」是可以理解的。但背後其實還有「成本效益」的計算--必須看到勝算才有動力做事。這是人之常情,但當勝算是零,人或失去動力,轉而指望巨變:支爆、戰爭。
面對質疑,廖偉濂只回答一句話:「我唔想等運到。」
* * *
圖 1 - 4:廖偉濂
「一開始已經喺度。」原來早自中三的廖偉濂,己加入反國教的學民思潮。傘運時他 18 歲,多在校園負責後勤,很少露面。
「當時 facebook 啱啱興起,誤打誤撞組織左『九十後動員 90s』。當時未有學民思潮,但就係由依度班中學生組成。」
談到傘運,他有些唏噓,一時不知如何疏理。「感覺好複雜。。。依個世代發生好大轉變。一來依場運動好寶貴,但當時亦感到失敗。」
「開頭你會覺得身邊好多人,大學宿舍全層幾十人一齊去金鐘;連中學同學小學同學都會同你講加油。你感覺到成件事好唔同,連反國教都比唔上--之後唔會再發生,就好似過山車咁。」
傘運恰似催淚彈,花火彌漫,煙消雲散,廖和很多人一樣恍從高處墜下。「咁就完左架喇?大家付出左咁多,又俾警察打到扑街,但到最後乜都冇,好唔憤氣。」
但再過一般日子,感覺愈雜陳紛乘。「我唔相信投入係一時衝動,嗰一百萬人去左邊呢?係咪真係心灰意冷到咁嘅地步?」至今他仍不斷扣問,如流亡的心靈尋找失散的人。
「你地唔肯勇武抗爭,錯失機會,搞散群眾,係群眾離棄你地。」這是部分人的詮釋。傘後不少人分道揚鑣,轉往其他陣營。廖認為旺角初一是轉捩點,部份人終於把批判實踐。
「我不停問過自己,係咪應該用武力爭取民主甚至主權。魚蛋前我只會話:現階段香港未適合用暴力;魚蛋後我更加會話:我傾向用非暴力爭取民主。」
「問題唔喺道德上,而喺策略上。」旺角既是實踐也是驗證,參與傘運的「群眾」,未必響應以「群眾」之名的詮釋。「冇一個派系負擔得起用暴力嘅代價。非暴力喺策略上有更多方法可以揀。」
廖偉濂思考過不同派系之見,既欲保持理想,又能找到「最大公因數」,如是開始了他的實踐,時或不惜拋頭露面。去年他拿著自慰器到立法會公聽會反對「丁權」(goo.gl/kbDBjX);畢業前向浸大寫的「悔改書」也傳誦一時(goo.gl/vEzmSL)。
民主運動素來少見原居民。就是教科書常見的那座「廖萬石堂」,廖是那座祠堂的後人。「屋企冇咩政治背景。阿媽咩都唔理;阿爸 open 啲,開頭都嘗試阻止,不過阻止唔到,叫我諗過先好做。」
多數原居民都沒財力自建丁屋,唯有在檯底參與「套丁」分一杯羹,廖拒絕和光同塵。但他認為癥結不在原居民而在政府。「好多原居民其實無辜,得益嘅只係少數,點解要為既得利益者辯護?」
從小住在村屋,廖覺得環境重要,視為本份,但同濟卻甚漠然。他不覺得自己是異類,但張力益顯,周遭非議輾轉傳到耳邊。「搞政治呀,令屋企冇面等等。」
有村民嘗言「姓廖就要撐姓廖嘅」,但他反對同宗同族的同仇敵愾,「我偏向用價值嚟做 identity。」
然而實踐理想殊不容易。廖加入「綠色鄉村約章」(goo.gl/G3SzWT) ,唯他與何偉航(goo.gl/R9kGz8)參選原居民村代表,選民局限於原居民。要拿到五個原居民提名,第一關已困難重重。
18 年 11 月,筆者走進上水鄉,廖偉濂擺街站爭取提名,但村民反應淡薄。一婆婆應該老花,接過廖的傳單說:「幾靚仔呀。」另一伯伯視力較好:「個樣古古惑惑。」
還有好事的村民一直在旁觀察,詢問我們識什麼有頭有面的廖姓人士。他提到幾個名字,我們瞠目結舌。他很詫異,說沒有「江湖地位」怎樣去選。
