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眼中的媽祖』
讀資料時發現這位在台灣的法國記者ALICE HÉRAIT 文章挺不錯的。有興趣可以找來讀 。而且她也在法國獨立媒體Mediapart寫文...同道中人 :D
以下是她寫的有關媽祖進香,很適合介紹給家裡的法國人, 以後帶去媽祖廟安太歲就不用多解釋了🤭
----隨手翻譯如下---
Le festival de Mazu à Taïwan : un culte populaire au cœur de la vie politique
臺灣的媽祖慶典:政治生活核心的民俗信仰
大甲媽祖進香是臺灣最古老和最大型的宗教遊行活動。每年農曆三月,航海人的女神媽祖都會離開位於台中鎮瀾宮的家,前往嘉義的奉天宮。海神信仰帶來了節日氣氛,也帶來了政治爭議。在此回顧一下臺灣最受歡迎的慶典歷史。
4月9日晚,臺灣台中市郊區大甲的鞭炮聲響起,天空中彌漫著煙霧。晚上11點05分,鑼鼓和煙火響徹雲霄,朝拜媽祖雕像的儀式正式開始。人群漸漸圍攏,越來越緊密。時間越接近,越難以靠近鎮瀾宮周邊,這個著名旅程的起點。媽祖就像我們的母親,她的精神是純粹的慈悲,她是我們的信仰。50多歲的邱俊宏,一位志願者說:「當我們面臨困難時,我們向媽祖祈求,她會保佑我們,保護我們。」他和他的團隊每年一起來到這裡,為媽祖的朝聖活動維持安全。根據主事機關的說法,今年有30萬人參加了慶典活動,比往常多了三倍。
在寺廟前,不同的陣頭接踵而至,舞獅、舞龍、著戲服的女子表演......都是來向聖潔的女神致敬的。巨大的人偶代表著道教和佛教的神靈,由不同的劇團操作。晚上,蔡英文總統和各方政治人物也在媽祖聖像離開前趕來參拜。前國家元首馬英九--一個因與中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而讓人又愛又恨的人物--出現時,仍然令人驚訝。現在是晚上11點05分,關鍵時刻,眼前這一幕極為虛幻:前總統被人群粗暴地推搡著,假裝抬著剛走出鎮瀾宮的媽祖神轎。
「媽祖是我們所有人的母親,她保護著臺灣」,一位女信徒在媽祖離開鎮瀾宮幾分鐘後感歎道。這位50多歲的女士慷慨地將印有神像的小禮物分發給想要的人。「我的生意很好,這要歸功於媽祖的保佑」,在人群散去後,另一位在寺廟前集合的朝聖者坦言。
「今年有很多朝聖者,很多年輕人加入了慶典活動,他們往往很有創意」,邱俊宏說。這位保安也是一位忠實的信徒,他對這個慶典的歷史充滿熱情,對於與一位外國記者分享他的回憶和照片感到興奮。2021年對大甲媽祖慶典來說是很特別的一年。由於Covid-19疫情在5月前出乎意料地控制良好,當時無法出國旅遊的臺灣人轉而進行在地旅遊。雖然沒有來自國外的朝聖者,但據說參加人數翻了三倍。數位外交協會的成員說:「這個節日是為全世界人民的健康和福祉祈禱的機會」,這個非政府組織在媽祖進香的第一天組織了一次國際巡遊。不過命運的諷刺來到,臺灣本身將經歷一波確診疫情。即使就目前而言,狀況是有限的。
在臺灣流行的宗教中,媽祖信仰是迄今為止最重要的。據說此信仰在10世紀左右起源於福建省的一個島嶼--湄洲,一開始只是一種地方性的信仰,並在宋朝時得到正式許可。許多故事都圍繞著媽祖的身影展開,不過大家都同意媽祖在世時姓林,是一個年輕通靈者(chamane),能幫助窮困者預測天氣。漁民在上船之前,媽祖會告知天氣是否惡劣。在焦慮的時候,她會出現並拯救漁民。根據一些故事,她救了溺水的父親和兄弟,或者沒能拯救其中一個。還有人說她為了救他們而淹死了自己。「很多故事參雜在一起」,INALCO(法國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的中國文學教授Vincent Durand-Dastès 戴文琛說。「該宗教的傳播速度相當快,沿著中國海岸線傳開,然後傳到臺灣,並傳至所有海外華人。[…]正如宗教在中國傳播時經常發生的那樣,在不清楚原因的情況下,受到地方和國家當局許可。」
