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四点日记 0921 中秋节🎑】
➊.#抗疫SMS被批浪费钱
「RM0 Pakai pelitup muka & jaga jarak fizikal selamat di kawasan tumpuan pelancongan. Anda mungkin terdedah dgn risiko jangkitan Covid-19 jika mengabaikannya.」
这是我最新收到的SMS,提醒我抗疫时候需要注意的事项。过去一年多,很少响起来的SMS热闹了起来,因为政府会发放SMS提醒国人要注意的事情,这些内容一般都是新闻出街后两三天会提醒民众的。
行动党国会议员杨巧双预测,每个人,从去年到现在,一共收到了317封短讯,若传送一封短讯是10仙,乘以317封,再乘以2000万居民,总花费至少6亿令吉。
杨巧双希望政府不必浪费钱了,因为这个平台,应该可以拿来教导大家怎么面对疫情的发生,例如家人确诊怎么办,隔离时间、如何求医等等,而不是这些看了你就会delete的东西。
看法不一,对一些偏远地区,资讯不流通的居民来说,这些SMS也许就是新闻了;但对我们这些城市人来说,真的很容易变成 #垃圾简讯。
我建议政府,善用大数据分析,与电信公司合作,知道每台电话的所在地,针对性制作内容发给特地需要的人,而不是300多封的无差别发送。
MKN也需要数码转型。
▪️▪️▪️▪️▪️▪️▪️▪️▪️▪️▪️▪️
➋.#柔佛为何进不了Fasa2
昨天有人PM问我,KL、Selangor都Fasa2了,为什么Johor还在Fasa1啊。不是说疫苗都打了吗?
虽然接种率提高,柔佛州和吉打无法进入国家复苏计划Fasa2,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ICU和重症者依然很高。停留在Fasa1也不是什么坏事,君不见许多地方太仓促晋升,结果现在病例还压不下来。
但,对经济领域来说,确实是很大的伤害。见到其他州属的同行都恢复了,我还在痴痴等。
▪️▪️▪️▪️▪️▪️▪️▪️▪️▪️▪️▪️
➌. #冠病康复后再进ICU
虽然现在接近99%的COVID-19病患,都是轻症,很多都康复。但现在出现“长期冠病”患者的人数,越来越多。
有不少新冠患者在康复后,又因为肺部发炎或组织性肺炎,再度送院治疗,甚至要送入加护病房(ICU)中。
这类病患,被称作Long COVID。
主要是因为,肺部在感染期间,曾发炎或损伤,留下了疤痕,导致发生组织性肺炎。如果肺部再次感染,情况会更加严重。
吃饱睡好,休息运动,这是维持健康的不二法门。
▪️▪️▪️▪️▪️▪️▪️▪️▪️▪️▪️▪️
➍. #中秋佳节
早安你好,今天会更好,我是小马。来跟我打声招呼吧👋
我上次回乡,就是中秋节。记得那时候是带着月饼,回家和亲人吃团圆饭。那时候是想,接下来应该都可以一直回家看父母了。没想到,这么一耗,就是整整一年的时间没回家,孩子也一年没见到他们的爷爷阿嬷。
昨天看到雪兰莪州1000多宗,是振奋的,我真心希望疫情赶快压下来,好让家人团聚。再好的生活与成就,若无法亲自与家人分享,都是白做。
大家,#中秋节快乐。
▫▫▫▫▫▫
#看完记得帮我LIKE和SHARE #感恩
#看到来说声 #早安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港。故 konggu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他們絞盡腦汁賺錢,與家人關係疏遠……」10歲的小天賜乖巧地在家跟媽媽朗讀課文,見天賜媽的笑容,相信她對兒子相當滿意。他們家不是很大,裝潢亦十分簡單,但對兩母子而言已是安樂窩。平凡的幸福對他們來說,尤其是在天賜媽眼中已算是奢侈,因為她差點兒失去自己的寶貝兒子。 天賜現時精靈活潑,難以想像他剛從鬼門...
