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未三天我跟小啦在新竹參加了李崇建老師的薩提爾工作坊,收獲滿滿,內心得到了許多滋養。我跟我內心的小孩重新有了連結,也更了解自己有時那毫無來由的憤怒情緒(或悲傷情緒)是來自小時候某個具體事件的創傷。
每天認真打坐靜心練習內觀的我,更能察覺到自己細微的身體不適感,現在的我能容許自己靠近自己的悲傷,也能感受到貫穿全身細微的電流感,能讓自己更沉浸於自己的喜悅。
於是我感到無比的幸福感,因為我更能夠活在當下。
第二天早上,我看著睡在身旁的女人,覺得我真是太幸福了,能有這麼智慧的伴侶跟我一起來學習薩提爾,並且也願意接受內觀,她願意跟我一起成長,我是多麼的幸運啊。 當天我充滿著滿滿的感動,或許是幸福感太強滿出來,震動到正在睡的她。
她睜眼一看,看到床頭的我正在打坐,驚醒,並且帶著點小生氣的說:「吼~你嚇到我了啦」
我立刻解開打坐中的散盤姿勢,壓在她身上,緊緊抱著她,一直親她的耳下,脖下,想把我的愛意滿滿的傳給她,一直抱著她,抱到她有點喘不過氣。
但因為我們八點要準備出門上課,所以當然就只是抱抱而已,讀者們別想歪。
去學習薩提爾的課程之前,我其實是抱著一個疑問,小孩到底能不能同時快樂成長,但又擁有所謂的競爭力?
這三天的課程下來,我找到了答案。 我發現到我自己是可以允許小孩長成他們自己的模樣,讓他們成為自己的樣貌,而不是我期許的樣貌。
得到了這樣肯定的答案後,我內心充滿著愛。因為我知道我對孩子的愛是沒有條件的。
回程途中去台中接小孩回高雄,兒子一上車就抱怨跟我說:「爸爸,我不想上學」
這時我立刻拿出李崇建老師教的對話方式,用好奇心去問他:「學校發生什麼事呢?」
「啊就有些朋友跟我不好」
「朋友跟你感情不好,那你會有什麼感受呢?」
「嗯,胸口會悶悶的不舒服」
「何時開始胸口不舒服呢? 半年前,一年前?」
「是三年前我不小心刷了爸爸的信用卡那次就一直胸口悶悶的不舒服」
我很訝異,我自己早就忘了這件事,原來他竟然是如此的在乎。我不小心潛入了他的冰山底下
「可是爸爸早就忘記這件事了耶」
「但我無法原諒自己啊」他自責的說
「你知道嗎,Savi 爸爸小時候犯過更大的錯誤,那時我們家開珠寶店做生意很窮請不起員工,所以我的爸媽都會讓國小的我去送金塊珠寶到其他的店家,或是去跟他們調貨,但有一次爸爸騎腳踏車經過漫畫店看到最新的少年快報出刊,於是就停下來去看漫畫,不小心把放金條的袋子吊在腳踏車的握把上。 結果我漫畫看完後走回到腳踏車就發現放金條的袋子不見了」
「那阿公阿媽有罵你嗎?」
「沒有,我以為我會被打,結果他們完全沒有打我也沒有罵我,長大後我問他們為什麼沒有罰我,阿媽說因為是他們自己的錯,請那麼小的小孩送那麼貴重的物品,本來就是不對的」
「所以爸爸讓那麼小的你就可以輕易猜中我的密碼,本來就是我自己也有錯」
「對啊,你的密碼也太好猜了」
「還有,爸爸一直到現在還是在犯錯,但我從來沒有自責,像爸爸開立法國子公司就賠了很多錢,我也不會痛苦,我學到了以後絕對不要亂去國外開子公司這個教訓。錢再賺就有了。 像Savi你以後也不會輕易在網路上亂刷卡了,因為你現在很有經驗不是嗎?」
「嗯」
「那Savi, 你可以原諒那三年前,九歲就會刷卡的你嗎?」
「嗯,而且他還蠻聰明的」
