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一日開始施打公費自費流感疫苗囉👨🔬🧑🔬👩🔬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10930004139-260405?chdtv&fbclid=IwAR1AP34YmXdmnmLL1jgAyRpi6CztiHQHPUHMsVaiFnrp6X8_6lmH4V88esA
因為新冠疫情,大家衛生習慣變好,反而流感,一般感冒等等的上呼吸道感染反而變得很少,但是,感冒病毒會就此絕跡嗎❓❓
今年最夯的見面問好第一句話就是問: 你的新冠疫苗打了嗎? 隨著新冠疫苗的施打普及率提高,終於看見了回歸正常生活的曙光,但是,這意味著你打了新冠疫苗有了新冠抗體,其他疾病的抵抗力反而因為退流行而逐漸消失喔❗️❗️❗️
10月1日流感疫苗就要開打,感染科權威,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指出,本土新冠肺炎盛行期間,這兩年已沒有流感、肺炎鏈球菌疫情,民眾在沒有抵抗力情況下,今年秋冬2大流行病年底恐會反撲,且根據健保統計,雖整體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患者比往年大減五成,但加護病房住院患者維持不變,顯示整體感染人數並沒有變,提醒今年冬天3種疫苗都應接種,才能避免感染新冠肺炎又合併流感或侵襲性肺炎鏈球菌,導致重症或死亡。
#大家一起打起來
#公費自費流感疫苗這裡都有
#記得與新冠疫苗要隔七天
#打疫苗提升保護力
#多打一種疫苗多一層保護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廣告與 「【芒狗狗】素養教育學習箱」合作播出 【芒狗狗】素養教育學習箱,是專們為台灣孩子打造的在地原創素養教材,內容針對台灣情境設計。 #芒狗狗素養教育學習箱 #讓孩子的潛力發光 👉🏻 現在參與募資 https://bit.ly/3y06Rid 本集節目內容由志祺七七頻道製作,不代表 【芒...
「住院人數統計」的推薦目錄:
- 關於住院人數統計 在 陳亮宇醫師 / 陳亮宇耳鼻喉科診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住院人數統計 在 剛剛好醫師-兒童內分泌 Dr. 黃世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住院人數統計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住院人數統計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住院人數統計 在 alex lam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住院人數統計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住院人數統計 在 [新聞] 外科醫師荒!台大也招不滿主任揪子弟兵- 看板medstudent 的評價
- 關於住院人數統計 在 保險行銷網 的評價
- 關於住院人數統計 在 大紀元獲得獨家資料顯示2020年至2022年3年間 ... - YouTube 的評價
住院人數統計 在 剛剛好醫師-兒童內分泌 Dr. 黃世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數字之外】
前幾天的COVID-19疫苗接種指引直播,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這張圖表了。這張圖總共出現了兩次,分別在不同講者的簡報中,足見其重要性。
這張圖表,是美國18歲以下兒童及青少年在疫情其間,依據不同的年齡層,因COVID-19 #住院的人次。
圖表內,最低的那一條虛線,是住院人數最少的族群:5-11歲的孩子。
而最上面的那兩條線,住院人次明顯高出很多,分別是0-4歲,以及12-17歲這個年齡區間的孩子。
