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3新加坡聯合早報
*【習近平:實現既定碳減排目標 中國須付出艱苦努力】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昨晚重申中國既定碳減排目標,強調中國承諾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時間,遠遠短於發達國家所用時間,須為此付出艱苦努力。但習近平也說,中國將支持國內有條件的地方,以及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率先達峰,同時承諾將嚴控煤電專案。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10423-1141442
*【激勵各國對抗氣候變化 拜登宣佈美國到2030年要減排一半】
拜登的新減排目標較歐巴馬政府提出的26%至28%提高了近一倍。拜登在開場致辭時警告,對氣候變化置之不理的代價越來越高,因此美國不會等待。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423-1141432
*【發展中國家籲發達國家為應對氣候變化提供更多支援】
美國主辦的領導人氣候峰會22日以視頻方式開始舉行,出席該峰會的發展中國家領導人呼籲發達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展現更大的決心和行動,切實履行氣候變化融資承諾,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多資金、技術、能力建設等方面的支援。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423-1141564
*【古特雷斯:綠色地球亮起了紅色的氣候警報】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氣候峰會上強調了當前氣候變化的嚴重性,表示“我們需要一個綠色的星球,但世界卻亮起了紅色的警報。”古特雷斯在拜登主持的視頻氣候峰會上呼籲國際社會共同攜手,應對氣候危機。他表示,應該組建一個本世紀中葉達成碳中和的全球聯盟,各國應提出更激進目標讓未來十年開啟巨大轉變,將所有承諾立即轉化為行動,並為這一各國參與的聯盟提供突破性財政及預算支援。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422-1141400
*【梅克爾:高興拜登回到應對氣候變化的艱巨任務】
德國總理梅克爾表示,她很高興美國總統拜登領導下的美國將再次協助應對氣候變化的“艱巨任務”。梅克爾說:“毫無疑問,如果我們真的想實現我們的宏偉目標,世界就需要您的貢獻。” “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因為這無非是徹底的轉型,在業務和工作方式上的徹底改變。”梅克爾在氣候峰會上重申了德國的氣候目標,即最遲在2038年之前逐步淘汰燃煤發電,並加大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422-1141399
*【強森:拜登氣候排放承諾將改變遊戲規則】
英國首相強森表示,美國總統拜登承諾在2030年將美國的排放量減少50%-52%的目標將“改變遊戲規則”。強森說:“拜登今天作出在2030年將美國排放量減少50-52%的承諾改變了遊戲規則。” “這將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鬥爭中產生變革性的影響。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422-1141397
*【印度一天31萬餘人確診 創全球最高單日紀錄】
印度第二波冠病疫情愈演愈烈,昨天新增了31萬4835起確診病例,創下全球最高單日紀錄。當地如今面臨嚴重的供氧和病床短缺問題,醫療體系正在崩潰。此前全球單日確診病例最多的紀錄是美國在今年1月創下的,當時的病例數為29萬7430起。但美國在大規模接種疫苗後,最近的感染病例已經顯著下降。根據印度衛生當局公佈的最新資料,印度目前的累計病例已逼近1600萬起,累計死亡病例逾18萬起,是全球疫情第二嚴重的國家,僅次於美國。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423-1141433
*【韓向美要求提供疫苗被拒 轉為探討引進俄羅斯疫苗】
韓國政府最近向美國要求提供疫苗遭拒,韓國總統文在寅昨日指示應探討引進俄羅斯衛星V疫苗方案。韓國外長鄭義溶說,韓國向美國尋求疫苗供應,但美國說,為了形成群體免疫,目前沒有多餘的疫苗。據瞭解,美國的接種率不到50%,因此希望在今夏對所有居民完成接種。鄭義容透露,韓國政府已向美國表示,患難之交才是真朋友,韓國去年應美方請求向其提供了冠病診斷工具和口罩,希望美方念及這一援助之情,幫助韓國解決疫苗困難。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423-1141437