「對啊,我覺得你以後可以當駭客」我緊緊抱著他,也抱著三年前的那個犯錯的小孩,讓他知道他可以放過他自己。我讓他最深層的自我得到了愛,得到了肯定。對自己的自責減輕了一點點。
「那爸爸,我可以不上學嗎?」
「可以啊,你想怎麼就怎樣」
「what ~~」他嚇了一跳
「那我可以功課不好嗎?」他試探著問
「可以啊,你開心就好」
「那我可以當social worker(社工)嗎?」
「當然可以啊,我覺得很棒」我肯定的說,他嚇了跳
「那我可以當消防員嗎?」
「可以啊,只是你要注意安全」
「那我可以當藝術家嗎?」他不可思議的一直問
「也可以,只要你開心就好」
他想了想,說:「我想我還是去上課好了,我還是想要自己功課好,才能得到同學的尊敬」
「但你同學怎麼辦,你不是跟他們不好嗎?」我回到了原本第一題
「我只是不喜歡他們那一群人一直罵髒話,這樣我會控制不住自己也跟著一起罵髒話」
「那怎麼辦?」我故意不給答案,也不說教,把問題教給他反思
他想了很久,停頓了很久,我在這裡給一個提示
「像一般在做生意,是不是都要交際應酬?你知道什麼是應酬嗎? 就是去酒店fuck prostitute(上妓女)」(這是個不好的示範案例,請認真魔人不要認真,這只是我跟我兒子的對話)
「那爸爸你有fuck prostitute嗎? 」他驚訝的問
「沒有啦,我只是跟你說,爸爸不需要交際應酬去經營人脈,也可以生意做得很不錯」
「我想到了,我其實可以去學校繼續跟這群很酷的朋友玩在一起,但他們罵髒話時我不用跟他們一起罵,我還是可以同時保持我的功課成績」
「對啊,誰說打棒球跟成績好不能並存。 你可以同時當rapper也可以功課很好啊」
「爸爸,我決定要給胸口那個悶悶的感覺取一個名字叫Markus」
我當下心裡驚呼,這小子實在太有創意太聰明了。 因為李崇建老師的課程裡,他就是把感受當作是一個人。要允許自己接近那個感受
於是我鼓勵兒子:「Savi你給Markus取這名字實在是太棒了,我們並不是要希望Markus他消失。 而是要常常去跟他生活在一起,live with it, 無論是在吃飯,睡覺,游泳的時候。 Markus並不是只會難過悶悶的,他也會有開心的時候,我們都要跟Markus在一起
「那我也要把我的感受取一個名字,你的叫Markus, 我的叫Anus好了」我開玩笑的說
「不要啦,那不好聽,你的叫Angus, 妹妹的叫Terry」
莫名其妙的, 妹妹的情緒就這樣被取了名字。
這真是個神奇的夜晚,讓我的內心跟兒子的內心更緊密的結合在一起。 也讓我首次覺得自己是個完整的人。 因為不只跟兒子連結,更是跟自己有了連結。
謝謝李崇建老師教導給我冰山理論,也讓我理解到對話的力量, 幫老師的書打個廣告一下囉
#薩提爾
#李崇建
#長耳兔心靈維度
#我們內觀者
允許悲傷心得 在 邱佩玲 Peilin Chiu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展開人生新頁}
各位朋友,我有個值得興奮的消息要和你分享!
我剛結束為期一年的全人觀 (Holistic) 營養訓練課程,從美國最早創立、培養出最多健康教練的「整合營養學院」 (Institute for Integrative Nutrition) 畢業,正式授證成為「 整合營養健康教練」(Integrative Nutrition Health Coach) 。 我也從六月起開始半讀半執業,投入近年來市場需求激增、協助客戶翻轉人生的全球健康運動!