結果擺了兩日街站,收集不到一個提名。傘後的困局不止輸多贏少,而是就算贏了,政府還可以出外掛(釋法)出金手指(DQ)。結果早已注定,自然失去衝勁,對群聚的去向更有解釋力。
筆者便是在歸程路上問到「無力感」的質疑。他沉著臉答:「我唔想等運到。」
乃後民主運動繼續一敗塗地,互相指責。為補拍照片,筆者曾在一晚夜雨中找到他,他一言不發,繼續擺街站,派傳單。
* * *
圖 5 - 10:何潔儀
何潔儀本是城市人,搬入鄉村全因為狗。住在私樓的她遭人投訴,謂她愛犬太嘈,她為了牠寧願搬家,2011 年喬遷西貢北港村。愛犬雖已離世,但她與鄉村從此締結未了緣。
何原職傳道人,現為家庭主婦。成為村姑雖屬偶然,但長住下來日久情深,她特意搜集西貢掌故,進出歷史博物館,甚至為老人家記錄口述歷史。「我由西貢市開始,舊墟其中一位已經過百歲。平時買餸同佢地傾偈,由打招呼到愈來愈熟,慢慢成為街坊。」
何也是社區組織貢想(goo.gl/96d4tj)的始創成員。半年前,家住南丫島的黃俊邦詢問她會否參選村代表。初時她一如普通人,以為與租戶無涉,黃解釋還有居民代表,她遂加入「綠色鄉村約章」。
傳統的村代表選舉,強調修橋補路,「成功爭取」。結果在行山路上,會在偏僻的鄉郊見到簇新的籃球場足球場,空空蕩蕩的資源錯配。
何潔儀強調日常生活,比如西貢公路在村口的規劃;還有鄉村的回收政策。鄉村雖有回收箱,但績效甚差。她坐言起行,在紙膠金的回收箱旁加設玻璃回收桶。結果惹來投訴,但她問遍鄰舍卻沒人不滿。
在「約章」網站,何潔儀的政綱非常突出(goo.gl/qRFy7k),因為她的對手原居民李立權,政綱一片空白。
何說李立權從未參政。去年何與村民向規劃署投訴,一塊綠化地遭破破,後來才知道地主是李立權。
投訴人也終於揭曉。她向食環署查詢,看到投訴信,原來是原居民村代表。她致電詢問原委,對方批評「個桶冧左邊個負責」、「唔好喺我條村搞事」。
筆者不禁提起楊雪盈。她當選後在區議會孤身奮戰,屢在直播見她遭建制糟質。郷事委員會料必更甚,哪怕一兩人當選,除了空受摧折,難有任何改變。
原來過來人早向她分享經驗,當選後也「冇得畀你講嘢」,尤其是女性。當此時勢,參選還有何意義?但她反其道而行之,原居民村長的話令她心意更堅。
「喺議會層面好似咩都做唔到,有能力嘅人都會被 DQ。但正正因為咁艱難,我要珍惜依然能夠行出嚟選嘅機會。我唔理結果係點,我豁出去走多一步,要將好嘅事、啱嘅事表達出嚟。」
「無力感」的背後其實是「機會成本」:大家都沒忘記從前,但多觀望機會才好上前。始作俑者固然是政權,但等待巨變的心態助長惡性循環,機會愈來愈少,改變愈來愈難。
「我早知輸嘅機會大,但我想講嘅理念重要過我輸贏。改變須要開始,冇開始冇改變。我唔知機會幾時嚟,但喺等嘅時候唔好齋等。有啲人或者覺得贏先算做到嘢,但我唔係咁睇參與 ,有一份氣力我都會做。」
競傳時她洗樓掃村,深感回饋正面。但不少村民都問她,投票給誰是否無人知曉,她答當然。其實大家都知香港行不記名投票,但香港的風氣已變。
「我從冇問佢地係咪想投我,好似唔係幾恰當。大家有啲忌諱,預先勸定我繼續努力,唔緊要。」有提名人臨時變卦,她也差點過不了攔住廖偉濂的第一關。除了官方批准之處和自己屋企,她不拜託任何支持者為她掛海報,免得連累人家。反觀多間村屋都見李立權的橫額。
勝負早定,但她處之泰然,毫不喪氣。更欣慰因參選拿到選民名單,逐戶拜訪,接觸鄰里。「平時無喇喇點可以咁做架!我好珍惜上門接觸每一個街坊,又可以名正言順咁拉 banner,宣傳環保。」
