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乘客!人類圖計程車的最新發車時刻表、購票連結出爐啦!
本次釋出的課程包括: ( 11、12月還會有新課程喔不要錯過)
1. 新竹平日讀書會 - 察覺與恐懼
2. 線上假日讀書會 - 察覺與恐懼
3. 平日線上一階工作坊 - 分三週共六堂
4. 假日線上一階全日班 - 分兩個全天
這次的課程宣傳讓乘客們來告訴你:
A:「我喜歡Repeat的教課方式,把書本的知識講解更清楚的方式讓我明白。尤其是整個架構建立起來淺顯易懂,甚至有做筆記的地方,十分貼心啊!直接看書也沒有Repeat講解來得清楚,謝謝你建立了麻瓜的鷹架👏」
B:「做為一個覺得自己的想法和心情都很難捉摸的人,還是很努力在認識自己,可是總也沒有辦法檢驗,那些特質真的是自我嗎?還是只是為了誰的期待、大眾的期待而成為的我。也曾因為無法做自己而感到傷心難過甚至憤怒。直到我認識人類圖,開始在人類圖的知識之海摸索、探險。而Repeat始終是我的一盞明燈(?),在自學的過程中,都是透過Repeat風趣的分享、真實的文字感動了我。和其他認識自己的方法不同,當學到知識的時候,可以透過實驗跟觀察,來驗證。 被大家說很好相處的我,其實很難跟自己相處,直到到上完Repeat的一階才有所改善,當然一階不是甚麼仙丹之類的,喝下去就成仙,而是活出自己的設計。先接受自己的樣貌,再去覺察自己的各種不自在來自何處,並且謹記金句「乾你屁事,乾我屁事」,尊重他人的樣子,更是回到內在權威與策略愛自己的樣子,好好和自己相處。 推薦Repeat的一階課程,他會不斷增進對人類圖知識的了解,風趣幽默,和他不斷累積的學員例子來幫助我們聽懂並體會,因為真正體會到的東西,永遠比死記硬背更長久,誠摯推薦。」
C:「1.講義製作用心(不是單指內容而已,包括畫面) 2.內容整合,有系統邏輯(我可以服用的那種,我真的聽過很想砸螢幕的課,在講什麼鬼東西,能免費複習N遍我都不會浪費我的時間,好吧可能也是我沒有跑權威就去上課的關係) 3.Repeat對自己有要求,會進化 4.當然是可以一直複習課程,很佛 5.Repeat的人類圖觀點讓我感覺她有在要求自己客觀,即便不想客觀也會直接提醒大家現在正在說的不客觀」
D:「計程車司機的課就只有兩個字:推爆! 如果要多寫的一點的話,大概就是深入淺出、鉅細靡遺、架構清晰、並且不厭其煩。 要再多寫一點點的話... 網路上有很多紛雜又似是而非的知識,但上Repeat的課程就好像報團上了一台遊覽車,一上車就會拿到一份今天依序會去哪裏的行程表,整個架構清清楚楚;再來,隨著車緩緩前行,路上的每個風景他都會告訴你,你知道成因、知道他們彼此的影響、知道這個地方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而且這一切都會貫穿在一起,在一天的行程之後仍然意猶未盡。 你會知道每個風景都不一樣但都很美、也會知道如何與落石或暴雨共處;隨著認識自己的設計,會慢慢看見自己的獨特。 如果想要得到正確且有架構的知識來幫助自己在人類圖上的經驗與體驗,快上車吧。」
