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經典中的黨史 “埋好地雷端起槍,漫山遍野擺戰場”…… 邀您走近雕塑《地雷戰》】1941年10月,侵華日軍兩萬餘人,出動飛機大炮,對八路軍太嶽根據地的北部進行大掃蕩。面對武器裝備精良、來勢洶洶的敵人,中共中央提出要在各根據地發動民眾抗擊敵人,並組成民兵遊擊隊。在當時物質條件匱乏的情況下,槍支彈藥對于抗日根據地的軍民來說極其寶貴。爲了改變這一被動的局面,根據地的軍民充分發揮他們的智慧,因地制宜,發明了許多有效殺傷日寇的戰法,比如襲擾戰、地道戰、麻雀戰等,這其中就有地雷戰。
《地雷戰》是中國現代雕塑大家蕭傳玖創作的鼎盛時期的作品,它以圓雕的形式,刻畫了一位在遊擊戰鬥中準備埋下地雷的民兵形象。地雷戰究竟是誰較早提出來的呢?地雷戰這種戰術是如何在敵後根據地開展起來的呢?點擊視頻觀看!#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同時也有5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廣告與 「【芒狗狗】素養教育學習箱」合作播出 【芒狗狗】素養教育學習箱,是專們為台灣孩子打造的在地原創素養教材,內容針對台灣情境設計。 #芒狗狗素養教育學習箱 #讓孩子的潛力發光 👉🏻 現在參與募資 https://bit.ly/3y06Rid 本集節目內容由志祺七七頻道製作,不代表 【芒...
「共產黨 抗日」的推薦目錄:
- 關於共產黨 抗日 在 CCTV 中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共產黨 抗日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共產黨 抗日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共產黨 抗日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共產黨 抗日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共產黨 抗日 在 Gavinchiu趙氏讀書生活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共產黨 抗日 在 Re: [疑問] 抗日後,共產黨是如何得到人民支持的? - 看板historia 的評價
- 關於共產黨 抗日 在 【抗日戰爭期間,共產黨在幹什麼?】 自1931年9.18事變至 ... 的評價
- 關於共產黨 抗日 在 日本共產黨:抗日戰爭中的日共做了什麼來幫助中國丨思維實驗 ... 的評價
- 關於共產黨 抗日 在 共產黨抗日真相 的評價
- 關於共產黨 抗日 在 共產黨抹黑抗戰歷史,才是真正傷害民族情感- 時事板 的評價
- 關於共產黨 抗日 在 Re: [新聞]馬斯克承認切斷星鏈網路阻烏軍攻俄普 的評價
共產黨 抗日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符號中國與現實中國 | 盧斯達 on Patreon】
政策文件雖然枯燥,但仍然可以看到很多東西。2019 年之後,香港有兩種社會已經習以為常的事情開始被改造,第一是愛國不愛黨思想,第二是香港和中華民國的複雜關係,這是構成香港以前那個社會的兩大主流支柱。
「愛國不愛黨」是政治界前輩們教養這一代的主旨。雖然不會有人手把手地教,但上一個時代的主流始終認為,這是在香港從事各種工作的定海神針,只要宣稱自己也是愛國,很多事情也有得談,可以避開很多危險。這是 Jimmy 仔在中國說出的「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國」。
在早前關於「愛國者治港」的討論之中,有報道引述香港官員的講法:中國容許不同的政見,但紅線是絕不能允許作出損害中國共產黨帶領的社會主義制度的行為,因此不可能聲稱愛國,但不愛或不尊重共產黨的領導,濃縮標題為:愛國不愛黨「講唔過去」。
這是一個劃時代的改變,至少在之前很多年來,都不會有檯面人物正面給出「答案」。
愛國愛黨的問題在前十年、二十年,在香港都是刻意曖昧,充滿詮釋自由。直至香港人自己不太願意留意的中國法學家強世功在《中国香港:政治与文化的视野》(2014) 這樣說:
//香港雖然以「一國兩制」的方式回歸祖國,可這個「一國」概念在他們心目中,僅僅是一個空洞的符號,缺乏實質的政治內容。所以,在「愛國」問題上,他們經常會說,他們愛的是祖國的河山和歷史文化,而不是包含國家主權在內的政治實體。 這樣的愛國曾經是我們在港英殖民地下提出的愛國標準,而不能成為香港回歸後的愛國標準,否則,香港人與海外華人的愛國有什麼分別?//
所以老一輩香港民主人士的常識和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園,在 2014 年開始被講了明白——雖然這在香港民主圈子中並不受注意。他們的確表示自己愛國,愛祖國的河山和歷史文化,愛十三億人民。 14 年以來的轉變,就是一場圍繞這個觀念的作戰:香港人整體認同作為「符號」還是「實質」的「中國」?
