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離開的第三年,我們的愛從未衰退
.
#江湖夜雨讀金庸
.
時間醞釀金庸的偉大,也映照它的閃耀
.
在我的文化潛意識裡,每個人家裡書房的書櫃最上一層,都應該安放著一套精裝版的金庸全集。讀或不讀無所謂,供奉起來即可,就像家裡安個文昌帝君,保家裡的文化氣質長存
.
而且小孩們不知道為什麼,通常放得越高的書,他們就越有興趣拿出來看
.
聽起來有點危險,一如有些人總覺得武俠武俠,只能舞而且瞎,會不會讓孩子走上歧途。但讓小孩這種還在探索的心靈讀金庸肯定沒錯,金庸先生的作品是鍛鍊過的文字,用著精確的精鍊的語言,告訴人們什麼是中華下文化的七情六慾
.
數不清多少個美好想像的畫面,又數不清被撕裂了多少回
.
尤其是最美的愛情故事 #神鵰俠侶
.
絕美的小龍女竟然失身給一個癩蛤蟆道士甄志丙,當小龍女還以為那個人是楊過,又是害羞又是驚喜,卻沒有想到修練完回來的楊過,被問著你有沒有想過讓我做你的妻子時,楊過驚恐的說著我不配
.
這段看得書另一頭的我大喊,我願意我願意我願意
.
可惜小龍女沒聽到來自現實的呼喊,一氣之下,離開了終南山,開始了兩人多災多難的江湖行,還好最終兩人仍情定絕情谷底。但另一方面,這段離經叛道的愛情,跳脫了傳統世俗定義下的框架,但我們卻純然不覺的對這對佳偶惋惜。唯有金庸才能讓人們對這種不容於世俗的愛,獻上情不自禁的祝福
.
因為愛,所以愛
.
說金庸掌握了中華文化的密碼可一點都不為過,他的武俠不只是武與俠,是傳統儒家文化下的人生百態、愛恨糾葛,也是西方人不得其門而入的中國文化之美
.
不信?請翻譯一陽指、黯然銷魂掌、凌波微步
.
這也解釋金庸先生得不了諾貝爾獎的疑問,因為,降龍十八掌的The 18 palm attacks to defeat dragons,只會讓評審想著拍打了龍十八次的手掌畫面,還別說亢龍有悔是要翻譯成很後悔的龍嗎?
.
說完有趣的小插曲,來說說最有趣的 #鹿鼎記
.
有趣的是這部作品沒有塑造所謂的大俠,也沒有文武兼備、瀟灑倜儻的主角。主角韋小寶不僅出生卑微、沒有文化、好色愛偷懶,妓女媽媽連孩子的爸是誰都不知道,甚至只會三腳貓武功,但這樣完全不具備成功條件的人,卻達到了世俗頂峰的成功,官居極品、富可敵國、豔福齊天
.
這是最赤裸裸對武俠的諷刺了,卻也是最透徹的武俠故事
.
作為金庸先生的封筆之作,《鹿鼎記》表達對歷史、社會、政治運作的獨特思考,像是韋小寶保衛了國家命脈的鹿鼎山寶藏,受封為鹿鼎公,但他遊走於清帝國與反清勢力之間的背景,讓這一切流血流淚都像是浮生一夢
.
其中的深刻小時候還不懂,像是想著怎麼只有我喜歡建寧公主,長大後才發現正解是全部都喜歡
.
說到喜歡就不能不提最喜歡的 #天龍八部
.
《天龍八部》裡的蕭峰(喬峰)就是我心目中俠義的代名詞,一出場就是威名赫赫的丐幫幫主,做事講仁義又果斷,可是因為出身自漢民族公敵的契丹的血脈,再加上被懷疑殺了自己的師父等,成為了江湖上欲除之而後快的頭號通緝犯
.
那為什麼蕭峰可以代表俠義精神呢?
.
因為蕭峰不怕,不怕世界的險惡與敵視,為了拯救受牽連的阿朱,到了為討伐自己而成立的英雄大會,與昔日同道們以一碗酒泯過去的恩,只留下不共戴天的仇,這酒他喝了五十碗。武俠史最經典的聚賢莊之戰開始,想著過去的行俠仗義,想著現在的過街老鼠,蕭峰選擇盡了人事那就聽天命吧?
.
只是非我族類,就其心必異?
.
