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短課程 #廣告與創意文案寫作
#廣告與文案入門 #羊老師
-
今天第一堂課。全班一共23位同學,年齡從18到28歲不等,有的是媒體係新生,其餘大部分都是即將畢業準備踏入職場的學生(且大多才20歲,就已經要被社會蹂躪了)。其中一位同學因為尚在實習當中所以由姐姐代為上課兩周(羊老師自我感覺良好想說天哪兩姐妹是多想上我的課)。
我請同學花一些時間分享自己當初選擇媒體係的理由,以及畢業之後想要工作的領域。畢竟這群少年即將會是媒體行業的生力軍,我也好藉機做個小調查。學生們的初衷不外乎“好玩”、“八卦”、“喜歡新聞”、“對拍攝有興趣”、“對媒體領域有熱忱”,而畢業後想要踏入的領域,羊老師很意外,佔大部分的竟然是“想進電台”。(羊老師懷疑是不是因為電台課的講師988DJ冠賢教得太好,所以學生對電台與廣播特別憧憬?)。其餘有的想跑新聞線、有的想當攝製幕後團隊、有的想和朋友經營自媒體、有的想當記者、有的已經投身數碼營銷。對,沒有人想進入廣告圈(羊老師玻璃心碎淚灑屏幕)。其中一位同學說他畢業後想當編輯,我就問,為什麼選擇了媒體係而不是中文係?同學回答說他其實是從中文係轉進媒體係,因為媒體係的課程更多元,“技術活”也更多。我想說也對,羊老師當初就是在中文與媒體這兩個分岔路上走向中文,而後於職場擺向媒體的例子;同學則相反。我說無妨,都是學習的過程,路會越走越清晰,就先好好浸染媒體的學識。
當然也請同學用一樣物件來形容自己。有白開水、放大鏡、天秤、一本書、一支筆、一杯咖啡、i3 的電腦(羊老師:哀傷的電腦?喔,是i3 processor的電腦)、白開水、仙人掌種子……二十二樣物件,只有白開水重疊。這其實是一道蠻無聊的問題,目的是為了探聽同學如何包裝自己(廣告的第一步),並且激發他們去思考自己何以為此無,對自身的認識與理解,以及對自己潛能的展望(怎麼變哲學課了?)。某位同學說她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我說那不行的,廣告人無論什麼處境都會有法子的,同學後來回答,她會形容自己成一塊雲,因為還飄忽不定,不知道自己要飄向哪裡——我說你看,你知道的。你只是還不夠敢於表達真實的自己。
於是進入課堂的部分。基於今天這堂只是introduction,先大致講了“廣告”和“文案”的定義,再介紹廣告媒介類型——平面、電視、電台、數碼,以及它們各自精彩又經典的案例。羊老師每回講文案課必提 #全聯經濟美學,畢竟這是中文廣告業界一個很好的例子,講品牌包裝與廣告企劃如何拯救了一家行將倒逼的購物中心,以及如何將一個品牌的“弱點”扭轉成優勢並強化,一直沿用到今天,且每年都能提煉不一樣的經濟美學概念。前陣子才推出了一系列的宅經濟美學。
好的廣告必定是好idea先行。好的idea就像一顆發光的種子。你用文案、設計、影像、音樂去施予它養料,灌溉它,它就會生長成一棵肥美大樹。於是學生問我,如果沒有idea怎麼辦?是不是就不能踏進這個行業?我說我初入行時也沒什麼idea的,是的,沒什麼創意的點子,也對這行業沒什麼概念。但idea是可以累積的。多看,多讀,多想,多聽,多認真生活。從別人的作品裡學習,反思,萃取(不要抄襲),再創作。重要的是,你一定要去看這個世界的巔峰創意之作。今天你以大師為學習指標,哪怕你做的東西只是大師的50-60%,那你也達成了普遍世俗的70-80%。當然還要持續精進,求知若渴,尋求突破,敢於創新。這其實就是所謂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我和學生說了沒有太多的理論可以教導他們,課堂也沒什麼規矩(羊老師本身就是一個抗拒規矩的人)。但我們可以一起看看世界的寬廣,且行且解惑,或製造更多疑惑,讓未來的人生替我們各自解答。並沒有亦不想要成為他們通往世界的門,但至少可以成為他們曾經的一扇窗,讓他們得以窺看窗外的風光明媚與暴雨雷擊,再讓他們打開自己的門,用自己的腳步往更遼遠的世界走去。
今天就到這裡。我們下堂課見。
先行者優勢案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獨立餐廳做MealKit料理懶人包有優勢嗎?