她總結參選之旅:「要不停學習面對無力感。我地嘅情況幾似納粹前嘅德國,要預左香港有一段好長時間都係依個局面,要習慣同依種感覺共存,而不失落盼望。」
* * *
後記
廖偉濂參選原居民代表,取不到足夠提名;何潔儀參選居民代表,以 23:110 落選。下為她接受《基進報導》訪問的敗選感言(goo.gl/79eNhY)。
代表性捷思法解釋 在 黃少雍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中岳哥寫得太好 有空我也要寫一點點編曲心得
{{ 參. 談談編曲實務經驗 }}_13
也許你終於選好了幾首很有時代性、經典代表性的曲目,準備打開你的 DAW 工作站要來挑戰這個『一比一拷貝』的鍛鍊任務了!我猜想~你應該就是在你萬用的電腦裡面,打開你所熟悉的編曲軟體,然後…尋找一些音色,憑藉著從這個專頁第一篇文章就請你訓練的聽力,開始要把你聽到的每一個樂音、節奏好好地抓出來,用 Midi 認真地紀錄下來~?
沒有什麼不對!但,我還是想講一個小故事,希望能對於你要開始執行上述工作前,能有一些效率提升的作用:
時間回到九〇年代的華語流行音樂製作環境的專業錄音室裡。那時候在台北最富盛名的幾間專業錄音室,譬如『白金』、『強力』、『雅弦』,每家錄音室的基本結構都大致相同:每一家都有好幾『套』仔細設計、注意聲學響應的『主控室加收音室』這樣的套裝組合,在想像中 ---至少我是這樣以為的--- ,這些『套裝』的錄音空間應該充滿了製作人、歌手、樂手,像是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地一直在生產音樂吧?等到我真的有機會開始『涉足』這些場域,我才發現,真正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盤據』在這些錄音空間的角色,其實是『編曲』工作者,而且,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鋼琴背景或是鍵盤出身的編曲!
這些編曲家們日以繼夜地以錄音室為家,依恃著他們驚人的音樂才華與過人的體力,幾乎都是以『一天一首』(或以上) 為單位,提供了非常穩地的產出、來維持著九〇年代華語流行音樂恐怖的音樂製作產量。
但當時,電腦還是一種尚未普及的外星文化,這些鍵盤編曲家們所使用的『編曲中央處理器』,是一種只用來處理 Midi 訊號的、類似一臺工程計算機的器材 --- Midi Sequencer (樂器數位介面序列機: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usic_sequencer )。這個『序列機』在處理 Midi 這件事會有多悲情呢?請參閱『KB FRONTNET』網頁作者『Mr.Liu』所寫的文章『時代的眼淚,風靡一時,卻驟然消逝的音樂製作產品』(http://www.kb-frontnet.com/archives/1546 )。這些編曲家們的大腦幾乎都是超高速電腦,可以將心裡所想的音樂聲部、音符,瞬間轉換為行列式的數字,鍵入在非常窄小的 LCD 條幕,透過這些序列機的指令來指示現在要由『哪一臺音源』的『什麼音色』,在『什麼時間』用『什麼力度』與『什麼時間長度』來發出『哪一個』或『哪些個』音……
你覺得~一首歌兒的編曲,總共會用到幾種樂器、加起來會有幾個『音』( Note) 呢?
