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李柱銘是針對美國】
李柱銘等15名「和理非」被捕,國際上反應很大,香港則非常一般。除了大群泛民KOL拚命為李柱銘、吳靄儀等明星貼金,形容他們如何高風亮節之外,江湖中人只是哀矜勿喜,處之淡然。濫捕之事太多了,終於輪到他們這群從來與勇武不沾邊的尊貴鬥士,如此而已,抗爭路上,也算平等了。
今天的網絡世界,是一片自由競爭的英雄地,網上KOL的接觸人數比主流傳媒更多但不一定更廣,因為具有群聚性,並不需要有宏觀視角,但須符合特定社群的口味以保收視,更有特定人物預設議題,帶動風向。李柱銘等人被捕事件於小政客而言,就是轉化為9月選舉的推力。
據知已被泛民騎劫的「民間記者會」面書上打出黑底大字,要求「歸隊」,大家要一同支持9月泛民搶佔功能組別位置的選舉。對於反大台而又基本上反功能組別的本土派,這個呼籲簡直對原則及立場的侮辱,引起一場罵戰。
一件本應是國際大事議題的事件,網上變了選舉路線之爭,可見網絡不一定能增加一般人的識見及智慧。
港共承中共之旨意,大捕以李柱銘為首的15人,發出的訊息是應對國際大勢,是給美帝打臉,有宏觀的戰略考量。一眾KOL就只形容事件是針對港人抗爭,利用疫情下港人疏於上街抗爭而要秋後算賬,與港人民主人權前途息息相關,有必要更團結於泛民爭取9月選戰勝利云云。筆者只希望提醒本土派看政治一定要比失敗了30年的民主派有更宏觀的視角,否則只會重複其失敗。
對於15人被捕的反應,外國政府及媒體的反應皆意料之內,也在中共的估算之內。只有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的發言最一針見血,她力促美國政府執行《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制裁香港官員。說實在的,美國若然還只是對事件打打嘴炮,無實質的支援,泛民在市民心中的領導地位,很快完結。泛民無力借西風,又無勇氣帶領抗爭,就什麼再也不是,還想厚顏求選票?
筆者早在3月3日本欄文章〈拘控黎智英挑釁港美皆無退路〉中質問:「最重要的發展還看美帝除了口頭關注之外,有否更多支援黎智英的動作,終致逼中共撤回檢控?若不,美帝不單失去港人的崇拜,也會令台灣人看在眼裏,寒在心裏,這位大佬可靠嗎?」
今天台灣人如何想,港人不知,但港人自己也難免想到:這位大佬可靠嗎?李柱銘、黎智英會在壓力下選擇流亡當政治犯,在外國繼續指導港人抗爭下去嗎?當然一切言之尚早,借用特朗普慣用語:我們看看會怎麼樣吧?
崇美派也許會駁斥指美國政府正在為抗疫而忙得要命,怎可因而解讀為放棄了唱美國歌舉美國旗的香港人?筆者也這樣想,倒是佩洛西看不下去實在地向特朗普政府提出行動的具體要求了,香港人在美國國會的朋友還是相當可靠的。但也請大家多想一想,中共就不必為防疫及復工而操心嗎?有放下港、台之事不理嗎?
中共這一個月來,對西方對台灣對港人都擺出一副戰鬥格,特別是對港人的民主人權及自治可算是步步進逼。民間這邊是頭面人物低調隱形,群龍無首,勇武派亦只能發動零星抗爭事件。中共不利用時機宜將剩勇追窮寇,就不是專制政權還能崛起成大國了。
無疑中美之間就新冠武漢肺炎之事,就責任問題在角力之中,反共者看得興奮,還見各國也跟隨美國的調子作天文數字的索償,中國在各國的壓力下理應養晦韜光,往後面對各國經濟制裁,急須借助香港的特殊地位,更應對港人的訴求與人為善,誰知正好相反。
中共不單惡形惡相,半句不提《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所要求的普選,更明言在現行遊戲下港人若能進佔立法會一半議席,就會輸打贏要,廢掉立法會,「兩辦」公然違反《基本法》對立會內務施壓,要逼內會選出李慧琼當主席從而從速通過23條,再來一次大拘捕李柱銘等15人,從前以為不會發生之事一再發生了,而在這關鍵時刻美帝選擇了不作為,港人全無警覺,泛民還沉醉在9月選舉後可以在立法會奪權的夢之中嗎?是民主派在發夢,還是大家一齊自欺欺人地發夢?
大家還須留意15人案與早前的黎智英案都安排在5月20日之前開庭。中共一切都在計算之中,在未有條件直接在台海發動軍事威脅之前,中共對台只能文攻武嚇,以阻台獨的勢頭,而更方便的做法,便是藉高調打擊與台灣蔡英文政府關係極為友好的泛民及本土派。蔡英文得以順利連任與去年香港的逆權抗爭大有關連,這是所有觀察家都同意的,中共看在眼裏,氣在心裏,軍事上外交上都莫奈蔡總統如何,將氣出在港人頭上,用更重手段打壓港人,變成唯一可做之事。打港人民主派同時也可對美帝及台獨示威,就不必奇怪了。
問題是港人應默然承受嗎?打鐵從來要自身硬,港人應自詡為自由世界各國的盟友,而非附從,更非棋盤上的棋子。泛民不是求取美國的支援,而應高調要求美國啟動《人權與民主法案》。勇武者繼續勇武,我等文弱小市民,也最少能效法李柱銘一下,七一有沒有批准,也堅定上街去!
信報財經新聞 2020-04-21
A15 | 時事評論 | By 王岸然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0萬的網紅少康戰情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日議題: ◆卡台大校長、擋國語日報董座 教育部淪政治打手?驚!管中閔遭檢舉登陸兼職 北檢迅速分案插手卡管?北檢檢察長督辦管中閔案 北檢向蔡英文輸誠表忠?教部卡管、北檢法辦、科技部查論文 蔡英文爪牙現形?管中閔回擊:那些下流惡毒造謠 麥卡錫主義獵巫?管中閔引馬克吐溫小說諷刺抹黑 正派人士變小偷?管中...
