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剛把網頁教學日期建好,就被通知那天要幫小朋友上課,急急忙忙就把課程先下架了。
今天是端午節(是嗎?),我放自己一天假,在開始準備晚餐之前,來跟同學聊聊怎麼計算每日的產能,如何簡化產品,優化產能這件事情。
同學們大部分都是一人的小工作室,我以前也是,所有工作基本上都是我一人從頭做到尾(不然是會有鬼來幫忙逆,台南腔),所以很好計算利潤。
第一種最簡單的方法,當然就是把妳一整天的收入,扣除當天的成本後,就是毛利。
例如前幾天我跟小幫手兩人,從下午5點到晚上10點,5個小時,從秤料到製作,到最後包裝,完成了240片的米香。
假設一片米香售價是40塊錢,五小時的時間營業額就是9600元。
那我的成本有那些呢?
●會變動的成本有
1.食材成本:假設每片10元;240片就是2400,假設耗損是10%(例如你自己做到剩下一點自己吃掉),耗損240元;所以總共2640元。
2.包裝成本
a.密封米香的密封袋;每個2元;240片就是480元
b.8個米香用一個小禮盒裝,小禮盒12塊錢,所以240片用掉30個里盒,禮盒成本就是12*30=360元。
C.禮盒貼紙1塊錢,30個禮盒就是30塊錢
3.人力成本:若先不算自己的薪水,小幫手每小時的薪水是200元,5小時的薪資就是1000元,但是通常小幫手來還要幫老師整理雜物,跟處理一些行政工作,(例如整理紙箱、剪裁氣泡布之類的)所以再多一個小時,算1200元。
4.郵寄的成本:運費是同學們支付的,但老師要支付紙箱跟跟封箱膠帶台,一個紙箱成本15塊錢,20個紙箱消耗一綑封箱膠帶金額20塊,所以30個紙箱錢是450塊錢,用掉1.5綑膠帶,就是30塊。
這邊的成本就是480塊。
●不會變動的成本有
5.租金成本:假設工作室租金每個月一萬兩千元,每天是$400元。
6.水電成本:工作室每兩個月的水電費是$500塊(不用懷疑我自從換了旋風烤箱以來從來沒超過這個數字過),但抓多一點,每天的水電費是15塊錢。
7.稅金成本:工作室免用統一發票,但是每一季要付一次稅金,就算我一天稅金30塊吧。
我們先來算算我有開工的那天能盈餘多少錢呢?
收入9600-食材2640-包裝成本870(480+360+30)-人力成本1200-租金成本400-水電成本15-郵寄成本480-稅金30=3965
我那天工作六小時,只得到3965。
妳說老師你太懶惰了,那你如果一天工作八小時,不就可以賺更多嗎?
妳說的沒錯喔,假設我訂單接得很滿,做都做不完。那天做滿八小時,但扣除小幫手一小時掃地拖地整理雜物跟幫老師跑腿,只剩下7小時。
假設這七小時我們都火力全開精神不鬆懈,產值跟變動成本都會變成1.4倍,但是固定成本不會改變(因為固定成本是算天的)。
那我的收入就變成
營收9600*1.4-食材成本2640*1.4-包裝成本870*1.4-人力成本1600(因為小幫手是工作8小時)-租金成本400-水電成本15-郵寄成本480-稅金30=6001
看起來好像賺很多對吧 ! 但其實這麼算也不是很正確
別忘記老師其實不怎麼有名,所以我一個月可能頂多只能開工十天,假設這十天我都滿單好了,這時候小幫手可能不能請兼職的,因為雜事太多了,得來個正職的了,每個月薪水兩萬五,其他房租水電稅金都要算整個月的。
小幫手的薪資也會從變動成本移到固定成本區。
營收13440*10-3696*10-1218*10-小幫手薪水25000-房租12000-水電450-稅金900=46910
ㄟ~怎麼好像我工作時間變多了,平均收入卻少了呢?
