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會推出文章選讀會員服務?
✅ 聚光燈效應
科學界一則有名的笑話: 想像你人在一條黑濛濛的街,遠方有一盞路燈照亮人行道上的一小圈地方(不曉得為什麼,其他所有街燈都不會亮)。在那一圈光亮裡,有一個人雙手貼地跪在地上,你走上前問他在做什 麼,對方回答:「我在找鑰匙。」他看起來在找鑰匙。」他看起來很慌亂,你自然想幫 上一點忙。加上時間很晚、天氣又冷,兩個人一起找,一定比一個人找來得快。為了知道從何著手、增加效率,你問:「對了,鑰匙掉在哪裡?」 他指著你身後一百公尺遠的黑漆漆街道回答:「掉在那邊。」 你問:「那你幹嘛在這裡找?」 「因為這裡是我唯一看得到東西的地方!」
我們的假設可能帶來光亮,使我們有能力以不同方式觀看一或是正好相反。究竟是或否,端看我們有多抗拒探索黑影:通往新道路的鑰匙可能就藏在那裡。這就是我鍾愛這個找鑰匙故事的原因。這是警世的寓言故事,督促我們反省自己的觀看方式。
~ 以上內容出自 慣性思考大改造 – 教大腦走不一樣的路,再也不跟別人撞點子。
Soft & Share 每天都在策展線上課程,我們平常會透過閱讀市場趨勢文章,開源專案介紹來挑選課程,因為我們不希望犯了「聚光燈效應」這個思維謬誤
所以我們也把目前閱讀的文章摘要筆記開放給目前的訂閱會員,希望透過這些每日的文章選讀,在大腦的暗處發現無限的可能性!
✅ 每日文章選讀內容包含
1 個人成長
2 行銷
3 創業
4 團隊管理
5 產品管理
🔥 在11/30 前訂閱我們會贈送 udemy 課程一堂 ( NT 400 元內 ) ,請在訂單的備註欄中註明您想上的課程
✍ 與目前的訂閱會員比較請參考 https://softnshare.com/subscriptions/
https://softnshare.com/subscriptions/soft-share-%E5%8F%8B%E6%83%85%E8%B4%8A%E5%8A%A9%E6%9C%83%E5%93%A1-%E8%A8%82%E9%96%B1%E4%B8%80%E5%B9%B4%E4%BB%BD/
再也不跟別人撞點子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戴蒙德老師啟發了我,她是貨真價實的好老師,不強調該看什麼,而是強調該怎麼看。戴蒙德老師在「看」之中,成為研究大腦物質方面適應性的第一人。二十世紀上半葉的主流科學看法認為,大腦原本是怎麼樣,一直都會是那樣一你得到基因給你的大腦,就那樣了,祝你好運!然而戴蒙德老師與其他人的研究與實驗,證實這種看法有誤。大腦會配合環境變好或變糟。大腦皮質在「豐富」環境中會變複雜,在「貧瘠」環境中則變得不複雜。
戴蒙德老師對於大腦形態與周遭環境的關聯深感興趣,進而研究大鼠的「強化典範」(enrichment paradigm)。她的實驗如下:一組大鼠被養在充當「豐富環境」的大籠子裡,裡頭放著定期替換的「探索物品」,增加新奇感與變化;另一組大鼠被養在充當「貧瘠環境」的小籠子裡,不擺可以刺激感官的玩具。老鼠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一個月後,取出牠們的大腦做後續的觀察分析。戴蒙德老師找到決定性的證據,證明大腦不只在發育期被型塑,而是一生之中都有可能,也因此感知具備可以出現重大轉變的空間。
各位要是給自己具備可塑性的人腦不具挑戰性的無聊環境,大腦就會適應缺乏挑戰的情形,讓自己遲鈍的一面跑出來,畢見大腦細胞會耗費大量能量,那麼做是有效的節能策略。反過來講,如果你給大腦複雜的環境,大腦就會回應複雜的情形,想辦法適應。戴蒙德等人發現,此一對應能力會釋放促成大腦細胞成長與連結的成長因子,豐富腦部的實體組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4615
再也不跟別人撞點子 在 螺螄拜恩的實話實說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贈書】【好書分享:自然科普《慣性思考大改造》】
「用簡易科學推翻感知慣性,開發深埋直覺背後的創意潛能。」
假設現在桌上有一根蠟燭、一包火柴和一盒圖釘(圖釘的長度不足以刺穿蠟燭),請大家發揮創意想想看,如何利用桌面上的東西,將蠟燭固定於牆上、點燃蠟燭,且蠟油不能滴到桌上?答案將於文末揭曉。
大家是否記得數年前紅極一時的「藍黑/白金」洋裝事件?同一件洋裝在不同人眼裡呈現「藍底黑條紋」和「白底金條紋」兩種樣貌,討論沸沸湯湯、擴及全球,連《華盛頓郵報》都以〈讓世界分裂的「白、藍洋裝」精彩內幕〉為題報導。(從我眼中看來是藍底黑條紋,且洋裝款式偏老氣,不適合穿去婚禮)(誰問你時尚建議了!?)
