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變淡沒救了?試試垂直式溝通】
相處久了激情褪去,感情就一定會變淡嗎?
其實,讓感情越陳越香的不是激情,而是 #深度的親密感;但親密感也並非時間長了就能自動形成,而是需要「溝通」。
我猜,這時候你一定在想:「廢話…我都有在溝通,但沒用啊!他要不把我當耳邊風,要不講沒兩句就吵起來…」
大家常誤以為,溝通是要討論「事情面」,把是非對錯說清楚講明白;但其實在關係中要溝通的是「情緒面」。
情緒被彼此好好看見,你們的連結自然堅不可摧,心中的地位更是難以取代。
-----------------------------
首先,來示範反面案例,如果你希望兩人關係變得更糟,請盡量使用這個 #水平式溝通法。
A:你今天好嗎?
B:還好。
A:你去哪裡了?
B:沒去哪啊,就上班。
A:你喜歡我上次推薦的那本書嗎?
B:不錯啊。
A:那你最近還有看什麼好書?
B:沒有耶。
A:你好像都沒什麼要跟我聊的…
B:啊就沒什麼好聊的啊。
上述有點像你們現在的對話模式嗎?別擔心,如果你渴望兩人一天比一天親密,請使用以下的 #垂直式溝通法。
A:你今天好嗎?
B:還好。
A:最近你下班後看起來都有些低落,有發生什麼事嗎?
B:我看起來很低落嗎?我不知道耶。
A:是主管又責備你了嗎?
B:(思考一下)不是,應該不是他…
A:還是這份工作本身讓你不開心呀?
B:(再度思考)我不知道,可能是最近看到幾個朋友都升官或做出好成績了,而我卻好像沒有什麼進步,有點挫折吧…
-----------------------------
聰明如你,看出來了嗎?
水平式問句讓你只能討論到表面議題,越聊越尷尬,被詢問的人也會有種被探聽的不自由感,增加了不歡而散的機率。
垂直式的問句則 #幫助你的伴侶用你的眼睛看見他自己,深入內心的情緒。
我得先聲明,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畢竟大多數的我們都帶著情感創傷長大,以為說出感受很危險,所以千萬不要期待第一次使用就成功。
你只需要 #全然專注地傾聽,加上 #認真地看著對方(不能做其他事,包含瞄一眼跳出來的簡訊),每一次的對話都在幫助對方往內在移動,深入感受與情緒。
也請注意自己是否帶著尊重與體諒,重點是讓另一半感受到,他是對話中的主角,你在給他關注和愛。小心別以關心之名行控制之實,因為自己的焦慮非得逼問出個所以然。
如果他暫時不曉得自己的情緒到底發生什麼,請給他一點時間,告訴他無論如何你都愛他,想到的時候可以跟你說。因為很多時候,無法跟你坦承感受是因為怕被責備或被你看不起。
祝福你,越愛越深🤍
全然專注地傾聽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傾聽是我們能給予別人最體貼的禮物之一,是表示自己在乎對方經驗的最好方法。
有意圖地傾聽,意味著找出話語背後的情感。提問題,進一步了解對方,把你聽到的資訊融入你對那個人的了解裡。盡量記住對方說過的話,並就相關部分繼續追問。
傾聽還涉及營造信任的氛圍,使人有受歡迎和安全的感覺。
取自《僧人心態》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早安:
昨天贈書直播中談到面對自己的舊習慣或「壞」習慣,依然可以溫柔以待。改變可以基於一種對自我的深度認識,而不是自我處罰。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711148426276376/
表達愛,不一定要使用語言。但使用語言的時候,能飽含著愛,可以讓雙方都得滋養。
祝願您,定期把全然專注地傾聽當成是送對方的禮物!
... ... ... ... ... ... ... ... ... ... ... ... ... ... ...