疫情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避免外出,減少實體活動,我們取得大量的居家時間,飲食模式不同以往。這讓餐廳苦惱,卻讓雜貨零售商成長,其中,meal kit(料理懶人包)是銷售亮眼的一種產品。
Meal kit目前沒有妥適的中文翻譯,有謂快煮餐、食材配送、鮮食配送、餐點DIY配送箱,但我認為,都不若「料理懶人包」來得貼切。簡單來說,meal kit把生鮮食材、料理半成品與食譜捆綁在一起,比傳統意義的烹飪方便,因為食材已經幫你配好、處理好,還有料理步驟可供參考;又比外帶外送的餐點新鮮,因為你是自己動手做菜,現煮現吃。
台灣疫情升級、餐廳被禁止內用後,也有獨立餐廳推出meal kit,我最近反覆舉的例子就是Gēn Creative與Club Voilà(Ephernite子品牌),它們讓人耳目一新,不過,meal kit不是現在才在台灣問世。
早在2016年台北就曾有meal kit專賣店「Phoebe’s Kochhaus 菲比食事」,可惜走在太前面;Green & Safe的「食材百寶箱」也行之有年,唯欠缺食譜與配料、處理,可謂meal kit前身。至於現時有在營運、真正意義的meal kit品牌,台灣則有「樂煮 Let’s Cook」、「FoodGo Box 今晚想自己煮」等等。
疫情前,meal kit在台灣乏人問津;進入非常時期,至少我自己,才親身體驗meal kit的魅力。然而,進一步查閱資料後,我也才發現,meal kit這個六、七年前在國際募資市場非常火紅的網路新創項目,商業模式是遭受質疑的;疫情中,獨立餐廳推出meal kit,也只是一種變通之策。
本文將試圖探討以下議題:
1️⃣ Meal kit的市場概況為何?
2️⃣ Meal kit的商業模式是什麼?
3️⃣ 獨立餐廳做meal kit是否有優勢?
#MealKit的市場概況
Meal kit在台灣,是小眾之小;在國外,雖和傳統雜貨零售相比仍屬小眾,卻也發展出一定的市場規模,且有眾多業者。根據「Business Wire」的數據,美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meal kit市場,2020年的市場規模來到23億美元(註1);放大到全球的範圍,綜合「Business Wire」、「Grand View Research」的分析,2020年全球市場規模來到80億至100億美元之間,並預期接下來七年將以複合年均成長率約13%繼續茁壯,2027年全球可望達到200億美元的規模。
在美國,meal kit新創業者如Blue Apron、HelloFresh,零售巨擘如 Walmart、Amazon,以及某些獨立餐廳,都投入meal kit的競爭。Meal kit的產品也愈趨多元化,除了在餐點風格上的變化(各種異國料理)、飲食需求上的專精(如素食者、健身者),產品設定上,起初的「cook and eat」(需要或多或少的烹調)之外,也往「heat and eat」(不需烹飪、加熱即食)發展,這就比較像微波爐或烤箱加熱的電視晚餐了。
若查詢meal kit的歷史,一般認為以下二家瑞典企業為先驅:Middagsfrid,創立於2007年;以及Linas Matkasse,創立於2008年。二家公司目前都仍健在。
Blue Apron是美國市場的先行者,2012年誕生,據說參考了瑞典的Linas Matkass,雖然同期有HelloFresh(總部在德國)、Plated二家競業,Blue Apron獲得的媒體聲量與創投資金卻始終走在前面。然而,Blue Apron如同彗星路過,2017年在紐約證交所IPO可謂慘烈災難,其後每況愈下,疫情雖有幫助業績,現又回到掙扎狀態。
2016年時,美國已有超過150間meal kit業者,也歷經分眾化的過程(如專攻素食的Purple Carrot),在Blue Apron上市前後也有一波整併潮。現在,美國市佔最高的meal kit業者是HelloFresh,這家德商同時在十四個國家營運,美國是其主要市場,2020年美國的全年營收逼近25億美元,年成長率102.3%,也拜疫情所賜。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零售巨擘、雜貨零售商加入戰局。Amazon在2017年併購美國有機超市Whole Foods引起業界波瀾,後逐步推出meal kit服務,去年才讓meal kit固定上架全美Amazon Fresh;也有幾間超市併購meal kit新創,如Albertsons收購Plated(2017)、Kroger收購Home Chef(2018)。Walmart也從2018年起推出自己的meal kit。
以上美國市場發展歷程,我將有另一篇專文提供更詳細的說明。
