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體轉載請先知會 ★
《 不會再有下一個了 - 希望如此 》
By Phil Smith
很多人有缺乏自我意識的困擾,這種情形在一些人身上到達某種程度就會變成鬧劇,而放到世界各地的一些政治人物身上,會變成危險。
權力對某些人有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對那些無法駕馭權力的人,或是那些一輩子從來沒有被告知他們犯錯的人。
我在報導政治領袖時多次看到這種情況 -不論是來自特權階級的英國現任首相強生,或是出身平凡的前首相鐵娘子柴契爾夫人-在位時他們都逐漸陷入一種偏執的、上帝情結的狀態,最後終究會被周圍比他們更清醒的人趕下台。
強生來自權貴背景,是還存在英國的菁英階級。他極端不負責任,至少兩次因為撒謊被革職,並且有不少私生子,即使在目前的職位上他還在繼續撒謊。如果你有時間谷歌,只要搜索 <強生說謊>就可以。
柴契爾夫人當了 15 年的首相,雖然不是來自菁英背景,但她一樣陷入了偏執的麻木,最後被迫下台。 公平地說,許多政治領袖在任時間越長就越偏執,這當然沒什麼稀奇,或許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國家對高位者有任期限制。
令我擔心的是現任台北市長,因為在他身上我們似乎看見性格混亂,而且綜合了以上兩個例子最壞的一面。我已經寫過關於上帝情結和克魯格效應的文章,但最近看到一些他說過的話,還是讓我倒吸了一口氣。
以下這段訪問來自我在台大新聞研究所開課時選課的前學生,她當時在風傳媒工作。
「我是夠聰明夠用功,這我是知道,但我也相信很多東西柯文哲之後,就沒有柯文哲了,柯文哲現象2016之後還是沒有下一個,很困難。也許江山代有人出,以後還會再有,但是有時候一個masterpiece(指自己是傑作)就是only once(只有一次的傑作)」
蘋果日報在 2015年也引用他的話:「我是被上天選擇的人,來挽救台灣的。」
就算在最好的情況下,公開表現出巨大的傲慢已經令人難以忍受,而進一步與自我結合起來時,事情開始看起來非常令人擔憂,因為這個自我,很明顯已經被他安置在自己周圍那些愚蠢的馬屁精們無限放大。再加上同樣不是那麼聰明的妻子和母親,她們不停加入說他是一個多麼天才的人,這時候災難食譜已經自動寫好了。
他陷入偏執狀態一事也很吸引人,柴契爾夫人擔任首相後期我在英國採訪國會,我發現了驚人的相似之處,不過柴契爾夫人沒有那麼愚蠢,沒有盲目地將所有的錯誤歸咎於除了她自己之外的任何人。即使最後她的妄想越來越嚴重,她對大眾的尊重還是有的。
但是對台北市長而言似乎不是如此。他對他人的評價如此之低,以至於一有機會就把錯誤歸咎於人。所謂的領導者無計可施並且焦躁不安,他們堅持自己是完美的,任何不正確的事情都是別人的錯,這對普通人是一種侮辱,也是令人痛苦的。
在精心安排的記者會上,記者有足夠的勇氣提出一個棘手的問題時,他的憤怒立刻爆發,很快導致揮舞手臂提高聲量,他的自我控制似乎在一大堆藉口和偏執中消失了。在他想像之中,這都是媒體的錯,是政治對手的巨大陰謀。
這是你瞥見他真實自我的時候,一如化身博士書中海德先生通過哲基爾博士發現自己。也許他與上帝的對話太多了。
化身博士 (Strange Case of Dr Jekyll and Mr Hyde) 這本書講述了體面的哲基爾博士 (Jekyll) 喝了自己配制的藥劑,人格分裂出邪惡的海德先生 (Hyde) 的故事。
這是 1886 年蘇格蘭作家 Robert Louis Stevenson 的名作,因書中人物哲基爾和海德善惡截然不同的性格讓人印象深刻,後來「Jekyll and Hyde」一詞成為心理學「雙重人格」的代名詞。曾多次被改編為音樂劇、電影等。
台北市長的任期即將結束是件好事,我得承認我很高興他想當總統的既定目標看起來似乎越來越遙遠,因為他的傲慢,因為在工作上缺乏任何真正的天賦,因為荒謬的支持團隊,還有他勤於在臉書上發文的妻子和無法住口的母親。
因此他理所當然地成為笑柄,可悲的是他似乎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而這樣一個可憐而孤獨的形象,幾乎讓我為他感到難過。
