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居民只想知道怎麼分流,不是直播】
.
柯市長於6月2日實施「市場即時影像直播」,叫市民上市場採買前先上網看人潮再出門,今天更出動警察說要來管秩序。先不說柯市長在5月30日說「難道要派警察嗎」,現在又說要派警察,七天內政策反覆。
.
第一,先說我們大安文山唯一有影像直播的木新市場。
.
市長知道木新市場有分室內和室外市場嗎?只拍外面是什麼意思?室內市場全部強制歇業了嗎?還有,室外市場是一條很長的道路,影像停在本來就不太有人的便利商店前面,只看得到約十攤,約只佔室外攤位五分之一,請問是要叫居民看什麼?居民要怎麼判斷何謂人潮擁擠?市場主要長輩客群,不會用網路,又要怎麼辦?
.
第二,截至6月6日,全台北市僅設置 10 處市場影像直播,其中大安文山14個市場,只有1處有設影像直播。
.
請問柯市長知道大安文山其他市場也很大嗎?比方木柵市場和景美市場,就是知名文山大市場,大安區也有通化市場,這些市場,若要逛完每個攤位,各自大約需要花兩小時,平常假日人數也在一千人不等。
.
不曉得我們大安文山居民要去其他市場的話,該怎麼像柯市長一聲令下「出門前先看一看直播」?
.
第三,柯市長知道,市民真正在乎的是「怎麼分流」嗎?
.
我們文山區目前還是第二大感染熱區,大多數居民也願意配合防疫,結果,想知道怎麼分流,卻什麼規則都找不到。
.
#因為市長之前根本沒有分流政策。
.
我們部分市場自治會和里長,只好趕快自救,自行宣布身分證字號分流,讓民眾有規則可遵循。奇怪,柯市長之前為何這麼堅定不採用分流政策?
.
不喜歡學其他縣市用身分證分流,想用生肖分流、星座分流、生日月份分流,都很好啊,#重點是要分流!
.
市長沒有公佈市場分流規則,大家到底要怎麼遵守呢?
.
真的不懂柯市長何苦要堅持特立獨行,始終不願宣布分流管制措施。直到剛剛才鬆口,拖了這麼久,不知道為什麼。
.
當初第一時間我對市府提出書面質詢,也與其他很多議員,早就已經請市長要趕快分流,無非是議員真的跟市場生態比較熟,我提出這些也無非是就事論事。
.
目前已有約 7 個縣市啟動身分證號分流措施、也規定民眾進市場前要量體溫、掃描實聯制QR code,人潮群聚,努力將感染風險降到最低。
.
總之,市長剛剛終於說要分流管制了。在此建請市長能讓警察一起協助市場自治會人力,共同來管控分流,而不是放生市場自治會和里長,又只會處罰攤商,讓小本經營攤商真的非常痛苦!
.
---
#大安 #文山 #林穎孟
問政報告 https://yingmeng.pros.is/report2020fw
陳情與免費法律諮詢請洽 https://forms.gle/pG7YjamwHcN1735d7
何謂歇業點 在 阿扁們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六月十五日,《溫室氣體減量與管理法》在立法院三讀通過,在法條中明文確立了目標:二〇五〇年時,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將降到二〇〇五年的一半以下,也就是一·三億噸。
而排放量高達二·七億噸、排名全球第二十四名的台灣溫室氣體將實施總量管制,分配各部會、企業排放量,若超過,就得自己花錢購買。被稱作「減碳三法」的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溫減法、能源稅法,終於邁入下一個里程碑。
圖利廠商?避免勞工失業?