在保安局和支聯會鄒幸彤的書信往還之中,我們看見他們「討論」的其中一個重點,是關於對六四事件的定性問題。
報道中見發給支聯會的文件這樣說:「八九年的『天安門事件』是一場意圖推翻中國共產黨領導和顛覆社會主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反革命暴亂……」,很多香港人對六四的定性,既有自己的意見,也可說是對「符號中國」的認同。所以 89 年之後,感情受創的香港人仍然切肉不離皮,華東水災的時候大家還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因為雖然對「現實中國」失望,但仍有「符號中國」作為替代。而如果你是當年的中國,看到這樣的香港人,雖然知道思想和立場有距離,但這些來自香港的仍然是「愛國同胞」。
在某個時空容許香港人愛國不愛黨,雖然可能是一個妥協做法,但無疑也令香港人的愛國熱情沒有完全離開「中國」的範疇。2010 年代香港分裂為加速派和穩重派。加速派不知為何極為苦大仇深,穩重派也不知為何過度樂觀。以今天的後見之明來事後總結,穩重派當時不覺得有大問題,主要是創世之初,當時的安排雖然沒有香港人在檯面上參與,但明顯照顧了在香港的大多數港英遺民。
香港歷史複雜,180 年來三次易手,所以民眾的背景和思想都很複雜。而 97 年的安排,安了老外商界的心、照顧了原居民陣營、民主派可以用「愛國民主派」的立場來參與遊戲、親北京派更可以成為政府伙伴……就算是支持中華民國的人,也擁有自己的空間,因為就像愛國不愛黨,「九二一中」曾幾何時也是通關密語。支持中華民國,也是支持中國認同 (符號) 中國,政治沒有不正確。這是開局時的狀態。
###
第二慢慢改變的是「香港和中華民國」那一塊。雖然中華民國沒有實質管治過香港,但香港和民國有很多千絲萬縷的關係。談到這個,有網友談到:
//「香港一兩代人是讀南來文人的書長大。本地精英泰半受教於「暴大」(中文大學)。還有市井間的老式人情味、工商創業,不就是民國政治專制、但社會散漫自由的遺緒?這些都藏在我們的肌理,與親不親國民黨、慶不慶祝雙十無關。」//
97 之後,關於中華民國和清末革命歷史的紀念活動並沒有停止。人們去孫文傳說曾開過會的「青山紅樓」紀念、紀念抗日活動、紀念雙十「國慶」都可以。以前在各大小遊行,都會見到堅定的民國派去舉青天白日旗。文化上,很多上一代是在南來文人的小說、電影劇集之中長大;知識上,新儒家在香港有她的重鎮,很多學者都奉中國為正朔。晚至 7、80年代,香港還有很多報紙甚至電視台使用耶誕與民國紀元並行。
(使用民國紀年的《工商日報》在得知香港將在 97 年回歸中國之後,於1984 年 11 月宣佈結業)
消息引述保安局長鄧炳強在《星島日報》的訪問,其表示:
//「特別關注雙十節可能出現嚴重違法,稱根據中國憲法,台灣是中國領土一部分,任何人意圖、鼓勵或煽動他人將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都屬違法,必然會果斷執法。」//
