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名將生死錄】馬陵之戰:一個強權的殞落
作為戰國歷史往事的開篇(雖然在粉絲團的朋友,你們應該是從末期的起翦頗牧、中期的濟西之戰,看到如今的初期文章,所以觀看順序反而是顛倒狀態。其實這不是失誤,這個觀看順序是為了致敬諾蘭導演的「天能」,我佈這個局很久了,大家有注意到嗎......好吧,以上都是我垃圾話,我純粹是因為初期文章最晚完成,所以現在才貼上),我們有必要先好好了解:何謂戰國時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時開端?
首先,不同史家對戰國時代的開端都有各自的看法,老ㄕ則採用司馬光的《資治通鑑》版本,也就是以「三家分晉」作為開始。那何為三家分晉?這又要從「晉國」的歷史背景開始說起。
話說周朝建立時,由於自身實力不足,所以將土地分給諸侯,讓諸侯去管理基礎不穩的地區。晉國就是封建的諸侯國之一,他的首任君主是周成王的弟弟,與周王室關係相當親密。時間來到東周時代的前期,也就是大家較熟悉的「春秋」,此時周天子的權威一落千丈,許多強大的諸侯國在實際地位開始凌駕於周王室之上;不過,此時因為外族入侵嚴重,諸侯們會公推一個「霸主」,透過尊崇周王室的表面行為去團結諸侯,之後領導各國對抗外族的威脅。而晉國在春秋時代長期居霸主地位,其中最著名的事蹟,莫過於晉文公擊敗挑戰周王室權威的楚國。
可到了春秋中後期,許多國家的「大夫」開始凌駕「諸侯」。
所謂大夫,本來是諸侯的臣子,但隨著大夫深耕地方並長期執政,他們的影響力開始超越上司,甚至是上司的上司,也就是周天子。
例如:孔子有一次看到魯國的大夫─季孫氏,在自家庭院擺出「八佾舞」,讓重視禮制的孔子憤怒大罵:「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原來按《周禮》規定,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也就是8X8,共64人舞蹈)、諸侯為六佾、卿大夫四佾、士用二佾。結果身為大夫的季孫氏用周天子禮儀(這概念可以想像成市議員擺出總統級國宴),可見他超級藐視禮制。
昔日強大的晉國也沒躲過大勢所趨,最終被原本侍奉的韓、趙、魏三家大夫瓜分了土地及人民。隨後,周天子追認三家分晉的合理性。
為何老ㄕ以三家分晉作為戰國開端?因為此事代表周朝禮樂制度的進一步崩壞。
春秋時代,雖然諸侯國已經藐視周天子,但仍會把作為立國基礎的禮儀拿出來做樣子。比如做為春秋首霸的齊桓公,當年他率領各國聯軍對抗楚國,楚國派人去問:「老兄,你幹嘛派大軍逼近我國?」齊桓公回答:「我要打你,原因之一是你竟然沒給周天子貢品!」這話看實際層面其實非常搞笑,因為齊桓公跟周天子並不親密,這很像一個學校孩子王,領著一大群同伴去堵其他學校的熊孩子,然後說原因是:「因為你沒還我隔壁班阿明的橡皮擦!」
但從齊桓公凡事都要使用周天子的名義,就知道這人多少是講規矩的。所以有次,齊桓公跟魯國談判,結果一個叫曹沫的魯國將領突然就在會議上脅持齊桓公:「把你侵占魯國還來,不然我要你命。」齊桓公無奈之下,只能接受。結果等到曹沫放走了齊桓公,齊桓公立刻跟他手下表示:「把曹沫給我抓過來剁了!」此時,輔佐齊桓公的超級政治家─管仲,立刻說:「算了吧,與其出爾反爾,不如就守信用的歸還魯國土地,各國看您這麼守規矩,一定聽您的號令,這樣能獲得的好處一定更多。」之後形勢的發展果然如管仲所料,可見春秋時代,大家還講表面文章也有基本底線。
但三家分晉,卻是直接把上下尊卑的規矩打破,重點是:身為規矩的名義老大─周天子,對此卻是一點異議都沒有。可見此時是真正的禮崩樂壞,凡事只講拳頭而不講道理。如果說戰國時代是以背叛、霸凌、壞規矩做為開端,那用一個字就可以定調這個時代的氛圍,那就是……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戰國認知的誤區
