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當大旱、雨災接連而來,水資源管理不是只有建水庫一招】
今年上半年台灣遭逢百年大旱,是有紀錄以來降雨量最低,台中地區早早撐不住,4月初開始「供五停二」分區供水策略,直到6月梅雨挹注才終結無水可用的日子。然而降雨量最不平均的南台灣,明明南化水庫也快見底、高屏溪攔河堰供水量只剩四分之一,但一直都沒有發生停水的紅色警戒,為什麼?高屏溪沿岸,枯水期仍能穩定供水的「伏流水」及地下水井等設施是其中關鍵。
台灣取伏流水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23年屏東林邊溪的二峰圳,百年來穩定提供當地生活與農業用水,成為屏縣重要文化景觀。高屏溪最早的伏流水取水站也從日治時期建置,政府曾一度想以水庫建設取代,直到莫拉克風災後才又重新規劃,其中兩個取水站2020年才竣工,每日最高可提供79萬噸民眾用水,並在這次的大旱中,更體現伏流水工程對水資源管理的效益。
伏流水設施跟水庫相比,有何優劣差異?全台灣都可以做伏流水工程嗎?在極端氣候時代,為了不再為無水所苦,在開發泉源之外,也應深度改革用水的經營管理……https://bit.ly/3mM8UDn
★提供觀點,促進思辨,#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地球公民基金會 #水資源 # #伏流水 #報導者
「伏流水地下水差異」的推薦目錄:
伏流水地下水差異 在 鍾佳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農委會終究要發展 #精準農業 的,那為什麼不現在就作?
每年到了冬季,台灣時常陷入水情吃緊的狀態,而為了要確保科學園區、產業園區中GDP貢獻高的產業用水,常常會優先請求稻農支援、停灌作物,並由 經濟部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共同提供停灌補助。其中,除了農委會「對地綠色環境給付」的補助外,大部分預算是由經濟部承擔,且逐年在調漲預算。
事實上,以2018年全台用水概況來看,一年用水總計167億m³,其中農業用水約120億m³、佔71%,以灌溉為主,其餘民生用水佔19%、工業用水佔10%。進一步來看,在灌溉用水當中,最大宗為水稻用水佔58%,其餘雜作佔30%,剩下約12%才是其他作物。
但你知道嗎?稻作的用水量雖然大,但其實台灣各地的用水差異更大!
以2018年第一期稻作用水來做比較,其中南部稻作用水最節省,2.9萬公頃的稻作只用2.5億m³的水源,平均每公頃稻作用水量為0.9萬m³,東部稻作用水量最令人詫異,每公頃用水達5萬m³,差距約五倍之多,其餘北部、中部稻作各為2.7萬m³、1.6萬m³。但根據農業試驗所的研究, 每公頃稻作需水量僅0.8~1.1萬m³,換言之,只有南部的用水量符合標準,其餘地區則超標。
若分析其差異,「部分地區地下水充沛」、「灌溉精準」、「圳路設備老舊」,「湛水(使水稻田注滿灌溉水而不流失)的深度不同」等四個不同因素,是導致北中南東各地同一種作物、用水量有巨大落差的原因。
因此,當「農田水利會」改制為「農田水利署」,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改善稻農用水的效率,讓農業用水不浪費,如此才能緩解每年水情吃緊的問題。
不過回過頭來看,雖然水稻用水量大,但貢獻也不少。
正如斯斯有兩種,水源也有三種,分別是「#地面水」、「#地下水」或「其他(ex:#伏流水)」。
根據農委會2012年 《台灣水田公益機能評估》,全台灣38萬公頃的水田,灌溉時除了供稻作所需外,也替台灣補注約20億m³的地下水,相當於六座翡翠水庫的蓄水量,換言之,如果沒有這些農業用水,台灣將不見約7成5的地下水,將對生態造成重大影響。
此外,據2015年上下游採訪台大生環系甘俊二教授的「藏水於農」新聞,農業用水中有28%會橫向滲漏成「伏流水」,以此推估2018年110億噸農用水,約可產生31噸伏流水。
那農委會該如何精準掌握各地作物的用水狀況呢?