Meal kit新創業者的發展,為什麼會走到IPO困難,或者被雜貨零售商併購呢?這就和其商業模式有關了。
#MealKit的商業模式
Meal kit的訴求是什麼?我認為這個說法相當貼切:它是在餐廳內用、外帶外送、買菜自煮以外,第四種飲食消費行為,自給自足的程度,介於外送與自煮之間。
Meal kit比傳統烹飪方便許多,省時間省力氣,理由在於,它幫你完成規劃菜單、買菜、備料等等,在家自煮的繁瑣雜務;一道菜的內容,通常包含生鮮食材、醬汁、其他調味佐料、料理半成品以及食譜,某些食材甚至已經洗好、切好。對於廚藝欠佳的煮夫煮婦而言,meal kit是在家做出餐廳水準菜色的機會;對於熱愛嘗鮮的吃貨來說,meal kit也是拓展味蕾、嘗試異國風味的方案。當然,新鮮現煮也符合健康訴求,而針對有飲食限制或特殊飲食需求的消費者,例如素食主義、減脂增肌,某些meal kit特殊菜單也令飲食規範更好遵守。
這類料理懶人包,可謂數位時代的產物。Meal kit的先行者皆屬網路新創,設立之初就採取線上訂購與配送,且大多綁定 #訂閱制,以確保營收基礎。亦即,如今的meal kit產業是從線上起家的,實體零售在幾年後才跟進。並且,其初期成長大多來自都會區收入較高、年紀稍長的Y世代(1980年代、1990年代出生者),代表其消費門檻是比較高的—有數位能力,並擁有較多可支配所得。
這也預示了meal kit業者面臨的挑戰。
首先是價格。在美國,一人份的meal kit定價約莫介於8美元至12美元之間,差不多是在大眾餐廳能飽餐一頓的價格,也比傳統意義的買菜自煮貴上許多。方便性是要付出代價的,也限制了meal kit的目標客群。
再來,訂閱制反成為消費者卻步的理由。一般訂閱方案為一週二到四餐,視餐數與份量有不同的運費規則,基本上愈多餐就愈容易免運、單價也愈低,但愈多餐也代表消費者的承諾是愈高的。然而,我們都清楚每天的食欲變來變去,上餐館、叫外賣也很方便,更何況,有時候就是不想煮飯。假設我這週想少煮二餐meal kit?或者我接下來一個月都想休息?管理訂閱成了一件麻煩事;顧客忠誠度也不高。
因此,現時許多meal kit業者強調無需訂閱,或者管理訂閱容易,想取消、跳餐隨時隨地。
然而,為什麼網路新創meal kit業者起初會採取訂閱制?那是因為,業者必須綁定較高收入的用戶,才能彌補目標客群較小眾的落差,也才能彌補高昂的營運成本與費用。
開一家meal kit公司的成本與費用很高。你需要大量的人力來理貨與包裝,也需要大量的包材,物流與後勤也複雜,因為牽涉到容易腐壞的生鮮食材與料理半成品。行銷也花錢,因為要留住舊客很難,開發新客也面臨競爭。
於是,#營運成本高昂、#顧客忠誠度低,成為meal kit商業模式的二大弱點。
已經擁有基礎建設的零售巨擘與雜貨商,如Walmart、Amazon、Kroger,因此看到入市機會。這讓Blue Apron一類網路新創起家的meal kit業者面臨更沈重的壓力。
#獨立餐廳做MealKit是否有優勢?
了解meal kit的產業概況後,我們就會明白,獨立餐廳做meal kit,完全不能把自己當作meal kit業者。不僅沒那個資本,也不需要玩高營運成本、低顧客忠誠度的遊戲。但是,疫情中,餐廳被禁止內用的情況下,餐廳在思考能提供什麼不一樣的產品給消費者時,meal kit確實是一個選項。
亦即,把meal kit當作外帶外送的一種變形。
和傳統意義的外帶外送相比,meal kit作為一種料理半成品與食材的組合,交由消費者自己在家烹調,可以避免餐點在運送途中狀態劣化的風險。我們都清楚,外帶外送的餐點,和內用相比總是差一些,如果能讓我們說出「冷了也好吃」、「味道沒什麼改變」,就已經是高度讚美了。而meal kit,就是把料理的完成階段交到消費者手中,我們在家能夠掌握料理的狀態,關鍵的調味與備料,餐廳大廚又幫我們準備好了,所以好吃的機率會比較高。
#專業主廚的烹飪知識與技藝,可以發揮不同的創意。這仍然是 #廚師的主場。
不過,如同所有meal kit,價格會是一個問題。多數美國市場調查報告都顯示,meal kit定價偏高,是許多消費者不繼續使用服務的原因。獨立餐廳做meal kit,也會面臨價格怎麼設定的問題,即便用很好的食材,還有支持食材供應商的美意,但如果定價最終和內用差不多,或者不比外帶外送便宜,消費者就會開始打算。
於是再度顯示這個困境:以內用為主的獨立餐廳,除去內用服務後,其價值不容易被彰顯。除非已有堅強的品牌力,並已進入民生消費性用品(consumer packaged goods)的領域,否則,餐廳轉型推出商品,並不容易。
當然還是要再細分業態。獨立的fine dining餐廳,疫情中轉型做外帶外送、meal kit或其他商品,會相對困難,因為其提供給消費者的價值,較難被證明,業績因此難以和正常營運時齊平。客單價調低,量就要變大,但能變多大?客單價較高,量就會變少,而少了服務、裝潢、氣氛、美感等等現場體驗,非內用的定價,到底該怎麼定?怎麼做對餐廳是比較好的,能夠支付員工薪水、房租、食材費,是業主的數學習題。
