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情人節,大家可能會想到鮮花巧克力,但對婦產科醫師來說,第一個想到的卻是避孕藥、保險套,對!情人節,「請大家要記得避孕啊!!
或許大家會認為現在性教育普及各種避孕資源又多元充足,非預期懷孕後墮胎流產的個案應該少之又少。其實不然。根據國健署2011年的統計台灣每年約有二十二萬人次接受藥物或人工流產手術。只不過當年這個新聞出來之後,引起社會一片譁然,接下來似乎就再也沒有公布更新的數據了。
**非預期懷孕後墮胎,早年跟男女不平等有關
每次只要一提到避孕失敗、非預期懷孕的這個議題,就會有人說是因為年輕人太開放、濫交、不檢點,保守派也會歸咎現在的性教育對性行為教得太仔細、變相鼓勵性行為,才會讓墮胎數字居高不下。其實這樣的說法並不正確。
雖沒有確切數據,但根據《亞細亞的新身體》這本書的訪談紀錄,就有資深婦產科醫師表示在1950-1970年代,每生一個小孩,婦產科醫師就得墮三個胎。也就是說,當年生33萬個新生兒,就有99萬個孩子被拿掉。他去美國受訓時,當地醫師甚至還直呼台灣來的醫師墮胎技術純熟。
1970年代墮胎比例之所以這麼高,除了當年避孕藥初上市劑量相對高以致副作用較大,有些女生無法承受外,最主要還是因男女不平等,女性往往得單方面負起避孕責任。書中被訪談的婦產科醫師更直言不諱表示,自己就幫太太墮胎好幾次,因為戴保險套很麻煩。他甚至表示,提高戴保險套的秘訣就是將戴套責任交給女方,把它當成一個情趣。如果女生不負起責任,就不太會成功。由此可知,當年很多女生根本沒得選,伴侶如果堅持不戴保險套,最終就是得墮胎。
**非預期懷孕,多是對性不夠坦然
當然隨著女權運動興起,男女之間越來越平等,上述這種荒唐的言論已消失,漸漸的避孕的責任又轉回到男性身上。一些衛教避孕的影片留言,總會有許多網友表示,「爽的都是男生為何要女生吃藥?」、「是個男人就乖乖戴套」等類似言論。甚至在門診中情侶來諮詢避孕方式後,也常有男生馬上說「吃藥太辛苦了,還是我戴保險套就好。」當然如果大家都說到做到,乖乖全程使用保險套,就皆大歡喜了!可惜的是,現實和理想之間總是如此遙遠,說一套做一套的情形總是屢見不鮮。
在門診我詢問過許多「號稱」使用保險套避孕仍意外懷孕的女生,得到的答案不外乎是「男友說我現在是安全期應該不用戴」、「他說等快要射了再戴就好了,前面分泌物不會懷孕,不然硬不起來」、「每一次都有戴,就這次沒戴」,我真不知道這些男生是知識不足,還是單純在找藉口!另外就是,雖然避孕藥已出到第四代,相關副作用大幅減輕,可是大家對避孕藥的迷思和污名化卻一點也沒少。即使我在臉書上已多次破解避孕藥迷思,在門診或網路上,仍有許多人仍堅信避孕藥會傷身、吃了以後會不孕。社會普遍也認為女生吃避孕藥就是犧牲、不愛自己、討好對方,或是性生活混亂。女生不敢吃藥,男生沒有全程戴套,避孕失敗率當然大幅提高。
還有一種狀況是雙方都否認自己想和對方發生關係,好像主動準備保險套就顯得太好色,在關係中的角力就居於下風。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在感情基礎還不穩定、曖昧中或剛認識的男女。如此自欺欺人的結果,就是事到臨頭沒人做好準備只好鋌而走險。
然而一旦一次沒避孕又剛好沒懷孕,就更會強化僥倖心態,認為好像不避孕也沒差。但就像夜路走多了總會遇到鬼,紅燈闖久了難免有擦撞,抱持著苟且的心態遲早會避孕失敗。
值得一提的還有。有些族群的女性常認為自己的狀況難受孕,而輕忽了懷孕的風險,比如,月經不規則、被診斷多囊性卵巢、 剛流產、剛停餵母乳或年紀較長快更年期的女性。但真相是,只要還沒停經就可能會懷孕啊!