「倒行逆施慣用語」的推薦目錄:
- 關於倒行逆施慣用語 在 On8 Channel - 岸仔 頻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倒行逆施慣用語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倒行逆施慣用語 在 蔡傑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倒行逆施慣用語 在 少康戰情室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倒行逆施慣用語 在 舊事重提慣用語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倒行逆施慣用語 在 舊事重提慣用語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倒行逆施慣用語 在 置若罔聞慣用語的評價費用和推薦,DCARD、EDU.TW 的評價
- 關於倒行逆施慣用語 在 【人民日報海外版:民進黨“綠色恐怖”擋不住兩岸交流腳步 ... 的評價
倒行逆施慣用語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以母之名》是 #比爾蓋茲 的推薦選書:「#崔佛 的幽默中帶有一種輕鬆和樂觀的態度,他將自己局外人的視角當做優勢,透過這本書,我們可以了解到一個身世悲慘的男孩如何克服現實困難,用他的生命經驗演繹出獨一無二的喜劇表演。」
🔗圖文好讀版:https://readingoutpost.com/born-a-crime/
-
#這本書在說什麼
作者崔佛·諾亞( Trevor Noah)是美國知名脫口秀主持人,他是來自南非的混血兒,父親是瑞士德語區人(白人)、母親是科薩人(黑人)。但是在南非種族隔離政策下,不同的階級的混血被視為嚴重的犯罪行為。他打從一出生就有罪。
這本書是他的自傳,他真誠地揭露自己鮮為人知的出身故事,帶我們回到他的南非家園,身歷其境體驗種族隔離政策的荒謬與不人道。隨著故事的演進,我們會看到各種光怪陸離的光景,以及滑稽可笑的種族政策衍生出來奇怪觀念的人們。
-
別的小孩出生是證明他們父母的愛,只有我的出生是證明他們犯下的罪。
Where most children are proof of their parents’ love, I was the proof of their criminality.
-
#不人性的種族隔離政策
南非種族隔離政策把人口根據種族分為四大群體:黑人、白人、印度人、有色人種。有色人種包括班圖人、科伊人、歐洲人和馬來人之間的混血種人,其中很多人是當年被運到南非當奴隸和合同工的印度人、馬達加斯加人和中國人的後代。
如果兩個白人父母生出來的子女,膚色較深被歸類為有色人種,他們的世界將因此天翻地覆。由於不同種族必須分開居住,一般是母親跟孩子被迫遷徙到有色人種的居住地區,父親則留在白人區繼續工作。就只因為這個政策,這家人的生活型態注定支離破碎。
崔佛的感觸非常深,他自幼跟父親完全分居,直到長大後才鼓起勇氣尋找父親。找到生父時,他發現父親收集了所有關於自己的資訊,包含報紙的報導、主持過的節目剪影、以及在媒體上關於自己的一切。父親「選擇」用這種方式愛他、關心他。
一瞬間,這十年來的感情間隙被填滿了。父親以他為榮,知道他在做什麼,精神上與他同在。然後他花了很多天時間跟父親相處,感嘆到:「人際關係是透過沉默建立的。你得花時間觀察、與人互動、然後認識他們。種族隔離把這件事情從我們身邊偷走了:時間。」
-
「被選擇」是你可以贈予另一個人最好的禮物。
Being chosen is the greatest gift you can give to another human being.
-
#在這件事情上,神對我們一視同仁
這本書有兩個爆笑橋段,聽到的時候真是讓我笑得不要不要的。第一個是崔佛談「大便」。他說,在大便這件事情上,神讓每個人「平等」。碧昂絲要大便、教宗要大便、連英國女王也要大便。大便讓人學會謙遜,意識到這個當下「這就是我」、「人類都是一樣」的奇妙感受。
崔佛提起小時候的往事,他住處的廁所是社區共用而且在屋外。那是一個傾盆大雨的一天,家裡只有他跟眼盲的祖母兩個人,他不想為了大便出門弄濕自己。因此他學狗狗大便一樣,直接大在報紙上,然後把它包起來丟到垃圾桶。
母親回家聞到後把那團「紙球」倒了出來,她簡直驚呆了,在她的認知裡沒有「人類」會做出這種事情。她對左鄰右舍大喊著我們家受到「惡靈詛咒」,召集所有鄰居前來進行驅魔儀式,所有人馬上攜家帶眷前來共襄盛舉。
大家把那陀紙團挪到人行道上,開始點火燃燒它,圍成一圈祈求惡靈退散。最好笑是眾人還要求崔佛加入祈禱:「求神殺了那個留下大便的東西」,他只能支支吾吾地蒙混過去。「這個『東西』就是我耶…」他心虛地想著:「神應該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吧…」
-
#令人啼笑皆非的行竊故事
另一段很爆笑的是崔佛在中學的「行竊故事」。那陣子,他與黑人摯友泰迪,好幾個月來都趁著商場打烊時,伸手去拿櫥窗內的「酒精巧克力球」,咬開後把裡面的酒一吮而盡。某一次碰巧被警衛撞見,兩人拔腿就跑,但最後泰迪被抓住,只有崔佛順利逃脫。
忐忑不安的崔佛隔天照常去學校上學,這時廣播響起「崔佛,請盡速前往校長室!」,他心想「死定了…」。在校長室,警察把當天監視器拍到的畫面全部播放出來,崔佛邊看邊想:「我這輩子大概到此為止了…」。
接著,警察逼問他:「泰迪旁邊這個人是誰?」崔佛猶豫著,遲遲無法說出這個沉重的答案。警察吼道:「快說!泰迪只有你這個朋友,你一定知道這個『白人』男孩到底是誰!?」他滿腦疑問,心理OS:「啥?白人男孩?這是我耶!…啊…我知道了…」
原來,在黑白畫面的監視器錄影中,膚色較淺的崔佛,在黝黑的泰迪旁邊就像個「白人」,監視器的顯色敏銳度無法細分出這兩種顏色。校長跟警衛不斷吼著快點供出這個白人是誰,他持續裝傻說他不知道,最後被斥出校長室,逃過了這劫。
他心想:「這些人的心智完全被種族歧視搞爛了,連對我一絲絲的懷疑都沒有…」這就像查理·蒙格在《窮查理的普通常識》說過的心智偏誤:「在手裡拿著鐵錘的人眼中,世界就像一根釘子。」
-
#對人們而言,語言定義了你是誰
崔佛在南非的成長歷程中,他發現在與他人建立聯繫這件事上,語言比膚色更有力量,他說:「我的膚色不會改變,但我能改變你對我膚色的看法。我也許看起來不像你,但如果我說話像你,我和你就是同一類人。」
他舉了一個例子,如果在英國,當一個墨裔科學家說著不流利的英語,聽的人會覺得渾身不對勁,你英語這麼破肯定非我族類,打從心底不認同這個從墨西哥來的傢伙。
但是,如果這個墨裔科學家說的是非常流利的英語,就會發生矛盾的情形。聽者心中的「種族歧視代碼」會先認為這個人「看起來」不像我,但是「語言代碼」卻又告訴我,這個人「聽起來」很像我,所以…這個老墨…他「像我?」
有一次,有兩個祖魯人想要在大街上搶劫崔佛,他們尾隨諾亞然後用祖魯語盤算待會怎麼下手。崔佛聽到後,轉頭用流利的祖魯語對他們說:「嘿,兄弟!我們何不一起去搶別人呢?」
兩個祖魯人當下愣住了好一會兒,然後尷尬地回答:「哎呀!我們不知道你跟我們是『同一掛』的,我們只是想從白人身上偷點東西啦,沒事,沒事!」然後兩個人就裝作什麼也沒發生地離開了。
曾經發生在我身上的例子也很有意思。我執行某個專案時,需要每天跟公司的重要客戶開會,對方清一色西方面孔。公司內部的三到四組人馬,必須輪流跟客戶報告,當然,全程必須講英文。
其他組別的英文報告較不順暢,用很中式的英文跟客戶對答,隱約感受得到客戶的刁難和溝通的隔閡。輪到我這組報告時,由於我的口音比較美式,對答也比較流暢,就感覺得出客戶比較友善而且願意溝通。同樣是類似性質的報告內容,得到對方的用語和態度卻截然不同。
-
對人們而言,語言甚至比膚色更能定義你是誰。
Language, even more than color, defines who you are to people.