可能一個月做十天的時候,我還會因為要把廠房擴大,月租從12000變成24000也不一定。
的確是這樣,因為原本無論做一天、還是做十天,員工的月薪跟房租都不會改變,而且這裡面,還沒有計算到老師實際工時所需要支付的薪資。
這時候我可能會做幾件事情
1. 優化產品的流程,或是更換更好的設備,用一樣的時間做出更多的產品,例如原本一次只能打一公斤麵團,換大攪拌機一次打三公斤;原本一次只能烤20個蛋黃酥,變成一次可以烤96個。
2.計算產品的毛利、汰除太花時間不賺錢的產品。
3.加強行銷面,付點廣告費打廣告讓產品賣更多,或是努力的經營社群讓產品賣更多。
4.檢討成本,更改採購方式讓成本更低。
5.我懶得做上面這些事情,直接放棄,維持目前的狀況,再多請一個小幫手,老師的時間拿去做能賺更多錢的事情。
同學們在創業初期,一定會面臨一陣子,別人告訴你想要吃什麼買什麼日子,於是你的產品線越來越廣,採購的食材越來越複雜,過期的食材用不完只能扔掉,於是妳的耗損越來越高。
所以一定要做一件事情,詳細記錄妳做一個產品的時間,從備料開始,花多少時間,收入多少錢。
每個月審視一下,這個商品還值得我花時間經營嗎?
妳會說,做這個很費工,但是客人很喜歡阿。
做費工的產品沒有不行,但一定要有簡單的產品來平衡你的利潤。
工具也是,很多同學是從家用烤箱就開始接單的,寧願去一兩台家用烤箱慢慢烤,也不願意去換一台大的營業用烤箱,實際烘烤的電費沒有詳細計算過,等待的時間成本也都未計算於內。
更重要的是,因為大部分同學都是借用家裡的場地生產產品,所以從來不計算租金水電成本,也不會去計算自己的薪資。
當然隨著事業越來越大,妳的管銷成本會越來越增加。
大撒幣有大撒幣的經營法,小規模有小規模的經營法,重點是你的風險承擔能力能有多少?
今天能打出這一長串的字,也是我過去血淚經驗累積出來的。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客戶的不斷累積,不確實的去累積主顧客,只靠行銷,我上面說的一長串都不會持久拉!
#當然有一些狀況例外
#例如你是做身體健康交朋友的
#妳是做成就感的
#你家裡不缺錢的
#這三種想怎麼做都可以拉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健康 餐 盒 產值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雲端物聯網 創造跨領域火花
2017年06月01日 04:10 採訪整理/陳宗慶
物聯網時代強調垂直整合,需建立由半導體/硬體設計到雲端服務應用之生態系之整合,在端的技術上我們需要掌握物聯網作業系統(IoT OS)搭配半導體/硬體設計才能創造產值和價值。
此次在世貿一館「臺灣雲端智連館」中展出的廠商,皆是已經準備好迎戰物聯網時代的產業優秀典範,例如「智慧商務區」裡的「宣揚電腦」,其「零售雲端POS智慧支付整合方案」除整合多元支付機制,還可延伸「行動點餐」、「行動購物」、「會員CRM管理」、「票券核銷」、「跨店聯合行銷活動」等功能,協助店家輕鬆建構O2O交易循環。「永曜公司」提供由機電設備端至物聯雲端一站式服務,讓設備快速連結雲端,提供資料視覺化、異常即時回報、設備故障預測等服務,迄今完成300個場域建設、1,500項設備聯網,每月可蒐集4,000萬筆數據。另針對連鎖住商用戶提供IESS雲端能源管理系統(iBEMs),協助用戶管理分散式據點能耗使用。「創星物聯」的「PURUS air」是一款可攜式、無耗材的智慧空氣清淨器,透過APP還可視覺化空氣品質,並進行長期記錄改善成效;「KARDI LiTE智慧行車教練」連網後即可時時車況體檢、優化油耗、結合保費估算等車載智慧服務。「蓋德科技」守護天使(Guider Senya)不僅具備光學心率量測、血管壁壓力量測以及跌倒偵測功能,更結合24H CALL CENTER與專屬APP為長輩提供安全、健康管理的智慧照護解決方案。
