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生就失去海洋的理由
🐬遠雄海洋公園新生海豚命名活動 🐬
10月20日遠雄海洋公園宣布園內的新生小海豚將滿週歲,特別舉辦命名活動及生日派對,邀粉絲同歡。粉絲團同時發布一支短片,紀錄了小海豚出生的瞬間和成長的片段,新生命到來的喜悅感染了每個人。
新生海豚嬌萌讓人憐愛,貼文一出立刻湧進無數祝福。但一出生就成為展演動物,替人類表演換得食物和照顧,得到眾人關愛祝福的小海豚未來能幸福快樂嗎?
網頁好讀版:https://wuo.pros.is/392upa
#遠雄海洋公園 #海豚 #展演動物
▎旋轉跳躍 動物明星的工作日常✨
根據臺灣的動保法,展演動物是指以提供娛樂為目的,在營業場所供展演及騎乘之動物。看海豚跳呼拉圈、互動親親或許是許多人的兒時回憶,目前臺灣可以看到鯨豚的展演場所,只有野柳海洋世界、花蓮遠雄海洋公園和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已於2014年停止動物表演,目前只有野柳海洋世界和遠雄海洋公園的鯨豚有表演和互動。
遠雄海洋公園的小海豚順利長大之後,可能要做那些表演呢?依照指令整齊劃一做出躍出水面、旋轉跳水、跳高、尾鰭擊水、離水上岸、搖呼拉圈等表演動作,或是和來賓親親、合照等都是常見的表演項目。
但是長期觀察野生鯨豚的黑潮海洋文化基金會指出,尾鰭擊水的動作多半有警示意味,野生海豚也只有特定種類會作出花式跳水的動作。自然環境中更不可能出現與人類親親、合照等動作,要訓練動物作出非自然的特殊動作,通常會以食物需求作為訓練手段使鯨豚忍受現場高分貝的音樂、廣播和觀眾的歡呼掌聲,聽從指示作出不自然動作。
展演動物如同勞工每天重複表演工作,幾乎全年無休,圈養的水池更不可能替代大海讓鯨豚長距離優游。長期的壓力和不自由,使展演動物常出現尾鰭磨牆、頭撞水池、撕咬前肢等「刻板行為」,顯示動物精神狀況不良。
▎海洋寶貝為什麼不快樂?✨
人類利用動物的目的包括取其皮毛或作肉用、乳用、役用與其他經濟目的,在動物權、動物福利等觀念興起以後,越來越多人難以忍受動物受苦。而展演動物僅為了娛樂人類受苦、自由受限,許多人開始反思這份犧牲是否必要存在。
2015年動物社會研究會與黑潮海洋文化基金會提出報告《台灣海洋哺乳動物圈養表演調查》,實地調查遠雄海洋公園與野柳海洋世界展演動物的表演內容、節目長度和演出頻率,評估節目內容是否具教育意義能使觀眾更加了解並愛護動物,以及動物是否受到妥善照顧。
這份報告中指出圈養動物照顧不易,遠雄海洋公園在2002至2015年間17隻海豚有9隻死亡,2011年自行繁殖的小海豚出生不久便夭折,死亡率超過50%。野柳海洋世界自1985年陸續引入60多隻海豚,至2014年僅11隻海豚,死亡或野放等資訊皆未公開,動物去向成謎。就算是國家設立以生態研究為主軸的海生館,也曾有過小白鯨表演秀,館內自2002年引進的10隻白鯨如今僅剩 3 隻,死亡率更高達 70%。
隨著間拒看動物表演的聲浪日漸擴大,2019年農委會修訂了《展演動物業設置及管理辦法》並於9月份公告《動物展演管理辦法》,當中規定業者必須提供符合動物習性與其生理狀態之飼養環境、食物、營養、照護方式及必要之醫療;避免非必要之騷擾、追逐、捕捉及其他可能造成緊迫動物之行為;不得使用傷害展演動物之訓練方式。
▎明明喜歡卻傷了你 願以更好的方式相待✨
為了回應社會要求,遠雄海洋公園和野柳海洋世界也作出改變。減少動物表演的時間長度、次數,表演劇本減少戲謔表演增加生態及保育知識,以人類水上芭蕾或高空跳水替代部分動物特技演出。而野柳海洋世界也開始提供館內設備和人員支援野生鯨豚的救援工作,以提升企業社會形象。
2014年10月3日第7隻白鯨死亡後,海生館已全面停止白鯨表演秀,並承諾不再輸入保育類野生海洋哺乳類活體作為純展示之用途,也不再以違生物本能之「人工授精方式」強迫母鯨懷孕繁衍後代。
而改變仍有未盡之處,觀眾喜愛的海豚親親互動仍存在野柳海洋世界的表演項目中。停止動物表演可直接免除動物為演出受苦,2015年提供陸生動物表演的頑皮世界動物園曾宣布停止演出,卻在遊客的鼓勵之下於2016年恢復動物表演。
去年公告的《展演動物業設置及管理辦法》規定展演業者必須申請許可證、每年提出自我評估報告由主管機關公開於網站、每兩年至少接受一次評鑑,為的就是要保障展演動物的待遇。目前剛結束公告一年內之法規宣導及輔導期,接下來能否落實辦法提升動物福祉,有待公民監督。
遠雄海洋公園新生小海豚的名字最後由粉絲票選決定為「波妞」,粉絲的關愛能不能守護波妞平安成年到老?而你還記得2015年同樣在遠雄海洋公園出生的海豚小胖嗎?他現在過得如何呢?
————————————————
|訂閱窩窩|支持動物獨立媒體:https://wuo-wuo.com/subscribe
————————————————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