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為時不晚》部落格文章末,抽書兩本
你從學校畢業、即將踏入職場的時候,曾經期許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你想成為一個憤世嫉俗、道德妥協、人際疏離、脫節、驕傲、倦怠、空虛的人嗎?我相信,一定沒有人這麼期許過。但是在人生的道路上,這些我們最不想成為的樣貌,卻總是悄悄地爬到我們身上。我們該怎麼辦?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didnt-see-it/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為時不晚》的作者是加拿大牧師暨思想領袖凱瑞.紐霍夫(Carey Nieuwhof),他也主持「Leadership Podcast」訪談各界成功人士,持續分享活出更好人生的秘訣。他曾經是個執業律師,但是在三十歲那年內心受到召喚,轉行當起了全職牧師,引導人們邁向心中嚮往的人生。
在他經營教會和傳道的經驗當中,他發現人們總是會面對到七種「內在危機」,分別是憤世嫉俗、道德妥協、人際疏離、脫節、驕傲、倦怠、空虛。這些狀態就如同英文書名「Didn’t See It Coming」,我們根本「沒有預料到它們會發生」,但是每個人都一定會遭遇到這些經驗。
幸好,這些內在危機都是「有跡可循」的,也可以提早「防範於未然」。作者在這本書教我們透過「自我察覺」(Self-Awareness)的方式,去發現潛在的危機訊號,並且透過具體的行動指引,讓我們能夠提早修正、避免自己身陷這些危機當中無法自拔。
這本書在 Goodreads 書評網站獲得了 4.46 顆星的高分好評,書中沒有老掉牙的故事,多的是作者多年傳道授業的真人真事,以及他本人非常露骨的真心表白。以下分享三個對我最具啟發的內在危機的察覺方法和處理方式。
.
1.#憤世嫉俗
.
有時候我會納悶,為什麼社會上(尤其在網路上)充滿許多憤世嫉俗的人,這種情緒有時候也會悄悄地影響我們自己。作者認為,憤世嫉俗其實是一種「選擇」,它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後天養成。生活不會讓人變得憤世嫉俗,是你讓自己變成了那樣。他用自己的切身經驗進一步說明。
在他仍是新手牧師的時候,在地方的小鎮認真經營教會,而且總是親力親為每天都拜訪教友。其中有一對教友夫婦,他們的生活並不寬裕,在財務和家庭關係上面充滿危機。因此作者特別撥心力照顧他們,幾乎對他們的各種需求有求必應。但隨著教會人數持續成長,這對夫婦的需求卻越來越像個無底洞。
在某一次的教會主日因為子女不守規矩地吵鬧,夫婦倆跟作者起了衝突,丈夫吼道:「這地方已經不適合我們,你不再關心我們了,我們要離開!」
作者滿頭疑惑地追問:「我當牧師以來從未花這麼多時間一對一關心一個家庭,整個教會也為了服務你們而一再犧牲。我到底哪裡做得不夠?」這個問題無濟於事,那對夫婦從此離開了教會。
一股憤世嫉俗的怨氣湧上作者的心頭,他感到浪費時間、不想再關懷別人、不要再為人付出了。這麼憤怒的原就是因為掏心掏肺卻幾乎沒有獲得回報,或者得到的回報與預期相反。事後他反省這件事情時說:「憤世嫉俗的形成,不是因為你有一顆封閉的心,而是因為你的心胸曾經敞開。」
這種痛苦的經驗,會讓我們面臨抉擇。我們很可能將過去的失敗經驗投射到未來的情境,我們也可能從此停止信任和盼望,結果會怎樣?如果我們任憑這種想法自由發展的話,最終我們會封閉自我,憤世嫉俗終將接管了我們。我們能有什麼解藥?
首先是再次「盼望」。我們必須體認到,各種創傷和背叛都是敞開心胸的人必然會遭遇的狀態,唯有擁抱相信的力量,對未來再度敞開心胸。不要讓過去的苦痛傷害了未來的璀璨。其次是運用「好奇心」,保留思考時間想像更多可能,多問「為什麼」和「為什麼不」,讓自己嘗試新做法,讓開放式的問題引領自己前進。在好奇心的面前,憤世嫉俗沒有立足之地。
.
2.#道德妥協
.