跨界整合 智慧醫療重要關鍵
行動裝置的普及、物聯網及大數據的快速發展,近年來影響醫療產業甚鉅,隨著社會氛圍越來越注重養身及健康、慢性病患者長期監測需求增加、病歷雲端化及精準醫療政策的推行,許多創新的跨產業整合服務及商務營運模式也應運而生,不僅成為使用者在挑選服務時的標準,更將勢必演變成未來的基本服務需求。
世貿一館「臺灣雲端智連館」中「智慧醫療區」的四家業者,便各自開發出令人矚目的產品,「高登智慧」的「Mood Translator情緒壓力感測器」只要將雙手的大拇指輕壓於搭配的金屬面板上,手機APP即同步顯示心率、活力年齡、心情、壓力等項目之量測結果,也可以進行呼吸訓練,舒緩緊繃的神經與肌肉。「宇朔健康」產品「Vigori Diary指夾感測器」,可一次獲得五項健康數值(血紅蛋白、血氧、血流速度、脈搏、葡萄糖),健康照護業者可依取得資料數據建立照護平台,分析出適合提供給用戶的服務。「惠揚生技」的雲端行動醫療IoT解決方案,是建立在Server上所建製的SAAS雲端醫療服務系統,可讓使用者可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得到醫療上即時的諮詢服務以及資源。「普羅王生物科技」的GenonFire致癌基因分析服務,是由消費者、採血點、實驗室三方所構成,能有效地透過手機和後台的電子化流程降低人為的錯誤並簡化複雜的程序。
科技串起家庭空間互動商機
家除了是一個獨享休憩的地方,也可以是個互動分享的場所,透過整合科技的串聯整合,除了可以把一天的需求做最佳化及智慧化的安排,同時,也還可以讓親朋好友間的互動自然產生更深的締結。近年來各家廠商積極搶進智慧家庭市場,國內大廠如聯發科、華碩、宏碁也都積極開發相對應的解決方案,顯示這一塊需求大餅仍存在許多的應用可能性與想像空間。
在「臺灣雲端智連館」中「智慧家庭區」的四家業者,此次便帶來旗下主力創新產品,讓國內外買主耳目一新。「安心倍科技」產品「XnBay U2─個人智慧儲存平台」,能讓FB社團的朋友們,在各種智慧型裝置都能輕鬆登入、拖拉傳檔,匯聚大家在不同精彩瞬間所記錄的珍貴影像,一起擁有無限量的原始解析度照片、4K影片及任何檔案。「展雋創意」研發的「OVO電視盒+電視雲」,是臺灣用戶數最多、內容最豐富、口碑最好的網路電視服務平台。創新功能「自訂頻道」,讓消費者可以新增與管理網路直播頻道或播放清單。「翼詠科技」設計的「Yardian 智能澆灌控制器」,藉由分析氣象資料、植被及土壤特性等數據,擬訂智慧澆灌排程,內建的攝影機讓用戶能即時掌握庭院狀況,所搭載的App,使用戶能進行遠端操作。「聯發光電」此次展示「廣角視野、簡易設定、最輕巧之『智慧雲』網路攝影機」,有人體熱能、動作、異常聲音、攝影機自我保護等偵測功能,而且可提供API讓A-MTK雲串連到商用客戶平台,目前已成功推廣至臺灣知名電信業者及土耳其電信使用。
附圖:臺灣雲端智連館共14家物聯網業者參與展示。圖/工業局提供
資料來源: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601000137-260210
健康 餐 盒 產值 在 呂如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如果這些都是真的,我...從小到大...每一頓早餐...都-是-麵-包,加上小時家境不好,至今仍養成節儉習慣,吃下肚的,多是平價便宜的麵包,裡面有多少傷害身體的成分,我想都不敢想......!
麵包店不敢告訴你的事
從超商買來的麵包和蛋糕,已經被我放在陽台上超過一個禮拜,幫我打掃的歐巴桑,有天實在忍不住說:「妳怎麼把麵包放在外面啊?要不要拿去放冰箱?」
老實說,我是在做一個實驗。這些麵包,我天天期待它發霉,但很抱歉,它們好得很,一點都沒有要發霉的樣子,就連蒼蠅、螞蟻都引不來,完美無缺到簡直像是剛出爐。
我腦中突然閃過一個念頭:逃難時,帶著超商的麵包準沒錯!