而這些編曲家們是用『一天一首』以上的速度在提供音樂的產出……
不過,這篇文章不是要禮讚這些音樂工作者恐怖的大腦,而是要介紹一下那台『序列機』所『控制』的那些『音色』機器 --- 我們稱之為『音源』( Module)的器材。
這些『音源器材』的源起,應該可以追溯回到早在上個世紀中葉之前就已經研究發展的『合成器』(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0%88%E6%88%90%E5%99%A8 ),在經由加入流行音樂產業的過程中,逐步由非常『外掛調整』式的電子線路串接,發展成晶體或中央處理器的『內建整合』式的商用機型。此刻已經慣用現代3C產品的你,可能很難想像、理解,在九〇年代的時候,這些商用機型是如何地巨大、笨重卻又不可或缺!在當時的編曲家們所必須使用的 Midi 音源,每個人至少都有十幾二、三十『U』(https://baike.baidu.com/item/1U )的數量!那是什麼概念呢?我勉強用自己為數不多的器材、與網路上所能搜尋到的圖片,列為圖1與圖2,來解釋一下這些類似『冰箱』大小的機器群,是如何圍繞在這些編曲家們的身邊!
而這些『商用型音源』,從最初的『加法』、『減法』合成器運算開始,就致力於摹仿真實樂器的聲音,隨著運算技術的發展、進步,這些『合成音源』在九〇年代,就已經能夠提供非常華麗、擬真的真實樂器音色,以及非常豐富、大概只存在於外太空、異世界的奇幻聲響,而這些卓越的音色,為全世界的音樂工作者提供了充沛的能量,進而迸發了整個九〇年代多元而瑰麗的流行音樂文化。
然後更新、更厲害的技術出現、成熟了!樂器的音色不再只是依靠波型運算、組合去『模擬』,而是利用了『實際錄製』的方式,產生了『取樣音源』( Sampling) 的器材 --- 『取樣機』( Sampler)!
我第一次聽聞而被驚嚇不已的取樣聲音,其實只是一個 Bass 樂手在彈奏過程中常常會用到的情緒性手法『Slide up & down』(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e7YULZA2kc )而已,真的只是『而已』!但在那個用『模擬運算』的合成器年代,那一聲惟妙惟肖的『Slide』,在我面前昭示了下一個世代風起雲湧的前兆!
果然!錄音室裡的編曲家們突然之間在原來的『冰箱機櫃』裡,紛紛加入了最新的取樣機種,譬如 Roland S760 (http://myweb.tiscali.co.uk/clouzeau/s760/ )、或是後來的取樣機王 Akai S-6000 (http://www.vintagesynth.com/akai/s5000.php ) 這一類的重兵器。但麻煩的是:當你使用任何一種取樣音色,你都必須將這些音色『叫進』( Load) 器材中的『存取記憶體』( RAM) 裡面,才能透過 Midi 去指揮它來發生音樂上的作用;這裡面的問題是:
1. 先別管在當時每個取樣音色實際上有多大的資料量,先看一下最厲害的兩個取樣機材產品的 RAM 配置的大小:Roland S760 原廠配備的 RAM 是 2M,最大擴充量是增加到 32M!是『M』喔!而機王 Akai S-6000 的最大擴充量是 256M!這個意思是:你以為能叫進多少種了不起的音色?
2. 好!也先別管可以叫進多少音色了,就說你今天想要一組非常真實的絃樂好了!你就得把與絃樂有關的取樣音色一個一個叫進來、用 Midi 鍵盤試彈一下是不是你想要的情緒與顏色,萬一很不幸叫進來的音色不甚理想,你就得將這個音色從 RAM 裡刪除、以節省記憶體的用量,然後重複這樣嚐試音色的動作,一直到找到你想要的音色為止 --- 然後天就黑了、也該睡了!