管理學大師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曾經在《與成功有約》書中鼓勵每個人去想像自己的「喪禮」,在你人生的最後被蓋棺論定時,別人會怎麼評論你?作者說他擔任牧師二十多年來,從來沒有在哪個喪禮見過為人子女的展示自己父親的履歷。也從來沒有聽過子女站在棺木前討論著父母的身價淨值。跟你最親近的人,不會在你的人生歡送會上,朗誦你最近一季的業績數字。
作者用了一個很趣味的方法描述這個概念。當你過世之後,你認識的人在餐桌上聊到你時會說:「喔,凱瑞啊,他是一個______的人。你可以把莎莎醬遞給我嗎?」雖然聽起來很難接受,但是「人的一生,終究會被活著的人簡化成一個句子。」這個空格裡面填寫的,通常就是一個人「品格」的濃縮,一個正直或友善的人;一個虛偽或易怒的人。
在作者年輕時的律師生涯中,他見到許多同儕曾經面臨道德危機的訊號,包含在人前人後差距越來越大、掩蓋事實、無法說到做到、合理化自己的不良行為和決定、眼中只關注自己。如果不加以調整,就會漸漸走上道德妥協的不歸路。具體的方法是每天付出微小的努力刻意培養,例如承擔責任、言行一致、挪出時間保留給自我反省和成長。
我在讀這段的時候,也思考著作者為什麼選擇牧師當「志業」Calling)的這條路,因此我在自己的子彈筆記上面塗塗改改,最後寫下這段想法:「一個志業的召喚並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它指的是把微小的信念好好地實踐出來。它就是每天履行正直、體面、誠信。偏離這些之外的任何事情,都只是偽裝之下的慾望罷了。」品格的養成不是一夕之間的壯舉,而是每天微不足道的累積。
.
3.#身心俱疲
.
「疲勞過度」(Burn-out)是現代人常見的內在危機之一,無論是受雇於人的上班族,或者是看似自由自在的自雇者,都很有可能面臨這個狀態。作者在他四十歲一場空前盛大的演講之後,體驗到了猶如自由落體般的倦怠感。他描述那是一種「沒有期待,沒有喜樂,雖然還活著,但實在不覺得自己完全活著」的感覺。
然而,我們該如何自我察覺到自己即將陷入倦怠?明顯的警訊有:熱情消退、不再感到情緒起伏、因為小事情抓狂、活力流失、憤世嫉俗、無法滿足、無法正確思考、生產力下降、再也不笑、睡眠也無法使你重振活力。如果我們面臨上述的狀況越多,就越接近疲勞過度的懸崖。作者提供了幾個方法幫我們調整自己的步調遠離倦怠。
首先是不要試著去否認倦怠,因為這麼做只會加速情況惡化。比較好的做法是「告訴別人」自己當下的感受,找個懂得聆聽的親友聊聊,善用人際關係的力量,因為當你不再相信自己的時候,你需要有人相信你。
其次是「調整步調」通常比「調整負重」更容易帶來緩解,因為步調是我們可以控制的。請一天假、關掉手機、取消會議,在狀態不好的時候讓自己退後一步、休息一下。放慢步調去回想這一切忙碌背後的意義,釐清思緒後再重新出發。
最後是「接受自己的破碎」,人生的境遇就如同潮水有高有低,我們總會遇到狀況差的時候。我們不需要時時刻刻堅持「完美」的姿態,而且要放下自以為可以處理完所有事情的「驕傲」。作者認為,要體認到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有限,適時尋求親友、信仰和諮商,是修補身心疲勞的良方。勇於接受「破碎」的人才有機會意識到自己能力的盡頭,找到超越和改善的力量。
作者也引用神學家兼作家達拉斯.威拉德(Dallas Willard)談提升心靈健康的方法:「你必須痛下決心,除去生活中的匆忙。」面對疲勞的前兆,必須主動採取放慢步調和尋求人際協助的策略,不要著急,也不要拖延,容許它該多久、就多久。放慢腳步和調整步伐才能走得更久、更遠。
.
#後記:危機就是轉機
.