由圖可知:當孩子年紀太小,或是年紀略大,在得到COVID-19後,有比較高的機率需要住院。
在國外疫情較為嚴峻之處,醫療資源只能保留給症狀比較嚴重的患者,所以,住院與否,也間接代表著感染COVID-19後的嚴重度。
0-4歲的孩子,因為年紀小,變化大,需要密切觀察,可能因此才有比較高的住院比例。
但是,12-17歲這個年齡區間,會需要住院治療,或許就真的是臨床狀況比較嚴重了。
所以,這張圖表透露出的訊息,就是:12-17歲的孩子,感染COVID-19後,症狀可能比較嚴重。
※
螢幕前的你,可能已經預料到,我解釋了那麼多,其實,就是想建議符合資格的孩子,盡快接種疫苗比較好。
但是,我還想再多說的是,醫學的進步,其實很殘忍。
透過發生在他人身上的症狀,我們學習著疾病的樣態;從倖存者與逝者身上,我們學習著瘟疫之神偏執的個性:誰被選上,誰被帶走,誰又留了下來⋯⋯
這張圖表上,其實,是無數個焦慮的家庭,無數個染疫的孩子,用生命所堆疊出來的結論。
這是過去這一年,地球另一端發生的故事了。
一年之後的我們,更應該珍惜,他人透過自身生命所傳達的,寶貴的資訊。
※
但願每一個孩子,
都能順利度過這波疫情,
沒有人感染COVID-19,
也沒有任何孩子住院。
希望我們寫到一半的
是抗疫成功的故事
沒有任何孩子
成為圖表上
統計的數字。
※
住院人數統計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如果時光倒轉,我會堅持放回父親的鼻胃管嗎?】
父親在過世前一年多,一年內因吸入性肺炎住進台大醫院三次,在與六位兄弟姊妹討論過後,我代他簽署了「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NR),同時最後與醫療團隊商量下,決定接受「鼻胃管攝取營養」的醫療決定。
我深知對一位神智清楚,最喜歡美食的老人家,接受這種生活方式是何等的困難,但在理智的衡量下,他十分勉強地答應了。最初他偶爾在深睡中,不自覺地自己動手拔掉鼻胃管,而他老人家尷尬地向我道歉的神情至今仍是我的夢靨。
之後每個月在幫他更換鼻胃管時,都會在前一晚拔管,讓他當晚睡得十分舒適,而隔天一早再幫他換上新管。幾個月後,他開始告訴我,他實在不願意再插回鼻胃管,「這種存活沒有尊嚴,沒有品質,不如不要活」。
後來他甚至一直搖頭拒絕,直到我告訴他,再這樣拖延下去我上班會遲到,他才閉上眼睛,滿臉不高興地讓我插上新的鼻胃管。在上班的捷運車上,有時我會想到幾分鐘前父子互相道歉的情景,而忍不住流下淚來。
2008年父親在沈睡中安詳過世,但我偶而仍會回想到那一幕我堅持他接受鼻胃管的難忘情景,而不自覺的愧疚落淚,因為我實在沒有理由強迫他接受這種他認為「沒有尊嚴的存活」。父親過世時雖然已經衰弱臥床好幾個月,但他心智清楚,他的意見應該被尊重。我們提供營養,延長生命固然重要,但當事人對「人生的意義與目的」的看法,應該遠比家人活過百歲的紀錄來得重要,我們這樣執意繼續使用鼻胃管到底是為了誰?
當台灣通過「病人自主權利法」之後,我常會想起,如果我們當年有機會讓他老人家主動與子女們討論自己人生旅程的最後階段要怎麼「走」,讓家人了解他的願望,我們一定能使他更無憾地走完美滿的人生[1]。
■我是醫師,我不要被插鼻胃管
第一次看到這位病人,只見她的雙手被綁著,很激動一直要去扯鼻胃管,甚至連腳都扭動起來。老太太的兒子對我說,她在家裏就是這樣,一不小心,鼻胃管就會被扯掉,把手綁起來是不得已的。
我試探性的問了這個兒子,「如果是您自己,您要這樣插著鼻胃管,然後被綁手嗎?如果是我,當我吞不下,我就要死了,我不要被插鼻胃管。」
兒子說:「最好不要插,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呀!一個人不能吃,就沒有營養,沒有營養會死吔,總不能看著媽媽活活被餓死吧?醫師,沒有鼻胃管,怎麼可以呢?」
結果,這個病人住院三天中自拔二次鼻胃管,就在第二次自拔管路當下,我剛好走進病房,我說:「鼻胃管不見了!」,只見媳婦冷眼的對著外籍看護說:「妳是怎麼顧的?」,可憐的看護說:「我就要翻身,才鬆綁,她就自拔了。」
好令人心酸的場景,但這樣的場景、類似的對話,每日不斷地在臺灣各地上演著,這是一個講究孝順的國度嗎?