E:「Repeat可以說是帶領我正式進入人類圖世界的第一人,上了他的一階課程後,也參加了他開辦的恐懼讀書會,每一次上課他都非常用心準備教材,內容都是有所依據,並經過他再三濃縮出來的精華,課後有問題也都有問必答,在學習路上很是很棒的引路人! Repeat不斷傳達學習人類圖不是貼標籤或硬背書上的文字,而是要去察覺人類圖帶給我們生活中的改變,在上完一階過了一年後再次回來複訓,對我來說並不是知識的遺忘,而是透過複訓去感受自己這一年來的感變 因為就算是同樣的理論基礎,在和每一個不同的人交流後都會有新的發現,我想人類圖是無論學多久都會有全新的感受的知識 非常推薦任何對人類圖有興趣的人來上Repeat的課,相信他能帶你的不只是知識上的養分,更是實踐人類圖過程中的好夥伴!快搭上這位人類圖司機的專車吧!」
F:「當初要上LYD前有參加過幾次Repeat的讀書會,當時就有一些上過一階的同學推薦他的課程,也在之後讓情緒跑了3個多月後決定報名參加。 課程期間資訊滿滿,但更讓我感到喜歡的是Repeat 的mindset,那是一種「準備好了、分享、緣份、正確的知識」所組成的mindset,因此在上課期間除了充實到不行的資訊量外,也有讓人信任的感覺。 課程中也會帶入生活的案例以及借喻的幽默表達來讓大家更好理解,甚至最後一個段落講解速度太快,怕大家沒有理解清楚,還做了一小段的課程影片,讓大家能確實吸收。 若有想參加LYD的朋友,建議可以先聽聽repeat的podcast與clubhouse,如果聽了喜歡,那麼非常推薦你參加,相信你一定會收穫滿滿!」
G:「這段期間的複訓也因為先前上過實體課和課程中的筆記,複訓過程也變得好吸收且輕鬆,不會有補習班的急迫感(但一群人超認真的狀態其實也有點享受) 時間上又讓大家有更多的時間可以QA,若是自己有興趣的問題便能跟著深入瞭解,但若是自己沒興趣的問題就當聽朋友們在閒聊(這點好像是優點也是缺點?哈哈) 似乎也是因為比較不急促的關係,不太容易有疑問的我,有時也會有一些小疑惑會突然想到而提出 若要評估自己吸收多少,那這段期間Repeat的教學與大家的QA都能跟上,能聽懂、能理解、能反應過來,這便是這次複訓到最大收穫了,接下來就是活用人類圖,若是還沒能活用起來,那我會在參加複訓課程的XDDD」
H:「再次複訓依然可以聽到新意、新的舉例,深深感受到Repeat對自己的要求,務求精益求精,期望帶給學員正確、紮實的觀念。一個認真的老師,絕對會帶著學員看到不同的風景。真誠推薦!」
I:「Repeat的一階課程真的是教導我們能夠如何開始從生活體驗裡面來練習人類圖,上課內容除了有最基礎的觀念之外,還有各式各樣體驗的例子,讓我從看不懂教科書的內容到可以感受到原來自己的設計或別人的設計是那麼有趣,進而開始做各式各樣的人類圖實驗。
複訓讓我覺得好像是把原本累積的概念,第二次刺激之後(或者是看更多人的圖之後)可以進一步的去思考到更多的問題本質是什麼,藉由在課堂上跟老師的討論,讓我更加了解自己或是身邊人的制約點或是難處,而可以更放下很多自己內心的執著。
老實說Clubhouse上人類圖的房間越開越多,但目前只有計程車房會讓我有耐心聽下去,這也是當初決定要報名一階課程的關鍵,對一門學問再有興趣,沒有找到對的帶領人對我來說相當容易半途而廢🤣所以上一階課程找Repeat就對了!!!