*【世衛尋求歐洲境外阿斯特捷利康疫苗引發血栓的資料】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疫苗顧問要求歐洲以外地區提供更多有關阿斯特捷利康冠病疫苗接種者的血栓發生率資料。世衛免疫接種戰略諮詢專家組(SAGE)更新了接種阿斯特捷利康疫苗的指引,並根據歐洲提供的血栓資料修訂接種這款疫苗應採取的預防措施。更新指引說,有報告指一些阿斯特捷利康疫苗接種者在接種四天至20天內出現一種非常罕見的血液凝固綜合征和血小板計數低,即血小板減少綜合征”(TTS)。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423-1141559
*【日本擬向東京等地發佈“短暫有力”的緊急狀態】
日本一內閣部長表示,日本政府計畫向東京、大阪和另外兩個都府縣頒佈“短暫和強有力”的緊急狀態。負責防疫事務的經濟復興部長西村康稔23日說,新緊急狀態將在4月25日至5月11日實施,範圍包括東京、京都、大阪和兵庫四個都府縣。這將是日本繼今年1月之後第三次發佈緊急狀態。西村康稔表示,實施緊急狀態期間,售賣酒類的餐廳、酒吧和卡拉OK必須停止營業,而大型體育賽事必須在沒有現場觀眾的情況下進行。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423-1141537
*【加拿大禁印巴飛機入境30天 法國對五國旅客實施隔離】
變種冠病病毒蔓延情況越來越引發關注,加拿大對印度和巴基斯坦實施禁飛令,法國也對五個國家包括印度的旅客實施隔離檢疫。加拿大交通部長阿爾哈布拉宣佈,加拿大將從即日起暫停從印度和巴基斯坦起飛的所有客運飛機入境,這項措施為期30天。阿爾哈布拉在記者會上說:“在所有飛抵加拿大的航空旅客中,來自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旅客確診人數最多……我決定暫停所有來自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民航飛機和私人飛機入境加拿大30天。”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423-1141533
*【輝瑞證實假疫苗在市面流傳 每劑要價2500美元】
美國製藥商輝瑞一位官員證實,目前有一款“假疫苗”在墨西哥和波蘭流傳,每劑疫苗以2500美元的價格出售。《華爾街日報》報導,在墨西哥的一家診所中,約有80人接種了假疫苗。墨西哥負責冠病的政府發言人加泰爾說,當局並沒有發現任何有關假疫苗危害人體的證據。他補充說,有幾人被捕。加泰爾還說,警方在社交網路上發現有人以每劑2500美元的價格兜售這類假疫苗。墨西哥官員說,疫苗的瓶裝是在啤酒冷卻器中發現的,而警方可通過造假的批號和有效期來識別。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422-1141391
*【研究:面對第三波疫情 泰國每月損失1000億泰銖】
泰國一所大學研究表示,第三波疫情衝擊使依賴旅遊業和服務業的泰國經濟每月損失高達1000億泰銖。泰國商會大學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泰國在短短的22天之內就出現超過1萬8000起確診冠病。這可能會使工人人數每月減少14.9萬。泰國商會大學教授Thanavath Phonvichai表示在一次簡報中表示,該大學預計,新一波疫情將像上一次爆發一樣,在兩三個月內得到控制。這一波疫情將使泰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削減1.2%至1.8%。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422-1141364
*【北約領導人6月14日舉行峰會 討論應對中俄戰略】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領導人將于6月14日在布魯塞爾舉行峰會,討論更新北約的戰略,以應對包括俄羅斯和中國在內的關鍵挑戰。法新社報導,北約秘書長Jens Stoltenberg在一份聲明中說:“這(峰會)是加強北約作為歐洲與北美之間持久關係的獨特機會。”美國總統拜登預計將在首次出訪歐洲之際出席峰會。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422-1141353
*【墨西哥加強邊界執法 控制赴美偷渡者】
由於從墨西哥偷渡美國的非法移民激增,墨西哥政府正在制定一項計畫,加強在墨西哥南部邊界執法,以控制赴美移民的流動,包括為兒童開設更多的庇護所。墨西哥總統奧夫拉多爾週三說,他與南部各州政府商議後,會在下周公佈具體內容。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423-1141436
*【副外長秦剛料接任 分析:更換駐美大使或緩和中美緊繃關係】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秦剛有望接替“超齡服役”數年的崔天凱,出任中國駐美國大使。有關人士分析,中國此時更換駐美大使,既因為年近70的崔天凱早該卸任回國,也含有通過更換大使緩和中美關係緊繃局勢的意思。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10423-1141443
