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Artqua 藝括藝術 的專業採訪報導。想閱讀更多關於藝術家的故事及藝術作品歡迎按讚追蹤藝括藝術FB專頁及官網⭐⭐⭐
以下文章內容節錄👇🏻👇🏻👇🏻
-
#藝術家生存指南
「當時展覽辦在查爾斯王子位在蘇格蘭的莊園,發生一個很有趣的事,就是以日月潭為主題的作品被王子收藏,那幅被收藏的作品是以日月潭為主題,描述小時候覺得外面的世界很大,對於方向和路徑常感到不知所措,只是跟著父母遊走,很像走在一個巨大的迷宮裡。」-張驊
張驊將記憶中的臺灣的元素融合在「波斯細密畫」,從一種厚實的藝術基礎上,逐漸開展出自己的繪畫語言。他運用畫筆反覆素描臺灣與英國兩地所見景物,層層疊加出奇特的植被、盛開的花朵、活躍的鳥獸動物、靜謐的山石等,構作成一座座介於現實與非現實之間的島嶼印象。
「我期待成為一個誠實的藝術家,用心體會事物,好讓畫面再純粹一點,情緒再集中一點。」張驊說。
-
#全文閱讀時間約7分鐘
🔍全文連結: https://www.artqua.com.tw/post/hua_chang
artqua 藝括,一個專注收集藝術家的平台
我們帶您閱讀各種有意思的藝術人物。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世界的盡頭,最終的隱喻〉全文連結: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918-culture-tenet-yee-geyan-review/ 全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超過8000字,本系列影片至少會有4集 ☞IG:https://www.instagram....
全文閱讀時間約7分鐘 在 古里奧 Coolio 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語音】只要十分鐘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懂什麼是「策略」了
#古里奧說:「古里奧是個活潑有趣的人」這句話我不會每天對你說,因為說了你們也不見得認同,但我會透過每天講笑話、開玩笑、朗誦段子等「手段」跟你們溝通,最後你們腦海中形成「古里奧是個活潑有趣的人」這個印象。那我的策略就被執行了。
—— 全文閱讀時間約 3 分鐘,語音約 13 分鐘 ——
我接觸過的同事、客戶、朋友,至少有 70% 不懂策略。這不奇怪,中文的「策略」是個專業名詞,很少在日常被使用,所以很多人不明白這個詞的意思。今天我們來聊聊策略。
英文 STARTEGY(策略)經常被日常使用,使用頻次之高,有時我寧願理解為「手段」,而不是「策略」。
比如:你跟閨蜜閒聊到自己男朋友還不打算結婚時,閨蜜會問你,那你有什麼 STRATEGY 嗎?她問的是:那你有什麼手段方法讓他馬上娶你嗎?這就是外國人眼裡的策略:「方法、方式、手段的綜合」。
你的回答可能會是:
・「我會威脅逼迫啊,如果他再不娶我,我就要跟他分手!」這是策略一。
・你也可能會說:「沒事,我就陪著他,等到他想結婚為止,我不著急。」這是策略二。
・你也可以發動所有親朋好友去跟這個男人遊說。這是策略三。
還有很多其他的方法,所以說,要達成結婚的目的有很多「策略」。
・你可能還會把第一種辦法跟第三種結合,一方面逼他說不娶就分手,一方面讓親戚朋友上前去勸說,這兩種方法的結合叫做策略四。它不是策略一加上策略三,它是自己獨特的策略,叫做策略四。
策略是達成目的的方法。但方法有很多種,要選最有效,風險性最低的方法,這需要花精力和心思,也是定一個策略考驗人的地方。
回到廣告營銷,#如果客戶的產品或品牌知名度很低,#沒人知道它,#那讓它被更多人知道的方法,#就是策略。
比如,
策略一,可以是購買大眾媒體廣告位,高頻次高密度的曝光;
策略二,請三五個一線明星在重大場合使用;
策略三,給每個小區的每個信箱塞一個贈品。
這些方法都可以讓很多人快速知道你的產品品牌,它們都是策略。當然你以上全部方法都用也是可以的,這是策略四。
〔- #策略不是推廣形式 -〕
我工作中經常發現,策略與推廣形式被混淆了。