入icu原因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醫院裡的臨床營養師都在做什麼? ]
經營營養麵包這麼久了,好像還沒跟麵粉分享過醫院的營養師都在做什麼!到去年四月離開臺大以前,我在臨床工作了七年,不算很長但也不短,對於臨床營養師的工作內容還算熟悉。因為很多人都很好奇臨床營養師在做什麼(我覺得連我爸媽都不知道我到底在醫院做什麼🤣),所以決定今天來為大家講述這個故事。(Will上身!?)(有看過X調查的就會懂)(我好宅)
很多人以為醫院的營養師就只要看門診,其實門診只占醫院營養師工作的一小個部分。當初一個禮拜的五個工作天裡面,我只有兩個門診,星期一上午是自己的營養門診,星期三上午是慢性腎臟病門診。
在臨床占最大工作時間的其實是顧病房。一開始進醫院時因為人力不足,我最高紀錄曾經同時照顧10個病房,總共250床左右,到後來人力比較增加之後,下降到120-150床左右(看留言發現有人誤解,這邊解釋一下,一個病房指的不是一個"房間",像復健科病房我們統稱為一個病房,但一個復健科病房裡面會有20-25個房間,每個房間裡面有2-4床不等)。
根據我的工作紀錄(當時每天都要寫報表),自己平均一天看15-20個病人,這個數字看起來不多,但是營養師衛教病人的時間通常都是一個人30分鐘起跳(以前常常被病人盧到一個多小時🤣),而且這還不包含查資料的時間。在衛教一個病人之前,需要查好病人的病史、用藥、這次入院的原因等等(還是菜鳥的時候,一個病人的資料查一個小時我都還不敢上去病房面對他🤣),保守估計這七年接觸過的個案至少有2萬個以上。
以門診為例,一個門診就三個小時,我的門診到後期常常掛號到10個以上,一個病患初診要通常30分鐘起跳、複診20分鐘起跳,10個病人跟醫師的門診比起來雖然超少,但就會弄到下午診的營養師都來了還沒離開診間,也沒有時間上廁所。
我照顧過的病房包括:復健科病房、內科ICU、創傷醫學病房、綜合病房、婦科病房(以婦科癌症為主)、產科病房、老年醫學病房等等。因為每一科的專業都不一樣,營養師又不像醫師在訓練過程中就會分科,所以每接到一個新的病房都是一個新的挑戰。
除了臨床之外,也要接觸社區營養。前東家以前有一個很有名的活動叫做午餐的約會,每個月會辦一次,由營養師選定一個主題(比如胃食道逆流),設計一套相關的菜單,邀請專科醫師來擔任講師,在星期六的中午讓報名的民眾可以邊吃營養師設計、師傅做出來的午餐,邊聽醫師以及營養師的演講。
除上述工作之外,還有幫醫師護理師上課、做臨床研究、舉辦各種記者會、帶暑期減重班、出書、帶實習生、拍衛教影片、民眾衛教講座、Case report、Seminar、假日值班等等,我甚至還幫部門設計過商品的包裝...
