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細胞有記憶⁉️復胖的關鍵在腸道菌跟免疫㊙️(上)]
#鬼月來講一下比發胖更可怕的事
#就是減肥後復胖到比原本更胖的現象
我在門診遇到一個案,以前曾用極端少吃跟激烈運動的方式,在三個多月減少30幾公斤,後來卻復胖了40幾公斤,所以來求診。
你一定會想說「天啊好不容易瘦了怎麼多,怎麼會那麼輕易讓自己胖回去,應該中途就打住啊!」
相信我,那不是他可以控制的現象。他不是非常放縱的亂吃,而是即使只吃跟一般人一樣的東西,或稍微碰一點點致肥物,那個體重就會用意想不到的速度飆升,根本煞不住車。
之前在粉專[復胖與否的關鍵不在速度,在腸道菌相]https://www.facebook.com/Dr.Amortality/photos/a.188037631999209/476972999772336/?type=3 分享過《Nature》2016年的一篇研究,大意是高脂肪飲食變胖的過程中因破壞了腸道菌相、再經過節食減肥的過程又讓菌相更加惡化,因此減肥後的老鼠在碰到高脂飲食後,脂肪迅速堆積的速度比沒有減肥、正常吃胖的老鼠還要快!😱
因此我常衛教,瘦的快慢不重要,重點是妳的方式是 #讓菌相變得更差還是更好,而微菌影響復胖的機轉是什麼呢?
在2017年的一篇免疫學相關研究,設計一個餵高脂食物變胖—>變瘦—>再餵高脂食物加速變胖的的模型。發現在變胖的過程中,脂肪細胞會聚集非常多的免疫T細胞(CD4+、CD8+、調節T細胞),而其中CD4+T細胞所引發的發炎反應(Th1、Th17相關細胞激素),會召喚更多的巨噬細胞(Macrophage,主要是M1),這些現象讓身體 #因為脂肪而呈現持續發炎狀態。
出乎意料的, #即使在體重恢復到跟對照組一樣正常時, #這些發炎細胞依然存在😨😨😨,他們伺機而動,就像打了疫苗一樣,再次碰到抗原(高脂食物),就會立刻反應,召集所有免疫細胞聚集在脂肪中,產生更強烈的發炎反應跟脂肪堆積現象。且這樣的 #肥胖記憶可以持續兩個月以上‼️
這樣的現象,推測跟高脂肪食物造成的 #壞菌上升,而引發身體的免疫有關,而 #脂肪的堆積, #其實是種對抗壞菌的發炎後結果。研究發現,少了這些免疫細胞的老鼠,在餵食高脂肪食物後體重會下降, #然後死亡💀,因為缺乏了對抗的機制,所以 #細菌量超載。
那有沒有對抗壞菌又能降低復胖的方式呢?
有,就是妳不是只有體重降下來,妳必須要讓身體的 #發炎狀態降下來,這可以從內臟脂肪的減少、膽固醇跟白血球的下降等等推測,而且 #低發炎飲食至少6個月以上,更重要的是, #要提升相關好菌的數量,來平衡免疫反應,避免身體為對付壞菌而讓發炎持續。
(待續)
#下一篇來講講抗發炎飲食跟不易復胖的方法
#肥胖不但是營養不夠的病
#更是身體對抗不良飲食造成的壞菌的結果
#附圖為瘦的人跟胖的人身上的脂肪細胞內容物不同
Reference:
1. Garidou L, Pomié C, Klopp P, et al. The Gut Microbiota Regulates Intestinal CD4 T Cells Expressing RORγt and Controls Metabolic Disease. Cell Metab. 2015;22(1):100-112. doi:10.1016/j.cmet.2015.06.00
2. Zou J, Lai B, Zheng M, et al. CD4+ T cells memorize obesity and promote weight regain. Cell Mol Immunol. 2018;15(6):630-639. doi:10.1038/cmi.2017.36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益生菌2.0大未來:人體微生物逆轉疾病的全球新趨勢」介紹 訪問作者: 蔡英傑 內容簡介: 全球醫學大熱門•暗黑世紀光明解方 台灣第一本全面解析益生菌的重量級專書 亞洲益生菌權威30年研究總集成 超越腸道研究範疇,「人體百兆共生菌」神助攻、強化身體韌性 ★讓你三...
