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
打開電腦,桌面立刻出現照片,告訴我去年今天我和朋友帶著丹丹控肉到三芝放風。我們的行程很簡單,去海邊晃晃,吃越南小棧,不熱的話再找個地方讓兩隻狗跑跑,回套房休息吹冷氣,睡午覺,三點左右打道回府,在下班塞車時間前到家。
今天的提醒也讓我確切的記起,是在這一天,我對著大海吶喊:「到底什麼時候才要死!」那時父親出院已超過半年,不但褥瘡好了,生命跡象越來越穩定,臥床一年多的他在復健後還能坐輪椅。相對於母親經常出門曬太陽,我們從不讓父親出門。他是老派人,絕不希望鄰居看到他的病容,因此他的旅程通常僅止於到老婆房間約會或到客廳換個風景。
我一直以為前半年是最辛苦的,我是說受傷後的六個月創傷期。當時我每天早上四點起床遛狗,五點回家,六點半到病房讓看護出去透氣吃早餐,七點半醫生查房。那時他說,行醫三十年從沒遇過我這種天天比他早到的家屬,我以為他的意思是正面的。一年後,我為了父親出院事宜跟他吵架,因為社工課課長指控我主導家屬會議,並非所有家屬都同意讓父親脫離呼吸器回家。為了這個指控,我從呼吸照護病房跟他吵到胸腔科病房,一開始溫文儒雅的主任,突然變成防禦性醫療主義醫生,我在所有等著他開會的醫護人員面前跟他大吵,都一年多了,他怎麼可能以為我是那種人。原以為用心良苦建立的醫病信任關係,就這麼毀於一旦。
也許那信任關係根本未曾存在。後來我才知道,所謂的「呼吸照護病房」是人間煉獄,據說只有一個病人坐著出院,因為年輕力壯得已藉由訓練恢復自主呼吸能力,但依舊全身癱瘓。其餘的病人只能老死在那裡。他們不符合「末期」的定義,但無法脫離呼吸器自主呼吸,自然無法下床,更無法由口進食。就算如此,營養師依然為這些人調配一般人所需之熱量,父親每天攝取1500大卡的營養奶,肚子越來越大,原本就有糖尿病的他血糖飆高,醫生的處理方式是打針,如此惡性循環,褥瘡永遠不會好。呼吸照護病房由胸腔內科負責,胸腔內科醫生看的就是肺臟,只要肺臟好好的,就是健康的病人,就要活下去,不論這「活」的品質如何。因為在法律上,呼吸器依賴不算末期,全身癱瘓不算末期,萬一感染一定要打抗生素,除非像我這樣,全家都簽安寧照護同意書,確保將來沒有家屬會告他,這不是安寧緩和,這是無意義的延長生命。
後來我到處打聽,請來安寧科醫生評估,但父親不符合末期條件,自然也找不到兩位醫生簽名。只好用上更極端的方式,我們和院方開家屬會議,然後辦理自動出院。除了所有的直系親屬,包括二哥從新加坡特地飛回來,出席的有醫生,護理長,社工課課長,護理師,呼吸師。醫生向所有家屬解釋出院後會發生的狀況,也分批帶著家屬到病床邊向父親解釋出院的意義:你會停止呼吸,然後死亡。那日父親異常清醒,堅定而清楚的點頭表示了解。我們終於爭取到父親的死亡權。
當時醫生和呼吸師都評估父親脫離呼吸器之後撐不過三十分鐘。不久前大哥才親眼目睹岳父由於肺炎活活喘死,如同溺死般痛苦。為此我們做好必要的準備,包括在安寧病房預留一個床位。
我清楚記得那天是十二月七日星期六,選星期六是因為大家可以不用請假,且那天安寧科醫生有門診,不用擔心有問題找不到人。一直以來,大家都以為是呼吸器在幫父親呼吸,脫離呼吸器他就會停止呼吸。然而,從出院那天開始整整一年多,他的血氧,血壓和心跳完全和使用呼吸器時一樣正常。這位高齡九十的阿公明明脊髓受損,無法自主呼吸,他硬是用橫隔膜繼續呼吸了一年多。
父親回家後,母親的機能也漸漸退化,尤其是吞嚥功能。漸漸的,母親的雙人床換成了病床,床邊多了一台抽痰機。客廳堆滿醫療備品,如果我不說話,我們家彷彿身處印尼。