其實,目前農委會正在佈建全台的 #RTK (Real Time Kinematic,實時動態技術),預計在年底完成,將可以掌握到農用植保機的飛行軌跡,若結合民間植保機的飛手,整合農地區位面積、作物類型與生長狀態、農藥用量、環境情況等資訊,將有助於農業用水調查的技術精進、產銷調節、天災與停灌的補助勾稽,更重要的是,有助於產地溯源時的農藥與食品安全管理。
因此,今天我除了請農委會針對農業水、農藥及肥料需用量及實際使用量等資訊進行統計及調查外,更重要的是,要精進農用無人機資訊平台,提供誘因使飛手願意上傳有用的農情資訊(如作物類型、農藥使用量等),以利產銷調節、精準發放救/補助金、農藥管理等,並委託財團法人管理及運用農業數據。
如此一來,在面臨氣候變遷、乾旱越來越常發的未來,台灣才能邁向精準農業,強化灌溉效率,減少每年水情吃緊的危機!
伏流水地下水差異 在 伏流水就是指流動或儲存於河床下方砂礫石層中的水源。 河川 ... 的推薦與評價
小知識:伏流水台灣目前再度面臨缺水的問題,歷次為了尋求替代水源以平衡水資源的需求,是現階段主要研究議題,其中,有研究指出:「替代水源以地表地下水聯合運用為最 ... ... <看更多>
相關內容
伏流水地下水差異 在 Fw: [問卦] 【伏流水】是什麼? - 看板Kaohsiung - PTT台灣在地區 的推薦與評價
反美濃水庫人士北上陳情】 2015-05-13 03:03:47 聯合報記者徐白櫻、梁雅雯/高雄報導摘錄如下:「有農民憂心,抽取伏流水會影響地下水位,讓農用水源 ... ... <看更多>
伏流水地下水差異 在 Re: [轉錄][新聞] 不必建水庫!彰化成功截取伏流水- 看板Ecophilia 的推薦與評價
→ oodh:其實有一個很簡單的問題,政府蓋水壩取河川水如果會導致下 06/08 21:39
→ oodh:游水流變小影鄉生態和河川、下游取水;那當政府從伏流水中取 06/08 21:39
→ oodh:得夠用的量後,對下游地層、植披和抽用不也會有影響嗎? 06/08 21:39
→ oodh:不知道有沒有關於這點進一步的研究? 06/08 21:40
→ NiChu:取伏流水的意義跟蓋水壩完全不同唷... 06/08 21:59
推 cuteowlet:想知道完全不同在哪裡? 伏流水不也是地下水嗎? 06/08 22:40
地下水的基本觀念:
伏流水=地下水(○)
地下水=伏流水(╳)
可以說伏流水是地下水的一種,但是不是所有的地下水都是伏流水。
取伏流水的原理,可以回顧到高中地理(or國中地理?)的內容,其中提到喜馬拉雅山山腳的
居民在缺水的季節裡會挖坎井(又稱坎兒井)以取得乾淨的水源。坎井的水源正是地底的地
下水,經由人為開挖的透水管道蒐集至中間的集水洞穴,居民以後只要到山洞出口處取水
即可;而取伏流水的工法跟坎井類似,只是他是把取水渠(隧)道蓋在河床底下(或旁邊)。
由上述的描述即可發現:取伏流水跟蓋水壩是不能放在同一個層次來討論的;更甚至此工
法連"抽地下水"都不能相提並論。
推 cuteowlet:google到伏流水:河川及沼澤之底部或側部之沙礫層中所含 06/08 22:45
→ cuteowlet:之地下水稱為伏流水,甚水源是否直接由河水或沼澤水的 06/08 22:45
→ cuteowlet:滲漏,可以分析水質及水溫而判定。 06/08 22:46
→ cuteowlet:在水源涵養的部份可以理解取伏流水與蓋水壩的不同 06/08 22:48
→ cuteowlet:那麼對於下游水文的影響 就不知道會怎樣子了? 06/08 22:48
比較一下:蓋水壩、抽地下水、取伏流水三種不同的取水方式
蓋水壩:(水庫、攔河堰...等)
傳統的取水方法,直接在河道行水區內構築構造物將河水阻斷、攔截儲存或提升水位以獲
得所需水資源,會造成下游斷流無水的現象。現今多以法令規範,必須放出一固定流量以