而這些偉大的編曲家們除了添購取樣機材的硬體之外,也一定會購買最新、最厲害的取樣音色,來讓自己的編曲內容一直有著他人無法企及的優異音色,這一買…音色的種類很快就成千上萬種地累積上去,而國外廠商死命地出版新的音色來擴大市佔,音樂家就不斷的買、再買……
故事的背景描述大概就是這樣的時代場景,而故事是:
大約在2000年前後的某一天,我走進編曲家鍾興民先生剛進駐白金錄音室的編曲工作室去拜訪老師 (前面提到編曲家們盤據在錄音室,但常常,會因為製作人所選定的錄音室有所不同,以致於編曲家必須帶著那些笨重的機櫃逐水草而居式地在各個錄音室間流動,像鍾興民 Baby 老師這樣固定『包』下一間錄音室的做法,在當時可算是首屈一指!)。還沒走進錄音室裡、在外面就聽到 Baby 老師在試著各種取樣音色;我心想:『不知道老師今天是編誰的案子?不如趁機來偷學一些招式!』。等走進之後、問過了老師,Baby 老師的回答是:『今天就是來聽音色、寫筆記的!』
[三. 關於編曲開始前應該要會的幾件事]_02 建立、認識你的基本音色
我不知道目前你的編曲實力與實例到了什麼程度,但我猜想,每一次當你要建構你的編曲時,你花在尋找音色的時間,恐怕是相對非常沒有效率的。在本世紀初期,取樣音色的種類爆炸式的產生、而且還沒有轉換成電腦可以直接匯入的格式之前,臺灣最傑出的編曲家鍾興民先生,每天都會花一定的時間去仔細研究他手上買進來的取樣音色片,對每一個音色做適當的筆記;他說:『你聽過了,腦海有了印象,之後有什麼編曲需要什麼樣的音色,找起來就快了!而且,常常音色自己會給你很多的刺激,你就會被激發出不一樣的想法、點子,譬如~~~』,然後老師就很開心地示範了隨便一個音色,彈出了我反正永遠也學不會的句型與節奏……
但,那一天我該偷走的東西,我非常有禮貌地一定就偷走了。
時間轉換到今時今日,電腦科技的神速發展,把當年對於那些編曲老師們的麻煩事兒都精簡到難以想像的程度 --- 隨便叫個幾『G』的取樣音色到編曲軟體裡,根本只是一根手指的事~而且理所當然!那麼,我真的會非常建議你,不論你的手上現在有多少音色,在你每一天的空檔裡,盡可能地去認識、理解這些音色 --- 我的意思是:現在的音色設計,比起當年更多了許多精細、精緻的音色控制參數,這些看似複雜的參數數值,請花一些時間、透過便捷的網路資訊獲取方式 (譬如 Youtube 看都看不完的教學示範),來增加你對於音色的掌握,這對於你日後要在大家都可以有的音色資料庫裡脫穎而出,有著難以估計的巨大作用!
回到我們應該要練習的『一比一拷貝』;如果你是使用 Mac 的電腦,你應該可以用相對低廉的價格,購買到『Logic』相關系列的編曲工作軟體,這個系統裡,也內建了不少足堪使用的取樣音色。但如果你秉持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觀念,想要進行下一步的音色升級計劃,我對於這樣的計劃有著一些小小的建議。不過~有三點需要說明一下:
1. 以下建議的音色方案完全不是來自『業配』的概念,而是我自己這些年來在 DAW 編曲系統下所實際使用過的建議,這些建議都符合業界工作標準,但不見的是所有專業編曲工作者都一定認同的選擇 --- 這些,只代表我自己的立場。
2. 『一次購買到位是最節省的採購方案』,一位青年樂手分享了這個觀念給我,我經過個人慘痛的反面實驗後,對此建議驗證無誤!所以~這些建議方案也許不是全然從定價合乎人性的角度出發。
3. 這些建議不會涉及任何精確的使用解說,相關進一步的資訊,我相信網路上一定有足夠的說明可供參考,還請自行發掘。
以下是我在 DAW 工作環境下,取樣音色或相關 Plug-in 軟體的建構建議:
1. 就『一次性』能有各類型高水準的取樣音色選擇方案,我會建議選擇『NATIVE INSTRUMENTS』所出的『KOMPLETE 11 ULTIMATE』(https://www.native-instruments.com/…/kom…/included-products/ );特別是這其中會包含的『KONTAKT 5』這個『Sampler』控制介面,應該是現在最通用、方便的取樣控制器了。
