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爆炸,對於我這種平常就宅在家帶孩子的媽媽,居家避疫也只是正常發揮。
Baby shark被要求重播7*7 49次(這首歌是有毒嗎?)
呼叫媽媽、來來來(搭配手勢)
媽媽走開、媽媽掰掰(試問我是可以去哪?)
這種被 #1y8m 呼之即來揮之則去的日子,我是過得得心應手。
孩子各種翻箱倒櫃、爬高竄低,不過是自然發展進程,無需驚慌不耐。
趕快找個角落深呼吸,整理好心態,微笑重來~
這幾天網上許多部落客媽媽前輩都在教大家如何渡過這段難熬的日子,
才上了半年蒙特梭利國際師培班,剛進入居家實習的我只能在這推推課程了!XD
關於0-3歲小孩這種生物的一切知識,我都是透過MEFA 蒙特梭利教育發展學會 Montessori Education Foundation Association的課程習得的~
我堅信就跟所有學科一樣,生養也是要學習的!
當然你不學孩子還是會長大,也不是學了就無敵,
不過是少了瞎子摸象的時間,多一個選擇及出路而已~
這一路走來,遇見了許多我很欣賞的母親,包括我孕期的芳療師,
原來都曾在人生的某個階段接觸了蒙特梭利的教學方法,
讓我著實覺得在努力做媽媽這條路上並不孤單。(拍肩)
MEFA即將在6月中開始的家長班,不但可以選擇線上觀看直播講座,
時間也不像師培班一樣需要一天7-8小時,非常好入門,
推薦所有對蒙特梭利有興趣的爸爸媽媽、保母、幼兒園老師/主管/負責人,
進入蒙特梭利的小宇宙,探索孩子心智的奧妙~~~
要說學習這大半年來最大的收穫就是我發現自己成為一個更平和,
更懂得細微觀察的大人,
不單單給予小小孩適合的環境,也用他們的眼睛和心去看這個世界。
最近看到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J. Krishnamurti)的名言:
「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
強烈有感啊!!!
了解更多✍🏻https://www.facebook.com/MEFAtw/posts/1399789670372651
圖為之前上課日的某一天,
老師請我們帶假娃娃練習各種按摩手法時,
赫然發現我與二姐周采詩 - Tracy Chou帶的絨毛玩具也長得太像自己的兒子了吧!🤣🤣🤣
克里希那穆提名言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人生最艱難的時候不是沒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尼采
做自己,是當今時代尤其不易實現的一種狀態。
我們接觸到的大部分物品和資訊,都以販賣焦慮為手段,以致我們時常面對新的誘惑,新的物欲,新的目標,新的人設,新的生活方式,甚至新的修行方法。
穿過層層迷霧之後去做自己,太難了。
就我自己的經驗來看,做自己最大的陷阱,莫過於「活成你想成為的樣子」。這有別於「活出真實的自己」。
猶如克里希那穆提所說:「我必須知曉我自己,不是我思想上想要變成的樣子,而是真實的我自己。」兩者的區別細微。
活成你想成為的樣子,路徑是:
我想要(目標導向)──去做──獲得(現在以為的)理想的生活。
活出真實的自己,路徑是:
我是誰(存在導向)──去做──成為獨一無二的我自己。
你看,都是去做,因為出發點不同,導致的結果也不同。「活成你想成為的樣子」最大的風險在於,「我極其努力爬上了山頭,才發現爬錯了山頭。」
目標導向的人生,關鍵在於設立目標,權衡利弊,過程監控,結果覆盤。這種人生,可控,可計畫,但是脆弱,也少有驚喜。
存在導向的人生,重點在於向內覺知、省察、探索,接納自我,在激發潛能中創造。這種人生,不斷試錯,折騰,但是堅韌,常有超出他人期待的結果。
現實中看,這兩種導向的人生似乎沒有好壞之分,短期內,目標導向的人生,更可能獲得大眾眼裡的成功。
然而,就我們珍貴的生命歷程來看,忽視生命本身攜帶的意志和巨大能量,不能不說是莫大的遺憾。
可悲的是,我們的時代,壓倒性的資訊環境是在為你創造「想成為的樣子」,並拚命設置障礙,阻礙你認清「真實的自己」。
