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師:年幼受虐,未來恐造成永久性創傷!】
台中市3歲男童長期遭親生父母虐待,以衣架毆打,氣球繩綑綁手腕至流血,洗澡時遭蓮蓬頭毆打、頭撞洗手台等,去年11月被送醫已無心跳,台中地檢署依凌虐幼童致死等罪,起訴男童父母。檢察官感嘆「當男童終於獲得醫師治療機會時,已成為冰冷遺體」。
(資料來源:【註1】)
近年兒少遭受照顧者不當管教或身心虐待事件頻傳,台南市政府社會局家防中心統計發現,去年台南市家庭內兒少保護案件通報案件共1628件,其中有將近9成的施虐者是直系親屬,包含父母或祖父母;其中:
■ 5成1的施虐者:習於體罰或不當管教
■ 3成5的施虐者:具負向情緒行為特質
■ 3成1的施虐者:缺乏親職教育知識
凸顯親職教育需有效強化,才能預防兒少虐待事件的發生。(資料來源:【註2】)
■兒童虐待,明顯與一般管教不同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全觀式社區預防暨心理健康中心 - 周庭筠 臨床心理師」指出:兒童虐待,明顯與一般管教不同。它是大人有意對兒童進行重複、持續性的傷害,包含身體虐待(毆打、燙傷、摔推等)、性虐待(亂倫、猥褻、強暴等)、精神虐待(冷漠、恐嚇、批評、藐視和威脅等)、嚴重疏忽(未能適當照顧兒童飲食、營養、健康、教育等)以及遺棄。
■小小孩無法自行求救,發現時大多已造成極大的心理創傷
周庭筠心理師說,施虐者通常會有些特質或環境狀況,例如:情緒控管不佳、生活壓力大(經濟困難、施虐、婚姻失調)、小時候亦為受虐兒童,或是相信身體處罰是正當的教養方式等;這些個人與環境的因素,讓他們面對孩子時,選擇採取了虐待和傷害的方式。
但遺憾的是,這卻使得兒童心中產生了自我懷疑與嚴重創傷,並對自己、他人、環境缺乏自信和退縮。其實,這樣毫無反抗能力的孩子,往往無法求救,都是等到受虐被發現或通報時,但大多已長期處於極大的生理與心理創傷中。
受虐的孩子除了身體的傷害,心理上也容易出現嚴重的情緒困擾與創傷反應:
1.出現焦慮、恐懼、冷漠、罪惡感、內咎、混亂等情緒。
2.有退縮、壓抑、依賴、逆來順受、酗酒與服用藥物以及反覆不定等行為。
3.產生過於悲觀、低自尊、自責、自傷、自暴自棄等想法。
4.可能引發精神恍惚、焦慮症等心理疾病。
5.出現對於施虐者的依戀與認同。
(資料來源:【註3】)
■【兒童期負面經驗(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
美國在1990由一位內科醫師Felitti在進行肥胖研究時,發現童年早期不良經驗(例如:身體虐待、心理虐待、性虐待)與成年期的各種身心狀況有關連,例如:飲酒、藥癮、肥胖症、高血壓、憂鬱症、自殺傾向、性傳染病、癌症或是心血管等疾病(Dube, Anda, Felitti,2001)。
Karevold, Røysamb, Ystrom & Mathiesen等人(2009)在為期11年的長期縱貫性研究也發現,長期暴露在不利環境下的兒童,在青少年時期容易出現焦慮和憂鬱症狀,且兒童早期負向經驗與成年期的精神疾病也有關聯(Widom,2000)。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可以知道童年負向經驗對於個人成長中的身心發展、腦心智功能、行為表現都有長遠的影響,因此若是能在早期給予受虐兒童生理、心理、社會協助,運用大腦本身的神經可塑性進行大腦功能的復原,則有助於改善受虐兒童未來的生活樣貌。(資料來源:【註4】)
【Reference】
Dube, S. R., Anda, R.F., Felitti, V. J., Chapman, D. P., Williamson, D. F.,
& Giles, W. H. (2001). Childhood abuse, household dysfunction, and
the risk of attempted suicide throughout the life span findings from the
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Study. JAMA, 286 (24), 3089-3096.