《溫減法》的提案甚早,在十年前就有立法的呼聲,「但反對方堅持不將期程與目標入法,我不能接受。」期程與目標,是主推此法的立委田秋堇堅持十年的原因。
她感性地回憶起多年前時任環保署長張國龍,「宜蘭反六輕場場硬仗,他是一路幫忙的大恩人。但是他們送進來的法,沒有期程、沒有目標,我就是不能答應,想起當時必須拒絕他的情景,我都很難過。」她說道。
但通過的同時,卻有同黨立委批評是在「圖利」石化業。立委林淑芬批評第二十條中,為了預防「碳洩漏」(避免廠商因為國內法規嚴格而外移到其他國家)而讓石化產業享有優惠,「行政部門跟廠商根本站在一起,人民呼吸的每一口空氣都是有毒的,現在還在玩文字遊戲、圖利廠商?」
林淑芬提到,實情是,高雄許多石化業廠商都已準備歇業,當碳交易的制度被建立,廠商可能會選擇延遲關廠,形成減碳實情,再將額度交易出去,「諸如此類的弊端,立法時都沒有被注意到。」在她的爭取下,才建立了關廠額度回收機制等防堵機制。
產品賣不出國?產業界也著急
但田秋堇卻很不以為然。「台灣是歐盟設立『碳洩漏』條款的受惠者,我們怎麼可以不設這一條?」田秋堇指出,倘若歐盟當時實施溫室氣體減量時,沒有設立碳洩漏,國外的高汙染產業可能就會跑到台灣來設廠,讓「RCA」事件重演。
田秋堇認為,除了避免台灣廠商跑到環保法規沒那麼嚴格的國家排碳,也要避免產業外移造成勞工失業問題。她舉例,就像當年為了防止因毒品而起的愛滋病擴散,提供給毒癮患者替代性毒品美沙酮,就被大力批評。「但研究證明,如果沒有美沙酮,台灣現在的愛滋病患可能會多好幾萬人。」田秋堇表示,「碳洩漏給予廠商的優惠,就是美沙酮。」
產業出走並不是杞人憂天,事實上,《溫減法》一通過就有產業團體對媒體嗆聲,標準訂得太嚴苛,政府又沒有配套措施,等於是在把產業逼走。
工業總會一直被視為《溫減法》立法最大的阻力,但工總秘書長蔡練生指出,工總一向主張要「趕快訂」,因為節能減碳是國際趨勢,倘若無法配合國際做法,產品出口時就會受到阻礙,如同歐洲許多國家已經開始看產品的碳足跡、綠色標章。而工總反對的關鍵,還是回到立委堅持的核心:期程與目標。
蔡練生解釋,「國際趨勢目前尚未明朗。京都議定書訂了這麼久,連美國也沒有簽署。而我們也不是簽約國,根本沒有機會加入,憑什麼要跑在人家前面?在這方面,我們應該要當追隨者,而不是領導者,也要考量競爭對手是怎麼訂定的,涉及到未來的產業調整。」
「台灣不要核電,又要做溫室氣體的管控,等於是雙倍的挑戰。我們的經濟還在成長,自然會帶動能源需求,也會增加碳排放。」蔡練生質疑,「除非政府願意去檢討能源政策,到底要著眼於減量,還是要走入非核家園?」
蔡練生也希望政府積極輔導,透過技術協助與設備更換的低利貸款,讓廠商邁向更有效率的能源使用,「不是嘴巴講講而已,要有實際作為。」
從產業界的質疑,暴露出《溫減法》的宣誓性意味還是比較強。雖然期程與目標在重重反對下入法,地球公民基金會能源與產業部主任蔡卉荀指出,「關鍵還是在子法的訂定。」
細部措施未訂定,就讓二〇一二年開始控管的PM2.5,雖然有期程與目標,卻在實施三年之後出現了不降反增的荒謬情形。蔡卉荀指出,目前的《溫減法》還算理想,但執法如何做、各部會的配套方案都是日後需注意的關鍵,免得一樁美事再度淪為空談。
何謂「最佳可行技術」引爭議
蔡卉荀舉例,每年的「總量」如何訂?假設訂得太高,某企業可以宣稱自己排了二二○○萬噸,實際上只有一八○○萬噸,看似實際達到減排,多餘的量就變成了可交易的籌碼,「但它實際上沒有排那麼多,就算謊報有罰則,但罰款夠不夠?而政府又要如何查驗廠商實際的排放量與登錄的符不符合?這些都是細節。」蔡卉荀提到。
而經濟部能源局率先提出四大配套:研擬調整產業結構、擴大綠能發展、新建電廠、開徵能源稅等。其中「新建電廠」字面上令人疑惑。但能源局長林全能表示,目前燃煤、燃氣電廠皆積極推動採行最佳可行技術,最大限度地減少碳排放。田秋堇也補充,設備與技術的更新能夠讓能源的使用更有效率,不見得是件壞事。
但「最佳可行技術」的「最佳」如何與時俱進?林淑芬以《空汙法》為例,在沒有人要求檢討的狀況下,《空汙法》實際的「最佳」居然停留在二〇〇二年。而環保署則回應,依法將針對排放源訂定效能標準,以獎勵業者儘早推動減量工作,而在此標準研訂過程中,就會參考國際間最新的方式之做法,維持「最佳可行技術」。
而中央政府始終沒有提出長遠的能源政策,也是爭議多年的焦點。此次也成功入法,《溫減法》第五條第一項指出,應「擬定逐步降低化石燃料依賴之中長期策略,訂定再生能源中長期目標,逐步落實非核家園願景」,成為成文法條,就看主管機關如何落實。
而林全能提到的能源稅,也是各方革命多年尚未成功的法案,「它的原罪是『稅』,大家聽到就害怕。」田秋堇無奈地說,「但有了能源稅,許多如燃料稅、氣燃費都會被減掉,它不是一個增稅的法案,是雙重紅利。」
倘若課徵能源稅,目前擔心的溫室氣體謊報問題、工業設備效率問題都能自動解決,用多少、課多少,不希望被課稅,就會自動採行減碳的作為。
能源稅等歐盟課徵邊境稅再實施?