其實是種對抗壞菌的發炎後結果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益生菌2.0大未來:人體微生物逆轉疾病的全球新趨勢」介紹
訪問作者: 蔡英傑
內容簡介:
全球醫學大熱門•暗黑世紀光明解方
台灣第一本全面解析益生菌的重量級專書
亞洲益生菌權威30年研究總集成
超越腸道研究範疇,「人體百兆共生菌」神助攻、強化身體韌性
★讓你三觀大改、掌握最新微生物體醫療技術的動態趨勢
★用科學數據教你養好「體內百兆微生物」的不生病計畫
★以專業評比剖析「市售益生菌產品」最可信賴的保健指南
人體微生物失調,是現代瘟疫蔓延最大加速器。如何自求多福,成為可生存的「適者」?必須具備相信科學數據的益生菌2.0新思維!本書作者費心整理數十年研究試驗之成果,集結全球各國先端益生菌研究發展現況,並與世界頂級專家交流,高規格評比市售益生菌產品之品質,詳細解說不同菌株對於各項疾病的預防與改善效果,希望能讓讀者見識到最先進的益生菌株及罕見功能,找到最適合個人的保健產品,並用正確的方法補充益生菌,學習觀察與優化自己體內的百兆共生菌。人體共生菌決定我們的健康和壽命,當共生菌失衡﹅失守時,人體的生理健康乃至心靈也會隨時崩潰。益生菌扮演後援軍的角色,介入時機﹅菌株種類與數量,什麼體況與病情該如何調整劑量﹖益生菌2.0的思維,是一門人人都得學會的自我保護課程。
本書深入解析大自然界看不見的巨大力量,人體內天天上演的「共生菌」與「病原菌」激烈戰爭。全球醫療緊繃紅色警戒,現代人「體質」與「精神力」皆快速黑化,我們能做的是:相信科學數據、不隨便跟著感覺走;認識優質益生菌,增加免疫力後援,保護與壯大體內共生菌。
▲重新發現你的百兆共生菌
.人體有百兆以上的共生菌。一口唾液裡每毫升約有上億隻微生物。我們平均一天向外界散發出大約四千萬隻細菌和七百萬隻真菌。
.人類基因數量與小小的果蠅相仿,只有兩萬多個基因,而人體共生菌的基因體總和,卻是人類基因體的千倍以上!
.腸道中的嗜脂陰性菌,其實是幫我們回收消化不完全的脂肪,避免浪費資源,結果因為我們實在吃太多脂肪,嗜脂菌大量繁殖,引起全身慢性發炎,它們無端被歸類為壞菌,真是太冤枉了。
.自然產與剖腹產的寶寶會承接不同共生菌。自然產的嬰兒,腸道、皮膚、口腔,都有來自母親陰道的乳酸桿菌、普氏菌、斯尼斯菌等。剖腹產的嬰兒,則多的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棒狀桿菌、丙酸桿菌等來自母親皮膚的菌。
.母乳不但有菌,種類還多達近千種。母乳中還有大量的母乳寡糖,是最適合嬰兒腸道菌的絕佳益生元,也就是滋養腸道菌所需的營養來源。
.90%的疾病都和人體共生菌有關。腸道菌的影響不只侷限於腸道,而是遍及全身。青光眼、視網膜病變、黃斑部病變等眼睛病變,都和腸道菌有關。
.飲食習慣和環境對於腸道菌的影響,大過於遺傳基因。以高纖飲食為主的哈扎族,腸道菌中分解纖維的普氏菌多達60%。家裡養狗的孩子腸道菌相較豐富,較少感染呼吸道疾病。
▲超前布署!用益生菌養好人體百兆共生菌
.歐美有80%以上的醫生會推薦使用益生菌,對益生菌越了解的醫生,推薦意願越高。
.優質益生菌都有改善排便、幫助消化、增強腸道蠕動等核心功效,至於免疫過敏、代謝調節、神經心理等,則是特殊菌株才有的高階功效。
.益生菌對健康的好處說不完:有助預防流感、減輕症狀、提升流感疫苗效力。還能降低口腔病菌,改善發炎,預防牙齦炎或牙周炎效果優於預防蛀牙。口服益生菌會提升整體黏膜免疫力,有助於在泌尿生殖道中對抗病菌感染。抗生素配合特定益生菌,治癒率極高。
.益生菌為精神疾病防治帶來新契機!憂鬱症、巴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自閉症、過動症、妥瑞症、蕾特氏症等,這些症狀共通的關鍵詞是:免疫、發炎、腸道菌,因此都有益生菌介入的機會。
.掌握益生菌產品選購使用的關鍵知識,買對產品,吃出健康。例如:坊間流行自己製作優酪乳,若使用「市售優酪乳」作為菌母時,發酵菌(嗜熱鏈球菌與保加利亞乳桿菌)會優先生長,但「功效菌株」難以生長。一般市售的「DIY專用菌粉」,也多半不含功能型益生菌。所以DIY優酪乳,喝不到最重要的「功效益生菌」。如果使用低品質或由親友分讓來路不明的菌母,也可能發酵力太弱,萬一「雜菌」長出來就麻煩了,所以不推薦DIY優酪乳。
作者簡介:蔡英傑
日本東京大學農學博士。
現任:陽明大學產學講座教授、亞洲乳酸菌學會聯盟院士、台灣乳酸菌協會名譽理事,以及益福生醫公司、揚生生技公司、惠生研生技公司等多家企業科技顧問。
曾任:陽明大學生化所所長、醫學系生化科主任、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教授,東京大學生物科技系客座教授。
創設:台灣乳酸菌協會(擔任第一、二屆理事長)及亞洲乳酸菌學會聯盟(擔任第二、三屆會長)。
著有:《你不能沒腸識》、《腸命百歲》系列。
作者粉絲頁: 蔡英傑教授腸命百歲會談室
出版社粉絲頁: 方舟文化
四個podcast平台,也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其實是種對抗壞菌的發炎後結果 在 仁禾診所- Hlavní stránka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若吃到帶有病原菌的食物,或是飲食習慣不佳導致腸道壞菌過多,這些壞菌可能會藉由 ... 而以消化道癌症發生率來說,十二指腸其實是較少生成惡性腫瘤的位置,腫瘤類型則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