2. 如果回歸到建構一個『Combo Band』所需要的基本節奏組,在鼓組的音色選擇上,我會建議:
a. 同樣來自『NATIVE INSTRUMENTS』出版的『BATTERY 4』(https://www.native-instruments.com/…/kompl…/drums/battery-4/ ),這套音色較之先前的版本,除了有很好的『原聲』鼓組之外,新增了許多更符合現今流行的電音鼓組音色。
b. 來自『TOONTRACK』的『SUPERIOR DRUMMER 3』(https://www.toontrack.com/product/superior-drummer-3/ ),可以研究一下這套取樣音色的錄製用心程度。
c. 來自『STEVEN SLATE DRUMS』的『STEVEN SLATE DRUMS 5』(http://stevenslatedrums.com/ssd5/ ),事實上現在的市場版本是『STEVEN SLATE DRUMS 4』,但因為廠牌擁有者本身對於『鼓組』音色的調校能力,讓我非常期待會在今年更新的第五版。
而在 Bass 的音色選擇上,我的第一推薦是在九〇年代就推出傳奇取樣音色『Bass Legends』(https://www.spectrasonics.net/produc…/legacy/basslegends.php ) 的『SPECTRASONICS』所升級研發的『Trilogy』(https://www.spectrasonics.net/products/legacy/trilogy.php ),它在編曲的元素上所提供的豐富性,是其他廠牌所難以超越的。
而『SPECTRASONICS』這個廠牌所出版的另外兩個絕殺產品『OMNISPHERE 2』(https://www.spectrasonics.net/products/omnisphere/index.php ) 與『STYLUS RMX』(https://www.spectrasonics.net/products/stylusrmx.php ),應該也是 Synth 奇幻音色類,與節奏 Loops 類音色中的翹楚之做!
但另外還有一個來自中國品牌『AMPLE SOUND』所研發『AMPLE Bass』系列 (http://www.amplesound.net/en/index.asp ),整個取樣所涵蓋的資料量非常驚人,而其所使用的運算法,在歐洲市場似乎是穩坐第一的寶座。另外,這個品牌所製作的吉他系列,其細緻的程度,也實在誇張得可怕: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cwbH9LwLZk
3. 關於想擁有足夠聲音表情的管弦樂組音色,我想~應該可以考慮『IK Multimedia』所製作的『Miroslav Philharmonik 2』(http://www.ikmultimedia.com/products/philharmonik2/ )這套鉅作!
4. 因為我假設你會是吉他手,所以吉他類的聲音,應該會是直接用真實樂器來錄製,因此,除了前述的『AMPLE SOUND』系列以外,沒有什麼特別要推薦的;而如果你是鋼琴背景,我覺得你應該會去選購一臺音色與觸鍵都接近真實鋼琴的主控鍵盤,因此~似乎也不必班門弄斧了。
5. 但對於整體音色控制與處理上所需要的效果器類的 Plug-in 軟體,我會建議可以考慮『SLATE DIGITAL』所推出的『Everything Bundle』方案 (http://slatedigital.com/our-store/ ),這個品牌除了致力開發真空管、『Vintage』類型器材的模擬運算技術之外,它所提供的『月租型』方案,我覺得會是未來數位樂器世界的一種主流消費思考模式!
以上。
當然!音樂不必然一定要建立在奢侈的音色追求上,但如果我們一切努力,都是在未來期待能與業界接軌、不致脫離世界的主流標準太遠,那麼,在年輕的時期省吃儉用來投資在必要的『生財工具』上,我想,應該也還算是一種合理的自我要求吧?
祝~一切辛苦,都能有所回應!