N年前我還是大學生,在醫院實習的時候,結業式上主任問了一個問題:"實習完以後會想來醫院當營養師的請舉手!"我當初是同一梯次裡面把手舉最高的那個🤣🤣🤣
後來很幸運如願進入同一所醫學中心當營養師,每批次的實習生在結業式仍然會被主任問到這個問題。然而隨著一年一年的過去,舉手的學生越來越少,甚至整批學生可能只有1-3個舉手,因為醫院的營養師真的是個工作量跟薪水不成比例的工作。曾經有護理師私下跟我講想考營養師,但聽了我的薪水以後就打消念頭了🤣
其實我至今仍然很喜歡醫院的臨床工作,雖然最後選擇了離開,不過為了寫這篇文章翻找以前的照片時,也勾起我滿滿的回憶。我在醫院認識了非常多優秀的醫療人員,到現在他們也都還用各種方式支持著我,所有的過去都成為了讓我成長的養分,現在支持著我的麵粉也是🥰
現在走入診所,營養麵包仍然會以營養師的身分繼續努力下去。也請麵粉們繼續支持我喔!😘
#臨床營養師在做什麼 #營養麵包 #呂孟凡營養師
入icu原因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成人接種 Janssen(Johnson & Johnson)和 mRNA(Pfizer-BioNTech 和 Moderna)COVID-19疫苗的不良事件報告:來自疫苗諮詢委員會的最新消息—美國,2021年7月】
2020年12月,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核准輝瑞-BioNTech和Moderna COVID-19 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EUA),並於2021年2月,核准Janssen (Johnson & Johnson) COVID-19疫苗的EUA。
目前Pfizer-BioNTech被授權並建議使用於12 歲以上的人,Moderna和Janssen則被授權使用於18歲以上的人。Pfizer-BioNTech和Moderna疫苗都是屬於mRNA疫苗,需要施打2 劑,而Janssen COVID-19疫苗是重組腺病毒載體疫苗,只需施打單劑。
截至2021年7月22日為止,美國有1.87億人至少接種了1劑COVID-19 疫苗;從安全監測系統發現,COVID-19疫苗接種後的嚴重不良事件很少見。
目前已經報告三種與施打COVID-19 疫苗有時序關聯的疾病。其中兩種(血栓形成與血小板減少綜合徵 [TTS],一種以靜脈或動脈血栓形成和血小板減少為特徵的罕見綜合徵,以及吉蘭-巴雷綜合徵 [GBS],一種罕見的以上行性無力和癱瘓為特徵的自身免疫性神經系統疾病)發生在接種 Janssen COVID-19疫苗後。
接種Pfizer-BioNTech或 Moderna COVID-19 mRNA疫苗,特別是在第二劑後,則有發生心肌炎的報告。 ACIP為此已經召開了3次會議,審查與這些嚴重不良事件報告相關的數據,並全面評估施打這些疫苗相關的益處和風險。
在 2021年7月的最近一次會議上,ACIP確定,總體而言,COVID-19 疫苗接種在預防 COVID-19發病率和死亡率方面的益處超過18歲以上成年人發生這些罕見嚴重不良事件的風險;這種利益和風險的平衡因年齡和性別而異。ACIP仍繼續建議所有12歲以上人群接種COVID-19疫苗。同時CDC和FDA繼續密切監測嚴重不良事件的報告,並將向 ACIP提交任何其他數據以供考慮。
吉蘭-巴雷綜合徵(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是一種罕見的神經系統疾病,其特徵是急性或亞急性發作的四肢或受腦神經支配的肌肉無力。實驗室檢查結果顯示腦脊髓液蛋白增加,細胞數量正常;臨床表現和嚴重程度各不相同。
男性多於女性,發病率隨年齡增加;美國每年報告3,000-6,000例GBS病例。患者可能需要住加護病房(ICU)並使用呼吸器治療;儘管大多數患者會康復,但GBS也可導致永久性癱瘓或死亡。