一個餐廳做meal kit的正面案例是英國的小型披薩連鎖店「Pizza Pilgrims」。根據《華爾街日報》去年五月底的報導,Pizza Pilgrims在倫敦地區有十三間分店,去年推出「平底鍋披薩組合」,內含發酵好的麵團、番茄醬、莫札瑞拉起司與橄欖油,並有線上教學影片。報導當時,Pizza Pilgrims已售出一萬二千組,有10%回頭客。不過,披薩仍是相對適合外帶外送與商品化的品項,Pizza Pilgrims比單獨的餐廳也大上不只一個層級。
在談到為什麼做此披薩組合時,Pizza Pilgrims的創辦人Thom Elliot表示:「如果我們能打平收支,並且在社群媒體上有聲量,就值得做。」打平收支很難,但如果什麼都不做,就徹底喪失和客人互動的機會。若有社群聲量,也是不錯的宣傳。
其實,疫情中做的一切努力,就是為了保住員工、支付房租、維持動能。這是最實際的目標。
疫情下,餐廳的營運轉型,目標也轉型。台灣餐飲業者接下來可能面對部分內用、部分外帶的情況,該怎麼安排後勤,又是另一件功課了。
先行者優勢案例 在 龔成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龔成問答信箱】(Q20981-Q21000)
Q20981:
老師,我想問下隻金沙
根據2020年報數據
短期借貸: 0.21億美元
長期借貸: 70.44億美元
現金及現金等價: 8.61億美元
計出:
淨負債: 62.04 億美元
但現金 8.61億美元足以應付短期借貸,在這情況下是否不用太擔心企業財務出現問題?
龔成老師:
財務情況的確比過往弱左,但又未去到好有問題。
第一,佢現金流強,現時澳門已開始有翻D客,所以佢這方面無問題,根本好快就有資金翻。
第二,佢擁有的資產好有價值,所以就算有問題,要借錢或其他方法去得到資金,無問題,佢仍有好大條件去得到資金。
第三,佢所欠的大多是長期負債,短期負債唔多,只要日後澳門好翻,還錢或再借貸方面都無問題。
------------------------------------------------
Q20982:
龔Sir,我手上有好多以前買落嘅股票,蝕左好多好多,我諗緊好唔好賣左佢重新嚟過
請指教
390、592、3333、1339、1766、2006、2380、3623、144、1638、175、981、1810。不少都是高位買,3333在$25入,981$31入。
龔成老師:
最重要不是睇「賺蝕」,不是睇「買入價」,而是睇質素。
你要分析「之後的組合情況」,不是過去,是將來。應該持有那些優質股,比例如何,能為你帶來怎樣的長期財富。
你要分析你的投資目標,你想潛力股的比例多少?平穩股的比例多少?組合風險程度如果?
即是你想設計一個怎樣的投資組合?長期、優質、平衡、適合你。
相信你在選股,及買入時機,把握力都較弱。
吉利(0175)、小米(1810)可持有,中鐵(0390)、中芯(0981)、中國電力(2380)、招商局(0144)、恆大(3333)小注持有都得。
你可以重組一下你的組合。
我建議你之後,最好用「月供」模式,這個方法較適合你的。
你可以考慮盈富(2800),小注3067。
安碩恒生科技(3067)可長線。
這基金追蹤恆生科技指數之表現,而恆生科技指數,都是一些有質素的潛力股,例如阿里(9988)、騰訊(0700)、小米(1810)、美團(3690)等的新經濟類公司,長遠有潛力。所以有長線持有價值。由於基金有30隻股票,比起單一股票,風險能減低。
不過,現價都唔平,大約在合理區頂至略貴,因此,這刻不能大注投資。最好的策略,就是月供,或自行分注小注慢慢收貨(例如每月買一次、或2個月買可次),總之慢慢入,不能用盡現金,原理如同不斷儲貨,這樣就能平均買入價,減少風險。然後就長線持有。
------------------------------------------------
Q20983:
老師,我之前放咗700雖賺好少,但希望更低位入來長揸。但我資金只能二選一,買700就買唔到388,你意見?
2)941睇有無機會50附近入(但佢被美國限制所以有些擔心),還是舍此而投放388?
3)另我想請教我有一細寫字樓收租(現市價都跌咗成百萬,雖理解疫情有因但感覺自己都係投資錯),但當時買銀行係估到價,我日後買賣是否不應再以銀行估到價就作為安全線以此為到價位?
4)可以分享下要睇市況而步署?我好多時短線係高買低放,股無選錯但錯過賺錢的時機而回報差。好似700我幾次都早放(但都無後悔因技不如市),要點樣先可以唔低放?
5)我有6618想長線近期跌有些擔心,應止蚀?
另到底是否真要升一倍放一半?我700當年咁所以後悔(因160幾入300放400又放,最後剩極少至今);9988上年入升極都無放有200入亦有170幾入)如今差不多打返原形,咁又錯過賺錢。
所以我按自己兩個案例來分析真的有些迷惘應點為止賺?