###
在 97 年的開局,覺得「未盡完善」的人,其實最終都不會太不滿意,因為新制度確實為重要的人留了寬容,所以才無意中製造了 97 後的兩個階級,也就是比較滿意和比較不滿意。前者對後者的苦大仇深並不理解,後者也 get 不到前者總是老神在在,又是在怎樣的歷史經歷中養成。他們總是說,無論甚麼,一國兩制還是最重要。
我們一直認為香港的紛雜處是一個對任何國家都有利的生機。
這一兩年來,最不覺得有甚麼變動的,是在 97 年也沒有變動的那一撮人群。可能是一班來到香港但不是因為逃避政治運動的人,他們在觀念上不紛雜,所以不需要改造,也會很容易適應。至於上一波的菁英也可以移民,他們精神家園的遺跡會在香港被抹除,但可以整套 intact 地帶到其他地方。因為機緣巧合而長出的之異色花朵,究竟是要培養下去還是要將之掐死,在這裡和其他可以存留甚麼,又要用一代人甚更長的時間,用試的方式來解答。
共產黨 抗日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符號中國與現實中國 | 盧斯達 on Patreon】
政策文件雖然枯燥,但仍然可以看到很多東西。2019 年之後,香港有兩種社會已經習以為常的事情開始被改造,第一是愛國不愛黨思想,第二是香港和中華民國的複雜關係,這是構成香港以前那個社會的兩大主流支柱。
「愛國不愛黨」是政治界前輩們教養這一代的主旨。雖然不會有人手把手地教,但上一個時代的主流始終認為,這是在香港從事各種工作的定海神針,只要宣稱自己也是愛國,很多事情也有得談,可以避開很多危險。這是 Jimmy 仔在中國說出的「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國」。
在早前關於「愛國者治港」的討論之中,有報道引述香港官員的講法:中國容許不同的政見,但紅線是絕不能允許作出損害中國共產黨帶領的社會主義制度的行為,因此不可能聲稱愛國,但不愛或不尊重共產黨的領導,濃縮標題為:愛國不愛黨「講唔過去」。
這是一個劃時代的改變,至少在之前很多年來,都不會有檯面人物正面給出「答案」。
愛國愛黨的問題在前十年、二十年,在香港都是刻意曖昧,充滿詮釋自由。直至香港人自己不太願意留意的中國法學家強世功在《中国香港:政治与文化的视野》(2014) 這樣說:
//香港雖然以「一國兩制」的方式回歸祖國,可這個「一國」概念在他們心目中,僅僅是一個空洞的符號,缺乏實質的政治內容。所以,在「愛國」問題上,他們經常會說,他們愛的是祖國的河山和歷史文化,而不是包含國家主權在內的政治實體。 這樣的愛國曾經是我們在港英殖民地下提出的愛國標準,而不能成為香港回歸後的愛國標準,否則,香港人與海外華人的愛國有什麼分別?//
所以老一輩香港民主人士的常識和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園,在 2014 年開始被講了明白——雖然這在香港民主圈子中並不受注意。他們的確表示自己愛國,愛祖國的河山和歷史文化,愛十三億人民。 14 年以來的轉變,就是一場圍繞這個觀念的作戰:香港人整體認同作為「符號」還是「實質」的「中國」?