昨天他穿著高腰褲,拖著一輛手推車在市場裡走來走去,這很能說明問題的所在。當然,在他大力宣傳要去市場的市民應該到生活百貨店買菜籃車之後,他卻是拖著一輛 7-11 風格的送貨手推車。
難道他的幕僚顧問大軍中,沒有人想到為了這個媒體拍照的機會去買一台菜籃車?顯然沒有,他們可能只是跑到批發市場地下室去借了這台手推車。
或者,其實他的顧問們一點也不傻。也許他們意識到這個人的缺陷有多麼危險,多麼不成熟,多麼不聰明,因此他們故意破壞。他們的偉大目標是讓他看起來如此荒謬,以至於他想成為總統的目標會逐漸泡沫化,然後我們就再也聽不到他的消息了嗎? 說不定他們都是 DPP 臥底的間諜?
那麼他們當然會努力,讓人覺得毫無疑問他是個傻瓜。
也許我們最終都會感謝他們?
Tinkerty Tonk... 掰掰。
原文在此
https://daysmumbai.blogspot.com/2021/08/there-will-never-be-another-we-hope.html?m=1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4萬的網紅超粒方,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加點吉拿棒: https://goo.gl/PXHi3g ===================================== 還可以在哪裡找到我: FB: https://www.facebook.com/tessereq twitter: https://twitter...
「傑奇與海德故事」的推薦目錄:
- 關於傑奇與海德故事 在 孟買春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傑奇與海德故事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傑奇與海德故事 在 李偉文官方粉絲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傑奇與海德故事 在 超粒方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傑奇與海德故事 在 傑奇與海德》 MazM - Jekyll and Hyde [支援繁簡中][PC ... 的評價
- 關於傑奇與海德故事 在 CrazyGhost - MazM:傑奇與海德, 其實就是化身博士的故事. 玩家 ... 的評價
- 關於傑奇與海德故事 在 [閒聊] MazM手遊:傑奇與海德| C_Chat 看板| PTT 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傑奇與海德故事 在 邁哲木傑基爾與海德怎麽玩?全關卡快速通關攻略 - PTT新聞 的評價
- 關於傑奇與海德故事 在 [閒聊] MazM手遊:傑奇與海德- 看板C_Chat - PTT動漫區 的評價
傑奇與海德故事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獎十強名單全彙整+觀賞連結】
.
2021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短片的十強短名單稍早公布。最受矚目的是挪威導演安德斯.漢默以香港反送中為主題的《不割席》,片中帶到了中大衝突、理大衝突等重要抗爭事件,呈現極富張力,屆時如果提名奧斯卡獎,中共態度將是關注重點。
.
《幸福綠皮書 Green Book》(2018)的電影作曲克里斯.鮑爾斯這次化身導演推出的《A Concerto Is a Conversation》亦值得矚目,他在片中親訪祖父,回顧他早年離開南方之後的發跡故事,反映了一整個世代的非裔美國人的血淚經歷。《Call Center Blues》則一個墨西哥社區的居民們為主角,他們都是遭到美國驅逐出境的非法移民,許多人的英語或比西班牙語更熟練,卻受限美國移民法令而必須回到陌生的家園。
.
