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想,你會因為什麼原因而辭職?
內心同樣不想上班,為什麼有的人會繼續做下去,有的人卻做不下去而離職?也有一些女人結婚以後,選擇以家庭為重,直接辭掉工作,在家相夫教子。
我的同學之中,最可能成為辭職先鋒的兩位,她們提供了如何狠心割捨工作的範例↙
💗《愛情非童話》直探愛情真相,再一次,遇見幸福!
cplink.co/qfeVskre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3萬的網紅2分之一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最新【2分之一強】節目收看►►https://goo.gl/xxKMJU 00:00 德國男人婚後變化大?一切以家庭為重?! 01:39 德國學生常擔心戀愛問題,最在意對方年紀大小?! 08:33 德國朋友聰明頭腦好,線上博弈從興趣變專業?! 11:40 從前德國職場職缺少,寄再多履歷也找不到工作...
以家庭為重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原來「屁孩」在美國也通用(smart ass)
主廚上課時總是提供各種業界經驗分享,也從頭開始教學:刀具認識、食材特性、分切秘訣與手順,幽默風趣之餘也經常會把醜話說在前頭。
主廚:我不要看到屁孩不尊重廚房,以為還沒開始上課就穿吊嘎在教室裡走來走去。下次再讓我看到你就馬上離開這裡。
主廚:我知道我介紹刀具用法很古板,但我不想看到屁孩為了耍花招弄傷自己與他人⋯⋯
Smart Ass,用法學起來了嗎?(喂!
但其實身邊的美國同學都非常積極參與,任何一個人在台灣都會被當作珍寶般呵護,為了自己喜歡的任務全力以赴,這又是另一種震撼。
在美國影集中看到的場景經常輪番上演,基本功不夠紮實的會被挑出來討論,以輕鬆詼諧口吻但堅定態度加強傳達廚房守則。鼓勵取代批評,醜話先說但鼓勵個別表現。不斷提醒你是專業主廚,要有態度並堅持。
在出發前收到老爸簡訊:其中萬般叮嚀要我以家庭為重,以腦公為主,要我尊重腦公的想法,否則強勢女人都是失敗者。#先預設我會搞砸一切
美式教育與從小長大習慣被貶抑被抨擊的傳統教育差別很大。
每天都在接受震撼洗禮,不鼓勵你跟別人一樣,希望你發揮潛能,跳脫亞洲罐頭工廠生產一樣高一樣形狀的模式,來到鼓勵個人特色但要注意態度,確認基本功也幫助你突破自己更成長。
坦白說這三天真的很累,加上時差也加上新環境高壓,深怕自己程度不足,但首當其衝的美式教育衝擊,給我嶄新視野,也終於一圓自己年少時沒錢出國留學的夢想。
#邁向西餐主廚之路
#美國保險貴爆
#廚房很容易受傷還是乖乖繳費
以家庭為重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拾光點滴】你仍想改變父母嗎?前提是,他們也有強烈的意願
⠀⠀⠀⠀⠀⠀⠀⠀⠀⠀⠀⠀
「親愛的H你好,你會怎麼描述曾經或是正在身處的狀態?」
⠀⠀⠀⠀⠀⠀⠀⠀⠀⠀⠀⠀
「父親出軌,離婚,媽媽過於依賴孩子,曾經兩個小孩被單獨丟在家好幾天,父母輪流離家出走。之後好幾年打官司,財產、監護權等等,身為長女的我幾乎都會陪媽媽去法院,有時候也會是列席人。家庭界線模糊,有一陣子我覺得自己這輩子一定都要以家庭為重,甚至因為內心沒辦法「拋下」媽媽一個人吃飯,所以會拒絕朋友晚上或假日的邀約,也會因為讓媽媽一個人,而對她產生愧疚感,覺得自己很對不起她。
⠀⠀⠀⠀⠀⠀⠀⠀⠀⠀⠀⠀
之後跟爸爸開始有聯絡,偶爾會出門,孩子常常夾在兩人中間,媽媽會發飆、阿姨會罵我們自私,近幾年已經不會了,但如果跟爸爸有見面,還是盡可能瞞著媽媽就瞞著。媽媽很常情緒勒索,讓我覺得自己是壞人,她是受害者,大學之前都會順著她的意走,因為覺得自己應該要孝順、要對她很好很好,大學之後慢慢發現這樣相處模式有問題,現在有時會很受不了就吵起來。」