在蒙古時代,忽必烈授予媽祖《天妃》(la concubine céleste)的稱號。 清朝康熙皇帝將她提升為《天后》(la concubine impériale céleste)的稱號。戴文琛說:「這是一個常見的現象,一旦一個宗教被註冊並開始發展時,一個神靈就會得到晉升」。戴文琛教授提到了官方寺廟的設置,如建於1732年雍正皇帝治下的鎮瀾宮,以及臺灣的非官方寺廟:「有官方的信仰,也有自發性的崇拜。[......]當清國到達臺灣時,他們來到了仍然有很多原住民的宜蘭,並在那裏建立了關帝廟和媽祖廟。同時也有許多來自福建沿海想避開國家控制的移民,帶著他們的媽祖前來。」
與歐洲人的想法相反,經濟發展和思想自由化並沒有讓臺灣人離開他們的宗教。相反地,在1970與1980年代國家經濟繁榮時期,以及隨後的民主化進程中,宗教慶典的重要性開始上升。臺北中央研究院現代史研究所的研究員康豹(Paul Katz)說:「大型朝聖活動在1980年代初才開始。它們的發展有多種原因:臺灣的經濟增長使人們,特別是婦女,有更多的休閒時間」。
研究員康豹繼續說:「為了獲得選票,一個政治人物必須對他的選民表明同理心。在農村地區,去寺廟是一種方法」。1987年戒嚴令解除,臺灣的宗教民俗學開始進入一個新時代。1970年代末期開始的地方選舉和隨後的全國選舉,讓政治人物受邀參與寺廟活動。寺廟成為政治集會和爭論的場所。
女神挑戰兩岸現狀
1987年也是臺灣海峽兩岸恢復朝聖活動的一年。鎮瀾宮趁機確立其成為第一座供奉媽祖寺廟的合法性,表明恢復湄州和臺灣之間的宗教交流。進香路線經過香港,因為當時還不允許兩岸直航。
2000年陳水扁當選後,媽祖成為政治爭端的核心。來自民進黨的第一任總統以支持獨立的立場而聞名,他被泛藍聯盟和其他幾個贊成與中國統一的政黨推動,組織了一次從臺灣到湄州的直航進香之旅。福建的中國官員加入這場論戰,並取得金門和澎湖小島同行的支持,他們意識到從臺灣直接前往中國的進香者可以為臺灣的政治格局帶來象徵性的意義。民進黨的知名人士,如當時的副總統呂秀蓮,抨擊鎮瀾宮委員會的成員利用宗教達到政治目的。而陳水扁總統則認為直航進香團會對中國的宣傳有利。
然後,政治爭論出現了意想不到的轉折。在進香的前幾天,媽祖出現在國會議員曾蔡美佐的夢裡,她也是臺灣一個重要寺廟的董事長。據她說,媽祖建議採用間接進香路線以打破鎮瀾宮與政府之間的對立情勢。寺廟委員會成員隨後決定以平常方式進行進香活動。
(圖片是網路上找的,原文連結裡的圖片比較有趣)
https://asialyst.com/fr/2021/06/02/festival-mazu-taiwan-culte-populaire-coeur-vie-politique/
倍數增長英文 在 立法委員葉毓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中國大陸停止進口我國鳳梨一事鬧得沸沸揚揚,這幾天已經看到了我國採取很多因應措施,包含推廣金鑽鳳梨、國軍伙食採購等等,我們除了用新台幣力挺農民之外,如何填補這四萬多噸的外銷大洞成了蔡政府的一大考驗。
今天陳吉仲主委在立法院答詢時說會逐步提高對他國的出口量,他並以日本為例,展現出我國對日本的外銷逐年增長、甚至這兩年是以倍數成長。這種說法,說真的,是自欺欺人的話術。因為根據財政部關務署的資料,去年輸出至日本的鳳梨有2160公噸,即便如陳主委所言今年估計可以提升到3500公噸,也只是增加了1400公噸左右的外銷量,更不用說日本人喜愛的鳳梨品種並非香甜的金鑽鳳梨,而是略酸的芒果鳳梨。更別說新南向國家原本基數之低,自己跟自己比之後,鳳梨的出口量從民國105年的13公噸,進步到109年的461公噸,陳吉仲大可說蔡英文執政後新南向國家的鳳梨出口量成長了3546%,這樣的數字不是更亮麗,更迷人??
這幾天各家媒體、名嘴都有自己的鳳梨經,也有網友提出一份精彩鳳梨全餐的菜單,鼓勵大家多多消費鳳梨,但這些畢竟只是治標不治本的行為,畢竟每個家庭對水果的消費預算應該是固定的,從現在起到秋天的鳳梨產季要我天天吃鳳梨,而去忽視接下來的蓮霧、芒果、西瓜、芭樂等當季農產品是很有難度的,倘若全民配合政府宣導大力支持鳳梨、買爆吃爆,進而影響到其他種類水果的銷量,到時是否果農又要出來叫苦連天了呢?
