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才有空看今年 #柏林影展 得獎名單,第一感想是柏林影展真的很愛 #洪常秀,是真愛。
這名 60 歲的韓國導演憑藉新片《#Introduction》拿下第 71 屆柏林影展最佳劇本獎,去年洪常秀則以《逃亡的女人》榮獲最佳導演,連續兩年在柏林奪獎,若再算上 2017 年《獨自在夜晚的海邊》金敏喜的柏林影后,這是洪常秀的作品 5 年內 3 度在柏林有所斬獲,獲獎機率極高。(近年有導演在歐洲三大影展那麼搶戲嗎?)
頒獎前洪常秀的新片《Introduction》在場刊拿下破 3 的高分,延續場外好口碑,今年以過往 6 名金熊獎得主集結而成的評審團,也將第 71 屆柏林影展最佳劇本獎頒給洪常秀,換句話說,影評、媒體、影人皆相當欣賞這次的洪常秀。
對於這次獲獎,洪常秀透過視訊聲明:「聽到獲獎我非常驚訝和高興,我要感謝評審團對這部電影的欣賞。」
今天早上看到媒體《IndieWire》寫《Introduction》的觀後感,標題為〈If You’ve Never Seen a Hong Sang-soo Movie, This Isn’t the Best Place to Start〉,也正意味著這部洪常秀獨立執導的第 25 部劇情長片,會需要一些「前情提要」,才能進入洪常秀獨樹一格的影像美學。去年我在《逃亡的女人》評論中也提到,解讀洪常秀很難僅看過其一部電影就論述,建議觀賞他的新作品補上舊作,會有更多樂趣。
📝在此附上《逃亡的女人》評論連結:https://bit.ly/3n0jHX1
除了洪常秀之外,日本名導 #濱口竜介 則以《#偶然與想像》拿下評審團大獎,兩名亞洲導演在今年柏林皆抱獎而歸。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日本名導黑澤清在威尼斯影展拿下最佳導演的《間諜之妻》,就是由濱口竜介和野原位共同執筆劇本,間接來說,這也是濱口竜介連續在歐洲三大影展有所表現。《間諜之妻》下週五由【可樂電影 Cola Films】發行上映;《偶然與想像》則由【東昊 Andrews Film】發行,這也是繼《睡著也好醒來也罷》之後,東昊再度發行濱口竜介的新作。
🐻以下為第 71 屆柏林影展主競賽單元得獎名單:
金熊獎:《Bad Luck Banging or Loony Porn》,Radu Jude
評審團大獎:《偶然與想像》,濱口竜介
評審團獎:《Mr Bachmann and His Class》Maria Speth
最佳導演:《Natural Light》,Dénes Nagy
最佳主要演出:《I'm Your Man》,Maren Eggert
最佳輔助演出:《Forest – I See You Everywhere》,Lilla Kizlinger
最佳劇本:《Introduction》,洪常秀
傑出藝術貢獻獎:《A Cop Movie》,Yibrán Asuad(剪接)
傑 尼斯 場刊 在 CharMing的投幣式置物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昨天介紹完場刊後,別忘了電影DM(チラシ)也是一門大學問。電影DM最主要的功用,即作為「電影宣傳」,吸引觀眾買票進場,這一點從古至今皆是如此。日本電影DM的出現,從無聲電影時期便存在,與現今不同,當時是由電影院自行製作,規格大小也不一致,除了宣傳之外同時也是「時刻表」。
此外,許多西洋電影的DM,也會同時印刷日文、英文,做為吸引外國人的宣傳DM。尤以1960年代的「古早」電影DM特別稀有,可以說是現代收藏家的夢幻逸品。
與現今最大的差異莫過於,1945年戰前的電影DM,片名與內文不同於現在「由左至右」的橫書寫法,而是「由右至左」,明顯能感受到懷舊的氛圍。(台灣則為1980年代,為了方便閱讀中英文並存的文字,才將中文橫寫格式才改為由左至右。)