目標我都係想長線投資因好認同你講的,但又感市場升跌根本無定律(雖然三月跌多係入市機會)388當年我都163入過賺完走,如果持有至今都係幾倍。
所以是否應該說所有股票不能一概而論,真的要視變化而變化?我估700係想俾自己有個止賺位,但真去到一千想長揸的應該都唔會放,所以好認同你講估係無意義,但定不定及執不執止賺位?感謝🙏
龔成老師
1)賣出等跌再入,不一定成功的,如果是優質股,就應該長線。
至於現時2選1,要睇你本身的組合,如果你現時組合已有一定的科網手機相關股,就選港交所(0388)(但都要等回翻少少先買入)。
2)最重要睇長線的。始果見到近$50,都可以買入,合理價。
3)銀行估值是可以參考的,但只代表這物業當刻的估計市場價值。而我地作為投資者,要有分析長遠質素及價值的能力。
4)你不用理會短線。我地最重要是建立一個長期的「財富組合」,要優質,要平衡,要適合你的年齡與風險承受程度,新舊經濟各類股都要有。
同一行業不能太多,同一股不能太多。要平衡,建立後長期持有,不是買賣賺差價,而是成為你財富組合一部分。
5)京東健康(6618)由京東(9618)分折出來京東健康,將會來港上市。這股可長線。
其業務主要提供線上線下的醫藥出售和健康管理服務,業務布局包括醫藥電商、互聯網醫療、智慧醫療解決方案、健康服務等4個大板塊。
京東健康旗下京東大藥房,更是內地線上線下收入規模最大的零售藥房。其互聯網醫院,日接診量超過10萬次。
質素上,京東健康是有的。但由於估值難,不確定性大,暫時合理區頂至略貴,所以如投資,小注都可以。當然回翻1成更有值博率。
這股如本身有貨,可長線。
------------------------------------------------
Q20984:
阿sir 我想問下,你點睇大陸買樓投資?
我見珠海依加發展好好 又見樓價唔算太貴 想買黎等升值
龔成老師:
最重要睇當區的長遠發展,交通、配置,該地區長遠的經濟活動及發展,在國家裡的定位發展如何。
珠海基本上無問題的,長遠正面,你最重要睇翻當區的交通等,當然,都要睇翻租金回報率會唔會太低。合理價,都可考慮。
------------------------------------------------
Q20985:
老師你好,我有問題想請教下你。我今年想買樓,首置。我現金約有HKD300萬,首期約150萬,未計印花稅等雜費。
如果我買接近700萬既私樓會唔會好危險?我家庭收入約有5萬幾。平時無投資的。我又擔心失業會供唔起。如果我買630~650萬左右既居屋感覺上會唔會好d?
雖然供款上都係每個月差兩千幾。有無咩advice比到我?thanks
龔成老師:
如果按揭$550萬,假設你供30年,2%,即是每月約供$20000。
如果你家庭收入有$5萬,其實都可以進行,當然,你都要明白按揭就是負債,點都有風險的。
如果你擔心,在完成買樓後,持有$50萬-$80萬的現金,萬一失業等不利情況發生,你都可以有一定的備用現金支持住。我相信你留一定的現金,會較為安心的。
從長遠投資的角度,私樓會較好,但如果純自住,其實居屋都唔差。
------------------------------------------------
Q20986:
阿sir, 想再問如果我月供,是否只供2800都足夠? 還是可以加多一隻?
Sir, 再有多條問, 咁小米合價錢是22至24,如果到呢個價錢區,是否應該再入貨
龔成老師:
盈富(2800)這是一個「平衡組合的工具」,當中有52隻成份股,對股票組合有平衡作用。
所以,你可以用盈富作為核心,長期月供,但同時,可以加入其他股票(當然要有選股的能力)。
至於小米(1810)有潛力的,佢的產品性價比高,相信在全球好多個國家都會有市場,佢長遠只會進一步增長。
同時,佢建立的平台是佢長遠的增長動力,先賣手機,再利用手機的平台延伸銷售小米家電。長遠正面的。
這股可長線,現價合理區頂大約在$24,小注分注可以,但唔好入得太急,預佢股價仍波動。回多15%更有投資值博率。
------------------------------------------------
Q20987:
老師,我想放了5號仔換馬入中海油(883)、中芯(981)、3067或再追加小米(1810);現有中生(1177)、福壽園(1448)及比阿迪。謝謝。
龔成老師:
我地最重要是建立一個長期的「財富組合」,要優質,要平衡,要適合你的年齡與風險承受程度,新舊經濟各類股都要有。
同一行業不能太多,同一股不能太多。要平衡,建立後長期持有,不是買賣賺差價,而是成為你財富組合一部分。
你先睇翻自己的年齡與風險,設計一個組合比例,然後睇翻現時的組合應該怎樣改善。同時,要考慮佢地現時的平貴。
你打算轉入的,都有質素,但你不能全集中在這些潛力股,同時這些股大多處貴水平。因此就算現價買入,也只能小注。
------------------------------------------------
Q20988:
老師,mpf應該點投資好?