-
#別讓夢想成為自己無形的枷鎖
崔佛的母親總是對他說:「一直以來,都是你跟我一起對抗全世界」我們不只是母子,我們是一個團隊。」他的母親也用培養白人孩子的方式撫育崔佛,解放他的思想,總是要他學會為自己發聲,而非凡事逆來順受。也因此他比身旁親友擁有更廣的視野和探索的勇氣。
此外,他在書中說道:「我們總是要別人去作夢,但你只能夢到你可以想像的事情。而你從哪裡出身,夢想的大小也會因此受限。」聽到這段話的時候,我的心頭猶如被電擊一般,自己的成長歷程如跑馬燈從眼前瞬間滾過一輪。
我自己是台灣後山出身的公務員家庭孩子,一直到我出社會加入半導體科技業的頭幾年,家中仍不斷「建議」我去當「公務員」。雖然我明確表達這跟自己志向不符,但真正令人感到難受的是,這些來自家裡的建議是「認真」的。
至今我仍透過閱讀在探索著,人們的出身背景與成長環境,究竟在我們身上施加的多少「無形的枷鎖」而不自知?對我來說,能閱讀不同的書籍,就像透過作者的視角活過另一段人生。透過文字能仔細端詳別人為何有這種夢想?為何這麼選擇?
自我開始提筆寫閱讀筆記後,也與許多愛書的朋友交流,感受到視野的櫥窗被逐一開啟。回顧自己成立閱讀前哨站的初衷,也是希望傳達閱讀這個簡單又便宜的習慣,就足以重新型塑一個人的心智思維,從文字中培養無止盡的好奇心與探索未知的勇氣。
-
我們總是要別人去作夢,但你只能夢到你可以想像的事情。而你從哪裡出身,夢想的大小也會因此受限。
We tell people to follow their dreams, but you can only dream of what you can imagine, and, depending on where you come from, your imagination can be quite limited.
-
#後記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崔佛對於「後悔」的這段評論:「我從不後悔我這輩子做過的事和做出的任何選擇。糾纏著我的是那些我沒去做的、我沒選擇的、我沒說出口的後悔。我們花很多精力在害怕『失敗』和『拒絕』,但是『後悔』才是我們真正該害怕的。」
他補充道:「失敗是一種答案。拒絕是一種答案。後悔則是無止盡的問句而且你永遠無法回答。『如果…』、『要是…』、『我想假如…』,你永遠無法知道答案,這種後悔將會糾纏你一輩子。」
讀完這本笑中帶淚、淚中帶笑的故事,看崔佛從母親身上學到用幽默與微笑對抗世界,自己的內心也湧出一股由衷的溫暖和堅定。
-
失敗是一種答案。拒絕是一種答案。後悔則是無止盡的問句而且你永遠無法回答。
Rejection is an answer. Regret is an eternal question you will never have the answer to.
倒行逆施慣用語 在 蔡傑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溫柔的堅持』這句話講了好幾年....
這個故事應該是要從這裡開始說起....
●【買溜冰鞋】●
在孩子四歲時,我打算買一雙直排輪,讓孩子在家裡練習,可是怕太貴,我不敢亂花錢,於是問妻子可不可以買?
她跟我說:「縣政府那邊有溜冰場」,便帶我去看場地,設施看起來還不錯。
有一天假日,我們就帶著兒子,去買了一雙直排輪,也興致勃勃立刻帶他到溜冰場試溜,
結果他穿上後,發現無法站立,立刻抓狂,這是預料中的事,我還是硬著頭皮,硬是牽他走到溜冰場裡面,他不配合,還哭鬧到溜冰場所有的爸爸、媽媽、小朋友都在看我。
五分鐘過去了,還是一直哭鬧,沒辦法了,我看還是算了,心裡想著溜冰鞋不知道可不可以退貨?
當我脫下他的溜冰鞋發現到一件事,因為剛才他掙扎的太厲害,一直在地上打滾,鞋子已經磨損蠻嚴重了。
店家不可能讓我退貨,才剛花了2000元,泡湯了。
●【後悔】●
隔天,我又不甘心2000元就此付諸流水,就在家裡試試看,只要他願意穿就好了。
結果,他一看到直排輪,立刻想到昨天不好的記憶,
不要說穿上去,連抓都沒辦法抓住他,也是哭鬧到無法無天,我真的很後悔花了2000元,為什麼要那麼衝動就買下去!
●【不甘心】●
過了幾天,我一直想....要怎麼讓他乖乖穿上去?
不能讓他再有不好的記憶產生,一定要成功,不然只會累積他對直排輪的排斥,不能再失敗了。
我一個人根本沒辦法幫他穿,乾脆找妻子來幫忙,兩個人比較好辦事,妻子可以安撫他的情緒,順便準備一些巧克力給他吃,我才能專心幫他穿上。
於是又等到下一個假日,我和妻子合作,果然成功了,他一直專心吃著巧克力,看上巧克力的面子,才願意穿上,總算跨出成功的第一步。
●【願意穿上直排輪】●
接下來要讓他可以站起來,我很清楚,不能讓他跌倒,一次都不行,不然他一定又會抓狂,下次再用巧克力也沒辦法讓他穿上。
我和妻子非常小心牽著他,他還是無法站起來,一站好就立刻滑倒,我和妻子也努力幫他往上支撐著,就這樣練習了約10分鐘,他不喜歡這種感覺,還是一直出現哭鬧,妻子也一直不斷拿巧克力鼓勵他,
後來我們都累了,因為他穿上直排輪後,找不到「著力點」,雙腳完全使不上力,所以是一直被我和妻子拖著前進。
我和妻子要分擔他所有的體重,不過,我還是很高興,因為至少他願意讓我和妻子拖著走,雖然還是哭鬧不止,不過沒有掙扎了。
●【手牽手,一起溜】●
隔天,妻子要上班,只剩下我一個人,我就依照昨天成功的模式,準備好巧克力,帶他到家裡的屋頂溜,也順利幫他穿上直排輪,只剩下我一個人拖他溜,他一樣找不到著力點,我用雙手牽著他的雙手,拖著溜,也練習約半個小時,
往後的每一天我都會陪他練習。
一星期後,我覺得很累,不想再這樣拖了,
於是改用一隻手牽,一樣要花費很大的體力,不過,因為用一隻手牽,我累了可以換手,他也漸漸體會到牽一隻手時,沒有像兩隻手那麼穩了,他的雙腳必須要找到正確的施力點,身體要保持平衡,不然他會一直滑倒,
又練習了一個星期,他總算找到著力點了,我終於可以比較輕鬆了,支撐他的力量可以減輕許多。
在這之前,他連站都站不起來,滑倒也是不計其數,不過我都沒有讓他真正跌倒過,在他滑倒那一刻,我的手就會出現反射動作,立刻把他撐起來,所以他很放心,偶爾會嚇一跳,會哭鬧,大致上,還算配合,
因為每天我為他準備的糖果、餅乾都會有變化,不會每天都吃同樣的東西,他其實也是看上糖果、餅乾的面子,才配合我,
如果沒有使用增強物,根本無法進行訓練。
●【不牽手,自己扶著牆壁溜】●
又練習了幾天,他已經知道怎麼保持平衡了,滑倒的次數也減少許多,我就讓他試著自己扶著牆壁,慢慢前進,他一定會害怕,我還是依慣例準備他喜歡吃的東西,在旁邊不斷給他加油打氣,他才願意嘗試。
也練習了幾天,他的膽子才漸漸大了起來,我又要求他手放開,不要扶著牆壁走過來一公尺,就可以吃到餅乾,他也嘗試成功了,
接下來,持續讓他練習不要扶著牆壁,自己溜,每次他都可以吃到好吃的東西,我還是很注意,不能讓他跌倒,每當他快要跌倒前,就趕緊去扶他一把,擔心他只要跌倒過一次,就會一輩子記住,
以後的日子,如果再讓他穿直排輪,我一定又要先承受一場很大的災難,何必呢?