(寫心得需要情緒有到🤣不想隨便寫所以拖了一下,哈哈!)」
--------------------------
以上是乘客對還沒上車的你喊話,以下是乘客們跟司機的告白:
--------------------------
「謝謝司機,現在不想下車XD」
「我喜歡Repeat資訊正確強迫症的態度,用許多資料的佐證來去輔助課程內容,並非空口說白話的全靠感覺走,唯一支持Repeat的任何人類圖課程與活動 <3」
「又瘦又白」
「愛Repeat 學長讚讚讚!!!!!!」
「能由妳領進門認識人類圖這門知識,很幸運,謝謝。」
「謝謝宇宙讓我上了Repeat的一階課,沒有司機引路就沒有現在的一切!你的努力我們都有看見的,感謝Repeat!」
「非常感謝Repeat的用心,再次複訓真的收穫滿滿!是該說Repeat我愛你!不過還好是打字,用講的我應該說不出口,哈哈 」
「只是到反映者的部份我都有種飄走的狀態,或許是因為我周遭只有一個反映者朋友的關係吧(我朋友好可憐,哈哈) 總之非常感謝Repeat~~」
「你放很鬆的時候真的很好笑,我特別喜歡你自己在哪邊murmur把內心話講出來真的很可愛,哈哈哈😆放很鬆很棒!真的不是在笑你🤣🤣」
---
聽完乘客們的分享,司機先去旁邊擦眼淚Q_Q
你想要上車了嗎?來一趟人類圖之旅吧,讓我在人生旅程讓載你一程:)
報名連結在留言一樓:
#圖片來源Svetlana_Yefremova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浮雲千山:能言石傳奇之遇見少年包青天」介紹 訪問作者:葉桑 內容簡介: 臺灣推理文壇長青樹――葉桑 首部奇幻小說! 真相如浮雲後的層層重山,時隱時現── 擁有穿越能力的靈巧少女, 為解開一道千年魔咒而重返宋朝。 臺灣的連城三紀彥、創作...
借喻 小 六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倒影,或者獨我的遊戲】
── 李蘋芬《初醒如飛行》的個人生命蹤影
◎ @詩.聲.字小編李蕪賞析
詩人李蘋芬於2019年4月底時出版第一本詩集《初醒如飛行》,集中主要收錄的是她在24、25歲時的創作。閱讀詩集,我們會注意到其間溶入她個人的故事、經驗及感思,隱隱約約可觀察出她生命特定時期的軌跡,及其留下的蹤影。先引《初醒如飛行》一首頗獲好評的詩作,亦可發現其創作上的慧黠之處:
醒在果核上 ◎#李蘋芬
草在長 玻璃在碎
雲和果皮在黑
鐵皮屋在醒
皮膚的汗
在熟
謎語一般可愛
的草,你種的透過
玻璃像貓眼
那樣驕傲
黑而且亮
我站在角落
來自發汗的雲
若不是熱
枝椏也有黑色
醒在一顆果核上
屋裏都是壞掉的草
我踏出泥
次日
交還名字的部首
給那些
眼裡的荒原
它的意象新穎、別致,節奏輕盈,情感卻有深沉之處。乍讀時並不好理解,詩人陳義芝在詩集推薦序〈插下一面風旗──讀李蘋芬詩集〉裡提及這首詩:「非常有身體感。草不再是草,玻璃不再是玻璃,全成了身心靈的借喻,果核的象徵於是變得曖昧歧義。」當我們去推敲詩中的一些詞語時會發現:
詩人巧妙地運用自己的名字「蘋芬」設下謎語:名字中有「蘋」,可能以蘋果作為自我的比喻,果核或許即指自己的內心,或是其所嚮往純粹的核心、事情的本質﹝按﹞;「蘋芬」都是草字頭,「草在長」、「謎語一般可愛/的草」、「屋裏都是壞掉的草/我踏出泥」,可能是指情感的滋長,以及後來被踐踏的心路歷程;「次日」(走出這段情感後)「交還名字的部首」,把「蘋芬」的「艸」交還,眼底只剩荒原。另外,這是聊備一說的:「芬」拿掉艸字頭變成「分」,亦宛如情感結束的暗示之一。
呂佳機的採訪〈遺忘名字的速度:李蘋芬在《初醒如飛行》〉一文裡,曾以「倒影,或者獨我的遊戲」歸納個人閱讀李蘋芬詩集的感受,並提及:
「整本《初》集之中,幾乎從不避諱第一人稱,令人好奇,詩人如何想像詩中的那個『我』──她是作為化身,或者是一種投射?李蘋芬笑答,她從來不會特別避諱『我』這個字眼,『為什麼要避諱呀?』經她一問,我才發現自己好奇的問題其實是:詩人幾乎如同日記體一般的形式,是一個看似簡單,在詩壇中卻並不常見的特出之處。」(《幼獅文藝》,2019年8月號,總第788期)
李蘋芬並不避諱詩中顯影的自己、記錄的生活及相應的感受,「若『我』不會傷害這份至美,則這些物件便能被留下」(見於呂佳機該篇的後文),這些與自己相關的詞語、物件便能被留下;不僅如此,像是〈醒在果核上〉這樣的詩作,還因此增添一些文字上的別趣。
《初醒如飛行》所附的作者簡歷提及其為「一九九一年初夏生」,接下來我們來看一首與初夏生日有關的詩。
蟬聲大噪 ◎#李蘋芬
他生日的這天無法決定
如何慶祝
熱得很,那赤裸的空氣
亮晃晃地像落後於
主流的憂鬱
他許願成為一個容器
並在六月開始密封
許願自己成為唯一保管的人
分手的情人
不曾施予他親暱的小耳光:
你怎麼任憑自己跌倒
你應該在家族聚會的餐桌上保持微笑
生日的這天
他已不想如何過
沒有人攜來清酒跨過他的門
沒有人把大葉合歡變成火
儘管這空氣適合手舞足蹈
在那開了窗戶
卻關了紗窗的地方
蟬聲大噪
左眼的淚水散落在單車疾駛的風中
右眼還記著今天
今天是他的生日
〈蟬聲大噪〉雖然運用第三人稱「他」,但一方面其內涵、情感與〈醒在果核上〉有一些疊合之處,加上「蟬聲大噪」時的六月生日,與其簡介提及的「初夏生」相符,推測這首詩亦是基於作者本人的親歷而書寫。
詩中寫道「許願自己成為唯一保管的人」,並從後續「分手的情人」一段,顯示這背後即有不為旁人所知的故事;我們所知曉的,是詩中主角遭逢了某些打擊,像是「跌倒」,未能在「聚會的餐桌上保持微笑」,特別是分手情人尖銳的話語。
倒數第二段寫及「沒有人把大葉合歡變成火」,在夏季的枝頭上,大葉合歡的花朵會如羽扇般綻放著,「變成火」是種比喻,實意應是「他」沒有心思、也沒有人能一同欣賞。「沒有人」,主要指的,恐怕仍然是分手的情人;蟬聲大噪,自己的生日,原來正是個分開與離別的時刻。
雖然我猜測這首詩是作者的親身經驗,不過詩中既然用第三人稱來寫,讀者也不妨把「他」視為某一個人/一群人(處境相似者)的故事。
本篇最後討論的一篇作品,讓我們再次回顧「每天為你讀一首詩」曾分享的:
太陽與檸檬 ◎#李蘋芬
──記一段在景美的日子
一起踏過椰子林的清晨
日日倒數
時光的核滾動不已
喧囂有時,恬靜有時
一起擁有了
起跑和瞌睡的姿勢
在那裡。我們亦能唱歌
當冬天是一個抽屜
呼吸的節律
在試卷背面回歸胸口
一起姍姍而至的午休
日日洗臉,疊好鉛字
逃跑,紅字──
當公車鄰座只有陌生人