擁有成了一件值得炫耀的事,而導致我們忽略了一個事實──所擁有的事物對自身也是一種佔有。
「擁有」是看清自己的過程。沒擁有過,沒體驗過,又何談喜歡或不喜歡。但擁有不是目的,「捨棄」,才是做自己的必經之路。
日本茶聖千利休,有這樣的名言流傳下來:「所謂茶之湯,僅僅是燒水、泡茶、喝茶而已。」
「僅僅」的意思,實際上是「全心全意」。將不必要的東西全部捨棄,留下的,才是值得你灌注心意的部分。
唯有灌注心意,使自身與物品、與世界、與天地完成深刻的聯結,最終成為一個能在穩定的坐標軸中獲取持續能量的自己。那種安定、滿足、別無所求的平靜感受,當你嘗過,就明白一切捨棄都值得。
事實上,從來就沒有一個完成的、不變的自己。在每一樁灌注了全部心意的事情上,我們得以塑造自己,成為自己。所謂做自己,不過就是這樣一種簡單輕便的過程。只要你想,其實人人都可以。
摘錄自《#人生半熟》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早安:
就像之前朋友提到,作者在30歲的年紀,就能有如此的體會,令人欽佩。在某些段落與字句,我便是抱著欽佩的心情閱讀。
讀作者的文字,我好幾次出了神。彷彿人到了遠方,在山林間讀書沉吟。
祝願您,能藉著這段文字,享受自己的全心全意!
.
ps.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posts/4209223755760569
.
以上文字摘錄自
《#人生半熟》
30歲後,我逐漸明白的一些事
https://bit.ly/358ASi8
遠流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ylibfans/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克里希那穆提名言 在 台灣主權和平獨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永遠忘不了國際名導雷利史考特的電影《神鬼戰士》帶給我的震撼。但幾次看下來,我覺得最有意思、但也最常被人給遺忘的橋段,非開場戲莫屬。好的電影開場不只奠定全片調性,更是整部電影核心主題的「縮影」。
《神鬼戰士》的開場更神,它不只一語道盡了整部故事,更替人類千百年來的歷史乃至當下臺灣的處境下了註解。
這部電影的開場是這樣的:所向無敵的羅馬大軍在名將麥希穆斯率領下壓境日耳曼。面對在兵力、裝備、經驗等全方面都壓倒性勝出的羅馬軍團,日耳曼「蠻族」可謂毫無勝算。但是,當羅馬人派出使節要求投降時,日耳曼人的反應是砍下那位使節的頭,誓死抗戰到底。
目睹此景的麥希穆斯副官昆塔斯,半是困惑,半是語帶輕蔑地說了一句:
「做人要認命。」
"People should know when they are conquered."
英文直譯是:人被打敗時應有自覺。
麥希穆斯將軍沉吟了半晌,反問道:
「你會嗎,昆塔斯?我會嗎?」
"Would you Quintus, Would I?"
就是這段短短的對話,交織出全片具有悲劇色彩的核心叩問:做人,該不該認命?
這個核心問題之後會逐一考驗電影中的所有角色。而我認為它也在考驗當今的臺灣人。
《神鬼戰士》給的答案非常明確,那就是「不該」──儘管這個選項未必能帶來令人滿意的結果。事實上,緊跟在這個選項之後的往往就是橫屍遍野的悲劇。
開場第一個受到考驗的是日耳曼「蠻族」,他們顯然拒絕接受被羅馬征服的命運。結果他們果然戰敗、被屠殺殆盡。在羅馬人看來,日耳曼人的抵抗彷彿只是血氣方剛的蠻勇。
另一個受到考驗的是羅馬皇太子康莫德斯。他無法接受父親奧里略不打算傳位給自己的事實,憤而弒父篡位。正是他這個拒絕認命的行徑開啟了主角麥希穆斯全片的種種苦難,更埋下自己敗亡的種子。
但沒有人比羅素克洛飾演的主角麥希穆斯更受到這個問題考驗了。事實上,與其說是考驗,不如說是命運的酷刑折磨。他的家園被毀,摯愛的妻兒被處決示眾,自己更淪為階下囚。他屢次反抗、不想低頭、不願認命,卻一次又一次換來打擊與絕望。即便終能報仇雪恨,自己仍得命喪競技場。
這為的是什麼?如果不向命運低頭、如果做人不認命的結果居然如此殘酷,那為何人們不放精明點,做出「更明智」的選擇呢?