在保安局和支聯會鄒幸彤的書信往還之中,我們看見他們「討論」的其中一個重點,是關於對六四事件的定性問題。
報道中見發給支聯會的文件這樣說:「八九年的『天安門事件』是一場意圖推翻中國共產黨領導和顛覆社會主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反革命暴亂……」,很多香港人對六四的定性,既有自己的意見,也可說是對「符號中國」的認同。所以 89 年之後,感情受創的香港人仍然切肉不離皮,華東水災的時候大家還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因為雖然對「現實中國」失望,但仍有「符號中國」作為替代。而如果你是當年的中國,看到這樣的香港人,雖然知道思想和立場有距離,但這些來自香港的仍然是「愛國同胞」。
在某個時空容許香港人愛國不愛黨,雖然可能是一個妥協做法,但無疑也令香港人的愛國熱情沒有完全離開「中國」的範疇。2010 年代香港分裂為加速派和穩重派。加速派不知為何極為苦大仇深,穩重派也不知為何過度樂觀。以今天的後見之明來事後總結,穩重派當時不覺得有大問題,主要是創世之初,當時的安排雖然沒有香港人在檯面上參與,但明顯照顧了在香港的大多數港英遺民。
香港歷史複雜,180 年來三次易手,所以民眾的背景和思想都很複雜。而 97 年的安排,安了老外商界的心、照顧了原居民陣營、民主派可以用「愛國民主派」的立場來參與遊戲、親北京派更可以成為政府伙伴……就算是支持中華民國的人,也擁有自己的空間,因為就像愛國不愛黨,「九二一中」曾幾何時也是通關密語。支持中華民國,也是支持中國認同 (符號) 中國,政治沒有不正確。這是開局時的狀態。
###
第二慢慢改變的是「香港和中華民國」那一塊。雖然中華民國沒有實質管治過香港,但香港和民國有很多千絲萬縷的關係。談到這個,有網友談到:
//「香港一兩代人是讀南來文人的書長大。本地精英泰半受教於「暴大」(中文大學)。還有市井間的老式人情味、工商創業,不就是民國政治專制、但社會散漫自由的遺緒?這些都藏在我們的肌理,與親不親國民黨、慶不慶祝雙十無關。」//
97 之後,關於中華民國和清末革命歷史的紀念活動並沒有停止。人們去孫文傳說曾開過會的「青山紅樓」紀念、紀念抗日活動、紀念雙十「國慶」都可以。以前在各大小遊行,都會見到堅定的民國派去舉青天白日旗。文化上,很多上一代是在南來文人的小說、電影劇集之中長大;知識上,新儒家在香港有她的重鎮,很多學者都奉中國為正朔。晚至 7、80年代,香港還有很多報紙甚至電視台使用耶誕與民國紀元並行。
(使用民國紀年的《工商日報》在得知香港將在 97 年回歸中國之後,於1984 年 11 月宣佈結業)
消息引述保安局長鄧炳強在《星島日報》的訪問,其表示:
//「特別關注雙十節可能出現嚴重違法,稱根據中國憲法,台灣是中國領土一部分,任何人意圖、鼓勵或煽動他人將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都屬違法,必然會果斷執法。」//
###
在 97 年的開局,覺得「未盡完善」的人,其實最終都不會太不滿意,因為新制度確實為重要的人留了寬容,所以才無意中製造了 97 後的兩個階級,也就是比較滿意和比較不滿意。前者對後者的苦大仇深並不理解,後者也 get 不到前者總是老神在在,又是在怎樣的歷史經歷中養成。他們總是說,無論甚麼,一國兩制還是最重要。
我們一直認為香港的紛雜處是一個對任何國家都有利的生機。
這一兩年來,最不覺得有甚麼變動的,是在 97 年也沒有變動的那一撮人群。可能是一班來到香港但不是因為逃避政治運動的人,他們在觀念上不紛雜,所以不需要改造,也會很容易適應。至於上一波的菁英也可以移民,他們精神家園的遺跡會在香港被抹除,但可以整套 intact 地帶到其他地方。因為機緣巧合而長出的之異色花朵,究竟是要培養下去還是要將之掐死,在這裡和其他可以存留甚麼,又要用一代人甚更長的時間,用試的方式來解答。
共產黨 抗日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廣告與 「【芒狗狗】素養教育學習箱」合作播出
【芒狗狗】素養教育學習箱,是專們為台灣孩子打造的在地原創素養教材,內容針對台灣情境設計。
#芒狗狗素養教育學習箱
#讓孩子的潛力發光
👉🏻 現在參與募資 https://bit.ly/3y06Rid
本集節目內容由志祺七七頻道製作,不代表 【芒狗狗】素養教育學習箱 立場。
--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體驗志祺七七文章版:https://blog.simpleinfo.cc/shasha77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馬共 #中共
各節重點:
00:00 前導