六種愛的交流
【文/ 傑‧謝帝】
大多數夫妻不會坐下來擬訂一份價值觀清單,找出彼此的共同點,但只要我們對自己了解清楚以後,就能用更有意圖的方式與他人連結。
《教誨的甘露》(Sri Upadesamrta)裡談到六種愛的交流,鼓勵人們在結合中一起成長。(交流有三種;每一種都包括付出和接受,加起來一共是六種。)交流幫助我們建立以慷慨、感恩和服務為基礎的關係。
#禮物:從事慈善工作,接受任何一種形式的回報。這麼說似乎很直白,甚至有唯物主義之嫌—我們都不想花錢購買對方的情意,但思考一下有意圖地付出意味著什麼。你會在情人節那天送花給伴侶嗎?這是非常傳統的做法,不妨思考一下送花是否能帶給伴侶最大的喜悅。
就拿送花為例吧。你是在六個月前經過一家花店,琢磨過她喜歡什麼花,進而特別為這一天做好準備呢,還是偷偷發一則訊息給她的閨蜜,打聽該買什麼花呢?(當然,這兩種做法都比網購玫瑰花更有心,至少比完全忘記要好!)情人節是示愛的最佳時機,或者一個突如其來的舉動會更有意義?你有花時間思考一個生病的朋友真正想要什麼嗎?也許他要的不是物品,而是行動、服務和我們的時間。幫他洗車、辦一些活動、履行一些義務,或者帶他去風景好的地方走走。 你也可以用同樣的體貼對待一份收到的禮物。你會感恩別人為禮物付出的努力嗎?你了解對方送禮的原因和意義嗎?
#交談:傾聽是我們能給予別人最體貼的禮物之一,是表示自己在乎對方經驗的最好方法。有意圖地傾聽,意味著找出話語背後的情感。提問題,進一步了解對方,把你聽到的資訊融入你對那個人的了解裡。盡量記住對方說過的話,並就相關部分繼續追問。傾聽還涉及營造信任的氛圍,使人有受歡迎和安全的感覺。
……
{練習}把對話變成一份禮物
在理想情況下,你會試著定期在對話中這麼做,但這一次要專注和有意圖地做。選擇一個對你很重要的人,像是朋友、親戚、伴侶,一起吃飯或散步。在這一段時間內,把手機關掉,把所有專注力放在對方身上。討論內容不設限,保持好奇心。如果沒有話題,那就先問一些開放性的問題,慢慢引導到對他很重要的話題上:你最近有什麼心事?你與某某某的關係還好嗎?仔細聽,繼續追問。分享自己的經驗,不要把對話轉到自己身上。幾天後,寫電子郵件或發訊息追問。
……
#食物(精神食糧):當然,《教誨的甘露》寫作時的世界不同於今日,我在此用「經驗的交流」這個廣泛的意思來詮釋食物的交換,也就是用有形的方式表達對身體或精神的關懷和服務,例如,按摩,為家人創造放鬆的空間,或播放他們喜歡聽的音樂。我的妻子離開了心愛的家人,搬到紐約跟我一起生活。這種關懷和慷慨的行為對我生命的滋養,讓我一言難盡。她來到紐約以後,我介紹她認識其他的婦女朋友,幫助她尋找社群與歸屬感。我們交換的經驗不一定完全吻合,但總會尋找對方最需要的東西。
這六種交流可以是不假思索又空洞,也可以有真正的深度和意義,但千萬別在沒有給人嘗試的機會以前就妄加批判。沒有人能讀懂別人的心思。如果你的室友或伴侶沒有猜到你希望他們辦一場生日派對,那也不是他們的錯。反之,你要清楚、坦誠說出自己的需要。
.
以上文字取自
僧人心態:從道場到職場,訓練你的心,過著平靜而有目標的每一天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0627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https://www.facebook.com/pg/BookLife99/posts/
.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全然專注地傾聽 在 洪千惠心理師-生活紀錄x工作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正念溝通,重啟心關係]
(文末有抽書資訊喔!)
「小艾和小花是一對情侶,小花感覺小艾每次都為了打電動不聽他說話,向小艾反應後,小艾表示先把這場電動打完就聽他說。小花覺得自己在小艾心中的重要程度不如電動,對小艾大聲哭吼,小艾覺得被莫名責罵,叫小花不要把事情想太複雜、不要無理取鬧,最後兩人爭執後冷戰了好幾天都不說話...」
不知道是否曾遇過這樣的經驗?像小花一樣,明明是希望得到對方關心,卻惹得對方生氣?像小艾一樣,明明是想要安撫對方,卻被誤解不在意對方感受?明明心情是很悲傷難過,卻用生氣指責的方式表達?好像在溝通中總是平行線,覺得不被聽懂與理解。漸漸的,對關係開始感到悲觀無助,似乎無法再走下去了。
請先緩一緩,試著運用正念溝通的方式,先回來關心照顧自己的身心狀態,再嘗試聆聽與表達。
正念是什麼?
不知道多少人聽過「正念 (mindfulness)」這個名詞?它可能也被叫做靜觀、內觀、了了分明。正念源自東方禪修,經過科學研究證實對身心健康有助益,已被發展成提升身心健康的方案,及對焦慮、憂鬱、慢性疼痛等的心理治療方式,如:正念減壓(MBSR)、正念認知治療(MBCT)。
首度將正念引入心理學界的卡巴金定義正念是:「刻意的」將注意力放於當下,對一刻接著一刻的經驗「覺察」而「不給予評價」。
正念對我們的好處?