《Colette》無非會是入圍乃至得獎的大熱門,片中以法國老奶奶柯萊特為主角,年過九旬的她將來到德國集中營一探親哥哥的葬身之地,由於柯萊特本人的堅毅的性格特質,使得影片不只關乎於感傷情懷。《如果我是蘇菲亞.羅蘭》則是一部相當有趣的「粉絲電影」,片中的義大利裔美國奶奶以粉絲角度表現了對女星蘇菲亞.羅蘭(Sophia Loren)的仰慕,並以自身經驗出發暢談她的演出何以成就經典。
.
《Hysterical Girl》的題材則更貼近近年的時事議論,導演以心理學宗師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的朵拉(Dora)研究為主題,當年朵拉向他佛洛依德表達自己遭受性侵之後的痛苦,卻被佛洛依德曲解成她對加害人肯定存有潛意識的愛慕,甚至認為朵拉表現出了「歇斯底里」。導演請來專業演員飾演朵拉,再透過配音與拼貼的方式重述了療程過程,以現代角度批判佛洛依德當年的治療方式無視了朵拉的呼救。作品呈現方式與論述具有一定爭議性,若能入圍勢必將成為話題之作。
.
與2020年的種族示威相互呼應的《獻給拉塔莎的詠嘆調 A Love Song For Latasha》則帶領觀眾回顧了發生在1992年的悲劇,一個名叫拉塔莎(Latasha Harlins)的少女在雜貨店遭到韓裔老闆娘持槍射殺,而這起慘劇成為當年洛杉磯暴動的導火線之一。導演訪問了拉塔莎當時的朋友,以詩意的影像呈現悼念這段逝去的靈魂,並喚起世人對種族平權的關注。
.
《Abortion Helpline, This Is Lisa》則與同為本屆奧斯卡獎熱門的劇情片《Never Rarely Sometimes Always》(2020)有所呼應,同樣與墮胎議題相關。片中提及海德修正案對美國女性權益的戕害,該修正案禁止政府徵收人民納稅錢來支付墮胎手術的費用,這造成數以萬計的婦女無從在有墮胎需求的情況下獲得來自政府的支援。
.
以下列出10部作品名單以及相關重點備註。本文採用之片名以片商命名、台灣官方線上平台命名及影展命名為主,若未引進則使用原文。最終五部入圍名單將在台灣時間2021年3月15日晚間揭曉。
●
●
《Abortion Helpline, This Is Lisa》(2019)
導演:芭芭拉.阿蒂(Barbara Attie)&麥可.阿蒂(Mike Attie)&珍妮特.高華德(Janet Goldwater)
產地:美國
語言:英語
主題:墮胎、女權、司法
▅▅▅▅▅▅▅▅▅▅▅▅▅▅▅▅▅▅▅
全片觀賞:
https://youtu.be/sOBYS47_ke0
(英語發音,英文字幕)
●
●
《Call Center Blues》(2020)
導演:吉塔.甘德菲(Geeta Gandbhir)
產地:美國
語言:英語、西班牙語
主題:人權、移民
▅▅▅▅▅▅▅▅▅▅▅▅▅▅▅▅▅▅▅
全片觀賞:
https://vimeo.com/505335690
(英語發音,無字幕)
●
●
《Colette》(2020)
導演:安東尼.吉雅奇諾(Anthony Giacchino)
產地:美國
語言:法語、德語
主題:歷史、戰爭、轉型正義
▅▅▅▅▅▅▅▅▅▅▅▅▅▅▅▅▅▅▅
全片觀賞:
https://youtu.be/J7uBf1gD6JY
(法語、德語發音,英文字幕)
●
●
《A Concerto Is a Conversation》(2021)
導演:克里斯.鮑爾斯(Kris Bowers)&班.普拉德福特(Ben Proudfoot)
產地:美國
語言:英語
主題:種族平權
▅▅▅▅▅▅▅▅▅▅▅▅▅▅▅▅▅▅▅
全片觀賞:
https://youtu.be/LoEZR5miMvo
(英語發音,英文字幕)
●
●
《不割席 Do Not Split》(2020)
導演:安德斯.漢默(Anders Hammer)
產地:挪威、美國
語言:華語、粵語、英語
主題:人權、革命
▅▅▅▅▅▅▅▅▅▅▅▅▅▅▅▅▅▅▅
全片觀賞:
https://youtu.be/BpS-Y7ndNeQ
(華語、粵語、英語發音,英文字幕)
●
●
《Hunger Ward》(2020)
導演:史凱.費茲傑羅(Skye Fitzgerald)
產地:美國
語言:英語、阿拉伯語
主題:人道危機
▅▅▅▅▅▅▅▅▅▅▅▅▅▅▅▅▅▅▅
預告片:
https://youtu.be/QvI77NPYLqs
●
●
《Hysterical Girl》(2020)