01:33「芒狗狗素養教育學習箱」廣告段落
02:26 馬共的成立
03:45 三面諜萊特
05:19 英國人重返馬來亞
07:15 中共與馬共
08:27 餘生的故事
09:30 我們的觀點
10:46 提問
11:04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關節
|腳本:關節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絲繡
|剪輯助理:歆雅/珊珊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Red Star Over Malaya: Resistance and Social Conflict During and After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1941-1946:https://nus.edu/2V0HvSb
→何啟才:马来亚共产党的成立及其组织结构探究:https://bit.ly/3qMQPoL
→于洪君:马来亚共产党及其武装斗争的兴起与沉寂:https://bit.ly/2UplPPB
→維基百科:馬來亞共產黨:https://bit.ly/3xly6TG
→許劍虹觀點:星馬地區「大中華膠」─從馬共叛亂到改革開放:https://bit.ly/3xkX2L0
→游击战斗、埋骨青山与和解归来:https://www.malaysiakini.com/columns/503902
【 延伸閱讀 】
→紀錄片《不即不離》:https://bit.ly/3xmDKEW
→電影《波羅蜜》:https://bit.ly/3Ayjl1B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http://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0btmAYaFZ5U/hqdefault.jpg)
共產黨 抗日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50年代白色恐怖受難人 秋祭》
~高金素梅 2020.10.24 馬場町
各位白色恐怖受難人和遺族家屬大家好,我是高金素梅,吉娃斯・阿麗。
非常謝謝主辦單位「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再次邀請我參加一年一度的秋祭,悼念50年代白色恐怖的犧牲者。
1950年代白恐怖是衝擊台灣社會的歷史性事件,在座的各位前輩更是這段歷史的見證人。在那段高壓恐怖的時期,任何人只要被扣上「共產黨」的紅帽子,不是處死就是監禁,「赤化」可以是統治階級政治清洗的藉口,「匪諜」可以是情治單位逮捕刑求的理由,「反共戒嚴」是國家安全的政策,「社會主義」是判刑定讞的罪名。但儘管如此,懷抱信念的犧牲者,仍然面帶微笑,從容赴死,而在座各位受難的前輩,走出黑牢後,繼續堅持理想的毅力,這些事蹟都一直是我由衷敬佩和努力學習的榜樣。
2002年在我剛當選立法委員的時候,我其實只是一張政治的白紙,是遇見了50年代白色恐怖受難人的前輩之後,我的政治生涯和運動才真正地開始。當年,陳明忠先生和馮守娥女士給予我的政治啟蒙,讓我開始自覺地站在被殖民者的立場,重新去認識台灣原住民族對日本殖民者的慘烈抵抗。那一百三十八場雖敗猶榮的原住民抗日戰役,成為我的歷史洗禮,讓我堅定地踏上反對殖民、反對帝國主義的運動道路。
2005年,由於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不斷參拜靖國神社和台聯黨主席蘇進強的參拜,引發了台灣原住民族的憤怒,我和族人們開始推動「合祀除名!還我祖靈!」的運動,先後十次前往靖國神社要求迎回祖靈,向大阪地方法院控告小泉參拜違反和平憲法,在聯合國總部前控訴日本對歷史的不負責任!2006年大阪地方法院針對我們的控訴作出判決:小泉參拜靖國神社違憲!在這個運動的路途上,我遇見了很多來自不同國家、志同道合、情義相挺的朋友,他們都是1997年以來、參加東亞冷戰和國家恐怖主義國際會議的學者教授和社運先進,他們反對東亞冷戰白色恐怖的研究成果和運動經驗,提供了我們思想和行動的養分,而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正是這個東亞國際連帶的催生者。
2009年,台灣原住民族「反靖國」行動代表團一行四十人,突襲進入靖國神社,在現場舉行招魂儀式,獻唱安魂曲之後,迎回祖靈,當時在現場參加招魂儀式的,除了我們原住民族的各族代表之外,還有我所敬愛的陳明忠先生和馮守娥女士。這兩位白色恐怖受難人的前輩,在反靖國運動的過程中亦步亦趨的運動精神,讓我們非常敬佩。這種信念、紀律和堅持,正是政治受難人互助會在行動中煥發出來的風範。