當初,我被包裝上斗大的「無添加人工添加物」這幾個字吸引;翻到背面一看,落落長的原料讓人看得霧煞煞,益麵劑(乳化劑和膨鬆劑、軟麵劑的合稱)、乳化劑、膨鬆劑、安定劑、色素...
食品法規有這麼一條,添加物可以合併申報,在安全的添加範圍也可以省略不寫。但是,合法卻不等於沒有危害。
烘焙業被看好每年有9百億的產值。我想起才剛落幕的食品烘焙展,在展場中,我有種參觀化學工業展的錯覺,從化學食品、加工原料到色素、香料、人工添加物等應有盡有。說烘焙業是化學產業搞不好更貼切,因為麵包就是上述那個包裝袋上所寫的「化學添加物」的合成品。
最諷刺的是,專賣這些烘焙化學添加物的攤販前總是人山人海,專賣天然純淨的原料商卻乏人問津,閒到要抓蚊子,好不容易有客人上門,試吃後還大叫,「這個油不夠香啦,酵母有沒有便宜的,果乾也太貴了…」
這就是麵包背後隱藏的真相。你我根本就糊裡糊塗,吃下一堆添加物渾然不知,現在我們就一起來打開麵包師傅的潘朵拉盒子吧!
1、要稱為全麥麵包其實全穀必須佔51%
很多人以為全麥麵包裡頭100%是全麥麵粉,其實大錯特錯。
全穀的「全」有全部和完整之意,根據行政院衛生署99年公布的「全穀產品宣稱及標示原則」,定義「全穀」是指含有「胚乳、胚芽和麩皮」的完整穀粒成分,其所含全穀成分須佔配方總重量51%,才能稱為全麥麵包。
很多業者為了求麵包口感,麵包中只添加約20%的全麥麵粉,卻宣稱賣得是全麥麵包,所以下次看到標示「全麥」、「全穀」或「雜糧、多穀、十穀、五穀、有機、生機、珍穀、穀珍、天然素材、健康養生」千萬別全部當真。
2、真正的全麥麵粉是以整粒小麥研磨
一般麵粉指的是小麥去除麩皮與胚芽後,以胚乳研磨而成,也被稱做小麥粉,並非真正是全麥麵粉。全麥麵粉包含麩皮、胚芽及胚乳,營養價值比麵粉來的豐富及完整,整體營養素高出白麵粉3倍以上。
可惜的是,全麥麵包大部份無法從外表直接辨別,通常我們以為全麥麵包看起來就該是褐色,但「誘人」的褐色其實可能是白麵粉裡加入糖漿、焦糖,再利用烘焙高溫的焦糖化作用製造出來,許多烘焙製品外觀雖然看得到一點一點麥麩,所使用的麵粉可能是「麩皮麵粉」,也就是白麵粉+麥麩製作而成。
3、軟麵包糖油多 熱量高的嚇人
麵包吃的就是麵糰的咬勁和麥香,軟麵包則根本就法真正吃出麵包的好。一般軟麵包壓一下馬上凹陷,吃來軟趴趴,靠得是乳化劑和大量的油糖。
做麵包無法用沙拉油,是因為液態油不好塑型,但酥油就像是髮蠟一樣,怎麼塑型都可以,放在室溫下過久也不會融化,對業者來說好處太多,才會被大量運用在軟麵包上。
酥油是什麼?就是反式脂肪的白油加入香料和色素做出來的產品,好聽點叫植物性奶油,很類似大家平常常見的乳瑪琳。很多烘焙業者喜歡用它來取代天然的動物性奶油。且酥油沒有季節產量的問題,要多少就可以合成多少,最棒的是室溫下不會融解,不用擔心儲存配送的溫度。你對它一點都不陌生,早餐的三明治抹的奶油就是它,你吃的爆米花、平價鐵板燒也有它,飛機上的餐包餡全都有它。吃多了反式脂肪,不僅身體會囤積,還會造成心血管疾病。
軟麵包還有一個罪狀,就是甜麵包中的內餡。有良心的店家會每天限量現煮,但大部分的店家都是買現成。原料商為了方便保存內餡通常會放偏甜,再加上防腐劑,放個一年半載也沒問題。
4、有發酵老窖麵機就不用添加物