導演:凱特.諾伐克(Kate Novak)
產地:美國
語言:英語
主題:女權、#MeToo
▅▅▅▅▅▅▅▅▅▅▅▅▅▅▅▅▅▅▅
全片觀賞:
https://www.nytimes.com/video/opinion/100000007026836/hysterical-girl.html
(英文發音,英文字幕)
●
●
《獻給拉塔莎的詠嘆調 A Love Song For Latasha》(2019)
導演:蘇菲亞.娜利.艾利森(Sophia Nahli Allison)
產地:美國
語言:英語
主題:種族平權
▅▅▅▅▅▅▅▅▅▅▅▅▅▅▅▅▅▅▅
全片觀賞:
https://www.netflix.com/title/81304985
(英文發音,中文字幕)
#Netflix
●
●
《魔術方塊神級玩家 The Speed Cubers》(2020)
導演:金秀(Sue Kim)
產地:美國
語言:英語
主題:勵志、競技
▅▅▅▅▅▅▅▅▅▅▅▅▅▅▅▅▅▅▅
全片觀賞:
https://www.netflix.com/title/81092143
(英文發音,中文字幕)
#Netflix
●
●
《如果我是蘇菲亞.羅蘭 What Would Sophia Loren Do》(2021)
導演:羅斯.考夫曼(Ross Kauffman)
產地:美國
語言:義大利語、英語
主題:家庭
▅▅▅▅▅▅▅▅▅▅▅▅▅▅▅▅▅▅▅
全片觀賞:
https://www.netflix.com/title/81404845
(英文發音,中文字幕)
#Netflix
.
.
延伸閱讀:
【2021年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十五強名單全彙整】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3159318097504245&id=598582783577802
【2021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十強名單全彙整+觀賞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75289480620635
【2021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十五強名單全彙整+觀賞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75205943962322
【2021年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十強名單全彙整+視效分解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75879403894976
【2021年奧斯卡最佳真人短片獎十強名單全彙整+觀賞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77689517047298
【2021年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十五強名單全彙整+配樂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77049897111260
【2021年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獎十五強名單全彙整+配樂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79547640194819
【2021年奧斯卡最佳化妝與髮型設計十強名單全彙整】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80084513474465
.
.
(圖為《不割席》。)
傑奇與海德故事 在 李偉文官方粉絲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有朋友感慨:「一個只紀念不放假的節日還算是個節日嗎?」其實我覺得,即便有放假的節日,往往也只剩下放假,節日的意義與省思早就在時代變遷下所剩無幾了。
現在還有人在過教師節嗎?誰是被紀念與追懷的主角?