再來,戰國時代何時結束?我採用司馬遷的說法,也就是西元前221年,秦滅六國。這時我們就要提到一個名詞:戰國七雄。
拜舊課綱的教科書內容所賜,不少人對秦、楚、韓、趙、魏、齊、燕,這七個戰國強權有些記憶,而教科書通常還附贈一張戰國七雄的形勢圖去強化心心學子們的印象。但其實教科書提供的,通常是戰國晚期的形勢圖,雖然沒錯,但容易造成兩個錯覺。
第一就是:國家數目很少。
實際上,戰國初期仍有不少中小型國家,像是老牌諸侯國:魯、衛、宋,或是邊疆民族建立的國家:越、中山、巴、蜀,甚至是一些有功之臣的私有土地也可成為一個國家,代表有:戰國四公子的孟嘗君領地─薛國、商鞅因改革有功而獲得的封地─商。這些名不經傳的國家,有些實力不容小覷,像是越國曾屢敗楚國及齊國,所以當時的天下大勢其實尚未明朗化,戰國七雄更是尚未成形。
第二就是:用土地面積衡量國家實力。
乍看戰國七雄地圖,楚最大、秦次之,接下來是燕、趙兩國,而韓國土地小的可憐。這一方面容易讓人覺得土地越大的國家實力就越強,另一方面也會讓人疑惑:就韓國這個份量,怎麼也能被稱為七雄之一?
實際上,對於古代國家,國土面積並不是最重要的,真正重要的因素有二……地力及人口。
試想你擁有一望無際的土地,可卻是一片荒漠,那有價值嗎?就算土地資源很多,但沒半個人居住,那這塊土地能夠有效開發嗎?所以燕、趙、秦三國看起來土地雖大,但很多地區土地貧脊又靠近邊疆民族,對國家的GDP貢獻也就難以期待,而生活條件這麼惡劣的地方,自然無法期待有大量人口定居。
韓國雖小,但它的國土全是高度開發地區,人口密集且經濟上量小質精的搭配,甚至讓韓國在科技表現上居於各國的前段班,像是遠程武器的弩,當時人有「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遠者括蔽洞胸,近者鏑弇心」的評價,近戰武器的劍也是「陸斷牛馬,水截鵠鴈」、「當敵則斬堅甲鐵幕」,所以韓國在初期還是擁有一定競爭力。
而燕國雖大,但位置偏僻又大多土地資源匱乏,導致這個國家的國力長時間處於弱勢。史記紀錄燕國,提到該國的第一代君主是燕召公,然後是「自召公以下九世至惠侯」。啥意思?就是開國第一代君主掛掉後,接下來有好幾代君主連名字都不知道,簡直邊緣到了極點,若是強國,又豈會淪落到如此地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個強權的崛起
那有沒有土地大、資源好、人口多的國家呢?其實是有的,那就是魏國與齊國。
先說齊國,背靠大海擁有漁鹽之力,尤其是鹽,這是人生活的必需品,甚至在漢朝以後還被列為國家專賣品好斂財,可見齊國佔有不小的天然優勢。另外齊國的開發歷史很早,是西周最初建立幾個諸侯國之一,歷經數百年的經營,此地的人口發展極具規模,當時人形容齊國首都臨淄「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白話翻譯:人多到展開衣袖可以遮住太陽,每人揮一把汗就像下雨,走路時彼此會肩碰肩、腳挨腳)。」
相比之下,魏國是個年輕的國家。魏國本屬於春秋大國─晉國的一部分,後來三家分晉,魏國就以今日的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陝西、河北的部分地區立足,而這些地區很多是周朝時代高度開發的蛋黃區,按電玩術語,魏國就是開局即土豪的優勢狀態。
不過凡事有一好無兩好,齊、魏兩國也有各自的毛病。
先說齊國,最大的問題就是……軍事能力很菜。生活在戰國時代的荀子曾這麼評價:「齊之技擊不可以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銳士。」就是齊軍比魏軍爛,魏軍又打不贏秦軍。就連在齊國訓練部隊的軍事家─孫臏,都曾說:「齊軍以怯戰聞名。」
再說魏國,翻看地圖,不難發現該國位處中央地帶。好處是:四通八達的交通,壞處是:四面都是敵人,而且有方便的通交隨時來胖揍你!