迄今為止,在 mRNA COVID-19 疫苗接種後未檢測到GBS或TTS風險增加,在 Janssen COVID-19 疫苗接種後未檢測到心肌炎風險增加。18 歲以下的人不包括在此次ACIP的風險評估中。
ACIP使用與之前描述的方法類似的方法,以疫苗接種的效益(COVID-19 病例數和預防嚴重疾病)與風險(GBS、TTS 和 心肌炎)評估成人接種COVID-19疫苗的效益-風險平衡。根據 2021年6月13日至19日這一周的比率,評估了每百萬劑疫苗接種的益處,包括:
(1) 預防 COVID-19 病例。
(2) 預防 COVID-19 住院。
(3) 預防 COVID-19入加護病房和死亡。
■對Janssen COVID-19疫苗接種評估的風險是:
(1) 至2021年6月30日,在接種Janssen COVID-19 疫苗後42天內每百萬劑報告給 VAERS的GBS患者人數。
(2) 至2021年7月8日,在接種Janssen COVID-19 疫苗後每百萬劑報告給 VAERS的TTS患者人數。
mRNA COVID-19 疫苗接種的風險為評估在施打第2劑疫苗後每百萬劑向VAERS報告的心肌炎患者人數。每個效益-風險評估均按年齡組(18-29、30-49、50-64 和 65 歲以上)和性別進行分層。
Janssen COVID-19 疫苗分析根據假設疫苗在預防嚴重後果方面的有效性為90%以及在120天內預防 COVID-19病例的疫苗有效性為66%。mRNA疫苗分析根據假設疫苗在預防嚴重預後和預防COVID-19病例的有效性為95%,為期120天。
同時也使用全國 COVID-19 疫苗接種數據,按性別和年齡計算總體和亞組之間每百萬次接種疫苗的粗報告率。另外包括已完成病歷審查確認,通報至疫苗安全數據鏈 (VSD)中的GBS發生率,也提交給 ACIP審查。
■GBS:截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美國已向 18 歲以上人群接種了約 1260 萬劑Janssen COVID-19 疫苗。在 VAERS資料中,2021 年 2 月 27 日至 6 月 30 日期間收到了 100 份 Janssen COVID-19 疫苗接種後GBS的報告。
患者的中位年齡為 57 歲(從 24至76歲);61 (61%) 名男性;從接種疫苗到出現症狀的中位間隔為 13 天(0至75 天)。95名 (95%) GBS 的患者住院,10 名 (10%) 入住 ICU。
這些患者中有98人(98%) 在接種疫苗後42天內發病。截至最近一次回訪,有一名患者死亡。GBS 報告率為每百萬劑 Janssen COVID-19 疫苗有 7.8 例。在按性別和年齡劃分的亞組中,50-64 歲男性的報告率最高,每百萬劑 Janssen COVID-19 疫苗有15.6 例。
■TTS:截至 2021 年 7 月 8 日,在接種疫苗後 15 天內向 VAERS 報告的 38 例 TTS 符合病例定義,也由CDC 和 FDA 的醫師審查員的確認,並由包括血液學家在內的調查員進行了審查。
其中四名患者死亡。總體 TTS 報告率為每百萬劑Janssen COVID-19 疫苗有3.0例。在按性別和年齡劃分的亞組中,30-49 歲女性的報告率最高(每百萬劑有 8.8 例 TTS)。
■心肌炎:截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美國已向 18 歲以上的人接種了大約 1.41 億劑第二劑 mRNA COVID-19 疫苗。在 VAERS資料中,收到 497 份 18 歲以上人群在接種第二劑 mRNA COVID-19 疫苗後出現心肌炎的報告。
成人心肌炎的總體報告率為每百萬劑mRNA疫苗有3.5 例。在按年齡和性別進行的亞組分析中,18-29 歲男性的報告率最高(每百萬次第二劑疫苗有24.3 例)。沒有心肌炎相關的死亡發生。