或許吧,因為夾在敵對的兩族之間,蕭峰只能希望不再有生靈塗炭的戰爭。面對背叛信賴自己的契丹皇帝,又被養育自己卻有家仇的漢人唾棄,失去所愛的蕭峰就在化解了戰爭後,無愧又慚愧的自殺。小時候的我想不明白,蕭峰的錯到底是什麼呢?他的錯又是對誰呢?
.
長大後懂了,所謂俠義,不是論是非對錯,而是在任何環境下,都守著自己的道
.
📀更多內容歡迎點擊個人網頁
https://taplink.cc/s1101601
.
#翔武紀 #閱讀 #新書分享 #reading #文化 #讀書 #文創 #網美 #網美集散地 #網美景點 #攝影 #活動 #情侶 #輕旅行 #travel #likeforlike #lfl #like4likes #旅行 #writing #文字 #方格子 #高寶出版
俠義精神定義 在 既視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蒲公英(1985)
若要簡單的說,1985年伊丹十三所執導的經典作品《蒲公英》大抵而言便是一個將女性職人求道、創業故事套入西部類型敘事的電影。片中一方面透過女主角努力學藝以及男主角牛仔視的俠義精神,體現日本當代草根人物的生命力與樸實價值,另一方面也透過不時穿插與主線不相干的各個支線,切片了當代日本當代社會職人、工匠文化盛行的現象,並藉此各自揶揄了業餘與專業人士一番。
對於我而言,在觀看的當下,我會簡單的將《蒲公英》敘事分成三層。第一層當然是最為稀鬆平常顯而易見蒲公英學習拉麵技術、開店的過程。就如上述,它體現的是一種草根的韌性以及傳統價值的生命力。而第二部分,則是如24電影誌前些日子翻譯的影片(註1)中所提到的,《蒲公英》在類型電影的劇情中,貼加了對業餘愛好者與專業人士相互輕視、對立,又相互影響現象的有趣凝視。在此便不加贅述。
至於第三部分,如果將《蒲公英》放入當時代的氛圍之中作思考,我想便會產生有趣的事情。在1985年的日本,正值經濟泡沫化年代的高峰,走過戰後繁榮復甦的他們,在經濟、政治、文化各方面來到了一個新的低點。那種戰敗時的心理陰影重現,很自然便體現在社會的各個層面當中。而若粗略地將拉麵視作為日本街弄傳統文化的象徵及代表,女性視作為相對弱勢的一群,那麼蒲公英努力成為一個拉麵師傅並開店這件事情,便有了日本在逆境中積極像上重返榮耀的正向意義。不過這也僅僅是理想,實踐過程中勢必會遇到許多挑戰與困難,比如說在電影中被大量揶揄的「菁英」文化,往往空有形式,而沒有實質意義。另一方面,一味推崇卻無法理解內容的人們,在某種程度上也貶低、甚至刻意排斥了習以為常的庶民文化,甚至是那些還不成專業,但已有一定水準的匠人與業餘愛好者。我想這或許是一種相對自卑而造成的投射行為。導演將此納入敘事,以一種喜劇的方式呈現,或許也是在諷刺此類行為的可笑,也藉此傳達傳統文化沒落及被輕視的悲哀。
還記得前些年在書市中紅極一時, 宮崎正勝的《餐桌上的日本史》、《餐桌上的世界史》以及李開周的《吃一場有趣的宋朝飯局》等說,透過飲食文化來觀看當時帶社會的文化風氣與特徵,更進一步分析出各國特有的意識形態與民族特質。而同樣的觀點,放在《蒲公英》中卻也十分適切。
所謂的「食色性也」,人們喜歡美好的事物,是天性,不應該加以設限。說到底,不管是傳統文化或者是菁英文化,到最後都是為了滿足人們的慾望,食物是,當然性愛也是。但社會文化、禮教的規範下,為了迎合主流,這樣本能般的慾望被限制、被定義、被評分。到最後竟然還要被分高下,豈不是件荒謬的事情。然而這樣的事情,卻在在地發生在日常生活當中,而我們卻不自知。片尾中蒲公英一身體面的打扮,改裝成法式餐廳的小餐館,或許說明了這一切。縱使質地尚保不變,但外觀卻能很輕易的被改變,漸漸地其她也可能被改變,一點一滴,漸漸地全都改變。那麼又要如何從一而終呢?