而陳吉仲在大潭我們對日出口鳳梨的成長,甚至謝長廷說日本買我們的鳳梨是【賣人情】,夸夸大言時,完全無視我國對於日本的農產品幾乎是照單全收的事實。以蘋果為例,近五年從日本進口量都介於兩萬噸上下(只有去年可能受疫情影響略低於兩萬噸),但我國輸出日本最大宗的香蕉卻只有三千公噸;日本水果的確好吃,但是如果連各部會在年節或我生日時送給我的水果禮盒,多是日本進口的水果: 青森蘋果、水梨,麝香葡萄、草莓、小橘子、甜柿,這就有點【長他人志氣】!其實台灣的水果也很棒,都是非常值得推廣行銷的,我希望未來以公費送禮的政府部門應該多送台灣的農特產,甚至我也希望駐日代表謝長廷,能夠將我們的優質農產品回銷給日本,不再只是照單全收!
今天政府將鳳梨操作成政治問題,而不是農業問題,但農業問題應該用農業來解決,與其擴大內銷,不如回頭檢討外銷的任何可能性,今天國台辦提出禁令的主要憂慮為屢次檢出介殼蟲,那我們何不大方面對,在確定了生產過程、用藥標準上都沒有問題之後,邀請陸方或是其他潛在買家的盤商來台灣視察(類似查廠),降低他們對我國農產品的疑慮呢?也許這個想法有點天真,但所有商業活動都應該源自理性對談才能成立。以我國農產品優秀的基底,相信還是有許多國家願意買單的。
倍數增長英文 在 馬米高 MMG English Channel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My 2017 Achievements 🏆
✅[開始 #跟著姑姐系列 👫] 一開頭都唔知拍乜好,同馬小姐又無夾過,心裡懷疑會唔會有人鍾意睇,2016年中秋拍既片,拖到2017年1月先post,因為馬小姐2月開演唱會,原意就係當宣傳,但條片反應比我想像中好,所以話:唔使諗咁多,因為你永遠唔知啲觀眾想睇咩😅
✅[又同馬小姐搞演唱會🎤 ] 今年2月馬小姐又開另一場演唱會,但呢場演唱會度稿、揀歌、編排都係要自己一腳踢, 做演唱會做到佢咁,我做侄仔嘅點可能橋住手睇住佢死,於是又一齊搞咗呢壇嘢,幫佢一齊度rundown、做宣傳、拍演唱會opening、做埋嘉賓夾live音樂唱歌,你話我唔enjoy咩?又唔係喎!(我一直都鍾意唱歌,但係我覺得自己唱得唔好聽!難得有人坐喺度焗住聽我,死人都唱啦lol)我嘅面皮又厚咗一層啦 😁
✅[第一次替新加坡電視台拍野 🇸🇬] 開頭以為客串一下,誰不知導演知道我會講國語(還可以啦!),臨時加好多我同女主持用國語chit chat環節,仲要我講下男女關係,真係考起單身嘅我!當新加坡嘅親戚見到我上電視,我忽然有種衣錦還鄉嘅感覺,因為平時佢哋都唔理解我係做啲咩,而家我衝出國際,喺Channel 8見到我就一清二楚啦!
✅[畀人鬧到爆嘅「空姐空少常犯低級英文錯誤」✈️] 呢一條片終於令我意會到,原來我講嘢係咁mean! 😅 我真心感覺到咩係網絡世界嘅haters。當時聽到身邊好多人嘅意見,亦有好多網上嘅留言,我好質疑自己一直行嘅路線係啱定唔啱,最終我決定忠於自己,汲取constructive意見遠離噪音,行我自己認為啱嘅路,繼續拍我認為好嘅片,所以我就拍左呢個topic既Ep02。
✅[港姐片上蘋果動🍎] 呢條片嘅時候,老實說我覺得自己拍得唔好睇,因為係抽水片,所以冇咩時間畀我度,咁啱又撞正新加坡既ah ma來香港,同埋我覺得講英文禮貌用語呢個概念有啲複雜同有難度,多得呢條片為我打開唔少嘅門,令到唔少人認識我, 出嚟嘅成果進一步肯定我做嘅嘢 。
✅[做咗一場科大career seminar🎙] 目前為止我覺得最有挑戰性嘅job就係接咗呢場talk,上台唱歌做司儀我就做過好多次,但要我擔起一場seminar就真係第一次,將自己嘅經驗有組織地轉化成一啲學術性嘅理論去呈現出來原來係好有難度,主辦單位表示非常滿意場talk,同學仔都表示學到嘢,但係我當然覺得有進步空間。
✅[Youtube突破30K📺、Facebook突破20K👍] Youtube 7月先好辛苦咁樣過咗10K,多得條港姐片,轉過頭9月已經飄到去30K!Facebook 7月時候都係10K,今年聖誕終於過咗20K。呢啲數字一年來以倍數增長絕對唔容易!
多得你哋每一個嘅支持我先可以行到咁遠,我總算對2017有個交代!
2018我會繼續拍多d片俾大家!Happy 2018 every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