而家凈係放哂預設投資
龔成老師:
由於強積金是超長期的投資,我地只要好簡單咁人生階段、風險承受能力去配置就得。例如年紀較輕就進取,中年就平衡分配,年長就保守,咁就得。
例如,假設你年輕,就可以進取的,可以將較多資金,投資在較為進取的類別,少少在平衡組合,咁已經得。同埋,強積金唔需要經常轉來轉去的。
我由初踏出社會開始,都是100%恆指的。
------------------------------------------------
Q20989:
老師,長線是指時間多久?
3800你建議止蝕嗎?有冇機會上升至$2.9?
龔成老師:
長線一般指5年以上,最少都要3年。我地買股票,就是買入企業,原理就是等企業成長,這當然要時間。
保利協鑫能源(3800)業務不穩,質素中等。不過不是無增長,是有危有機類。
佢主要為光伏行業製造多晶硅及硅片;銷售電力;開發、投資、管理及營運光伏項目。
市場炒緊佢前景,但當中存有不確定性,股價大上大落,佢的確可能會大升,但同樣可以大跌,無得估,這炒作不少,現時值博率未算好高。
如果你持有較多,宜減。
------------------------------------------------
Q20990:
老師你好,我係澳門人,想買樓,睇左你的《5年買樓4部曲》,並已睇了十幾個樓盤,然後發覺有些問題想問:
1. 書中提到不要執著買些靚樓,新樓,年輕樓。又貴管理費,總價又貴!!
以澳門樓做例子,澳門借貸最盡只能做到樓齡55年,即是若你現在買入樓齡35年的樓,只能供20年。
而以這幾個月的睇樓經驗,樓齡較大的樓呎價确實是較低,但買入後感覺將來已冇機會換樓(若買35年樓,10年後45年,好難搵人接手買,因買方只有10年時間供),加上樓齡大其實不能拖很長的還款額,變相每月供款都多,每月能存的錢少了。
若買新樓,的確又細又貴,但供款期可拖長,但是首期就高! 但感覺將來易賣出(若買10多年樓,10年後只係20幾年樓齡,較易轉手,因買方有較長時間供)!
想請教老師如何在大細樓齡間做平衡?
2.我目標想要買3房,因將來有小朋友唔夠住。到底要買後生樓,保值些,呎數細d頭10年小朋友仲細住住先,10年後再換樓!
定一次過就買呎數大d, 但樓齡大,冇咩機會換樓,可能只能一直住這間?
因為書中都提到唔好用晒d錢買1間,留d繼續做投資
舉例:
a) 後生樓 10年 708呎 2房,750萬
首期清晒所有存款,管理費千幾
b) 30年樓 1280呎 大3房, 738萬
首期清晒所有存款
c) 37年樓 850呎 2房 ,550萬
比完首期後 還有1筆錢繼續投資,但之後唔夠住換唔到樓唔知點算好!
d) 26年 820呎 2房 ,620萬
比完首期仲剩小小錢 ,但10年後都比較大樓齡
呀sir如果上述狀況應該那個決擇較好呢!?
龔成老師:
1)如果有這個情況,你可以買入5-20年樓齡的樓,我相信是最平衡的。新樓由於一開始有溢價,所以一般都唔平,但去到5年,就已能有效反映真實價值。
你可以在這個樓齡內尋找。
2)(A)(D)都可以考慮。
(A)的物業,好處是樓齡較新,缺點是用盡了你的存款,以及面積在上述選擇中較少。
至於(D)資金及面積應該都適合你。至於樓齡方面,勉強都可以,雖然日後都有機會貶值,但算是上述中,仍可考慮的齡樓,因此,都是可考慮之選。
如果你想進行(A),其實可以儲多1,2年錢,之後先買(A)類的物業,這樣就更加穩健。
------------------------------------------------
Q20991:
請問一下京東健康同啊里健康比較,邊一隻質素比教好?同埋平安好醫生
龔成老師:
幾隻都是有質素,長遠有投資價值的,投資值博率其實好接近。
阿里健康(0241)與京東健康(6618)業務模式較接近。阿里健康是潛力股,佢營運醫藥電商、互聯網醫療等業務。
「醫藥電商業務」,這業務主要有兩種業務模式,由自營電商和天貓代運營,涉及非處方藥品、醫療器械、計生用品等。
另外,就是「互聯網醫療業務」,阿里健康與國內多家二三級醫院建立合作關係,患者可以通過阿裡健康、支付寶等平台,做到線上掛號、問診、諮詢用藥等等的服務。
這類股只建議小注持有,但你預佢股價上落大。
京東健康(6618)業務主要提供線上線下的醫藥出售和健康管理服務,業務布局包括醫藥電商、互聯網醫療、智慧醫療解決方案、健康服務等4個大板塊。
質素上,京東健康是有的。但由於估值難,不確定性大,暫時合理區頂至略貴,所以如投資,小注都可以。當然回翻1成更有值博率。
這股如本身有貨,可長線。
至於平安好醫生(1833)長遠有發展力。
佢係中國領先的一站式醫療健康系統平台,透過「移動醫療+AI」,為每個家庭提供一位家庭醫生,為每個人提供一份電子健康檔案、一個健康管理計畫。
平安好醫生係中國互聯網醫療健康市場的先行者,以平均月活躍客戶,以及在線諮詢量計,是中國最大規模的互聯網醫療健康平台。
企業的業務有潛力,本身有優勢,大環境的配合,都成了這企業的機遇,前景正面,不過財務數據未算好理想。
雖然長遠的企業價值向上,但股價在中短期,可以十分波動,因為市場以「前景」作估值,故此變化必然很大。好難得出平貴的準確數,只能估估下,作參考。
因此,低風險者未必適合投資,若投資者考慮這股,亦不能大注投資,買入後就耐心長線持有,等待這企業改變整個行業的情況,現價算合理區頂,但好波動,月供就得,如直接買入只能小小注。
------------------------------------------------
Q20992:
龔成老師, 你好, 我想問下一個問題. 我想問下關於基本面分析, 我睇左你個POST話基本面分析同長線持有才是王道, 其實我一直有個疑問. 就是基本面分析是怎樣管理風險?