一個原本應該死去的人該如何活下去?這個問題跟我無關。我要面對的是如何照顧一個原本該死去但死不了的病人,還有一個沒什麼意志力活下去的妻子。其實也沒什麼,就把醫院那套搬回家,其他的慢慢學,剛好遇到疫情,所有的物資都要囤貨。我終於回台南搬了家,不用再付房租,也找人重新整理三芝的房子,考慮出租或當成喘息的空間。領了三人份的三倍券跟朋友去吃高級牛排,一個月一次和朋友相約帶狗到海邊放風,然後呢?然後就是抬頭無語問蒼天,只好對著大海吶喊「到底什麼時候才要死?」
第一家出版社找我寫書的時候,我們連書名都想好了,就叫「不孝女」。我並不覺得受到冒犯(是我自己提的)或幽默風趣,只覺得深沉的悲哀。他們都出生於不幸的的家庭,自食其力成家立業,同時背負原生家庭的重擔,熬到退休,抱著人生短暫的心情看了幾眼外面的世界,歡欣的迎接五個孫子的到來。他們經歷了人生,有喜有悲的活過了,也坦然準備面對也許老也許病或既老且病的晚年,從未料到老病與死亡的距離是這麼的遙遠,看似很近,其實很遠的難熬。究竟是苟且偷生好,還是灑脫的揮揮衣袖好?
一年後的今天,腦部萎縮的母親發作時總是焦慮躁動需要藥物緩和。原本以為已經可以回答一年前的問題,如今忍不住再問一次殘忍的蒼天:「到底什麼時候才要死?」
喔對了,龍山寺很準,不過據說對年前不能進廟宇,所以依舊沒有答案。
全身癱瘓定義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從前有個警員被刀刺]
在香港暑熱的七月,一位警員於鬧市被人用刀刺傷,血流如注,警員生命受到嚴重威脅,送往醫院治理。
對於警察於值勤時受襲,記者上網搜集市民的反應。刊登了這樣一篇報導,題為「網民有嘢講:希望個警察冇事。」
內文引述討區留言,兩名網民這樣說:
「有時真係唔知啲人點諗,少少嘢,畀人捉咪算囉,襲乜嘢警呢?後果嚴重咁多。」
「我唔覺得做得警察就預呢一日,不同既情況有不同既解決方法,相信個個警員都想平平安安返屋企。希望受傷既警員快啲好番。」
刊登報導的,是剛被逼停止出版的香港《蘋果日報》。
不過,那是遠在16年前,被刀刺的警員名叫朱振國,於2005年7月19日於深水埗行咇,遇上一名23歲廖姓青年,朱警員截查該青年並請他拿出身份證,青年亮出一把生果刀,插向朱警員頸部,朱負傷追捕數十米,失血過多,心臟一度停頓。朱警員送往醫院後,腦部缺血引致全身癱瘓,變成植物人。
在2005年至2007年,朱警員的消息,長據於全港報紙的當眼處。只是一張《蘋果日報》,關於他受傷之後的遭遇和動向,至少有百多篇,全部都是關心他及其家人的福祉的正面陳述。
我當時在另一報社《明報》工作,被派往採訪於廣華醫院留醫的朱振國,亦有採訪其妻子、母親及9歲女兒。當時,全香港群情洶湧,社會上上下下都祝願朱警員早日康復。
朱警員被刀刺後,現場出現了兩名熱心市民,從事銀行的蕭先生及飛機工程的趙先生,兩人懂得一點急救,看到朱警員浴血街頭,他們留下來替朱警員止血,獲頒好市民獎。
朱警員受傷時只有31歲,一名年輕爸爸當值受襲,那時警隊及政府受壓,需要為朱警員找尋最佳治療方案。而曾經治療過於英國火車意外嚴重受傷的鳯凰衛視主播劉海若的北京腦科專家凌峰教授,更南來香港,到廣華醫院看朱警員。
那時我是記者妹,被派往廣華醫院守候凌峰來,醫院大堂現場的「墟冚」情況至今難忘。至少數十名記者從早到晚長駐大堂,等待這位北京名醫來港,給朱家燃點希望。在空檔的時候,我跟瘦弱但漂亮的朱太,及朱警員六旬的母親閒聊。兩個女人自朱警員受傷忙得團團轉。