《蒲公英》雖然是個喜劇,但看起來卻又不禁有點哀傷。
剩餘場次:
11.21 〈三〉 14:00 新光 2 廳
註1: 24電影誌 翻譯影片: https://reurl.cc/5r1pV
俠義精神定義 在 既視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蒲公英(1985)
若要簡單的說,1985年伊丹十三所執導的經典作品《蒲公英》大抵而言便是一個將女性職人求道、創業故事套入西部類型敘事的電影。片中一方面透過女主角努力學藝以及男主角牛仔視的俠義精神,體現日本當代草根人物的生命力與樸實價值,另一方面也透過不時穿插與主線不相干的各個支線,切片了當代日本當代社會職人、工匠文化盛行的現象,並藉此各自揶揄了業餘與專業人士一番。
對於我而言,在觀看的當下,我會簡單的將《蒲公英》敘事分成三層。第一層當然是最為稀鬆平常顯而易見蒲公英學習拉麵技術、開店的過程。就如上述,它體現的是一種草根的韌性以及傳統價值的生命力。而第二部分,則是如24電影誌前些日子翻譯的影片(註1)中所提到的,《蒲公英》在類型電影的劇情中,貼加了對業餘愛好者與專業人士相互輕視、對立,又相互影響現象的有趣凝視。在此便不加贅述。
至於第三部分,如果將《蒲公英》放入當時代的氛圍之中作思考,我想便會產生有趣的事情。在1985年的日本,正值經濟泡沫化年代的高峰,走過戰後繁榮復甦的他們,在經濟、政治、文化各方面來到了一個新的低點。那種戰敗時的心理陰影重現,很自然便體現在社會的各個層面當中。而若粗略地將拉麵視作為日本街弄傳統文化的象徵及代表,女性視作為相對弱勢的一群,那麼蒲公英努力成為一個拉麵師傅並開店這件事情,便有了日本在逆境中積極像上重返榮耀的正向意義。不過這也僅僅是理想,實踐過程中勢必會遇到許多挑戰與困難,比如說在電影中被大量揶揄的「菁英」文化,往往空有形式,而沒有實質意義。另一方面,一味推崇卻無法理解內容的人們,在某種程度上也貶低、甚至刻意排斥了習以為常的庶民文化,甚至是那些還不成專業,但已有一定水準的匠人與業餘愛好者。我想這或許是一種相對自卑而造成的投射行為。導演將此納入敘事,以一種喜劇的方式呈現,或許也是在諷刺此類行為的可笑,也藉此傳達傳統文化沒落及被輕視的悲哀。
還記得前些年在書市中紅極一時, 宮崎正勝的《餐桌上的日本史》、《餐桌上的世界史》以及李開周的《吃一場有趣的宋朝飯局》等說,透過飲食文化來觀看當時帶社會的文化風氣與特徵,更進一步分析出各國特有的意識形態與民族特質。而同樣的觀點,放在《蒲公英》中卻也十分適切。
所謂的「食色性也」,人們喜歡美好的事物,是天性,不應該加以設限。說到底,不管是傳統文化或者是菁英文化,到最後都是為了滿足人們的慾望,食物是,當然性愛也是。但社會文化、禮教的規範下,為了迎合主流,這樣本能般的慾望被限制、被定義、被評分。到最後竟然還要被分高下,豈不是件荒謬的事情。然而這樣的事情,卻在在地發生在日常生活當中,而我們卻不自知。片尾中蒲公英一身體面的打扮,改裝成法式餐廳的小餐館,或許說明了這一切。縱使質地尚保不變,但外觀卻能很輕易的被改變,漸漸地其她也可能被改變,一點一滴,漸漸地全都改變。那麼又要如何從一而終呢?
《蒲公英》雖然是個喜劇,但看起來卻又不禁有點哀傷。
剩餘場次:
11.21 〈三〉 14:00 新光 2 廳
註1: 24電影誌 翻譯影片: https://reurl.cc/5r1pV
俠義精神定義 在 常山七次郎- 【俠義精神是暴力的溫床】 很多人喜歡看古裝劇 的推薦與評價
舉世稱羨,有何不好? 俠匪者皆以武犯禁,由誰來定義? 5 yrs. ... <看更多>
俠義精神定義 在 [問題] 關於武俠的定義,什麼叫做武俠小說(遊戲) - 看板C_Chat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