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在徠卡之家接受壹電視採訪介紹徠卡品牌。其實我對徠卡的歷史沒有倒背如流,對鏡頭型號或機種的認識不會比收藏玩家多...
讓我想起馬格蘭攝影師 Patrick Zachmann在工作坊期間,聽著學員們滾瓜爛熟的說著鏡頭規格,價錢,機種,Patrick 突然默默地回過頭問我:這些鏡頭到底差別在哪裏?
徠卡是很迷人的品牌。但若只是追求規格,徠卡在我們手上就止於昂貴的玩具。徠卡發明了自動對焦,但卻把專利賣給日本的 Minolta,因為徠卡認為徠卡的使用者知道怎麼對焦,浪漫又有點傻的信念。但深信工匠藝術的百年品牌徠卡認為,一張照片不應該是全自動相機幫你做完所有的事,而是由攝影師來完成,構圖,對焦,光圈,然後按下快門。
你是相機擁有者?還是攝影師?值得思考。
#是你在用相機還是相機在用你
#徠卡台灣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6萬的網紅Edwin H.,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Zoom到去火星!! 999美元 2018年9月美國開售 上一代P900影到Mars, Jupiter, Satur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fyfzYCA8Pw 極度推薦大家睇一睇呢一篇P900評測 可以比較DSLR單反與P900嘅效果 ht...
全自動相機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選購第一台菲林相機 | 盧斯達 on Patreon】
久不久有網友問,未玩過菲林相機,如何選購第一台?近年在網絡上發現很多人談及「越來越多後生仔女玩菲林」,你要避免成為他們。最近的詢問是,如果 Budget 是五六千元如何?
1 避免全自動相機
如果這是你第一台菲林相機,當然你是希望體驗整個操作過程。所以不要貪方便,因為方便就應該玩電子相機或者智能手機。在8、90年代有很多全自動、口袋形式的小相機,全自動,自動對焦、自動測光、固定鏡頭。這個系列都有不少經典,像 nikon 28ti 、Minolta TC-1、Fuji 的 Natura、Klasse 系列、街拍神機 Ricoh GR21……說得上是經典,大部份已炒到接近一萬港幣水位。雖然機身小,畫質好,但貴,而且太過自動,不適合作為第一台。
2 SLR 還是好的
SLR 即單鏡反光相機,在日本統治的歲月,他們推出過很多 (甚至是供過於求) 的單反。Nikon、Canon、Minolta、Fuji、Pentax、Olympus,間間都出過很多。當年 Nikon 處於第一線,F系列、FM系列部部都厲害。Pentax 和 Olympus 也有不少精品。在市場上,兩三千元已經拿到一部非常好的半自動 SLR 。最重要是選手動對焦,但要有測光。自動測光亦可。
我會特別提及 Nikon F3,因為去德國旅行時用過,而且它的生產年份是 80 年代一直去到 2002 年。那個年代的 Nikon 還未偷工減料,全部 made in Japan,機器造工盡善盡美,已臻化境,也比較少聽到傳統 SLR 會故障。我也用過自動化的 F4,可能是電子組件較多,之後竟然自己壞掉了,所以不推介電子機。 Nikon 有大量二手手動鏡流通,非常便宜;其他牌子的鏡頭量不會那麼多,所以要多花心機找。
3 信譽
因為菲林相機不能即場試,你最多是試到各級快門 (其實都是盲估),鏡頭有沒有發霉、起霧,有時不是肉眼可以觀測。所以盡量找有信譽的賣家,聲稱自己近來有試過相的物品,會比較放心。買過一台 Leica 的古董機,後來才發現快門漏光,那就是賣家不老實。也要留意菲林的捲動結構和軸承是否有裂、不順,但實際上也很難現場測試。初次交易,總會掛萬漏一,像買股票要交很多學費一樣。
4 相機外型要靚
非常膚淺,但把玩無數的相機之後,這是最終結論。因為相機外型漂亮,你會更願意帶出去操作。如果它無法令人激動、愛不惜手,只會慢慢放在防潮櫃封塵。總之,選一個自己特別流口水的外型。
5 快門速度