因為,認命的代價,很可能是淪為他者的奴隸。
成為奴隸的人,即便可能換來一時的溫飽,卻得要落入任人宰割的境地,鎮日活在恐懼之中。這點日耳曼人懂,康莫德斯懂,麥希穆斯也懂。
但沒有人比當初提起「做人應該要認命」的昆塔斯更懂這句命題的諷刺意義。
事實上,昆塔斯在片中受此問題挑戰的次數幾乎要與主角麥希穆斯一樣多。他在日耳曼戰役後就碰上了此生最難的選擇題:是要服從新皇帝康莫德斯,還是自己敬重的長官麥希穆斯?
即使明知事有蹊蹺,他仍選擇了遵循軍人的天職:服從命令。
他認命了。
此後,昆塔斯雖然接掌了將軍的職位,但也從此成為暴君康莫德斯的奴隸,成為自己良心的囚徒。
在《神鬼戰士》的刪減片段中,昆塔斯原本有更多的戲分。這些戲份揭露了他內心的交戰,也呈現了當個沒有靈魂的魁儡、奴隸,是怎麼樣的境地。
刪減片段中,當康莫德斯得知麥希穆斯居然沒死,還敢跑到羅馬競技場來後勃然大怒。他要昆塔斯把另外兩位麥希穆斯以前的屬下抓來(也就是昆塔斯的同僚),並要在昆塔斯面前、要昆塔斯下令處決他們。康莫德斯打算以此測試昆塔斯的忠誠。
換言之,昆塔斯再一次面對做人要不要認命的問題。
而他還是認命了。
昆塔斯面有難色,不斷猶疑,但最終仍是下令弓手放箭,射死自己的同僚,也射穿了自己的良知。
在稍後另一段刪減片段中,我們可以看到昆塔斯單獨去見被關在大牢中的麥希穆斯,希望獲得良心的寬恕。
昆塔斯面色凝重的自我辯解:「我只是軍人,唯一要做的就是服從。」
麥希穆斯回他:「我們應安於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若是我們的本性無法承擔的事,就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這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一句話,而說這句話的人,就是有哲人王之稱、卻在《神鬼戰士》片頭被康莫德斯殺害的羅馬皇帝奧理略。
麥希穆斯用老皇帝的名言來提醒昆塔斯,不能忍受的就不該忍受,反過來說就是人只能忍受自己認為應該忍受的事。你如果忍受的了認命的結果,那就不該尋求寬恕。你如果真的覺得無法忍受,你的作為就應該有所改變。
昆塔斯拂袖離去。但誰都看得出來昆塔斯的內心已嚴重動搖。正是這句話,使得過去一向認命的昆塔斯,在電影最末也開始抗命了起來。他拒絕皇帝康莫德斯的求助,聽從了神鬼戰士麥希穆斯的最後遺言,釋放了奴隸,也釋放了自己。
做人要認命嗎?麥希穆斯用自己的人生,用自己的行為,回答了昆塔斯在片頭的那句話。最終感召了「認命派」的昆塔斯。
--
人類是種天生很難認命的動物。如果人天生習於認命,那很可能當年就不會演化出各種工具,早就成了非洲草原上掠食動物的盤中飧。
這也是為何我們總能看到歷史上各式各樣的人做出各種掙扎嘗試。說是困獸之鬥也好,逆勢而為也罷,這些行為在不同的敘事裡可以被賦予不同意義。日耳曼人的抵抗在羅馬人看起來可能是徒勞的蠻勇,但在日耳曼人自己的敘事裡面,應該也可以被說成血淚抗暴故事。
這是人類的悲劇,也可以是可歌可泣的勵志故事。但總之,沒有人喜歡被打臉,也罕有人想要輕易認命,束手就擒。
--
這就讓我們回到了眼下正在臺灣發生的事情。
面對美、中對抗升溫與國際關係的大局勢改變,台海當前發生戰爭的機率可說是直線升高。對於這樣的國際變局,當今蔡英文總統的民進黨政府對內訴諸「抗中保台」,對外則大體上採取「聯美制中」策略,希望藉由號召全球價值相近的自由民主國家,提高臺灣國際能見度、維持臺灣的事實獨立地位。
對此,前總統馬英九與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等人,也在今天召開了一場「國家『不』安全研討會」,希望研擬臺灣如何轉危為安的對策。