*【澳洲宣佈取消維省一帶一路協議 中國表達強烈不滿】
澳洲外長佩恩宣佈,澳洲已經取消維省在2018年同中國國家發改委簽署的“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以及2019年簽署的框架協議;該省與伊朗和敘利亞政府之間的另兩項協議也被推翻。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423-1141434
*【美參院委員會通過戰略競爭法案 在科技與經濟領域抗衡中國】
美國國會兩黨加強了聯手抗衡中國的努力,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週三高票通過一項由跨黨派議員提出的法案,在科技和經濟競爭問題上向北京施壓。同時,其他議員提出了一項1000億美元的技術研究法案。這項《2021年戰略競爭法案》被視為美國近年最重大的抗華法案。投票結果為21票贊成、一票反對。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423-1141439
*【美國警告:中國新反應堆 能生產大量核武原料鈈】
美國戰略司令部司令理查海軍上將警告,中國正在發展的新一代核電設施可生產大量的核武器原料鈈,這可進一步提升中國的核力量。他週二向聯邦參議院軍事委員會指出,中國正在發展快中子增殖反應堆(fast breeder reactor);有了這個設施,相等于擁有龐大的武器級鈈(plutonium)來源。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423-1141435
*【清華大學成立積體電路學院 破解中國晶片“卡脖子”難題】
清華大學積體電路學院昨日成立,將致力於破解當前中國在晶片方面“卡脖子”的難題。據《人民日報》報導,在110周年校慶來臨之際,清華大學成立了積體電路學院,將瞄準中國積體電路“卡脖子”難題,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培養急需人才。該學院由原微電子與納電子學系與電子工程系共建,與相關院系成立交叉研究中心,對積體電路產業鏈的人才培養和科研攻關形成完整覆蓋。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10423-1141456
*【孟晚舟獲准將引渡美國聽證會延至8月 以研究潛在新證據】
加拿大法院前天批准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的請求,將引渡美國的聽證會推遲到8月進行,以讓她的法律團隊檢查潛在的新證據。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最高法院副首席法官霍姆斯裁定,引渡案最後三周的法庭辯論將在8月3日或該日前後開始。此次法庭辯論原定下周開始,5月中結束。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10423-1141458
*【軍方:仍未偵查到信號 印尼失聯潛艇上氧氣只夠用到明天】
印尼海軍司令尤多在峇厘島召開記者會指出,該艘失聯潛艇是在當地時間週三淩晨約3時失聯,因此,搜救隊必須抓緊時間,趕在週六淩晨約3時之前,即“黃金72小時”內找到潛艇,才有機會拯救53名船員。這是因為根據一般潛艇的狀況,若突發停電,耐壓殼內的剩餘氧氣以及潛艇上搭載的應急制氧裝置只能提供72小時的氧氣。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423-1141460
*【一戰有色人種士兵未獲正式紀念 英國政府道歉】
英國政府為沒有給予一次世界大戰中為大英帝國犧牲的數十萬名非洲裔和亞洲裔軍人一個正式紀念而道歉,並將此歸咎於“普遍存在的種族主義”。路透社報導,由英聯邦戰爭公墓委員會(CWGC)委託進行的一項獨立調查發現,在一次大戰中陣亡的數十萬名有色人種士兵並沒有獲得任何形式的紀念,甚至連他們的姓名也未被提及。據悉,遭受不公平對待的非裔和亞裔士兵人數可能多達35萬人。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423-1141550
*【阿富汗軍一天內擊斃78名塔利班武裝分子】
阿富汗國防部表示,政府軍在過去24小時內共打死78名塔利班武裝人員。新華社報導,阿富汗國防部發表聲明說,過去24小時,政府軍在加茲尼省、查布林省、赫拉特省、赫爾曼德省和坎達哈省等地展開打擊塔利班武裝的行動。除擊斃78名塔利班武裝人員外,政府軍還打傷44名塔利班武裝人員。目前,塔利班方面尚未對國防部上述聲明做出回應。阿富汗穆斯林齋月于本月13日開始,阿富汗總統甘尼曾呼籲塔利班武裝在齋月期間停火,但遭到拒絕。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422-1141396
元朗微電子中心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經濟通】財爺減甜猶傷股民心 香港轉型遠景仍乏陳
世紀疫症肆虐香港逾一年,本月24日上午揭盅的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有否符合港人「must be different」的冀望?
