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不是四小龍
大學是人才的搖籃
大學品質的好壞
決定人才的素質
也決定十年後國力的強弱
大學的品質不是靠自吹自擂
要靠扎實的學術評鑑和排名
美國的頂級大學始終名列前茅
預示著美國未來十年
仍是世界的領先群
新加坡 香港 南韓的頂級大學
也名列世界排名的前矛
都跟這三個地方的每人GDP相匹配
台灣所有大學都跟不上
也預示著台灣將來會更加落後
就談不上四小龍的行列
台灣幾所大學在20年前
也的確有著不錯的口碑
但這20年來不是沒有進步
而是進步沒有其他地方快
就相對落後了
這個現象預示著
不管台灣GDP怎麼漲
台灣的頂級大學無法支撐GDP
Made in Taiwan的人才不夠力
台灣的人才必須送去海外再加工
喝過洋墨水才能與世界競爭
可是有些台灣的大學校長
還是孤芳自賞 夜郎自大
像台北的政治大學校長郭明政
竟然公開宣稱大陸的
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是
「很落後的地方」
英國是很歧視和忌妒中國
但英國QS卻是大學評鑑
最具影響力和公信力的機構
所公布的2021年世界大學排行榜
政治大學排名世界第590名
清華大學排名世界第15名
北京大學排名世界第23名
蔡英文的母校倫敦政經學院
也只排到世界第49名
清大和北大的世界排名
都比郭明政的母校慕尼黑大學
只排到世界第63名強很多
台灣最好的大學台灣大學
世界排名第66名
都還輸給上海復旦第34名
上海交通第47名
也輸給浙江大學第53名
更別提政治大學輸更慘
政大算不算「很落後的地方」
政大校長該有的自知之明也很落後
如何能帶領政大向前衝呢?
https://youtu.be/K70AgIjmvMU
倫敦政經學院世界排名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一定要買房嗎?經濟學人打破迷思
【《經濟學人》雜誌一月推出一個特別報導:可怕的房地產錯誤(The horrible housing blunder)。你為什麼覺得自己非買房不可呢?其實這是政府操作的結果。《經濟學人》分析數據顯示,其實沒有什麼證據證明,居者有其屋,國民生活必然會變好。
新加坡是居者有其屋的最佳範例,自有房率為91%,而且在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Human Development Index,縮寫為HDI)排名第9。但是自住率更高的羅馬尼亞,96%的人自己有房,人類發展指數卻排名52。與之相反,瑞士僅38%自己購屋,人類發展指數卻是世界排名第二。反倒是因為過去數十年利率的下降,加劇了房屋供應的不足,並導致了房地產價格的飆升。】
{內文}
(專題旁白)
俗語有云,"一個人的家就是他的城堡",沒有什麼比一個家更能展現一個美國國民他財富的多寡,置產 不單只是「美國」夢,在全球富裕國家,人人從小就被教導,"你應該買一個你自己的家",現在是買屋的好時機...。
(前英國首相/卡麥隆)
你該踏出買房的第一步
(專題旁白)
6萬美元就能圓夢...
(前英國首相/梅伊)
Help to Buy(英國購屋優惠政策),將協助民眾踏入有房一族
(前美國總統/小布希)
擁有自己的家是美國夢的一環
(專題旁白)
但是為什麼我們每個人都要被逼著去買房呢?