在加護病房裏,曾經有一位九十多歲的老先生向我哭訴:「醫師,我又沒有做壞事,為什麼把我綁起來?」被插鼻胃管的病人吃下的食物,沒有經過味蕾的品嚐,無法感受到食物的酸甜苦辣,他們常說:「醫師,我都沒吃。」[2]
■居家醫療醫師陳乾原,自插鼻胃管實驗後的省思
試想插著一條塑膠管,從鼻腔通往胃,過一天的生活。吃飯、洗澡、睡覺,都不能拿下,那會是什麼樣的感覺?居家醫療醫師陳乾原,曾嘗試自行插鼻胃管,親身體驗患者的感受。
根據衛福部的最新統計,全台65歲以上的住院人口當中,插鼻胃管的人數多達12萬人,比例為17.94%。換言之,65歲以上住院的患者,幾乎每5人就有1人選擇以經鼻腔灌食的方式,維持身體所需的營養。儘管在醫療現場極為常見,鼻胃管卻也是生命末期最常引起爭議的醫療處置之一。例如,知名作家瓊瑤就曾為了先生平鑫濤在失智、中風後是否該插鼻胃管灌食,和繼子女發生衝突。
倘若有天,我們因故失去了自行進食的能力,究竟該不該插鼻胃管?比起紙上談兵,深耕居家醫療領域的醫師陳乾原決定自己試插鼻胃管,了解這項醫療處置對患者的身心影響。親自當過一回病人,才能以新的角度思索生命的困難抉擇。
陳乾原醫師笑說,第一次插管雖然不到3分鐘就放置完成,但插入不久後就有明顯不適感,他馬上拔出。吃完晚餐後,他再試插2次,結果竟然因為管路刺激腸胃蠕動,胃裡的食物全吐了出來!就這樣來回折騰了幾次,插管第4次,才成功完成灌食、睡過夜。
他形容,從鼻胃管灌食雖然沒有特別不舒服,但鼻腔始終有異物感,有時會需要張嘴呼吸。除了流眼淚、鼻涕外,夜間睡眠也受到影響,很難進入深層睡眠狀態。隔天一早灌完牛奶,他拿掉鼻胃管,最大的感想是:「以口進食真好!」
■既然鼻胃管會造成患者的極大不適,為什麼在臨床上仍如此常見?
陳乾原醫師解釋,插鼻胃管的患者,通常是因為疾病、老化導致吞嚥困難、容易嗆咳,或者經醫師評估以口進食所獲得的營養不足、大型手術或治療前需要灌食以獲得充分營養等。
儘管鼻胃管具有灌食、給藥方便、可快速補充營養等優點,陳乾原醫師也提到,不少意識清醒且還有力氣的患者,會因不舒服而自行拉扯鼻胃管。到頭來,家屬必須約束患者,限制其行動。
此外,愈來愈多研究也顯示,插上鼻胃管不會降低吸入性肺炎的機率。甚至若缺乏復健,口舌等咀嚼相關的肌肉會持續退化,將來誤嚥機率更高、更難恢復以口進食。
陳乾原醫師指出,從醫師的角度,若插鼻胃管無助於改變病程、增加復原機率,也不能讓患者過「自認有品質」的生活,就要審慎考慮插管的必要性。像是他有位患者是重度失智的奶奶,原本營養師評估,灌食可讓她多少恢復力氣。
但插上鼻胃管後,奶奶原有的褥瘡等問題都未改善,後來又發生吸入性肺炎。女兒同時照顧重病雙親,心力交瘁。他認為,在這樣的情況下,插鼻胃管的意義就不大。
■「透過餵食,家屬可以好好陪伴患者,反而是一個療癒的過程」
陳乾原醫師說:若吞嚥功能不佳又不想插鼻胃管,可考慮胃造口手術,藉由腹部上的管路直接灌食。或者,當患者年事已高、處於疾病末期,本人又沒有進食意願時,也可以只提供水分不餵食,不失為一種善終的選擇。
有些家屬擔心,不用鼻胃管或其他方式積極地給予營養,是不是就等同於讓患者「活活餓死」?陳乾原醫師提到,居家醫療的現場,常有許多年邁、接近生命終點的患者。他最大的體悟是,無論人的意志有多強、醫療有多進步,生命往往有自己的出路[3]。
■放棄無效醫療,讓病人走得安心!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黃勝堅總院長:「唯有認識死亡,才懂得如何善終」;鼻胃管,真的有必要嗎?鼻胃管的使用在台灣相當普遍,許多末期病人如癌症、失智症的患者,醫療人員為了維持其生命,通常都會建議使用鼻胃管提供營養,但對患者來說不但不舒服,對自尊也是一種傷害。
事實上,現在國際上的最新觀念是,不推薦末期失智病人使用任何管路,建議經口餵食,以細心的手工餵食方式,為病人保留尊嚴,並把時間留給患者和家屬。
黃勝堅院長舉例,曾經有一位腦部受傷的96歲老先生被送到急診,老先生的兒子主動告訴主治醫師:「拜託不要幫我爸爸插鼻胃管。」醫師回答:「可是不放鼻胃管就沒有營養,而且有用鼻胃管比較不會吸入性肺炎。」
兒子反問:「難道用了鼻胃管,就一定不會肺炎嗎?我爸爸都96歲了,他需要的不是再活那麼久,應該是尊嚴擺第一!」於是,老先生轉出加護病房,在子孫環繞、手中抱著愛貓的情況下安然辭世,了無遺憾又保有尊嚴[4]。
■身心健康五戒:吃對、運動、睡好、微笑、刷牙
老後最理想的境界是無病無痛,自己和家人都不必為難。在陳乾原醫師的診所中,貼有一張提醒自己和患者的「身心健康五戒」:吃對、運動、睡好、微笑、刷牙。
▶吃對:
是以低脂、少糖、少鹽為原則,吃多色蔬果並喝足夠的水。
▶運動:
每週應有3次、每次至少半小時,胸、臂、腹、腿都要動到。
▶睡好和微笑:
則是早睡早起,心情愉悅,保持身心穩定。
▶刷牙:
一般人最容易忽略的刷牙,其實和老後的生活品質關係極大。陳乾原醫師指出,牙齒刷乾淨,才能維持咀嚼能力。再加上近年研究已顯示,牙周附近的細菌會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也會引發身體的炎性反應,導致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影響認知功能。可以說,口腔清潔做得好,需要插鼻胃管的機率也會減少[3]。
尊重生活品質與生命尊嚴的國家,退化的老人不會被插鼻胃管,照顧者會細心地、慢慢地進行餵食,如果真的不行了,不會強迫灌食,然後老人就順著生命自然的軌道,離開人間,展開另一段靈性之旅。
在歐美澳等國,他們不會為無法自然進食的臥床老人插鼻胃管,或採取經腸道營養等延命措施,他們認為,人終有一死,如果讓老人家這樣延長死亡的時間,反而讓其人權與尊嚴受損,是倫理不容的壞事。
陳乾原醫師說「我覺得人怎麼生活,大概就會怎麼死去。」。修行在日常,好好照顧自己,生命才會有圓滿的結束![2]
黃勝堅醫師表示「時間到了,該怎樣就怎樣」,死亡是生命的最高境界,完整的死亡才會讓生命更圓滿,無論醫師或民眾都必須了解死亡,唯有認識死亡,才懂得如何善終。當醫病雙方都具備「死亡識能」(Death Literacy),理解醫療也有極限,彼此才能互相尊重,成為生命共同體,一起幫助病人走向美好的善終,而不是強制施以插管、電擊、心肺復甦術(CPR)等急救[4]。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元氣網)「醫病平台/如果時光倒轉,我會堅持放回父親的鼻胃管嗎?」: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01/5685714
[2](幸福熟齡)「我是醫師,我不要被插鼻胃管 陳秀丹醫師:期盼十年後的台灣,沒有被捆綁的老人」:https://thebetteraging.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detail/201906210032
[3](50+好好: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居家醫療醫師陳乾原,自插鼻胃管實驗後的省思:老後不想插管,現在該做哪些準備?」:https://www.fiftyplus.com.tw/articles/20911
[4]幸福熟齡「放棄無效醫療,讓病人走得安心!黃勝堅:唯有認識死亡,才懂得如何善終」:https://bit.ly/2URlK46
➤➤照片
[2]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高齡化社會 #低效益醫療 #鼻胃管 #病人自主權利法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 國民健康署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住院人數統計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廣告與 「【芒狗狗】素養教育學習箱」合作播出
【芒狗狗】素養教育學習箱,是專們為台灣孩子打造的在地原創素養教材,內容針對台灣情境設計。
#芒狗狗素養教育學習箱
#讓孩子的潛力發光
👉🏻 現在參與募資 https://bit.ly/3y06Rid
本集節目內容由志祺七七頻道製作,不代表 【芒狗狗】素養教育學習箱 立場。
--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體驗志祺七七文章版:https://blog.simpleinfo.cc/shasha77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護理師工作 #護理師工作環境
各節重點:
00:00 前導
01:06「芒狗狗素養教育學習箱」廣告段落」廣告段落
01:59 護理師瑣碎、繁忙的日常工作
03:38 護理師的「花花班表」和「待命制度」
05:18 台灣超高「護病比」,衍生高風險
06:47「健保制度」讓醫院無法聘用太多護理師?