--------------------------------------------------------------------
後記1. 在九〇年代的那些硬體音源,從現在的科技條件看來,當然有些落後、甚至不值錢了 (這一點,從現在這些器材的殘值大概可以有『一葉知秋』的體會);但一直到現在,我在自己的編曲裡、特別是在節奏組,我還是常常將硬體音源與軟體音源混用,來彌補軟體音源常常會有的一種缺乏『實體音像』的問題。
而我現在還在使用的硬體音源,除了前述的 Akai S-6000 與 Roland S-760之外,還包括同樣是 Roland 的 JV-2080 (含擴充音色卡)、XV-3080 (含擴充音色卡),以及一些『E-MU』這個品牌的 Synth 。
後記2. 我應該沒有提到當年那些編曲家們投資在硬體音源上的金額吧?我覺得…你應該也不會想知道;但我可以說:如果我們把前面所建議的軟體音源都買下來,那個金額比起當年的那些老師每個人投下去的數字,大概只有十分之一吧?也許可以這樣看:現在投入編曲工作的『入門門檻』,其實是很有人性的。
後記3. 因為書寫這篇文字,就順便翻出當年開始聽音色、寫筆記的一些紀錄,也算是對青年時代的一種回憶吧~~~
代表性捷思法解釋 在 每天簡單學社工- 【捷思法】(heuristics) 前幾次有介紹了基模 ... 的推薦與評價
2.代表性捷思法當我們判斷某人屬於某一團體可能性有多少,會根據此人的特性與該團體成員的「典型」或「平均」相符合的程度來決定。 EX:有人跟你說某人有潔癖、追求完美…… ... <看更多>
代表性捷思法解釋 在 anchoring heuristic中文-在PTT/MOBILE01上汽車保養配件評價 ... 的推薦與評價
anchoring heuristic中文:定錨捷思法…,點擊查查權威綫上辭典詳細解釋anchoring heuristic的中文翻譯,anchoring heuristic的發音,音標,用法和例句等。 ... <看更多>
代表性捷思法解釋 在 [問題] 快思慢想值得購買嗎? -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抱歉,又來炒冷飯。
之前板上還有博客來上幾乎一面倒的不推《快思慢想》一書,
但我腦中一直記得之前上課心理學老師不斷強調,
這是本值得購買的心理學科普書,推薦我們一定一定要去找來看,
因為把Kahneman的展望理論實際運用在經濟行為上,
也因此得了諾貝爾獎之類云云。
這本書一直放在我網路書店的購物車裡,
但因為每次購買前就會看到、或想到大家的批評,
所以就一直沒辦法下手購買。
恰巧我是相關科系的畢業生,
大概知道我這種行為也是受到捷思法*,
也就是書中提及的Heuristic(捷徑思考)的影響....
現在我手上從圖書館借來這本書,
但這本書的內容在我讀了前十來頁後,
發現如果要好好消化,絕對不是光靠圖書館借閱的一個月就能夠吸收,
大概最好是能夠購買、畫線、反覆閱讀那般,才可以吸收成為自己的知識。
光看譯者的用字,目前我只感覺她的用語似乎與習慣閱讀的心理學常用語不大相同,
例如Availability heuristic,多數的老師會稱為「可得性捷思」,
但譯者卻偏偏譯成較少聽聞的「可用性捷思」....
還有文句稍稍不太通順,造成閱讀會稍稍不便,要自己在內心稍稍轉譯文字排列,
讀到目前的感覺大概是,這本書很值得一看,
不過要是相關背景且文句造詣佳的教授翻譯應該會更棒...
所以,我的問題是,
我目前在想,或許多數的人的負評或許是因為沒有相關知識的先備,
外加上這本書的翻譯品質又不是太好,
造成多數的人都食不下嚥,可惜了這本本質上超棒的好書
如果是具有稍稍先備知識的讀者,閱讀起來是不是會好一點呢?