估計效益(預防 COVID-19 疾病和相關住院、入ICU 和死亡)超過了風險(疫苗接種後 GBS、TTS 和心肌炎的預期病例)。例如:與14-17例 GBS 病例和 1-2例TTS 病例相比,每百萬劑Janssen COVID-19 疫苗可以預防50-64 歲男性1,800 人住院、480人入 ICU 和 140 例死於 COVID-19。
然而,收益和風險的平衡因年齡和性別而異,因為每個嚴重不良事件的病例主要發生在特定的年齡和性別亞組中(GBS 主要為 50-64 歲的男性;TTS 為 30-49 歲的女性;心肌炎是18-29 歲的男性)。
■根據對現有數據的全面審查,當SARS-CoV-2病毒在美國持續傳播的背景下,截至 2021 年 7 月,ACIP 得出結論:
(1) Janssen COVID-19 疫苗或 mRNA COVID-19 疫苗建議的年齡層接種疫苗的好處超過接種疫苗的風險,包括 Janssen COVID-19 疫苗接種後的 GBS 和 TTS 風險,或 mRNA COVID-19 疫苗接種後的心肌炎風險。
(2) 對 COVID-19 疫苗接種後嚴重不良事件的持續安全監測非常重要。
(3) 應將這些潛在危害和 COVID-19 疫苗的使用告知提供者和一般大眾。
該分析還不包括疫苗預防感染 COVID-19 後疾病的潛在益處,或 120 天之後可能持續的益處;由於這些原因,COVID-19 疫苗接種的好處可能被低估了...完整轉譯文章,詳連結:http://forum.nhri.org.tw/covid19/virus/j_translate/j2696/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齊嘉鈺醫師摘要整理)
📋 (CDC)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 (MMWR) - 2021-08-13
Use of COVID-19 Vaccines After Reports of Adverse Events Among Adult Recipients of Janssen (Johnson & Johnson) and mRNA COVID-19 Vaccines (Pfizer-BioNTech and Moderna): Update from 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 - United States, July 2021
■ Author:Hannah G Rosenblum, Stephen C Hadler, Danielle Moulia, et al.
■ Link:https://www.cdc.gov/mmwr/volumes/70/wr/mm7032e4.htm?s_cid=mm7032e4_w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 COVID-19學術資源-轉譯文章 - 2021/08/24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疾病管制署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入icu原因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他們絞盡腦汁賺錢,與家人關係疏遠……」10歲的小天賜乖巧地在家跟媽媽朗讀課文,見天賜媽的笑容,相信她對兒子相當滿意。他們家不是很大,裝潢亦十分簡單,但對兩母子而言已是安樂窩。平凡的幸福對他們來說,尤其是在天賜媽眼中已算是奢侈,因為她差點兒失去自己的寶貝兒子。
天賜現時精靈活潑,難以想像他剛從鬼門關幸存,他去年患上急性淋巴白血病,一度要進入深切治療部,令天賜媽萬念俱灰,「(當時)我知道捱過這呢關就真係好大幸啦,因為ICU(深切治療部)主管話,60%病童就係因為感染就咁離世。」天賜媽當時已做好最壞打算,「如果上天真係咁殘忍要帶走佢,依家白血病嘅研究又係咁少嘅,我都願意將佢捐出去做大體老師。」