08:04 其實制度有在改善,但仍然不夠
08:53 我們的觀點
10:34 提問
10:53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黑毛
|腳本:黑毛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歆雅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護理人員應具備的專業核心能力:https://bit.ly/2TXEeCT
→【志為護理第十六卷六期 - 阿長,請聽我說】獨當一面我可以:https://bit.ly/35P2Z6Q
→花花班表 責任制成災 護理人員要求調整輪班制度:https://bit.ly/3gZ1BDU
→【台灣勞工季刊】第61期 醫護人員適用勞動相關法規之介紹:https://bit.ly/3x6baI5
→【圖表】大火燒出台灣「護病比」問題,美國與澳洲作法更細膩:https://bit.ly/2SrJP3U
→【醫學中心大調查】你不知的住院真相:看護7成外包,風險誰扛?:https://bit.ly/3gRvk2P
→【全責照護】行政院長期照顧推動小組提案:https://bit.ly/3xKwhzt
→健保會審查〈一〇三年提升住院護理品質方案經費〉會議紀錄大剖析:https://bit.ly/3vTAZt6
→106年醫療機構人力現況調查統計:https://bit.ly/2SnZiBT
→當你生病了,躺在病床上,你的命每小時只值26.8元護理費...血汗醫療到底誰倒楣?:https://bit.ly/3A4eLZ0
→爭取「全民健保提升住院護理照護品質方案」屆滿十週年:https://bit.ly/35KoiGG
→護病比已納入評鑑及健保給付連動 護理執業環境漸改善 人力已見回流:https://bit.ly/3vUcuwb
→「向醫院資方拋媚眼」 醫院評鑑刪除護病比 醫改會痛批衛福部打假球:https://bit.ly/2SlJfV8
→【衛福部】全日平均護病比資訊公開:https://bit.ly/3xPyBVW
→四個Q&A告訴你,為什麼醫護人員也很血汗卻無法罷工?:https://bit.ly/3gRvOWH
【 延伸閱讀 】
→獨立特派員 第489集 (留住護理師):https://bit.ly/2SnZuRD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http://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住院人數統計 在 alex lam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国内感染】新型コロナ 50人死亡 4199人感染確認(4日20:15)
奧運倒數80日,7月23日開幕
竟然出現傳聖火群組! 奧運聖火既工作人員有8人確診
4月9號累計50萬,但5月初已經60萬,3星期左右就增加了十萬人確診
第4波疫情好嚴重,其中原因係變異病毒已經擴散了
大阪府已經準備延長緊急狀態 預計至月底
日本現在最嚴重就係大阪府內,醫院床位不夠用,重病病人非常多
▽東京都は14万2322人(609)
▽大阪府は8万5235人(884)
▽神奈川県は5万4490人(214)
▽埼玉県は3万8707人(185)
▽愛知県は3万4748人(219)
▽千葉県は3万3743人(124)
▽兵庫県は3万3260人(337)
▽北海道は2万5023人(233)
▽福岡県は2万4718人(239)
▽京都府は1万3070人(113)
東京都、大阪府、兵庫縣及京都府等4都府縣因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實施「緊急事態宣言」,期間為4月25日到5月11日。
大阪府今天通報新增確診884例、死亡20人,累計確診8萬5235例、死亡1552人。