所以在還沒幫他建立好足夠的信心之前,千萬不能讓他跌倒,我還是寧願每天累一點,也不要再聽到他的哭鬧聲。
●【不需依靠,自己溜】●
又練習了一個星期了,他穿著直排輪走過來拿食物的距離也越來越遠,大概有三公尺,他總算可以獨立了,完全不需要任何依靠,我才提高標準,
往後的練習,都不能碰到牆壁,只能靠自己慢慢「走」前進。
這個時期,我也更換食物內容,把獎勵變成水果,讓他一直保持新鮮感,不然同樣的食物,一直重複使用,他會膩,也會失去效果。
往後每天用直排輪走路的時間也漸漸增加,由一個小時變成兩個小時,我也都會陪他走,又過了一個星期,他始終無法體會「溜」的感覺,我就牽著他的手,我走快一點,他不要動,「溜」的感覺就出現了。
漸漸的,他喜歡上「溜」的感覺,我能感受出,他很享受,總算是讓我等到這一刻,從排斥到接受,再到喜歡,我要付出多少汗水、體力。
還要面對阿嬤對我的批評,因為她看過一次蔡傑邊哭鬧邊學直排輪的情況,受不了孩子哭鬧不休,說他那麼小,不可能學會,說我在浪費體力。
這都沒關係,只要他能喜歡,就好了,看他很高興,我自然也跟著高興起來,2000元,值得了。
●【總算會了】●
在他喜歡穿直排輪後,我也開始漸漸試著離他遠一點,心裡想著~~現在讓他跌倒應該沒關係了吧!
他自己其實都很小心,穿直排輪走路,總是慢慢的,一小步、一小步的前進,所以也不太會跌倒,走了一段時間後,我發現他在平地溜,無法加快速度,用語言的方式跟他溝通,他聽不懂。
他無法理解什麼是「快」?什麼是「慢」?
因為這是抽象的語言,所以為了讓他體會什麼是「速度」,我帶他到溜冰場去溜斜坡道,讓他感受一下,果然,他被我牽著溜過斜坡道後,知道什麼叫做「快」了。
溜過幾天之後,我一樣恢復讓他在家裡的屋頂練習溜,他的雙腳漸漸出現「溜」的感覺,不過,只有左腳在動,右腳都不會動,右腳只負責保持平衡,不管我怎麼示範,他就是學不會雙腳並用。
我還是每天跟在他旁邊一起練,一直在他旁邊加油、打氣、也一直給他蕃茄、鳳梨、蘋果、西瓜……等食物,這些水果,我都會切的很小塊,他一口就能吃下去,因為一直吃的不滿足,所以會一直聽我的指令,做到了,就能再吃一塊,
還好是在家裡的屋頂練習,如果是在外面練習,一定會被別人認為我是瘋子,因為我總是要用喊的來幫他加油、下指令,不然他會沒反應,隨著他努力不斷練習,溜的速度也越來越快了。
●【會說話了】●
一個月後,有一天,他開口說話了,剛開始我聽不出來,他還是一邊溜、一邊說,我努力聽,鼓勵他多說幾次、慢慢說,也嘗試拼湊出他發出的聲音,到底是說什麼?
猜錯好幾次,直到我猜出「溜冰鞋」、「溜滑梯」,他才露出一點點笑容,我也很高興他可以說出正確的名稱,他聽到我有對他回應,也是一直重複說「溜冰鞋」、「溜滑梯」,我也不斷回應他。
突然間,他生氣了,還是一直說「溜冰鞋」、「溜滑梯」,我開始覺得奇怪,是不是他不想要溜了?
想去公園溜滑梯嗎?
我問他,「你想去公園溜滑梯,是不是」?
他還是一直重複「溜冰鞋」、「溜滑梯」,看他情緒已經上來了,火氣越來越大,我也趕緊思考,他到底是要表達什麼?
推測他想穿溜冰鞋去公園溜滑梯,但是他沒有這種的經驗,不過他倒是在溜冰場上,溜過斜坡道的經驗,我問他:「你是不是想去溜冰場」?