或許是位處四戰之地的危機,魏國在所有國家當中最先做出革新的行動。
魏國的開國君主─魏文侯聘起李悝為相,按《法經》的內容治國。法經的具體內容可以先不用理會,因為真正重要的,是它的核心意義─使用成文法。
前面提到,周朝的統治基礎是禮樂制度,也就是規矩。但很弔詭的,《禮記》卻又提到:「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也就是平民老百姓是不知道規矩怎麼玩的。之所以如此,其實是周初的統治者很刻意的要做初社會階級的差別,這本來沒毛病,因為平民跟貴族的資源不一樣,自然無法讓兩者享受相同待遇。可隨著時間發展,上層人士已經不遵守禮樂制度,這時如果還不置定新規矩將平民階級動員起來,那整個國家將毫無動力,更無法在亂世中競爭。
所以李悝用《法經》,就是告訴極具潛力的平民老百姓以後怎麼跟著國家玩。同時,也制定出升遷制度,認有新發展的人才看到具體清楚的努力方向。所以在魏文侯時代,武有吳起、樂羊,文有孔子的弟子─子夏、技術官員有治水達人─西門豹,堪稱是面面俱到的豪華人才團隊。
另外魏文侯本人也十分聰明的運用外交手段,減少自己四面受敵的處境。曾經韓、趙兩國發生戰爭,然後兩國都派使者拉攏魏國,結果魏文侯沒有趁人之危或坐地起價,反而調解兩國紛爭。此舉讓韓、趙兩國與魏國組成同盟,魏文侯得以解除南北兩面的軍事壓力。
隨後魏文侯憑藉著改革的國力,加上韓趙聯軍的支持;東破齊國,甚至把齊國君主都給俘虜;西攻秦國,取得河西之地,讓秦國只能龜縮一隅;南敗楚國,攻掠下不少土地;另外由異族建立的中山國,也被魏文侯消滅,魏國自此成為率先崛起的戰國首強。
但這一切在魏惠王的時代,完全變調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亂世無信義
魏惠王的名字叫魏罃,是魏文侯的接班人─魏武侯的兒子。當初武侯死前並未確立繼承人,結果造成魏罃與魏緩互相爭奪領導權,起初魏罃佔優勢,魏緩於是逃到趙國,結果韓國君主卻覺得:「現在魏罃只掌握一半的國土,所趁這時候侵略一地能撈到好處。」於是慫恿趙國,聯合進攻魏國。
根基不穩的魏罃很快被聯軍擊敗並被包圍,眼看就是等死的局面,沒想到韓趙兩國卻起了內鬨,因為趙國主張「殺死魏罃、擁立魏緩後,就讓魏國割地,我們就退兵吧」,韓國卻認為「乾脆分裂魏國,魏罃、魏緩個治理一半,如此就永遠消除魏國的威脅」,在各持己見的狀況下,兩國都選擇退兵,魏罃這才殺了魏緩,成為新的魏國君主。
回想文侯時代,魏國對韓趙的矛盾盡心調解,可韓趙兩國卻在多年後趁魏國內亂興風作浪,搞的魏國差點滅亡。如此恩將仇報的舉動完全證明:「戰國是亂世,沒有什麼仁義道德,更沒有永遠的盟友。」這也徹底點燃魏惠王向韓、趙兩國報復的念頭。
西元前354年,趙國攻打魏國的附庸衛國,魏國因此攻趙,並在隔年攻破趙國首都─邯鄲。這次的進攻,可以視為魏惠王復仇的成功,問題是有那麼一句話:「出來混,遲早要還。」韓趙兩國攻魏因此種下仇恨,那魏國以前就沒有攻打過其他國家而結下樑子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霸業崩壞
在魏國大肆擴張時,齊、秦兩國正在蓄力改革並等待反擊的時刻。
如今魏國因攻趙,造成國內多個地區防務空虛。齊國以救趙的名義,派軍攻打魏國,而齊軍在田忌、孫臏的領導下速攻魏國首都─大梁,造成魏軍回救本國時,被齊軍在桂陵打埋伏。同時間的秦國,則趁魏國注意力被東方齊國吸引時,攻取河西地區的城市,甚至還進一步打下魏國核心重鎮─安邑。就連楚國都趁機攻打魏國南部,造成魏國被三面圍毆的窘境。
