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多年來的中華大謊話也是台島要追求的事情,所以今天來講講花木蘭的東東^^
花木蘭最多人推測的是北魏時期的故事,那北魏時代是什麼呢?
就是東亞那塊大陸北邊的鮮卑人跑去殖民漢人甚至建立了王朝的時期。鮮卑人制度上就是殖民漢人,文化上方便統治漢人就用一點漢人的東東。
台島日本時代的日本人也是這樣,殖民者ㄉ高級招數。
(ex:日本警察學一點台語好方便管台灣人這樣)
才不是什麼鮮卑人覺得漢文化好棒棒就自己漢化了,只是方便管理好ㄇ?管理畜生也要懂畜生習性來安撫ok?
全世界也只有中華文化有那個自戀恥度覺得自己好棒,但被人殖民卻不自知還反過來推崇亂認爹娘。(元朝/清朝的笑話更有名)
北魏鮮卑人的政權在軍事上,只有非漢人能當正常的兵,其中又以鮮卑人的地位最高,根本貴族的感覺,還可以世襲,而被視為次等人的漢人不能當兵或只能當雜魚。
(ex:台島日本時代也是只有日本人能當正規兵、台灣人只能當後援或雜魚)
而推敲紀載花木蘭故事的東東來看,花木蘭能代替他爸當兵,顯示花木蘭應該是鮮卑人而且可能還是貴族等級。
當時的鮮卑人政權,對內要管理漢人(有些漢人被逼到南遷),對外要跟其他游牧民族打架。花木蘭的敵人可能是柔然人,鮮卑、柔然都算今天蒙古人的祖先之一。
今天的中國人推崇花木蘭,覺得她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越想是不是越覺得好笑?
他們忘了花木蘭的背景是殖民者,她的族人曾經大屠殺漢人,她和其他族的戰爭干漢人屁事?漢人把她捧起來當自己的英雄拜,真是又變態又抖M。
(ex:日本曾殖民台島,想像一下台島人幻想自己打過日俄戰爭打贏了好棒棒的感覺)
另外,古代漢人記載鮮卑貴族有些金髮碧眼(鮮卑人混血很多),所以花木蘭的長相除了蒙古人樣子外也可能有白人的混血外表ㄛ!
總之,真正的花木蘭視覺化應該是遊牧民族+外國人臉(對中國人來說)。大概4醬,很驚訝吧?XD
(這裡都先不討論漢人是不是虛構來創作中華文化的(x
#戳破中華謊言94要戳好戳滿R
#要捧中華漢人女英雄好歹也捧秦良玉ㄅ
#麗島故事031
#BoycottMulan
#幹你迪士尼
元朝民族等級 在 跟著Andy逍遙世界遊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土耳其與中國自古就是絲綢之路的重要連通門戶。絲綢之路的東端始於現今的中國西安,西端止於土耳其的伊斯坦堡。12-13世紀塞爾柱土耳其王朝統治時期,過往的駱駝商隊絡繹不絕,為使商隊及時得到補給和休整,絲路沿途每40公里就修建一個驛站,驛站的在巔峰時數量達上百個之多,至今仍保留了接近40個左右,這些驛站是絲綢之路最重要的歷史見證!