(《經濟學人》資深撰述作家/ Callum Williams)
人們並不去質疑置產是對的這個概念,因為大家從小被灌輸這個觀念,所以好像買房就是真理
「有土斯有財」這個概念,源於禮記大學篇,在中國已經流傳兩千多年了。但是在西方,這個「居者有其屋」的觀念,卻是政府灌輸給人民的。
(專題旁白)
要了解房市問題,我們要把時間倒回100年前。在20世紀初,英國 美國及其他已開發國家多數人民房子都是用租的,以英國為例 僅1/4家庭擁有自有住宅,在二次世界大戰後,許多國家在房市政策上出現巨大轉變,政府欲打造一個人人有房產的國家
(《經濟學人》資深撰述作家/ Callum Williams)
政府當時的想法是,如果你買了房子,在你退休的時候你可以賣掉房子維持生活,要是你突然失業,你也有資產可賣
(專題旁白)
政府紛紛推出低利房貸購屋房貸減稅優惠,資本利得稅減免,以鼓勵民眾購房自住
(《經濟學人》資深撰述作家/ Callum Williams)
一直有一個說法,說房屋自置率高的國家社會更好更穩定,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佐證這個說法的證據其實十分薄弱,這些國家的國民不見得過得比較好
(專題旁白)
主張應當鼓勵購屋自住的人,總是拿新加坡為例,新加坡是房屋自置率極高,且高度穩定的國家,新加坡91%的國民擁自有住宅,而且在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Human Development Index,縮寫為HDI)排名世界第九,但是我們再來看羅馬尼亞的例子,他們房屋自置率達96%比新加坡高,然而在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排名僅52 遠低於新加坡,我們回頭再來看瑞士,擁有自住房產的人很少(瑞士房屋自置率為38%),但瑞士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排名第二
文茜世界周報曾造訪瑞士日內瓦,一探當地最出名的合作社住屋(Cooperative)之一。Codha是日內瓦最著名的合作社,每個人先交出一萬瑞士法郎的保證金,向與合作社合作的銀行借錢,請建築公司蓋房子。之後每月繳交租金給合作社,由合作社負責營運。像是這間45平方公尺的房子,每月房租是1000瑞士法郎,合台幣三萬多,想住多久就可以住多久,而且租金不會隨便調漲。若不是合作社所經營的房子,房租每月至少要2500瑞士法郎(約7.8萬台幣),相差甚大。
(Codha住戶/ Martina Kunz)
雖然我們房子是租的,但我們有我們的保障,我知道我們可以一直住下去,不會被要求搬家,我們都被建商影響了,好像大家非買房子不可,他們一直灌輸人們一個觀念,對 我大學一畢業,哦 我沒房子就不能結婚,為什麼 為什麼壓力要那麼大,只要能好好過生活不就好了嗎
(專題旁白)
瑞士房屋自置率僅38%,是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中自置率最低的國家,經合組織裡都是有錢的國家,英國的房屋自置率比瑞士高些,大約是2/3的英國人擁有自己的房子,依照經濟學人房屋價格指數,瑞士的房價較英國穩定,瑞士今日的房價只比1970年代漲了約70%,同一時期的英國房價則飆漲了346%
飆漲的房市,最終危害到了全球經濟體系。
(專題旁白)
自1950年代起,房市開始飆漲,看到人們對錢的需求,銀行推出房貸。到2008年 房貸占去全球17個富裕國家GDP的63%,以長遠來看,這個人人擁房的世界,衍生的問題遠高於解決問題,(次貸危機)這是一場金融災難,沒有人能夠力挽狂瀾
(《經濟學人》資深撰述作家/ Callum Williams)
大約10年前那場涵蓋全球的巨大金融危機,就是一場房市危機
(新聞片段)
違約的人數創下新高問題就出在...