破紀錄財赤當前,一早預告「睇餸食飯」的財爺波叔,在一片「走糖」猜測中祭出5千元電子消費券,加上各式常規工具--寬減、補貼、注資、低息貸、稅務優惠 …… 逆周期措施規模持平上份預算案1200億元水平。惟財務報表式的林林總總支出之外,令公共財政、經濟結構走向更具韌性及可持續的長遠戰略,仍乏善足陳。
分期派5000元電子消費券
世紀疫症令香港經濟去年錄收縮6.1%的創紀錄跌幅,面對衝刺抗疫令生活儘早復常、支援企業重啟經濟、應對後疫情時代結構性變革等多重挑戰,人人皆冀望新一份財政預算案「must be different」。
今次逆周期措施規模巧合地大致持平於上一份的1200億元,惟全民派錢、薪俸稅/利得稅/差餉寬減、綜援雙糧等派糖措施全數「減甜」。針對失業率升至7%的近17年高位,新設上限8萬元「百分百擔保個人特惠貸款計劃」,惟失業救助金仍無影。因應疫廈喉管亂駁播毒個案頻發,預留10億元資助逾3千幢老舊樓宇進行渠管維修或提升工程。氣候議題大行其道,即日起提高私家車首次登記稅率及牌照費各15%、30%,明確爭取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
擴闊稅基解一時急惟或錯方向
香港本財年赤字升至歷來最高的2576億元水平,財政儲備由疫前的相當於23個月政府開支水平顯著降至13個月,預料下個財年赤字1016億元,結構性赤字拐角已現;惟政府擴闊稅基嘗試以「股票印花稅」開刀,雖解一時之急但或行錯方向。
以2019/20年度實際股票印花稅收入332.3億元計,提升買賣雙方股票印花稅稅率由0.1%至0.13%後,理論上可令庫房多收約百億元;惟放眼全球,美國、新加坡、日本等地股票市場均無徵收此稅項,內地亦僅徵收單邊。在波叔正式宣布後,早市一度急插逾9%的港交所(00388)午後再挫逾一成,港股並一度借勢調整近千點。
當新加坡明確2023年起擴大消費稅至進口低價商品,經合組織建議引入全球最低稅率及數碼稅,港府如何開源應對未來公開開支節節上升挑戰,實考驗魄力和智慧。
基建、撥款外,應思未來定位
此外,儘管財爺今次以大篇幅談及經濟發展的定位和方向,強調香港在金融、創新科技、綠色經濟、空運、供應鏈管理和專業服務等範疇都大有作為,但相比鄰近的新加坡、台灣紛紛提出「製造業2030願景計畫」、「2030綠色發展藍圖」、「2030科技願景」,本港的傳統產業及大量勞工如何重組、轉型、增值,從而與數碼、創新的新與技術變革並駕齊驅,令經濟前景更具韌性?新一份預算案仍顯長遠戰略乏善足陳。
以港府早於2018年提出的「再工業化」大計為例,儘管興建中的先進製造業中心(將軍澳)及微電子中心(元朗)將在未來兩年落成,但香港到底有何全球關鍵價值鏈定位?應遠不止於基建硬件、項目撥款。
#社會 #經濟 #民生 #生活
元朗微電子中心 在 Charles Mok 莫乃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在星巴克約會工業專家】
除非在香港,星巴克還是不錯的約會地方。在矽谷灣區Milpitas一個溫暖的三月早上,約了老朋友S,向他請教一下對香港「再工業化」的看法。S廿多年前已經參與香港官方機構在工業支援發展的工作,離開香港移居美國後,仍然保持香港聯繫,年年都會回港,有時有些顧問工作,有時舉行講座,甚有見地。
近日因為香港口罩荒,很多人都突然要在香港設生產線做口罩,政府又說提供財務支援,但又有大學教授控訴,百分百香港研發的病毒快速測試技術卻得不香港政府支持,只好轉投深圳,本來的「香港製造」被迫成為「中國製造」....香港講了這麼多年的「再工業化」,現在是危還是機?
S的分析,一針見血,他說:究竟香港政府和創科局有沒有為「再工業化」定義,究竟要做些什麼,知不知道在做什麼?我說,應該不外乎發展高科技、知識產權成分高的生產,不一定是勞工密集的那些,但廠商大概不想或為不適合在內地生產的那些製造業吧。S再說:本來「再工業化」就來自「工業4.0」,那為什麼香港比較重視「再工業化」這概念?