但戰國首強的實力非同小可,在重整態勢後,魏惠王先在東線戰場重挫齊軍,使齊國趕緊聯合楚國向魏請求和休兵。然後魏惠王在調動大軍,並聯合12個小諸侯國兵臨西方的秦國,嚇得秦孝公認聳求和。
從桂陵之戰後的一系列操作,可以看出魏惠王頗有手腕,而魏國依舊生猛。對此,其他諸侯國表示:「一次不成功,還可以來第二次呀。」
公元前343年,魏國攻打韓國,然後就是一樣的劇本發展,齊國以救韓的名義攻打魏國,結果在馬陵打埋伏,殲滅10萬魏軍。同一時間,秦國又搞背刺,並且一口氣打下大部份河西地區。
馬陵之戰後,魏國因為損失相當比例的青壯年人口,開始走向衰弱而難以挽救,這當中最悲情的,莫過於魏惠王。除了他葬送父輩們建立的優勢,另一個折磨人的,是他遠超同時代平均的長壽。惠王一直活到81歲,統治魏國50年,是戰國史上統治期第二長的君主(第一名是統治56年的秦昭王),但在他統治中後期,眼睜睜看著各國相繼崛起,自己還必須一再承認他國的權威,比如:統治的第36年尊稱齊國君主為王、統治第47年一口氣承認韓、趙、燕、中山為王(是的,連曾經被打到滅國的中山,魏國都必須和它平起平坐,可見當時的魏國已經是多麼無力),這日薄西山的趨勢,對一生都在奮戰的人來說,那是何等的悲涼。
本來我想就魏惠王喪失霸業的往事總結出一些道理,可我寫到最後卻發現:魏惠王大致上也沒犯什麼致命性錯誤呀。
你若說他窮兵黷武,在亂世中又怎能不大動干戈?你若說他四處結怨,可是有很多敵人不是他主動招惹,而是主動趁火打劫。身處一個隨時變動、充滿背叛、人才流動極大的領導位置,我自認絕對做不來,那我有什麼資格評論魏惠王?真要我說,那就是:不是惠王不努力,也不是惠王沒實力,只是他的競爭者做的比他更好。
經由惠王以及魏國的興衰,我們大致了解戰國的形勢轉變以及時代氛圍,此後,透過不同時期、地區、出身的名將,去更多了解個人在時代下究竟會活出什麼樣的際遇了。所以接下來,歡迎踏進入金老ㄕ建構的戰國歷史,也請大家踏出戰國時代思考模式的第一步吧。
圖片:馬陵之戰示意圖
八佾 第 九 章 在 張安樂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新新聞》張安樂:我不是代理人只是同路人
新新聞侯柏青 + 追蹤 2019-11-06 16:00 10507
張安樂強調,他沒有接到中共授權,所以不是「代理人」只是「同路人」。(郭晉瑋攝)
民進黨立院黨團推動的「中共代理人法」修法,首當其衝的恐怕是中華統一促進黨(統促黨)。統促黨總裁「白狼」張安樂接受《新新聞》專訪時卻神態自若,「愛怎麼立法,我不管也不在乎,還是會繼續宣傳,讀過〈正氣歌〉沒有?我不怕關、不怕死,若來審判我,還能把聲音傳出去。倒下一個張安樂,保證還有千千萬萬個張安樂。」
真希望中國授權當代理人
出身竹聯幫,又曾捲入江南案,還被美國政府指控販毒,而在美入獄十年,曾遭台灣通緝的張安樂前往中國經商,滯留十七年。人生前半段過得崎嶇,卻放棄了在中國的穩定生活,六年前六十五歲時回台領導統促黨,高舉統一大旗,也不時在街頭與本土派對抗。
六年來,他也成了政府、警檢調緊盯的對象。十月一日統促黨在台北車站慶祝中國國慶,他還說活動和台北市警局喬好,讓綠營惱火,檢方也立即處理。十一月初,張安樂接受《新新聞》訪問那天早上,北檢還為此案開偵查庭。