幸而天賜就像他的名字般,得到上天的眷顧,成功戰勝病魔留得住性命,可是不等於一切都已經解決,「之後情況雖然是樂觀,但都仲係要坐輪椅,好似一個六個月大嘅BB咁,坐都坐唔穩」。單單是兒子虛弱的身體狀況都足夠令天賜媽感到痛心,加上她身體都有很多地方不適,「又血壓高、又青光眼,腰椎又退化,成身麻痹,感覺好辛苦,但為咗天賜我都要撐落去。」
為了一口氣撐下去,鬥志雖是可嘉,但自己的身體欠佳下要頻繁地往來醫院照顧兒子,令天賜媽疲於奔命。幸好身邊有不少有心人幫助,她從醫務社工得知香港麥當勞叔叔之家,「就係專門為病童家長而設嘅,可以過嚟呢邊煮飯、煲湯,又有車接送(往返醫院)」,令天賜媽得到喘息的空間,「喺你最危急嘅時間、最密集返醫院嘅時間,(香港)麥當勞叔叔之家就助你一把。」
除了現實的便利,旁人的協助也紓緩了天賜媽的巨大的壓力。「義工、姑娘、醫院的牧師都幫我哋好多,送心意卡畀我哋,希望我哋有一個信念向好方面諗,畀正能量我哋,我覺得心靈嘅安慰是需要嘅」,香港麥當勞叔叔之家也有不少義工服務,令天賜媽及其他家長感到支持及溫暖。
在家舍的其他家長也是令天賜媽堅強的力量,「大家互相扶持,同路人就知道同路人嘅心聲」,原因是大家都知道康復路上的艱辛,行過來並不容易。「無同路人嘅分享,就會向壞方面諗,但有同路人經歷,話你聽路係咁行,就會有心理準備,鬥志都會多啲。」
在旁人的支持鼓勵下,加上自己的堅毅,一家人總算挨過最苦的日子,天賜也逐漸康復,現時進入維持治療的第二部分,他們也是時候離開家舍搬回家中,「返去係高興嘅,但總有啲唔捨得,唔捨得嗰邊嘅姑娘、義工。」
香港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總幹事黃婷婷,在天賜媽母子離開前也特意探訪,對他們可以安然度過難關感到鼓舞及高興,「小朋友突然患重病對一個家庭嚟講係巨變,我好很慶幸可以幫到好似天賜同佢他媽媽嘅家庭,見到佢哋能夠完成療程、一家人返屋企係最鼓舞。」黃婷婷也祝福天賜媽母子回家後一切順利,「都希望前面嘅路,我哋大家都可以繼續支持佢哋。」
天賜媽也不忘旁人在自己逆境時的幫助,「經過呢一年生離死別,我見到我哋有事嗰陣,我哋唔識嘅人都嚟幫我哋,我哋係好感謝」,她也說未來自己有空時,可以回家舍做義工,為其他同路人打打氣,「大家都加油,人生有好多挑戰,有咩事都一定要出聲,好多人都好樂意幫我哋。」
見到兒子健康,天賜媽神情盡是苦盡甘來的喜悅,「最重要係個仔好返,佢可以返學係最開心,見到佢一日比一日強壯係感恩。」天賜學業上非常勤力,繪畫也有天分,天賜媽對兒子未來可有期望?「佢健康快樂就可以啦,我都唔期望佢要做咩,只要佢他開心嘅我都支持佢去做。」
入icu原因 在 ERNEST案內所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想和我一樣30天升10000訂閱:http://goo.gl/zNT6Ck
港日Talk:香港有人自殺?關我鬼事?
自殺問題
日本和香港同樣有自殺問題,日本的香港留學生,我決定分享多點日本和香港都值得關注的事情和有趣的事情。
之前香港有一單新聞被好多人喺Facebook係咁share,都引起咗唔少嘅討論-就係教育局副局長個仔自殺嘅呢單新聞。係,呢單嘢係過咗好耐,但你聽我講埋先。好喇,總之因為呢單嘢事主個阿媽係教育局副局長,所以突然間好多人就出嚟紛紛討論,而我講嘅好多人入面有啲人係咁㗎:
嗱嗱嗱,你地唔好對號入座呀!我知道有好多人都好貼地咁討論呢單嘢㗎!而睇到呢度有啲人可能會話我,挑又想借政治上位呀嘛?你唔好咁敏感先,邊邊都未hi到,我地就一於唔講政治講下時事!
香港由2015年9月1號開學日開始發生學生連續自殺事件
2015年-12單;上年總共38單;今年到現時唯止-19單,即係由2015到而家喺香港有超過70個學生自殺,亦即係話每年有超過23個學生自殺死亡。
23個人死代表啲咩?