最高快門速度,越高代表技術越進步。早期的相機可能最高只有 1/500 秒,也就是烈日當空的時候你可能會過曝,要收光圈或加減光鏡。好點就 1/1000 或 1/2000。還是 Nikon,號稱中端的 Nikon FM2 竟然有 1/4000。
6 機械快門和電子快門
上述的 SLR 通常是機械快門,如果是電子操作快門,電子組件壞了就會失靈。純機械快門的耐用程度通常較高。所以推薦「擁有獨立測光功能但基本上還是機械相機」的種類。
7 鏡頭焦段
據說最容易製作的鏡頭焦段是 50mm,一開始攝影的時候會覺得 50mm 太過 zoom,但通常光圈都可以很大,到 F1.4 的都很便宜。35mm更廣,據說適合街拍。75mm 就比 50mm 更遠望,如此類推。攝影圈一直覺得 50mm 是經典,35mm 又是經典,這兩個焦段基本上深不可測,易學難精。有人覺得廣角鏡適合拍風景、長焦適合拍人像特寫,其實都不一定。例如長焦也很適合拍風景。有錢不是罪過,但一次過買太多鏡頭,好像只會干擾自己。有太多鏡頭可以換,似乎也是會阻礙自己慢慢習慣並且拍到滿意照片的 learning curve。
8 菲林
剛玩菲林相機最不習慣,是感光度 ISO。菲林通常以 ISO 100 起跳,越高 ISO 就越貴 (痛),而且越高速,顆立就越明顯,當然有些人會喜歡。ISO 1600 的彩色菲林,本來富士有出一隻,但已經停產。Kodak 和 Fuji 當然是兩大巨頭,基本上還生產的都是好,沒甚麼好擔心。中國也有出菲林,雖然便宜,但我就不敢試。黑白菲林就比較複雜,因為每一隻牌子和種類,都有不同的灰階、顆粒、是非常大的學問。黑白菲林就比較多廠商生產,除了兩大巨頭,捷克的 Fomapan、意大利的 Ferrania、德國的 ADOX、英國的 ILFORD 都好,質素穩定。
上淘寶買菲林如何?單價可能便宜,但因為香港被視為境外地區 (多麼不愛國),要加運費,到頭來可能跟你在香港門市買差不多。而且淘寶 (或任何網購) 的賣家,儲存菲林的態度比較參差。有些存放得不好或過期的照賣給你,拍出來又偏色又這個那個,還是本地消費比較穩妥。
9 正片 / 負片
菲林一般分為正片 (slide) 和負片 (Negative),前者沖出來,就是相片本身,可以直接觀看,也可放幻燈機投影出來,但現在恐怕很少人這樣做。負片就是色彩反轉的,掃瞄入電腦之後才會「正常顯示」。正片已經很少,不斷停產,所以很貴。不過 Kodak 近年復興了 Ektachrome 100,非常好;要沖洗正片,要有特殊的沖劑,總之就是貴,而且通常沖洗店需要更長時間處理。負片就比較好,沖洗便宜,一般一至兩日都可以收到檔案。
10 沖印店
講明是入門,我們當然不會自己沖菲林。最重要是不要交給 X圖美,因為大家都說質素很差。近年好像崛起的昭和,我也會用,但有人說他們沖得麻麻。個人推介位於深水埗的 Megatoni Production 以及太子的 ClassicalCameraShop.hk,他們都幫我沖過很多菲林。尖沙咀的 DOT-WELL 就好老字號,是我第一間光顧的沖洗店。不過他們也被譽為菲林界的牛奶公司,服務態度有時很有性格。
11 旁軸相機
旁軸相機就是 Leica M、Contax G、Fuji 某些中輻相機等等。結構就不多談,但他們的特點是所見非所得,可以看到取景範圍以外的東西,好像對街拍十分有幫助。旁軸相機是不是需要更高技術,其實習慣了都是差不多。不過通常機身較小、較貴、快門震動比較小。有 budget 也可以購入,而且市場需求大,玩過又賣出去其實都不會蝕很多,甚至有錢投資可能還會升值。幾年前入手過一台 Leica M5,好像是五六千元,現在見二手市場開價八千元上下。(投資涉及風險……)
12 免責聲明
攝影我是不明白的,對於器材我還略知一二。如果在RPG 遊戲,我想做賣武器給勇者的 NPC 多一點。
【訂閱我的 patreon: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全自動相機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選購第一台菲林相機 | 盧斯達 on Patreon】
久不久有網友問,未玩過菲林相機,如何選購第一台?近年在網絡上發現很多人談及「越來越多後生仔女玩菲林」,你要避免成為他們。最近的詢問是,如果 Budget 是五六千元如何?