他停止哭鬧,一臉疑惑看著我,大概也聽不懂,我用手勢做出溜冰鞋溜斜坡道的樣子,「咻~~~咻~~~~~」。
他明白了,我看他的表情,知道我猜對了,於是便教他說出:「溜冰場」,他也很配合說出來,練習說幾次「溜冰場」後,天色已經暗了,準備要吃晚餐了,我知道這個時間帶孩子出門,一定又要被父母罵,
我還是跟他說:「好,我們去溜冰場,出發了」。
果然,阿嬤看到我要帶孩子出門,就開始念了,我裝作沒聽到,不顧她的反對,因為這種類似的事情常常發生,我已經不想解釋了,便開車載他到溜冰場,他很興奮,我也牽著他去溜斜坡道。
原本我是計畫讓他在家裡練熟悉一點之後,才帶他來訓練溜斜坡,依他相當緩慢的進步速度,至少還要三個月,
另外還有一點,溜冰場距離家也是有一段路程,當然是在家裡練習比較方便,不用一直來回奔波,又要浪費時間及油錢。
不過既然這是他第一次主動提出來的,為了鼓勵他說出來的話,往後的訓練,我都是直接就帶他到溜冰場,除了下雨天,每天我和他都會去溜冰場報到,只因為他說了「溜冰鞋」、「溜滑梯」。
這個階段,是他說話的萌芽期,他的每一個字,對我而言都是「天籟」,
我不想失去任何可以聽他發出聲音的機會,
在別人看來,這沒什麼,一點也不算什麼,只不過說出幾個字而已,
可是,為什麼我每次聽到他說出幾個字,都會興奮好幾天。
●【感觸】●
後來我也發現到,這個溜冰場好像專門是為了我和蔡傑設立的,除了假日會有其他人過來溜之外,其餘的日子,這個場地是屬於我和蔡傑父子兩個人的,這是我們訓練的秘密基地,不會有任何人來干擾,
我覺得很幸運,這對我而言,訓練起來會進行的比較順利。
我和蔡傑使用這個場地有很長的時間,陸陸續續還是會看到一些新面孔,常常會看到一些比蔡傑還晚學直排輪的小朋友,都是自己跌跌撞撞學著溜,不用多久就能進入狀況,通常不用幾次,就可以溜的不錯了。
我很羨慕那些小朋友的家長,因為他們總是可以很輕鬆坐在椅子上,和其他家長聊天、話家常,聊一些孩子到哪裡學英文?到哪裡上才藝班?學校考試第幾名?到哪個老師那邊學鋼琴……等等話題。
我也曾經這樣夢想過,不過現在這些話題,對我而言,算奢求了,
我還是必須要面對現實,做好我份內的工作,隨時隨地跟隨在蔡傑旁邊,不斷對他下指令,協助他,不然他就停住了,不溜了。
我實在很不喜歡輸的感覺,即使感覺統合失調,笨手笨腳的孩子,我也是硬要把他訓練起來。
雖然我知道每天不間斷,努力訓練他持續三個月,也比不上一般小孩隨便溜個三個小時,我希望至少不要差人家太多,輸的太難看。
很多身心障礙的家長很不喜歡帶孩子到公共場合,就是怕被「比較」,
看到正常的孩子可以做到許多事情,自己的孩子卻什麼都不會,就會不斷增加難過的情緒,或是怕遇到很難堪的場面,是家長無法掌控的。
但是我必須要克服這一點,只要家長不要怕丟臉,才能有效幫助孩子成長。
四歲半了,他的語言能力又進步一些了,總算可以聽懂左腳、右腳,他也在每天不斷練習兩個小時之下,可以用雙腳協調溜了,
但是,我還是必須在旁邊提醒他,不然他又會忘記,又恢復成單腳在溜,我依然每天牽著他去溜斜坡道。
●【斜坡道】●
剛開始訓練溜斜坡道,常常會發生從上面摔下來的狀況,不是他的腳絆到我的腳,就是我的腳去絆到他的腳,通常他只要跌倒一次,接下來就是情緒發作,一發不可收拾,也很難再讓他繼續溜下去。
經過一段時間,為了避免這種狀況不斷發生,後來我也學會只要他跌倒那一刻,必須在「第一時間」,搶在他的那條「痛」感覺神經還沒傳到他的大腦前,就要先趕快抱他起來,
速度必須要很快,一定要「非常快」,再趕緊讓他原地段重複溜一次,如果成功,他有「完成」的感覺,情緒就不會上來。
訓練到後來,為了不讓孩子情緒發作,我自己的反射神經也進步許多。
●【小技巧】●
我總是能掌握住「第一時間」,他一跌倒,那「一剎那」,就能立刻抱他起來,所以就能控制他的情緒發作。
但是,我也是人,不可能萬無一失,有時候,我會摔的比他還慘,
如果來不及第一時間,那也必須搶在他發出哀嚎前一刻,抱他起來,也是要趕緊原路段反覆溜個幾次,那也是可以解決他情緒上的發作。
這樣訓練下來,除了他進步很多,我也進步很多,我已經知道怎麼在行進間避開他的腳,同時保持我和他兩人的平衡,避免兩人同時會摔倒。
「牽手的技巧」相當重要,我也在訓練過程,學會牽手的時候「力道」、「方向」的拿捏,何時該用力、何時該放手,掌握住這些要領,他就比較不會跌倒,我也更有信心來控制他。
又訓練了兩個月,這個過程,我漸漸由兩個人手「牽」手,變成我「扶著」他的手,再變成我可以「逐漸放手」。
通常我會先牽著他的手一起溜下去,看情況再把他的手甩開,我已經可以藉由他的手傳過來的「觸感」,正確「判斷出」等一下我放手後,他會不會跌倒。
●【訓練分成三階段:】●
1. 一開始是陪著他,一起牽手由上面斜坡溜到下面平地,溜到了平地,覺得他可以自己平衡,我才放手。
2. 逐漸縮短牽手的時間,藉由他的手掌傳過來的觸感,正確判斷出他等一下不會跌倒,才能從斜坡的「中途」放手。
3. 在斜坡上,扶著他的手,幫他施ㄧ點點力量,也等於是推他一把,讓他自己溜下去。
●【教直排輪並不難】●
過了這個階段,我總算可以輕鬆一點了,不用一直跑來跑去,他有穿直排輪,可以很輕鬆用溜的,我是「穿拖鞋」的,每次都這樣跑來跑去,真的很累,
還好我還能跑,趁著有體力的時候,還能做,就趕快做,不要浪費孩子成長的任何階段。
我相信這樣的孩子,如果教給別人教,不可能這樣做,我非常清楚,要教情緒障礙的孩子,只有這個方法了,一定要全程跟在他旁邊。
只是靠指令、動作示範,用一般孩子的教法,是行不通的,他沒有類化、模仿的功能,所以光靠一張嘴巴講來教,是在浪費時間,不會有任何效果。
這又是我覺得很得意的地方,孩子由爸爸來教,這是正確的決定,
我能想像到如果是媽媽來教,體力會是很大的負擔,除非當媽媽的剛好是體育選手,不然這真的不是一般媽媽可以做到的。
我覺得教孩子從事運動方面的活動,並非一定都要請教練,自己來就行了,我從來沒溜過直排輪,小時候只溜過傳統四輪的溜冰鞋,技術也不是很好,但是看過別人溜怎麼溜,也看影片,具備一些簡單的觀念後,這樣就可以教了。
這不會很難,很多婆婆、媽媽看過蔡傑會溜直排輪,都問我「在哪裡學的」?「哪裡有在請教練」?
我訓練的目地,只是要孩子運動、專注力訓練、眼睛可以對焦、可以活潑一點,如此而已。
其實只要一直陪孩子跑來跑去,具備體力、耐心,就夠了。
我又不自覺想到有身心障礙、遲緩兒的媽媽們,她們所承受的壓力,或許她們面對外面一大堆異樣的眼光,隨著經驗累積,可以變得比較厚臉皮一點,比較堅強一點,
但是如果丈夫不支持,不給予實質的幫助,一起協助訓練孩子,那孩子還有希望嗎?