不過,看到真實的數據就知道,沒正確避孕的人何其多?當聽到有非預期懷孕發生時,大家實在沒必要再站在道德制高點去譴責墮胎的女生,這樣既於事無補且有點矯情。
好比我就曾注意到,有些汽車旅館、湯屋都有提供應急的保險套,甚至美國部分學生保險有給付避孕藥、避孕器,這樣的態度就很務實。假設有一天,這個社會談到性愛,不要再因性別而有嚴重的雙重標準,讓兩性都能自在的面對性愛的相關話題,不再遮遮掩掩,避而不談,我相信確實避孕的比例一定會提高。
最後我還是要再次強調,性愛本來就是男歡女愛,沒有所謂男賺女賠,避孕責任當然就是男女共同分擔,沒有好壞或是輸贏,兩人商量好,且說到做到即可。�
#晚發了兩天不知道來不來得及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停經 分泌物 變 多 在 Edith IM Long 龍綺汶物理治療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龍姑娘話健康】乳腺癌的早期發現與治療
惡性腫瘤(癌症)一直都是澳門疾病死亡的頭號殺手,根據統計暨普查局癌症登記年報2018(2020年7月出版)及2020年第二季最新資料顯示,腫瘤是澳門死亡人數的首位。而乳癌則是女性所患癌症的首位,佔23%。可見乳癌對女性健康造成的影響猶其深遠,但所有疾病只要早發現、早治療都是有很大機會可以治愈和康復,以下就來簡述一下乳腺癌的早期發現與治療。
我們先來了解乳癌的好發人群。首先是初經較早(12歲以前)或停經較晚(55歲以後),這代表身體受荷爾蒙影響時間較長。根據香港癌症基金會乳癌小冊子中數據,每年香港超過半數的乳癌患者為50歲後確診,但乳癌患者亦有年輕化跡象,年輕人也不能掉以輕心。其次是曾患有乳房良性腫瘤或非典型乳腺增生等人群,而30歲以上第一胎或未曾生育者均是高危人群。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家族中有患乳癌者(猶其是直系親屬)其患乳癌的機率比正常人高出2-3倍。而一側患過乳癌者,則另一側再患癌的機率為正常人的2-4倍,所以曾患乳癌病人,即使一側乳房切除並完全所有療程,康復後,仍要定期追蹤觀察另一側乳房情況。而停經後肥胖、少運動、長期暴露於幅射環境亦會增加乳癌風險。
了解乳癌,定期自我檢查就能早發現病灶。乳癌主要症狀為:乳房內有任何面積的無痛性硬塊,乳房外型改變(乳房某區域原本是平滑,忽然凹陷或突出),乳頭出血或者有分泌物流出(乳頭出血如果是和月經週期無關,出血是持續性,癌症可能性較高。但如果只是偶爾一次,或者和月經週期有關,可能是和荷爾蒙變化關係較大,記得和專科醫生說明,及這會由醫生作出判斷)。自我檢查的時機是每個月月經後一星期內,如果停經或者更年期婦女,則為每月固定同一天。自我檢查包括觀察及觸摸兩部份
1.在鏡前將雙臂下垂,觀察兩邊乳房,其大小、形狀是否和以前一樣?皮膚是否光滑,有沒有皺紋及凹陷。
2.靠近鏡前細心觀察,乳頭大小有否改變、下陷、傷口或有分泌物流出;留意乳暈的大小,顏色和形狀是否如常。
3.舉高雙臂側身觀察乳房的外形是否如平常一樣。
4.把雙手放在頸部的高度互相緊握並向外用力拉,通過這個動作,胸肌被拉緊,更容易察覺任何異常。
5.將乳房分成四部份,其中央是乳頭。伸直手掌以指腹慢慢觸摸每邊乳房看看有沒有硬塊感覺。
現時乳癌主要治療方法主要為,外科手術:若早期發現,可以和醫生討論是否有條件作硬塊切除,還是需要做全乳切除。化療:包括鏢靶治療及放射治療。但通常醫生會選用多於一種療法,彼此互補而加強療效,同時將復發率減至最低。而澳門的乳癌五年存活率為88.5%,反應澳門患癌症的病人所能享有的診斷和治療服務水準綜合性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可以提高乳癌的治癒率,甚至達到90%。女性正視及了解乳癌,除每月自我檢查外,定期臨床篩檢及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遠離患乳癌的威脅。香港乳癌基金會建議女士們每個月進行自我檢查,20歲至39歲之間女士每3年到專科醫生處進行臨床觸診檢查,40歲以上女士則每2年到專科醫生處進行臨床觸診檢查,並每2年常規進行乳房X光造影檢査。
圖片·資料:互聯網
參考資料:
澳門衛生局(2020)齊來認識乳癌
澳門衛生局(2015)自我檢查乳房健康在我手
香港乳癌基金會認識癌症乳癌(2018)
停經 分泌物 變 多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運動是為了吃更多!聽起來是那麼撫慰人心;為了我的運動表現,我只好越吃越少聽起來是那麼可歌可泣又有著一絲絲吊詭!