會來這個園地的朋友,就算不是我的讀者,多少了解我對健康飲食的熱情和決心。嚴格說來,我在這條自然飲食和療癒的路上, 已經走了二十年。我始終相信食物是取得健康的根基,也是維持身心靈平衡的藥引。十年前開始, 我在僑居地透過健康廚藝課,與人分享以食養生,進而利潤大地的理念;教課的六年當中,我還穿插寫了兩本中文食譜書,邀請家鄉的朋友共襄盛舉。我對治病這件事, 也從多年來療癒自己和家人的經驗中,體會到身心靈一體相連的法則。這些種種,都為眼前這段人生新路程,埋下伏筆。
你可能有印象,四年前我因一連串意外事件造成數次肩頸頭骨受傷,接連引發的長期疼痛和失眠等身心壓力,又導致當年喪女傷痛造成的腎上腺疲乏,舊疾復發。我因此中止了小團體廚藝課,雖然仍在情況允許下進行一對一教學,絕大部份時間都沈浸在身心靈的療養,也因此學到更多營養知識和療癒工具。
去年(2019) 夏天, 我發現我竟然雞婆地當起幾位朋友的“健康教練”來,於是有了更系統化去學習全人營養和諮商技巧的想法。這念頭 其實已在我心裡蘊釀了幾年,卻總因我下不了決心無疾而終,如今那臨門一腳的助緣終於出現。很慶幸現在的我已大致恢復健康,還在飲食之外,學得一套經認證有效的健康管理方法,利己又助人。
我知道你會問,全人觀的「整合營養健康教練」到底在做什麼?
簡而言之, 就是協助客戶改變行為,進而促成健康目標。 這個目標可以是減重、耐壓、提升體力、睡得更好,或者以上皆是。我這個健康教練要做的, 是透過專業諮商技巧, 包括積極聆聽、觀察及提問,來引導客戶思考自身處境,釐清盲點,找出造成身心健康失衡的源由,並依此提供客製化、 容易執行、可衡量、能持久的改善建議。這些行動步驟加上營養教育和經驗分享, 將協助客戶改變飲食、生活習慣和想法認知,讓無病者得以預防疾病、平衡身心,進而有力氣去實現人生夢想;也讓慢性病者得以逐步減藥 (由醫生評估執行), 甚至逆轉疾病,重拾健康。
很幸運地 ,就在我課程過半, 覺得需要機會練習所學的今年五月,第一個客戶自動找上門。半年來,我得以一邊充實營養知識,一邊學習、磨練諮商技巧,還親眼目睹客戶在我即使仍生澀的引導下,身、心、靈出現的種種蛻變。那不只讓我很有成就感, 也對自己要成為「促進健康推手」的抱負,充滿信心和希望。
跟任何一種教練課程一樣,我的客戶也需要適時的支持和督促, 才能有持續的進步。因此必要時, 我會溫和但堅定地提醒他們確實執行雙方同意的行動步驟而不脫軌。大家都很清楚, 這年頭,沒有什麼食譜、健康資訊是找不到的。會讓絕大部份人健康失守的原因 , 是缺乏行動力。這一點,健康教練最能使上力。
在這個前提下,健康教練也就成為醫生營養師和病人間的一座橋樑。絕大多數慢性病都是飲食和生活習慣造成的。過去醫界認為和疾病高度關聯的遺傳, 已在基因營養學(Nutrigenomics)的證實下,被推翻或釐清。因為遺傳基因固然是彈夾裡的子彈,但射出子彈的導火線大多是飲食和生活習慣 (epigenetics)。因此現在許多傳統西醫為慢性病人開藥控制病情時,也會建議病人改善飲食和生活習慣。但絕大部份醫生缺乏營養知識和訓練,或者就算有也沒時間進行衛教。營養師有知識時間,卻對病人沒有約束力,也不會去追究 為何病人改變飲食後,病情仍無法改善的原因。這時健康教練就可以填補這個缺口, 讓醫生治病和病人復元都更有效率。
除了食物和營養,身為全人觀的健康教練, 我也一併考量其他足以影響客戶身心靈健康的因素,例如人際關係、活動量、職場狀況、財務和靈性成長等等。在我的訓練裡,這些非食物因素被稱為「主要營養」 (Primary food),餐盤裡的食物反而是「 次要營養」(Secondary food) 。為什麼呢? 因為就算你吃得再健康、再乾淨,如果你的婚姻不和諧或痛恨你的工作,你會覺得身心平衡、快意舒暢嗎?