連至聖先師孔老夫子都說:「三人行則必有我師焉!」朋友中有優點的就取法,有缺點的也可以警惕自省,總之,不管好或壞,任何人都有足以學習之處,因此人人都可以是我們的老師,若由此觀之,教師節就是人人的節日了。
不過,正統上似乎學校任職的才稱為老師,目前這個行業最高獎項除了各學校或各地方政府的「優良教師獎」之外,似乎還有跨校跨地方的「師鐸獎」,每年也會全國徵選頒發獎項。
前一陣子忽然收到牙醫前輩的通知,要我參加一個頒獎典禮,說我獲頒「第一屆數位牙科師鐸獎」,這是由台灣牙醫數位學習學會所主辦的獎項。
因為昨天剛好沒有演講邀約,就出席這場聚會,獲獎的全是牙醫界的大老或大教授,只有我跟坐在我旁邊的李昕醫師算是「不務正業」的牙醫師。
李昕醫師在二十多年前開始在台灣推廣佛朗明哥舞,這些年又轉型為傑出的藝術家,她的油畫屢獲國際大獎,聞名很久,如今總算目睹其廬山真面目,也得以認識這位應該是很有趣的人。
老師與學生
最好的老師常常讓學生覺得沒有學到什麼,而實際上老師是在不知不覺中教會他的學生很多很多的東西。
-哲學家.海德格
毛毛蟲兒童哲學教育基金會的創辦人楊茂秀教授曾經說過幾種師生關係。西遊記裏孫悟空有兩個老師,一個是菩提祖師,什麼都教,飛天入地七十二變,但是他學成下山時,菩提祖師卻要孫悟空不要承認他們有師生關係。
孫悟空另外有一個師父,叫做唐三藏,什麼也沒有教他,只會念緊箍咒讓他頭痛。這當然是兩種相當極端的師生關係,另外還有一種會讓人微笑很久,覺得師生之間不只是人與人相遇的緣份,還要加上師徒彼此的了解、互動與經營,已經是一種情與愛的關係。
我曾在很多人身上看到如此美好的關係。
多年來在荒野保護協會裏負責環境守護的志工廖專慶老師,她如大地之母的溫柔、耐心、愛心,不知感動與激勵了多少人,她常說:「因為人家給我這麼多的愛,我承受不了,一定要分給別人。」
惠慶大學念音樂系,主修鋼琴,學校採一對一的師徒制。她記得大三時期末考要考三首曲子,非常長,而且要抽背,她那時候不太用功,愛玩又忙著談戀愛,明明知道好不容易選到這個老師,而老師也只收她這一位學生,她卻不太在意。
考試時,曲子怎麼背都背不出來,想要打混卻混不太過去,彈著彈著,突然就聽到有人在擤鼻涕,而且不斷不斷的擤鼻涕。後來她實在彈不下去停了下來,抬頭一看,嚇了一大跳,因為老師在哭!突然老師就站起來,把譜合起來還給她,哭著說:「妳出去,彈成這個樣子,不要在我的琴房裏!」惠慶拿著譜走出去,在外面也忍不住哭了起來。
這件事是她人生的轉捩點,老師為什麼會這麼愛她?明明跟老師沒有血緣關係,把學生教好對她也沒有什麼好處啊?從此之後,惠慶就變成一個非常用功的學生,也變成像老師一樣充滿愛與關懷的人。
這種因為老師的人格力量而改變人生,也發生在台大環工系張文亮教授身上。張教授學生時代讀中原大學,當時每周三晚上有位學校老師會與他們幾位學生一起讀聖經分享心得與討論。
有一次老師碰巧臨時在台北有場演講,就要他們一起到那裏相聚。不料他到了那裏,才發現那是一群台大學生的聚會,他轉身就離開,不過到了門口,心想還沒見到老師,覺得要離開也要向老師打個招呼,就在門外等。不久老師來了,叫他一起進去,他找藉口:「我有事,正要離開。」老師開門進去,想不到一轉身又回頭跟他閒聊,張文亮教授急了,跟老師說:「老師快進去,他們已經等您很久了。」想不到老師對他說:「你若不進去,我也不進去。你現在若要離開,我就跟你離開。」他聽了大為驚訝:「裏面有好幾十個台大學生,而我,只是個中原的學生。」
老師對他說:「對他們而言,我只是某次聚會的講者,而你不同,你是我的學生。」張文亮老師後來回憶,當天聚會之後,他是一路哭著回家的,他因為老師的愛,而變成了完全不一樣的人。
這兩個真實故事,經常在我腦海中浮現。
我雖然是個開業醫生,但是這十多年來經常有機會到各地演講,不管到校園對學生,老師或家長,還是到專門培訓公務員的文官學院擔任講座,那些學員總是叫我老師。但是每次我聽到時,總是會很惶恐地反省,我除了講授一些書本或網路都可以查詢得到的資訊之外,是不是還能在跟他們互動中,產生知識之外的體悟?
