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1日(星期三)
無LINE很空虛❓
.
我想...應該沒有多少人,
想在下班後,
繼續收到跟工作相關的手機訊息吧!
但...有些網友的想法就真的很不一樣...
———————————————————————
現代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
許多企業也會透過通訊軟體建立群組
指派工作。
但一名網友日前卻在PTT上發文抱怨
新工作沒有通訊軟體的群組,
急事都使用電話聯繫,
讓他感到很空虛,
「有種下班就走人,沒什麼歸屬感的感覺,
令人覺得有點無聊」。
不過許多網友卻很羨慕原PO的情況,
稱讚原PO的工作根本就是「夢幻產業」。
.
回應的網友們大多羨慕原PO的工作
不需要使用通訊軟體聯絡公事,
「夢幻產業」、
「上班好同事下班不認識,這種不是很棒嗎?」、
「這樣很好啊,被強迫加LINE,
還要把暱稱改成名字超討厭」、
「你被之前工作奴化了」、
「要歸屬感幹嘛?」、
「都下班了主管還用LINE交代事情
你覺得很爽?」
.
其實,勞工在下班後
被資方以通訊軟體傳訊息交待工作事項,
勞工有權可請求資方給付加班費。
新北市曾在2017年出現全國首例,
勞工以LINE對話紀錄
申請加班費成功的案例,
一名電子零件製造業廠務助理在下班後
仍接到主管訊息,
也確實受到主管指揮監督,
屬加班時間,
當時新北市仲裁委員會
參考《勞基法施行細則》
將通訊軟體最短紀錄、
1則至少以工時1分鐘計算,
判雇主須補加班費給勞工。
.
【DJ本人認為...】
重點是報導的最後一段,
但...有多少人敢開口向主管要加班費啊...🤷♂️
.
(新聞節錄出處:華視新聞)
.
【今日節目單元】
1、小週末的黑皮歌
.
大家可以在這裡討論今天的節目,
來.一.起.聽.節.目.和.蓋.大.樓.吧.!!!!!!!!!!!!!!!!!!!
仲裁 ptt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灣在社群媒體的使用部分,臉書以及Line是使用比例最高的幾個平台之一。臉書也逐漸取代過去的新聞網站與新聞推播功能,成為以個人朋友圈出發來整合與傳遞新聞訊息的媒介。一方面來說,當代的訊息來自四面八方,過多的資訊量需要一定程度的篩選才能讓個人理解;另一方面來說,過去以中心性意識形態來決定什麼訊息重要,什麼不重要的方式,也已經無法滿足當代的個人需求。在這兩個情況下,臉書等於結合了朋友圈、數位新聞媒體的多重功能,類似於進化版本的PTT,成為網路世代人們吸收與傳遞新聞訊息的最佳平台。不過,也因為如此,這類型的平台吸引了許多關注與目光,逐漸取代了傳統新聞媒體(電視與報紙),變成投放廣告的最佳媒介。但是,廣告的收入日增,也為平台方與內容產製方帶來了逐漸增加的隔閡。平台的部分,究竟應該扮演商業模式下以新自由主義精神進行營利的公司,還是擔任網路中立價值且不涉及特殊意識型態的行動者。如果平台因為擔任網路中立價值而獲取許多關注,進而產生收益,是否也需要對此收益重新進行分配與考慮呢?站在捍衛網路中立價值的位子,但又藉此將收益都歸屬到公司內部,似乎是論述與倫理上的一個矛盾之處。
-----------------
如果有天,當你打開臉書,發現塗鴉牆的新聞都消失了,只剩下親友照片、網紅影片與內容農場連結,連政府資訊與非營利組織帳號都一片空白。你會有何反應?
這正是2月18日,澳洲民眾的困惑與憤怒。就像之前提及的,今年會是跨國科技巨頭「出來跑,遲早要還」的一年,澳洲爭議只是序曲。問題是,社群網路的用戶、數位資訊生態、新聞媒體圈,會連帶付出多大代價?