這起趣味軼事,實則與「感知神經科學」息息相關,洋裝顏色歧異打擊了許多人對「客觀現實」之信念,透過洋裝照片,我們發現自己認定的現實產生裂縫,即使能「感知」到光線,卻不一定能「看見」真實的光線。
因人類的感知系統乃基於物種存續演化,「精確看見現實」可能成為生存障礙,大腦習慣排除具有不確定性的事物,導致感知經常抄捷徑,做出錯誤結論。眼見,不一定為憑。
為了以實體方式改變大腦,直接影響自己未來能擁有的感知類型,《慣性思考大改造》的作者畢.羅托教授以「籃中貓咪」、「發條橘子」等實驗為例,說明勇於質疑,有意識地採取行動,積極參與個人世界,才能適應改變,藉此不斷定義常態。
身為一位25年來專注研究神經科學的專家,本書就像其紙上實驗室,古怪、奇特、有趣,從第一頁到最後一頁都經過特殊編排,藏了許許多多意想不到的細節和小驚喜,以大量實驗、測試及練習與讀者互動,引導一般人循序漸進消化原本難以理解之博大精深理論,展開一場新奇閱讀體驗。
閱畢本書,不但長高了、變壯了、胸部變大了,連考試都考一百分(廣告不實)。更能學以致用汲取全新創造力,應用於工作、感情、人際、家庭等面向,以與眾不同的方式看待世界。
回到開頭「鄧克的蠟燭問題」,解法如圖片8,用圖釘將圖釘盒釘在牆上作為燭台,點燃火柴融化蠟燭底部以固定蠟燭、燃燒燭蕊。
若你能提出截然不同的創意回答當然更好!該問題沒有標準答案,重點在於跳脫傳統觀點與固有思維,在試誤過程中連結相異概念,喚醒沉睡創意,開發更多可能性。
如果你想突破現狀、跳脫感知慣性,歡迎加入《慣性思考大改造》的紙上冒險旅程,體會眼見不能為憑之驚奇~
【抽獎辦法】如下:
1、這裡有『三本』《慣性思考大改造:教大腦走不一樣的路,再也不跟別人撞點子》,要送給網友,有興趣的朋友請在本則動態下『按讚』+『留言』索取。
2、留言請告訴我,新的一年,你希望在哪方面有所突破?
例如:『《慣性思考大改造》:我希望在薪水上有所突破,老闆拜託你了!!』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19/12/20(五)晚上十一點截止,屆時將於粉絲團公布得獎者名單。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19/12/21(六)晚上十二點前,回覆寄件資訊,超過領獎期限未認領者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慣性思考大改造 #教大腦走不一樣的路 #再也不跟別人撞點子 #Deviate #TheScienceofSeeingDifferently #畢羅托 #BeauLotto #時報 #神經科學家 #怪奇實驗室 #LabofMisfits #視錯覺圖 #互動式實驗 #跳脫感知慣性 #思考邏輯 #創意潛能 #眼見不能為憑 #自然科普
★博客來:http://bit.ly/2Z3h1h2
★時報:http://bit.ly/2YUxQdX
★誠品:http://bit.ly/36IlPe7
★金石堂:http://bit.ly/35w49SO
★讀冊:http://bit.ly/2EskI6d
※影片介紹:https://youtu.be/3ycGOidxOxA
再也不跟別人撞點子 在 行人過馬路能不能慢慢走?能不能滑手機?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日本的行人是可以滑手機的,行人滑手機無法對車輛進行嚴重傷害,絕對撞不贏 ... 腳步多半其實也不慢,就算不滑手機,也可能有人會慢,這與滑手機沒有太大關係,車輛在 ... ... <看更多>
再也不跟別人撞點子 在 [分享+抽書] 科普《慣性思考大改造》 - 看板ScienceNote 的推薦與評價
※抽獎贈書:自然科普《慣性思考大改造:教大腦走不一樣的路,再也不跟別人撞點子》
一、活動辦法:
1、抽獎活動頁面
https://bit.ly/34yDkMp
在本則動態下『按讚』+『留言』索取。
2、留言請告訴我,新的一年,你希望在哪方面有所突破?
例如:《慣性思考大改造》:我希望在薪水上有所突破,老闆拜託你了!!