朱母本來忙打麻雀湊孫,惡噩傳來令她哭到昏倒;本來是幸福小婦人的朱太,帶着9歲女兒出現。女兒十分精靈可愛,在鏡頭前稚氣地說叫懶睡的爸爸早點起牀,聽得人心酸。其妻更把朱警員的婚照讓我們刊登,郎才女貌,好一對璧人。朱妻說:「愛警察,因為愛他夠正義。」如此句子,抄寫在報紙,合乎民意,不突兀。
傳媒對朱警員的描述慢慢由平實轉為正面。《蘋果日報》最初的突發消息只寫警員遇刀刺,後來轉為形容「勇警朱振國遇襲」「英勇捉賊遇襲受傷」。襲警青年被告上法庭,表示跟家人口角後拿刀準備打劫,被截查時慌亂刀刺警員,認罪後被判囚六年,律政司上訴至十年。
翻查當年《蘋果日報》,關於朱警員報導詳細,全港市民上下都關心他。在港聞、體育版、娛樂版,作家專欄,都看到大家提及朱振國的遭遇。
有熱心市民到天后廟祈福把平安符送到醫院,還有深水埗魚檔東主義賣龍躉替朱振國籌募醫療費,英超球隊曼聯訪港球員也送上親筆簽名足球(朱警員是曼聯球迷)。
連一名在赤柱坐牢的囚犯,都兩度寫信支持朱警員,勸勉他在病榻中「別放棄」。當年政黨支持度,也受到朱警員影響。自由黨在民調中支持度上升,是因為該黨熱心為朱振國籌醫藥費。
朱振國病情嚴重,由於腦部失血,水腫,腦細胞死亡,手腳痙攣,不能自控大小二便並要插喉。
蘋果日報的專欄作家高慧然,在朱受襲三年後仍沒有忘掉他,寫了一篇專欄歌頌默默貢獻的普通人朱振國:「一個普通警員,在街頭截查藏刀疑徒時被割傷頸部……警員的使命促使他跑完人生最後五十米……聞者心酸,一個兒子,一個父親,為了做好他那份工,從此不能再盡他的倫理責任。」
一個警員被刀刺,民情洶湧,甚至轉過來令警方及政府感受到壓力。
老弱婦孺,朱太朱母及朱女兒,母親節獲邀上電台節目,參加民間團體的殘疾人士記者會。三個大中小女人的訴求,獲全港不同立場的傳媒熱切報導:「希望爭取有中藥醫療,希望爭取有高壓氧治療。」警察部破例又破例滿足家人訴求,不同年代一哥親身探望,並由警察部保送朱警員北上到廣州進行百餘次高壓氧治療。
直至2011年,朱妻控告該襲警青年(服刑完畢但已破產)、警隊及政府索償,入禀高等法院,至2016與政府達成和解,向朱家付錢賠償,朱振國警員的遭遇,才於公眾視線淡出。
作為一個有點年資的記者,我親身經歷過,香港市民是如何尊重、愛護、尊敬為香港人安全付出性命的警務人員。那種民情,甚至倒過來讓警隊及政府感到苦惱。
但彼一時此一時。時光飛逝,16年前朱振國受襲的時候,警務處在港人心中的評價一致甚高。
港大民意研究所數據顯示,2005年底有75% 受訪者表示滿意警務處表現,不滿意的只有5%。時至今日,不滿意警隊的受訪者比例上升至47%,滿意的只有37%。
而對香港政府整體滿意的市民,比例亦由2005年的近6成,下跌至近來的2成4。不滿意港府的,在2005年只有1成人,至今上升至6成。
對警隊對香港政府,按港大民研數字所看到,十六年來,出現幾近相反的倒置。
於是,幾天前,2021年的7月1日,一名警員在銅鑼灣被刀刺,民間的反應亦和16年前出現了差異。
持刀的中年男士,令警員身體受到嚴重傷害(從危殆至變成穩定),被追捕時,持刀者自行用刀插自己胸口而去世。當值那天,萬計警力在銅鑼灣,為要不讓任何集會遊行發生。
警方把事件定義為「孤狼式恐怖襲擊」;但網上卻有人稱該男士為「義士、烈士」,警方再指出這種說法是「美化暴力」「鼓勵恐怖活動」。有人帶孩子到事發地點獻白花,警方更出言讉責,或發告票懲罰有人亂拋垃圾。
是甚麼,在十六年之間,讓曾經向以性命保護香港人的警察,那滿有的愛戴、擁護、尊敬之情掏空了?