《為時不晚》的作者雖然是一位牧師,但是上帝和聖經的文字內容不至於喧賓奪主,反而在一些重要的章節扮演了畫龍點睛的效果。透過這本書可以提醒我們自己,憤世嫉俗、道德妥協、身心耗竭、無足輕重,這些都不該是我們人生的結局,而是可以預見的必經狀態,而且我們有能力提前做出準備。
在書中,作者一再提醒了「自我察覺」的重要性,要先能察覺這些內在危機的跡象,才有機會防範於未然。如果你本身不是基督徒沒有禱告的習慣,我很推薦參考另外兩本書《搜尋你內心的關鍵字》或《靜下來工作》來培養「正念」的習慣,正念能夠幫你關閉漫不經心的自動導航模式,透過有意識的自我覺察、感知情緒,對世界做出正確且善意的回應。
最後,我想引用擅長教人克服恐懼的專家克莉絲汀.烏梅爾(Kristen Ulmer)的這段話:「別浪費任何一個危機。那是宇宙在考驗你學習一件新的事物,讓自己的潛能更上一層樓。」當你遇到任何一種內在危機的警訊,不要害怕它的到來,要知道,那或許是成就美好人生的重要轉機。
.
感謝 格子外面 提供抽獎贈書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東山區,原廣東省廣州市昔日的一個市轄區,原屬番禺縣鹿步司,是廣州市著名的老城區(老四區)之一,昔有「有錢有勢住東山」之說。民國20年(1931),設立東山區公所,是市屬行政區以「東山」命名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東山區為人民政府接管,經歷了三次分合和區名更改,1960年8月定稱東山區。於2005...
傳道人牧師英文 在 AMC 空中美語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在宗教中會使用一些特定的字與詞,舉例來說congregation(聚會)。或是特定宗教的用法,以領袖來說猶太教稱為rabbi(拉比)、伊斯蘭教稱為imam(伊瑪目)、基督教則有pastor(牧師)、priest(祭司)、minister(傳道人)。這次Maria老師要來與大家分享還有哪些特定用法,想了解就可別錯過這次的空美大講堂啦!
🎥更多空美大講堂影片就在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AMCEducationalTours
👉現在就來電洽詢 📲 (02)2363-1555,或線上報名體驗 ➡https://www.xn--fiqv34aqphd4v.com/web/amc.aspx?id=2360
#空美大講堂 #AMC #空中美語 #空中家教 #美語教學 #英文學習
傳道人牧師英文 在 小馬 倪子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次上教會傳道人的裝備課,學習有系統的整理讀經後,如何寫出重點摘要,更試著紀錄個人領受和回應。不止這些,這次的功課,更多了要我們參考不同聖經版本,有和合本、新譯本,現代啟導本,呂振中譯本,國際英文譯本...等等,然後試著翻譯出屬於自己的聖經版本。
當然,聖經不能亂翻譯,所以更要領受各譯者所想表達的聖經原意。也因為這樣,在參考各種不同版本的同時,就會看到每一個譯者在不同時代背景下,如何用不同的詞彙詮釋。也可以跟著現代啟導本。將2000多名聖經研究者嘔心瀝血整理出來的聖經資料,透過串珠(ㄧ種查經的方式),將聖經各卷書在不同時期、不同背景、不同環境下,不同作者的紀錄,一覽無遺。
這樣看聖經,突然變的很立體,很有趣😄
當然無論哪一種譯本,總要能在聖經真理的原則上。而各譯者為了要讓譯本在真理的原則上,就會花更多的時間去比對各使徒在不同時期所記錄的話是否和神啟示的話相稱。
很感謝教會、牧師,給我們這樣的功課,讓我們在信仰的路上,能更身歷其境,走得更踏實無懼。
和大家分享我的作業,也鼓勵弟兄姊妹也能夠用這樣的方式來操練屬靈的生命。
以下屬個人學習領受,先分享
腓立比書 ㄧ章
A.大標
保羅堅定傳福音是比生命更重要的事
B.分段標題
1:1~11
保羅感謝、肯定、祝福腓立比教會的眾聖徒
1:12~14
保羅藉由苦難激勵聖徒放膽傳道,
1:15~19
保羅點出弟兄姐妹之間傳道的動機不同,但仍以基督被傳開而喜樂
1:20~30
保羅將生死置之度外,生命完全屬於基督,活著是為了與弟兄姐妹一同爭戰
C. 領受
基督徒真正的喜樂平安是來自對於傳講福音無懼,活著最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傳講福音
D. 回應
要為傳講福音多做裝備
學習真正在愛中是沒有懼怕的
........................................................