Karevold, E., Røysamb, E., Ystrom, E., & Mathiesen, K. S., (2009).
Predictors and pathways from infancy to symptom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early adolescence.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45 (4),1051.
Widom, C. S. (2000). Childhood victimization: Early adversity,
laterpsychopathology. National Institute of Justice Journal, 242, 3-9.
1. 來源
➤➤資料
∎【註1】:
2020/04/23 - 中央社新聞粉絲團「衣架毆打氣球繩綑綁雙手 3歲童遭親生父母虐死」:https://bit.ly/2DE2uC8
∎【註2】:
2020/08/11 - 中時新聞網 - 「南市去年1628件兒少通報案 9成施虐者是直系親屬」:https://bit.ly/3bAuaUN
∎【註3】:
嬰兒與母親 懷孕生產育兒情報 「2歲男童被父母虐打致死!心理師:年幼受虐,未來恐造成永久性創傷!」:https://bit.ly/2QZSjuP
∎【註4】: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出版品「兒虐議題之教育推廣與提升警政人員專業兒保效能」:https://bit.ly/2QZ9xIr
➤➤照片
∎ Pexels免費圖庫相片
(哭泣男孩-圖片)(Pexels)攝影師Kat Jayne:https://bit.ly/2GyzHjn
(哭泣男孩-圖片)(Pexels)連結:https://bit.ly/322egQ7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兒虐 #兒童虐待 #兒童期負面經驗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內科醫師 特質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世人對失智恐懼僅次於癌症】
「我寧願自己得到的是癌症,而非阿茲海默症。」這是電影《我想念我自己(Still Alice)》劇中,一句令人感傷的對白。
台灣失智症協會祕書長湯麗玉說,失智症是美國的第六大死因,估計65歲以上長者,有1/3過世時,患有阿茲海默症或其他失智症。但台灣的十大死因分析(註1: 【106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失智一直沒被列入。2014年6月美國失智症協會公布一項跨國研究,抽樣調查全球12個國家、約6000名民眾對失智症的看法。
【你最害怕罹患的疾病是什麼?】
結果「失智症」高居第二位(23%),僅次於癌症。英國、加拿大和日本,約有三成民眾害怕自己的伴侶會罹患失智症。
【擔不擔心自己有一天會得到失智症?】
結果近七成(69%)的民眾擔心,比例很高。而家人或周遭親朋好友有罹患失智症的比例,已占二成五,並不低。
「失智」是大腦功能退化的疾病,從輕微、中度到重度的病程演變長達十多年,但因常遭誤解為是一般的老化現象而被忽略,以致不少人就醫時都是中重度以上,錯過延緩惡化時機。
【老番癲、痴呆、失智症】
早年不少國人更把失智患者視為「老番癲」、「痴呆」。1990年「陽明大學神經學科教授 劉秀枝」以問卷方式詢問一般民眾,覺得用「失智症」還是「痴呆症」較妥,結果多數人認為痴呆有罵人的意味,對長者不敬,從此才正名為「失智症」。
【失智症求診】
「台北榮總精神部主治醫師 蔡佳芬」說,先進國家的失智症病人都會先求診精神科或神經內科,但在台灣,很多病人和家屬對精神科有成見,造成晚期才來。以榮總系統為例,20多年前「精神科」跟「神經科」是同一科,就叫「精神神經科」,之後因醫學專科化,才愈分愈細,但像「失智症」和「妥瑞氏症」,有心理、也有腦神經問題,如果分開求診,其實並不完美。
蔡佳芬 醫師建議民眾,可參考「台灣失智症協會」推薦的失智症診療醫師名單,其中都是有失智症診療經驗的精神科和神經內科醫師。
【同住家人的關懷是失智良藥】
至於哪一種照顧方式,對失智患者最好?有近五成四的人選擇由同住家人照顧,其他依序為由安養機構照顧、請居家服務或看護等。至於家人或親朋好友家中已有失智患者,目前也是由同住家人照顧比例最高(51.8%),其次為聘雇外籍看護、由安養機構照顧等。
「照顧者要知道哪裡有社會資源,也要接受衛教,不能跟著患者一起驚慌,一定要先照顧好自己。」面對失智海嘯,這是台灣失智症協會和醫師群的共同叮嚀。(照片/資料來源: (健康遠見)「七成民眾怕失智,相關認知卻不及格」: http://bit.ly/2PsrVYK )