(圖為當年我在病房外採訪朱警員妻子刊於《明報》的報導,當年誤寫朱被刺月份為十月,事發應為七月)
全身癱瘓定義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美國抗爭轉捩點:社會運動的一課教材
五月起非裔男子佛洛伊德之死,掀起的全美BLM(Black Lives Matter)抗爭, 9月6號進入第100天,但氣氛和定義已開始轉變。抗議最力的美國<奧勒岡州>波特蘭,過去民主黨籍州長或市長多採柔性勸說 認為示威是民意適當的疏發管道,但在9/6第100天這日嚴詞要求:"暴力必須停止 到此為止",波特蘭警方連續數晚對示威群眾進行逮捕,警方並數次定義示威為"暴動"(riot)。把抗爭定義為"暴動"(riot),向來是川普之詞。
對抗爭的民意風向 開始轉變原因:
1. 抗爭至此 已長達三個月
2. 抗爭偶發的暴力事件,讓極端左翼和右翼團體乘虛而入,加劇警方與示威者間衝突。
3. 擁川普和反川普團體的兩造街頭對立
部分美國民眾開始對BLM反感: 認為示威者參與或牽動騷亂及暴力行為,對公眾構成嚴重威脅。
政治影響:
拜登陣營九月開始,掀起一波達4500萬美元的電視廣告之戰! 且這是第一次拜登直接將"犯罪與公眾安全"等議題,放入重點的付費競選廣告上。紐時: 過去拜登75%的電視廣告經費,多砸於新冠議題。但在美國大選即將進入倒數40天之際,拜登也不得不轉向
{內文}
抗議警方執法暴力與種族問題最力的美國<奧勒岡州>波特蘭示威,9月6號 進入第100天,但氣氛開始不同。
(ABC News)
(警方廣播:待會進行清場),(將使用催淚瓦斯和其他等),你看警方開始逮捕人了
波特蘭警方開始"針對。把抗爭定義為"暴動",向來是川普之詞,因為如此才能更吹響他法治總統的競選口號。而三個月來始終認為示威是適當的疏發管道,多採柔性勸說的奧勒州州長<布朗>,也開始嚴詞要求,"暴力必須停止 到此為止"。
(布朗\美國奧勒州民主黨籍州長)
暴力必須停止,到此為止,所以我們必須做兩件事,我們必須努力不懈追求種族正義,我們必須努力不懈追求執法責任
隔一天,9月7號美國勞動節連假周末,從東部紐約州羅徹斯特肯塔基州路易維爾南部的德州達拉斯串聯起西岸的奧勒岡州波特蘭,BLM(黑人的命也是命)示威潮,依然席捲全美。根據「美國危機監控」(US Crisis Monitor)統計,自五月非裔男子佛洛伊德遭警押頸致死後,全美已有近八千場「黑人的命也是命」抗爭九成三屬於和平示威,且民意多傾向於反對川普派遣聯邦武裝進入各州執法。
(波特蘭抗議群眾)
你們不需要變成總統的走路兵,你們是億萬富翁的走路兵,你們對這些感到沮喪嗎,(對),啊.. (啊..),啊.. (啊..),這是沮喪的怒吼
又有一名警察朝非裔男子開槍
(目擊者)
你X的幹嘛要開槍啊,幹嘛要開那麼多次槍啊
但八月底,威斯康辛州另一起非裔男子布雷克,遭警方連開七槍導致下身癱瘓事件,讓全美抗議捲土重來,也逐漸影響民意對社會抗爭的態度。
(CBS News)
街頭再次陷入混亂
(目擊民眾)
哦 有人開槍
因為抗爭至此,已長達三個月,且抗爭帶來的偶發暴力事件,加上極端左翼和右翼團體乘虛而入,加劇警方與示威者間衝突,以及擁川普和反川普團體的兩造街頭對立,已經開始讓部分美國民眾反感,認為示威者參與或牽動騷亂及暴力行為,對公眾構成嚴重威脅
(ABC News)
今年整個夏天充滿了催淚瓦斯,門前大火,還有零星暴力,實在很令人沮喪,人們盯著抗爭和反抗爭兩方人馬,像個火藥箱一般 該清除了
(川普\美國總統)
