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而起【再生晶圓】產業
2020.12.14(一)
大家早,我是 LEO
.
■ 什麼是正片、檔片、控片?
矽晶圓片在晶圓廠的應用,可區分為:一:正片,就是直接用於半導體加工,包括拋光片、外延片等,二:用於監控測試的矽片,包括控片、檔片(測試晶圓片)。
.
晶圓廠隨時需要對製造設備的性能進行監控測試,維持穩定,確保最終的產品的良率,如果直接使用正片測試,成本太高,所以廠商會使用較便宜的無圖形矽片,這些用於測試和維持穩定的無圖形矽片就是「控片和檔片」。
.
■ 控片分成兩種
「離線測試」:在正式生產之前,先用控片測試,來看機台設備調校是否符合生產標準。「線上測試」:是指控片和真正的產品一起進入生產線,透過控片最後的效果來判斷這一批生產是否符合標準。兩種測都是用來監控機台的製程能力是否穩定、生產環境是否潔凈。
.
■ 檔片
主要作用是維持機台的穩定性,在爐管中,擋片用於對爐管內的氣流進行阻擋分層,使爐管內溫度均勻分佈,使氣流中的氣體與被加工的矽晶圓片平均受熱,發生化學及物理反應,沉澱或生長均勻的高質量薄膜。
.
隨著晶圓廠製程不斷演進,生產過程中良率與精準度的要求越來越高,幾乎每道製程都需要使用檔控片,用量與需求有擴大的趨勢,在晶圓代工廠65奈米製程,每10片正片,需要耗用6片檔控片,28奈米以下製程,每10片正片需要15-20片檔控片,由此可知耗用量相當驚人。
.
■ 再生晶圓
檔控片的來源,除了從「矽晶圓晶棒」兩側取品質較差處使用,主要就是重複回收再利用的檔控片,因為消耗量實在太大,如果每次都使用全新正片,成本太高,於是就有了「再生晶圓」這個產業。
.
把用過的檔控片回收,經過化學浸泡, 物理研磨等方法,將檔控片表面因測試而產生的氧化膜、金屬顆粒殘留等去除,使重新具備測試和穩定機台穩定性的功能。
.
一般來說,檔片通過研磨拋光,可重複循環使用5次左右;控片則視製程而定, 有些特殊製程的控片完全無法回收使用。
.
通常再生晶圓的製程都是使用化學品,將晶圓表面的各種膜層腐蝕掉,會使用多種不同的化學品,洗完以後再對矽晶圓表面進行研磨拋光等處理,並確保表面乾乾淨淨,達到可重複使用標準。
.
■ 產業龍頭
日本株式会社RS Technologies(4955.JP) 在1984年就進入這個產業,再來是中砂(1560)1997年,昇陽半(8028)1998年,辛耘(3583)2006年才正式進入再生晶圓產業,展望未來5G、車用、物聯網,對晶片龐大的需求,12吋晶圓先進製程需求大增,大家想想檔片、控片用量有多大,全球目前有138座12吋晶圓代工廠,每個月都大約有4,000至5,000片無法用傳統方式再生檔控片,整體市場規模龐大,更不用說聯電8吋晶圓代工供不應求,製程中會耗用多少檔控片!再生晶圓產業商機龐大!
.
原本從事特殊氣體的晶呈科技(4768.興櫃)在今年2020年第四季開始跨入量產12吋再生晶圓,獨家專利氣態分解溶蝕技術,利用氣體分子更小,效果更強的特性,材料用量,僅傳統濕式化學品的百分之一,成本更低、更環保。
.
■ 這幾家就壟斷市場
以2019年12吋再生晶圓市場來看,日本RS全球龍頭,每月產能40萬片,占全球33%,另外兩家日本公司,Hamada Heavy與Mimasu約占30%,中砂、辛耘、昇陽半約占30%,晶呈科技才剛剛起步,2020年第四季起月產能3萬片。
.
以2019年資料來看,台灣月產能約60萬片,昇陽半月產能24萬片,台灣市場佔有率約40%;中砂月產能18萬片,市場佔有率約 30%;辛耘市場佔有率約20%左右。
.
■ 商機龐大&正在漲價
根據SEMI的預測2021年全球8吋、12吋矽晶圓的市場需求將分別達到650萬片/月和680萬片/月,按照再生晶圓需求比例計算,2021年全球再生晶圓市場需求有望超過200萬片/月。
.