2016年民進黨當政以來,不斷在民生議題上製造問題,而且還在兩岸關係上,配合美國,製造對抗。如今兩岸之間劍拔弩張,戰爭幾乎一觸即發,面對這樣的情勢,民進黨不但不尋求和平解決的方法,反而繼續高傲地揮舞反共大旗,充當美國戰爭對抗的馬前卒!這不禁就會讓人聯想到1950年代白色恐怖的歷史,難道民進黨政府也要準備孤注一擲地倚靠美國,重演白色恐怖的反共肅清嗎?包括原住民族在內的台灣人民,都曾經是殖民統治和白色恐怖的受害者,都經歷過戰爭對抗和反共高壓統治的磨難,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海峽兩岸的人民已經和平交流了三十年,知道相知相惜的可貴,我們有白色恐怖受難的歷史和見證,我相信兩岸人民一定有智慧,來化解美國和民進黨所捏造出來的反共對抗, 這條由前輩流下鮮血所照亮的路,我們一定會繼續向前走下去。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Jj5Vfrw3lk/hqdefault.jpg)
共產黨 抗日 在 Gavinchiu趙氏讀書生活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趙氏曾任教於美國Bryant University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深圳大學、香港樹仁大學、臺灣中央研究院近史所等多間學府,歷任助理教授、副教授、研究員、客座教授、高級訪問學者;
2018年獲中國經濟思想史優秀(一等)著作獎,研究題目包括經濟思想、經濟史、政治經濟學,出版著作二十一部,論文三十餘篇。英國權威出版社 Routledge給予 "中國和西方頂尖學者(leading Chinese and Western scholar)" 的評價。
《趙氏讀書生活》,一個歷史學者的視頻,分享學術、社會、政治經濟觀察
收費平台可獲參考資料和專欄分享,請以每月5元或更多的美元支持:https://www.patreon.com/Chiusreading
或於YOUTUBE 上按加入成為會員,可獲影片的參考資料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i1257Mo7v4ors9-ekOq1w/join
https://www.facebook.com/drgavinchiu/
PayPal.me/chiusreading
工作洽談:higavinchiu@gmail.com
#一帶一路
#中美爭霸
#中美關係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TBgnxNm6hs/hqdefault.jpg)
共產黨 抗日 在 【抗日戰爭期間,共產黨在幹什麼?】 自1931年9.18事變至 ... 的推薦與評價
【抗日戰爭期間,共產黨在幹什麼?】 自1931年9.18事變至1937年7.7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這六年中,中國共產黨一共幹了這麼幾件大事: 【第一件】... ... <看更多>
共產黨 抗日 在 日本共產黨:抗日戰爭中的日共做了什麼來幫助中國丨思維實驗 ...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纠正一下,伊田助男是为东北 抗日 联军提供弹药,另外根据萨苏先生的考证伊田助男当时并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只是当时在附近地区围剿抗联的日军中有一支 ... ... <看更多>
共產黨 抗日 在 Re: [疑問] 抗日後,共產黨是如何得到人民支持的? - 看板historia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DLowe (马英九是丑八怪)》之銘言:
: 1930 年代中共長征 (國民黨稱為西竄) 時和民眾互動不多,
: 即使農民也不支持中共
: 民心轉向的關鍵主要還在國民黨自己的問題
: 1937 年之前國民政府的稅收 70% 來自東南沿海三稅 (關鹽統,統指生產稅)
: 中國內陸的田賦則由各縣政府課徵, 一向不重
: 中國農民有句順口溜 : 一稅輕, 二稅重, 集資攤派無底洞
: 一稅就是指上述的田賦, 二稅是指當地縣政府特定的稅
: 日本佔據沿海及長江下游各港之後, 沿海三稅全部中斷
: 以江浙和兩湖人士為主的國民黨向內陸撤退之後, 頓失稅源
: 因此他開始向跟自己淵源不深的佔領地農村進行就地徵稅
: 農民除了一稅二稅之外, 遇到對農村不了解的國民黨 .....