腓立比書 倪子鈞譯本
1:1
主的僕人保羅和提摩太書信給腓立比凡因著基督耶穌而活著的眾聖徒,和教會的諸位監督、執事
1:2
願透過主耶穌將從神而來的恩惠平安賜給你們
1:3
每逢我想到你們為福音所擺上的,就感謝上帝
1:4
為你們祈求禱告時,我總是充滿喜樂
1:5
從教會成立的第一天,到如今的福音興旺是因著你們的同心合意
1:6
我深信神親自在你們心裡動善工,並終將完成拯救,直到耶穌基督再來的日子
1:7
我為你們眾人有這樣的信心,是必然的。因我深信就算在獄中,甚至我們都需要為著辨明福音而受苦難,神必會使我們一同蒙恩
1:8
我能體會耶穌基督如何深切愛你們的心,我也如此深切的想念著你們,上帝可鑒查我的心
1:9
我所禱告的,是求神的愛能大大的充滿你們,又讓你們得著更多的智慧和悟性的提升
1:10
使你們能分別為聖,過誠實無偽的生活,直到耶穌基督再來的日子
1:11
並倚靠耶穌基督福音的救恩,結滿仁義的果子,並將一切榮耀歸於神
1:12
弟兄姊妹們,我希望你們都看見,福音沒有因為我的遭遇而受到攔阻,反倒傳遞的更加興旺
1:13
這周遭的每一個人,就連宮殿內外全體官兵,都知道我入獄只是為了傳講福音
1:14
這裡大部分的弟兄姊妹,都因我被囚,反而更有信心放膽傳道,無所畏懼
1:15
但在這裡確實有些人傳道是因為嫉妒和競爭,而有些人則動機純正
1:16
後者是出於愛心,知道我被放在這裡是為了捍衛福音
1:17
前者是出於自私、野心,不是真誠的,設想要在我被囚禁時挑起更多麻煩
1:18
但這又怎樣呢?重要的是,無論是虛情假意,還是真心誠意,基督的名終究被傳開了,因此我滿心歡喜,我還要繼續歡喜!
1:19
因為我知道透過你們的祈禱,和耶穌基督靈的幫助,最終我必得救!
1:20
我所引頸期盼的是,在任何事上我能不感到羞愧,並因著基督耶穌更放膽無懼,尤其是現在,無論生死,基督的榮耀永遠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
1:21
對我來說,如今我活著是為了基督,但若我為基督受迫害殉道,其實是更有益處的
1:22
但神若使我繼續活著,這意味著我將能做更多結果子的工作,這叫我該怎麼選擇呢?
1:23
我真是左右為難,我渴望就這麼離開這世界,和基督在一起,因為那是再好不過的了
1:24
然而卻為了你們的緣故,我反倒要活著
1:25
我深信我活著的目的,是為了繼續和你們生活在一起,這樣能幫助你們建造,更經歷從信仰而來的真正喜樂
1:26
所以當我再到你們當中的時候,你們更能誇口、榮耀的訴說基督在我生命中所成就的一切豐富
1:27
總之,無論發生什麼事,你們總要活出基督的樣式與福音相稱,無論我是否來到你們當中,或是我只能聽見你們的消息,都會知道你們有共通的精神目標,堅定合一的為信仰而站立。
1:28
不管反對你的人用任何方式而你們都不受到驚嚇,這樣便能顯出一種徵兆,就是他們終將被消滅,而你們卻會被拯救,因為你們的信心來自於上帝!
1:29
因此你們不僅是要相信耶穌,更因著耶穌你們被賦予活出基督榮耀的使命,當然你們會為了福音受苦,這是難免的
1:30
你們會經歷爭戰,從我身上看見、或聽見的ㄧ樣、就像如今你們都清楚我仍在患難中!