目前12英寸的矽晶圓為每片100-120美元,再生晶圓每片30-40美元。隨著矽晶圓價格上漲,再生晶圓價格也呈現上漲趨勢。
.
■ 台積電的好夥伴
昇陽半雖然成立時間晚,但市占率最高,主要客戶是台積電,除了做再生晶圓以外,晶圓薄化(降低導通電阻),還有旗下持股71.51%的昇陽電池,研發鋰鐵電池100%台灣製造鋰電池芯與電池組,可應用於太陽能、風電發電,再生能源儲能系統,與台積電目前正在更換不斷電系統電池,用友善環境的「鋰鐵電池」全面取代鉛酸電池,預計2030年前將全面更換完畢。
.
未來隨著AI、5G、自駕車、電動車…的發展, 下游晶片需求強勁,晶圓廠滿載供不應求,全球正在擴產12吋半導體廠,再生晶圓的市場一定只會越來越大,就看誰能搶到最多市占,抓住最多商機。
.
📊 如果你想深入了解更多 2021年的明星產業,領先市場挖掘鮮少人知的潛力股,請按讚分享更多好朋友,讓團隊知道你看過了~也想知道更多 😃
.
🌞 Line群組〈點網址〉
https://lihi1.com/jjjwf
🌞 Telegram 即時訊息
https://t.me/stock17168
全球晶圓廠分佈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比特大陸首輪機構投資人,創新工場首度披露投資邏輯
比特大陸此次赴港上市,將有望成為今年或明年港股最受矚目,集資額最大的高科技芯片股IPO,及暨小米,美團之後的香港第三家同股不同權公司。
文章轉自創新工場公眾號。
………………………………
創新工場系公司比特大陸(Bitmain)昨天正式遞交招股書,啟動香港聯交所主機板上市的計畫。創新工場2017年8月投資比特大陸,是比特大陸的A輪首輪外部機構投資人。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也首次公開了比特大陸的投資邏輯。
比特大陸第一輪機構投資人
比特大陸是一家成立於2013年的無晶圓廠晶片設計公司、加密貨幣礦機公司。李開復表示,創新工場作為一家Tech VC,擅長把握技術趨勢,在風口形成之前就在中早期提前進場。創新工場是在幾年前佈局人工智慧加速晶片賽道時,發現了比特大陸,2017年8月,創新工場完成對比特大陸的A輪投資,成為比特大陸的第一輪機構投資人。
在李開復看來,高效能的專用人工智慧晶片在人工智慧勢不可擋的時代背景中,其作為核心基礎設施的價值和意義無可限量。在這個領域也湧現了不少新興的創業公司,但創新工場更看好比特大陸團隊的技術能力,尤其在中國現階段特別需要的半導體設計和批量生產能力。
其次,比特大陸做的是計算量最大的晶片,而且又是量產,這兩點都達到的中國公司很少。更重要的是,比特大陸團隊有很強的市場嗅覺。在區塊鏈領域應用爆發的時候,找到了一個平臺的機會。同時,這個技術也能夠用到AI領域,而且已經可以看到很不錯的第一批AI晶片產品。
創新工場執行董事王嘉平也透露了更多細節,作為一名資深區塊鏈技術專家,當他分析這家公司的業務狀況時發現,支撐10億美元估值的核心業務是比特幣礦機的設計和銷售,這使得比特大陸的現狀以及發展的前景變得尤為清晰。比特大陸以極致性能-功耗比的SHA256專用計算晶片為支點,佔據了全球比特幣礦機近70%的市場份額。
“這是一家在高速增長的市場中佔據主導地位的公司,是一個絕佳的投資標的。”王嘉平稱。
投資源於AI晶片佈局,區塊鏈佈局是另一落腳點
比特大陸發展到今日,礦機業務只是公司的起點。公司同時在人工智慧領域和區塊鏈技術領域佈局,依賴其高效能ASIC的核心研發能力同時為世界的兩條發展主線提供算力支援。
這也是創新工場投資比特大陸的另一個落腳點,王嘉平進一步補充。區塊鏈作為時代技術進步的另一條主線,助力了很多新應用和新業務的湧現。但區塊鏈技術由於其天生的親金融屬性,其業務和應用為從技術信仰者到金融投機者的推波助瀾,極速發展。這些業務和應用發展的速度甚至遠遠超越了區塊鏈技術本身的發展,這導致了整個市場的波動被極度放大和加速。比特大陸同樣也曾經歷了市場極度波動的歷練,管理團隊具備相當的風險駕馭能力。讓我們相信只要這是一個正確的方向,那麼比特大陸終能堅持到終點。