比如,我們討論一個品牌不被消費者喜歡,急需提升品牌的喜好度,有人提出找 KOL 背書,我說:「這有風險,如果這個 KOL 本身喜愛度不高怎麼辦?或者他/她自己也出現信任危機,對品牌傷害更大。」對方想了想說:「那就拍網路視頻吧!講講我們的東西怎麼好,或者,也可以做個 H5,搞個小遊戲什麼的。」這就是把推廣形式和策略搞混的典型情況。
聽過一個有趣的案例,某日用品品牌曾經推出過一個創新性的馬桶清潔產品。這個產品的設計像一朵花,可以被粘貼在馬桶的內壁,每次沖水都會帶出香味,並且可以有效去污。上市半年竟然發現銷量緩慢下滑,市場部跑去市調,結果顯示很多使用過的人都不喜歡這個產品,並不願意推薦給其他人。
他們繼續詢問已經使用過的用戶,發現不喜歡這個產品的主要原因是,它無法徹底被用完,也就是說使用一兩個月之後,它會被消耗成一小塊粘粘的透明物體,繼續粘在馬桶內壁,如果不借助工具移除,它不會消失。這殘留既不雅觀也不好去除,所以很多消費者用了一次,就不想再用了。
要解決這個問題, 有很多策略。
最直白的是「把產品做好一些,重新投放市場。」可這樣做需要的費用非常高,前期的努力也都白費了;也許還可以通過降價,用廉價平衡產品的弱點;當然還可以徹底收回產品,如果長遠來說必輸,就沒必要繼續投入。
最後市場部用了個有趣的策略,他們研發了一個小小的工具,可以幫助消費者把產品粘貼上去,並在最後移除下來。這個小工具形狀像個迷你的自行車打氣筒,一端可以輔助粘貼,另一端有鏟子幫助移除。之後他們做了一大波的推廣,講的內容是:「只要買兩個產品,就可以獲贈這個小工具。」
最後投放的結果不重要,但這是解決「沒人喜歡」的問題的方法,這就是他們的策略 -「搭送小工具」,而圍繞這個策略,相關的推廣也做了電視、網路和其他媒體,推廣內容就是「搭送」。
反之,KOL 背書、網絡視頻、H5 小游戲,都是推廣形式,並不是達成推廣目的的策略。
要思考的是,為什麼這個品牌不被大家喜歡?是因為競品的市場活動太頻密被搶了勢頭?還是產品本身體驗並不完美,沒有累計很好的口碑?
#針對這些真實原因,#給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才是策略。
〔- #策略不是創意 -〕
還有常被搞混的是策略和創意。
當我們說到品牌溝通策略的時候,一定會對品牌進行定性,這包括:品牌是誰?品牌會對誰說話?品牌說話的主要原則和價值觀是什麼?他們為什麼要聽品牌的?你跟別的品牌不同之處在哪裡?
比如一個汽車品牌的溝通策略是:
它是一個中年男性;他認為男人的生活應該每一分鐘都過的有價值;他喜歡簡約並有質感的東西;他所要溝通的對像,就是一群對生活有追求的男性;告訴他們:我跟你們一樣,在追求每一分鐘的價值和質感。
當然這個品牌溝通可以選不同的方向,它也不一定要定性為男性,也不一定要講品質生活,而這句最後被確定下來的「我跟你們一樣,在追求每一分鐘的價值和質感」是該品牌溝通的價值觀和利益點。它不是宣傳的口號,或者品牌口號。
而是因為我們要達成「提升消費者喜好」的目的,所以定下來了這個策略:「透過傳輸跟消費者類似的價值觀,並且教育他們如何更美好的生活,讓他們相信我是符合他們追求的汽車品牌。」
基於這樣的價值觀,我們可以產出很多不一樣的營銷戰役。
比如在國慶假期,我們可以做一個活動:「歐洲十日不及與你們開車五十里」,活動講男人更願意陪家人自駕,在車裡一起渡過美好的時光,相比起看似高貴的歐洲旅行,自駕的體驗更珍貴和有價值。而這句,才是活動的口號、是創意以及對外的說法。而這句話的初衷,是之前策略引導出來的。
#策略是永遠不會對消費者說的,我們通過基於這個策略上的創意產出,跟消費者溝通,讓他們明白我的意思。
就像「古里奧是個活潑有趣的人」,這句話我不會每天對你說,因為說了你也不一定理解和認同,我可能通過講笑話,開玩笑,朗誦段子等「手段」跟你溝通,最後你的腦中形成了「古里奧是個有趣的人」的印像。那我的策略就被順利執行了。至於我定這個策略是為了什麼目的?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我也不知道)
說到策略,可以聊的太多了,因為篇幅的限制今天先聊這麼多。如果你有任何相關的問題,歡迎留言給我。我的私人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歡迎大家更多提問和探討!
