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花蓮門諾的護理天使 魏海蓮(1925〜2003)
文/陳永興
#魏海蓮(Helen Williams),1925年生於當時蘇聯的烏克蘭,由於父母是基督教門諾會教徒,為躲避共產黨的宗教迫害舉家逃往加拿大。她從加拿大加爾特市的護理學校畢業後,決定獻身教會醫療傳道的工作,經門諾會差派於1957年離開故鄉渡海來到台灣,參加門諾會在花蓮的山地醫療團工作,當時從美國來的薄柔纜醫師和外國宣教士正在花蓮山區為原住民從事巡迴醫療和社區保健工作,並設立門諾會醫院,收治貧苦的病患。魏海蓮擔任門諾醫院的護理主任,除了照顧住院病人,也常深入原住民部落到病患家裡探訪。1973年她開始推動居家照顧服務,幫出院後的中風病人或需要留置導尿管、鼻胃管的病人做居家護理。由於深入原住民家庭生活,對於原住民的抽菸、酗酒和檳榔造成健康的危害,她總是苦口婆心再三勸告,甚至利用假日動用牧師、村里幹事、公衛人員共同推動戒酒運動,1981年她還成立了台灣第一個戒酒組織(#戒酒無名會),在馬遠村成功地運用村民省下的酒錢蓋了一座教會,傳為美談。
魏海蓮自己非常節儉,她很會廢物利用,將破絲襪編成腳踏墊給病人來用,將碎布改縫成棉被,泡棉做成靠墊給臥床病人使用,來減少褥瘡的發生。在門諾醫院服務30多年期間,她不支領醫院薪水,只靠著門諾會支付給她微薄的生活費度日。在1982年她本來要退休返回加拿大,當時許多花蓮民眾及受過她照顧的病患和員工,為了歡送她捐款要幫她出旅費,後來她又把捐款都給了孤兒院,而且決定繼續留下來服務,一直到1994年已經70歲,身體變差了,才真的退休回去加拿大。
#門諾醫院
https://www.peoplenews.tw/news/f893b3a8-20eb-40fb-8a55-ee09678a2abb
傳道薪水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盧斯達:美心要請年輕人 — 瞧那個叫「世界是你們的」的神話】
在 19 年大出風頭的美心集團,將在今年重啟「見習管理生」計劃。集團高層接受《星島》訪問,表示會「大增年輕人主導權」,想聘請初出茅廬的學位持有人。包括前線、營運、供應鏈、人力資源等部門等,全部都要人。報道引述高層表示,請不到後生仔,亦不知道為何,但總之集團市場面向年輕人,集團需要年輕人加入,「世界未來需要年輕人」。
我們經常聽到「世界是你們的」,從毛主席名言、各行各業的潛規則,到特區政府歷年推出的青年工作,大家都不介意說一些鼓勵後進的漂亮話。我由非常年輕時,聽到不再那麼年輕,還是繼續在聽。有趣的是,「青年人很重要」這類話,通常是由幾十歲的社會賢達來說,而不是由年輕人自己說。例如 TVB 第一個夠膽表示公司已經老化的人,其實是發聲自幾十歲的大股東。
然而稍有閱歷的人,也不會把「世界屬於年輕人」當真。你要是當了真,必付出代價。我記得 DQ 立法會議員是怎樣開始的。首先由梁天琦等人開始,一直到梁游二人,他們當年 20 至 30 之間。之後接連到羅冠聰、劉小麗、姚松炎、周庭、梁國雄等等。這些人政治想法不一樣,但共通點就是年輕。可能是物理年齡年輕,可能是首次進入議會,一張白紙。
這些事為何開始,可以解釋以中國政治或者深入的憲法辯論,然而說穿了可能都是「議會不需要新人」,因為新人有新思想,議會不需要;新人也沒有歷史,政權可以拉動的弦線不多,安全系數很低,先擊落了才安全。所以 2016 年就已經告訴大家,社會不需要年輕人,年輕人是多餘。如果你是年輕人,入老大黨找個「師傅」扶你上去比較安全,直到師傅自己也不行再另當別論。
尤其要提防經常強調自己支持年輕人的單位。像這次美心,就十分「立 flag」。他們需要你,把你哄得飄飄。他們需要你亦不假,因為每個事業乃至政權、國家都需要續命,說出來也好聽,可以吸引更多下線,但他們多數不會容許你發明新事物,他們需要你,需要你進去跟著他們的路線走。究竟他們是純粹的吸血鬼,還是傳道授業者,你找一次故意走另一條路線,好當測試底線就知道。吸血鬼需要光,但不是真正的光,而是人造光,燭光、電燈等。真正的太陽他們受不了。你嘗試一下妄撞,看他們是否馬上就要控制你,放一批狼狗出來咬人。香港社會其實是稍遇挑戰,就馬上露出原型。
這頭百年吸血鬼張牙舞爪的高峰,就是 2019 年間。其實現在回想起來,一切事情都未發生時,大亂是如何醞釀的?是激烈衝突階段之前,警察已經在金鐘地鐵站四處搜身,還有相片是一堆年輕人好像少年預備犯一樣排排企搜身,這張相片瞬間激起頗大公憤。當然之後連續幾個月,你的臉孔年輕一點,在街上也很容易被針對。還有像美心太子女伍淑清之類,為了向中國和自己解釋為何香港如此躁動,他們使用的語言和解釋方法,也很有針對性,基本上把所有年輕人也早早推向對立面。曾經有人說過,年輕人被社交網絡洗腦,會放棄年輕人。他們好像不知道,社交網絡的讀者多數同時是社交網絡的作者,沒有單方向洗腦的。若果是自己洗自己腦,那算不算是洗腦?