3、完成以上步驟,即擁有抽獎資格。
二、獎品介紹:
◆抽獎名額:《慣性思考大改造》(三名)
◆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19/12/20(五)晚上十一點截止,屆時將於粉絲團公布得獎名單
◆中獎公佈:2019/12/20(五)晚上十二點
◆請正取得獎者於2019/12/21(六)晚上十二點前,回覆寄件資訊,超過領獎期限未認領者
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三、讀後心得:
「用簡易科學推翻感知慣性,開發深埋直覺背後的創意潛能。」
假設現在桌上有一根蠟燭、一包火柴和一盒圖釘(圖釘的長度不足以刺穿蠟燭),請大家
發揮創意想想看,如何利用桌面上的東西,將蠟燭固定於牆上、點燃蠟燭,且蠟油不能滴
到桌上?答案將於文末揭曉。
大家是否記得數年前紅極一時的「藍黑/白金」洋裝事件?同一件洋裝在不同人眼裡呈現
「藍底黑條紋」和「白底金條紋」兩種樣貌,討論沸沸湯湯、擴及全球,連《華盛頓郵報
》都以〈讓世界分裂的「白、藍洋裝」精彩內幕〉為題報導。(從我眼中看來是藍底黑條
紋,且洋裝款式偏老氣,不適合穿去婚禮)(誰問你時尚建議了!?)
這起趣味軼事,實則與「感知神經科學」息息相關,洋裝顏色歧異打擊了許多人對「客觀
現實」之信念,透過洋裝照片,我們發現自己認定的現實產生裂縫,即使能「感知」到光
線,卻不一定能「看見」真實的光線。
因人類的感知系統乃基於物種存續演化,「精確看見現實」可能成為生存障礙,大腦習慣
排除具有不確定性的事物,導致感知經常抄捷徑,做出錯誤結論。眼見,不一定為憑。
為了以實體方式改變大腦,直接影響自己未來能擁有的感知類型,《慣性思考大改造》的
作者畢.羅托教授以「籃中貓咪」、「發條橘子」等實驗為例,說明勇於質疑,有意識地
採取行動,積極參與個人世界,才能適應改變,藉此不斷定義常態。
身為一位25年來專注研究神經科學的專家,本書就像其紙上實驗室,古怪、奇特、有趣,
從第一頁到最後一頁都經過特殊編排,藏了許許多多意想不到的細節和小驚喜,以大量實
驗、測試及練習與讀者互動,引導一般人循序漸進消化原本難以理解之博大精深理論,展
開一場新奇閱讀體驗。
閱畢本書,不但長高了、變壯了、胸部變大了,連考試都考一百分(廣告不實)。更能學
以致用汲取全新創造力,應用於工作、感情、人際、家庭等面向,以與眾不同的方式看待
世界。
回到開頭「鄧克的蠟燭問題」,解法如圖片,用圖釘將圖釘盒釘在牆上作為燭台,點燃火
柴融化蠟燭底部以固定蠟燭、燃燒燭蕊。
如果你能提出截然不同的創意回答當然更好!該問題沒有標準答案,重點在於跳脫傳統觀
點與固有思維,在試誤過程中連結相異概念,喚醒沉睡創意,開發更多可能性。
如果你想突破現狀、跳脫感知慣性,歡迎加入《慣性思考大改造》的紙上冒險旅程,體會
眼見不能為憑之驚奇~
四、書籍簡介(摘自博客來):
大腦的思考動線比你想的還固定!
養成史上最年輕科學家的實驗室,
用簡易科學推翻感知的慣性,
開發深埋直覺背後的創意潛能。
★媒體盛讚:本書有如親民、互動版的《快思慢想》。
★專家大推:本書要動搖你對現實的感知,而且很有可能會成功。
★作者創辦的實驗室,培養出史上最年輕(小學生)的發表論文科學家。
★TED視錯覺影片,累計逾 6,700,000 瀏覽人次。
打破慣性,思考才能急轉彎。
眼見不能為憑,視覺比你想的不可靠。
除了視覺,其他感知同樣經常在耍笨。
跳脫感知的慣性,擁抱不確定,勇於質疑才能抵達新境地。
羅托教授指出,唯有偏離大腦的制式反應,才能汲取全新的創造力,歸納出5大原則如下
.把「不確定」當成好事。
.嘗試多元性體驗,才能啟動改變的引擎。
.建立多元的合作關係,老鳥、菜鳥相輔相成。
.把發想創意的過程,當成一種內在的獎勵。
.勇於質疑,有意識地採取行動。
--
狡螺三窟
https://www.facebook.com/rosetruth
https://www.plurk.com/rosetruth
https://rosetruth.pixnet.net/blo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4.229.1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cienceNote/M.1576595290.A.185.html
... <看更多>