以上,同行見笑。
-
原文發佈於微信:https://goo.gl/UcLhZU,對上述內容有興趣可關注我的公眾號古里奧(ID:coolioyang)。
全文閱讀時間約7分鐘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世界的盡頭,最終的隱喻〉全文連結: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918-culture-tenet-yee-geyan-review/
全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超過8000字,本系列影片至少會有4集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天能 #解析 #影評 #解說
─────
2020年,英國導演克里斯多夫‧諾蘭(Christopher Nolan)再次成就了一部迷宮般的作品《天能》(TENET,或譯「信條」),獻給了這個疫情中紛擾不斷的世界。對於一位於慣於作品中挑釁觀眾智商的導演而言,這或許也是冥冥中注定;自然也令眾多「諾蘭被害人」因之而充滿了哲思與受虐的愉悅(?)。但等等──「冥冥中注定」是什麼?就是「宿命論」的意思嗎?何謂「宿命」?是某種「無論你如何左閃右躲、刻意迴避,卻依舊必然與之正面對撞」的東西嗎?是什麼在操縱著命運?是否那凌駕於一切之上,彷彿全知全能的操控者,其實正是所謂的「神」或「上帝」呢?
關於《天能》中如此曲折繁複、高溫炙燒鹽烤腦細胞(?)的諜報戰與故事線,網上已有許多智力超凡的能人對此進行拆解;觀眾們儘可自行參考。在這方面,我們無法做得更好,是以我們志不在此。我們的目的,其實是藉由電影,進一步探討《天能》複雜情節背後的哲學隱喻。記得電影主角第一次面見女科學家,學習逆轉技能的場景嗎?主角訝異發現,這世上居然真有「逆轉子彈」的存在,大惑不解,向女科學家提出疑問:「那因果律呢?」
主角的疑問其實相當哲學,哲學到我們可大膽猜測,這不該是一個情報員首先該問的──換言之,那根本是作者諾蘭藉由主角之口在暗示著自己的哲學思索。是的,如果時間可以逆轉,那麼,最重大的影響,可能就是**因果律的崩壞**這件事了。伊格言說,於本系列影片中,我們將提出一組論證過程──它始於對「時間」此一概念的討論,終於對「神」或「上帝」本質的深思;環環相扣。而其中「第一個環」,亦即我們首先必須觸及的第一個命題,正是「時間並不存在」這件事。
時間並不存在嗎?乍聽之下這匪夷所思。然而事實上,時間這個「物理量」,很可能並不存在。沒錯,這百分百相悖於人類直覺──難道我們不是每日紮紮實實地生存於「時間」之中嗎?如果你想和朋友約看《天能》,難道你不該查一下電影場次,然後相約「晚上7點威秀大廳見」嗎?
關於「時間並不存在」此一論斷,YouTube上也有其他影片做出解說。然而伊格言在此暫且提出一個特別的方法供我們思索──或許並不嚴密,但頗適合直觀理解。方法如下:
首先,我們都承認有「重量」或「長度」這樣的物理實存──對,當你想知道你的右手小指長幾公分,你只要拿出尺來量就可以了。問題是,你知道所謂「測量」是什麼意思嗎?
這正是我們首先必須釐清的概念──何謂「測量小指長度」?事實是,你的小指有一個長度,而直尺也有一個長度。兩個長度互相對比,你於是得知你的右手小指究竟有幾公分長。換言之,想要知道小指的長度,作法是:拿另一個也有長度的東西(尺),和小指做比較。
這是「長度」此一物理量的測量方法。那麼「重量」呢?其實也一樣。如何測量一顆高麗菜的重量?理論上,你得把高麗菜放到天平上,和天平另一端的砝碼做比較。高麗菜有一個重量,而砝碼也有一個重量──於是你即刻得知,高麗菜有多重。換言之,我們的結論是:無論是測量長度、測量重量,都是拿另一個同樣具有長度或重量的東西,彼此比較而得的......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2021年5月即將於台灣(麥田出版)與中國(中信出版)同步出版最新長篇小說《零度分離》。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