耐力運動講求輕量化,跑鞋評測要秤重、單車材質要講究。中長跑的世界更有【體重少1公斤,全馬快3分鐘】的神話!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輕如鴻毛的代價可能重於泰山。極低的體脂體重在男性身上可能會導致睪固酮低下、影響脂溶性維生素吸收,也可能進一步影響到運動表現。除了以上這些,運力女子面臨的問題往往複雜許多!過度的節食和熱量赤字在演化上會使身體產生【現在是不是饑荒阿!】的錯覺,首先就會把重要性沒那麼高的生殖功能關機,再加上賀爾蒙的原料就是脂肪,雙重因素下導致雌性激素低下,無法規律排卵,臨床上觀察到的就是月經週期混亂甚至引發停經。
除了維持正常的月經周期以外,雌激素對於肌肉的恢復、骨質密度皆有正面的幫助,少了雌激素。我們的肌 肉骨頭就少了一道防護。能量失衡遇上假性停經,持續不間斷的訓練就成了壓斷女性運動員腿骨的最後一根稻草。也因此隔一陣子就可以聽到某菁英女子選手發生疲勞性骨折、甚至引爆飲食失調的新聞。
雖說大部分的我們不是職業運動員,但是追求自我實現的好勝心人人有,運力女子該如何在健康和成績進步中取得平衡呢?
1.詳實紀錄自己的月經週期。
市面上的跑錶、APP功能越來越強大,除了紀錄妳的練習數據也能記載上屬於妳的女性周期。包含月經的週期、來的天數是否劇烈改變、顏色是鮮紅孩是僅有少量咖啡色分泌物都可以做為賀爾蒙是否穩定正常的依據,如果有疑慮可進一步來婦科門診諮詢。備孕中的女生可雙管齊下搭配排卵試紙,抓準時間努力。
2.減少熱量的同時不能犧牲營養素。
短時間內的體重驟降、落髮、皮膚乾燥、頻繁感冒都是身體能量營養素不足的警訊。減少熱量從拒絕空熱量食品開始,注意食物的營養密度,乳製品、雞蛋、菇類富含鈣質、維他命d可多補充外,建立均衡不激進的飲食風格和訓練課表是相輔相成。
3.訓練和恢復都要週期化。
倘若身體一直處於上緊發條的狀態,久了必然彈性疲乏,過高的腎上腺素和交感神經同時也可能導致賀爾蒙失調,訓練強度的收與放是一門藝術。變強總在恢復時雖是老生常談,卻也是實話一句。
4.交叉肌力訓練不可少。
肌力訓練可以預防專項運動的運動傷害已是一再被強調的事實。對於骨質疏鬆甚至骨折的防護更是主角,運力女子,練起來!
運力女子全系列終於登場,大家最喜歡哪一個呢?
停經 分泌物 變 多 在 此乃我們中醫所稱的「帶下病」。若罹患陰道炎、子宮頸炎 的推薦與評價
帶下,指的是婦女陰道內常有白色或淡黃稀薄或粘稠的分泌物,無色無臭,綿綿不斷而下,使 ... 就利於致病菌的生長,這種pH值的變化,多見於月經期,停經期,及產後期。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