我自己就是個典型的例子。我已經執行有機和完整營養的飲食型態快二十年了,但這期間我仍偶爾會掙扎於身心病痛,主要就是源於女兒生病那些年的壓力和喪女之慟,讓體內聚積了很多恐懼、憂慮和悲傷的能量。十幾年來我持續進行身心靈的療癒,從中學習到的心得和工具, 如今都成為支持我走上這條路的因緣和養份。這是一段常讓我回首驚嘆的旅程,許多當下以為的「壞事」,如今看來都有它發生的理由和必要。我常常想著想著就渾身疙瘩,忍不住要一再對自己說,It’s all good,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所以親愛的朋友,如果你或者你認識的親友有興趣藉由我的協助改善身心, 請不吝開口。只要時間能配合,我很樂意提供五十分鐘的免費線上諮商服務。你可以在我們的會面中暢談生活、夢想,以及你想達成的健康目標,也藉此體驗一下有個人在身邊支持、打氣的感覺。到時候我會解釋我的教練療程內容,以及如何幫助你達成目標等細節。如果你諮商完不想繼續,沒問題,不要有負擔。
至於這個園地,未來的分享將不侷限於食物食譜。我會適時分享全人營養的觀念, 讓大家也有機會學習提升身心靈平衡的方法。
期待你的回音。祝福你!
允許悲傷心得 在 羅寶鴻 老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們不一定要被誰看見,但我們要看見自己】
「…在對話的最後老師你告訴我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我們不一定要被誰看見,但我們要看見自己』。這的確是我以前一直忽略的... 」
……….
在台中工作坊後,一位學員寫了一篇回饋給我,內容充滿領悟、體驗與美好。經本人同意,把這文章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都能找回心裡最值得重視的自己,去擁抱她。全文如下:
老師好~我是探索原生家庭工作坊台中場的學員,那天跟老師一對一進行對話後,沈澱了三天想跟老師分享自己感受到的轉變與發現😊
在六月底的時候,其實就有寫信到老師的粉絲團提問,當時不知道怎麼面對一個哭鬧時會說出「我已經好了啦」、「我調整好了啦」的三歲孩子,聽到這些話的我眼淚完全克制不住的流下,害怕她跟我一樣壓抑,胸口悶悶的,當然也無法安撫她⋯
如老師回信時所說,孩子本身哭鬧沒有問題,而是她的哭鬧挑起了我一直以來壓抑著要做一個「不被擔心」的內在小孩,後來看到老師的書有關探索冰山的部分,心裡一直想到某個特定畫面(也就是在課堂上與老師對話的故事 —— 有關國小高年級拿了同學的筆,覺得自己很糟糕讓媽媽很難過的故事)。
我原本以為那對我的人生沒有太多影響,只是一個不懂事的犯錯過往,但看了老師的書,我選擇做一個練習,寫下記憶裡那個畫面、我想對媽媽說的話、我的期待與渴望等等(後來上完課才知道這就是老師要我們做的回家功課),寫完之後我覺得我找到那個內在小孩,也看見她了,原來她一直都在那裡,只是我一直選擇背離她⋯
參加老師的工作坊之前,我已經做了這個練習,我以為這個傷被處理了,但當天在活動時,當重要他人轉身,我內心立刻又看見了當時媽媽擦著眼淚背過去往樓梯下走的畫面,而難過的在心裡大喊「不要走、我在這裡啊!」
於是我舉手,和老師說出這件事情;和老師做一對一對話時,才發現真正說出來那個感覺跟書寫不太一樣,尤其最後擁抱那時候受傷的自己,是我自己在書寫練習沒有做到的,那是一個在心裡與自己和解的感受,當下我感到安心,原來我不只是看見她,透過對話我還能走向她並且擁抱她,那才是療癒的過程。
這三天回想起這個畫面,不再是看見一個自責的我與難過的媽媽,而是看見受傷的自己被長大的自己溫暖擁抱安慰,心裡有一種放下了的踏實感。而且後來回想起來,我一直以為老師會邀請我找到一個溫暖媽媽的樣子來擁抱受傷的小自己,但老師卻是讓現在長大的我來面對小時候受傷的我,並且在對話的最後老師你告訴我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我們不一定要被誰看見,但我們要看見自己」。這的確是我以前一直忽略的,像是老師一開始的活動影射的那樣,用好的表現來掩飾自己的缺點,遮遮掩掩不想被看見,但內心知道那是空虛的,因為自己是最不愛自己的那個⋯
謝謝老師的引導帶著我走完了心裡最深的那個冰山,這三天的自己內心有一種從內而外的豐盈感覺,工作上很有效率,更勇敢的向主管同事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怕被評論,更正面的接受同事對我的讚美,就連以前不習慣看鏡子的我,都覺得我可以停留久一點欣賞那個很棒的自己!