可以想像,如果中共代理人相關法案通過了,這麼「明目張膽」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張安樂,和三萬多名統促黨員都可能處在風險中。「我講過很多次了,我是中共的『同路人』,還沒資格當『代理人』,代理要簽個約啊,它(中國)沒有授權給我……我還真希望它授權給我。」
統促黨違規在台北車站搭舞台為中共慶生,遭北檢分案偵辦。(柯承惠攝)
他也笑稱:「如果我是代理人,當年的八八風災就不用大費周章地捐款給台灣紅十字會;如果我是代理人,或許可以學台積電,今天由我來捐這條路,我來認那個橋。」張安樂一直強調,他沒有「代理」,沒有從中共拿一毛錢。
他無法阻擋中共代理人相關法案修法,但已做好心理準備。他說,執政者要怎麼立法,他既管不了,也不在乎,就算法通過了,他還是會繼續宣傳統一。「抓不完的啦,當年國民黨在大陸抓了多少共產黨?結果有抓完嗎?現在我沒有平台,只能用小眾傳播,他來審判我,我反而可以把這股聲音傳出去。」
宮廟董事有藍綠,「當然也可有紅」
這項法案也很可能波及旺中集團董事長蔡衍明,張安樂不願意對旺中多做評論,僅強調:「蔡董事長是生意人,他可能面臨政府把中天頻道拉掉的顧慮,他的處境我可以理解。我沒有這種負擔,做我自己就好。」
近日推動中共代理人相關法案修法的部分輿論,也環繞在統促黨近年來深耕宮廟的舉動。不過,「滲透」兩字對張安樂而言,又是另一層不可承受之重。他不服氣地說:「這些廟都存在多年了,宗教的交流是因為神明來自中國大陸,有不少宮主或主委是認同我們的理念而主動加入我們,我想民進黨再怎麼想把兩岸的臍帶切斷,但他切不斷宮廟。」
張安樂回憶,六年前返台的時候曾去雲林海清宮參拜,主委就曾跟他吐露過無法到中國河南開封參加包公論壇的心情,「海清宮的包公廟是全世界最大的,他那種情懷我可以理解。而且雖然他處在綠色的大海裡面,還是願意這樣接待我們。」
近日他也曾坐車經過雲林的項羽廟,因為佩服項羽在烏江處自刎的精神,所以下車參拜,當時捐了六千元香油錢。他反問:「這叫滲透嗎?還是給資源?」
「宮廟的董事有藍有綠,當然也可以有一席是紅的。我們去遍包括天后宮、朝天宮在內的四大媽祖廟,也去過奉天宮的祭典。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八佾舞,那天的主祭官是(前嘉義縣長)張花冠,站在我旁邊的就是(立委)陳明文,裡面那些民代,其實綠的比較多。既然藍綠政治人物都會去拜宮廟。我們去拜叫滲透,那他們去拜是不是也叫做滲透?」
在政治層面,張安樂是什麼顏色?他說:「我當然是紅的。」在社會方面,他也從不忌諱談從前的「黑底」。
談起過往雲煙,他輕啜一口茶。「年輕時在江湖浮沉,搞過賭場也處理債務糾紛、開過槍;但成立統促黨以後,我從沒抬出『白狼』兩個字去賺非法利益。曾有不少人找我喬事,有的動輒幾億元糾紛,我只要出面幫忙處理好,他們包的紅包可能就有幾千萬元,但我走上這條(政治)路後,早就全部切斷。」話才說完,他不忘向政壇扔出一顆手榴彈:「立委哪個沒買票?哪個不包工程?哪個沒有跟黑道掛鉤?他們的人格有比我高尚嗎?我放棄這些金錢誘惑,他們放得下嗎?」
中華民國只是一個朝代
「我對『中華民國』四個字的感情很深。」張安樂說:「蔡英文可能跟日本的感情還比較深,從李登輝、陳水扁、蔡英文這樣一脈下來,他們恨不得台灣變成日本的一個州!桃園龍潭不是有人設立『大日本帝國政府』嗎?她就不講話!」張安樂語氣愈見高昂。
既然認同中華民國,拿中華民國身分證,又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樣心裡不會矛盾嗎?