我想,應該是因為香港過往投入研發的錢實在不少,但絕大部分不能商品化,工業界不肯接波,所以現在說「再工業化」,理念上先只集中要把工業家的投資帶回香港?S說:那些第二、三代的工業家族還會搞工業嗎?創科局的人能影響他們嗎?S還說,看到的反而是他們現在仍要把生產搬去印尼等地,那是為了高科技生產「工業4.0」,還是繼續追求更低成本?答案應該很清楚。
於是香港政府推出一個又一個的基金、一個又一個的計劃,香港「再工業」了多少?今年財政預算案又撥20億「再工業化資助計劃」,「以配對形式資助生產商在香港設立新的智能生產線」,另外再花20億把一幢位於元朗工業邨的舊廠房改建為「微電子中心」,搞唔掂就再派錢,政府一向之道。S還提醒,留意一下那「研發開支佔GDP比例」的稍微增長,有多少是研發,有多少是起樓?
甚至現在雨後春筍般的口罩生產線,是「再工業化」嗎?如果當是香港必須內部生產而搬回來,再重新工業生產,是,但肯定不是工業4.0,沒有什麼高新科技,只是low tech。有需要,有必要,無問題,一定應該做,但政府不能當「創科」交貨。至於政府撥出8億研發可重用口罩,財委會文件以創新低的160多字交代,等於平均一個中文字可獲得約5百萬撥款,真發達,但在做些什麼,不清楚,不知道,只聽到局長說,買不到原料。
大學教授投訴得不到研發支援,是不是因為評審委員看不到這些病毒快速測試應用的創新發明,還是看不到市場潛力?但這些應用一定要創新發明至怎樣,創科署的官僚和顧問委員們才覺得值得投資?會不會考慮香港擁有一些基本需要上的自主科技研發甚至生產能力,是有其必要性,所以仍然值得做?Low tech如口罩,都要做?不過,官僚怎可能有mandate甚至能力預測未來,不做不錯,故事重回起點。
轉眼創科局成立近四年半了。初初說,資源少,人不夠,近年財政預算案在政策局方和創新科技署都增加了不少人手,為什麼至今仍然似在藥石亂投?S和我都同聲說,官僚!香港的創科局和創科署有多少人認識創新,了解科技,從行業出身?局長見過偉人,副局長出身業界,算是,還有創科署兩位沒有實權的科學顧問和生物科技顧問。我記得我們立法會訪問以色列的時候,以色列同類型創新支援機構的官員說,他們自己部門請了百名不同背景的博士,照顧不同科技範疇的發展項目,香港就把審核項目工作交給外人專家小組,跟進就是行政官僚,分別顯而易見。請博士的重任,撥款「博士專才庫」叫人家請,政府,只負責派錢。
不過,也不應把所有責任只推在創科局身上,同樣有問題的還有其他官員,別的政策局有推動創科,有開發和應用新科技嗎?S指出美國的SBIR 小型企業創新研究 (Small Business Innovation Research),由1982年已經開始為小型企業提供支援,香港官員喜歡戴頭盔,還不是要私人企業先與政府研發機構合作,才容易些拿到撥款?美國的不同聯邦政府部門,不論是能源、房屋、衛生等也好,都要有一兩個百分點的預算,由內部專才領導,預留進行有目標的研究。(可參考Michael Lewis的"The Fifth Risk",描述這些專才對國家發展和安全的重任,和特朗普政府推翻過去傳統對他們和國家的威脅。)
如果套在香港,例如要搞關於電能車的針對性研究,不是創科局透過基金撥出,是環境局自己掏荷包,自己管,自己做,所以,美國根本沒有創科局、科技局,卻每個部門自己都有創科、研發。香港,創科局資助完的成果,通常其他部門都不會用,沒有reference,不是大公司嘛。
Grande Latte都喝完了,未有答案,因為不是錢不夠的問題,是系統性的問題,基本上不重頭做起,改變政府文化,甚至政治制度,恐怕連逐步的改善(incremental Improvement)都難以期望。
與S告別,下次,疫情過後,香港再談!
#再工業化 #創科局 #創新科技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