若牆也有眼睛
那是白和螞蟻──
而我亦是雪藏般
銘記了所有,日行動物
夜行淚水
你是幸運的,而我亦能
讓太陽與檸檬飽染我們的顏色
讓輕率的心眼得以
復歸寧靜,因為一筆紙箋
一盒削好的蘋果
因為後來
我們念記的每一次相視而笑
當時小編全糖的賞析提及:「李蘋芬這首詩最初於2017發表在人間副刊上,第一版名稱叫做〈太陽與檸檬的顏色〉──記我在JM的日子,後於2019出版詩集《初醒如飛行》時,詩名改為〈太陽與檸檬〉──記一段在景美的日子。」
李蘋芬本人曾就讀於景美女中,可參考林易柔採訪的〈詩是有裂痕的,從中才能產生創作:李蘋芬《初醒如飛行》〉一文:「她擔任一年教職後,決定繼續讀博士班。『回到』木柵在毫無淵源的政大讀博士班令她感到意外,『因為高中就讀景美女中,當時畢業以為可以脫離木柵了,沒想到又回來了。』」(《國藝會線上誌》,2020年6月4日)故〈太陽與檸檬〉詩裡所寫及的,應可視為作者的親身經歷。
那裡頭有我們幾乎都經歷過的升學壓力:「疊好鉛字 逃跑,紅字──」,以及因此產生的苦澀生活,「銘記了所有,日行動物/夜行淚水」。不過,「李蘋芬並不諱言青春有其痛處,那些痛苦的她雪藏進記憶,而對於景美的日子,最終外顯的是充滿太陽與檸檬的時光,因有人能相伴而回憶得以溫柔。」(見於全糖賞析)在苦澀的青春裡,與「你」相伴、「我們」共處時的小確幸,是其中特別值得憶念的故事。
假設李蘋芬在詩集裡未將JM改為「景美」,我們從詩作內容,再基於是其本人經歷,仍可推知是寫其在景美女中的一段歲月、紀念一段友誼。
以上討論了三首李蘋芬寫及自身的詩作,最後仍要提醒大家,即便《初醒如飛行》中多首詩作均是作者生活的倒影,或者是獨我的遊戲,但我們最好還是不要先入為主,以為每一首詩均如此,譬如陳義芝在解讀〈新居〉一詩時即提及該詩「情節不必是自傳,而係為人代言」。
﹝按﹞:題目「倒影,或者獨我的遊戲」,借自呂佳機採訪文的小標;文中「嚮往純粹的核心、事情的本質」等字眼,借自林易柔採訪文的歸納。
-
◎作者簡介
李蘋芬
一九九一年初夏生,師大國文系、台大中文所畢業,現為政大中文博士生。愛小動物和美的事物,駭怕巨大岩石、水晶和洞窟,曾獲詩的蓓蕾獎、台北文學獎等。著有《初醒如飛行:李蘋芬詩集》(啟明出版,2019年4月30日)。
-
◎手寫者簡介
林依儂
新竹人,現居屏東。世新大學平面傳播科技學系攝影組畢業。熱愛攝影及手寫,經營手寫、攝影IG:writingxphotography
-
#每天爲你讀一首詩 #每天為你讀一位詩人
#詩.聲.字 #獨我 #遊戲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7/blog-post_31.html
借喻 小 六 在 呆曼愛旅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個策展人怎麼把藝術作品放在藝術空間...我拍觀眾去看作品,觀眾也是看我怎麼去看他們看作品,這樣一層一層堆疊其實滿有趣的,也成了這次藝術的向度命題。」藝術家陳贊雲這麼說。
陳老師從事多年藝術及藝術顧問工作,累積許多策展工作紀錄,當紀錄照拍多了,漸漸觀察每次佈展中畫廊與室內展品的配置、作品與觀眾間的互動,端詳藝術作品時的反應等...