究竟香港社會是怎樣對付後生仔的?除了制度上、人事上阻礙他們上流,還有很多手段。過了經濟紅利期之後,社會上就粗略有兩班人,一定有很多衝突,制度上肯定要有補償,因為大富翁遊戲是天然地嚴懲後來入場的玩家,不然他們沒甚麼「聽話」的「誘因」,因為你的大論述已經將他們事先踢出了 stakeholder 之列。每年夏天,某知名「人力資源顧問」都會有一個訪問梗局位,告訴年輕人搵工不要抬價,要吃得苦,諸如此類,年年如是。經濟不好,他們這樣說,到經濟好,他們又這樣說。
政府高官和政策語言到今天還在說,年輕人搵工去大灣區啦。那你其實在對社會發放以下訊息:這裡的芝士已經被我們吃光,你們去別處吃爛飯殘羹好了。當然要將香港融入大灣區,應是中國發下來的政治任務,但特區政府作為一個「地方政府」,好像已經擺出一個放棄治療的姿態。也許是政務官的狡猾,有意無意將大灣區政策和「改善民生」混而為一。如果連改善民生、為年輕人創造「出路」這樣的基本工作,都期望「大灣區」幫你外賣做好,特區政府的存在意義是甚麼?政務官每個月的薪水,又是甚麼意義?
這些年究竟香港經歷了怎樣的單一世代狂歡?可以看見的痕跡之一:大學生每次有事,大叔們就會藐嘴藐舌,世仇一樣。久而久之,真成了世仇。現在大學管理層也加入了大叔的壓迫隊伍。我們的社會神話是這樣的:只要你乖乖等,你都可以上位做社會賢達。然而在大衝突之前,其實大家已經對神話幻滅心知肚明。現在大家都不一定打算進 TVB 裡面等,Coffee 離開了 TVB 反而很紅;Viu 那班年輕人,不用等到 40 歲才做「年輕人偶像」,或者 40 歲做政黨的第二梯隊,現在就紅,成名要趁早。
據說中國共產黨有 9,000 萬人,每年高等學府的高材生,早早就被吸收進了黨。不是說那裡就一定有年輕人真正發揮的機會,但搞掂了一大班後生仔,說了一個仍未幻滅的故事,做事起碼有一堆人基於利益共同體的本能而不反對。另一邊廂,當你在《環球時報》讀過伍淑清咬牙切齒的敵意宣示,你也會基於利益共同體的本能,作以直報怨的反應。反映在市場上,好了,現在他們又要來說等下就可以上位的香港神話了。
傳道薪水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盧斯達:美心要請年輕人 — 瞧那個叫「世界是你們的」的神話】
在 19 年大出風頭的美心集團,將在今年重啟「見習管理生」計劃。集團高層接受《星島》訪問,表示會「大增年輕人主導權」,想聘請初出茅廬的學位持有人。包括前線、營運、供應鏈、人力資源等部門等,全部都要人。報道引述高層表示,請不到後生仔,亦不知道為何,但總之集團市場面向年輕人,集團需要年輕人加入,「世界未來需要年輕人」。
我們經常聽到「世界是你們的」,從毛主席名言、各行各業的潛規則,到特區政府歷年推出的青年工作,大家都不介意說一些鼓勵後進的漂亮話。我由非常年輕時,聽到不再那麼年輕,還是繼續在聽。有趣的是,「青年人很重要」這類話,通常是由幾十歲的社會賢達來說,而不是由年輕人自己說。例如 TVB 第一個夠膽表示公司已經老化的人,其實是發聲自幾十歲的大股東。
然而稍有閱歷的人,也不會把「世界屬於年輕人」當真。你要是當了真,必付出代價。我記得 DQ 立法會議員是怎樣開始的。首先由梁天琦等人開始,一直到梁游二人,他們當年 20 至 30 之間。之後接連到羅冠聰、劉小麗、姚松炎、周庭、梁國雄等等。這些人政治想法不一樣,但共通點就是年輕。可能是物理年齡年輕,可能是首次進入議會,一張白紙。
這些事為何開始,可以解釋以中國政治或者深入的憲法辯論,然而說穿了可能都是「議會不需要新人」,因為新人有新思想,議會不需要;新人也沒有歷史,政權可以拉動的弦線不多,安全系數很低,先擊落了才安全。所以 2016 年就已經告訴大家,社會不需要年輕人,年輕人是多餘。如果你是年輕人,入老大黨找個「師傅」扶你上去比較安全,直到師傅自己也不行再另當別論。