澳洲的臉書爭議背後有幾層意義。你可以說,這是「新型資訊聚合服務與舊有媒體模式的利益衝突」;也可以說,這是「跨國廣告吸金巨獸與主權政府監管體系的對撞」。意義更大的是,這是數位資訊生態自我修正的關鍵一環。
白話來說,過去20年,矽谷科技平台挾著技術創新與規模經濟,提供各種便利且免費的服務,主導全球(包括台灣)的數位生活。好處是,我們可以享受價格低廉甚至免費卻強大的資訊服務(例如Google地圖);缺點是,這些科技公司像是吸星大法,吸走絕大多數線上注意力與廣告。
以澳洲為例,兩大巨頭壟斷超過80%的數位廣告,讓本土網站奄奄一息,尤其人力成本高昂的新聞媒體。身為「二級傳播者」的科技平台吃乾抹淨,生產原創內容的「一級傳播者」只能爭搶餅屑,加劇媒體產業惡質競爭,壓縮公共議題報導空間。因此,此事凸顯出數位資源嚴重失衡的現狀,讓我們思考如何「再平衡」,維持一個永續、健康的資訊消費環境。
相較臉書,Google的營收模式更多元,在澳洲的廣告市佔也更巨大(2020年市占率53%,臉書僅28%);其次,搜尋服務高度依賴新聞連結(臉書早已降低新聞曝光率,官方宣稱新聞只佔總流量6%),核心業務重要性不同;第三,Google有更明顯的競爭者,澳洲政府曾威脅以微軟Bing作為替代性搜尋服務,相形之下,臉書的人脈圖譜則難以快速轉移。
綜合以上因素,Google具備更多資源與新聞媒體協商,也更不願承受失去澳洲市場的風險,因此搶先與澳洲主要媒體集團達成協議,避免進入仲裁程序。
臉書封殺澳洲媒體,絕對是自傷傷人之舉,而且自傷成分更大。2016年以來,臉書演算法不斷調整,新聞導流能力日益萎縮,甚至不及Google搜尋,也逼迫新聞媒體強化SEO、開發新聞信等不同觸角,盡量降低臉書影響力。
流量分析網站Chartbeat的數據顯示,臉書封鎖澳洲媒體的第一天,該國新聞網站境內流量下跌約13%,來自海外的流量重挫3成。當網友適應「臉書沒有新聞」的新常態,媒體流量是否會拉回原有水準,目前尚難得知;然而,Chartbeat曾在臉書全球大當機之際,分析整體流量趨勢,發現網友一旦看不到臉書,媒體網站的直接流量與Google搜尋都相應暴增。
此外,斯洛伐克、西班牙等過往案例都顯示,這類新聞聚合服務一旦消失,對媒體流量的長期衝擊有其限度。
例如2014年底,西班牙落實歐盟的數位著作權法令,要求科技平台新聞聚合服務須支付授權金,Google News因而退出西班牙市場。藉此機會,史丹佛大學進行一項研究,發現該國Google News用戶在服務終止後,大約減少20%的新聞瀏覽量;媒體網站流量減少約10%,而且集中在小型媒體,但大品牌媒體幾乎沒有影響。
這項研究同時指出,一旦失去頗受歡迎的Google News聚合服務,當地用戶大多能尋找替代資訊管道,不過,三類新聞的閱讀量會減少:即時新聞、政治經濟等硬新聞、慣用媒體較少報導的新聞類型。
總結來看,臉書雖是強大且高效的人際溝通工具,卻是一種無效率、充滿偏誤的新聞接收管道。當塗鴉牆完全看不到新聞,用戶很可能回頭尋找資訊源頭,像是政府機構網站,或心目中值得信賴的媒體,把臉書單純當成社交媒介。長遠而言,這反而是好事。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1/article/10524
仲裁 ptt 在 飛碟晚餐陳揮文時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每個人自認是對 為何最後結果錯
中華民國109年10月26日,2020-1026,週一
飛碟晚餐陳揮文時間
第一段:
一,IDF深夜緊急升空 台南民眾驚醒
二,0700-2200演訓 2306音爆巨響嚇人
三,共機又來亂 百姓體諒國軍辛苦了
四,國慶預演 PTT問:阿共打來了?
五,戰機驚魂一早一晚 民眾恐慌無奈
六,蔡任期仍三年 共機繼續亂三年?
七,兩岸關鍵字民調 和平相處:90.4%
八,停止交流:4.4% 對抗衝擊:2.6%
九,台灣光復75週年 蔡71年怎麼辦
十,宰相有權能割地 孤臣無力可回天
第二段:
一,美麗灣不美麗 爭議拖16年沒贏家
二,台東縣政府6.29億買回 全民埋單
三,投資美麗灣泡影 業者恐損失5億
四,海灘淨土遭破壞 再多金錢買不回
五,台東縣長:接受仲裁 不提告民事
六,台東縣長:縣政延續 沒究責問題
七,浪擲6.29億沒人負責 就醬算了?
八,台東自有稅收18億 三分之一飛了
九,每個人自認是對 為何最後結果錯
十,台灣BOT怪怪 違約虧損打官司?
第三段:
每日一句2020-1026
沒參加救國團 葉毓蘭:那你非常不幸
狗吠火車2020-1026-279-1王炳忠開庭
自由時報離譜烏龍 沒開庭有新聞
自由標題:仍不認罪 王炳忠抗議
一審拖兩年判不了 共諜烏龍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