願神開啟我屬靈的眼睛
讓我更深的渴慕
讓我更多的領受
#基督徒的暑假作業
#感謝讚美主
傳道人牧師英文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東山區,原廣東省廣州市昔日的一個市轄區,原屬番禺縣鹿步司,是廣州市著名的老城區(老四區)之一,昔有「有錢有勢住東山」之說。民國20年(1931),設立東山區公所,是市屬行政區以「東山」命名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東山區為人民政府接管,經歷了三次分合和區名更改,1960年8月定稱東山區。於2005年5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撤銷併入越秀區。東山名的由來,與區處州城之東且崗阜連片,廣州人向稱丘陵為「崗」、主崗為「山」之俗有關。「東山」最初是以寺名出現。
廣州「東山」以寺名相稱始見於明成化年間(1465-1487)。總鎮兩廣的內官太監韋眷於廣州城東部(今署前路)建永泰寺,後亦稱東山寺。清順治八年(1651)重修東山寺,「東山」源此得名。因寺名而漸次將寺四鄰成片的崗台地區泛稱東山,大概始於清初。及至清末民初,這片崗台地開發成街村,僑房成批湧現,民俗習稱寺四鄰的街區為「東山」一直相沿未改。美國浸信會國外傳道部(簡稱美南差會)在 1888年(清光緒十四年)在五仙門(原長堤青年會)創立培道女學堂,並率先把東山定為傳教基地。光緒二十九年,美南差會通過華人教徒廖卓庵(又名廖雲翔)與東山寺右、山河兩鄉村民疏通關係,以高價購買入兩塊土地構築新校舍,是東山最早出現的新式建築物。教會人士陸續在東山廣為購地,建築教堂、醫療、社福、教育等相關設施。基督教東山堂,原名東山浸信會堂,是美南浸信會在中國廣州創建的一座重要教堂。東山浸信會堂起源於1870年建立的五仙西福音堂。到1908年,因教徒增加,而該地喧鬧,不適於擴建,乃將舊址出售,遷往東山寺貝通津9號重建新堂。1909年落成,同年5月2日成立東山浸信會。此後聚會人數又有較大增長,1923年7月擴建工程動工,至1927年4月16日竣工,教堂擴建成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兩層樓房,並舉行隆重的獻堂典禮,改名為基督教東山浸信會堂,設座位1300個。1949年有信徒2000餘人。1960年,中國大陸實行「聯合禮拜」,該堂與其他幾間教堂合併,易名為基督教東山堂。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後,教堂被迫停止活動。1979年9月30日恢復開放,為全市基督教首間恢復聚會的教堂,目前仍是廣州規模最大的基督教堂。1986年,曾將主日學堂及副堂房屋借出辦廣東協和神學院,該院現已搬到郊外。
芳村堂亦是位於中國廣州的一座基督教堂。其起源於1891年由美北長老會傳教士那夏禮(Rev.Henry V.Noyes)創立的長老會五支會,位於培英學校內。1923年信徒增加以後,募集巨款在上芳村平民大街建造新堂,稱為中華基督教會廣東協會芳村堂,又名平民堂,英文名稱為那夏禮紀念堂。1960年教堂大聯合時,芳村地區的信義會芳村堂(1898年起)和中華基督教會白鶴洞堂(1937年,今培英中學(八中)內,原貌尚存)被併入該堂,實行聯合禮拜。1966年8月文革爆發,芳村堂被關閉,直到20年後的1986年1月才恢復宗教活動。1993年又因建珠江隧道被徵用,遷到下芳村原信義會芳村堂址。後搬遷信義路27號現址。
廣州錫安堂是位於中國廣州荔灣區西門口的一座基督教堂,1901年由旅美華人美以美會的余錫生牧師回國創立,初期地址位於油欄門(今海珠南鹽亭東街),因會址失火遷西濠口所買之地搭棚禮拜。1913年遷到西濠二馬路,並設立群淑高等小學。不久因該處成為商業鬧市,於是在1935年遷往西瓜園(今荔灣區人民中路392號)購地建堂,1936年2月新堂落成,取名“錫安堂”,意為“上帝聖殿”。1947年,該堂加入中華基督教會廣東協會。1960年以後,中華基督教會的萬善堂、七株榕堂,禮賢會的大德堂,救世軍的西華隊堂和基督徒聚會處(地方教會)都被併入該堂的聯合禮拜。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後錫安堂也被關閉,到14年後的1980年9月21日,該堂恢復宗教活動。該堂附設有小學及幼稚園一所,基立村支堂一所,並出版有錫安會刊。1983年收回副堂,逐漸恢復各項事工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