甚麼情況下需要止蝕?因為如果中途基本面有可能會轉差, 如果到時才止蝕, 可能虧損會很大. 還有一個問題是, 如果長線持有, 那如何基本面分析製造現金流?
因為如果每次買股都是要5-10年後先有回報, 咁尼段時間D資金咪鎖死晒?
龔成老師:
如果我地見到企業的核心質素轉差,就要止蝕,有時的確會遲左,但當企業業務或大環境有明顯轉弱時,投資者是可以睇到的,雖然可能已下跌了部分,但仍要作出止蝕。
如果用一些技術位去進行止蝕,當騰訊(0700)、港交所(0388)這些股上升100倍,而中間有上上落落時,一定會因觸及一些技術位而止蝕了,根本賺唔到100倍的回報。
當我地進行人生財富累積,會運用「先增值,後現金流」作方法,年輕人應投資較多增值類資產,而較年長的,則應投資較多保守類項目,因為年輕人的財富系統未成形,同時負擔較少,可承受的風險度較高,所以會著重增值為先。
至於你「資金咪鎖死」的問題,對,是鎖死的,但反而對長遠財富增長最有利!
因為一般散戶,不斷賺左先,例如我多年前做銀行見到大量客戶買入隻港交所,佢地$15買,$20已有9成客賣出,就是佢地唔想鎖死資金,想賺左先,以為賣出,等跌可再買翻。到最後,錯過了10倍回報,這就是一般散戶!
希望你能放棄一般散戶的思維。
------------------------------------------------
Q20993:
阿sir, 如果我現時手上有50萬股票, 另外揸住60萬現金應該點運用好? 應否等大市回落等機會先入貨?
龔成老師:
首先,你要睇翻自己所持的,是否有質素的股票,如果無質素就要賣出。另外,要睇比例是否適合自己。
而$60萬,你可動用其中的$20萬-$30萬,現時舊經濟股合理,已經可以分注投資,新經濟股就在合理區頂,你最多小注好了,最好是等跌先入。你可按自己的年齡,風險承受程度分配投資。
------------------------------------------------
Q20994:
老師,我短炒輸左好多錢,我覺得自己好失敗!
龔成老師:
我20年前,是短炒者(應該有3-5年時間),投資幾年,輸足幾年,之後長線投資,就開始不斷賺錢。
每個人都有學習的過程,最重要是保持進步。希望你明白真正的投資之道,之後學翻正確的方法。
投資是一場馬拉松,加油!
------------------------------------------------
Q20995:
龔sir 有d問題想請教你 想問其實買股票1至2隻優質股長揸係咪已經好足夠 反而幾隻只會令資金分散?唔該你
龔成老師:
除非你是高階投資者,有很強的實力,否則,這是高風險行為。
因為你集中1、2隻股,如果該股出問題,對你組合會有好大影響,因此,建立一個平衡組合,能有效減少非系統性風險。
------------------------------------------------
Q20996:
老師,最近留意緊隻3319雅生活,想進行月供或分注買入,響財經apps見佢現在市盈率係26倍,預測市盈率係18倍,咁樣係代表住d咩?
龔成老師:
雅生活服務(3319)不錯的,佢無論在業務本質、規模、品牌、財務數據、前景,都是理想的,反映這企業有一定的質素。
加上這企業的背景因素,以及行業的發展,相信這企業的前景不差,有長線投資的價值。
整體是有長線投資價值的。現價合理,不過股價都會有時出現波動,投資宜分注進行。
至於市盈率,即是用上年度盈利,以現價除一除,就是26倍。
由於預測佢下年度的盈利增長,所以用以現價除一除,就是18倍。
------------------------------------------------
Q20997:
老師,我想上你堂,但又住得遠,點算?睇書先?