註1: (衛生福利部)「106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https://www.mohw.gov.tw/cp-3795-41794-1.html
106年十大死因依序為(1)惡性腫瘤(癌症)(2)心臟疾病(3)肺炎(4)腦血管疾病(5)糖尿病(6)事故傷害(7)慢性下呼吸道疾病(8)高血壓性疾病(9)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10)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Reference】
➤(論壇2019年議題介紹)「人口高齡化與社會福利-社會投資的反思」簡介
➤議題召集人:施世駿教授
➤自從政治民主化以後,台灣走上福利擴張的道路,具備媲美西方福利國家的所有特質;不但在給付上大幅提高,制度上也涵蓋所有人口群體,成為東亞新興福利國家的代表。在經歷制度完善的階段同時,東亞福利國家卻也開始面臨新的挑戰,主要是內在人口結構的老化、外在全球化所帶來的勞動市場結構轉型,以及伴隨而來的新社會風險議題,從而出現制度調適的壓力。人口老化直接帶來三個問題,第一是勞動力的不足;第二是社會安全體系難以為繼;第三是長期照顧工作的能量不足。人口高齡化反映舊有的台灣社會結構已經無法面對新的社會情勢,必須在制度面及社會價值面進行根本改變,將社會政策思維從傳統的待遇給付轉移到人力資本投資,並且顧慮到不同性別、家庭形態、世代之間的負擔平衡,以因應此一本質的變化。
1.來源:
➤➤資料 / 照片 來源:
∎ (健康遠見 - 對身體好!)「七成民眾怕失智,相關認知卻不及格」: http://bit.ly/2PsrVYK
∎(衛生福利部)「106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 http://bit.ly/2GEuXpV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forum.nhri.org.tw/forum/book/
3.【購買資訊】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http://book.nhri.org.tw )
∎ 國家書店(https://goo.gl/jweQNK )
∎ 五南圖書 教育/傳播網 (https://goo.gl/NCt2n5 )
(更多論壇出版品詳-- http://book.nhri.org.tw/ )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保署 #中央健康保險署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失智症 #阿茲海默症 #妥瑞氏症 #台灣失智症協會 #湯麗玉 #老番癲 #痴呆 #陽明大學 #劉秀枝 #台北榮總精神部 #蔡佳芬 #精神科 #神經內科 #精神神經科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台灣失智症協會Taiwan Alzheimer's Disease Association
國立陽明大學 National Yang-Ming University神經學科
台北榮民總醫院Taipei Veterans General Hospital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 (台灣) / 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內科醫師 特質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世人對失智恐懼僅次於癌症】
「我寧願自己得到的是癌症,而非阿茲海默症。」這是電影《我想念我自己(Still Alice)》劇中,一句令人感傷的對白。
台灣失智症協會祕書長湯麗玉說,失智症是美國的第六大死因,估計65歲以上長者,有1/3過世時,患有阿茲海默症或其他失智症。但台灣的十大死因分析(註1: 【106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失智一直沒被列入。2014年6月美國失智症協會公布一項跨國研究,抽樣調查全球12個國家、約6000名民眾對失智症的看法。
【你最害怕罹患的疾病是什麼?】
結果「失智症」高居第二位(23%),僅次於癌症。英國、加拿大和日本,約有三成民眾害怕自己的伴侶會罹患失智症。
【擔不擔心自己有一天會得到失智症?】
結果近七成(69%)的民眾擔心,比例很高。而家人或周遭親朋好友有罹患失智症的比例,已占二成五,並不低。
「失智」是大腦功能退化的疾病,從輕微、中度到重度的病程演變長達十多年,但因常遭誤解為是一般的老化現象而被忽略,以致不少人就醫時都是中重度以上,錯過延緩惡化時機。
【老番癲、痴呆、失智症】