: 發生的故事可想而知
: 往往是有辦法的鄉紳躲過一劫, 最底層的農民卻賣兒賣女, 顛沛流離
: 雖然你在前線打仗, 付出很大的代價
: 但是佔人口 90% 以上的文盲農民可不像抗日神劇一樣無條件支持你
: 這些事, 埋下了 1945 年之後人心向背的遠因
: 另外一個大原因是 1947~1948 年間的通貨膨脹
: 這誰遇到誰倒楣, 我不多說了
這個觀點其實我是反對的。
這些原因確實是國府敗退的原因之一﹐卻不是主要原因。
因為很簡單﹐中共同樣也是對農民徵以重稅來維持其支出﹐
在1947年也一度面臨經濟的破產﹐毛澤東連續電告劉鄧陝北及山東極為困難﹐
要求劉鄧不惜代價轉入反攻挺進大別山就是証據。
而要說反戰思想﹐國統區的農民固然反戰﹐共統區的農民又豈會是樂於看到戰爭不斷。
要根據抗戰結束之後國共雙方的態勢來分析國共的勢力漲消變遷﹐
需要將當時的中國分成三個不同區域來看待。
第一個是中共的基本盤。也就是黃河以北的河北、山西兩省﹐以及山東、陝西北部。
這些地方經由中共八年的經營﹐其勢力的穩固程度﹐政權的完善程度﹐
以及對地方的控制程度﹐已經不下於原本國府對南京上海廣州重慶的控制程度。
除非國軍能夠將共軍趕跑﹐然後對地方進行保甲重編﹐再輔以清鄉剿匪﹐
過個一兩年才能扭轉這種控制。
不是說這個地區的老百姓民心向背如何﹐而是老百姓已經被化為機器上的零件﹐
不管個體的想法如何﹐都不影響當地的大體形勢。
這就跟國府統治時期的上海南京一樣。上海南京有沒有親共的民眾﹖
當然有﹐但祗要國府能夠一直統治上海南京﹐上海南京就會一直是國府的基本盤﹐
這些親共的民眾缺乏有效的組織與反抗的武器﹐最多就是平時經常碎碎念罵政府而已。
在缺乏有效的組織或者武器的情況下﹐民心真的不過就是嘴炮。
就算是民主國家﹐如果沒有反對黨、社會團體等來作為反對執政黨的組織者﹐
民眾通常都是一盤散沙。
而這個地區之所以會變成中共的基本盤﹐日本人固然有很大的責任﹐
(日軍趕跑了當地原本的國府政權體系﹐卻一直未能建立其可靠的傀儡體系﹐
形成了權力真空)。國府本身也是有不夠重視的責任的。
因為此前這些地區是附庸軍閥的地盤﹐晉系、西北軍東北軍各系﹐
而後雖然國府也在抗戰中投入了一定的兵力到日軍敵後去發展﹐
但幾乎都不是國軍的嫡系戰力。
這導致在1939-1944年時出現了降將如潮的局面﹐上百萬的原本的雜系國軍﹐
有奶就認娘﹐轉身就變成了偽軍。(如果是黃埔嫡系﹐相信是不會如此容易就
變牆頭草翻來倒去的。)
這些雜系的基層官兵﹐很容易就在不願當漢姦的宣傳鼓動下﹐或者是在被圍攻時﹐
轉身又投了共軍﹐(當地附近沒有國軍嫡系可投)﹐並且經常是帶械投誠。
所以這些地方最終變成中共的基本盤﹐可以說是源自於日本、國府雙方共同的不重視
與自我放棄。
所以﹐雖然在這一地區中﹐有國軍絕對排前的優秀統帥傅作義﹐
而共軍沒有什麼名將(徐向前常年抱病﹐聶榮臻等戰略戰術並不出色)
但傅作義一進了北京城﹐四周全是中共控制的農村﹐想偷襲西柏坡的中共總部﹐