尤其要提防經常強調自己支持年輕人的單位。像這次美心,就十分「立 flag」。他們需要你,把你哄得飄飄。他們需要你亦不假,因為每個事業乃至政權、國家都需要續命,說出來也好聽,可以吸引更多下線,但他們多數不會容許你發明新事物,他們需要你,需要你進去跟著他們的路線走。究竟他們是純粹的吸血鬼,還是傳道授業者,你找一次故意走另一條路線,好當測試底線就知道。吸血鬼需要光,但不是真正的光,而是人造光,燭光、電燈等。真正的太陽他們受不了。你嘗試一下妄撞,看他們是否馬上就要控制你,放一批狼狗出來咬人。香港社會其實是稍遇挑戰,就馬上露出原型。
這頭百年吸血鬼張牙舞爪的高峰,就是 2019 年間。其實現在回想起來,一切事情都未發生時,大亂是如何醞釀的?是激烈衝突階段之前,警察已經在金鐘地鐵站四處搜身,還有相片是一堆年輕人好像少年預備犯一樣排排企搜身,這張相片瞬間激起頗大公憤。當然之後連續幾個月,你的臉孔年輕一點,在街上也很容易被針對。還有像美心太子女伍淑清之類,為了向中國和自己解釋為何香港如此躁動,他們使用的語言和解釋方法,也很有針對性,基本上把所有年輕人也早早推向對立面。曾經有人說過,年輕人被社交網絡洗腦,會放棄年輕人。他們好像不知道,社交網絡的讀者多數同時是社交網絡的作者,沒有單方向洗腦的。若果是自己洗自己腦,那算不算是洗腦?
究竟香港社會是怎樣對付後生仔的?除了制度上、人事上阻礙他們上流,還有很多手段。過了經濟紅利期之後,社會上就粗略有兩班人,一定有很多衝突,制度上肯定要有補償,因為大富翁遊戲是天然地嚴懲後來入場的玩家,不然他們沒甚麼「聽話」的「誘因」,因為你的大論述已經將他們事先踢出了 stakeholder 之列。每年夏天,某知名「人力資源顧問」都會有一個訪問梗局位,告訴年輕人搵工不要抬價,要吃得苦,諸如此類,年年如是。經濟不好,他們這樣說,到經濟好,他們又這樣說。
政府高官和政策語言到今天還在說,年輕人搵工去大灣區啦。那你其實在對社會發放以下訊息:這裡的芝士已經被我們吃光,你們去別處吃爛飯殘羹好了。當然要將香港融入大灣區,應是中國發下來的政治任務,但特區政府作為一個「地方政府」,好像已經擺出一個放棄治療的姿態。也許是政務官的狡猾,有意無意將大灣區政策和「改善民生」混而為一。如果連改善民生、為年輕人創造「出路」這樣的基本工作,都期望「大灣區」幫你外賣做好,特區政府的存在意義是甚麼?政務官每個月的薪水,又是甚麼意義?
這些年究竟香港經歷了怎樣的單一世代狂歡?可以看見的痕跡之一:大學生每次有事,大叔們就會藐嘴藐舌,世仇一樣。久而久之,真成了世仇。現在大學管理層也加入了大叔的壓迫隊伍。我們的社會神話是這樣的:只要你乖乖等,你都可以上位做社會賢達。然而在大衝突之前,其實大家已經對神話幻滅心知肚明。現在大家都不一定打算進 TVB 裡面等,Coffee 離開了 TVB 反而很紅;Viu 那班年輕人,不用等到 40 歲才做「年輕人偶像」,或者 40 歲做政黨的第二梯隊,現在就紅,成名要趁早。
據說中國共產黨有 9,000 萬人,每年高等學府的高材生,早早就被吸收進了黨。不是說那裡就一定有年輕人真正發揮的機會,但搞掂了一大班後生仔,說了一個仍未幻滅的故事,做事起碼有一堆人基於利益共同體的本能而不反對。另一邊廂,當你在《環球時報》讀過伍淑清咬牙切齒的敵意宣示,你也會基於利益共同體的本能,作以直報怨的反應。反映在市場上,好了,現在他們又要來說等下就可以上位的香港神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