聽到麵包使用一堆益麵劑,你可以會以為這是必要之惡,是為了讓口感好些、增加咬勁、好保存…,但如果麵包店願意投資一台要價60萬的發酵老窖麵機,自己養天然魯邦種酵母,什麼保濕啦、延緩麵糰老化、保久這些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台灣目前雖然吹起一陣麵包熱,麵包店也幾乎大街小巷都有,但擁有這個老窖麵機的不超過30家。
5、麵包光是麵粉就差很大
使用單一純麵粉,例如:日本鐵塔法國粉、德國純裸麥粉…等,不使用廠商調製而成的預拌粉,價格也會差別很大。法國麵粉價格高於日本麵粉,日本麵粉又高於美國麵粉,差價高達三倍之多。不少麵包店為了節省成本採用預拌粉,因其成分較為複雜,不易掌握正確成份,常會影響口感、風味等。
6、選用液態蛋很普遍
你一定以為麵包店用的是跟家裡一樣的洗選蛋,可惜的是很多都是使用液態蛋,什麼是液態蛋?就是蛋白一桶、蛋黃一桶,在打蛋分裝時就可能被污染,加上桶裝為了方便搬運和保存,安定劑和防腐劑都缺一不可。另外素食的麵包還用蛋精、蛋粉之類的合成物來取代雞蛋,讓人吃來很不安心。
7、發酵不夠 吃多身體容易有負擔
發酵不完全的麵包吃來較硬且無彈性,口感偏乾,吃多容易造成腹脹、胃酸過多的情形,但麵包發酵時間過長,麵包也會產生酸味,讓組織粗糙沒彈性,一按就扁。發酵不夠,外觀看來低塌,吃來無層次,而且不會掉麵包屑,所以我們要吃發酵完全的麵包。
8、手工和機器做的麵包真的不同
超商和少數連鎖店大多是用機器做麵包,手工麵包會散發人情味和手感,跟冷冰冰的機器所做出的麵包自然不同。手工的麵包撕開會發現很多氣孔,口感也比較紮實有彈性,麵粉的麥香濃郁,反之機器做的麵包則看起來黯淡,表面鬆弛,口感無層次。
說了那麼多「秘辛」,也要教教大家如何選擇好麵包。
店家食材與製作方式是關鍵。用好的天然原料,拿捏好發酵時間,師傅的手感和溫度控制,最後加上烘焙時間的掌握。一入麵包店,聞到的要是淡淡的天然麥香,而不是香氣濃烈的奶油味。好吃的歐式麵包麥香味自然有彈性,組織細緻,化口性佳、外皮脆香。軟麵包則軟Q,層次分明。硬麵包則入口紥實性,越嚼越香,從脣齒間慢慢散發出麵粉香氣。
看外觀有學問
軟麵包:以波蘿麵包、紅豆麵包為代表。外皮必須稍有光澤且偏焦糖色,同時麵包外觀要飽滿、挾起時要有彈性為佳。若過度烘焙會造成表皮堅硬或乾燥。
硬麵包:以法國長棍麵包為代表,外皮有龜裂為佳、色澤較淺咖啡色、需有酥脆狀,當輕壓麵包表面時,會有嘎滋的聲音,但壓下去的部份會慢慢恢復彈性,切開麵包,剖面需見到氣孔分明。
歐式麵包:分無糖、有糖、天然酵母歐式麵包等,無糖必須麥香味濃,表面紋理粗曠,外皮硬脆,內部濕潤,孔洞分布大小不一(這是手作烘焙的特性)。有糖則有核桃、蔓越莓等口味,挑選以外皮薄香,麥香淡雅為上選。天然酵母的代表性麵包則是義大利水果麵包,因長時間製作所以具水果香氣、不易老化的優點,選購要有天然果味香氣為佳。
最後,也要提幾家好店家平衡一下。這些店家的共同點就是絕對不用反式脂肪,也不亂用添加物,強調手感,選用好麵粉、好材料,最重要是有一顆好心腸,把做麵包當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