「我認為我是中國人,中華民國只是中華民族的一個朝代而已。不過,無論是『中華民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都不是最重要的,重點是哪一個政府可以建設中國,可以讓中華民族萬世太平,我就是它的同路人。」
「十年內一定會統一」
緬懷中華民國、擁抱中華人民共和國他奉「一國兩制」為圭臬,而他對於統一大業,有著外人難以想像的執著;但他也自稱是三民主義的虔誠信徒。
張安樂辦公室門口、會客室桌上都擺著鄧小平的雕像,他說,他最佩服鄧小平,提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和三民主義的精神不謀而合,更帶領中國的壯大。「一九七八年底,中國共產黨開啟改革,只用短短四十年就創造空前絕後的經濟奇蹟,還逼使美國傾盡全國之力對付中國的華為,並用各種外交手段來圍堵,這是身為中國人都覺得驕傲的事情。」
張安樂說他最尊敬鄧小平,辦公室擺著鄧的雕像。(郭晉瑋攝)
「我現在提出的口號叫『緬懷中華民國、擁抱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張安樂而言,中華民國已經是「過去式」。既然如此,他為什麼不留在中國大陸而要回台灣?
張安樂的理由是,有一天中國會統一台灣,他不希望那一天到了台灣會流血,所以要回台灣鼓吹統一。「我們是為了台灣人民安全。」張安樂批評那些反對統一、反中的政治人物:「你說哪個政治人物敢跟我立下生死狀,寫清楚你要走這條路、我要走那條路,到了『那天』,你敢不敢為台灣死?」
「那天」指的就是解放軍登陸那天,張安樂說:「十年內一定會統一。」為什麼他那麼有信心「那天」一定會來?喜歡讀歷史的他從歷史中找到一套自己的理論。「我預判十年之內,中國的陸海空核彈戰力可以匹敵美國,台灣必須做好準備。」因為中美可以互相毀滅對方,所以美國不敢插手台灣,即使插手也會像當年越戰一樣半途落跑。
效法勝海舟倡「無血開城」
張安樂問:「台灣人到底想採取日本的『江戶模式』還是『會津模式』?」日本幕府末走向統一時,薩摩、長州聯軍攻向德川幕府的江戶城時,明治新政府的西鄉隆盛與德川幕臣勝海舟協商,德川幕府同意投降,江戶無血開城。相對的,會津藩與薩摩、長州聯軍激戰,導致死傷慘重。(相關報導:新新聞》台商大反彈,姚人多搏感情心血受挫|更多文章)
這匹七十一高齡的狼對統一充滿使命感。「時代的使命落在我們的肩膀上,希望在中華民族復興的道路上,台灣不要變成阻力。解放軍來了,我一定到第一線勸說『無血開城』。只要在前線談好,大陸十三億人的市場絕對會讓台灣人發大財,一個人也不會死。」白狼心中似乎還在想著,他要當中華民國的勝海舟。
https://www.storm.mg/article/1913462
八佾 第 九 章 在 黃偉民粉絲交流俱樂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312 黃偉民易經講堂
《由周易雷火豐卦到火水未濟卦談生命的真諦----完整內容》
林鄭那條引渡逃犯條例引蛇出洞,香港商家嚇得寢食難安,那群商界政治代理人蜂擁而出,一改平日「絕對信任中央」,和「支持特區政府施政」等口徑;
田北俊田北辰兄弟倡,剔除經濟罪犯一項;
林建岳說,絕對影響外資在港經商;
自由黨鍾國斌說,不是對祖國法制無信心,是不認識,恐誤墮法網;
田北辰更說,大陸法例朝令夕改,會有很多無妄之災……
中央官員不是一再強調,中國大陸從沒有冤假錯案?這些在立法會永遠舉手支持政府施政的建制代表,一夜之間,對中央,對林鄭,沒信心了?