正念幫助我們在面對事務到做出反應之間,有時間與空間去選擇更有智慧的回應。因為能對當下每一刻的經驗保持覺察,所以能從習慣的自動化歷程中稍稍停下來,對自己經歷的事件、心情、想法、行動等,可以帶著好奇去探索詢問,辨識它、允許它存在,最後決定要如何照顧好自己,安排滋養的活動。
研究顯示練習正念能改變大腦結構,提升認知功能表現,強化調節情緒反應的大腦網絡,穩定情緒,也強化感受悲憫能力的神經網絡,改善人際關係。
正念溝通怎麼做?
1. 正念的覺察身心狀態與溝通內容
選擇一個雙方身心狀態都較穩定、平和、沒有外務的時機進行溝通。在溝通過程保持專注、接納與不評價的態度進行覺察。沒有正念覺察時,我們可能不知不覺陷入習慣的情緒、想法或感受;在不了解自己的狀態下,可能也不清楚自己想要從溝通過程得到什麼?實際上獲得什麼呢?
若當下還不適合溝通,可以先回到覺察呼吸,安頓自己的狀態。
2. 正念的聆聽、核對
全然專注地傾聽,避免同時做其他事務。這個過程不急著給予想法、建議、打斷、糾正,允許對方跟自己可能有不同立場,或可能有誤會,此刻先讓對方有機會充分表達。最後可以確認一下,自己所聽到的,是否為對方想表達的?如:「我希望自己有聽懂你的意思,你是想表達...對嗎?」
3. 正念的表達與分享自己的想法感受
以和善、慈愛的態度傳達自己真正的需求,核對是否被理解。傳達訊息時,並非以期待、要求、指責對方,而是真誠地傳達對方的行為可能讓自己有什麼感受?如:不是表達「你應該要怎麼做,才不會讓我難過」,而是「當你這麼做的時候,我感覺到難過」。
若以小花與小艾為例,正念溝通可能會怎麼進行呢?
小花可能會觀察到自己對小艾打電動時冒出的心情、感受,是覺得生氣、難過、不受重視的,先接納自己有這些感受,透過觀察呼吸讓自己的心情先安定下來,不急著評價對方就是不重視自己的。小花知道自己想傳達「我沒有被好好的傾聽與關心」,所以試著等待小艾打完這場電動後,告訴他這個感受:「當你要打電動沒辦法聽我說話時,我覺得很難過、很孤單」。
小艾可能先專注傾聽小花的心情與想法,感到被誤解或指責時可以先安頓自己的情緒與衝動,不急著糾正或爭論。小艾核對自己聽懂小花的意思後,有機會表達自己知道邊打電動無法專心聽小花說話,所以想趕快結束電動來陪伴小花的心意,也有機會在溝通過程中理解對小花說「不要把事情想太複雜」,不但無法安撫小花,反而會讓小花感到被拒絕或否定。
當我們能靜心下來,觀察到自己的身心狀態,並用正念的態度與方式安穩住自己,回到溝通的初衷:幫助增進彼此的理解,減輕彼此的痛苦。遇到衝突、被誤解、被傷害、被批評的當下,也許就能增加一些時間與空間,幫助彼此在過程中,減少說出不一致的話語(像是氣話、情緒話),增加傾聽與同理的可能,讓雙方真實的心意被理解與連結。
心理師個人簡介
洪千惠心理師,現職於臺灣大學心輔中心。國中就立志成為心理醫師(當時還不知道臺灣沒此職稱)。以溫柔細膩的風格協助與陪伴案主,相信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價值,對於能以心理助人工作維生感到幸福不已。其他專業訓練有:正念認知療法 (MBCT)、情緒取向治療 (EFT)。經營FB粉專:洪千惠心理師-生活紀錄x工作筆記。
抽書資訊看過來~
只要完成以下任務即可抽書!
(1) 點入網址:https://reurl.cc/LLDee 為文章按讚+公開分享,並tag兩位朋友
(2) 為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粉專按讚
即可參加抽書囉!
這個月還有其他好文抽書、抽桌遊活動~快去看~
#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
#515臨床心理師節
#心理健康月
#臨床心理師
#正念溝通
▍好站推薦
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
2019臨床心理師節
▍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官網
https://www.taipei-psy.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