如果孩子的未來看不到希望,那當家長的未來也不會有希望,因為這個孩子都會是一輩子的負擔。
終於成功讓他從一個斜坡溜到另一個斜坡,我還是需要先在目的地,準備接應他,用下達指令的方式,讓他自己溜過來,不然他是不可能會自己一個人溜。
●【情緒障礙分析】●
有一次在溜冰場上,我看到一隻小狗,叫他去追,他追到一半,小狗跑掉了,不見了,他就立刻抓狂了。
之後的狀況是他氣到把溜冰鞋脫掉,開始在地上打滾,哭到用喊的,我不理他,看他跑來跑去,大吼大叫約過了一個小時,知道沒辦法了,今天無法繼續訓練了,才硬拖他上車,離開現場。
但是他在車上還是一直哭鬧,車子時速約40~50公里,他不是只有哭,還一直要把車門打開,結果真的打開了,
車子還在行進,他準備要下車,我也被他氣到抓狂了,用力抓他一把,硬把他抓進來,還是一直哭鬧,我大喊嚇阻,一點效果都沒有。
之後我也換了2個公園讓他下去玩,也都沒用,時間又過了一個小時,我才開到妻子的公司,他看到妻子後,在妻子安撫之下,半個小時後才停止哭鬧。
孩子哭鬧時間約3個小時,只是我說了一句「去追小狗」,當小狗跑掉後,他就受不了,這實在很難讓人理解,追不到小狗,就算了,一樣可以繼續溜直排輪,有必要如此瘋狂嗎?
另外一次,當時他的溜冰技巧已經不錯了,可以做很多動作了,我叫他繞中間的硬體設施一圈,他馬上就抓狂了。
我說:「先繞一圈,就可以喝珍珠奶茶」,他立刻說:「我不要喝了」,就溜過來把珍珠奶茶拿起來用力搖,結果噴了出來,他又加倍抓狂了,開始又出現混亂行為。
這次我不等了,立刻把珍珠奶茶擦乾淨,給他喝,他不要,還一直說:「珍珠奶茶丟垃圾筒」,我知道他其實想喝,只是他不想繞一圈,所以就表示「我不要喝了」,他不接受「交換條件」的方式,而把珍珠奶茶搖到噴了出來,這是出乎他意料之外的事,他就崩潰了。
接下來,他就一直叫著「我要回家」、「我要去找媽媽」、「我要尿尿」、「我要去坐汽車」、「我要脫溜冰鞋」,我還是讓他脫溜冰鞋,讓他去跑一跑,再把他叫回來,讓他喝珍珠奶茶。
他一樣很生氣,一直要把珍珠奶茶丟掉,不喝就是不喝,於是我吸了一口,把一顆珍珠「卡在」吸管上面,很技巧性的強迫他吃下那一顆珍珠,我才說:「來,喝,喝,全部喝下去」,當他吃下那顆珍珠後,才漸漸穩定下來,也開始喝了。
在他喝的過程,我開始幫他穿溜冰鞋,穿好了,就開始帶他繞一圈,也溜斜坡道,他還是有一點點哭鬧,不過大致上還願意配合。
約過了半小時,後來也願意配合自己繞一圈,我才知道原來叫他「繞一圈」,到底是大圈、小圈,順時鐘、逆時鐘,他搞不清楚,無法定義,就會抓狂。
一般孩子在溜冰場會哭,通常是跌倒、受傷,我觀察很久,當他自己跌倒、受傷、會痛,並不會引起太大的哭鬧,不會哭很久,反而都是一些預期不到的事情發生,如下指令不夠明確,「繞一圈」的定義,一般人就是隨便啦,反正就是繞一圈嘛。
但是對他而言,「繞一圈」的定義太廣了,他才會抓狂,因為他已經有習慣的路線,所以就算他溜直排輪的技巧再好,「繞一圈」對他而言是很簡單的事,他也會崩潰。
一句不夠明確的指令,和他本身的技巧再好,完全沒有任何關聯。
就好像他現在會游泳了,可是他還是怕水,他還是怕被水潑到,現在洗頭髮一樣會哭,被蓮蓬頭的水噴到,也是會抓狂,當我在教孩子時,是必須用顯微鏡去觀察,看清楚後,才能有對策來因應。
上面提到追小狗的例子,處理方式是不對的,我不能不理他,不理他對他而言沒有用。
他不像一般孩子,會自己停止哭鬧,他就是沒有這種功能,所以才會有情緒障礙的問題。
後來我想了一下,當時我應該立刻跑過去,陪他一起去追那一隻小狗,如果小狗追不到,我應該對他說:「小狗再見、拜拜」,也許事情就解決了。
至於「繞一圈」,我應該先在場地畫線,讓他有目標為依據,直排輪可以對準、沿著線溜,他也就不會抓狂了。
通常他溜直排輪的場地有3個,一個是學校走廊,一個是溜冰場,一個是家裡的頂樓,這3個地點各有不同的特性。
最容易引發他情緒上來的地點是溜冰場,因為場地最大,變化最多,也會有一些人,特殊狀況發生最多,我陪他在溜冰場溜了半年,他至少在溜冰場哭鬧了40~50次,次數相當頻繁。
即便他的技巧一直進步,他還是很容易崩潰,因為「人」的緣故。
他很怕一些剛學會或是不太會溜的「人」,因為他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被人撞到,還有當溜斜坡道衝下來時,是無法煞車的,他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有人突然跑出來,害他為了閃躲別人而跌倒。
曾經發生過一次,他是要從這一個上坡,溜到另一個斜坡,溜下來的途中,突然跑出一個路人甲,他看到了,不會直接撞上路人甲,他會自己先滑倒,他有穿護具,就算滑倒,也不會痛,但是這一個「意外」,他的情緒就會上來,開始脫直排輪、脫護具、大吵大鬧、在斜坡道打滾,只要讓他成功脫掉直排輪,當天就很難再讓他穿上去了。
而我又必須一次又一次面對其他人關注的眼神,也是從有這路人甲出現過的經驗後,他變得再也無法接受溜冰場上有其他人出現,只要有其他人出現在場地的附近,他就不會溜了。
之後有一次,他已經在一個斜坡道上面,準備要溜下來,我也在對面的斜坡道等著接應他,這時候,我的身旁多出了三個小朋友,他們是等著要看表演。
他們都沒有穿直排輪,大概知道有一個很小的小朋友很會溜,就相約一起來看,蔡傑在對面看到這三個小朋友,突然就哭鬧起來,就算那三個小朋友在我的身後,不可能會去撞到蔡傑,他還是很恐懼,我也不好意思去趕人家。
於是我就說:「不會撞到,不用怕」,他還是很激動,也是一直鬧,我就更大聲說出:「小朋友沒有穿直排輪,不會撞到你,不用怕」,他還是哭鬧不止,而這三個小朋友聽到我這樣喊,也很自動站在更遠的地方。