這一批作品都沒有題名,老師其實也不太想要講太多故事,而是要我們徜徉在這26張攝影作品中,彷彿就置身於26個不同向度的展間,這些對策展人或者藝術工作者都非常有趣的。
很幸運在展覽最後遇見老師帶我們導覽,老師耐心的面對我們這群小外行的問題,例如:站著保全的那張是新銳藝術家向拍賣史上最貴畫作達文西《救世主》致敬的行為藝術(照片裡有拿手機原圖去比對那張,2017年拍賣價值為4.5億美元成交)、又或者在置地廣場花了400萬港幣佈置的藝術展覽,照片中卻沒有人在欣賞頭頂上的作品(照片裡很花俏、放著天文望遠鏡的那張)。很多攝影作品因為老師解說背後展覽的故事而變得更生動,更有深度,謝謝老師的分享成就了美好的午後❤️
-------------------------------
展覽介紹:https://reurl.cc/L3Xbk9
藝術家陳贊雲將歷年所見展覽中的幾大要素:藝術品、展覽空間、觀眾行為等,重新構築在鏡頭中,再為觀眾們說一個有趣的故事:耗資千萬的藝術品就在眼前而觀眾只顧眼前的小螢幕、雙重層疊的奇幻借喻、光影線條如何讓3D變2D、美術館精心設計的反諷等;跟著藝術家一同開啟 ”Ways of Seeing”.
本週來到展期的最後一週末,若您為了維護健康而不便來館,MOCA歡迎觀眾一起跟著影片,暢遊 #藝術的向度。
「藝術的向度」Seeing and Perceiving Art ─ Michael Chen Photographs
時 間|2020/02/08 (六)-2020/04/12 (日)
簡 介|https://reurl.cc/oDWjAg
藝術家 #陳贊雲
策展人 #王焜生
#MOCAFromHome
#藝術的向度
#白鬍子是老師正字標記
借喻 小 六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浮雲千山:能言石傳奇之遇見少年包青天」介紹
訪問作者:葉桑
內容簡介:
臺灣推理文壇長青樹――葉桑
首部奇幻小說!
真相如浮雲後的層層重山,時隱時現──
擁有穿越能力的靈巧少女,
為解開一道千年魔咒而重返宋朝。
臺灣的連城三紀彥、創作逾三十年推理界前輩葉桑,首次挑戰奇幻題材,揉雜奇幻、武俠、冒險成長及作者最擅長的推理懸疑,充滿實驗性的筆法,大膽、破格、奇葩的劇情設計──峰迴路轉卻又渾然天成!
|平凡而靈巧的十二歲少女 X 人間閱歷百年的能言石|
雪若因緣際會拾得一塊會說話的石頭,這塊石頭自稱是紅樓夢裡的通靈寶玉,歷經三百餘年,在雪若家的花圃出現,是為了透過雪若超齡的見識及能力,協助自己彌補千年之前陰差陽錯犯下的過失。雪若對歷史既感興趣又好奇,便答應和能言石穿越千年,展開一段靈性成長又危機四伏的冒險之旅。
|穿越宋朝巧遇少年包青天 X 聯袂辦案解開身世之謎|
能言石唯恐古今差異而露出破綻或慘遭意外,因此將雪若保留人類的本性和智慧,化形為一隻小狗。他們無意間介入少年包青天的一小段成長過程,協助其揭開身世之謎後,遂成為一同冒險辦案的夥伴。他們被捲入一宗多年前的死嬰命案、經歷兩次時空錯亂、山林火災中的高手對招、山莊女屍之謎、河畔男屍命案,最後因為少年展昭的協助才重回千年之後的家鄉。
作者簡介:葉桑
愛詩愛文,愛人愛物,愛自己的文章,也愛自己推理的世界,一位在古稀之年,仍筆耕不輟,名符其實的推理老作家。
創作文類以小說為主,在推理創作之前也寫過各式風格題材的小說,他的作品可以說是目前臺灣的創作推理小說家中最多的。社會化、生活化的題材是他的小說的主要特色,大多是短篇推理,點子層出不窮,對藥品使用相當熟悉,文筆細膩且浪漫,使用大量借喻手法,也有人性探究的內涵,一般認為他筆鋒有日本作家連城三紀彥的影子。曾獲臺灣新生報短篇小說獎、林佛兒推理小說創作獎等獎項。
作者粉絲頁: 葉桑
出版社: 要有光
粉絲頁: 作家生活誌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