這條法例,簡單地說,就是取消香港獨立司法權。
一位在港沒有觸犯任何法例的市民,只要大陸點名,香港政府經過一些門面程序,便要交人。
習近平一再強調,絕對不能學西方那套獨立司法權,司法權要符合國情。
大陸全國沒有司法獨立權,香港的司法獨立,就是阻礙兩地融合,阻礙人心回歸的東西。
商界反對這法案,就是不信任新時代習主席了。
香港商人邏輯,最緊要自己無事,其他香港人,你死你賤。
這條條例,表面上看,受影響最大的,是反共人士,泛民主派,黑社會……
但商人心知肚明,過去四十年,他們在大陸,主要行為歸納為大三類:漏稅、欠薪、包二奶。
在大陸行走,這些本來是理所當然的,但林鄭這突然舉措,令他們嚇破膽了。
只要大陸點名,任何商人都證據確鑿,觸犯上述三大罪狀。
那不是個個商人頭上有把刀?
這就是香港市民一直反對廿三條立法的原因。但商人對此冷言冷語,說你不犯法怕什麼?你身家清白,理什麼廿三條?
但這條修訂一出,他們就怕得要死了,他們不敢問,為什麼突然急急的要修訂這條引渡逃犯條例?
林鄭說,她不停收到台灣謀殺案女死者家人的信,她不忍心死者沉冤不雪;李家超說,他可以不做,但這明是漏洞,他不忍心香港市民和殺人強姦犯一同行街睇戲。
譚慧珠勇字出頭,想屈台灣政府,「是台灣方面主動提出的」。台灣嚴辭斥責,無中生有。
誰要修訂這項一國兩制的香港保障?誰要取消香港的司法獨立權?香港的商人,想起就不寒而慄。
用港共常說的一句話:
你身冇屎,你驚乜嘢啫!
有錢佬,你們驚什麼?
當商界政治人物傾巢上電視上電台接受訪問,說條例影響外資在港經商,影響經濟時,香港市民給小學老師跳樓自殺的新聞嚇呆了。
為一個不相干的人結束自己生命?
工作磨擦,與上司不和,前景一片黯淡,是非纏身……這類問題遍佈香港每個角落。人事問題,本來就有理說不清,外人亦無從置喙,但相對於結束生命,仍有無數的選擇吧?
看見死者老父弟妹的哀傷,我們除了同情憐憫,不禁困惑一個基本問題:
我們為什麼要來世間走這一轉呢?
我們在這個時代的天命是什麼?
《論語》八佾第十六章:
子曰: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字面上說,孔子話,射箭,標準在於射中紅心,至於是否能射穿那塊牛皮,因每人臂力不同,不能強求。
孔子告訴我們,人生,就是一場射箭比賽。首先,要確認我們的目標紅心。
跟著,我們用畢生的精力時間,務求射中紅心。
中正紅心,此生的目的便已經達到,完成天命。至於中紅心之餘,能否射穿那塊牛皮,因天生臂力不同,不能強求。
古之道也,這是自古以來的智慧。
臂力,象徵運氣,都是天生的,無法控制,有人運氣好,有人運氣差,無法強求。但紅心是自己定的,是否射中紅心,是自己可以努力的。
確認了紅心,再朝紅心發箭,人生就有了目標,能夠一箭中的,這生的天命便完成了。
至於際遇順逆高低,不用和旁人比較,因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劉曉波、李旺陽、大陸那班維權律師,在惡劣的環境,他們選定了紅心,百步穿楊,他們射中了紅心,此生是贏家,俗世的坎坷遭遇,是運氣不好,但求仁得仁,人間沒有白走一轉,也完成他們時代的天命。
《周易》由第五十五卦雷火豐卦開始,也在討論這個問題。
豐卦,說的是人的一生,努力鑽營,聚歛名利,財富資產,地位人脈,豐功偉業,但一個際遇,某個事件,會突然發現原來人生如旅,空空的來空空的走,名利財富,保不了健康,帶不來快樂,更蔭不了子孫,半生經營,只不過是漂泊不定的旅程,這便是第五十六卦旅卦的舉目無親,人生如寄。
跟著是第五十七卦的巽卦和第五十八卦的兌卦。
巽為入,兌為悅。經過豐卦和旅卦的起落對照,一生努力,什麼都不能留下來,人的困惑於是悠然而生:我為什麼來人間走這一趟呢?