可是,還是沒有用,他還是哭鬧不止,我又更大聲說:「小朋友不見了,沒有小朋友了,不用怕,不會撞到,溜下來」,還是沒有用,他之前有被路人甲突然出現,嚇到的經驗,就只有這一次,他再也無法接受有其他人在溜冰場出現,否則他絕對不會溜斜坡道。
就這樣,那三個小朋友一直期待,也站在很遠的地方,但是他們還是在蔡傑的視線範圍裡面,他就是無法接受,後來,我也動怒了,因為已經訓練很久,已經很熟悉了,為什麼只是場地有其他人,他就變成不會溜了,就算場地有其他人出現,也根本不可能會撞到他。
我實在無法接受他這樣吹毛求疵的胡鬧,就更大聲命令他溜過來,他聽到也崩潰了,也開始脫溜冰鞋了,接下來的狀況,不用說也知道,已經不是我有辦法收拾的場面。
我實在很後悔大聲喊他,所以也得到報應,我又多花了一個小時才讓他再度穿上溜冰鞋。
在訓練的過程中,我學會許多小技巧來克服他的情緒障礙,但是他仍然動不動就會發作,原因大部分都是「意外」的發生,或是曾經有「不好經驗」的記憶,這會不斷累積下去,而處理方式就是要掌握到每一次的「第一時間」,讓他有「完成」的感覺,他的氣就會消了。
之後有時間再故意多設計一些被撞的情況,他就會逐漸了解,被撞到,自己也可以解決的,用被撞次數的累積經驗來使他習慣,才有辦法克服這個障礙。
有時候孩子會突然莫名奇妙情緒發作,很奇怪,我的視線一直沒有離開他,對孩子的成長狀況也相當瞭解,可是我居然會看不出來到底什麼原因,後來我想到比較合理的解釋是~~~
他每一次突然的抓狂,一定都有原因,只是我們不會知道,這很有可能是他兩個星期前、或是一個月前、或是半年前,某一個事件讓他產生過不好的經驗,那他現在正在做的事情,又與以往不好的經驗產生了「連結」,於是就抓狂了。
當然我們不可能每一次都會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因為這可是「記憶大考驗」。
我怎麼可能記住在他身上發生過每一分、每一秒的事,我怎麼會知道他的腦袋是怎麼將不好的記憶做連結?太難了。
所以只要他每一次情緒發作起來,就一定要現場徹底解決,不能逃避、不能因為無法解決,就壓迫孩子,因為會累積到下一次,為避免未來發生突發狀況。
還是要耐心,一定要在現場處理好情緒後,才能離開,才能確保孩子不會一直累積不好的記憶。
●【跌倒,自己站起來】●
這個階段,只要他跌倒了,就沒辦法站起來,每次我都要用跑的趕過去扶他起來,又麻煩又累,於是我就利用斜坡來訓練他站起來,他往前跌倒時,雙手支撐著地板,我就站在他後面,用雙腳抵住他的直排輪,不讓他滑下來,因為斜坡是有角度的,他站起來比較容易。
一段時間後,他可以很輕鬆站起來後,就換平地了,我一樣都會抵住他的直排輪,他就不會滑倒,後面有我支撐著,他就比較有信心站起來,他的要領掌握一點點進步了,我逐漸不支撐他,讓他自己來,但是不能讓他失敗太多次,不然他的情緒又會上來,一次又一次反覆的練習,他總算可以自己站起來了。
●【學校走廊】●
在他看起來可以像一般孩子溜直排輪,情緒起伏比較沒那麼大後,我開始讓他在學校的走廊溜,這其實是有一個用意~~~~
之前為了讓孩子可以讀普通班,我在學校開會時有提出我的想法,也和級任老師溝通過是不是可以讓我的孩子上午讀特教班,下午讀普通班,或許我太急了,或許校方有執行上的困難,也一直都沒有給我回應。
我想證明我的決心,所以也開始讓蔡傑在下午四點後,在學校走廊溜直排輪,目的是要讓校長和普通班老師知道特教班有一個孩子叫蔡傑,他沒有那麼糟糕,他會溜直排輪,果然,一段時間後,校長也認識蔡傑了,每次碰到時,校長都會很親切的問候蔡傑,普通班老師也知道蔡傑會溜直排輪了,我不會直接去跟普通老師說:「請接受我的孩子」,憑什麼讓普通班老師接受我的孩子,光是用拜託的方式,沒有說服力,所以我用行動的方式,我不是光會出一張嘴巴的家長,我是會和老師一起配合的家長。
漸漸的,我也將他溜的範圍拉大,我開始讓蔡傑在學校每一個地方都溜過,增加他的視野,也增加他的透明度,讓其他老師、小朋友都知道他。
後來,我也發現學校的走廊,是一個非常好「結構化」教學場所,因為只有一個方向,有明確的目標,不會有其他選擇,自閉症的孩子在走廊溜直排輪,最適合了,我也在走廊訓練他溜的速度,這比在溜冰場的效果還好,因為溜冰場太廣大了,他反而沒有目標,不知道方向,訓練起來也相對困難。
學期末,級任老師跟我說:「校長在開會時有提到可以讓蔡傑去普通班融合,要問看看普通班老師願不願意收」,我心中所想的事情,實現了,太奇妙了。
新的學期來到,他下午可以去普通班融合,非常感謝學校對我的幫助,當然我也是不能閒著,每隔一段時間,我就會寫下一些紀錄、想法,整理好後才給老師看,也希望老師能多了解我的孩子,透過學校與家長的相互配合之下,才能發揮最大的教育效果,光靠我一個人孤軍奮鬥,絕對不夠的。
●【強迫式訓練法】●
所謂「強迫式訓練法」並非是強迫孩子做不喜歡的活動,而是藉由孩子可以接受,喜歡的活動之中,找出可以有連續性、有速度、不中斷,讓他不知不覺之中進步。
因為沒有讓他有其他選擇的機會,一旦他做了這項活動,就不得不保持專注的眼神,以減少大量不專心、當機、眼神空洞、無法對焦的時間。
在他的技巧比較熟悉後,比較有自信後,他的眼睛開始不注意看了,甚至在溜斜坡道時,因為享受「衝」的感覺,有時候眼睛都會閉上,這實在很危險。
因為不看前方,摔倒時會不知道用什麼姿勢,摔倒的姿勢也很重要,這會決定受傷的輕重程度,我也針對摔倒的姿勢訓練過他,但是他的眼睛不打開看,那摔倒前就無法決定用什麼姿勢來將傷勢減到最輕。
所以我開始訓練他倒退溜、交叉溜、畫葫蘆,這些都是眼睛要很注意看,不然一定會跌倒,這屬於強迫式訓練法,我會讓他知道不注意看的下場。
因為障礙物是磚塊,我特別故意使用磚塊,而不是像一般塑膠的材質,不能讓他有機會選擇就算不看也沒關係,頂多跌倒而已,我要讓他習慣只要穿上直排輪,不管怎麼溜,眼睛都要注意看,不然就是會撞到磚塊,一定會流血。