吉村今天受訪時說,大阪府內疫情持續擴大,病床也非常吃緊,處於非常嚴峻狀態;對於預計實施至本月11日的緊急事態宣言,吉村認為,很難放寬或解除目前的防疫措施。
大阪府預計將在黃金週收假後的6日或7日召開防疫對策本部會議,基於確診人數與醫療資源狀況等數據,判斷是否向中央申請延長實施緊急事態宣言。
報導指出,大阪重症病床不足的危機仍在持續,昨天重症病床使用率高達99.7%;同為關西地區的兵庫縣重症病床使用率則超過80%。
兵庫縣今天新增確診337例、死亡4人,其中有2名死亡病患正排隊等住院,卻分別在自家與老人照護設施去世;兵庫縣累計確診3萬3260例、死亡708人。
另外,東京都今天新增確診609例,雖然比前一週的週二確診病例數下降,但7日平均確診數還是比前一週高,仍然呈現疫情擴散的趨勢。
德島縣今天決定要向中央政府申請適用緊急事態宣言前一階段的「防止蔓延等重點措施」。
德島縣昨天新增確診60例創新高,4月總計確診773 例,是3月確診病例數的8倍;加上德島縣鄰近關西地區,認為有必要實施進一步的防疫對策。
根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指出,第四波疫情會如此嚴重,除了民眾防疫疲憊外,傳染性強的變異病毒株也是其中一個因素,且每次只要一解除緊急事態,疫情就升溫。 專家也發現在關西地區變種毒株 N501Y 比例大幅增加,新增確診者有六成以上都是感染次病毒株,但這株病毒在今年二月時幾乎都還沒被檢出,三月才開始增加,東京某政府官員認為:「若考慮 N501Y 的傳染力,今後新增確診陽性者也會繼續增加。」 日本東京慈惠會醫科大學教授浦島充佳日前說,日本發現英國變種病毒株過了約3個月,研判正變成大阪府及兵庫縣感染主流,「接下來就算日本發生跟英國一樣的感染擴大也不足為奇」。 根據厚生勞動省統計,在大阪、兵庫、奈良、沖繩等地,重症患者病床使用率超過 50% ,其實已經達到政府新冠病毒感染症對策小組所制定疫情的「第四階段」,代表疫情爆發式擴大標準,醫療緊張的狀況仍在持續。 看來日本目前疫情難以平復,眼看離東京奧運開幕日不到一百天,東京奧運暨帕運組織委員會副主席遠藤利明先前表示:「現階段東奧仍有舉辦可能,沒有考量停辦。」 雖然不能說沒有不能舉辦的判斷,「但考量到日本的狀況與因應作為,我們認為完全可以舉辦,並致力達成」,遠藤利明說道。 近期亞洲地區疫情不平靜,這波疫情席捲各國,恐怕想要回到正常的生活還有一段時間需要努力。
COVID-19/ 日本已達「疫情爆發式擴大」標準!累積確診飆破 60 萬大關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170240
住院人數統計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全球第三大疫區的巴西疫情持續惡化,3日創下疫情爆發後,單日死亡人數新高。根據巴西衛生部統計,過去24小時新增1910人病故,已經連續42天死亡人數破千人。聖保羅省平均每2分鐘就有1人需要住院治療,醫療系統瀕臨崩潰;省長宣布6日開始的兩週,隔離限制升到最高等級的紅色警戒狀態。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15657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住院人數統計 在 保險行銷網 的推薦與評價
根據衛福部統計數據,二○一六年不分門住急診,臺灣骨折就診人數共計27萬1480人,二○一五年僅是骨折與脫臼的住院手術就有13萬7094件。 ... <看更多>
住院人數統計 在 大紀元獲得獨家資料顯示2020年至2022年3年間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住院 的醫保 統計 數據中,青、壯、少、幼年的總比重遠超其它年齡段,而且2020年、2021年 住院人數 比2022年少很多| #新視角聽新聞. 2.3K views · 7 days ... ... <看更多>