馬前總統的論述並不難懂:蔡政府揚棄「九二共識」,靠攏美國,有讓臺灣捲入大國鬥爭的疑慮。而美國很有可能會把臺灣當成棄子,臺灣不該搞軍備競賽,不該選邊,國家領導人更該以維持和平為第一要務。蘇前秘書長的主張更是激烈:美國不會軍援臺灣,臺灣也無法抵抗中國入侵。就算美國干涉,美軍也有極高機率在台海戰敗。
在這樣的邏輯推導下,才有了媒體大肆報導的「首戰即終戰」結論。
對於兩造主張誰是孰非,各方評論家與媒體們都已經說了很多。我不打算斷言太多,也不想去揣測朝、野雙方意圖。我希望站在善意理解原則下,看看《神鬼戰士》中的核心主軸,能讓我們對世局有怎樣的啟發。
我們就假設馬前總統等人說的話為真,即美國可能放棄臺灣,甚或不敵中國的近海優勢。畢竟料敵從寬總是壞不了,凡事都得做最壞打算,何況是攸關家國生死的大事。
那麼然後呢?臺灣就會乖乖投降、接受反正打不贏的事實嗎?某種程度上,這的確很可能是某些臺灣人(姑且不論所謂武統派)心目中「比較明智」的選擇沒錯。
被「做人要認命」說服的昆塔斯,也可能存在於二十一世紀,就像上個世紀有過汪精衛、貝當、勞合喬治等信奉曲線救國的人物。他們在歷史的眼光下未必是惡人,他們未必樂見此一選擇,更多是擔心另一選擇背後的死亡與生靈塗炭後的不得不然。
我不打算對這類人進行道德批判,因為我發現自己某些時候也會被他們給說服。或者說,有時候我實在無法百分之百肯定,自己到底能有多樂觀。有時候,我發現自己也成了昆塔斯。有時候,我會發現認命是個比較明智的選擇。
然後,我就想到《神鬼戰士》,想到他與麥希穆斯將軍的兩場對話。
我不覺得臺灣人會認命。哪怕不認命的結果可能是一場戰爭,甚至在最壞情境下有機率慘敗收場。臺灣人大概會抵抗,無論是作為日耳曼「蠻族」還是麥希穆斯。也許有些人會變成昆塔斯,甚或扮演更糟糕的角色,但整體來看,特別是看到香港的例子後,我實在不覺得有那麼多臺灣人會乖乖認命。
這可能也是為什麼,無論馬前總統的判斷是否正確,他的這番話語都沒辦法打動多數臺灣人民的原因。「嘗試而失敗,總比未曾嘗試好。 」這是英國首相張伯倫的傳記史家給張伯倫的評價。這個評價適用於臺灣人民身上,恐怕也適用於馬英九身上。這可能是整件事中我最感悲劇的地方。
--
古希臘史家修昔底德在其經典著作《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中,曾經有一段著名的「米洛斯對話」。當年,坐落於愛琴海上的小島米洛斯,剛好夾在雅典對抗斯巴達的聯盟戰爭中間。
米洛斯本想保持中立,但卻仍遭雅典以維護國家安全為由入侵。米洛斯人對雅典人的入侵訴諸榮譽、命運、正義,希望雅典人能知難而退。然而,雅典人卻簡單回了一句至理名言:
「強者可以為所欲為,弱者只能逆來順受。」
此話固然不假,更是國際關係理論中現實主義的真理。但每每看到這句話,我都會想到《神鬼戰士》,又想到雷利史考特透過昆塔斯與麥希穆斯兩人之口,所拋出來的人類歷史命運大哉問。
「做人要認命。」
「你會嗎,昆塔斯?我會嗎?」
─────
寫於最後的最後:
我其實不反對馬前總統這次的研討會,我甚至非常政治不正確的認為,像這樣的主張有其必要。國人應該要為這種路線進行辯論,而非假裝開戰、乃至戰敗這種可能並不存在。
我只是無奈的認為,就算馬前總統是對的,民心也不會支持他。
沒人想認命,人民或前總統都一樣。
克里希那穆提名言 在 [驚世預言:羅馬將選出末代教宗世界“末日”近了!] (2013-03-12... 的推薦與評價
目前羅馬樞機主教裡沒有人叫伯多祿,但新教宗呼聲最高的人選名字裡有伯多祿, ... 你所需要的,就在你的心裡,那就是愛。 ... 【克里希那穆提名言】.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