50年代後,DM不再是由電影院製作,而是由電影公司統一製作發放,60年代開始使用彩色印刷吸引注意力,以及隨著電影原聲帶的普及,許多電影甚至會特別製作兼用黑膠唱盤封套的宣傳品。
文章全文:https://everylittled.com/article/125987
70年代,電影雜誌社出版電影DM特集特別號,奠定DM的收集市場,加上克林伊斯威特、史提夫麥昆等知名好萊塢名人,過往的作品紛紛重新上映,再次帶動收集DM的風潮。80年代前半,《007》、《星際大戰》系列,電影片商首次將DM作為「單獨宣傳品」搭配周邊,直至後期,在日本上映的電影數增加、《チラシ大全集》的出版才讓收集DM熱潮退燒。
在網路發達的現代,紙本DM的宣傳功能已不如以往直接,早期多以藁半紙(日式洋紙)製成,質量參差不齊。現今紙質則多以90g的銅版紙為大宗,並以B5為主要尺寸,主要原因為降低成本、便於單手閱讀以及能夠輕易地放到包內。
與場刊相同,電影DM只會擺在即將上映的電影院。約上映前3~4個月,便可在電影院拿到第一版DM,比較有錢的商業電影會分別在不同的宣傳時期,製作2至3款DM設計。此外,因每年在日本上映的電影數眾多,多數連鎖戲院並不會擺放「現正上映」的電影DM。
在網路、SNS普及後,DM的宣傳作用已逐漸被取代,免費的宣傳品也從中衍生出「轉賣」問題,大量攜出再上網高價轉賣的現象,尤其是知名演員或傑尼斯偶像出演的作品,往往容易被一掃而空。
最後分享一下,如何將這些有收藏價值的日版DM,佈置成一整片電影牆。(圖片即為CharMing房間一隅。)
由於日版的DM大小皆為統一尺寸B5,只要有B5透明萬用袋+3M雙面布膠帶,就可以在不傷害紙、牆壁的情況下,完成這道無聊就可以盯牆壁發呆的電影牆。
另外推一個大型海報貼法,可以用釹鐵硼強力磁鐵(推日本大創超迷你圓形2mm x 1mm),一個用單面布膠貼在牆上,只要四個釹鐵硼的磁力即可固定上方。
(但如果是磅數太重的海報,還是建議裱框或是下定決心直接黏貼。)
文章全文:https://everylittled.com/article/125987
傑 尼斯 場刊 在 地下電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地下情報】
『第 70 屆柏林影展主競賽得獎名單』
奧斯卡影帝傑若米艾朗率領的柏林影展主競賽評審團,將最高榮譽金熊獎頒給伊朗導演 Mohammad Rasoulof 的《There Is No Evil》,此片在主競賽單元中最後亮相,氣勢不減,最終順利收獎。伊朗導演先前也有賈法潘納希《計程人生》、阿斯哈法哈蒂的《分居風暴》寫下金熊的紀錄。
Mohammad Rasoulof 曾在 2017 年以《Lerd》在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中拿下首獎,《There Is No Evil》是他首度入主三大影展主競賽單元,便獲最高榮譽。
此外,除了伊朗導演 Mohammad Rasoulof 在柏林發光外,亞洲其餘導演表現也不錯,首先是南韓代表洪常秀再度攜手謬思女神金珉禧的《The Woman Who Ran》拿下最佳導演,這是他三大影展的首座導演獎,順道一提,2017 年金珉禧就曾憑藉洪常秀的《獨自在夜晚的海邊》成為南韓首位獲得柏林影后的影人,柏林可說相當眷顧這對婚外情情侶。
這次柏林的成績,也是繼去年奉俊昊在坎城拿下金棕櫚後,南韓電影再度於歐洲三大影展主競賽獲獎,算起奉俊昊的《寄生上流》奪獎狂潮後,2020 年初南韓再度由洪常秀接棒,這股「韓」流是越燒越旺。
再來是柬埔寨名導潘禮德的紀錄片《Irradiated》拿下「Berlinale Glashütte Original – Documentary Prize」,雖然此獎項非主競賽獎項,但這是他深耕多年記錄片領域,首度在柏林影展獲獎,美中不足的是,本片在《銀幕雜誌》場刊僅獲得 1.7 分,為主競賽中倒數第四。