⠀⠀⠀⠀⠀⠀⠀⠀⠀⠀⠀⠀
「你如何讓自己暫時或持續好過一些? 」
⠀⠀⠀⠀⠀⠀⠀⠀⠀⠀⠀⠀
「偶爾不理會、偶爾直接吼;跟爸爸見面就是當作沒發生過或不特別跟媽媽說;有時候會去找能夠自己一個人的空間(我們家所有的空間都是共用的 沒有自己的房間),獨處。
⠀⠀⠀⠀⠀⠀⠀⠀⠀⠀⠀⠀
但家庭界線模糊,如何幫助媽媽學會有自己的生活、不要情緒勒索,如何跟媽媽溝通,如何化解媽媽對於我們跟爸爸見面的不愉快?」
⠀⠀⠀⠀⠀⠀⠀⠀⠀⠀⠀⠀
-------------------------------------------------------------
⠀⠀⠀⠀⠀⠀⠀⠀⠀⠀⠀⠀
通常,一個完整的家庭是各司其職,爸媽展現照顧者的能力,孩子可以放心地被照顧。但這並不是基於強迫性的「扮演」,或是誰一定要變成什麼樣的人,而是基於心智發展上,小小的孩子本來就還沒有辦法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緒、思考、願望、價值觀,以及帶來的後續影響。所以對父母來說,照顧孩子是一項本來就該做的事。
⠀⠀⠀⠀⠀⠀⠀⠀⠀⠀⠀⠀
但有些父母並不這麼想,或至少,他們無暇這麼想,因為在他們的世界裡,巨大的災難不斷發生,毀滅性的衝擊迎面而來,沒有心力再去顧及孩子。相反的,父母不但沒有學會如何和孩子相處,反而將孩子視為自己的延伸物,開心就捧上天,難過就緊抓著當作浮木不放。
⠀⠀⠀⠀⠀⠀⠀⠀⠀⠀⠀⠀
大多時候是後者。
⠀⠀⠀⠀⠀⠀⠀⠀⠀⠀⠀⠀
孩子逐漸長成可以理解父母的樣子:那些父母陷落的洞,孩子擠出情感填補。那些父母身上帶的稜角,孩子挖空那個部分的自己。他以為能夠感受到緊貼的溫暖,讓這段關係像是一個家,像是一個外人口中有愛的家。
⠀⠀⠀⠀⠀⠀⠀⠀⠀⠀⠀⠀
只是,孩子也和父母越來越像,渾身坑洞與稜角,長成一個不是自己想要的樣子,卻也不知道自己是誰。
⠀⠀⠀⠀⠀⠀⠀⠀⠀⠀⠀⠀
親愛的H,看到你寫道「有一陣子我覺得自己這輩子一定都要以家庭為重...覺得自己應該要孝順、要對她很好很好」,不免替你感到心疼,那種被家庭綁住的感受好強烈,像是在說,即便犧牲自己都在所不惜。我相信你心裡的煎熬也同樣強烈,雖然還是會滿足媽媽的需要,但你自己的需要也想要被重視。我想,你對她吼,你想要她也看到你的傷口,你對她冷淡,你用沉默控訴她的情緒綁架。
⠀⠀⠀⠀⠀⠀⠀⠀⠀⠀⠀⠀
倘若父母的界限模糊,我們很難重新教育他們,畢竟他們這樣生活了至少五十年。心理治療中,我們常提及一個人的性格轉變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但相反的,也不難想像五十年能將一個人的性格多麼穩固的扎根綁牢。五十年內,所有的偏執已成常態,所有的勒索都成合理。
⠀⠀⠀⠀⠀⠀⠀⠀⠀⠀⠀⠀
時間不會消彌一切,在缺乏密集反思的狀況下,時間只會將一個人的行為與思想帶往更荒涼之處,他們有可能成為萬中選一的天才,開闢出讓人追隨的新城市,但絕大多數,荒涼之處仍舊荒涼,待在那裏不走只是一種證明,證明自己當初的決定是對的,保護自己的尊嚴不受損傷。
⠀⠀⠀⠀⠀⠀⠀⠀⠀⠀⠀⠀
改變父母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除非他們也有強烈的意願。
⠀⠀⠀⠀⠀⠀⠀⠀⠀⠀⠀⠀
那道界限需要回到你的心裡,自己畫出來,並瞭解必須遵守的原因。一旦跨越了,那並不是媽媽不改變,而是你被媽媽改變了,這不是你的錯,就像每一個孩子最初的渴求:想要一個完整的家。所以孩子去變成媽媽想要的樣子,也想要媽媽可以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只是,從媽媽身上得到的回饋卻是:「你都站在你爸那邊」、「你這個不孝的孩子」、「你長大了就不要我,我會去跳樓給你看」。