1 避免全自動相機
如果這是你第一台菲林相機,當然你是希望體驗整個操作過程。所以不要貪方便,因為方便就應該玩電子相機或者智能手機。在8、90年代有很多全自動、口袋形式的小相機,全自動,自動對焦、自動測光、固定鏡頭。這個系列都有不少經典,像 nikon 28ti 、Minolta TC-1、Fuji 的 Natura、Klasse 系列、街拍神機 Ricoh GR21……說得上是經典,大部份已炒到接近一萬港幣水位。雖然機身小,畫質好,但貴,而且太過自動,不適合作為第一台。
2 SLR 還是好的
SLR 即單鏡反光相機,在日本統治的歲月,他們推出過很多 (甚至是供過於求) 的單反。Nikon、Canon、Minolta、Fuji、Pentax、Olympus,間間都出過很多。當年 Nikon 處於第一線,F系列、FM系列部部都厲害。Pentax 和 Olympus 也有不少精品。在市場上,兩三千元已經拿到一部非常好的半自動 SLR 。最重要是選手動對焦,但要有測光。自動測光亦可。
我會特別提及 Nikon F3,因為去德國旅行時用過,而且它的生產年份是 80 年代一直去到 2002 年。那個年代的 Nikon 還未偷工減料,全部 made in Japan,機器造工盡善盡美,已臻化境,也比較少聽到傳統 SLR 會故障。我也用過自動化的 F4,可能是電子組件較多,之後竟然自己壞掉了,所以不推介電子機。 Nikon 有大量二手手動鏡流通,非常便宜;其他牌子的鏡頭量不會那麼多,所以要多花心機找。
3 信譽
因為菲林相機不能即場試,你最多是試到各級快門 (其實都是盲估),鏡頭有沒有發霉、起霧,有時不是肉眼可以觀測。所以盡量找有信譽的賣家,聲稱自己近來有試過相的物品,會比較放心。買過一台 Leica 的古董機,後來才發現快門漏光,那就是賣家不老實。也要留意菲林的捲動結構和軸承是否有裂、不順,但實際上也很難現場測試。初次交易,總會掛萬漏一,像買股票要交很多學費一樣。
4 相機外型要靚
非常膚淺,但把玩無數的相機之後,這是最終結論。因為相機外型漂亮,你會更願意帶出去操作。如果它無法令人激動、愛不惜手,只會慢慢放在防潮櫃封塵。總之,選一個自己特別流口水的外型。
5 快門速度
最高快門速度,越高代表技術越進步。早期的相機可能最高只有 1/500 秒,也就是烈日當空的時候你可能會過曝,要收光圈或加減光鏡。好點就 1/1000 或 1/2000。還是 Nikon,號稱中端的 Nikon FM2 竟然有 1/4000。
6 機械快門和電子快門
上述的 SLR 通常是機械快門,如果是電子操作快門,電子組件壞了就會失靈。純機械快門的耐用程度通常較高。所以推薦「擁有獨立測光功能但基本上還是機械相機」的種類。
7 鏡頭焦段
據說最容易製作的鏡頭焦段是 50mm,一開始攝影的時候會覺得 50mm 太過 zoom,但通常光圈都可以很大,到 F1.4 的都很便宜。35mm更廣,據說適合街拍。75mm 就比 50mm 更遠望,如此類推。攝影圈一直覺得 50mm 是經典,35mm 又是經典,這兩個焦段基本上深不可測,易學難精。有人覺得廣角鏡適合拍風景、長焦適合拍人像特寫,其實都不一定。例如長焦也很適合拍風景。有錢不是罪過,但一次過買太多鏡頭,好像只會干擾自己。有太多鏡頭可以換,似乎也是會阻礙自己慢慢習慣並且拍到滿意照片的 learning curve。
8 菲林
剛玩菲林相機最不習慣,是感光度 ISO。菲林通常以 ISO 100 起跳,越高 ISO 就越貴 (痛),而且越高速,顆立就越明顯,當然有些人會喜歡。ISO 1600 的彩色菲林,本來富士有出一隻,但已經停產。Kodak 和 Fuji 當然是兩大巨頭,基本上還生產的都是好,沒甚麼好擔心。中國也有出菲林,雖然便宜,但我就不敢試。黑白菲林就比較複雜,因為每一隻牌子和種類,都有不同的灰階、顆粒、是非常大的學問。黑白菲林就比較多廠商生產,除了兩大巨頭,捷克的 Fomapan、意大利的 Ferrania、德國的 ADOX、英國的 ILFORD 都好,質素穩定。
上淘寶買菲林如何?單價可能便宜,但因為香港被視為境外地區 (多麼不愛國),要加運費,到頭來可能跟你在香港門市買差不多。而且淘寶 (或任何網購) 的賣家,儲存菲林的態度比較參差。有些存放得不好或過期的照賣給你,拍出來又偏色又這個那個,還是本地消費比較穩妥。