龔成老師:
睇書當然可以,但你要記住,唔好因為小問題而影響你增加知識,我幾年前未開澳門班時,每次都有澳門人,每一堂乘船來香港上堂的。
------------------------------------------------
Q20998:
龔sir,你好,我有兩件事想請教你。
美國十年期國債孳息率同港股有乜關係?為何美債孳息率升港股會大跌?
另外,想問下關於分注策略。應該係睇價格決定何時下一注,不理會每注間的時間長短?還是定每隔一特定時期便下一注,完全不理價格變化?
希望你能抽空解答。
謝謝。
龔成老師:
首先,利息就是企業資金的成本,所以會影響企業營運,從而對企業不利。加上利息會影響企業的估值,因此對股市都會有下跌情況。
另外在企業估值上,例如現金流折現法,當息率上升折現率會調高,這就最終令計算出來的企業價值減少。由於新經濟股現金流一般是較後期出現及較大,所以當折現率上升時,對這類股的影響會較大。
至於策略方面,兩隻都可以,如果你有企業估值的能力,利用價格去進行平均買入,會較好。但如果未有這能力,利用時間,每隔一段時間買入一次,會較好。
------------------------------------------------
Q20999:
龔Sir我現年45歲,已婚,有一個小朋友,現自住一層樓,仲有450萬按揭,要還25年。
我每月收入5萬,供樓2萬,保險儲蓄3千(供10年,已供1年),2份基金月供1200各一,另日常支出約2萬左右
現有資產:大約100萬現金,40000股(1288),3000股(1398),4000股(0005),全部長期持有,另外之前用左25萬買入咗隻收息基金(約6里息),MPF 現有大約120萬,今個月開始月供股票1萬元(2800),會係現有現金到扣數。
如果我希望可以:
1. 現有份工55歲要退休,估計到時層樓仲有200未供完,點樣可以令財富增加到退休時可以贖回層樓呢?
2. 係點樣可以係退休時財務自由,每月有穩定2萬至2萬5嘅收入呢?
3. 我知道買樓投資係一種致富途徑,我應唔應該用現有資金入市買多一層樓收租呢?
請指點指點,謝謝!
龔成老師:
1)以你這個年齡,財富有一定的增長力,每月投資$10000,10年,回報率10%,10年後都有$192萬,因此,你唔需要這刻投資大部分的工具。
我見你現時的投資,都是收息及銀行股,第一,收息股在你年齡,可投資,但不用全部集中。第二,你集中銀行股會有行業單一集中風險。
2)你現時開始月供盈富(2800)可以,如果有其他心水股,都可以加入(如果無,$10000盈富無問題),心水股宜選平穩增長類,如港鐵(0066)、領展(0823)等。
當我地進行人生財富累積,會運用「先增值,後現金流」作方法,初期投資較多增值類資產,而較年長的,則應投資較多保守類項目。
因此,你這10年可投資「平穩增長股」,令你財富增值,10年後,就集中轉為現金流類別。
以你的情況,我相信到時可以有$20000每月現金流。
3)你現時已有物業,因此,這動作唔需要太急。因為,第一,你會好集中在物業,第二,這是一個投資決定,而香港物業這刻的投資價值,只是中等,未算吸引,反而投資其他工具回報率更好。
因此,除非樓市下跌,否則這刻未必是好時機。
------------------------------------------------
Q21000:
你好,我想請教:
(1)我想知道[盈富基金]合理區至頂位範圍?每次買幾多股才可以達到回報?
(2)我於17.33及18.60買入[3067安碩恒生科技股]各300股,若股價不低於17元,是否不再買入?
(3)1448[福壽園]股價很難跌至7元以下,若在7.2—7.4買入是否可以?
龔成老師:
1)你預$30是合理區的中上部,以這刻的市況,去到$33大約是合理區頂,不過,這個數會變的。
至於買多少股,我地不會這樣分析的,因為回報率不是睇多少股的。另外,每個人的財務情況不同,你只要按自己的去決定投資多少%就得。
2)你預$17是合理區頂,如果你現金分配到3067的%已適當,就不要在$17以上加注。但如果你持有%不多,加上現金足夠,就算比$17高少少,都可以慢慢分注投資。
3)可以,你可以小注買入後,等跌先正式買入。
----------------------------------------------
若你有問題想向本人發問,可在龔成的fb專頁中(www.facebook.com/80shing)inbox龔成,但要注意如無特別聲明,有可能將問答放上網,當然,會將發問者的身份,以及有關個人資料的部分刪去。
另外,我所給予的各種意見,只是供大家參考,當中無任何銷售及推介,不涉及任何利益,其實大家應該要有獨立分析的能力,我只是給予一些方向及純參考模式。
由於提問人數眾多,見諒無法即日回覆,如果是普通的提問,預起碼要7天以上才能回覆,若然是較複雜的提問,起碼要10天才能回覆,希望各位能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