塞爾柱土耳其時期的驛站通常呈長方形,周圍固若金湯的高牆,內部通常配置為住宿區、畜舍、貨倉、廚房、浴室、清真寺。為了確保商人及旅人的安全,驛站內會有軍隊駐守,商人或旅人要申請許可文件,才能進入驛站休憩,驛站為免費,但有停留天數限制,通常以3天為限。
典型的塞爾柱驛站(Caravanserai)呈四方形或長方形,周圍厚實的高牆,只開一個高闊的大門,足可供馱獸如駱駝、馬、牛等出入。驛站內部中央為寬敞的天井,四周依牆隔建成一個一個空間,分別配置為客房、畜舍、貨倉等。等級高的驛站還設有洗浴室、祈禱清真寺、交誼室、餐廳。
在這現存的土耳其古驛站中,最大也最負盛名的就是座落於距阿克薩賴40公里的「蘇丹罕驛站」,據歷史記載,建於塞爾柱王朝全盛時期(1229年)的蘇丹罕商旅驛站,1278年曾毀於大火,不久重建,建築師是來自大馬士革的阿梅萊·默罕默德·本,重建後成為土耳其境內最大的商旅驛站。蘇丹罕商旅驛站在塞爾柱建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驛站占地面積4500平方米,由兩部分組成,開放式的庭院用於平時,室內大廳用於冬季。驛站本身就是建築藝術精品,結構堅固、配套齊全,過境商隊不分民族和性別,均可獲得最多3天的免費服務。在這裡,破損的鞋會修補好,過於殘舊的會獲發新鞋;有病的可得到藥物和治療;隨隊的牲畜會餵飽,磨損的馬蹄也會掌上新的。驛站內有專職的醫生、教士、管理員、獸醫、信使和廚師,他們的報酬由朝廷負責,除了這些,商隊在境內遭遇盜匪財產蒙受損失的,核實後會獲得賠償,費用由國庫支出。驛站的建造和維護費用主要來自王室、權貴和商人的捐贈。
蘇丹罕驛站正面圍牆長50米,側面長100米,所在的阿克薩賴地處絲綢之路西段,是駱駝商隊的必經之地。過境商隊帶給當地豐富的物資和大量稅收,同時也面對一定風險,沿途盜匪經常出沒,危及商隊生命財產安全。精明的塞爾柱蘇丹看到古道潛在的商機,一方面積極鼓勵過境貿易,對過往商隊徵收一定稅收;另一方面為商隊提供補給和休息場所,確保通道安全和暢通。
13世紀建成的蘇丹罕驛站,這個時期正是羅姆蘇丹國蘇丹阿拉丁·凱伊·庫巴德一世(1219~1236)在位期間。羅姆蘇丹國為大塞爾柱土耳其帝國,在安那托利亞高原的半獨立屬國,因為東方民族稱拜占庭帝國統治下的小亞細亞為羅姆(Rūm-羅馬),所以塞爾柱人征服小亞細亞後也將屬國定名為羅姆蘇丹。蘇丹阿拉丁·凱伊·庫巴德一世南征北討,國勢達到頂峰,但也漸漸接近末日。來自中國元朝的超級大軍蒙古鐵騎,在西元1243年,擊敗了蘇丹吉亞塞丁·凱伊許斯列夫的大軍。蘇丹被迫向蒙古納貢稱臣,苟涎殘喘拖到西元1308年,蒙古人處死末代蘇丹,14世紀初羅姆蘇丹國正式走入歷史。
元朝民族等級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摩梭族人的母系社會與走婚制度總是讓人好奇,但在整體區域觀光化之後,也令人擔心當地文化生態的永續問題!
-----------------
研究摩梭人的專家、佛羅里達大學(University of Florida)人類學教授施傳剛(Chuan-Kang Shih)表示,這套體系的基礎在於一種基本信條,即女性在心智乃至身體上都強於男性。摩梭人還認為,世界上人類所珍視的一切均源於一名女性,而不是男性。所有男性神靈都低於他們的守護女神。
紐約大學社會學教授朱迪絲·斯塔賽(Judith Stacey)表示,「想想家庭制度需要在性慾、穩定、家庭生活和孩子的歸屬問題方面進行協調的方式,就會覺得這個體系非常說得通。」斯塔賽一直在撰寫有關摩梭人的文章。
「但這取決於流動性的缺乏。就是因為這個原因,隨着各種不平等及經濟和地域流動的加強,這個體系現在無法維持,」她說。
根據史料記載,數百年來,摩梭社會的生活相對穩定。摩梭人從元朝(1271年至1368年)開始實行土司制度,遵從嚴格的社會等級。雖然他們與實行婚姻制度的其他幾個少數民族比鄰而居,但幾乎所有摩梭人都延續走婚傳統。
這種情況在1956年發生了改變。當時土司制度走向終結,摩梭人納入了確立不久的共產主義制度。在共產黨的統治下,社會等級被廢除,摩梭人被迫努力改變共產黨員眼中的「落後婚俗」。
這些努力在1975年達到頂峰。當時官方開展「一夫一妻制」運動,要求摩梭性伴侶結婚,在同一屋檐下生活。
自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以來,政府基本上從摩梭人的日常生活中退出。但專家表示,日益加強的關注致使很多摩梭人對走婚持有矛盾的態度。
「在80年代末,摩梭人或是有很強的戒備心,或是乾脆否認有所謂『走婚』的存在,」施傳剛說。「然後在90年代中期,當瀘沽湖的旅遊業開始發展時,他們開始將它視作吸引遊客的資本,開始宣揚。」
http://cn.nytimes.com/china/20151026/c26lugu/zh-h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