9 正片 / 負片
菲林一般分為正片 (slide) 和負片 (Negative),前者沖出來,就是相片本身,可以直接觀看,也可放幻燈機投影出來,但現在恐怕很少人這樣做。負片就是色彩反轉的,掃瞄入電腦之後才會「正常顯示」。正片已經很少,不斷停產,所以很貴。不過 Kodak 近年復興了 Ektachrome 100,非常好;要沖洗正片,要有特殊的沖劑,總之就是貴,而且通常沖洗店需要更長時間處理。負片就比較好,沖洗便宜,一般一至兩日都可以收到檔案。
10 沖印店
講明是入門,我們當然不會自己沖菲林。最重要是不要交給 X圖美,因為大家都說質素很差。近年好像崛起的昭和,我也會用,但有人說他們沖得麻麻。個人推介位於深水埗的 Megatoni Production 以及太子的 ClassicalCameraShop.hk,他們都幫我沖過很多菲林。尖沙咀的 DOT-WELL 就好老字號,是我第一間光顧的沖洗店。不過他們也被譽為菲林界的牛奶公司,服務態度有時很有性格。
11 旁軸相機
旁軸相機就是 Leica M、Contax G、Fuji 某些中輻相機等等。結構就不多談,但他們的特點是所見非所得,可以看到取景範圍以外的東西,好像對街拍十分有幫助。旁軸相機是不是需要更高技術,其實習慣了都是差不多。不過通常機身較小、較貴、快門震動比較小。有 budget 也可以購入,而且市場需求大,玩過又賣出去其實都不會蝕很多,甚至有錢投資可能還會升值。幾年前入手過一台 Leica M5,好像是五六千元,現在見二手市場開價八千元上下。(投資涉及風險……)
12 免責聲明
攝影我是不明白的,對於器材我還略知一二。如果在RPG 遊戲,我想做賣武器給勇者的 NPC 多一點。
【訂閱我的 patreon: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全自動相機 在 Edwin H.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Zoom到去火星!! 999美元 2018年9月美國開售
上一代P900影到Mars, Jupiter, Satur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fyfzYCA8Pw
極度推薦大家睇一睇呢一篇P900評測 可以比較DSLR單反與P900嘅效果
https://photographylife.com/reviews/nikon-coolpix-p900
Official Website
https://imaging.nikon.com/lineup/coolpix/p/p1000/
B&H First Look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RVXzak_tg4
P900 Review by JimsReviewRoo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B-DWBX5NEw
Nikon Europe
https://www.youtube.com/user/iamnikon/videos
P1000星軌Sample Vide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OPZddBS1Q4
P900星軌Sample Vide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eaJWI4wbTg
Subscribe!
https://www.youtube.com/user/wing912930?sub_confirmation=1
Follow my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edwinghui/
#科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