(不考慮原文版本,因為有點太費力了)
----------
另外,因為我覺得心理學實在太有趣了(尤其是運用在實際生活中),
本版文章,#1HvKDol9 中,leondemon板友分享了讀完心得,
發現這本書好像沒有仔細談到作者 Daniel Kahneman 的捷思法,
剛好之前有念過,所以我來介紹一下。
簡單來說,heuristic捷徑思考,也就是捷思法有以下,
代表我們人在自動化思考歷程中的利用個人經驗快速(不思考的)判斷歷程,
區分茲下:
(1)代表性捷思法Representativeness Heuristic:
我們在判斷、思考時,常會以特定的事件或者該項目的代表性來做判斷,
而常常因為如此造成判斷的失準。
例如:
1.我們想到罪犯,就容易聯想到,該罪犯一定是長相兇惡。
2.最近想買手機,原本想買小米手機,但腦袋裡面一直想到之前的個資外洩新聞。
3.我放在購物車裡面的《快思慢想》,但在購買前卻聯想到翻譯惡劣的新聞。
(2)可得性捷思法Availability heuristic
用腦袋第一個浮現的想法來估計某事件的發生機率
(其實這種捷思法跟代表性有點類似,我也不太會分辨)
例如:
1.我們一直覺得飛機失事率高,那是因為我們常常看見嚴重的飛機失事新聞,
但事實上騎機車、或者開車發生意外的機率比空難失事的機率高得多。
2.有些男性主義者開車遇到前面的車禍,常隨口就說,
前方的車禍駕駛一定是女人,但是事實上,就實際統計來來說,
駕駛技巧拙劣而造成車禍的男性駕駛卻比女性駕駛多得多。
(3)定錨調整Anchor-adjustment Heuristic:
對事情的判斷,以對於該事件的第一印象來決定他與某事件的想法。
(事後可能會因為自身經驗而修正)
例如:
1.某某凶殺案,鄰居會說,那個誰誰誰很乖、很有禮貌,
就是用對該兇嫌的兒時印象做判斷
(4)因果性捷思法Cause-effect Heuristic
利用因果連結性來評估情境成立之可能性。
例如:
某某朋友最近諸事不順,我們斷定一定是因為之前他壞事做太多
(這個例子我比較沒把握)
(5)心智模擬捷思法Mental Simulation Heuristic
我們對於尚未(或未實際)發生的事情,用想像、模擬的方式來判斷
例如:
1.隔天要上台簡報,但想像自己會出錯故緊張不已
2.某某親友發生事故,想像如果自己在現場就好了之類
(6)態度捷思法Attitude Heuristic
以對某事件的喜好程度來判斷
例如:
某某喜愛的藝人/政治人物傳出負面新聞,我們下意識覺得不可能,
一定是被抹黑,而不去探究事情的原貌
-----------
應該不只這些捷思法,只是就腦袋裡冒出來的,
其實很多例子都可以套用在不同的捷思法,
如果有錯再麻煩指正!
結果我本來只是想問個問題,但結果大離題....
--
每個人都需要一個大灶,將自己的狗屁都丟進去燒
https://maktubyu.pixnet.net/blog
《新星文創》故事粉條團
https://www.facebook.com/kerorostar5
來聽我們說故事!(還有打嘴砲,科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9.199.13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410974791.A.84B.html
看來翻譯真的很糟糕啊...
但目前讀到的地方,有些地方不曉得是不是翻譯的問題,總覺得怪怪的,
我常會想,這個地方是不是沒有按照往常的翻譯譯名在翻,
導致有些專有名詞沒辦法再去翻教課書比對、加註或者補充,
也不能再針對自己原有的約略知識重新建構理解、再理解...
才會想,如果這本書是由其他相關背景的教授翻,是不是會更好?
不過沒有針對少部分心理學專業上的評論,
我以為這可能會是兩件事,例如譯者是單純的翻不好,國文造詣不佳,
還是沒用心翻,沒仔細去考究相關專業知識避免誤導。
但話說我的確是有點太在意翻譯問題了。
我決定去買英文版了,如果覺得太吃力再從圖書館調中文版來看。
※ 編輯: maktubyu (1.169.196.93), 09/18/2014 15:28:4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