佛說:乘願而來。或報恩,或還債,了卻因緣。那我的願又是什麼?
巽卦象徵沉潛深入,要安身立命,就要下最深的巽卦工夫。
當你找到生命的的目的,確認你射箭的紅心,兌卦代表的無窮法喜來了。找到生命目標,人可以一生忘勞忘死的追求,把自己的體悟和喜悅和人分享。這就是兌卦《大象傳》說的:君子以朋友講習。
跟著第五十九卦渙卦和節卦來了。
渙卦,說風吹水面,一個圓心往四處擴散。
巽卦沉潛思考,兌卦法喜充盈,與身邊人切磋琢磨,相互感染,最後擴大影響力,像佛陀菩提樹下成道,將苦集滅道的真理四出教化。這是渙卦。
真理的傳播要發而中節,準確而不氾濫,便要建立一套禮儀規節,那便是第六十卦節卦。
節,要恰到好處,便到第六十一卦中孚卦和第六十二卦小過卦。
中孚,即《中庸》說的,中,天下之大本,由本就可以生生不息。中孚卦有化育的概念,「孚」字是母鳥孵蛋產子之象。孚字上半部鳥爪,下半部為子。
卦象最上兩支陽爻,最下兩支陽爻,包著中間兩支陰爻,這便是硬的蛋殼包著蛋黃。
母鳥孕育下一代新生命,與生俱來的親子之情。由巽卦、兌卦、渙卦、節卦,帶出了中孚卦,生命的本質,就是上一代對下一代的照顧。
生命的基本天命,就是孕育保護下一代,令到人的種族繁衍,代代相傳。
生命需要上一代的呵護照顧,但到了一定時間,便要成長自立。所以中孚卦後面的,便是六十二卦小過卦。
中孚卦象是雞蛋,小過卦是它的錯卦,小鳥破蛋而出,上兩支陰爻,下兩支陰爻,中間兩支陽爻,象徵小鳥拍翅學飛。
這也就是「學習」兩字說的。學字,是小孩兩隻小手,將中間的爻,放上放下。習,是一雙翅膀,下面日字,每日重覆的拍打學飛。學,是上一代教你,但習,沒有人能幫,完全靠自己。
中孚卦到小過卦,母鳥孵蛋,到小鳥學飛,上一代用體溫孕育生命,小鳥破殼而出,沒有保護層,必須自己拍翼面對艱難的世界。
中孚卦是大離卦,小過卦是大坎卦,也是依附緊密和大坎艱難。
離是人際相處,文明的秩序;坎是人間的險難。如何從小鳥變成大鵬,一飛沖天,再孕育下一代?
離,告訴你生命與生命之間的互動關係,怎樣互相信任,互相照顧;坎,是現實險難,掌握實際本領。小過卦的掌握,到了一定程度,就能體察印證中孚卦的理論。
理論和實踐結合,自然而然的,就是下一卦第六十三卦水火既濟卦。明白生命真諦,走入既濟。
既濟一事,同時又開了未濟一門,第六十四卦,未濟卦便出現了。
水火既濟的綜卦、錯卦、互卦,都是未濟卦,《易經》告訴我們,既濟未濟,本為一體,生命才能生生不息,周而復始。
https://youtu.be/ou0KHvcyeJ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