維持下游河段生態(生態基流量),但構造物仍會阻斷上下游魚類之活動,故以法令規範需
增設魚梯或採用連續矮霸等對生態友善之設計。對地下水位之影響為正向,會增加下游端
之地下水位高(假定上下游土壤均為均質土壤)。此工法為三者中可獲得水量最大者,但對
環境生態影響亦是最大(生態廊道阻斷,霸體破壞環境景觀)。其水質問題為:地表之點源
及非點源污染之排入。
抽地下水:
傳統的取水方法,使用機具直接於地表開挖至地下水層後設井篩、井管;並設一抽水機抽
取地下水,地下水層種類可分為自由含水層&侷限含水層,抽水量必需經過計算方能得知是
否會造成不良影響。理論抽水量可經由達西公式計算求得,抽水量過大會造成地層下限之
不良後果(地下水抽出量>地下水流入量)。此工法為三者中可獲得水量中等者(主動抽取),
對環境生態影響亦小,惟在抽水前必需注意安全出水量之問題,解決方法為定期進行抽水
試驗。其水質問題為:地下水層之礦物質含量較高,使用前必須經過前處裡;淺層之地下
水尚有地表水污染滲入之問題,深層地下水則為人為補注之污染。
取伏流水:
傳統的取水方法只是台灣近年較少見,日治時期有不少興建案例。原理為在河床下廣設集
水管線,所有集水管匯流入一幹管所有管線均為重力滲流,僅有主集水井內設一自動抽水
泵。此工法可獲取水量視規模而定,對環境生態之影響同抽地下水;因採用重力滲流,故
不會有地層下陷之環境不良影響(有水就有水、沒水就沒水,地下水流出量一定會小於地下
水流入量),惟需大面積設置集水管線;工程經費遠大於地下水井。若設於穩定之地面水體
旁則較不受雨、旱季影響,水質問題同前項淺層地下水。
--
泥鰍相簿-四處隨意趴趴走的生活紀錄(泥鰍出沒!請注意)
https://www.wretch.cc/album/nichu
泥鰍部落格-有事沒事神來一筆的自High小天地(更新日:趨近遙遙無期)
https://www.wretch.cc/blog/nichu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16.78.37
伏流水vs抽地下水兩者是不可相提並論的,雖然他們的水源都是"地下水"
伏流水井與地下水井最大的差異在何處? 差別在於水井周圍是否具有地面水體
今天假若抽水井周圍有一常流型河川或埤塘、湖泊...等地面水體,在河邊設伏流水井則不
影響下游端之地下水位高,會影響的是該水體的水位高(因水體主動滲入土壤補注地下水)
;假若抽水井周圍無任何地面水體,則地下水位之補注會由地下水位較高處往地下水位較
低處補注。由上述內容即可了解為何澎湖打井越打越深,因為澎湖"根本沒幾處"地面水體
,縱使有看得見的地面水體也得考慮其水體下方是否有做防水層or牛踏層,若有防水層或
牛踏層之存在,其水體並不能補注進入地下水體或補注速度過慢(此處間接回答cuteowlet
的疑惑)。倘若補注速度遠小於抽水速度,在一般陸地區域會發生地層下限,場景搬到海邊
則會發生海水入侵;澎湖的井之所以越挖越深根本就是因為淺井的水都被海水入侵,當然
只能繼續往下挖。此外,永續的水資源運用並不是"水不夠了就去找新的乾淨水源",而是
需要確實的檢視自己生活週遭&環境"到底浪費了多少水?",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前陣子
的新聞不是才報說台灣的馬桶一年可以漏掉多少水庫的水?,這就是最好的例證;此外還有
平常工廠屋頂洒水、公園景觀用水...等生活次級用水,真的需要用到"自來水水質"這麼高
標準的水體嗎??這些問題都是值得去思考&推廣的。此外水資源的開發除了伏流井&蓋水庫
之外,尚有更多的選項可供選擇,只是本文僅討論此兩項工法之差異,並不想將其他選項
帶入而模糊了原有的焦點。
※ 編輯: NiChu 來自: 122.116.78.37 (06/10 22:2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