一場足球比賽兩邊嘅出場球員全部死哂;音樂節入面起碼5隊band嘅死亡;亦都可以係一班學生嘅全班人數。
其實唔講到數字,好多人都會唔醒覺有問題出現:
喺日本,由40年前開始每年自殺人數超過2萬人,上年20歲以下嘅自殺人數接近500,而每年18歲以下嘅自殺人數大概3-400。一本叫『不登校新聞』入面嘅編輯長提及過大多數學校都會隱瞞欺凌事件,小朋友都唔敢話比大人知,其中原因係唔想比大人知道佢地受緊苦。尤其係呢個智能手機時代,學生斯凌已經可以去到用LINE集體恐嚇同學,例如同被欺凌嘅人講:「你聽日唔好返學呀」「快啲去死啦」等等。
自殺本身就係一個問題,而問題嘅背後總有原因
喺日本有一個現象叫「9月1日問題」:
就係4月開始嘅春學期唔少學生因為成績唔好或者係因為被人排斥同欺凌而令到佢地喺9月1日自殺,即係暑假完結之後嘅開學日。
日本有呢個問題,相信無人想見到自殺問題喺香港惡化。潘匡仁自殺呢件事好多人都將焦點放喺佢呀媽度,而忽略事主尋死嘅其他原因。例如香港同日本嘅學生自殺其中一個原因係學業問題,而喺香港好多人會集中喺家長要點點點,教育制度要點點點,但好少人會將重點擺返喺學生度,去講點樣去關心多啲受壓嘅學生,或者係點樣教導學生去關心多啲所謂嘅「邊緣人」。
當我地睇嘢嘅角度只放於一點,有其他更值得正視嘅問題會被忽略。例如由一開始媒體將標題定為「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長子 擎天半島墮樓亡」令大家都將重點放咗係事主呀媽到但其實事主嘅自殺原因先係重點。潘匡仁因為三項鐵人賽嘅意外頭骨碎裂,經歷咗一個月喺ICU嘅搶救雖然死過翻生但係因為創傷後遺症而有抑鬱,最後因為抑鬱病惡化自尋短見。好大家可以話佢呀媽有責任,但只談死者自殺,我地係咪都應該放重係點樣關心抑鬱症病人到呢?再者講到自殺問題,點樣關心多啲學生係咪先係重點呢?有時候當我地轉換一下視角去睇呢個世界,其實會發現喺自己崗位盡力去關心同解決唔同嘅問題先係我地應該做嘅嘢,而唔係乜都唔做盲目地去批評呢個世界。
我知道我嘅觀眾有唔少係學生,呢條片入面嘅嘢如果你地啱啱先知嘅請大家嘗試去關心多啲唔同嘅人,陳奕迅有首歌叫Shall We Talk,係林夕喺自己有焦慮症嘅時候寫,講人與人之間嘅溝通好重要,試下專心聽下呢首歌,再試下細心留意身邊嘅人,你會發現即使有人遇到好大困難,只要你肯同佢地傾下計,關心佢地,你已經救返唔少人。
時事又好政治又好,都係呢個世界比唔同事物嘅一啲稱呼,只要我地一日唔麻木,所有我們見到感覺到嘅事都唔會係關我鬼事㗎。
之後我都會以唔同嘅主題去講下港日文化,如果你中意嘅就記得Like同Share之後㩒埋個subscribe制喇,同埋響埋個噹噹。我地下條片見!
【未成年勿入?】原來日本超商這樣賣A書?!
https://youtu.be/ks52E2PNuKc
一講起香港,日本人會諗起咩?
https://youtu.be/6GGOHzj6HWI
【日本不可不知】小心!可能你已經在日本成為怪人!
https://youtu.be/DDqL46Fx7HY
想留意更多我的動態,記得緊貼DuoCRAZY #tokyo
DuoCRAZY #tokyo社交平台:
DuoCRAZY #tokyo channel:
https://www.facebook.com/DuoCRAZYTokyo/
Ernest DoCRAZY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ErnestDoCRAZY/
Ernes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ernest_pch/
Wing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ing_chan_/
入icu原因 在 Icu醫生陳志金 的推薦與評價
【ICU醫生陳志金】粉專剛剛突破80000(八萬)人了! ... 的病人,也沒有開不完的手術,這當然是加護病房醫師 的特色。 ... 志從醫,希望找到母親離世的原因。 ... <看更多>
入icu原因 在 新冠肺炎確診者點解要入ICU 深切治療部同一般病房大不同 ... 的推薦與評價
新冠病毒入ICU插喉患者死亡率達3成高流感一倍!深切治療科係獨立專科護士 ... 肺癌佔26%香港癌症死亡個案一原因成頭號殺手!單孔微創手術康復快3日可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