面對孩子我允許她悲傷、陪伴她難過,因為我已經先對自己這麼做了,所以我內心有更多的溫柔與愛去對她,也練習用更多一致性姿態告訴她我的感受,照顧她的需求也不委屈自己。然後最重要的是,過去的我對爸媽擔心孩子或是介入孩子教養總是有過度反彈的情緒(爸媽關心孩子我就不開心,像在跟孩子爭寵吃醋),在這次工作坊之後,我找到那個生氣煩躁底下未被分析的情緒,在那感受底下的想法是「孩子哭了爸媽介入=我沒照顧好她=我讓他們擔心了=我是糟糕的」。
但這幾天我開始可以將「他們的擔心」與「我好不好」這兩件事分開,甚至在孩子哭鬧他們又表現出擔心時,我可以平靜而自信的告訴他們我來處理,而且我知道我可以處理,不再追求他們的肯定、也不被那覺得自己不夠好而讓他們擔心的心情給綁架,那種感覺真的非常美好!😌
活動最後我感覺滿足與平靜,因為我找到與內在小孩在一起的方法,並且發現工作坊只是開始,一旦開始探索就看見更多記憶抽屜裡被封印的許多畫面,我會試著把他們一一拿出來,透過老師的書寫練習繼續處理當時未被滿足的需求。
而且跟先生分享這次工作坊的心得時,發現陪伴覺察自己的情緒,還有情緒下的感受真的很重要,像是面對孩子不配合時,我們表面上看起來都在對孩子煩躁生氣,但先生在意的是我也有我想做的事的「不公平感」,我關注的卻是我那麼努力了妳為何不能配合一點,一種「希望被肯定」的感覺,這兩個解讀完全不同,如果沒有覺察自己情緒底下的感受與想法就會只在表面打轉。提醒自己持續靜心練習,期待下一次和老師見面時和老師分享我的成長☺️
能夠參加老師的工作坊與老師一對一對話真的收穫很多!再次謝謝老師一直這麼用心的舉辦講座與工作坊,並且這麼忙碌的老師依然親自回覆家長們的各種來信,真的非常的溫暖!
ps 這幾天很有意識地提醒自己做深呼吸、陪伴自己的情緒,特別是在早上鬧鐘響起後,以前總是會不自覺的焦慮,因為孩子會有抗拒上學的起床情緒,而我被夾在孩子的分離焦慮、自己的情緒還有時間壓力中,所以只要鬧鐘響了我就開始焦慮,連帶著無法安定自己...這幾天鬧鐘響起了我感受到心跳加快,我選擇先躺在床上深呼吸陪伴一下自己的緊張,真的很有用,接下來面對孩子的哭鬧抗拒,我都更能同理她,讓她知道我可以陪她難過,孩子好像也能接收到,慢慢地就穩定下來~
用安定而不是煩躁焦慮開啟一天,這感覺很不一樣!
最後要跟老師分享孩子給我的回饋,我一直都在睡前對孩子感謝三件事,孩子常常會分心或做別的事,有時候我都覺得不知道她有沒有聽進去,或是我做的有沒有用?
但前天孩子在我分享完之後,她自己突然跟我說,還有一件事啊!就是爸爸早上幫我們換床單對不對,所以我們要謝謝爸爸!
當下我真的非常感動~原來我們做的、我們給孩子的愛她其實都知道,也都吸收的到, 慢慢的等她準備好了就會回饋給我們,謝謝老師!
謝謝老師看完落落長的心得 祝福老師 平安順心 😊
..……..
希望內心有更多療癒與安定:
https://cplink.co/yab6nz9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