兵力剛出城不但中共知道了﹐前面的路還全被中共動員當地農民破壞掉了﹐
十分力也出不到一分。
第二個地區﹐就是長江到黃河之間﹐包括河南、山東南部、江蘇安徽北部、陝西大部﹐
以及東北地區。
這些地區對於國共雙方來說﹐是差不多的﹐雙方都沒有穩固的統治基礎。
國府在抗戰前對這些地方的控制是不夠的﹐而中共在抗戰中對這些地方的控制也不夠。
對於國共雙方來說﹐這個地區的民心是未定的﹐其實一直到國共大決戰﹐
這些地方的民心依然沒有明顯的傾向。
譬如說﹐河南固然有共軍的根據地﹐但也有很多民團幫國軍打仗﹐
安徽大別山地區固然有幫共軍刺探情報的農民﹐也有幫國軍捕殺共軍傷兵的農民。
這個第二地區的爭奪﹐關鍵就在於雙方的戰略戰術的表現。
但不管是西北彭德懷、東北林彪、華中劉伯承鄧小平、華東陳毅粟裕﹐
都是中共最頂尖的將領。而國軍的胡宗南、劉峙、顧祝同、陳誠﹐
相比之下差太遠。常常是各軍各兵團被切割獨立作戰然後被優勢敵軍吃掉。
固然﹐這其中也有共諜泄密的原因。但具體到戰場表現上﹐
很多時候國軍守則守不住﹐堅持不到兩三天等友軍援軍到達﹐
(在國軍能堅守到援軍到達的幾場戰鬥中﹐如四平、南麻、臨朐等﹐國軍都獲勝)﹐
攻擊又乏力﹐救援別人時各自心懷鬼胎不出全力﹐救了七八天還幾乎原地踏步。
否則的話﹐如果國軍能夠守得更好﹐救得更急﹐哪怕被共軍開了地圖﹐
依然是有希望依靠單純的戰力﹐將共軍趕過鬆花江、黃河以北的。
顯然﹐這也不能說是民心為主要原因造成的。
至於到了第三個地區﹐長江以南各省。雖然這是國府的基本盤﹐
但等到共軍已經渡過長江﹐大勢已去﹐民心當然會變了。
就如我以前說過的﹐我以前問過那個年代的老人﹐為何共軍渡江之後如此勢如破竹﹐
答復是﹐等到共軍渡江﹐普通民眾已經覺得要換天下﹐天意要換毛澤東來當天子了。
在中國歷史上這種例子其實不少見。很多次南北對峙﹐如果南方能夠守住淮河長江還好﹐
一旦長江被突破﹐江南大片土地都會如同收衣服一樣簡單﹐所到之處聞風而降。
所以比較一下﹐在淮河兩岸時﹐國軍徐蚌戰役損失55萬﹐其中戰死、受傷17萬多﹐
這傷亡比稱得上抵抗很激烈。(那些士兵好多也是國軍從湖南四川江浙徵補的兵員)
然而到了西南戰役﹐西南數省總共不過傷亡數千人﹐卻已有90萬人棄械投共。
更懸殊的東山島(1949共軍攻的那次﹐不是1953國軍反攻那次)﹐兩千多守島國軍﹐
傷亡2人就戰鬥結束了。
這個時候﹐民心變成了果﹐而不是因。是因為大勢已去﹐導致民心改變﹐
而不是民心改變﹐導致大勢已去。
如果國軍能夠一直維持在第二地區﹐甚至攻入第一地區﹐那麼第三地區的民心﹐
會一直一邊罵政府卻一邊還是繳稅、應徵入伍去打共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8.249.18.19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452570884.A.EA2.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