⠀⠀⠀⠀⠀⠀⠀⠀⠀⠀⠀⠀
我們都曾天真地認定,愛是相互尊重且平等,卻容易忘了每個人對愛有不同的標準。
⠀⠀⠀⠀⠀⠀⠀⠀⠀⠀⠀⠀
你可以當作媽媽的保護者,只是你也要清楚,這是出自愧疚或是心甘情願,可能兩種都有,每一個行為中的比例不同,而每一個行為都將決定,日後帶給你更多的匱乏或是滿足。
⠀⠀⠀⠀⠀⠀⠀⠀⠀⠀⠀⠀
祝福你。
⠀⠀⠀⠀⠀⠀⠀⠀⠀⠀⠀⠀
#臉書置頂文章瞭解拾光計畫
以家庭為重 在 2分之一強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最新【2分之一強】節目收看►►https://goo.gl/xxKMJU
00:00 德國男人婚後變化大?一切以家庭為重?!
01:39 德國學生常擔心戀愛問題,最在意對方年紀大小?!
08:33 德國朋友聰明頭腦好,線上博弈從興趣變專業?!
11:40 從前德國職場職缺少,寄再多履歷也找不到工作?!
15:40 德國人的堅持?發音和寫法要正確?!
25:09 德國印象大解密?思想純樸又老實?!
33:14 朋友用謙虛的方式誇獎自己,可信度低讓人好懷疑?!
35:28 東德西德相互討厭?!
37:48 到德國千萬別亂開二戰歷史的笑話?!
42:22 德國排斥中東人有原因?來工作很愛鬧事?!
43:52 德國法律好嚴格,車禍湊熱鬧犯法?!
49:13 德國的喪禮規則,不會激動大哭?!
★訂閱【2分之一強】Youtube►►https://bit.ly/2Jg6lG5
★最新【媽媽好神】►►https://goo.gl/VvQboF
★最新【醫師好辣】►►https://goo.gl/cmcgBK
★最新【太太狠犀利】►►https://goo.gl/DzRXXq
★特別推薦【請你跟我這樣過】►►https://goo.gl/shPoiw
★訂閱【醫師好辣】Youtube►► https://bit.ly/2L6f2jz
★關注【2分之一強】粉絲團►►http://bit.ly/2mrp432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vTNgyW8rxE/hqdefault.jpg)
以家庭為重 在 KKBOX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談到他的家庭,Jimmy有一位從事電影工作的妻子,兩人從高中便相識,且都以藝術為業,因此更能相互扶持。近來兒子的出生,可能會讓Jimmy更加以家庭為重......
更多精采的專訪請至:http://tinyurl.com/lvzyd2s
*訂閱KKBOX頻道,更多第一手消息搶先看
KKBOX@Google+:https://plus.google.com/+KKBOX/
KKBOX TW@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iKKBOX
KKBOX SG@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KKBOXSG
KKBOX MY@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KKBOXMalaysia
KKBOX HK@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KKBOXHK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Rm8-PwHoNs/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