參考互聯網的發展,從1960年代的封包交換開始,到TCP/IP協議的成型,到路由式通訊協定的成熟,到骨幹絡的全球架設,到WWW建站的普及,到2000年.COM泡沫的破裂,到搜尋引擎的崛起,線上廣告盈利模式的確立,電商、社交等線上應用蓬勃發展,歷經了整整半個世紀。期間歷經了,基礎設施,實體映射,核心業務和商業模式四大階段直至今日的百花齊放。區塊鏈技術作為未來的另一個平臺,現在還尚處基礎設施階段,並開始映射現實世界的實體。雖然區塊鏈技術未必重演互聯網同樣的故事,但區塊鏈技術已經展現了其獨一無二的能力,是現有技術和平臺無法企及的。
區塊鏈技術的基礎設施較之互聯網時代要複雜和豐富很多,它不僅僅傳遞資訊,更需要公允地理解資訊和執行資訊中的邏輯,更挑戰的是這一切是在一個開放、全球分佈且沒有集中安全控制設定中完成。
“資料海嘯”正在以指數速度增長
比特大陸董事長兼Co-CEO詹克團在2018年9月19日創新工場的投資人閉門年會上的演講中也提到,“資料海嘯”正在以指數級增長的速度產生,到2025年資料體量還會增長5倍,人工智慧對運算量需求巨大,半導體行業充滿機會。
在這樣的一個巨大的市場機會面前,半導體公司、積體電路企業迎來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目前Intel、微軟等公司提供的計算的晶片,都已經不能夠滿足今天深度學習對於計算的需求。今天主流的晶片大概的性能都在1瓦1T到1瓦5T之間。根據矽谷的統計,到2025年晶片的性能要達到20T,才能滿足深度學習計算的需求,這差不多還有20倍的提升空間。
深度學習的計算從CPU進入到GPU,再進入到今天的ASICs之後,還要再進入一個定制化的ASICs,進一步的再有10倍的性能提升,才能夠勉強在未來的5年之內滿足地球上基於前面大資料和AI出現的巨大的計算的機會。
有望成為港股最矚目的科技晶片股
比特大陸在招股書表示,此次集資所得將部分用於高科技AI晶片及AI應用的研發及擴大生產。
今年9月21日,比特大陸剛剛宣佈推出自主研發的全新7nm晶片,可用於挖掘比特幣(BTC)、比特幣現金(BCH)加密數位貨幣。這款由比特大陸打造的7nm晶片,宣稱單顆晶片集成達10億個電晶體,在演算法上也進行了優化。晶片採用獨有電路結構和低功耗技術,能效比將低至42J/T。
該晶片採用Exposed Die封裝方案,擁有更好的散熱性能。摒棄傳統的Over Molding塑封方式,留出晶圓背面,直接與散熱介面材料和散熱器接觸做散熱。因此,傳熱效率會比傳統方式更優化。7nm晶片是區塊鏈和加密數位貨幣行業的研發突破,旨在為客戶提供更高效的挖礦設備。
目前,比特大陸的7nm晶片即將量產,並將應用於下一代螞蟻礦機。
比特大陸2018年上半年期內盈利為7.42億美元,比特大陸2017年全年及2018年上半年經調整淨利潤均高達9.5億美元。
比特大陸此次赴港上市,將有望成為今年或明年港股最受矚目、集資額最大的高科技晶片股IPO,及暨小米、美團之後的香港第三家同股不同權公司。比特大陸稱此次集資所得將部分用於高科技AI晶片及AI應用的研發及擴大生產。
全球晶圓廠分佈 在 全球主要半导体公司晶圆厂分布统计 的相關結果
全球 主要半导体公司晶圆厂分布统计. 半导体综研 ... ... <看更多>
全球晶圓廠分佈 在 晶片製造在地化趨勢抬頭2022年台灣掌握全球晶圓代工48% ... 的相關結果
但在台廠廣於全球擴產的趨勢下,TrendForce預估2025年台灣本地晶圓代工產能市佔將略為下降至44%,其中12吋晶圓產能市佔落於47%;先進製程產能則約58%。 ... <看更多>
全球晶圓廠分佈 在 2022年全球晶圓廠概況與未來擴建布局 的相關結果
2022年全球晶圓廠分布主要以亞太地區為最多,其中以日本占比最大、臺灣其次、中國大陸位居第三。以產能分布來看,韓國占比最大、臺灣其次、中國大陸第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