我想許多人都張大眼睛,看這些由民主黨主政的城市是如何地令人作噁,所有人都看到槍擊案的發生,完全料想不到這種事會發生在美國
<華爾街日報>評論,美國BLM抗爭目前正進入轉捩點,政壇和社會運動者正密切觀察,"當運動轉趨激進時 最後是否將失去多數支持","並且牽動美國大選最後結果"。據CNBC與研究機構Change Research本周發布的最新民調,美國搖擺州選民在"最在意議題"上,經濟(43%) 政治貪汙(38%) 新冠病毒(35%),維持在前三大關鍵議題不變,但"法律和秩序"的在意程度(29%)躍升為第四大議題。<紐約時報>指出,拜登和川普在處理抗爭問題上的衝突加劇,影響所及,目前新一輪民調中,拜登雖然仍維持穩定領先,但領先優勢持續縮小,這意味著,共和黨全代會上對於社會秩序問題的威嚇,讓共和黨基本盤急遽團結,也相當程度動搖了搖擺州部分選民。
(CNBC News)
根據最新民調,拜登保持領先,拜登在六大關鍵的搖擺州微幅領先,亞利桑那州49%:45%(拜登:川普),威斯康辛州50%:44%(拜登:川普),密西根州49%:43%(拜登:川普),賓州50%:46%(拜登:川普),北卡羅萊納州49%:47%(拜登:川普),佛州49%:46%(拜登:川普),拜登仍然領先。而在全國性民調中,則是49%:45%(拜登:川普)
眼看關鍵搖擺州的領先優勢持續膠著在2%-6%,拜登陣營九月開始,掀起一波達4500萬美元的電視廣告之戰。
(拜登陣營競選廣告)
(川普:我們必須執行法律和秩序),但他用催淚瓦斯 對付和平示威群眾,聖路易斯州一對夫妻手舉武器對準示威群眾
<紐約時報>評論,這是第一次拜登直接將"犯罪與公眾安全"等議題,放入重點的付費競選廣告上,過去拜登75%的電視廣告經費 多砸於新冠議題,在美國大選即將進入倒數40天之際,也不得不轉向
(拜登陣營競選廣告)
我要再次清楚的表明,暴動非屬抗議,打劫非屬抗議,而是目無法紀,清楚明瞭,違法者就該以法律待之,如今怒火延燒,因為我們有搧風點火的總統,川普阻止不了暴力,因為多年來,他是煽動暴力者,而川普無法制止他的支持者,停止民兵式的暴力行徑,顯示他有多軟弱
而川普陣營當然也不甘示弱,強調"安全牌"本就屬於川普強項。
(川普陣營廣告)
川普能停止暴力,他能啟動重要聯邦資源,保護明尼蘇達州的家庭 社區,而非保護罪犯,保護就業 而非暴民,強有力的領導是美國當務之急,我是川普,我為這則廣告背書
尤其最新的抗議熱點,紐約州第三大城<羅徹斯特>,在非裔男子普魯德,疑似因警方壓制,誘發窒息送醫不治,事件引發連續四晚動亂後,9月8號羅徹斯特市市警局,正副局長和局內高層請辭,理由是"警局採取的舉動遭抹黑及政治化"。
(華倫\紐約州羅徹斯特市長)
在此時機和氣氛下辭職,市務勢必更艱難
紐約州警務系統地震,川普見縫插針推文,"民主黨籍市長和州長束手無策","紐約州陷入混亂...大家都在逃"。抗爭 謊言與恐懼,大選前的敏感美國 牽一髮動全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IKIIRIOfAE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請點閱【完整版】2020.09.13《文茜世界財經周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hX-nLj8l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