果然,訓練他一段時間後,他的眼睛也不會閉上了,注意力也集中許多。
接下來為了提升他的反應時間,我也密集訓練他來回轉彎,這是U字型的坡道。
我會推他一把,加快他的速度,當他溜上去時,一定要有反應轉彎下來,不然會跌倒,這跟單純的從斜坡道溜下來不一樣,從斜坡道溜下來平地,只要保持平衡就夠了,不用再另外做出什麼動作,而這個U字型的坡道,可以幫助他做出反應,而且每次都要有反應,要來的及轉彎下來,不然會跌倒,也是強迫式訓練,強迫他每次都要有正確的反應和敏捷度。
剛開始訓練時,他還不會,也會排斥,一樣的,我都會牽著他溜,到我不用牽他,再到我用推的方式,幫他加快速度。
他後來也漸漸開始喜歡這項活動,我使用的力道,也一次又一次加重,縮短他的反應時間,我能感受出他確實也逐漸在成長之中。
●【在訓練直排輪一段時間後,為我的孩子帶來的好處:】●
1. 這是一個很好發洩體力的運動,可以減少大量自我刺激的時間。
2. 它可以訓練平衡、四肢的協調性,我發現訓練後,他走路的姿勢比以前更漂亮,比較有踏實感。
3. 他的眼睛不會對焦,常會出現空洞的眼神,從事這項運動時,眼睛必須要注意看,不然會摔倒,這對自閉症的孩子幫助最大,眼神比較能對焦了。
4. 他的語言能力是在這個階段發展最快速,因為他喜歡這項運動,也比以往快樂許多,每天都會有笑容。
5. 訓練他溜斜坡道,讓他的反應神經變的比較快速,不像 以往都常常呈現恍惚狀態。
6. 因為常常在學校溜直排輪,讓很多人都認識他,也成為 學校許多老師眼中的寶貝,小朋友們喜歡的對象,對他的生活圈幫助很大。
7. 在訓練這項運動過程中,讓我學會許多引導方面的小技 巧,這是要親自參與才能獲得到的。
8. 我相信只要全心全意付出,不要怕失敗,不要要求立刻 看到成果,時間到了,孩子自然就會進步。
~~~~~~~~~~~~~~~~~~~~~~~~~~
或許不是每個人都理解自閉症,
但我相信....每個人都有慈悲心,
有一句格言是這樣說的......
當有人要你在【正確】與【仁慈】之間做抉擇,
選擇『仁慈』。
倒行逆施慣用語 在 少康戰情室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今日議題:
◆卡台大校長、擋國語日報董座 教育部淪政治打手?驚!管中閔遭檢舉登陸兼職 北檢迅速分案插手卡管?北檢檢察長督辦管中閔案 北檢向蔡英文輸誠表忠?教部卡管、北檢法辦、科技部查論文 蔡英文爪牙現形?管中閔回擊:那些下流惡毒造謠 麥卡錫主義獵巫?管中閔引馬克吐溫小說諷刺抹黑 正派人士變小偷?管中閔沉默60幾天終露面沉痛告白 蔡政府掀仇恨?獨董、赴陸兼課、北檢他字案 貼管爺標籤置死地?國語日報歸屬爭議不下 教育部發金牌逆我者亡?蔣竹君54年資歷還不核定董座 非我族類!殺無赦?
◆管中閔:學術界史無前例政治恐攻 蔡政府瘋追殺?管中閔嘆獨董、學倫、赴陸兼職 莫須有罪欺人太甚?教育部:董事會未修捐助章程 黑手打壓政治介入?繆德生旌忠狀寫”積勞病故”國防部羞辱反軍改?繆德生旌忠狀積勞病故惹議 蔡政府淡化軍改奪命?國防部︰依法行政合乎規定 ”積勞病故”慣性用語?國防部:曾受勳即得表彰 繆德生頒旌忠狀釋善意?
◆國防部否認總長管頭髮不否認髮禁 沒兵還管頭髮?男兵禁龐克、鍋蓋&女兵禁超短髮 國軍髮禁太古板?傳參謀總長視察分不出男女 國軍祭髮禁走回頭路?總統同台”處級”美副助卿 蔡英文自貶向美示好?鄧振中赴美爭豁免鋼鋁關稅碰壁 戳破美友台假面具?鄧振中:美課鋼鋁關稅如期實施 台美友好攏係假?高官去美國亮相 台灣被擋國際組織門外由人民買單?
◆謝長廷:日握2隻魚照片 駐日代表不護魚倒打自己人?謝長廷:漁民活潑神出鬼沒難保護 漁權受損還媚日?謝長廷:超超臨界電廠非空氣清淨機 耍嘴皮抗空污?總統降格見美官、駐日代表幫腔日本 親美媚日秀下限?國民黨北市議員提名未過半 保守、怯戰兩面刃?新人跳腳嚷不公 國民黨讓掉江山不敢打天下?游淑慧:堅信國民黨有實力 新人想戰被自己人擋?郝龍斌:選戰策略有問題 贏回台北市不見決心?首都之戰淪只守不攻 國民黨無易守為攻破釜殺氣?
今日來賓:
立法委員(民) 林俊憲
資深媒體人 康仁俊
立法委員(國) 賴士葆
前立法委員(國)林郁方
國政基金會顧問 游淑慧
✔密切鎖定【少康戰情室】訂閱➔http://bit.ly/2fXdOIH
每週一至週五 TVBS 56台首播
●按讚粉絲頁:http://bit.ly/2fMs1us
倒行逆施慣用語 在 舊事重提慣用語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推薦與評價
舊事重提. 開倒車. 倒行逆施. 放空炮. 坐而論道. 放冷箭. 暗箭傷人. 殺風景. 焚琴煮鶴. 馬後炮. 事後諸葛.置若罔聞慣用語| 工商筆記本2009年1月3日- 成語→ 慣用語例阿諛 ... ... <看更多>
倒行逆施慣用語 在 【人民日報海外版:民進黨“綠色恐怖”擋不住兩岸交流腳步 ... 的推薦與評價
這套“話術”,讓人聽出“熟悉的味道”,早就是民進黨的慣用伎倆了。 ... 這樣的倒行逆施,引起了島內輿論的強烈質疑和普遍反對。 ... <看更多>
倒行逆施慣用語 在 舊事重提慣用語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推薦與評價
舊事重提. 開倒車. 倒行逆施. 放空炮. 坐而論道. 放冷箭. 暗箭傷人. 殺風景. 焚琴煮鶴. 馬後炮. 事後諸葛.置若罔聞慣用語| 工商筆記本2009年1月3日- 成語→ 慣用語例阿諛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