我也常常想到孔子所說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相信人生路上與我們相遇的每個人,都可以是我們學習或反省的老師,為我們帶來人生的感觸,就像這句著名的話「當學生準備好了,老師就出現」,重要的不是我們運氣好或不好遇到什麼樣的老師,而是我們有沒有將自己準備好,當我們永遠保持著好奇,謙虛,求知若渴的心態,出現在我們眼前的萬事萬物,都可能為我們帶來生命的啟示,都是改變我們人生的老師與貴人。
當然,我也期望自己,也提醒自己要更有耐心,更體貼地回應來到我們身邊的有緣人,成為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傑奇與海德故事 在 超粒方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訂閱加點吉拿棒: https://goo.gl/PXHi3g
=====================================
還可以在哪裡找到我:
FB: https://www.facebook.com/tessereq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essereQ
twitch實況台: http://www.twitch.tv/chantienchiu
=====================================
如果你不喜歡此影片的話歡迎指教
我會盡量改進
喜歡的話也請不吝嗇分享啦!
《我們》是一部非常需要消化咀嚼的電影,
在看完之後,它所提出的問題可能比給予的解答還多,
對我來說,這部電影所隱藏的象徵以及訊息比《逃出絕命鎮》還多。
在開始之前,我想請你們先回想這部電影的第一個畫面是什麼?
一段文字,講述美國各處的神祕地下管道,各種鐵路和維修通道。
這些管道實際上真的存在,還是導演喬登皮爾的另一個象徵?
我在看到這段文字時,第一個想到的是歷史上的「地下鐵路」,
這地下鐵路其實際不在地下,也不是鐵路,
而是美國奴役時期,解放人士幫助黑人逃脫南方的組織系統。
表面上看來,這段文字只是在鋪陳接下來要發生的故事,
但是其實是在奠定整部電影的象徵調性。
在看這部影片的過程之中,請記得,
儘管喬登皮爾一再說這不像《逃出絕命鎮》是個政治電影,
但是這段文字,從一開始就預示了它絕對不只是表面的眼見為憑。
首先,一個極簡的劇情回顧,
女主角艾德蕾德小時候在海灘遊樂園走失,到了一個鏡子迷宮之中,
看到一個長得跟自己一模一樣的分身,從此受到嚴重創傷,
時間來到數十年後,她現在已經成家立業,與家人再度來到那個海灘。
殊不知當天晚上她們就被各自的分身攻擊,
在逃走之後發現幾乎各地都發生這種詭異的現象。
殺掉他們的分身之後成功逃走,
但是我們發現,當年的影子其實將真正的愛德蕾德抓到地下掉包,
所以現在活下來的,其實是分身。
一如《逃出絕命鎮》,喬登皮爾高明地在電影的一路上灑下麵包屑,
鋪陳各種線索,而不是像奈沙馬蘭近年的劇情轉折往往來得有點莫名。
從第一個畫面,電視旁的錄影帶就暗示了接下來的劇情:
《七寶奇謀》主角們在地下的探險;
The Man with Two Brains,其中的科學家發明將意識轉移到體外的頭腦的方式;