住院人數統計 在 [新聞] 外科醫師荒!台大也招不滿主任揪子弟兵- 看板medstudent 的推薦與評價
ETtoday新聞雲>ETtoday健康雲
2023年10月04日 18:29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外科醫師給人壓力大、工作強度高的印象,近年願意走外科的年輕醫師越來越少,連醫界
龍頭台大醫院也發生外科招不滿的情況。台大醫院外科部近日特別拍攝影片招募新進住院
醫師,報名日至明(5)日截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今坦言,目前尚未招滿,而台大外科
有非常好教學環境,悠久良好的歷史,還有非常充足的資源;且不僅是教醫師開刀,更是
希望培養領袖人才,若還沒有決定方向,或者有一點點想要嘗試外科,都可以來試試看。
又到了住院醫師招募時節,台大外科部主任陳晉興與子弟兵特別拍攝影片「台大外科尋找
未來醫學領袖」。影片中醫師分享,台大外科就像一個大家庭,大家成長不是各自讀書,
而是一起討論、學習,互動幫助很多,學長姐和學弟妹之間關係緊密。
也有醫師笑稱,台大外科最特別的是「一方之霸」的感覺。陳晉興就直言,台大外科有非
常好的品牌、教學環境,非常悠久且良好的歷史,還有非常充足的資源,來這裡的住院醫
師,可以學他任何想做的。
陳晉興特別提到,外科醫師和其他科不一樣,「外科每一個動作對病人都是傷害,刀子一
劃下去,傷口就在」,希望傷害小一點,但能為病人帶來更多好處。
陳晉興接受《ETtoday新聞雲》訪問時表示,外科醫師越來越沒有人要做已經是趨勢,台
大外科每年招募18名住院醫師,統計近幾年報名人數日漸減少,從原本還有50幾人,到去
年僅有20幾人來報名,而且最後沒辦法招滿,今年到目前招募10幾人,也尚未招滿,還在
努力中。
「不是台大外科越來越不好。」陳晉興分析,台大一直很好,外科收入也不差,但是趨勢
來看,很多人不想走很累的科,也希望壓力少一點,而跑去開業、做醫美,也因此,每年
醫學院人數雖然增加,願意走外科的人卻變少。
進一步細看外科,陳晉興說,有些分科可以招滿,例如整形外科、神經外科等,但說到最
慘莫過於小兒外科,一直都招不滿,至於胸腔外科、心臟外科、一般外科也不是那麼多人
。
陳晉興強調,台大外科不是只有培養醫師開刀,更是希望培養領袖人才。「這裡有最好環
境、師資、大學,還希望他們有進修管道,以往主治醫師才有機會進修,在台大資深住院
醫師就有規劃結合碩博士結合課程,一邊當醫師一邊唸研究所;而且現在也有保障工時,
避免住院醫師太累。」
陳晉興喊話年輕醫師,只要有一點點想要走外科,或者還沒有確定方向有點猶豫,就可以
來台大試試看,特別是有些人可能會擔心台大申請不上,不要有這樣的觀念。
影片中台大外科醫師分享,台大次專科老師都很厲害,一定要考慮來台大外科,儘管只是
來RUN PGY也不虛此行;也有醫師談到,科內不會給很大身心壓力,反而是有足夠時間和
資源,往想要的方向發展。除了開刀技術之外,觀察到的事情寫出來成為論文發表,台大
可以給予你手術房之外的東西。
別擔心 一開始沒招滿不要緊 等到小科放榜後 一些沒備上的終將回歸大科
屆時大概可招滿了
不過其他大廟的外科不知道招得如何 北榮? 林長?
--
5566,簡稱五六,於2002年01月21日正式出道,
是台灣喬傑立娛樂旗下的男子團體,
成員有孫協志(團長)、王仁甫、
王少偉、許孟哲,
與已退出的為彭康育(小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1.22.167.10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edstudent/M.1697012152.A.489.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