(《經濟學人》資深撰述作家 Callum Williams)
很多美國人都認為,自己進行的是一個合理的財務投資,讓自己晉身有殼族,結果卻發現自己大錯特錯了
(專題旁白)
這場次貸風暴是房市泡沬崩壞的災難性惡果,然而鼓勵人們置產所帶來的危害,更甚於這場金融風暴
(《經濟學人》資深撰述作家/ Callum Williams)
房市問題的根本在於供應不足,整個富裕國家今天人均新增房屋的比例,不到1960年代的一半
錯誤的房市政策,造成一整個世代買不起房,租不起屋,居住上的不公平,招致對資本主義失望的年輕人,對占有99%財富的那1%的富人,心生怨恨。然而錯的不見得是「居者有其屋」這個構想。新加坡住房政策享譽國際,公共住房政策的實行,甚至比國家獨立時間更早。1959年,取得自治地位的新加坡人口激增,失業潮洶湧,多數人只能在陋屋區和貧民窟棲身。1960年2月,專責興建組屋的建屋發展局成立,推出「居者有其屋」計劃,大批廉價組屋在十年內解決房屋問題。稱為「政府組屋」的公共住房,現占全新加坡國住宅單位的八成。新加坡將住宅政策和社會政策、生育政策結合,誘因強烈。一個家庭原本只能購買組屋兩次,生育第三胎可以多一次機會,鼓勵三代同堂,組屋的中籤率也會提高。
(新加坡民眾)
私人的房可能(價格)會比較高,政府組屋還是有一個標準防止房價太高
組屋可以轉賣,但是必須持有至少五年,而且政府要抽10%到25%的附加費,所以組屋價格平穩,基本上不太炒得了房。瑞士人是這麼說的,我們都被資本主義荼毒了,盲目以為政府不干預,自由市場是唯一的出路。卻沒想過,瑞士每年高經濟增長,卻又能壓抑房產泡沫,奇蹟是怎麼得來的。
(洛桑聯邦理工學院教授/Philippe Thalmann)
房屋是一種很特別的商品,因為每個人都必須要住在房子裡,可能不可以就放任在自由市場,(瑞士的措施看起來沒有很資本主義)不,(該怎麼說呢),你不要覺得瑞士是資本主義國家,並不是,不 不 我們是社會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的想法是放在心裡的
(專題旁白)
儘管如此,富裕國家仍不斷推廣居者有其屋
(倫敦政經學院經濟地理學教授/ Christian Hilber)
美國每年花在房貸利率減免上的減稅,大概有1000億美元,但是這個政策得到的淨效應幾乎等同0。至於英國Help to Buy購屋優惠政策,更是一個無效的政策,我們發現倫敦的Help to Buy,反倒是推升了倫敦房價,政策提供的補助趕不上房價飆漲,而且政府也沒有投入新屋興建
(《經濟學人》資深撰述作家/ Callum Williams)
政府砸下大筆預算支援房市的理由,其實非常薄弱,而這些錢本可以投入教育 交通或健保,
(專題旁白)
比起打造一個穩定的社會,「居者有其屋」可說是西方社會所推出最錯誤的經濟政策,現在該是重新建立新房屋市場的時刻,一個真正有效能的房市政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j9DTe2dgbA
倫敦政經學院世界排名 在 蔡正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泰唔士世界大學排名
你可以看到國家的未來!
1 加州理工學院
2 牛津大學
3 史丹佛大學
4 劍橋大學
5 麻省理工學院
6 哈佛大學
7 普林斯頓大學
8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
9 瑞士聯邦理工學院
10 芝加哥大學
11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12 耶魯大學
13 加州柏克萊大學
14 倫敦大學學院
15 哥倫比亞大學
16 加州洛杉磯大學
17 賓州大學
18 康乃爾大學
19 多倫多大學
20 杜克大學
21 密西根大學安那堡分校
22 卡尼基美倫大學
23 倫敦政經學院
24 愛丁堡大學
25 美國西北大學
26 新加坡大學
27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
28 瑞典卡倫林醫學院
29 慕尼黑大學
30 紐約大學
42 北京大學
43 東京大學
44 香港大學
47 清華大學
55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59 香港科技大學
85 首爾大學
88 京都大學
116 韓國浦項科技大學
138 香港中文大學
148 韓國高等科學技術大學
153 韓國成均館大學
167 台灣大學
211 復旦大學
215 香港理工大學
234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44 日本東北大學
245 東京工業大學
271 韓國高麗大學
274 南京大學
275 台灣清華大學
280 大阪大學
300 浙江大學
312 韓國光州科技學院
323 名古屋大學
325 台灣交通大學
327 台灣科技大學
335 上海交通大學
347 韓國延世大學
359 韓國漢陽大學
360 香港浸信會大學
387 廣東中山大學
415 台灣中國醫科大學
423 華東理工學院
424 韓國梨花女子大學
432 北海道大學
445 韓國慶熙大學
446 九州大學
449 澳門大學
457 台灣成功大學
459 台灣陽明大學
499 武漢大學
500 廈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