至於蔡明亮導演三度入圍主競賽單元的《日子》,頒獎前獲得眾影評肯定,在《銀幕雜誌》場刊拿下均分 3.3 分,高居本屆主競賽單元亞軍,且也擒下旨在鼓勵 LGBT 題材的會外獎泰迪熊評審團,可惜的是在主競賽項目中鎩羽而歸,無緣延續 1997 年的《河流》和 2005 年的《天邊一朵雲》拿獎的紀錄。
有趣的是,本屆柏林主競賽中 4 部以亞洲導演掛帥的片子,有 3 部獲獎。
不過,得獎一時,好電影與真摯的創作會留下,日子當然也還是要繼續往前,等不及在台灣的大銀幕中共同參與蔡明亮、李康生、亞儂弘尚希的日子了。
其餘獎項方面,評審團大獎銀熊獎則為伊萊莎希特曼《Never Rarely Sometimes Always》,這是她首度入圍三大影展主競賽。此片曾在先前的日舞影展獲得評審團特別獎,且也在《銀幕雜誌》場刊中獲得 3.4 分,為所有主競賽片中最高分,從這次獲獎來看,可說是影評、評審團都喜愛的作品。
至於影帝后分別為《Hidden Away》的義大利男星 Elio Germano 和 《Undine》的德國女星 Paula Beer,前者曾在坎城影展獲得影帝殊榮,後者則首度於三大影展稱后,但她 2016 年以《雙面法蘭茲》在威尼斯影展獲得最佳新演員,近年台灣觀眾熟知的演出作品應是《無主之作》和《過境情謎》。
今年備受爭議與矚目,俄羅斯導演 Ilya Khrzhanovsky 和 Jekaterina Oertel 的實驗性質強烈的《DAU. Natasha》則拿到傑出藝術貢獻銀熊獎(攝影),本作品背後的故事太長,直接附上相關報導,有興趣的讀者可點進閱讀:https://www.biosmonthly.com/article/10268
70 周年設置的特別銀熊獎,由 Benoît Delépine、Gustave Kervern 共同執導的《Delete History》拿下。
來自義大利的 D'’Innocenzo兄弟檔則以《Bad Tales》拿下最佳劇本獎,這同時也是這對兄弟檔首度在三大影展主競賽中獲獎。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本屆柏林影展揮別了舊任主席 Dieter Kosslick,迎來新任藝術總監 Carlo Chatrian,這位義大利人曾操盤 6 屆盧卡諾影展,今年是他首度運行柏林影展,未來柏林會如何發展,值得關注。
*主競賽獎項
最佳影片金熊獎:《There Is No Evil》Mohammad Rasoulof
評審團大獎銀熊獎:《Never Rarely Sometimes Always》Eliza Hittman
最佳導演銀熊獎:《The Woman Who Ran》洪常秀
最佳女演員銀熊獎:《Undine》Paula Beer
最佳男演員銀熊獎:《Hidden Away》Elio Germano
最佳劇本銀熊獎:《Bad Tales》Damiano & Fabio D'’Innocenzo
最佳藝術貢獻銀熊獎(攝影):《DAU. Natasha》Ilya Khrzhanovskiy, Jekaterina Oertel
70周年特別銀熊獎:《Delete History》Benoît Delépine, Gustave Kervern
*泰迪熊獎
最佳劇情片:《No Hard Feelings》 - Faraz Shariat
最佳紀錄片:《If It Were Love》 - Patric Chiha
最佳短片:《Playback》 - Agustina Comedi
評審團獎:《日子》 - 蔡明亮
讀者獎(queer.de):《No Hard Feelings》 - Faraz Shariat
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Undine》- Christian Petzold
榮譽金熊獎:海倫米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