以及C.H.U.D 講述下水道的變種怪物到地面上攻擊人群的故事。
有趣的是喬登皮爾在國中時的第一任女友的父親就是C.H.U.D的導演,
the more you know…
接下來也有不少線索,
一家人在海灘上走時影子長得不尋常,暗示著接下來影子分身的出現,
以及在海灘上「紅色」的飛盤剛好蓋住「藍色」的野餐布圓圈,
象徵身穿紅色的影子淹沒地上那些住在藍天底下的人。
再來,蓋博在其中一部分講了一個敲敲門笑話:
「敲敲門」「誰在那」「你」,
結果當天晚上敲他們家門的,還真的是他們自己。
但是也許最難發現的,是這些影子拿剪刀的原因,
艾德蕾德在小時候自己走丟時,在路上看到一對男女玩剪刀石頭布,
而其中的女生則說:「你老是出剪刀」,
這個在被抓走前最後的記憶之一,就是她選擇剪刀作為武器的原因。
當然,剪刀也有其象徵性的意義,以及眾多提到麥可傑克森的部分,
這些都留到待會再深入討論。
當然,對於愛德蕾德其實是影子的這個轉折也有不少線索,
在電影中,愛德蕾德的影子名叫Red,我就姑且翻作小紅,
為了避免困惑,我在接下來會以他們在劇情大部分的角色來稱呼,
穿白色的叫愛德蕾德,穿紅色的叫小紅。
我們在回憶片段之中看到愛德蕾德在走失之後突然失去了說話的能力,
在這個轉折之後,才知道她不是因為創傷,
而是因為她是來自地下的分身,本來是不會說話的。
相反來說,小紅是唯一會說話的影子,正是因為她原本是來自地面上。
而她沙啞而且有如肺部塌陷的聲音,是因為當年她被勒昏所造成的傷害。
而愛德蕾德的真正身分也解釋了她的諸多行為,
諸如在車上彈手指時並沒有跟上音樂的節拍,
或是不善與人交談,
還有在家人都在吃速食的時候,只有她自己吃著草莓,
大概是因為她在地底吃了太多兔子肉,從此就不太吃肉了。
以及在恩布列死後還特地自己下車,表面上是要確認她死了沒,
但是其實是想要在她死前給她最後的安息。
以及看到布魯托緩緩走向火焰時驚恐並且歇斯底里的反應,
都印證了她其實自己是個影子這件事。
但是還有個特別值得探討的面向-愛德蕾德最後真的還是影子嗎?
有沒有可能,小紅,也就是真正的愛德蕾德,
在被殺的那一刻將意識轉移回了假愛德蕾德身上?
我會這樣說是因為愛德蕾德在殺了小紅之後發出了有如野獸一般的嚎叫,
你可以解釋成她只是在那一刻失控而顯露出她的本性。
不過小紅掌控了她的身體這個解釋也不無可能,
因為愛德蕾德提到她來到這裡之後彷彿全身被烏雲壟罩,
有可能是在她來到地面之後不斷地試圖切斷與地面下的連結,
但是地面下的小紅卻不斷試圖加強這個連結,最終的目標就是搶走愛德蕾德的身體。
另一個線索則是愛德蕾德在救出傑森之後撥頭髮這個動作,
我一直不太明白她在此處撥頭髮的意義,直到我看了第三次,想到這個可能性之後,
才意會到:
小紅的髮型是沒有瀏海的,
也許她在把自己的意識轉移到愛德蕾德身體裡之後,
下意識地把自己的頭髮撥回留了多年的髮型。
當然,這只是個理論,
在可能性程度上,
大概是「無限之戰的布魯斯是洛基假扮的」之上,在「瓦里斯是個美人魚」之下。
麥可傑克森在這部電影之中是個非常重要的存在,
從愛德蕾德走失當天身上穿著的「顫慄」T恤,
到影子們穿著的單手手套,
到身上穿的紅色工作服,幾乎都跟麥可傑克森有關。
甚至連影子們僵硬不自然的動作,都讓人想起「顫慄」之中的殭屍。
但是這只是個有趣的彩蛋嗎?喬登皮爾只是單純很迷麥可傑克森嗎?