早年不少國人更把失智患者視為「老番癲」、「痴呆」。1990年「陽明大學神經學科教授 劉秀枝」以問卷方式詢問一般民眾,覺得用「失智症」還是「痴呆症」較妥,結果多數人認為痴呆有罵人的意味,對長者不敬,從此才正名為「失智症」。
【失智症求診】
「台北榮總精神部主治醫師 蔡佳芬」說,先進國家的失智症病人都會先求診精神科或神經內科,但在台灣,很多病人和家屬對精神科有成見,造成晚期才來。以榮總系統為例,20多年前「精神科」跟「神經科」是同一科,就叫「精神神經科」,之後因醫學專科化,才愈分愈細,但像「失智症」和「妥瑞氏症」,有心理、也有腦神經問題,如果分開求診,其實並不完美。
蔡佳芬 醫師建議民眾,可參考「台灣失智症協會」推薦的失智症診療醫師名單,其中都是有失智症診療經驗的精神科和神經內科醫師。
【同住家人的關懷是失智良藥】
至於哪一種照顧方式,對失智患者最好?有近五成四的人選擇由同住家人照顧,其他依序為由安養機構照顧、請居家服務或看護等。至於家人或親朋好友家中已有失智患者,目前也是由同住家人照顧比例最高(51.8%),其次為聘雇外籍看護、由安養機構照顧等。
「照顧者要知道哪裡有社會資源,也要接受衛教,不能跟著患者一起驚慌,一定要先照顧好自己。」面對失智海嘯,這是台灣失智症協會和醫師群的共同叮嚀。(照片/資料來源: (健康遠見)「七成民眾怕失智,相關認知卻不及格」: http://bit.ly/2PsrVYK )
註1: (衛生福利部)「106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https://www.mohw.gov.tw/cp-3795-41794-1.html
106年十大死因依序為(1)惡性腫瘤(癌症)(2)心臟疾病(3)肺炎(4)腦血管疾病(5)糖尿病(6)事故傷害(7)慢性下呼吸道疾病(8)高血壓性疾病(9)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10)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Reference】
➤(論壇2019年議題介紹)「人口高齡化與社會福利-社會投資的反思」簡介
➤議題召集人:施世駿教授
➤自從政治民主化以後,台灣走上福利擴張的道路,具備媲美西方福利國家的所有特質;不但在給付上大幅提高,制度上也涵蓋所有人口群體,成為東亞新興福利國家的代表。在經歷制度完善的階段同時,東亞福利國家卻也開始面臨新的挑戰,主要是內在人口結構的老化、外在全球化所帶來的勞動市場結構轉型,以及伴隨而來的新社會風險議題,從而出現制度調適的壓力。人口老化直接帶來三個問題,第一是勞動力的不足;第二是社會安全體系難以為繼;第三是長期照顧工作的能量不足。人口高齡化反映舊有的台灣社會結構已經無法面對新的社會情勢,必須在制度面及社會價值面進行根本改變,將社會政策思維從傳統的待遇給付轉移到人力資本投資,並且顧慮到不同性別、家庭形態、世代之間的負擔平衡,以因應此一本質的變化。
1.來源:
➤➤資料 / 照片 來源:
∎ (健康遠見 - 對身體好!)「七成民眾怕失智,相關認知卻不及格」: http://bit.ly/2PsrVYK
∎(衛生福利部)「106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 http://bit.ly/2GEuXpV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forum.nhri.org.tw/forum/book/
3.【購買資訊】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http://book.nhri.org.tw )
∎ 國家書店(https://goo.gl/jweQNK )
∎ 五南圖書 教育/傳播網 (https://goo.gl/NCt2n5 )
(更多論壇出版品詳-\-\ http://book.nhri.org.tw/ )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保署 #中央健康保險署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失智症 #阿茲海默症 #妥瑞氏症 #台灣失智症協會 #湯麗玉 #老番癲 #痴呆 #陽明大學 #劉秀枝 #台北榮總精神部 #蔡佳芬 #精神科 #神經內科 #精神神經科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台灣失智症協會Taiwan Alzheimer's Disease Association
國立陽明大學 National Yang-Ming University神經學科
台北榮民總醫院Taipei Veterans General Hospital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 (台灣) / 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