國、民兩黨都曾經將能源稅納入政見,有過多次研擬會議,卻始終沒成,有人私底下跟田秋堇透露,產業界是希望外國開始對台灣課徵邊境稅時,再實施能源稅。
「歐盟現在有能源稅,我們沒有,產品的成本就比較低,歐盟有可能會利用邊境稅來讓彼此產品的競爭力『公平』。在歐盟還未實施之前,產業界會覺得突然被課稅很吃虧。」唯一一位將「減碳三法」都送進立院的田秋堇感嘆,「如果說《溫減法》是孤兒,能源稅就是棄嬰,還是遭虐待的棄嬰。」
有了《溫減法》,台灣能不能真如政府宣稱,進入減碳時代?還有待後續檢驗。
何謂歇業點 在 秦嗣林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秦嗣林: 五十知興替 才有機會浴火重生
孔夫子說:「40不惑,50知天命,60耳順⋯⋯」,這年頭,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何謂天命,可能90歲也無法知天命。我認為,50歲做不到知天命無妨,但一定要能「知興替」。
最近有個朋友來找我,他和我一樣,從學徒做起,經營當鋪也有40、50年了,他的孩子甚至跟我學過如何經營當鋪,可惜孩子志不在此,無人能繼承衣缽,讓他決定退休結束當鋪。我去訪過日本東京和大阪的「質屋」(當鋪),他們也感嘆「後繼無人」,年輕人寧可領22K,也不願意回家接掌當鋪事業。
1970年,我12歲,第1次進當鋪,那時的當鋪規模不小,業務量龐大,社會依賴度強,當然,流當品也不少; 1975年,我當學徒,隨著民生物資質量提高,利潤大增,當鋪業如雨後春筍般開立,那時候很流行這段話:「狗來富,貓來開當鋪」。當年,要能開當鋪,除了專業,還必須很有錢,而且要有一定的社會地位。
1980∼1990年,當鋪生意變差,也沒人想當學徒,當鋪業走下坡,打著信貸質借,又不需質押物品的「新興當鋪」(錢莊)隨之興起。在銀行及新興當鋪夾殺下,傳統當鋪越來越失利,1991年,傳統當鋪和新興當鋪還有6比4的比例,如今僅剩下1比9。
因此,經營當鋪的人有兩種選擇,一是選擇歇業退休,二是選擇創新改革,但這條路不輕鬆,因為前無古人案例可以追尋。人生不就是這樣嗎?舊當鋪只想持盈保泰,競爭力不足;新興當鋪競爭激烈,會想到很多新點子。傳統當鋪依賴的老客戶已經沒東西可當了,當然會被自然淘汰。
有興必有替啊!任何的創新都有盡頭,除非靠無止盡的學習,我也在思考我的興替,該退休呢?還是重新思考自己的戰略位置?不管是哪一條路,50歲知興替很重要,「知道」和「不知道」差別很大,谷底要學習,高峰要謙卑,知興替才有浴火重生的可能,50歲能知興替是很幸福的事,60歲才知道就太晚了,要知道,50∼60歲是人生最輝煌的10年。
50歲若還耽溺於成功或失敗,是浪費光陰;知道失敗即將到來,欣然接受,是一種避免跌倒的睿智。像我朋友決定把當鋪收掉,也是一種選擇,重點是要有所認知。希望讀者看完本文,能闔上雜誌思考一下,現在的所作所為和各項選擇,是不是都符合心中所想?要知道,現代人的人生之路已經比Google Map 還要複雜了。
我決定,接下來會少上電視節目通告,雖然我帶動了節目淘寶熱,但我的個性實在不太適合,體能也有些透支。我雖是領頭羊,但不見得要走到最後,我樂觀其成,也想沉潛,這就是我的朋友下決定之後我的反思和決定,我的知興替。
秦嗣林小檔案
學歷:國立空中大學人文系
現任:台北市大千典精品質借(當鋪)機構執行長、台北市當鋪商業同業公會第13屆理事長
台北市當鋪商業同業公會第16屆榮譽理事長
著作:《29張當票3:門簾外的人生鑑定》、《29張當票2:當鋪裡特有的人生風景》《29張當票:典當不到的人生啟發》
@更多文章詳見Money錢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