剛剛那是反問句,你以為這是什麼電影?
談麥可傑克森之前,得先知道「雙重性」這件事
某種程度上,在這個IG、網紅的時代,「如何被看見」的重要性早就遠遠大於真實了。
我在Fyre紀錄片以及《英格麗向西》那部影片之中都一再談到,
網路世代只想呈現最完美的一面,只想看到別人最正向一面的心態愈來愈明顯。
這種虛假的雙重性,不斷壓抑自己的影子,
就如《我們》之中住在地底下,永遠不見天日的分身。
雖然說《蝙蝠俠:開戰時刻》之中最著名的台詞
「重要的不是我是誰,定義我的是我的行為」在某些情況下是非常有道理的,
但是《我們》想要探討的就是
我們是否將毫不考慮前因後果地將這句話套用到所有事上,
讓我們被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行為所綁架?
就如《我們》之中影子的由來,只複製了身體,但是無法複製靈魂。
繼導演處女作《逃出絕命鎮》令當代影壇驚為天人、並為反諷社會議題類型的驚悚片樹立新標竿後,奧斯卡獎得主喬登皮爾即將帶來自編自導的全新原創驚悚作品。
《我們》以北加州海岸為拍攝背景,由猴掌製作公司(Monkeypaw Productions)製作,女主角由奧斯卡最佳女配角得主露琵塔尼詠歐所飾演。故事描述一位女子雅德蕾德威爾森和她的先生蓋博,帶著兩個孩子(莎哈蒂萊特喬瑟夫、伊凡艾利克斯飾)一起到夏天度假住的海濱房子,打算度過一個恬靜的夏天。
但一段過去難以啟口的傷痛卻如鬼魅般出現在眼前,接二連三的怪異巧合也相繼發生,對於家人即將遭遇不幸事件的強烈預感,讓雅德蕾德恐懼到達臨界點。
當他們和朋友泰勒斯一家(艾美獎得主伊莉莎白摩斯、提姆海德克、卡莉薛頓、娜亞薛頓飾) 共度一個令人緊繃的海邊聚會後,雅德蕾德和先生及孩子們回到度假小屋休息,卻在進入黑夜的房子前,看見令人毛骨悚然的四個人影,正手牽手站立在他們的車道上…《我們》描述了一個和樂的美國家庭在一夜之間必須挺身對抗一群難以解釋敵人:他們自己的分身
-~-~~-~~~-~~-~-
必看影片: 除了漫威以外 還有哪些電影必看? | 盤點年度十大電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6dHj...
-~-~~-~~~-~~-~-
傑奇與海德故事 在 CrazyGhost - MazM:傑奇與海德, 其實就是化身博士的故事. 玩家 ... 的推薦與評價
MazM:傑奇與海德, 其實就是化身博士的故事. 玩家扮演一名律師, 靠著收集線索, 逐漸解開隱藏在事件背後的真相. 除此之外, 可以藉由金幣跳躍不同的時間 ... ... <看更多>
傑奇與海德故事 在 [閒聊] MazM手遊:傑奇與海德| C_Chat 看板| PTT 網頁版 的推薦與評價
喔順帶一提, 雖然故事裡把海德描述的很可怕, 什麼臉是畸形呀、聲音沙啞 ... 人、在乎名譽的傑奇不吸引人、老醫生也不吸引人, 反倒海德因為插圖的 ... ... <看更多>
傑奇與海德故事 在 傑奇與海德》 MazM - Jekyll and Hyde [支援繁簡中][PC ... 的推薦與評價
故事 之敍事,簡潔且明瞭,不拖... ... 【糖吵栗子】《MazM: 傑奇與海德 》 MazM - Jekyll and Hyde [支援繁簡中][PC ... 此時耳邊又傳來 海德 奸笑聲.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